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家本法律思想研究目录TOC\o"1-2"\h\u11601一、沈家本法律思想的形成背景 121262(一)晚清司法主权的丧失 130681(二)晚清礼教旧法杂糅与司法行政不分 29636(三)晚清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 327954二、沈家本法律思想在清末修律中的体现 429543(一)会通中西的法律修订思想 46939(二)追求平等、人权的法律思想 516954(三)追求法制统一与革新的法律思想 619100三、沈家本法律思想的影响及意义 728396(一)沈家本的修律活动对晚清社会的影响 725993(二)沈家本法律思想的历史意义 717209结语 824831一、著作 812503二、杂志 87366三、论文 9摘要:20世纪初,沈家本与诸多法理派修律大臣在和礼教派的争纷妥协下,以其会通中西的法律思想为清王朝收回领事裁判权、实现司法独立呕心沥血、斟酌损益近十年,最终完成了涉及清朝诸多法律体系的近代化法典,如刑法领域的《大清新刑律》告别了传统五刑,以及解决民忧民虑的民、商事法典——《大清民律草案》和《大清商律草案》。这些法律同封建王朝旧法律迥然不同、划清界限。由此可见,这一为岌岌可危的晚清王朝续命的修律活动,承载着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批朝廷大员的心血与希冀。虽然在礼教派的影响下部分法典仍残留着封建色彩,但沈家本的法律思想却在诸多法律条文中焕发着光芒,处处体现着变革的精神。关键词:沈家本;清末修律;礼法之争;司法制度一、沈家本法律思想的形成背景(一)晚清司法主权的丧失最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清王朝尚且维持着最后的颜面,即使被迫放弃闭关锁国的政策也仅是开放数个港口,清代中国社会对商业的重视地位也仍在士农工之下。在牢固的自然经济思想作用下,清政府上层政治体制保持着长久稳固不变。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者不知觉醒奋起,任由帝国列强不知满足地侵略、蹂躏,视国家主权于无物,最终如残砖烂瓦一般的小农经济无法承受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冲击终于土崩瓦解。于是在这些早期被迫开放的港口和租地上,逐渐产生了不同文明碰撞带来的诸多问题。一方面本土居民自然而然地排斥着这些“蛮夷”,另一方面外国人也很难尽数听从清朝律法,因此纠纷不断、争诉不止。根据《中西记事》的记载,“国初海禁既开,设关有四,江浙闽粤,无不可通,乃未几而粤东海关专其利薮,未几而十三洋行操其利权,税有定则,未几益以规费支销名目,未几益以归公充饷名目,始则取之在吏,继则取之在官。洋商不堪其悉索,则控于地方官,地方官不能平其讼,则越控于大府,大府不欲穷其狱,乃回诉于本国。于是带兵船论讲,而干戈之衅以起”。最终,通过侵略战争,蓄谋已久的帝国主义列强如愿以偿迫使清政府签订更多不平等条约,进一步创设领事裁判权制度,在中国获得了治外法权。而领事裁判权制度的建立也正是晚清司法主权丧失的开始。沈家本认为,天演物竞之强弱胜负之理,系于“政治之得失”。《寄簃文存》.沈家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晚清时期,观察社会动荡与法律的变动不难发现,法学之盛衰与政治息息相关。在农民阶级、官僚贵族、大地主阶级、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更方改良运动下来,不难总结出:法学与政治之关系为,封建王朝体系的法学的发展不必然促使政治的发展,但法学的衰弱则可直接导致政治的衰败。正如沈家本所言,“然当学之盛也,不能必政之皆盛;而当学之衰也,可决其政必衰。”所以,有法当守法,学法以用法,若有而不守,学而不用,则法为具文,学同空言。故而新律之制定、改革司法,乃是“变法自强之枢纽”,天演物竞之强弱胜负之理,系于“政治之得失”。所以,沈家本意在藉由修订法律,收回治外法权。”《寄簃文存》.沈家本.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沈家本与中国法律现代化》.李贵连.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晚清中国司法主权的丧失不只是片面体现于领事裁判权一件。早在1858年,俄美英法等列强便强迫清朝当权者确定会审制度。1864年清政府与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协议在租界内设立会审公廨,针对清人和外国列强所属的侨民之间发生的争诉,在双方进行的私下调解无法解决的时候,便由晚清政府的地方官员会同外国列强的领事官员共同审理案件。