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研究-以天津某心理服务中心为例_第1页
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研究-以天津某心理服务中心为例_第2页
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研究-以天津某心理服务中心为例_第3页
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研究-以天津某心理服务中心为例_第4页
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研究-以天津某心理服务中心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论文目录TOC\o"1-3"\h\u摘要 ⅠAbstract Ⅱ引言 11 文献综述 21.1 生命意义感的定义 21.2 生命意义感的测量 31.3 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的国内外研究 42 研究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研究工具 52.3 统计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被调查者基本信息统计 53.2 生命意义感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73.3 生命意义感在户口所在地上的差异分析 83.4 生命意义感中在子女数中的差异分析 93.5 生命意义感在朋友数上的差异性分析 103.6 生命意义感在婚姻状态中的差异性分析 113.7 生命意义感在学历上的差异性分析 124 讨论与展望 144.1 讨论 144.1.1户口所在地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 144.1.2朋友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 144.1.3学历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 154.2 不足与展望 155 建议与对策 165.1改善老年人生活的城乡差距 165.2保障老年人社交需求 165.3重视老年人教育的重要性 17结论 18参考文献 20附录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 22致谢 23摘要由于现如今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为这些老年人今后的生活问题是各界领域尤为关注的问题。而我们国家的老年人的生活服务体系主要为在家中养老并依托社区服务的帮助以及与心理服务的“同行”,结合医疗卫生等服务来进行的。其中某心理服务中心养老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了解老年人的某心理服务中心养老生命意义感情况,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天津其中的养老院为样本,随机调查了350名5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并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在户口所在地、学历以及亲密朋友个数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城市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乡村老年人;本科学历的老年人要高于专科学历的老年人,专科学历的老年人要高于高中学历的老年人;拥有6个以上朋友数的老年人明显高于拥有3~5个朋友数的老年人;拥有3~5个朋友数的老年人感明显高于拥有1~2个朋友数的老年人。通过分析老年人某心理服务中心养老院中养老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原因,提出要加强政府资助、改善社会环境、提升养老心理服务中心服务水平和改变老年人传统观念等建议,探究特色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能安享晚年。关键词:生命意义感;老年人;对策与建议

AbstractTheproblemofthelivesoftheseolderpeopleinthefutureisaproblemthatispaidattentionespeciallyinthefieldofvariousfieldsbecausetheelderlypersonpresentisincreasing.Japan'slivingservicessystemfortheelderlywasstrengthenedprimarilyathome,relyingoncommunityserviceassistanceandpsychologicalservicestoconnectthemtoservicessuchasmedicalhygiene.Init,theoldageofacertaincenterofpsychologicalservicehasalreadybecomeatrend.Inordertolearnabouttheimportanceofapsychologicalservicecenter'slifewiththeelderly,thetextrandomlysurveyed350peopleovertheageof50asasampleofanursinghomeinTianjinthroughaliteratureresearchmethodandquestionnairesurveymethod,andanalyzed,theimportanceofthelivesoftheelderlyisremarkableinthenumberoffamilyrecordsites,educationalbackground,andclosefriends.Theimportanceoflifeofurbanelderlypeopleismorepronouncedthanthatoftheelderlyinthefield,theelderlywithfull-timeeducationarehigherthanthoseofthedepartment'seducationelders,theelderlywiththeoldpersonofspecialeducationeducationishigherthantheelderlywithsixormorefriendsofsecondaryeducation,andtheelderlypersonwiththenumberoffriendswiththreetofivefriendsisclearlygreaterthantheolderpersoninthenumberoffriendsfromonetotwoelderly.Analyzingtheproblemsandcausesofaginginnursinghomesinapsychologicalservicescenterwiththeelderly,strengtheninggovernmentcare,improvingthesocialenvironment,improvingthenursingandagingcenter'slevelofservice,andpresentingproposalssuchaschangingthetraditionalideaoftheelderly,andexploreadistinctiveagingservicesystemsothattheelderlycanenjoyoldage.Keywords:SenseofLifeMeaning;Elderly;CountermeasuresandSuggestions引言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生命意义感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起决定性因素。