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遵义市历史高二上学期自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孔子圣人也。”该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选项A,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仁”和“礼”,强调“克己复礼”,但并未明确提出“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等思想,故选项A与材料内容不符。选项B,孟子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并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但同样没有提出“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等思想,故选项B与材料内容不符。选项C,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儒家学者,他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史称“汉儒”。他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思想,并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这与材料中的描述相符,故选项C正确。选项D,朱熹是南宋时期的理学家,他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的理学,成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并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但并未明确提及“天地之性人为贵”和“孝莫大于严父”等思想,故选项D与材料内容不符。2、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发展缓慢,其根本原因是A.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B.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选项A,明清时期,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腐朽和没落。这种腐朽的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故选项A正确。选项B,闭关锁国政策是明清时期中国对外政策的一种表现,它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闭关锁国政策并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而是封建制度腐朽的一个具体表现,故选项B错误。选项C,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主要发生在近代中国,即鸦片战争之后。而明清时期,中国尚未遭受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因此这一选项与题目时间不符,故选项C错误。选项D,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它在中国长期存在并占据主导地位。然而,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并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相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自然经济逐渐受到冲击和瓦解,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并不能解释资本主义萌芽为何发展缓慢,故选项D错误。3、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出现了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①郑和下西洋
②戚继光抗倭
③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雅克萨之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的新变化。选项①,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的重要对外活动,它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新变化的重要表现,故选项①正确。选项②,戚继光抗倭是明朝时期我国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事件,它维护了我国沿海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也是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新变化的一个方面,故选项②正确。选项③,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清朝初期,不属于明朝时期,因此不能作为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新变化的表现,故选项③错误。选项④,雅克萨之战是清朝康熙年间与沙俄之间的一场重要战争,同样不属于明朝时期,因此也不能作为明朝时期我国对外关系新变化的表现,故选项④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①②。4、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创作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其中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革命A.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B.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C.实现了由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移D.即将迎来革命形势的新高潮答案:D解析: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创作了《忆秦娥·娄山关》一词,表达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其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表达了红军战士们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勇往直前的革命豪情。本题要求分析该诗句反映的当时中国革命形势。选项A,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但材料中并没有直接体现这一点,故排除。选项B,遵义会议召开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但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时的红军并没有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故排除。选项C,长征是红军从城市到农村的战略转移,但遵义会议召开于长征途中,此时红军已经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一部分,故排除。选项D,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中国革命形势即将迎来新高潮,与材料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相符,故正确。5、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其意义在于A.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B.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C.粉碎了敌人的“围剿”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答案:C解析: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本题要求分析这一行动的意义。选项A,遵义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但四渡赤水只是遵义会议后红军的军事行动之一,并不能直接等同于遵义会议的全部意义,故排除。选项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这一地位的确立并不是通过四渡赤水这一军事行动实现的,故排除。选项C,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指挥红军进行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通过这一行动,红军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包围和追击,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故正确。选项D,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南昌起义的意义,与四渡赤水无关,故排除。6、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召开的主要背景是A.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B.北伐战争失败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选项A,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正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的途中。这次会议的召开,对于纠正王明“左”倾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故正确。选项B,北伐战争失败是在1927年,与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不符,故排除。选项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与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不符,故排除。选项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是在1949年,与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不符,故排除。7、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A.1934年10月B.1935年1月C.1936年10月D.1937年7月答案:B解析: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C、D均不符合史实。8、在遵义会议中,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主要基于毛泽东在哪方面的贡献?A.军事战略B.农民运动C.工人运动D.思想理论答案:A解析: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在这次会议中,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得到了广泛认可,他提出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对于红军在长征途中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C、D虽然都是毛泽东的贡献领域,但与遵义会议中确立其领导地位的主要原因不符。9、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A.游击战B.阵地战C.运动战D.防御战答案:C解析: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最终胜利到达陕北。在这些战略战术中,最为人称道的是运动战。运动战是一种依托较大的作战空间以换取时间移动兵力包围敌方,以优势兵力速战速决的军事作战方式。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运动战,是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是用以解决大敌当前的最主要的作战形式。”因此,选项C正确。选项A游击战虽然也是红军的一种重要作战方式,但并非遵义会议后最为人称道的战略战术;选项B阵地战、D防御战则与红军在长征途中的实际情况不符。10、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确立了以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答案:A解析: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因此,选项A正确。11、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组织了多次会战,其中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同时也揭开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序幕的会战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平型关大捷D.徐州会战答案:A解析: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这场战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同时也揭开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因此,选项A正确。12、遵义会议后,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最终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战略大转移。这一战略转移的历史意义在于?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C.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D.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答案:B解析: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最终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即长征的胜利。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因此,这一战略转移的历史意义在于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选项B正确。选项A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选项C1945年日本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胜利;选项D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均不符合题意。13、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下《忆秦娥·娄山关》一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首词所描述的情景与哪一重大事件相关?()A.红军长征途中攻占遵义B.