帝国主义列强随后变本加厉地相继在哈尔滨及汉口等地设立了会审机关,虽然这些机关名义上维持着中国司法机关的名头,在实质上却规定了华洋互控的混合案件。事实上帝国主义列强设立的领事不仅有权审理该国侨民相关的案件,同时侵犯着清朝的司法主权,在条约书面规定的范围之外享有着法律管辖权。这一制度名义上为会审,实为会审公廨,其运作完全归各帝国列强一手操纵,无视清朝律法随意断案。“今即以人命论,华人犯法,必议抵偿,议抚恤,无有能幸免者;洋人犯法,从无抵偿之事,洋官又必多方庇护,纵之回国,是不特经法所未施,而直无法以治之矣。此无他,有司无权之故也。”薛福成选集[M](清)薛福成,著;丁凤麟,王欣之,编.上海人民出版社.晚清司法主权的丧失由此可见一斑,沈家本深知建立一套完善的近代国家的法律体系是收回清王朝司法主权的必经之路,清末的修律大臣们无不以夺回司法主权为己任薛福成选集[M](清)薛福成,著;丁凤麟,王欣之,编.上海人民出版社.(二)晚清礼教旧法杂糅与司法行政不分其一,封建礼教渗透与历代中国封建王朝的文化传统与生活习惯中,在满清这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中仍不为例外。“至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清史讲义.孟森.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版.第329页.随着列强侵略,大清由盛转衰,进而刺激民族意识觉醒、社会思潮的发展,晚清礼教纲常才开始成为人们反思、批判的对象。人们逐渐意识到旧社会风俗制度礼教纲常不得不变,而清王朝意识到并真正有所改变则一直拖延至清末新政。此前,由洋务派的朝廷官员所主导的洋务运动虽然得到朝廷重视而顺利开展并持续了数十年,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工具思维以及“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对外保守学习思路并不能带来实质转变。礼教之变革离不开文化之变革,旧法之改制离不开体制之改制。封建文化仍盛行不衰的晚清必然不可能对礼教有所质疑,对现存体制盲目自信的情况下,清王朝统治者更不可能变革旧法实行新法。从慈禧的一番话中便能看出此时清政府所保持的态度:“外国之陆海军及机器,我亦称之,但文化礼俗,总是我国第一。”如果说慈禧短视狭隘是因为缺少文化,当朝一时无匹、饱读诗书的能臣干吏李鸿章应该算视野开阔见识上乘吧?李鸿章在他的《筹议海防折》中强调的是:“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对比与反思:为何“明治维新”胜过“洋务运动”?.吴敏文.月读.2017,(03)当时担任清朝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著有《局外旁观论》,署理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亦有《新议论略》,系统地提出了改革中国内政外交的建议。两个文件于同治五年(1866)二月递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后,奉上谕交各地督抚详慎筹划,结果是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湖广总督官文斥之为“包藏祸心”,江西巡抚刘坤一则认为“断不可从其所请”,两广总督瑞麟和广东巡抚蒋益澧则说“自强之道,不待外求”,“毋庸变其法”。要知道,这些人在清代大吏中并不以顽固著称(顽固派首领倭仁对西学西人的排斥,到了偶遇洋人都要以扇遮面的程度),尚如此排斥,则其他顽固派重臣的态度,可想而知。同注5与之相对,民间却早已出现种种求变革的呼声,学外国而变革自身的思潮在此期间从未停息。如最著名的公车上书主导者康梁二人,以及主张更法、改图的龚自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清政府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的加重,人们对旧制度、旧的法律体系也愈发不满,诸如此类要求变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多。这股来自民间清史讲义.孟森.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版.第329页.对比与反思:为何“明治维新”胜过“洋务运动”?.吴敏文.月读.2017,(03)同注5其二,司法行政混合的体制长期存在是影响清王朝法律制度——尤其是刑法、民法等涉及诉讼的法律制度走向近代化的一大弊病。