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_第1页
陕西省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_第2页
陕西省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_第3页
陕西省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_第4页
陕西省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陕西省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

1.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及特征。

2.对三岁孩子的教育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3.简述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

4.幼儿园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案解析:

1.答: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有两种,即学前家庭教育与学前社会教育。

(I)学前家庭教育它是自家庭出现后就已经存在。家庭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

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1分)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特征有:领先性、单独性、长久性、随意

性、随即性。(1分)

(2)学前社会教育。目前主要有:①托儿所;②幼儿园;③托幼园所一体化;④幼儿班;⑤儿

童福利院;@sos国际儿童村。(2分)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是: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

样性。(1分)

2.答:对三岁儿童的教育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运用多种手段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

利用生活情境、采用游戏手段、通过操作活动来开展各种认知活动。(2分)(2)创造条件发展

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1分)(3)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方与良好的习惯。(1分)

(4)满足儿童正当的活动要求。(1分)

3.答:游戏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决定了儿童游戏的质量和

对儿童成长发展的不同效果。一般而言,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创设游

戏环境。(2分)(2)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2分)(3)观察和评估游戏。(1分)

4.答(1)活动法:游戏法、实验法、操作练习法;(2分)(2)直观法:观察法、演示和示范法;

(2分)(3)口授法:谈话法、讲解利讲述法。(1分)

二、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现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利用社区资源为幼儿园教育服务?幼儿园教育如何服务社区?

答案解析:

1.答:(1)幼儿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教育机构是公共正规的教育组织,其中心任务就是教

育、教导儿童,因此幼儿教师主要的职责还是教育孩子。(3分)(2)幼儿教师是幼儿游戏的伙

伴。在幼儿快乐的游戏中,幼儿教师既是游戏材料的准备者、游戏活动的设计者,也是游戏

活动的参与者和游戏中矛盾的协调人。(3分)(3)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第二任母亲。由于幼儿社

会经验缺乏,身心发展水平低,对成人的依赖性较强。当他们进入幼教机构后,会很自然地

把对家长的依赖逐渐转移到幼儿教师身上。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给予幼儿以母亲般的热爱和照

顾。(3分)(4)幼儿教师是幼儿的知心朋友。(3分)(5)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的研究者。(3分)

2.答:(1)幼儿园以自身的教育优势服务社区(3分)

与非正规的社区学前教育相比,幼儿园具有许多教育优势,包括完备的硬件设施和环境、

专业的师资力量、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内容和活动组织等。因此幼儿园在社区教育中处于核

心地位,通过其示范性的教育工作带动整个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在这个重任下,幼儿园要

以自身的教育优势服务于社区,支持社区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具体可以开展:①承担社区

内幼教师资力量的培训和再提高工作,帮助社区教育质量的提高;(1分)②开放自身的教育资

源供社区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社区内的全体儿童受益;(1分)③教师可以兼任社区教

育的指导和顾问,服务于社区;(1分)④支持参与社区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使幼儿园成为教

育和文化宣传的阵地,推动整个社区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1分)

(2)争取社区对幼儿园工作的支持和参加(3分)

幼儿园教育也要充分利用社区的资源,调动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协作

办好教育。社区作为一个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区域,能够为幼儿园提

供教育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的支持。(2分)此外,争取社区对幼儿园教育的积

极参与也是当前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向。例如,幼儿园教师带领孩子走出园门到社区内

的博物馆参观,扩大知识范围,开阔眼界,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进行教育。又如,请社区有

关人员到幼儿园来,给幼儿讲解有关知识、组织开展一些活动等,这些做法打破了幼儿园封

闭的教育模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的办学、办园,让幼儿真正接触社会,也让社区融人教育

孩子的行列,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012年陕西省中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预测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A.杜威B.巴甫洛夫C.华生D.斯金纳

2.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保罗•朗格朗B.罗杰斯C索尔蒂斯D.布鲁纳

3.苏格拉底法又称为()0

A.问答法B.发现法C.讲授法D.雄辩术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属于()。

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建构主义D.新行为主义

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其中起重要作用的

是()。

A.练习B.学习C.强化D.巩固

6.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

A.霍尔B.高尔顿C.洛克D.华生

7.被教育学者公认为是标志着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第一部教育学专著是()。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凯洛夫的《教育学》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8.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

A."兼爱、非攻"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D."化性起伪"

9.国家对在中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A.中学教育目的B.中学教育目标

C.中学教育原则D.中学教育内容

10.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A.练习法B.演示法

C.实验法D.发现法

11.根据《水浒传》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武松打虎的情景的过程,就属于()。

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D.幻想

12.假定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70分,标准差为10分。某生测验得60分,则该生的智商

