广东省惠州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惠州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惠州一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调研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初年,边陲之地的诸侯国地广人稀。经过春秋时期的开发,这些封国内的荒地被开垦,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始兴建,楚国修建芍陂渠,吴王修建伍堰河。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B.南方水旱灾害较为严重C.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D.吴楚经济实力较为强大2.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国家﹣民间精英﹣民众”三层社会结构变为“国家一民众”二层结构。二层结构A.是消灭剥削阶级必然要求 B.保障了人民行使民主权利C.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需要 D.便利了民众参与经济建设3.垦殖公司是清末出现的新型农业企业,其土地主要来自包买官荒,部分则是租买民田。在垦殖过程中,公司召雇人工,修堤筑闸,引水灌溉。到民国元年,全国垦殖公司共计171家,就连不发达地区云南也有5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清末民初A.重农抑商的政策开始扭转 B.新兴的社会力量发展迅速C.土地兼并现象进一步加剧 D.农业普遍实现集约化经营4.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到:“张载立(理学),朱熹集大成,王(阳明)使之瓦解。……王(阳明)的中心范畴(心)则是潜藏着某种近代趋向的理学末端”,由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A.动摇了儒学思想的统治地位 B.继承了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C.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观念 D.扬弃了程朱理学的思想学说5.14—16世纪,欧洲大陆国家出现了“三R”现象:一是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一是宗教改革(ReligionReform),一是罗马法复兴(RecoveryofRomanLaw)。三者都A.反对封建神学 B.强调自由、平等、法治C.倡导人文主义 D.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权6.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用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本国策,即A.“强干弱枝”B.“重内轻外”C.“重文轻武”D.“冗官冗费”7.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8.1951年4月,西欧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其作用是①加强了成员国的经济和政治联系②推动了法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③奠定了欧洲进一步联合的基础④防范了军国主义的复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9.如图为公元117年罗马帝国皇帝去世时的疆域图,下列描述符合该时期的是A.大斗兽场每个拱门两边都配有希腊式石柱,将建筑力度和外观美感融为一体B.图拉真广场层次分明,功能丰富,广场两侧配有四排粗大的柱廊C.万神殿由门廊和正殿构成,集希腊柱式和罗马拱门建筑风格于一体D.图拉真纪功柱的柱体自下而上有一条浮雕带,描绘了图拉真远征场景10.古代希腊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A.城邦面积小,公民有更多机会直接参政 B.工商业发达,平民反贵族斗争胜利C.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 D.独立自治使城邦民主发展具有连续性11.宋人谈玥在《嘉泰吴兴志》中介绍了湖州一带种植桑业的兴旺景象:湖州“山乡以蚕桑为岁计,富室有蚕至数百箔,兼工机织。”“今乡土所种,有青桑、白桑、黄藤桑、鸡桑,富家有种数十亩者。糜桑,山桑也,生于野。”材料体现了A.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B.江南地区出现新的经济因素C.土地集中致人地矛盾尖锐 D.农产品商品化与专业化明显12.“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段文字中破格用人,使其参与宫廷决策核心,形成“内外朝”制度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13.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但直至汉代他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出现这一情形是因为孟子A.主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B.反对实行霸道用兼并战争征服其它国家C.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D.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其政权14.唐代铜镜质量上乘,厚重大气,纹饰富贵端庄;宋代铜镜的纹饰除素镜外,图纹题材趋于缠枝窜绕花卉、花鸟、连钱、神仙人物故事、八卦、商标铭号为主。这反映了A.宋代铜镜铸造业走向了衰落B.宋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C.“官民竞市”有利经济发展D.唐代繁荣盛行奢靡风气15.如表引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据此可知,这时期的中国1873—1930年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情况(注:出口合计100)A.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B.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丧失C.民族工业迎来短暂春天 D.丝茶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弱16.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标志着中苏关系走向一个全面合作的历史时期,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了成熟和稳定的发展阶段。上述两个条约A.都体现出不结盟的原则 B.都体现了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都签署于冷战的世界格局下 D.都是中国与意识形态相同国家签署的条约17.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崇,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针对的是A.“中体西用”思潮B.维新思潮C.马克思主义D.新文化运动18.下表为1950一1952年江西省国家粮食采购量占产量及上市量比重(单位:万公斤)A.“一五”计划得到了有效推进 B.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力加强C.城乡体化逐步实现 D.合作化运动逢勃开展19.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分散的自然经济 B.贵族拥有世袭特权C.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D.王室日益腐败20.《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诸子“百家争鸣” 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 D.司马迁撰《史记》21.19世纪70年代以前,在各大洋行中任职买办的广东人远超半数。之后,经营丝业的外国商行雇佣了更多浙江人代替广东人;几乎所有外商银行的中国买办都来自江苏。这种变化反映了A.江浙已取代广东的经济地位 B.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变动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平衡 D.江浙的文化底蕴超过广东22.黄河古称”河”“河水”。《诗经》中曾描述其水“清且涟猗”,战国时河水已经浑浊。“黄河”一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黄河名称的变化A.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B.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C.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D.