对与生命意义感我们的研究认知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可以让我们清楚自己以后要的追寻,还能够让自己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适合的定位,找寻实现自己的最优解。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体验到了自己的自我价值,从而影响了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正是因为生命意义感对于老年人心理状态的影响,才让更多的人明白生命意义感的重要性,从而涌现出更多关于生命意义感的研究。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人们对于养老需求不再仅仅是单一的满足基本的需求以外,现如今人们还有了对于更深层次的需求,就像马斯洛的五个层次寻求理论说的那样。对于我们而言,满足生理层次上的需求是最为基本的需求,只有当满足了这一需求后,就会自然地向更高层需求靠近,这时一个人对自尊、感情就有了要求,希望更有生命意义感。生命意义感影响着个体的情绪,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是天津心理服务中心的老人为例,调查天津心理服务中心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的现状。提出改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的可行性的建议,从而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以更积极的心理状态去面对生活,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提供参考以供研究。文献综述生命意义感的定义国外研究现状以及趋势:1973年Crumbaugh提出生命意义感是一种目标,这一目标能够给予个体一定的方向感和价值感,同时也是个体对目标追寻过程中自我价值的一种认同感[1]。1980年Yalom提出生命意义感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一种难以理解、永恒不变的、外在的宇宙中的规律,即宇宙的意义,另一部分是个体在对目标追寻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生命的目的与价值,即世俗的意义[2]。2003年Frankl提出生命意义感的概念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个体存在的价值,他认为个体最基本的动机就是对生命和目标实现的追求,以至于影响到个体的一般能力,他还认为生命意义感的缺失是导致个体心理疾病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3]。国内研究现状以及趋势:2003年董文香提出生命意义感是个体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即对自己生存的思考从而找到并实现生活的目标[4]。2007年陈秀云提出生命意义感是“我为什么存在、我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的一种包括认知、情感和动机成分在内的感知[5]。2013年裴炎提出生命意义感是指个体对生命意义的认知程度,具体而言则是对自身价值的认知程度和目标的认知程度[6]。在本研究中认为生命意义感是个体目前所体验和知觉自己人生有意义的程度,以及个体积极寻求人生意义或人生目标的程度。生命意义感的测量(1)生活目的测试(PIL):Crumbaugh在1964年根据意义治疗理论编制了生活目的测试(PurposeinLifeTest,简称PIL),PIL量表主要由具体的题目、未完成的句子以及自由发挥的段落三个部分组成[7]。本量表的信度为0.88,被许多学者所引用,信效度良好。(2)生命观指数量表(LRI):生命观指数量表(LifeRegardIndex,简称LRI)是由Battista等人在1973年编制的,其目的是测量被试对其生命目的的发现能力和程度,该量表共包括28个题目,两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共14个题目,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94,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5-0.87之间,具有较高的信效度[8]。(3)生命意义问卷:王孟成、戴晓阳在2008年根据实际情况修订美国学者Steger等人编制的生命意义问卷(MeaninginLifeQuestionnaire),该量表共有两个分量表即人生意义存在(MLQP)量表和人生意义寻求(MLQS)量表,每个分量表各含五个条目,量表采用七点计分法,据统计该量表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施测都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0.79-0.93)和重测信度,信效度良好[9]。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的国内外研究国外的生命意义感来源研究主要表现在研究其在困境中体验被关怀,在痛苦中寻找痛苦的意义。Frankl教授发现老年人无论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如何,都能找寻到自己独特的生命意义来源,包含苦难、自主、家庭、贡献、信仰,其来源主要受个人经历、家庭是否和睦、身体健康状况、子女情况等的影响[10]。在国内对于生命意义感的研究中发现老年人的生活不会过度紧张,没有工作等压力,这样会使老年人更容易感到自我价值感的无法实现,从而导致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降低,而生命意义则可以提升老年人这种消极情绪,帮助老年人产生积极情绪。刘淑娟提出老年人容易对自己的存在与生活失去信心,产生疑惑和绝望,从而丧失生命意义[11]。黄子庭等通过对台湾省云林县65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研究发现,生命意义的影响因素包含社会支持、心理功能、教育、生活事件[12]。郑政宗等的研究也支持此观点,同时发现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情况、经济情况、从事最久的职业以及自觉健康状况也对老年人生命意义有影响。我国大陆的戎金琳通过质性研究,发现老年人生命意义的来源,之后在老年人群中调查各来源的重要性,得出老年人生命意义最重要的来源为物质与安全保障,其后依次为亲情、苦难体验、身体健康、休闲自由、生活体验[13]。