为()。

A.80B.60C.85D.9013.在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发展中,要求他用新近学到的知识技能对

原来的知识技能加以补充、改组,或者矫正,最后,使新的知识技能与己有的知识技能融为

一体,这是()o

A.早期社会化B.预期社会化

C.发展社会化D.再社会化

14."教学相长"的思想来源于以下哪本著作?()

A.《论语》B.《荀子》C.《孟子》D.《学记》

15.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学生B.人和动物C.动物D.儿童

16.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

应该是0。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在所给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

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中)

17.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有0。

A.客观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8.脑由()等部分组成。

A.脑干B.间脑C.大脑D.小脑

1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0.下列选项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A.能力B.气质C.性格D.感知

21.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是()。

A.转化B.获得C.评价D.同化

22.自我意识包括的成分有0。

A.执行成分B.认识成分

C.情感成分D.意志成分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23.最先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是。

24.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年。

25.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

龄儿童、少年,不分、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的权利,并履行

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26.讲授法主要是以的形式向学生传授。

27.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和变化的和的反映。

28.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和。

29.需要的产生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或状态。

30.同化是人的一种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将新

信息纳入已有中,构成自身的新的知识系统。

31.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

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32.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和两种形式。

四、判断题(本大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

33.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法国。()

3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韩愈提出的。()

35.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36.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基本需要,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

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7.有意注意是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

38.当问题存在着多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就会有集中思维。()

39.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产生式的形式表征。()

40.教师取消全程监控的方式以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保持,这是一种正强化。()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41.课程

42.道尔顿制

43.想象

44.同化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5.请列举提高学生记忆力的策略。

46.发现学习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7.简述心理和行为的关系。

48.简述男孩和女孩表现在心理方面的性别差异。

49.简述班级教学的主要特点。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50.早读铃声响了,初二(1)班班主任王老师走进教室,不久小李(学习成绩位列班上的前几名)

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王老师摆了一下手,示意他进去坐好。过了一会儿,"差生"小赵跑来,

看到班主任在教室,就在教室外喊声"报告",王老师将其引至教学楼拐角处,做了十分钟的

"思想工作"。看到这两种情景的同学窃窃私语。

请分析王老师的做法。

51.小张老师是初一(1)班的新任英语老师,第一次登上初一(1)班的讲台。学生在台下的反应

很活跃,让小张很受鼓舞。她决定按原备课计划进行互动,就请了卜位同学上讲台抢答表演

会话。可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情况,被请上讲台的同学参差不齐,一些同学反应快,另外

些由于听不懂开始做小动作、扮鬼脸。台上台下•片混乱。

请试用备课的有关知识分析张老师的失误。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LB[解析]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用狗做实验,通过观察狗的唾液分泌得出经典性条件反射。

2.A[解析]"终身教育"这一专门术语,最早-是由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在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提出的。

3.A[解析]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

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

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苏格拉底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

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

4.C[解析]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

5.C[解析]强化是联结学习理论的核心。

6.B[解析]高尔顿的典型论调为”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正如

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

7.D[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被教育学者公认为是标志教育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第

一部教育学专著。

8.A[解析]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弃仁绝义"和"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化性起

伪”是由荀况提出的。

9.A[解析]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规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

是对受教育者的总要求。即中学教育目的就是国家规定将中学生培养成什么样人才的总要

求。

10.B]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

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1.B[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者加上一定图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再造出事

物的形象的过程。

12.C[解析]该生测验得60分,他的智商IQ=15x(X-X)S+100,代入上述公式,智商是85。

13.C[解析]发展社会化是指个体在早期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个体产生的新的期待和要

求他承担新的任务、扮演新的角色等。

14.D[解析]集儒家思想之大成的《学记》写道"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

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其中,"教学相长"蕴含着早期教育心

理学的萌芽。

15.B[解析]根据学习心理学对学习的定义”学习是指从低等动物到人类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

过活动、练习,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可见学习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和动物。

16.D[解析]根据普里马克原理,当我们运用强化手段去激发学生学习,必须是先有行为,后

有强化,排除A;D选项是用儿童喜欢的"看电视"来刺激他原本不喜欢的"完成家庭作业",

符合普里马克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7.ACD[解析]直观性原则为教学原则。

18.ABCD[解析]脑位于颅腔内,由大脑、小脑、脑干、间脑和边缘系统组成,大脑也称为端

脑。

19.ABCD[解析]皮亚杰将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依次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

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20.ABC[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指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21.ABC[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种过程是:新知识的获得、

