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知识精要】一、中和反应1.概念: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即:酸+碱=盐+水2.现象:①放热;②难溶性的碱固体溶解消失,有时会有颜色的变化;③大多数可溶性碱溶液与酸溶液反应无明显变化3.实质:在不同的酸溶液中存在着相同的H+,在不同的碱溶液中存在相同的OH-,两种离子相互结合形成H2O分子。即:H++OH-==H2O4.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如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用碳酸水改良碱性土壤。(2)工业上处理废水。如利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排放的废水,用酸处理碱性废水。(3)医疗上:①用含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3HCl==AlCl3+3H2O;Mg(OH)2+2HCl==MgCl2+2H2O②生活中遇到蚊虫叮咬后(释放一种酸性物质),可涂上一些碱性物质,如肥皂水,牙膏等减轻痛痒5.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1)实验步骤如图1所示,在烧杯中加入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2)实验现象:滴入酚酞溶液,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再滴入稀盐酸后,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3)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HCl+NaOH═NaCl+H2O(4)实质(图2):酸中的H+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H2O(H++OH-=H2O)。特别注意:(1)该实验最好不要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2)滴加稀盐酸时,要边滴加边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立即停止滴加,这样才能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反应。二、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1.溶液的酸碱度用来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其范围是0—14。2.pH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pH<7,溶液呈酸性,溶液酸性越强,pH越小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溶液碱性越强,pH越大提醒:(1)酸溶液和酸性溶液酸溶液是酸的水溶液,溶液的溶质是酸;酸性溶液是显酸性(pH<7)的溶液;酸溶液一定显酸性,但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硫酸铵溶液显酸性,但硫酸铵是盐。(2)碱溶液和碱性溶液碱溶液是碱的水溶液,溶液的溶质是碱;碱性溶液是显碱性(pH>7)的溶液;碱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但碳酸钠是盐。3.溶液加水稀释时pH的变化a.酸性溶液加水稀释时,pH增大,但只能无限接近7,不会大于7,还是酸性溶液。如图1所示:b.碱性溶液加水稀释时,pH减小,但只能无限接近7,不会小于7,还是碱性溶液。如图2所示:c.中性溶液加水稀释时,pH不变,pH=7,还是中性溶4.中和反应情况图像综合分析(酸碱滴定曲线)a.酸入碱(将盐酸滴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中)b.碱入酸(将氢氧化钠滴入含有酚酞的盐酸中)5.测定溶液pH的常用方法——pH试纸将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体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比色卡对比,读数。提醒:①不能将pH试纸直接插入待测液体中,以免污染试剂;②用pH试纸测出的酸碱度是整数;③不能将pH试纸用水润湿再进行测量,以免结果不准确,检验气体的酸碱性时,需将试纸润湿使用6.溶液酸碱度对生产、生活、及人类生命活动的意义①测定人体内排出的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②测定雨水的pH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状况。正常雨水pH≈5.6,酸雨的pH<5.6【题典精讲】【例题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下列是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其中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的是A.Mg(OH)2 B.Al(OH)3 C.MgCO3 D.FeSO4【答案】D【解析】A.氢氧化镁是碱,可以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可以治疗胃酸过多,A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铝是碱,可以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可以治疗胃酸过多,B不符合题意;C.碳酸镁虽然是微溶性的盐,但是它可以和盐酸发生反应,也能够消耗盐酸,同时不会产生有害物质,所以可以治疗胃酸过多,C不符合题意;D.硫酸亚铁和盐酸不反应,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D符合题意。故选D。【例题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2HCl+CuO===CuCl2+H2OB.2NaOH+CO2===Na2CO3+H2OC.2HCl+Cu(OH)2===CuCl2+2H2OD.Na2CO3+2HCl===2NaCl+H2O+CO2↑【答案】C【解析】A中是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B中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C中反应物为一种酸和一种碱,生成物为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D是酸与盐之间的反应,都不是中和反应。故选C【例题3】有关中和反应的说法一定正确的是()反应物均需溶于水B.有沉淀生成C.有气体生成D.有盐生成【答案】D【解析】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反应物不一定均需溶于水,生成物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沉淀。故选D.【例题4】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答案】A【解析】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产物是氯化钠和水,没有明显反应现象,因此需通过观察酚酞等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反应发生;B.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D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使瓶中的压强减小,可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故选A【例题5】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清洁剂的pH=12。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NaOHC.混合使用能提高两者的清洁效果D.厕所清洁剂可能腐蚀铁制下水道【答案】C【解析】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酸性变弱,pH升高,故正确;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NaOH,因为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7,故正确;C.混合使用,二者会发生中和反应能降低清洁效果,故错误;D.厕所清洁剂的pH=1,溶液呈酸性,可能含有某种酸,故正确,故选C【例题6】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或通入下列物质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但反应之后没有现象的是()氯化钡 B.氧化铁 C.硫酸铜 D.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和氢氧化钠两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反应中消耗硫酸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关系如下:H2SO4+2NaOH═Na2SO4+2H2O9880可知,98份质量的硫酸与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则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混合,氢氧化钠有剩余,溶液显碱性,所得溶液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A、硫酸钠能与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选项错误。