该研究基于生命意义的广度视角,调查了老年人生命意义来源,但未对各来源带来的生命意义感水平进行评价。本研究根据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影响因素的几个方面入手,总结出可能会影响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的六个人口学变量,分别为老年人的性别,户口所在地,子女数,亲密朋友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来入手,通过分析来求得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调查取样在天津市心理服务中心合作养老院,调查对象涉及养老院中的全体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问卷。调查问卷的发放时间为2019年12月初到12月末,发放纸质版和电子版问卷共计360份,回收问卷332份,问卷的回收率为92.22%,排除无效问卷5份,有效问卷达到327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0.83%。研究工具人生意义问卷(MeaninginlifeQuestionnaire)是美国学者Steger等于2006年编制,用于测量人生意义的两个因子:人生意义体验和人生意义寻求。前者是指个体目前所体验和知觉自己人生有意义的程度,后者指个体积极寻求人生意义或人生目标的程度,各含5个条目。计分方式为人生意义体验因子为1,4,5,6,9题相加;人生意义寻求因子为2,3,7,8,10题相加[14]。运用SPSS24.0进行问卷的信度分析,对各测量变量的Cronbach系数进行计算,结果表,量表中维度的Cronbach系数均大于0.7,总维度α系数为0.916,维度一人生意义体验α系数为0.904,维度二人生意义追求α系数0.895,显示各衡量变量具有相当内部一致性及稳定性,表明量表的信度较好[14]。基本适用于我国的成年人群。统计方法本文采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分析被调查者基本信息统计表1被试信息表类别N百分比(%)性别男16349.8女16450.2户口所在地城市16349.8乡村16450.2子女数1个19058.12个6519.93个4413.53个以上288.6亲密朋友数1-211033.93-510632.46以上11133.9婚姻未婚144.3已婚28386.5离异268.0丧偶41.2学历高中以下11635.5专科11133.9本科10030.6被试情况如上表。

生命意义感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表2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在性别中差异性分析(M±SD)M±SDtp男(N=163)女(N=164)生命意义体验生命意义寻求生命意义感5.03±1.345.01±1.54.97±1.695.05±1.225.03±1.95.02±1.610.351.871.130.720.670.25 注:*p<0.05,**p<0.01,下同。结果显示,男性老年人生命意义体验平均值5.03,女性老年人生命意义体验平均值为5.05,女性老年人的生命意义体验略大于男性,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老年人生命意义体验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t=0.35,p>0.05);男性老年人在生命意义寻求平均值为5.01,女性老年人在生命意义寻求平均值为5.03,女性老年人生命意义寻求略大于男性,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老年人生命意义寻求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t=1.87,p>0.05)。男性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平均值为4.97,女性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平均值为5.02,女性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略大于男性,为了检验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在性别上的差异,我们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t=1.14,p>0.05),因此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生命意义感体验、生命意义感寻求和生命意义感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生命意义感在户口所在地上的差异分析表3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在户口所在地的差异性分析(M±SD)M±SDtp城市(N=163)乡村(N=164)生命意义体验5.21±1.424.44±1.388.47***0.000生命意义寻求5.14±1.24.7±0.728.71***0.000生命意义感4.99±1.074.79±1.294.28***0.000为了检验户口所在地在老年人生命意义感中的差异,我们进行了差异分析,城市老年人的生命意义体验为5.21,乡村老年人的生命意义体验为4.44,城市老年人的生命意义体验显著高于乡村老年人,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t=8.47,p<0.001),因此生命意义体验在户口所在地中存在显著差异,城市老年人比起乡村老年人有更强的人生目标。城市老年人的生命意义寻求为5.14,乡村老年人的生命意义寻求为4.7,城市老年人的生命意义寻求显著高于乡村老年人,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t=8.71,p<0.001),表明生命意义寻求在户口所在地中存在显著差异。城市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为4.99,乡村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为4.44,城市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大于乡村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在户口所在地中差异显著,(t=4.28,p<0.001),因此三个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城市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乡村老年人。

