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管理操作手册_第1页
城市供水管理操作手册_第2页
城市供水管理操作手册_第3页
城市供水管理操作手册_第4页
城市供水管理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供水管理操作手册TOC\o"1-2"\h\u6443第一章:总则 3145441.1城市供水管理概述 3274461.1.1水源保护 3153461.1.2供水设施建设 3322931.1.3水质监测 355721.1.4供水服务 34961.2供水管理法规与标准 3315521.2.1供水管理法规 343541.2.2供水管理标准 4228101.3供水管理组织结构 4310831.3.1供水管理部门 4124471.3.2供水管理机构 4319281.3.3供水企业 421693第二章:水源管理与保护 490712.1水源调查与评估 4204822.2水源保护措施 4270092.3水源水质监测 517359第三章: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 5294863.1供水设施规划 5210303.2供水设施建设 6138733.3供水设施维护与检修 628327第四章:供水管网管理 784984.1供水管网布局 763334.1.1供水管网布局原则 7234954.1.2供水管网布局方法 7205024.2供水管网运行维护 8193474.2.1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内容 8240124.2.2供水管网运行维护措施 8120984.3供水管网水质保障 881754.3.1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措施 8262214.3.2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技术 812882第五章:供水质量监测与控制 9301345.1供水质量监测体系 9263105.2供水质量标准与要求 942415.3供水质量改进措施 920522第六章:供水服务与管理 10324146.1供水服务流程 10325036.2供水服务标准化 1083156.3供水服务投诉与处理 1117202第七章:供水价格与收费管理 11144527.1供水价格制定 1199637.1.1价格制定原则 11321337.1.2价格分类及计价方式 12116937.1.3价格调整机制 12295677.2供水收费政策 1221987.2.1收费标准 1264907.2.2收费方式 12112387.2.3收费优惠政策 12181577.3供水收费管理 12231087.3.1收费管理机制 1275967.3.2收费监督与检查 1269357.3.3收费信息公开 12194897.3.4收费纠纷处理 1231894第八章:供水应急管理与处理 1387468.1供水应急预案 13183128.2供水处理流程 1392948.3供水应急措施 1414791第九章:供水信息化管理 14324289.1供水信息管理系统 14179159.2供水信息采集与传输 14318139.3供水信息分析与应用 152612第十章:供水安全管理 15350510.1供水安全风险识别 153181610.1.1自然灾害风险 1565110.1.2水源污染风险 1654010.1.3供水设施老化风险 162945210.1.4管理不善风险 16749310.2供水安全预防措施 1694310.2.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61962010.2.2加强水源保护 161506610.2.3提高供水设施建设质量 16714410.2.4加强水质监测 16841010.2.5建立应急预案 162255810.3供水安全调查与处理 162578310.3.1报告 162296010.3.2调查 162167210.3.3处理 17602610.3.4整改 1712082第十一章:供水法律法规与政策 17518411.1供水法律法规体系 171490211.2供水政策制定与实施 173209311.3供水法律法规执行与监督 1814206第十二章:供水管理培训与考核 182209412.1供水管理培训内容 181906912.2供水管理培训方式 19499412.3供水管理考核与评价 19第一章:总则1.1城市供水管理概述城市供水管理是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生产用水需求的重要环节,涉及水源保护、供水设施建设、水质监测、供水服务等多个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管理在保障城市用水安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城市供水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水源保护水源保护是城市供水管理的首要任务,旨在保证供水水源的安全、可靠。这包括对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水量进行监测和保护,防止水源污染和过度开发。1.1.2供水设施建设供水设施建设是城市供水管理的关键环节,包括供水管网、水厂、泵站等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合理的供水设施布局和高效的建设管理对于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和保障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1.3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城市供水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水源、供水管网、用户终端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保证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保障居民用水安全。1.1.4供水服务供水服务是城市供水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供水设施的运行维护、用户用水服务、水费收取等。提高供水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用水需求,是城市供水管理的重要任务。1.2供水管理法规与标准供水管理法规与标准是城市供水管理的基本依据,为供水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技术支持。1.2.1供水管理法规供水管理法规主要包括国家、地方和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层面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城市供水管理条例》等;地方层面的法规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行业层面的法规有行业标准、规范等。1.2.2供水管理标准供水管理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规定了供水设施建设、运行、维护、水质监测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企业标准则是企业内部制定的管理规范,用于指导企业供水管理工作。1.3供水管理组织结构城市供水管理组织结构是指负责供水管理工作的部门、机构及其职责分工。建立科学、合理的供水管理组织结构,有利于提高供水管理效率,保障供水安全。