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23.战国至唐,“通商”一词几乎在载籍中消失,在《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篇》等书中其出现的频率却陡然增高,《金史》《元史》等史籍中也出现不少“通商贾”、“通商惠工”、“力穑通商”的记载。这一变化体现了A.重商成为社会共识 B.商业在国家中的地位提升C.抑商政策难以为继 D.社会转型推动了经济发展24.某次重要会议的决议指出:“要从下述观点来进行经济建设……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在资本主义包围环境下绝不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而成为一个按社会主义方式进行建设的独立的经济单位。”这次会议是A.1917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B.1921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C.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D.1990年第三次苏联人民代表(非常)大会25.“对于团结一切力量,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起了重大的作用”的历史文献是A.《论联合政府》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6.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土牛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充《论衡》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C.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27.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A.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B.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C.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D.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28.下列政策一度引发明朝出现“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现象的是A.朝贡贸易 B.海禁 C.开禁 D.闭关锁国29.1689年,江南百姓向康熙进献《耕织图》,康熙非常喜欢,命宫廷画师重绘此图,耕图、织图各23幅,形象地描绘稻作和蚕桑的生产过程,再现生产工具使用方法和过程,还为之作序题诗。这主要反映出A.江南成为经济重心 B.清朝推行重农政策C.统治者文化修养高 D.清朝文学艺术繁荣30.根据对下图的观察,所得到的下列有关神庙与古代雅典的认识中,最确切的是A.神庙规模巨大,可能是公民大会集会议政的主要场所B.神庙工程浩大,雅典依靠集权政府才能组织人力完工C.神庙精美宏大,能作为雅典社会全面繁荣的直接物证D.神庙的设计与建造代表了全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客主之形皆适相埒,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聚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庚申(咸丰十年,1860年)以后,夷势駸駸内向,薄海冠带之伦,莫不发愤慷慨,争言驱逐。局外之訾议,既不悉局中之艰难;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自古用兵未有不知己知彼而能决胜者,若彼之所长己之所短尚未探讨明白,但欲逞意气於孤注之掷,岂非祖国事如儿戏耶!臣虽愚闷,从事军中十余年,向不敢畏缩,自甘贻忧君父。惟洋务涉历颇久,闻见稍广,於彼己长短相形之处,知之较深。……总之,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伏愿我皇上顾念社稷生民之重,时势艰危之极,常存歆然不自足之怀,节省冗费,请求军实,造就人才,皆不必拘执常例;而尤以人才为亟要,使天下有志之士无不明於洋务,庶练兵、制器、造船各事可期逐渐精强。积诚致行,尤需岁月迟久乃能有济。目前固须力保和局,即将来器精防固,亦不宜自我开釁。彼族或以万分无礼相加,不得巳而一应之耳。——选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1874年12月10日)问题(1)简述该奏折的历史背景。(2)概括李鸿章的主要观点。(3)你如何看待李鸿章的《筹议海防折》?32.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员的考核制度逐渐形成定期、有内容、有奖惩、梯次分明、分工明确的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魏晋南北朝在尚书台设考公郎为专职的中央考核官员。魏晋时,由于战争纷纷,正常的考核无法进行,于是改由皇帝不定期地下诏考百司。东晋南朝,官员的考核与任期相结合,以三年为“小满”,六年为“秩满”。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实行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并与官员任用相结合,按年月暂定任用后,年资成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魏晋南北朝还形成了与门阀制度相适应的考核制度,并将中央朝官纳入考核体系,并制定考课法,改变了过去偏重地方考课的倾向。——摘编自刘承《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借鉴意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魏晋官员考核制度的作用。33.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迅速推进,成为美国“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美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起新型的产业间分工体系,而从旧有的产业中解放出来的生产要素则用于发展高科技产业。美国积极推行以拓展海外市场为核心的贸易政策,克林顿政府制定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出口战略,进出口的快速扩张为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极大的牵引力。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为美国带来了巨额的进出口,外国对美国的直接投资也给美国带来了巨额的资本净流入,其中外国直接投资有相当部分流入了高新技术产业。——王清平《论美国新经济的实质》材料二由于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之后(如拿破仑战争后形成维也纳体制,一战后形成凡尔赛体制,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制),所以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原来的两极格局早已出现了破绽,因此当旧格局最终被打破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力量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蜂起,竞相角逐,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余伟民、郑寅达《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经济全球化为美国“新经济”的发展提供的条件。结合所学,除了经济全球化因素之外,美国新经济的兴起还与克林顿政府的哪些政策措施有关?(2)材料二中,“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多极化趋势加强对国际关系产生的主要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春秋时期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确立主要和生产力发展有关,即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A正确;自然灾害是影响因素之一,不属于主要原因,B排除;春秋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材料中的吴楚两个仅是修建水利工程的代表,不能就此推出两国的经济实力强大,D排除。故选A。2、C【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包括民间精英在内的中间层的人群改造成了社会主义劳动者,这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消灭剥削阶级是主要通过土地改革,A项错误;保障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是通过人大制度,而不是材料所述二层结构,B项错误;二层结构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与民众参与经济建设无关,D项错误。3、B【解析】