生命意义感中在子女数中的差异分析表4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在子女数上差异性分析(M±SD)M±SDFp一个(N=190)两个(N=65)三个(N=44)三个以上(N=28)生命意义体验4.79±1.024.76±1.24.99±1.124.77±1.072.270.08生命意义寻求4.37±1.54.28±1.325.05±0.984.93±1.030.460.71生命意义感4.58±1.264.52±1.265.02±1.054.85±1.051.600.19为了检验子女数对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的差异,我们对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有一个子女的老年人生命意义体验为4.79,有两个子女的老年人生命意义体验为4.76,有三个子女的老年人生命意义体验为4.99,有三个以上子女的老年人生命意义体验为4.7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2.27,p>0.05),表明老年人生命意义体验在子女数上无显著差异。有一个子女的老年人生命意义寻求为4.37,有两个子女的老年人生命意义寻求为4.28,有三个子女的老年人生命意义寻求为5.05,有三个以上子女的老年人生命意义寻求为4.9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0.46,p>0.05),表明生命意义寻求在子女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有一个子女的老年人生意意义感为4.58,两个子女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为4.52,三个子女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为5.02,三个以上子女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为4.8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1.60,p>0.05),表明生命意义感在子女数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生命意义感在朋友数上的差异性分析表5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在朋友数上差异性分析(M±SD)M±SDFpLSD平均差(I-J)1~2个(N=110)3~5个(N=106)6个以上(N=111)生命意义体验4.64±1.234.89±1.125.12±1.0614.69***0.0006个以上>1~2个0.88*6个以上>3~5个1.41*生命意义寻求4.04±1.814.85±1.045.88±0.712.21***0.0006个以上>1~2个0.47*6个以上>1~2个0.84*生命意义感4.34±1.524.87±1.085.25±0.8810.75***0.0006个以上>1~2个0.67*6个以上>1~2个1.1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有1~2个朋友的老年人生命意义体验为4.64,3~5个朋友的老年生命意义体验为4.89,6个以上朋友的老年人生命意义体验为5.1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14.69,p<0.001),事后多重比较结果表明,6个以上朋友数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明显高于3~5个朋友数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3~5个朋友数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明显高于1~2个老年人生命意义感。有1~2个朋友的老年人生命意义寻求为4.04,3~5个朋友的老年生命意义寻求为4.85,6个以上朋友的老年人生命意义寻求为5.8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12.21,p<0.001),事后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朋友数多的老年人比朋友数少的老年人,生命意义寻求更高。6个以上朋友数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明显高于3~5个朋友数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3~5个朋友数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明显高于1~2个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生命意义感在婚姻状态中的差异性分析表6婚姻状态对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差异性分析(M±SD)M±SDFp未婚(N=14)已婚(N=283)离异(N=26)丧偶(N=4)生命意义体验4.67±1.524.65±1.014.62±1.214.6±1.251.800.15生命意义寻求4.73±1.744.73±1.434.9±0.654.76±1.011.500.22生命意义感4.7±1.634.69±1.224.76±0.934.68±1.130.380.77为了分析婚姻状态对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的差异,我们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未婚老年人生命意义体验为4.67,已婚老年人生命意义体验为4.65,离异老年人生命意义体验为4.62,丧偶老年人生命意义体验为4.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1.80,p>0.05),表明老年人生命意义体验在婚姻状况中不存在显著差异;未婚老年人生命意义寻求4.73,已婚老年人生命意义寻求为4.73,离异老年人生命意义寻求为4.9,丧偶老年人生命意义寻求为4.7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1.50,p>0.05),表明老年人生命意义寻求在婚姻状况中不存在显著差异。未婚老年人生命意义感为4.7,已婚老年人生命意义感为4.69,离异老年人生命意义感为4.76,丧偶老年人生命意义感为4.68,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0.38,p>0.05),表明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在婚姻状况中不存在显著差异。