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评价。

22.BCD[解析]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自我体验即为情感成分,

自我调控即为意志成分。

三、填空题

23.维果斯基

24,189825.性别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26.语言间接经验

27.延续性顺序性

28.分析综合

29.缺乏不平衡

30.适应认知结构

31.加工组织

32.概念命题

四、判断题

33.x[解析]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是德国。

34.巾解析]见韩愈的《师说》。

35.x[解析]应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36H解析]略

37W[解析]略

38.x[解析]只有当问题存在着一个正确答案或解决方案时,才会有集中思维。

39.x[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以概念、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

生式系统表征。

40.x[解析]负强化是指教师时学习者消除某种讨厌刺激以后,学习者的某种正确行为发生的

概率增加。这是一种负强化。

五、名词解释

41.课程:课业及其进程,是实现教育目的或目标的手段和工具,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环

节。广义的课程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科目(即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

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指某•门学科。

42.道尔顿制: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的道尔顿中学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

组织形式和方法。按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

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习

任务按月布置,完成之后再接受新的学习任务。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

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该教学组织形式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作业,在良好的条件下,有

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生能力和创造能力。但它过分强调个性差异,忽

视了班集体作用,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推行时往往形成了教学上的放任自流。

43.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44.同化是人的一种适应机能,当外部信息作用于人时,大脑通过各种水平的作用与转化,

将新信息纳入已有认知结构中,构成自身新的知识系统,这就是所谓的"同化于己"。

六、简答题

45.[答案要点]

提高使用正确识记方法的能力;明确记忆目的,增强记忆的效率;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提高

对记忆内容的兴趣:让多种分析器官参加记忆活动:养成自我检查,提高正确再认和回忆的

能力。

46.[答案要点]

强调学习过程;强调直觉思维;强调内在动机:强调信息提取。

47.[答案要点]

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是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的。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

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

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其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

过行为表现出来。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则就是通过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在这个

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48.[答案要点]

第一,女孩的言语能力比男孩更强。

第二,10岁以后,男孩比女孩数学能力更强。

第三,10岁以后,男孩逐渐显示出更高的"空间-视觉"能力。

第四,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更强。

49.[答案要点]

第一,以"班"为人员单位,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

班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大致相同。

第二,以“课时”为单位,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而固定的单位时间里进行,教师同时面对全

班学生上课。

第三,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综合在"课"

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和系统性。

七、案例分析题

50.[答案要点]

本案例中王老师对待两名迟到学生的不同做法,没有达到教师应有的平等对待、尊重学生的

基本要求。教师的公平与公正要求教师在育人的态度和行为上主持正义,对学生一视同仁,

不论学生的性别、相貌、能力、天赋、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主客观条件,都要用同•的标

准对待学生。王老师根据成绩的好坏区别对待学生,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只是

还没有被教师发现或被教师忽视。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应平等对待,服务于全

体学生,不应厚此薄彼。

王老师有失公平的做法可能会使他在学生中的威信下降,也会给那些受到歧视的学生带来严

重的负面影响。

51.[答案要点]

备课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为完成教学任务、形成教学能力所做的••切准备工作。备课是

教学工作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教师备课的内容有:备教

材;备学生;备自己。

张老师在备教材上没有反映出什么问题。张老师的问题出在没有充分地了解学生,即备学生

这一环节没有做好,导致上讲台参与互动的学生不能好好配合,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备

自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张老师作为新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而她所设计的互动场面太大,以至于失控。总之,

张老师的这堂课没有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模拟试题(1)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教学目的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控制作用

B.制约作用

C.促进作用

D.指导意义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主要方法

B.重要方法

C.唯一方法

D.特殊方法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任务

C.教育的内容

D.教育的规律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高水平的智力

B.实践能力

C.健康体魄

D.创新精神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实践能力的培养

B.思维能力的培养

C.想象能力的培养

D.创新能力的培养

9.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

A.潜在性

B.现实性

C.特殊性

D.可塑性

10.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个体的早期发展更多地体现了()

A.实践的属性

B.社会的属性

C.自然的属性

D.现实的属性

11.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

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12.学校作为为个体发展而有意识地安排的一种特殊环境,其要求、内容及各种活动能否引

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取决于教师对这种环境的()

A.认识

B.设计

C.设想

D.安排

13.公民权利中最基本、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

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14.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

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15.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并且受到社会()

A.正常的保护

B.热心的保护

C.一般的保护

D.特别的保护

16.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这是由学生的()

A.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B.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C.隐私权决定的

D.名誉权决定的

17.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漫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决定的

B.隐私权决定的

C.人格尊严权决定的

D.荣誉权决定的

18.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系统化

B.多样化

C.复杂化

D.专门化

19.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

C.品德专业素养

D.职业道德素养

20.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二、填空题(共10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2、教育现象包括、、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也是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

9、洛克是的代表,著作是

10、后期称墨家为;称道家为

三、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学校文化具有哪些特征?