B、硫酸钠、氢氧化钠不与氧化铁反应,故选项正确。C、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选项错误。故选:D。【例题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A.pH试纸不能直接插入溶液中,故A错误;B.试纸不能润湿,故B错误;D.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和吸水性,应放在玻璃器皿内,故D错误,故选C【例题8】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 C.该图表示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该反应后溶液中的微粒只有Na+和Cl﹣【答案】B【解析】A、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原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反应后碱性变弱,溶液的pH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说明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说明反应后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后溶液中的微粒有Na+和Cl﹣,还含有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例题9】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氯化钾烧碱熟石灰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答案】C【解析】通过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pH关系图分析可知,当土壤显碱性时,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会明显降低,烧碱和熟石灰的水溶液均显碱性,但烧碱的碱性太强,故选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结构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故选C【例题10】向装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至过量,下图能正确反应溶质质量的是()B. C. D.【答案】D【解析】向装有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逐渐滴加入稀盐酸溶液至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继续增加,但增加的不如发生中和反应时多,观察图象D符合变化过程。故选D。【例题11】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A.①:加水稀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B.②:稀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C.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D.④:向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答案】B【碱性】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时,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所以图像的起点在7的上方,随着水量的增加,碱性减弱,pH减小,图像应向下走,故A错误;B中向稀盐酸中加水,原溶液为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随着水量的增加,酸性减弱,pH增大,但不管加多少水,溶液始终是酸性的,不可能达到7或大于7,故B正确;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应从大于7的位置出发,随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不断被中和,溶液pH逐渐减小,恰好中和时pH=7,继续滴加稀盐酸,则溶液显酸性,pH<7,整个图像应向下走,故C错误;D与C则相反,原溶液为稀盐酸,pH应从小于7的位置出发,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酸性减弱,pH增大,当两者恰好中和时,pH=7,继续添加氢氧化钠溶液,则溶液显碱性,pH>7,整个图像应向上走,故D错误,实质上,C实验的正确图像如D图所示,而D实验的正确图像如C图所示。故选B【例题12】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点时溶液呈无色 B.P点时,溶液中至少含两种溶质 C.N点时溶液的pH最大 D.从M﹣N点反应放出的热量逐渐增大,随后逐渐减少【答案】B【解析】A.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M点时溶液呈红色,故错;B.N到P的过程中,是盐酸完全中和完氢氧化钠后继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过量,故溶液中的溶质含有氯化钠、氯化氢和酚酞。故对;C.N点温度最高,N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氯化钠和水,显中性,溶液中的pH=7.pH不是最大,故错;D.根据图象可以看出,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温度在逐渐的升高,溶液温度升高是由于反应放出热量,而温度降低是由于反应完全,加入的过量的稀盐酸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故错。故选B【例题13】小明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实验方案使用的试剂判断的方法A铁粉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B氢氧化铜如果蓝色固体消失,表明盐酸已经过量C硝酸银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D紫色石蕊试剂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答案】C【解析】A.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B.氢氧化铜难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蓝色固体消失,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C.氯化钠、盐酸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不能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D.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故选C。【例题14】向盛有酚酞试液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直到液体呈无色.为了探究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所选试剂不正确的是()A.碳酸钙 B.镁条 C.pH试纸 D.稀硫酸【答案】D【解析】A.碳酸钙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也有气泡生成,故此选项错误。B.镁条能够稀盐酸反应有气泡生成,故此选项错误;C.PH试纸可以鉴定溶液的酸碱度,当然可以知道溶液的酸碱性,故此选项错误。D.由于稀盐酸和稀硫酸不反应,因此无明显现象,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例题15】在通常情况下,某实验小组借助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pH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b点表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答案】C【解析】开始时溶液的pH>7,故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A错误;a点溶液pH>7,是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B错误;b点溶液pH=7,表明酸碱恰好完全反应,C正确;c点溶液呈酸性,故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氢,D错误。故选C【例题16】室温时,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测得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答案】B【解析】A.所得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因为图像斜率不同;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未滴加液体时pH小于7,是将氢氧化钠逐滴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5mL时,混合pH值小于7,盐酸过量,得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氯化氢两种溶质;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混合溶液pH值大于7,显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例题17】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当氢氧化钠加入20克时恰好完全反应B.