一批政府官员同时执掌着行政司法大权势必导致体系内的混乱。中国传统刑事诉讼制度形成了如下特征:在职能设计上,司法与行政合一,侦、控、审合而为一;在制度设计上,公开维护统治者特权,保持阶级秩序的井然;在诉讼形式上,弹劾式诉讼与纠问式诉讼前后相继;在证据制度上,走过了从“神示证据”到“自由裁量”的发展过程;在执行方面,重狱讼慎刑罚的精神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清末民初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研究.李春雷.中国政法大学在晚清之际,实现建立一套走向近代化的法律制度,尤其是一系列涉及刑事与民事诉讼并规范严密的体系化法典,在沈家本等修律大臣看来便成为了当务之急。固然,礼教旧法杂糅情况长期存在、深入人心难以剔除,给新法的颁行和实施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不破不立,破而后立的精神依然推动着这批法律制度改革先锋们向前迈进脚步。清末民初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研究.李春雷.中国政法大学(三)晚清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影响西方法律制度的传入及产生影响早在清末修律之前便已开始。借助晚清修律,学习西方法律制度才第一次由清政府提到了台面上去。对时下法学界直接产生影响造成冲击从而带来迫切修律需要的当属刑法领域,对封建王朝代代流传演变下来的封建五刑是最能体现文化乃至文明水平差异的领域。由此便诞生了沈家本等人清末修律活动中仿西方法律所制定的法典《钦定大清刑律》,该法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刑法典,内容格式上打破了历朝历代沿袭的传统法典的编纂形式。沈家本等人借鉴西方法律制度,以会通中西的思想移植西方近代的刑法体例。从内容上分析,《钦定大清刑律》大部分移植于近代西方刑事立法的原理、原则和具体制度,同中国古代刑法典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也是清末修律时期,近代西方法律制度在晚清广为传播,对沈家本等人产生深刻影响的体现。而这部法律也正是清末修律中礼法之争的焦点。大量对封建礼制的变革要求迎来了守旧的礼教派疯狂的抵抗。另一方面,礼教派官员自身也了解到西法的制度及其先进性,多数人知晓着大势所趋。“法理派”代表——清政府敕命之修律大臣沈家本、伍廷芳——亦提出法律改革以为因应方案,即所谓删除重法、废除刑讯、改良监狱制度、贯彻近代司法之平等原则、倡言司法独立、废除比附援引等。“法理派”倚赖近代泰西法理附加中国传统情理为旨趣之司法变革,值遇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之驳议。清末民初司法制度转型研究.宋泓宜.吉林大学“礼教派”改革司法虽不若“法理派”奉近代西方法理为范型,然其改良司法之思路中亦存仿习西方的成分。清末修律活动中,以沈家本为代表的众修律大臣所完成的《钦定大清刑律》这一法典中在四个维度区别于传统法律体系:其一,变封建五刑笞杖徒流死为近代刑制——拘留、罚款、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减少了法定死刑的数量;其二,确定了唯一的死刑执行方式为绞刑,封建时期血腥的斩首之死刑自此不复存在;其三删除了封建法律惯例的比附制度,引进西方罪刑法定原则及制度(封建时期,比附原则的存在本是法律规范不能包含方方面面,兼顾全部,去除比附也是清朝法律体制走向完备的体现);其四,设定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了未满12周岁触犯法律不为罪。《钦定大清刑律》清末民初司法制度转型研究.宋泓宜.吉林大学二、沈家本法律思想在清末修律中的体现(一)会通中西的法律修订思想清末修律活动以法理派同礼教派立法观点碰撞、交锋为焦点反映出了两派修律大臣及其所代表派别的意见,侧面上也由上至下反映了社会上不同派别阶级人士对礼法纷争保有的不同观点。维护旧的礼法纲常与一心变革仿效西法的两股思潮分庭抗礼。在这之中,作为法理派代表的沈家本与伍廷芳同为修律大臣,伍廷芳之事务倾向于外交,沈家本主管修律,对大陆法系之继受,未遭伍廷芳异词。中国法史导论.黄源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沈家本也就因而形成了变革新法的同时推进礼教跟随近代社会发展的脚步,最终实现了法律实施和道德教化相结合,二者共同作用与社会治理。在两个层面树立社会规范,以德教辅助法律的立法思想便是沈家本“会通中西”法律思想的内涵之一。