2、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4、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6、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作用。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2、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模拟试题(2)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必然要求

B.必然结果

C.心理前提

D.必要保证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条件

B.任务

C.途径

D.结果

3.教师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A.自由发展

B.自主发展

C.自愿发展

D.自动发展

4.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权利

B.威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6.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7.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A.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8.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9.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

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10.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1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地方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

12.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把课程分为()

A.学校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学生中心课程

D.基础型课程

1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

B.工具性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社会中心课程

14.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把课程分为()

A.社会中心课程

B.技能性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学校课程

15.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16.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17.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8.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

19.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目标

20.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二、填空题(共12题,每空1分,共20分)

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他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

2、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

著。

3、乐正直考证是完成的。

4,大学是《学记》的基础;中庸是《学记》的基础。

5、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的多婆术。

6、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

7、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8、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德育、、美育和谐发

展的教育思想。

9,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

10、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

11、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

12、卢俊是的代表,著作是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怎样才能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2、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3,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教育作用?

4、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5、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I、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的要求是什么?)

2、试述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模拟试题(3)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A.基本要求

B.基本原则

C.基本手段

D.基本途径

2.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

A.安排课程表

B.分析教学任务

C.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

D.组织教学活动

3.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课外活动

B.实践活动

C.教学活动

D.班主任工作

4.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

B.中心地位

C.主要地位

D.重要地位

5.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6.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7.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8.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9.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10.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11.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2.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13.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

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方法

14.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体现了教学的()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5.“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模拟试题(3)

来源:青年人(Qnr.Cn)20⑵2/1【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卜载教材购买

二、填空题(共13题,每空1分,共20分)

1、是耍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的开创

人。

2、赫儿巳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是I860年出版的。

3、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

4、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5、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和

6、调查研究法可分为、、做出结论。

7、调查研究法包括、、访问。

8、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o

9、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

10、古代教育包括、

11、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一的产生

12、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大司乐、大司徒。

13、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是时称为校、庠、序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

1、道德两难问题的意义如何?

2、设计道德两难情境的要求是什么?

3、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

4、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5、班级的规章制度由哪些部分组成?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怎样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

2、举例说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模拟试题(4)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成为测验的()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2.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程序

B.教学步骤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阶段

3.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班级上课制

4.最早在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卢梭

C.洛克

D.夸美纽斯

5.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6.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

A.德育目的

B.德育原则

C.德育规律

D.德育目标

7.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A.基础

B.途径

C.出发点

D.重要环节

8.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必须落实到()

A.德育内容上

B.德育规律上

C.德育原则上

D.德育方法上

9.德育过程中不同质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称为德育过程的()

A.内容

B.层次

C.结构

D.方法

10.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知

B.情

C.意

D.行

11.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2.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

A.关键

B.基础

C.内容

D.途径

13.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

的()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4.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就是德育的()

A.方法

B.手段

C.内容

D.途径

15.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劳动

D.共青团活动

二、填空题(共13题,每空1分,共25分)

1、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_

2、学习的内容是、、射、、、数。

3、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和张学教育

4、希腊6世纪形成了著名的、斯巴达教育体系

5、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

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一、、、、、_

、为自由七艺。

6,唐代教育有言学、。言学分为和。

7、有历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学业校是

8、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和领导者

9、俄国教育家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5分,共25分)

1、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2、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3、什么是榜样法,运用榜样法的要求有哪些?

4、锻炼法、陶冶法的含义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德育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巩固性原则的含义及要求是什么?

2、什么是循序渐进原则,贯彻要求有哪些?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4.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5.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

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6.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

于()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7.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

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8.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是属于()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锻炼法

D.陶冶法

9.德育认知模式非常注重()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德育体谅模式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1.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教育家是()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12.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

A.温故而知新

B.不陵节而施

C.不愤不启,不俳不发

D.学而时习之

13.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4.课的类型的划分依据()

A.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

C.教学规律

D.教学原则

15.教师上课必要的补充主要是通过()

A.布置作业

B.检查作业

C.课外辅导

D.课后练习

二、填空题(共13题,没空1分,共20分)

1、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典型言学、、

2、教育是封建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

3、五世纪后欧洲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学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题,称

4、17世纪捷克教育家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5、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

6、前苏联教育理论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7、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9、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记忆力