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C.红军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D.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答案:B解析:这首词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所描述的“雄关”指的是娄山关,这首诗写于遵义会议后红军二占娄山关的胜利之时。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故B项正确;红军长征途中攻占遵义是在遵义会议之前,故A项错误;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是在四渡赤水之后,故C、D项错误。14、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A.挽救了党和红军B.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D.遵义会议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答案:D解析: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但它主要标志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是因为它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D项正确;A项是遵义会议的意义,但不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A项错误;B项是遵义会议的内容,不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B项错误;C项是遵义会议的内容,但不是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C项错误。15、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的意义在于()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C.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实现了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答案:B解析: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B项正确;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是三湾改编,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C项错误;遵义会议虽然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但并没有实现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故D项错误。16、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决定红军北上抗日,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长征途中,红军一渡赤水后,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扎西地区急进,并在此召开会议,决定红军回师东渡赤水,二渡赤水,重占遵义。这一战略转移体现了红军A.战略战术的灵活性B.作战方针的摇摆性C.革命道路的曲折性D.军事指挥的失误性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战略转移。选项A,遵义会议后,红军根据敌人的部署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了战略战术,采取了迂回、穿插等战术,成功地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体现了战略战术的灵活性,故A项正确。选项B,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红军的作战方针逐渐明确并稳定下来,不再出现之前的摇摆不定,故B项错误。选项C,虽然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红军战略战术的灵活性,而不是革命道路的曲折性,故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选项D,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领导人重新掌握了军事指挥权,红军的军事指挥逐渐走上正轨,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失误,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结合史实,分析并阐述明清时期贵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答案:明清时期,贵州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及其原因:主要特点:农业生产的进步:明清时期,贵州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显著发展。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高。特别是玉米的引进和推广,使得山区和贫瘠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粮食自给能力增强。手工业和商业的兴起:随着农业生产的进步,贵州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兴起。一些特色手工业如纺织、陶瓷、采矿等得到发展,商品交换日益频繁。商业城镇如遵义、安顺等地逐渐繁荣,成为区域性的经济中心。人口的增长与迁徙:明清时期,贵州地区的人口数量有了较大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人口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外地人口的迁入也为贵州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资源。原因:政策扶持与改土归流:明清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贵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例如,明朝的改土归流政策削弱了土司的势力,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农业技术的进步:明清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有了显著提高。农业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升以及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等,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商业贸易的推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贵州地区的商业贸易日益繁荣。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市场的扩大,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的流动。人口迁徙与文化交流:明清时期,贵州地区的人口迁徙和文化交流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的迁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观念,与本地文化相互融合,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全面进步。解析:本题通过考察明清时期贵州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其原因,旨在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该时期贵州地区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脉络。在回答时,学生需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人口等多个方面入手,结合史实进行具体阐述。同时,还需要注意分析政策、技术、文化等因素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又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二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主张“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荀子认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材料二:唐太宗曾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宋史职官制》规定:“由给事中负责掌管朝廷内外的奏章,如果发现政令有不妥之处,可以将其退回并纠正。”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并谈谈其对现代国家治理的启示。答案:关系:相辅相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德治”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孔子和荀子的言论都体现了这一点,即单纯的道德教化或法律制裁都不足以实现有效的政治治理,必须两者结合。德治为主,法治为辅: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古代统治者更倾向于通过道德教化来引导民众,同时辅以法律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这种“德主刑辅”的治理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相互制约:如材料二所示,唐代的中书省和门下省相互制约,以防止政令的失误。这种制度设计体现了“德治”与“法治”在实践中的相互制约,以确保政治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启示:注重道德建设:现代国家治理应重视道德建设,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完善法律体系:同时,也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确保国家各项事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德法并举:在治理过程中,应坚持德法并举的原则,既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又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通过道德引导与法律约束的有机结合,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加强监督制约:借鉴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监督制约机制,现代国家治理应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解析:本题通过呈现中国古代关于“德治”与“法治”的言论和制度设计,要求考生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对现代国家治理的启示。首先,考生需要理解“德治”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体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孔子和荀子都强调了道德教化与法律制裁相结合的重要性;而唐代的中书省和门下省相互制约的制度设计则体现了“德治”与“法治”在实践中的相互制约。其次,考生需要分析“德治”与“法治”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另一方面,在古代政治中,“德治”往往占据主导地位,而“法治”则作为辅助手段存在。这种关系体现了古代统治者对于政治治理的深刻理解和智慧。最后,考生需要结合现代国家治理的实际情况,探讨“德治”与“法治”的启示。现代国家治理需要注重道德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坚持德法并举的原则,并加强监督制约机制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第三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主张“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荀子认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材料二:唐太宗曾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宋史职官制》规定:“由给事中负责掌管朝廷内外的奏章,如果发现政令有不妥之处,可以将其退回并纠正。”问题: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和荀子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共同主张。结合材料二,分析唐朝和宋朝在行政监督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评价这些措施的作用。答案及解析:共同主张:孔子和荀子在治理国家方面的共同主张是强调教化和刑罚相结合。孔子认为仅仅依靠善良是不足以治理国家的,同样,仅仅依靠法律也不能自行运行。荀子则进一步指出,如果不进行教育而直接惩罚,会导致刑罚繁重而邪恶不能根除;如果只有教育而没有惩罚,那么奸邪之人就得不到应有的惩治。因此,他们都认为在治理国家时,应该将教化和刑罚结合起来,以达到既教育人民又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行政监督措施及作用:唐朝措施:唐朝设立了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了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分,旨在通过不同机构之间的分工和制衡来防止政令的失误。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而门下省则负责审核这些诏令,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消化道息肉患者护理
- 《土耳其之父凯末尔》课件
- 胶质瘤伽玛刀治疗
- 2024年新版:股指期货居间业务合作条款3篇
- 肺结核的预防及护理
- 2024年监控安防系统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股权转让合同:股东之间的股权交易与权益分配协议3篇
- 餐饮业冰柜租赁合同范本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 防灾减灾技术生涯发展展示
- 小区不锈钢宣传栏施工方案
- 《中国药典》2023年版四部凡例详解
- 环保设备运行管理台账
- 2023儿童特发性矮身材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 中国移动服务技能大赛备考试题库500题(供参考)
-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每日一练
- 歌曲《国家》课件
- 少年闰土(全国一等奖)
- 世界500强CFO的财务管理笔记
- 人教版新目标九年级英语unit11sectiona 3a 3c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课获奖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