礼教派代表张之洞则认为君主和国民不得违法、议员可以驳议政府的行政命令、“朝廷可以变更议院所定”的情形下,正是人失去自主之权的确切表现。劝学篇.张之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又因为,与国权相比,“惟国权能御敌国,民权断不能御敌国,”“勘定之功”,“岂民权”堪可为。中国法史导论.黄源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劝学篇.张之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同注10然而清末修律里“会通中西”的修律思想却并非沈家本所独有。以融合中西法律体系为出发点对现存法律体系进行修正,建立实施全新的法律体系,可以说是整个清末修律活动大臣的共识。如前文所述,礼教派、法理派均是对西法有所借鉴,对旧法批判继承下制定新的法律。从整个清末修律中沈家本所参与制定的《大理院审判编制法》、《法院编制法》、《违警律》、《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等诸多新法来看,沈家本修律主张十分明确--完善包括律师制度在内的近代法律争诉程序所必要的制度和程序、倡导司法独立,科学化司法审判程序,最终实现收回领事裁判权、夺回清王朝的司法主权。这些主张的产生与沈家本所处的历史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沈家本主张学习西方法律体制的同时,避免全盘西化,他认为修律改革“仍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同注2。另一方面,于修律之理念,沈家本除认同西方法理外,也注重情理,其主张改良司法所依循的基本原则,以“刑”,亦以“仁”。如,沈家本认为,新学从旧学而来,“事变愈多,法理愈密,然大要总不外‘情理’二字,”,“情理”是新学、旧学中不可或缺的,法理、情理、新学、旧学彼此应融会贯通,对于传统的旧制,不能全然舍弃,对于泰西之新法理固然当以参考。因而,有关“新学”、“旧学”不可持门户之见。同注1同注2同注1(二)追求平等、人权的法律思想法律修订中对平等的追求直接体现于沈家本上书朝廷的众多修律奏议中。这些奏议内容完整记载于《寄簃文存》第一卷里。其首篇“删除律例内重法折”便直指传统中华法系要害,旨在变更其自古以来不文明的酷刑、重法,仿效西法:“综而论之,中重而西轻者为多。盖西国以前刑法较中国尤为惨酷,近百数十年来,经律学家几经讨论,逐渐改而以轻,政治日臻美善。故中国之重法石西人每誉为不仁。”同注1变革旧法是清末修律的主题之一。沈家本这一奏议以变革旧法为新法的制定颁布做铺垫,可谓腾笼换鸟之篇,同不文明的旧法、旧体系划清了界限。为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沈家本主张废除的酷刑为凌迟、戮尸、枭首三样死刑。此三种死刑无疑是封建社会非人道刑罚的典型。“删除律例内重法折”所体现的不只是仿效西法轻刑,更多的是体现了沈家本的人权法律思想。旧的中华法系所包含的酷刑无疑是推进法制近代化不得不根除的弊病。后有“变通行刑旧制议”一篇与该章相呼应:“窃维明刑弼教、贵有以通其意,而不徒袭其名。其与斯民心性相关者,尤在社其残忍之端,而导之于仁爱之路。考古者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推其原意,诚以犯法者多不肖之人,为众所共恶。故其戳之也,亦必公之于众。孟子所谓国人杀之,其意正伺。造相沿日久,遂谓此乃示众之威,傅之休目而警心,殊未得众弃之本旨。”同注1同注1同注1清末修律出台的新法包含着满汉平等、夫妻平等、良贱平等各个层面。沈家本在修订法律之初便意图将平等的法律思想带入新法体例条文之中。对一部部资产阶级近代化法典而言,平等是其理所当然的价值追求和思想内涵。沈家本深知新法平等适用与各个主体的重要性。这是关乎新法能否得民意、民心,并得到广泛通行的关键一步。然而对于礼教德治尚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思想仍为主流的当时,以真正的平等法律思想指导修订新法,无疑会遇到礼教派的强烈反对。因此新法所体现的平等终究只能局限于不同公民群体上的平等适用上——满汉之间、夫妻之间、良贱嫡庶之间。上文提到的沈家本奏议中的“删除奴婢律例议”便是沈家本在修律实践中追求平等的体现。虽然仍认同皇权、特权阶层的存在,但这种平等在当时已经是难能可贵。(三)追求法制统一与革新的法律思想对法制统一与革新的追求更多体现于实际上出台的新法形式、内容中。比如,在形式上,晚清修律中出台的新法全盘肯定了西方近代化法典形式,摒弃了旧中国历来传统上“诸法合体”的浑浊派别形式。在沈家本的领导修订下区分了实体法、程序法的差异,细化了各实体法规定条文,涉及领域涵盖了刑民宪各个领域,可以说是包容了近代法律领域的森罗万象。