10、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三种。

1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12、我国师范教育分为两级四个层次,分别是和两级;

、本科、四个层次。

13、教师职后教育有、、岗位锻炼。

三、简答题(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简述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2、简述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3、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在德育过程中怎样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6、什么是说服法,运用说服法的要求有哪些?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因材施教原则。

2、说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模拟试题(6)

一、单选题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

A.创造性

B.示范性

C.公共性

D.模糊性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的特点。

A.教育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创造性

3.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

A.1986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9年

4.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5.“内发论”学生观的代表是()

A.柏拉图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

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

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

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7.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内涵()

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

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

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

8.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9.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

10.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O

A.课外活动

B.课堂

C.游戏

D.提问

二、多选题

1.美国霍姆斯小组发表的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报告有()。

A.《明天的教师》

B.《明日之学校》

C.《明日之教育学院》

D.《教师专业标准大纲》

2.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学者弗朗西斯•富勒将教师的专业成长划分为以下()。

A.教学前关注阶段

B.早期生存关注阶段

C.教学关注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3.“外塑论”学生观的代表有()。

A.洛克

B.赫尔巴特

C.斯宾塞

D.卢梭

4.行动研究的倡导者有()。

A.勒温

B.斯腾豪斯

C.埃利奥特

D.凯米斯

5.美国学者伯顿认为教师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A.求生存阶段

B.调整阶段

C.专家生涯阶段

D.成熟阶段

6.现阶段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

A.教学研讨

B.案例分析

C.专题讲座

D.经验交流

7.现代学生的基本特点()。

A.主体性

B.发展性

C.完整性

D.个性化

8.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促进者的角色的特性()

A.积极地旁观

B.给学生心理支持

C.知识传授

D.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

9.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

A.加工和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

B.自我调控能力

C.教学实验与研究能力

D.教学直觉与想象能力

10.历史上曾经提出学生是完整性的人的教育家有()。

A.苏格拉底

B.西塞罗

C.亚里士多德

D.马克思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模拟试题(6)

来源:青年人(Qnr.Cn)2012/2/1【教师资格考试】资料下载教材购买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小’,错误的打“X”)

1.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2.世界上正式的教师评价制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

3.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自我教育的客体。()

4.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它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非智力因素。()

5.英国的表现管理是国外的一种发展性教师评价模式。()

6.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

7.在美国所有州于1901年均实施了教师资格制度。()

8.司德菲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教师生涯的人文发展模式,他将教师的发展划分为4

个阶段。()

9.校本培训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于20世纪70年代最先在我国产生。

()

10.美国霍姆斯小组在一篇报告中最先提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四、材料分析题

1.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教师:“骑着

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

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绸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钻些牛角尖,学

习成绩会好吗?’‘学生脸胀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

请运用学过的课程与教学原理来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妥当?并为他设计处理办法?

2.某学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

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距离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

开发困难较大。

请联系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并运用有关教师角色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对这一案例进

行分析?

五、论述题

1.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存问题以及现实途径?

2.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可能途径?

2012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模拟试题(7)

一、单选题

1.“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

A.布鲁纳

B.胡塞尔

C.杰特

D.惠勒

2.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A.学会生存

B.学会关心

C.学会学习

D.学会做事

3.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生态观的本质:()

A.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

B.强调与自然界融为一遗匀患纯纬蹋?

C.强调同社会融为一体生活即课程;

D.强调向自我开放自我即课程

4.课程实际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

A.泰勒的目标模式

B.惠勒的过程模式

C.塔巴模式

D.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

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

A.者“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

B.者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

C.者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D.者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

6.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

A.布鲁纳

B.阿特金

C.斯腾豪斯

D.斯基尔贝克

7.课程设计的取向即:()

A.课程设计的方向

B.课程设计的标准

C.课程设计的模式

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

8.课程政策关注的核心问题是:()

A.课程设计

B.课程实施

C.课程权力的分配和再分配

D.课程管理体制

9.《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宣言》以为中心内容:()

A.终身学习

B.全民教育

C.和平文化

D.人文文化

10.过程模式的思想最初可以追溯到:()

A.皮压杰

B.布鲁纳

C.斯腾豪斯

D.卢梭

二、多选题

1.自然设计模式的要素有:()

A.目的

B.立场

C.慎思

D.设计

2.要探讨课程的本质问题,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A.课程从本质上讲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

B.课程是系统知识、经验体系的计划,还是一种目标体系

C.课程是预设的还是结论性的

D.课程是有意的、客观的,还是无意的、主观理解的

3.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有:()

A.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观

B.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

C.回归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