1.3.1供水管理部门供水管理部门是城市供水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供水管理工作的规划、协调、监督和指导。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供水政策、规划;组织供水设施建设;监督供水服务;管理供水市场等。1.3.2供水管理机构供水管理机构是供水管理部门的下设机构,负责具体的供水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供水设施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水质监测;供水服务;水费收取等。1.3.3供水企业供水企业是供水管理的重要参与者,负责城市供水设施的运行、维护和服务。供水企业应按照国家法规、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供水服务水平。第二章:水源管理与保护2.1水源调查与评估水源调查与评估是水源管理与保护的基础。需要全面收集水源地的地理、地质、水文、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对水源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和了解。通过对水源地的水质、水量、水源补给、水源涵养能力等指标的评估,明确水源地的现状和潜在问题。在水源调查与评估过程中,应采用科学、严谨的方法,结合现场勘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还需充分考虑水源地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因素,为水源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2.2水源保护措施水源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划分水源保护区:根据水源地的重要性和水源保护的需要,合理划分水源保护区,明确各级保护区的范围和界限。(2)制定保护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水源保护规划,明保证护目标、任务、措施和责任主体。(3)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水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水源保护的职责、权限和法律责任。(4)强化监管执法:加强对水源保护区的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保证水源保护区的安全。(5)生态修复与保护: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对水源地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提高水源涵养能力。(6)水源地搬迁与安置:对于严重威胁水源地安全的污染源,采取搬迁和安置措施,降低污染风险。2.3水源水质监测水源水质监测是保证水源安全的重要手段。应建立完善的水源水质监测体系,对水源地进行定期、动态监测,及时发觉和处理水质问题。水源水质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测项目:根据水源地的特点和水质标准,确定监测项目,包括水质常规指标、特征污染物等。(2)监测频次:根据水源地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监测频次,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3)监测方法:采用先进、可靠的监测技术和方法,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监测设施:建立健全水源水质监测设施,提高监测能力。(5)数据管理与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分析,为水源保护与管理提供数据支持。(6)应急监测:针对突发性污染事件,开展应急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第三章: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3.1供水设施规划供水设施规划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城市供水安全、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供水设施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前瞻性。(2)充分考虑水资源状况,合理确定供水水源、供水规模和供水范围。(3)优化供水设施布局,提高供水效率,降低供水成本。(4)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5)保障供水安全,提高供水设施的应急能力。在供水设施规划过程中,应对以下内容进行重点研究:(1)供水水源的选择与评价。(2)供水规模的预测与确定。(3)供水设施布局与管网设计。(4)供水水质保障措施。(5)供水设施建设时序与投资估算。3.2供水设施建设供水设施建设是供水设施规划的具体实施,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以下为供水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1)水源工程:包括水源地保护、水源取水工程、水源处理工程等。(2)输配水管网:包括输水管道、配水管道、管道附属设施等。(3)水厂工程:包括净水厂、污水处理厂等。(4)泵站工程:包括给水泵站、排水泵站等。(5)供水设施配套工程:包括供水调度中心、水质监测站等。供水设施建设应遵循以下要求:(1)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2)提高建设效率,缩短建设周期。(3)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施工环境整洁。(5)注重技术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3.3供水设施维护与检修供水设施维护与检修是保证供水设施正常运行、延长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以下为供水设施维护与检修的主要内容:(1)日常维护:包括管道清洗、阀门保养、设备检查等。(2)定期检修: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制定检修计划,对关键设备进行定期检修。(3)应急抢修:针对突发,迅速组织抢修,尽快恢复供水。(4)水质监测:定期监测供水水质,保证水质达标。(5)供水设施改造:根据供水设施运行情况,及时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供水能力。供水设施维护与检修应遵循以下要求:(1)建立健全供水设施维护与检修制度。(2)加强维护与检修队伍建设,提高维护与检修水平。(3)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员工技能。(4)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维护与检修安全。(5)提高维护与检修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第四章:供水管网管理4.1供水管网布局供水管网布局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供水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合理规划供水管网布局,可以提高供水效率,降低运行成本,保障城市供水安全。