《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法院编制法》等诸多带有近代资产阶级法制色彩形式的法典体现了沈家本以西法框架构筑新法、革新求变的法律思想,以焕然一新的法典形式包含着实质上的法条革新。这一系列新形式法典的面世,对随后的民国时期、北洋政府乃至国民党政府的法律形式都带来了直接影响。此次以来,中国各新法名称至法典格式都完成了向近代化法典形式的转变。在内容上,引进了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等近代资产阶级法律原则,多体现于《大清新刑律》中。除此之外,变封建旧五刑为近代新五刑配合褫夺公权和没收两从刑的近代化刑罚制度,加之对刑罚适用的详细规定,彻底改变了原有中华法系“依伦理而轻重其刑”的弊端。以上等诸多要素使得作为清末修律成果的新刑法典的科学性、严密性以及对公民适用的平等程度得到了历史性的提高。《大清新刑律》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刑法典,采用近代资产阶级刑法体例刑罚制度和刑法原则,其修订颁布体现了沈家本追求平等、科学的先进法律修订思想,这一思想同当时腐朽的晚清政府、礼教派部分落后顽固的朝廷官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在施行情况上,《大清商律草案》发行之后,因其大多采用日本法制,未能得到各地商会的支持。作为各地商会的反馈提出的“商法调查案”尚未得到清政府的回复,中国便迎来了改朝换代的辛亥革命。纵使沈家本会通中西,调和出了一套套西法体制内容同时兼顾封建德治礼教的新法,其于清朝民间、法律实践上的接受程度仍然不尽人意。清末修律的其他新法也大多颁布不久便告终止或殒命于襁褓之中,这一结果不禁令人唏嘘。除此之外,沈家本的修律思想体现在其奏议中同样包含着司法体系的革新乃至唤起社会层面上国民法律意识的觉醒的心愿。清末法制变革移植大陆法系的成果如:《民事诉讼法草案》,此即是仿德国民事诉讼法所造;《法院编制法》系仿照大陆法系编撰而成,其在立法体系、法律术语乃属于对日本法之移植;《律师暂行章程》又以欧洲大陆国家和日本律师制度为蓝本而定,该章程复为民国所承继;清末法制改革所探索之“六法全书”为代表的成文法体系,亦为仿效大陆法系的基本特征;清末探索检察机构之设置时,于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拟定检察机关之名称为“检事局”。此依然是仿日本检察局所拟。所以,“礼法之争”显示了清末司法变革引进西方法理之际,中国传统司法理念之渐趋消融,亦为中华法系的逐渐瓦解。清末民初司法制度转型研究.宋泓宜.吉林大学除了倡议建立律师制度和陪审制度,沈家本的奏议“设律博士议”有述:“律博士一官,其所系甚重,而不可无者也。法律为专门之学,非俗吏之所能通晓。必有专门之人,斯其析理也精而密,其创造也公而允。以至公至允之法律,而运以至精至密之心思,则法安有不善者?!及其施行也,仍以至精至密之心思,用此至公至允之法律,则其论决,又安有不善者?!此设官之微意也。议官制者,其主持之”。清末民初司法制度转型研究.宋泓宜.吉林大学同注1三、沈家本法律思想的影响及意义(一)沈家本的修律活动对晚清社会的影响一方面,沈家本的法律思想通过清末修律活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沈家本的法律思想对晚清社会产生影响也同样少不了修律活动中“礼法之争”同法理派的思想碰撞。可以说,礼法之争本身便是沈家本法律思想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巨大舞台,它使晚清国民意识到法律近代化、法律变革的必要性,将法律近代化提上议程是作为封建国家步入近代的必经之路,因而法制变革是刻不容缓的。沈家本践行了其修订法律大臣的职责,但作为封建王朝的朝廷大员又可以说是“失职”了。沈家本主导的修律活动虽然以同礼教派妥协的结局结束,但这一晚清修律活动却并未如清朝统治者所愿助其续命,反而刺激了国民的法律意识以及对国家步入近代化,从而真正实现抵御列强、民族复兴的渴望。沈家本所主张的法律统一、法治(罪刑法定)、平等(满汉平等、夫妻平等、良贱平等)等法律思想对晚清这一垂垂老矣的封建王朝无异于是一剂猛药。但晚清政府并未在清末修律后真正落实自身法律体系的革新,“保皇权、护三纲”的顽固理念仍然深入晚清官僚统治阶级的骨髓无法根除。但这一看似与百日维新一般徒劳的修律活动却切实地在时下及不久后的民国掀起了轩然大波。其影响深远直至现代都未曾被遗忘。除此之外,沈家本还在倡导人们开展法学研究,强调以法理学指导立法司法的同时,其本人就是一名法学大家,对法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著成《刺字集》、《压线编》、《律例杂说》、《刑法杂考》、《刑案汇览》、《读律校勘记》等法学著作。