清末民初,从事资本主义农业经营的垦殖公司从无到有,发展到百余家,说明当时新兴的社会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B项正确;重农抑商的政策开始扭转是在洋务运动时期,A项错误;垦殖公司的兴起不能说明土地兼并现象进一步加剧,C项错误;全国垦殖公司达到171家,不能说明清末民初农业已“普遍”实现集约化经营,D项错误。4、D【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王阳明的心学思想是对程朱理学的瓦解,同时其中心范畴又是“潜藏着某种近代趋向的理学末端”,这反映了王阳明心学思想对理学的扬弃,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王阳明心学思想是对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并未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B选项错误,王阳明的生活时代早于李贽,其并非继承李贽思想;C选项错误,“知行合一”指的是认识事物的道理与践行其事密不可分,材料并未体现。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5、C【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内容;宗教改革和罗马法复兴其实质是宣言人文主义精神,因此三者都倡导人文主义,C项正确;A、B、D三项均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6、C【解析】材料反映了武臣危害更大,所以要重用文臣,即要“重文轻武”,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强干弱枝”以及“重内轻外”,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重用文臣而非冗官冗费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亦未及武臣十之一也”意在强调文臣危害远远低于武臣,所以要“重文轻武”。7、A【解析】

根据材料“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反映了西周分封制下家天下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封建制度”是指分封制,故A正确;B是一种社会形态,排除;CD出现于秦朝,排除。【点睛】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周王朝在分封诸侯的过程中,又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8、D【解析】

煤钢共同体作为区域合作组织,有效推进了成员国经济和政治的联系,①正确;煤钢共同体国家包括法国与德国,因此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和解,②正确;煤钢共同体是欧洲一体化迈出的第一步,③正确;煤钢共同体的国家有德国、意大利,通过经济的合作交流来抑制军国主义的再次复活,④正确;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9、D【解析】