4.1.1供水管网布局原则(1)遵循可靠性原则,保证供水管网在正常运行和情况下,能够满足用户用水需求。(2)遵循经济性原则,降低供水管网的建设和运行成本。(3)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等因素。(4)遵循适应性原则,满足不同用户和不同时间段的水量需求。4.1.2供水管网布局方法(1)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城市规划、水文地质、水资源、生态环境等。(2)确定供水区域,划分供水分区。(3)确定供水管网规模,预测水量需求。(4)设计供水管网布局,包括管径、管线走向、节点位置等。(5)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优化供水管网布局。4.2供水管网运行维护供水管网运行维护是保证供水安全、稳定的关键环节。加强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可以降低发生率,提高供水质量。4.2.1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内容(1)日常巡检,包括管道、阀门、泵站等设施的检查。(2)定期检测,对供水管网的水质、水量、压力等参数进行监测。(3)设备维修,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4)管道清洗,清除管道内的污垢、微生物等。(5)水质保障,对供水管网水质进行监测和调控。4.2.2供水管网运行维护措施(1)建立健全供水管网运行维护制度,明确责任和任务。(2)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供水管网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3)提高设备维护水平,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4)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运行维护人员的业务素质。4.3供水管网水质保障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保证供水管网水质安全,是供水企业的基本职责。4.3.1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措施(1)源头控制,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2)过程控制,优化供水管网布局和运行维护。(3)末端控制,加强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和水质监测。(4)法律法规保障,严格执行供水水质标准和管理规定。4.3.2供水管网水质保障技术(1)水处理技术,包括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和特殊处理。(2)水质监测技术,包括在线监测和实验室检测。(3)管网水质模拟技术,预测和分析管网水质变化。(4)信息化技术,实现供水管网水质数据的实时监测和预警。通过以上措施和技术,我国供水管网水质得到了有效保障,但仍需不断加强供水管网管理,提高供水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的饮用水。第五章:供水质量监测与控制5.1供水质量监测体系供水质量监测体系是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水源监测、水厂监测、管网监测和用户监测四个方面。水源监测是对水源地进行实时监控,保证水源水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质指标、水量、水源保护区环境状况等。水源监测设施应具备自动检测、远程传输、数据存储等功能。水厂监测是对水厂处理过程中的水质进行监控,保证出厂水水质达标。监测内容主要包括原水、过程水和出厂水的水质指标。水厂监测设施应具备自动检测、实时预警、数据统计等功能。管网监测是对供水管网中的水质进行监控,及时发觉和处理水质问题。监测内容主要包括管网水压、流量、浊度、余氯等指标。管网监测设施应具备自动检测、远程传输、数据分析等功能。用户监测是指对用户末端的水质进行监测,了解用户用水安全状况。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质指标、管网压力等。用户监测设施应具备便携式、实时检测、数据等功能。5.2供水质量标准与要求我国对供水质量有明确的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质指标: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指标包括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指标和放射性指标等。(2)水量:供水企业应保证连续、稳定、足量的供水,满足用户用水需求。(3)水压:供水管网水压应满足用户用水要求,一般为0.2MPa0.4MPa。(4)供水服务:供水企业应提供优质的供水服务,包括水质咨询、用水投诉、维修服务等内容。5.3供水质量改进措施为提高供水质量,保障用户用水安全,以下措施:(1)加强水源保护: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保证水源水质安全。(2)优化水厂处理工艺:根据原水水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提高水质处理效果。(3)提高管网管理水平:加强管网维护,降低管网漏损,提高管网水质。(4)实施水质在线监测:建立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实时掌握水质状况,及时发觉和处理问题。(5)加强水质检验能力:提高水质检验人员素质,完善检验设备,保证水质检验数据的准确性。(6)宣传水质知识:普及水质知识,提高用户对水质安全的认识。通过以上措施,有望不断提高我国供水质量,保证人民群众用水安全。第六章:供水服务与管理6.1供水服务流程供水服务流程是指从水源采集、处理、输送、分配到用户使用的整个环节。以下是供水服务流程的主要步骤:(1)水源采集:根据水源类型,如地表水、地下水等,选择合适的水源进行采集。(2)水质处理:对采集到的水源进行水质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处理,保证供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3)水源输送:通过输水管道将处理后的水源输送到各个用水区域。(4)水压调节:在输送过程中,对水压进行调节,保证用户用水稳定。(5)水表安装与抄表:为用户安装水表,定期进行抄表,以便计算用水量。(6)收费与收费管理:根据用户用水量进行收费,对收费进行管理,保证资金安全。(7)用户服务:为用户提供用水咨询、维修、投诉处理等服务。(8)设备维护与更新:定期对供水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保证供水设施正常运行。6.2供水服务标准化供水服务标准化是指将供水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下是供水服务标准化的主要内容:(1)服务流程标准化:明确供水服务流程,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程。(2)服务质量标准化:制定供水服务质量标准,包括水质、水压、服务态度等方面。(3)服务设施标准化:对供水设施进行规范化设计、安装和维护,保证设施安全可靠。