沈家本传.李贵连.法律出版社(北京).2000为了解西法、为清王朝修订全新的律法,在整个清末修律过程中,沈家本主导翻译了大量西方法律规范文本及他国的法典、条例等作为参考。如今不少人把沈家本与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精通西学第一人”严复并列不无道理。在晚清时局下,他们共同帮助国民走出闭关锁国的腐朽清朝、放眼望向世界、认清世界,并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坚定了国民的意志、引发思想启蒙,最终唤醒了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可以说,没有沈家本中国法制近代化就不会这么顺利得到开展,民族资产阶级法律思想更无从发寻开端。1910年11月,北京法学会成立,沈家本被法学界一致推举为第一任会长。沈家本在北京法学会主办的《法学会杂志》上发表的《法学会杂志序》中提出了振兴中国法学研究的期望:“遂相与设立协会推寻,新理日出,得以改革其政治。流风所披,渐及东海,法学会称极盛也。”清末“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的法律思想简探.王玉宝.韩强.姜永春.兰台世界2015·6月上旬清末“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的法律思想简探.王玉宝.韩强.姜永春.兰台世界2015·6月上旬(二)沈家本法律思想的历史意义沈家本作为修律大臣始于光绪帝1902发诏以来直至1911年晚清修律活动结束,历经十年。随后不久,清王朝便迎来了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268年的统治。在晚清王朝的最后十年寿命里沈家本为修律付出的心血绝非是无所谓的徒劳之举。从一个普通的刑部侍郎被提到台前成为晚清的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得以将其多年研究法律的抱负、对变革法律体制的期望变为现实,其留下的成果斐然。对时下、对发展中的历史均有着重大的意义。由此一来,清朝旧封建法律体系分崩离析,传统中华法系转变为大陆法系,随着司法制度的变革,中国也终于收回了司法主权。在社会各阶级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广东省华附等四校高三语文1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课题申报参考:家庭结构转变视域下城市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家庭代际支持网络构建研究
- 2025版房地产营销投标文件招标合同样本3篇
- 2025版彩礼退还与婚姻解除补偿协议书范本3篇
- 2025年度个人消费借款合同范本全新修订版4篇
- 2025年通辽从业资格证应用能力考些啥
- 电梯安装工程2025年度环保要求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共享车牌租赁经营许可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煤矿井巷工程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承包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门窗安装施工与绿色施工管理合同4篇
- 电缆挤塑操作手册
- 浙江宁波鄞州区市级名校2025届中考生物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监测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IATF16949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 【MOOC】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能训练与指导-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劳务派遣公司员工考核方案
- 基础生态学-7种内种间关系
- 2024年光伏农田出租合同范本
- 《阻燃材料与技术》课件 第3讲 阻燃基本理论
- 2024-2030年中国黄鳝市市场供需现状与营销渠道分析报告
-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复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