根据疆域图可知,这时罗马帝国的疆域最大,这是图拉真时期的疆域,选项D正确;斗兽场门柱具有希腊化色彩,这是公元80年的建筑成就,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图拉真广场建立时间是10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万神殿建立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C。10、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因是希腊经济、政治历史及文化传统多个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是生产力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发达,平民反贵族斗争胜利,故B项正确;希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雅典商品经济、海外贸易极为发达,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使公民有机会直接参政。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较早地受到平等民主观念的影响,为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不是最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城邦出现在公元前8到前6世纪。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特点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但不是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11、D【解析】

湖州一带种植桑叶规模较大,品种多,而且“兼工机织”,说明当时农产品商品化与专业化明显,选项D正确;材料未反映种植面积的变化,排除A;新的经济因素指的是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中未提供雇佣关系等信息,因此无法得出有新的经济因素产生,选项B排除;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12、B【解析】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从而形成“内外朝”制度。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C、D项。13、D【解析】

孟子作为儒家代表人物,提出了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这不符合统治阶层的利益,因此出现《汉书·艺文志》的情形。D正确;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阐述了社会分工的思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符合统治阶层利益,不应该出现此状况,A排除;孟子不主张用战争的方式征服其他国家,B排除;孟子认为人本性善良,性本恶是荀子的观点,C排除。故选D。14、B【解析】

根据材料“图纹题材趋于缠枝窜绕花卉、花鸟、连钱、神仙人物故事、八卦、商标铭号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市民阶层扩大,对文化的多样需求也就相应的扩大,B选项符合题意。宋代铜镜铸造业走向衰落的说法错误,且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宋代铜镜图文的多样化,与官民竟市无关,C选项排除。唐代铜镜厚重大气,纹饰富贵端庄主要和国家强大有关,不能说明盛行奢靡风气,D选项排除。【点睛】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宋朝商业发展的准确把握。宋朝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壮大,这种影响体现在铜镜上就是铜镜的图案和形制的多样化,进而满足市民阶层的对多样文化的需求。15、B【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1873—1930年间中国出口货物中农产品的比重大大增加,手工半成品和制成品的比重大大减小。这说明,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优势地位在丧失,即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丧失,故B正确;材料数据不能说明自然经济解体,故A错误;材料数据不是强调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错误;材料没有强调丝茶等产品,故D说法错误。16、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执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体现,《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是执行不结盟政策的体现,两者只是表现形式不一样,但它们都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之上,故选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执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体现,排除A;《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于两极格局崩溃之后,排除C;《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订时,中国已经突破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束缚,不再仅仅局限于与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排除D。17、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由材料所给时间信息“1918年”可排除A、B两项,A项是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B项是在19世纪末。材料中“盲目输入西方学说”针对的是新文化运动提倡西学、否定传统文化的主张,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因此C项错误。考点:新文化运动点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先进的知识法分子希望通过思想的解放,能够取得西方国家所未获得的理想的社会状态,改造中国的旧社会。但是在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反对儒家传统道德伦理观念时,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18、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国家粮食采购量从1950年的20398.5万公斤到1952年的70146.5万公斤,采购数量翻了一番多,占上市比重由24.6%上升到85%,可见政府对粮食市场的影响力大大加强,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是1953年-1957年,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国家的粮食采购,没有提到城乡的发展,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合作化是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材料涉及的是政府的粮食采购,没有提到合作化运动,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该时期在农业方面开展土地革命,劳动互助合作,允许农民自主经营,兴修水利等,促进了国家粮食产量的提高,巩固了新生的政权,考生需要了解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在时间上的区别。19、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在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以藩屏周,在统治形式上构筑了统一的形式,但因为诸侯拥有世袭特权,其结果是诸侯国王侯地位世袭具有独立性,由此造成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故答案为B项。西周时期属于集体耕作的方式,尚未出现分散的小农经济,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贵族有土地所有权的问题,而是强调贵族拥有世袭特权才是造成西周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王室日益腐败的问题,而是强调贵族拥有世袭特权才是造成西周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D项错误。【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0、C【解析】