(4)服务人员培训:对供水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5)服务监督与评价:建立健全供水服务监督与评价体系,对服务质量进行实时监控。6.3供水服务投诉与处理供水服务投诉与处理是指针对用户在用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不满,及时进行回应和解决。以下是供水服务投诉与处理的主要步骤:(1)投诉接收:设立投诉渠道,如电话、网络、现场等,方便用户进行投诉。(2)投诉分类:对投诉内容进行分类,如水质问题、水压问题、服务问题等。(3)投诉处理:根据投诉类型,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现场调查、水质检测、设备维修等。(4)处理结果反馈: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用户,保证用户满意。(5)投诉统计分析:对投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问题根源,改进供水服务。(6)建立投诉处理机制: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提高投诉处理效率。通过以上措施,不断提升供水服务质量,满足用户需求。第七章:供水价格与收费管理7.1供水价格制定7.1.1价格制定原则供水价格的制定应遵循公平、合理、透明的原则,既要保障供水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合理收益,也要兼顾用户的承受能力,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7.1.2价格分类及计价方式供水价格可分为居民生活用水、非居民用水和特种用水等类别。计价方式采用阶梯价格制度,根据用户用水量分段设置不同的价格,以实现用水需求的公平分配和资源优化配置。7.1.3价格调整机制供水价格调整应依据供水成本、市场供求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实行动态管理。价格监管周期原则上为3年,如遇供水环境变化、供水设施投资增加或重大会计政策变化导致供水成本变动,应及时调整价格。7.2供水收费政策7.2.1收费标准供水收费标准应根据供水价格制定,明确各类用水的收费标准,并保证收费标准与供水价格相衔接。7.2.2收费方式供水收费采取预付费、后付费等多种方式,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缴费渠道。同时加强供水收费信息化建设,提高收费效率和服务质量。7.2.3收费优惠政策针对特定群体和特定用水需求,制定相应的收费优惠政策,如对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等实行优惠收费标准,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7.3供水收费管理7.3.1收费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供水收费管理制度,明确收费职责、收费程序和收费标准,保证收费行为的规范、合法。7.3.2收费监督与检查加强对供水收费的监督与检查,保证收费政策执行到位,防止乱收费、乱罚款等现象的发生。7.3.3收费信息公开供水企业应定期公开收费信息,包括收费标准、收费依据、收费金额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收费透明度。7.3.4收费纠纷处理建立健全供水收费纠纷处理机制,及时解决用户在收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维护用户的合法权益。第八章:供水应急管理与处理8.1供水应急预案供水应急预案是指在发生供水或突发事件时,为了迅速、有序、高效地应对和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减少损失,维护社会稳定而预先制定的应急计划和措施。供水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预案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地方政策等。(2)预案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供水企业、部门、相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公众。(3)预案的组织体系:明确应急指挥部、应急办公室、专业技术组、应急队伍等组织架构。(4)预案的预警与监测:建立预警系统,对供水设施、水源、水质等进行实时监测。(5)预案的应急响应:根据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6)预案的应急处理:明确应急处理措施,包括现场处理、水质应急监测、应急供水等。(7)预案的应急恢复:处理后,及时恢复供水设施正常运行,保障供水安全。8.2供水处理流程供水处理流程是指在发生供水时,按照预案要求,有序开展的一系列应急处置工作。具体流程如下:(1)报告:发生后,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基本情况。(2)启动预案:根据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3)成立应急指挥部:设立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协调应急处置工作。(4)现场救援:组织应急队伍,对现场进行救援。(5)调查:查明原因,分析责任。(6)信息发布:及时向公众发布处理情况,回应社会关切。(7)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处理。(8)总结:总结处理经验,完善应急预案。8.3供水应急措施供水应急措施是指在发生后,为了迅速恢复供水、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下为几种常见的供水应急措施:(1)紧急抢修:对损坏的供水设施进行紧急修复,保证供水设施正常运行。(2)临时供水:在处理期间,采取临时供水措施,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3)水质监测:加强对影响范围内的水质监测,保证水质达标。(4)信息发布:及时发布处理进展、水质状况等信息,引导公众正确应对。(5)应急物资调度:根据需求,调度应急物资,保证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6)社会动员: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共同保障供水安全。(7)调查与处理:查明原因,依法依规对责任人进行处理。(8)宣传教育:加强供水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第九章:供水信息化管理9.1供水信息管理系统供水信息管理系统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供水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数据采集、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的一种管理体系。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手段,实时采集供水设施的运行数据,并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2)数据库管理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和维护,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3)信息处理与分析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为决策提供依据。