生命意义感在学历上的差异性分析表7学历对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差异分析(M±SD)M±SDFpLSD平均差(I-J)高中以下(N=116)专科(N=111)本科(N=100)生命意义体验4.75±1.494.91±1.655.42±1.964.43**0.01本科>高中以下0.78*本科>专科1.21*生命意义寻求4.25±1.074.55±1.045.2±1.647.29***0.000本科>高中以下0.45*本科>专科0.74*生命意义感4.5±1.284.73±1.275.31±1.586.26***0.000本科>高中以下0.38*本科>专科0.5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高中以下学历的老年人生命意义体验为4.75,专科学历的老年生命意义体验为4.95,本科学历的老年人生命意义体验为5.1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4.43,p<0.001),表明生命意义体验在学历中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本科学历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高于专科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专科老年人生命意义感高于高中老年人生命意义感。高中以下学历的老年人生命意义寻求为4.25,专科学历的老年人生命意义寻求为4.55,本科学历的老年人生命意义寻求为5.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F=7.29,p<0.001),表明生命意义寻求在学历中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学历高的老年人比学历低的老年人,生命意义寻求更高。本科学历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高于专科老年人,专科老年人则要高于高中老年人。讨论与展望讨论4.1.1户口所在地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户口所在地对与老年人生命意义感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城市老年人的生命体验和生命寻求显著高于乡村老年人,老年人生命体验越高,积极寻求生命意义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更高。城市和农村养老金金额上的差异注定了乡村老年人要承受更大的经历压力。不仅如此,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异也导致了农村老年人能够享受到的娱乐生活十分匮乏,且生活在城市的老人还可以外出购物、外出旅游、度假等,而农村老人只能守在老家自娱自乐。因此,城市地区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要高于乡村地区的老年人。4.1.2朋友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朋友对老年人生命意义感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朋友越多生命意义体验和生命追寻越高,生命意义感越强。很多研究表明,朋友对于老年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老年人普遍孤独,性格孤僻古怪,甚至会觉得自己不被理解,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要面对的除了衰老,还有无法避免的分离。也许经济能力良好的老年人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比如旅游、购物等,但这样的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因为更多的老年人可能并不具备这样的经济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更需要同龄朋友的陪伴,与同时期的朋友一起娱乐下棋,开展一些合适的团体性活动、运动方式,一起过好老年生活,对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朋友对老年人生命意义感有显著影响。4.1.3学历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分析研究表明,学历对老年人生命意义感有显著影响,学历越高,生命意义体验和生命意义寻求越高,生命意义感越强。学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党和政府给人民百姓提供了广泛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平台,毕竟一个民族得希望和未来与人民百姓是息息相关的。拥有较高学历的老年人,往往也拥有较高的学习能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同学历较低的人相比,这类老年人对事物的认知要更加深刻和全面。因此学历高的老年人对待生命的意义也有更多更深层次的看法。低学历的老年人可能很少去思考生命的意义,他们也很少会去关注此类的问题,可能就不存在生命意义感的体验和追求,而高学历的老年人眼界高,知识面广,他们更有可能体会高生命意义感,因此高学历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高于低学历的老年人。不足与展望在本研究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样本的取样过少,代表性不够。本研究的被试主要是在天津心理服务中心的养老院的老年人,以及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研究方法只有问卷调查法,但是单一进行问卷调查时,问卷中的一些问题并不全面,只能说明部分问题。针对于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研究是十分重要以及符合当代需求的,那么对于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我们还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不仅有人口学对于老年人生命意义感的研究,还应探索更多对于老年人生命意义感有影响的因素。建议与对策5.1改善老年人生活的城乡差距根据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乡村老年人,政府应该有效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积极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体系,使老年人老有所依。养老心理服务中心的运营少不了政府加以帮助,政府可以与养老心理服务中心共同合作,对一些农村贫困孤寡得到老人提出更多政策及社会福利政策,使得更多老年人在养老问题上有保障,能够安享晚年。另外,政府村委也应该多多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解决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在保证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多开展文化宣传,组织村民进行各种文化活动,例如“文化下乡”,拓展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5.2保障老年人社交需求根据研究表明,朋友越多生命意义体验和生命追寻越高,生命意义感越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社交的需要。处于生命晚期的老年人较为孤独,对朋友的渴求强烈,也需要正常的社交。