《诗》、《书》由孔子的私学教材最后位列汉代官方史书的第一大类,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提升,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故选C项;诸子“百家争鸣”主要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始皇帝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大受打击,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B项;司马迁撰《史记》明显与孔子和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无关,故排除D项。21、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中江浙商人买办在近代对外通商中占主要地位,反映了鸦片战后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广东的传统对外通商地位下降,推动了江浙地区经济地位的上升,B项正确;“取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排除C项;题干并未强调文化底蕴问题,排除D项。故选B。22、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水土流失,黄河水变得浑浊,故黄河名称的变化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黄河名称的变化无法体现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否增强,也不能反映出水利观念的更新,排除B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与黄河名称的变化无关,排除C。23、B【解析】

材料表明,唐代以前“通商”一词几乎消失,与长期以来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关。唐以后“通商”一词出现频率增加,说明随着经济发展,商业的地位有所提升,故B正确;古代中国基本经济政策为重农抑商,故A、C不正确;宋元时期没有出现明显的社会转型,故D不正确。24、C【解析】

“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而成为一个按社会主义方式进行建设的独立的经济单位”表明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苏联决定开始工业化建设,该会议应该是1925年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故C正确;ABD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5、C【解析】

根据材料中“团结一切力量,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和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助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选项C正确;《论联合政府》发表于1945年,此时民主革命尚未完成,因此不存在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条件,排除A;《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涉及如何建立新中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实践是检验正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于1978年,此时已经建立社会主义,排除D。26、B【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男女各二人”可知,三个历史文献的记述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无法得出“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农业经营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没有体现出精耕细作的特点,排除C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女织”的特点,排除D项。【点睛】材料型选择题多在题干和选项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一般分三步进行:第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第二,读懂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第三,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有些选项也许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中反映不出来,不能选择。27、C【解析】

由材料可知,苏俄为巩固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选择了妥协,签下《布列斯特和约》。此后,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苏联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所以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再次对现实妥协,推行了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采取固定粮食税的做法,从而再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综上两件事情可以看出,苏维埃政权通过妥协让步维护了革命的根本利益,故选C。由材料“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可知,苏维埃政权注重维护工农联盟,将运用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农民的问题,排除AB;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不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新道路,排除D。28、B【解析】

根据“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意思是明朝政府实行海禁政策,海禁期间导致一些商人进行走私贸易,转而成为海盗,导致了寇患盛行,故答案为B;朝贡贸易主要是政府行为,与材料无关,A错误;开禁就会使一些海盗进行正当交易,而不是为寇,C错误;闭关锁国是清朝的政策,排除D。29、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康熙重视《耕织图》的推广旨在宣传封建国家重农的统治政策,故B项正确;题干信息不能反映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排除A项;题干并未强调统治者的文化修养,排除C项;仅从对《耕织图》的描摹不能说明清代艺术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B。30、C【解析】

根据材料的图片“帕特农神庙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帕特农神庙是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帕特农原意为贞女,是雅典娜的别名.此庙不仅规模最宏伟,坐落在卫城中央最高处,庙内还存放一尊黄金象牙镶嵌的全希腊最高大的雅典娜女神像,这能够作为雅典社会全面繁荣的直接物证,C项正确;A、B、D无法从材料图片中得到体现。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背景:随着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以及边疆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灾难。同时,开始洋务运动,走上自救道路。(2)观点:列强凭坚船利炮和先进科技侵略中国,中国面临千年变局;中国虽面对侵略发愤慷慨,却毫不了解外情,希望借助古法解决问题;中国应通过发展海防、培养人才以期东山再起。(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观点参考:一方面,看出当时国运的艰难(如国外的侵略,国内的保守势力、以及中西的巨大差距等);另一方面,反映出李鸿章欲通过办海防来进一步推进洋务运动,实现强国的理想。【解析】

(1)由材料“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可见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灾难。由材料“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可得出开始洋务运动,走上自救道路。(2)由材料“各国通商传教……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