(4)决策支持系统:根据分析结果,为供水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优化供水设施运行和管理。(5)用户服务系统:为用户提供供水信息查询、报修、投诉等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9.2供水信息采集与传输供水信息采集与传输是供水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设备:通过安装在水厂、管网、泵站等关键位置,实时监测水压、水质、流量等参数。(2)数据传输设备:利用有线、无线等通信技术,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3)数据采集平台: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存储和传输,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支持。(4)数据传输协议: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实时性。9.3供水信息分析与应用供水信息分析与应用是供水信息化管理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挖掘与分析:对采集到的供水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找出潜在的规律和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2)水质监测与预警:通过实时监测水质变化,及时发觉污染源,采取措施保障供水安全。(3)设备运行监测与维护:对供水设施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发觉设备故障及时维修,保证设施正常运行。(4)供水优化调度:根据用水需求、水源状况等因素,优化供水调度方案,提高供水效率。(5)用户服务与反馈:通过用户服务系统,收集用户反馈,改进供水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6)供水管理决策支持:利用信息处理与分析结果,为供水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供水管理的智能化、高效化。第十章:供水安全管理10.1供水安全风险识别供水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保障供水安全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对供水安全风险进行识别,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10.1.1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地震等,可能导致水源地破坏、供水设施损坏,从而影响供水安全。10.1.2水源污染风险水源污染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这些污染源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影响供水安全。10.1.3供水设施老化风险供水设施老化可能导致泄漏、破裂等问题,影响供水安全和稳定。10.1.4管理不善风险管理不善可能导致供水设施运行维护不到位,水质监测不力,从而影响供水安全。10.2供水安全预防措施10.2.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供水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供水安全责任,加强对供水企业的监管。10.2.2加强水源保护加大水源保护力度,保证水源地水质安全。对水源地进行严格监管,防止污染源侵入。10.2.3提高供水设施建设质量提高供水设施建设质量,选用优质材料,加强施工管理,保证设施安全运行。10.2.4加强水质监测建立健全水质监测体系,对水源、水厂、管网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水质达标。10.2.5建立应急预案制定供水安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证在发生时迅速采取措施,减轻损失。10.3供水安全调查与处理10.3.1报告发生供水安全,相关单位应立即向当地及有关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10.3.2调查及有关部门应组织专业队伍对进行调查,查明原因、性质和责任。10.3.3处理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受损群众进行赔偿。10.3.4整改针对暴露出的问题,相关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提高供水安全水平。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可以有效识别和预防供水安全风险,保证供水安全。同时对于发生的供水安全,要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第十一章:供水法律法规与政策11.1供水法律法规体系我国供水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国家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五个层次。其中,国家法律是最高层次,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供水条例》等;行政法规是国务院根据法律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地方性法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地方规章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制定的规范性文件。11.2供水政策制定与实施供水政策制定与实施是保障我国供水安全、促进供水事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供水政策制定方面,我国充分发挥了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供水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1)优化供水资源配置,提高供水效率;(2)加强供水设施建设,提高供水保障能力;(3)实施供水价格改革,合理调整供水价格;(4)加强供水行业监管,保障供水安全;(5)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缩小城乡供水差距。在供水政策实施方面,各级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供水政策,加大投入,强化措施,保证政策落地生根。具体措施包括:(1)加强供水设施建设,提高供水覆盖率;(2)加强供水行业监管,规范供水市场秩序;(3)推进供水价格改革,合理调整供水价格;(4)加强供水科技创新,提高供水技术水平;(5)开展供水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节水意识。11.3供水法律法规执行与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