心理健康不是简单的保证充足睡眠或是按时进食就可以达到,还需要保证一定的社会接触,换句话来说,就是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老年人在哪怕是在退休后,也要对社交活动保持足够的重视程度,因为独来独往甚至拒绝社交活动势必会影响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不必选择费时费力的活动,简单的文娱活动就可以达到目的,比如同街坊邻居下象棋、打乒乓球、跳广场舞,除此之外,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也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与此同时,子女也应该给予父母更多的关心,时常同父母交心,询问父母各方面的需求,通过这样的互动使老年人获得更多的生活幸福感。另外,某心理服务中心管理者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养老方面的成功之处,管理者应组织某心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参观拜访现有的优秀养老心理服务中心,加强与其他某心理服务中心的交流学习,优化自身组织结构,明细人员的职责任务,加强职业技能,创新经营模式,组织各种有利于老年人娱乐社交的活动。5.3重视老年人教育的重要性根据本研究可知学历对老年人生命意义有很重要影响,学历越高的老年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追求更高。我们要对老年人群体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关爱,不仅仅是因为我国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更是因为老年人群体在老龄化社会的特殊地位,他们的生命意义感与我们的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我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提高了,往往也会使家庭幸福感获得提高,进而提升我们社会社区的和谐安宁。不仅如此,这也是党对于人民百姓切身利益的深刻关怀和热切盼望。我们必须重视老年人教育的重要性,积极调动和协调社会各界力量,根据老年人不同的心理、生理、家庭条件,给予不同的关注和帮助。除此之外,也要善于运用有利的社区社会条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一种邻里互帮互助的健康向上的家园生活。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正是因为其“美美与共”的包容性,因此在促进老年人对于生命意义的了解上,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老年人群体的显著差异,并对这种差异接受和包容,了解和探究,让老年人群体对于生命意义的追求和探索也能“美美与共”,也能够有效提升老年人群体得生活满意度,进一步为美好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1)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在学历上存在差异显著,本科学历的老年人明显要高于专科老年人,专科老年人则要高于高中老年人。针对于老年人学历越高生命意义感越高的现象,可以进行老年人的文化教育工作,做到提升老年人受文化教育的水平从而提高老年人生命意义感。(2)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在亲密朋友数上存在差异显著,6个以上朋友数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明显高于3~5个朋友数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3~5个朋友数的老年人生命意义感明显高于1~2个老年人生命意义感。针对老年人朋友数越多,生命意义感越高的现象,可以进行鼓励老年人社交的活动安排,促进老年人社交从而提升老年人生命意义感。(3)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在不同户口所在地和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显著高于乡村老年人。根据老年人城市所在地高于乡村所在地的现象,可以进行改善生活的城乡差距,从而提升乡村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

参考文献[1]维克多·弗兰克尔著.何忠强,杨凤池译.追寻生命的意义[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26-29[2]李子宁.老年人生命意义感对死亡态度的影响: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D].吉林.吉林大学,2019[3]杨牡娟.老年人和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0[4]王孟成,戴晓阳.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在老年人中的适用性[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05):459-461[5]周静静.老年人生命意义源量表的研制及应用研究[D].广东.南方医科大学,2019[6]王粒.硕士研究生生命意义感、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四川.西华师范大学,2019[7]赵亚苹.护士领悟社会支持、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弹性的关系及其团体心理干预[D].河南.河南大学,2018[8]焦卉,郭检生,陈丽.江西省老年人生命意义及其与死亡焦虑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05):1066-1068.[9]兰秀燕.人生回顾对养老机构虚弱老年人心理健康干预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D].福建.福建医科大学,2016[10]刘连龙,田梦瑶,胡明利.生命意义、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资本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5(22):6556-6559[11]陈娟娟,李惠萍,杨娅娟,张婷,王全兰,吴丹燕,王艺璇.家庭韧性对癌症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和生命意义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27(06):1205-1209[12]糟艳丽.中学生自杀态度与生命意义的跨文化研究[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07[13]陈艺华,叶一舵,王丽馨,梁世钟,孙洁.老年人生命意义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J].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06):423-426[14]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67-70[15]李旭.老年人社会支持与生命意义的关系:乐观的中介和调节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5(01):81-86[16]刘亚楠,许燕,于生凯.恐惧管理研究:新热点、质疑与争论[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01):97-105[17]米光明,郭清秀,赖建强.1393名居民死亡态度与死亡教育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1994,10(6):14-19[18]吴捷.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31(4),984–986,1004[19]涂或,朱永烈,沈月平等.老年人死亡态度的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5,15(6),325-326[20]李培培.初中生自我概念、生命意义感与逆反心理的关系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17附录中文人生意义问卷(C-MLQ)指导语:首先,请您花一点时间思考一下,“对你来说,什么使您感觉到你的生活是很重要的”。然后,根据下列的描述与你的情况相符合的程度,在1~7中做出选择。并请你尽可能准确和真实地做出回答,下列问题的主观性很强,每个人的回答都会有所不同,并无对错之分。如下所示,1对应的是“非常不同意”,2对应的是“基本不同意”,依次类推。1=完全不同意,2=基本不同意,3=有点不同意,4=不确定,5=有点同意,6=基本同意,7=完全同意基本情况调查您的性别:A.男B.女您的户口所在地:A.城镇B.乡村您拥有子女数:A.1B.2C.3D.>3您拥有亲密朋友个数:A.0B.1-2C.3-5D.>6您的婚姻状况:A.未婚B.已婚C.离异D.丧偶您的学历:A.高中及以下B.专科C.本科中文人生意义问卷题项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有点不同意不确定有点同意基本同意完全同意1.我很了解自己的人生意义12345672.我正在寻找某种使我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12345673.我总是在寻找自己人生的目标12345674.我的生活有很明确的目标感12345675.我很清楚是什么使我的人生变得有意义12345676.我已经发现了一个令人满意的人生目标12345677.我一直在寻找某样能使我的生活感觉起来是重要的东西12345678.我正在寻找自己人生的目标和“使命”12345679.我的生活没有很明确的目标123456710.我正在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1234567

致谢本论文是在黄晓林和丁一冰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两位老师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黄老师和丁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黄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毕业设计项目选题与定位1.毕业设计项目选题的类型与原则毕业设计项目应该是对完整的大学专业学习的系统总结,是一项系统的设计课题。所以毕业设计项目的选题非常重要。选题要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专业设计能力和水平,但是更要强调选题的创新性与实战性,因为毕业设计是大学生以自己的设计作业向社会企业汇报的最终成果,同时也是从一名大学生向职业设计师角色转变的关键过程,对教与学双方都是一次挑战。毕业设计项目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为设计实践和就业竞争服务。毕业设计项目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有多种类型,如实战课题、概念课题、模拟课题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发展方向进行选择。其难易程度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经努力可以完成为宜。为此,毕业设计项目选题可以制定以下原则:(1)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使学生得到全面综合训练。(2)选题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以社会与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为主,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和就业竞争力。(3)选题应该体现创新精神和原创设计,符合地方经济产业的需求,如体现区域特色产业的设计需求,为地方企业经济服务,体现设计的可行性、适用性,体现对设计成果的生产和转换,体现国际与国内设计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等。有利于毕业设计项目的可实现性,争取社会企业在设计经费和设计制造方面的支持。(4)选题应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素质和能力,鼓励跨专业、跨学科地进行系统的设计项目(不同子课题)的合作,培养团队工作与合作精神。(5)选题分配原则上应该一人一题,独立完成,若多人同做一个系统课题,每位同学均要完成一个独立的子课题,设计内容应各有侧重,以保证每位学生都得到全面的训练,达到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2.毕业设计项目的设计定位(1)设计定位的意义在完成毕业设计调研报告和确定毕业设计选题后,根据调研的结果对设计项目的方向进行定位,对大量的信息与资料进行科学地分析和深入地研究,毕业设计调研的主题范围相对较大,如何确定设计的主题定位与设计元素的提炼是非常重要的。-个成功的设计一定要寻找到设计创新的突破口,发现出独特的设计元素,而这种创新突破与设计元素实际。上就是通过市场的调研分析结果而得出的。(2)设计定位的方法毕业设计项目的定位方法,指导教师应该根据每一位毕业生的个性与爱好、知识结构与专业水平、未来就业岗位与企业设计需求去帮助学生进行设计定位。应该从新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的工作程序与流程进行设计项目的规划,首先就是对新产品设计进行定位,确立设计目标。由于社会企业对设计开发要求不同,不同专业的设计方向与生产经营模式也不同,因此会有不同的设计定位和方法,但是新产品开发设计项目-般可分为三种情况:原创性产品设计、改良性产品设计和工程项目配套设计。①原创性的创新设计。原创性的产品开发设计是一种针对人的潜在需求,是一种针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创造性产品开发设计。时代在进步,人的生活方式在变化,对设计的需求也在变化,所以,创新设计无极限,永远都会有新的产品设计创造出来。原创性的产品开发是现代设计师的重要课题,也是设计师创造能力的最高体现,展现着设计师的创造天才,闪烁着人类文明的智慧之光。作为现代设计师,-定要树立创新意识,头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