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C.温度上升是由于中和反应放热,温度下降是因为增加液体降温D.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答案】A【解析】A、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当氢氧化钠溶液加入20克时恰好完全反应;B、a点时溶液中的pH大于7,显碱性,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C、由溶液的温度变化图,温度上升是由于中和反应放热,温度下降是因为增加液体降温;D、B点时溶液放出的热量最高,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故选A【例题18】溶液的碱性强弱跟溶液中OH﹣的数量有关。一定体积的溶液中OH﹣数量越多,则溶液碱性越强。100mL10%的NaOH溶液(密度为1.1g/cm3)与100mL10%的KOH溶液(密度也为1.1g/cm3)相比较,碱性更强的是()NaOH B.KOH C.一样强 D.无法比较【答案】A【解析】假设两种溶液的体积都为vmLvmL10%的NaOH溶液中所含OH﹣数量=(vmL×1.1g/cm3×10%)×1740×100%=vmL10%的KOH溶液中所含OH﹣数量=(vmL×1.1g/cm3×10%)×1757×100%=由于0.0467gv>0.03282v,所以,10%的NaOH溶液的碱性比10%的KOH溶液的碱性强;由以上计算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例题19】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准确地了解反应进行的程度。如图为常温下,硫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列断不正确的是()A.当加入甲溶液5g时,加入无色酞溶液变红色 B.根据图示可知,甲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 C.加入甲溶液10g时,所消耗的甲溶液的溶质质量为1.96g D.现代化实验技术让无现象的实验变得数字化、显性化【答案】B【解析】A.当加入甲溶液5g时,溶液的pH大于7,加入无色酞溶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B.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甲溶液是稀盐酸,故选项说法错误。C.加入甲溶液10g时,溶液的pH等于7,恰好完全反应,所消耗的甲溶液的溶质质量为10g×19.6%=1.96g,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题意,利用数字化实验可以准确地了解反应进行的程度,现代化实验技术让无现象的实验变得数字化、显性化,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例题20】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各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象描述.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B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C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根据图B的曲线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该变化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2)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填化学式);(3)当溶液的pH=7时,溶液中的主要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4)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是________色;【结论】从反应前后离子的种类看,有些离子参与了反应,有些离子只是旁观者,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答案】(1)氢氧化钠溶液(2)NaCl、HCl(3)Na+、Cl-(4)蓝【结论】H+和OH-【解析】从图B可看出:起始溶液的pH<7,呈酸性,则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当加入的溶液质量为ag时,溶液的pH<7,说明酸过量,氢氧化钠不足,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生成的NaCl和过量的盐酸中的HCl;当pH=7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解离出的离子为Na+、Cl-;当加入的溶液质量为bg时,溶液的pH>7,显碱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从图C可看出:反应前后Na+、Cl-的数量没有变化,是反应的旁观者,HH+和OH-反应生成了H2O,所以参加反应的离子是H+和OH-.【例题21】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对中和反应进行研究。【实验一】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下实验来进行。将稀盐酸逐滴匀速加入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用数字化仪器对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温度进行实时测定,得到的曲线如图1、图2所示。图1、图2均能证明中和反应发生了,图1能证明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由图2还能得出的其他结论是。【实验二】取少量难溶的氢氧化镁置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得到浑浊液,再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现象,就可说明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反思】在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同学们认为产生意外现象是因为而变质,变质后的物质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气体。[注意:若答对下列问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实验三】用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证明酸与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1)在试管①和②中加入等质量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并在试管②里加入一些固体氢氧化钠和无水醋酸与无水硫酸铜粉末混合,一段时间后试管②中无水硫酸铜粉末先变蓝,说明有水生成,从而证明中和反应发生了。(2)小艺认为上述对照试验不能证明酸与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小艺的理由是。你认为应怎样改进试验?。【实验四】利用图2所示的原理来证明酸与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在盛有10mL浓硫酸的烧杯中倒入5mL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温度迅速上升,由此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中和反应。小涵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小涵的理由是。(2)该实验可能造成的危害是。【答案】【实验一】溶液pH由大于7变成小于7;中和反应放热。【实验二】浑浊液变澄清;Mg(OH)2+2HCl=MgCl2+2H2O。【实验反思】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实验三】(2)也可能是硫酸铜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两支试管中充满氮气后密封。【实验四】(1)浓硫酸溶于水放热。(2)液体飞溅,发生安全事故。【解析】【实验一】图1能证明中和反应的判断依据是溶液pH由大于7变成小于7,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由图2还能得出的其他结论是中和反应放热。故填:溶液pH由大于7变成小于7;中和反应放热。【实验二】取少量难溶的氢氧化镁置于试管中加水振荡,得到浑浊液,再加入稀盐酸,若观察到浑浊液变澄清,是因为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OH)2+2HCl=MgCl2+2H2O。故填:浑浊液变澄清;Mg(OH)2+2HCl=MgCl2+2H2O。【实验反思】在敞口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同学们认为产生意外现象是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实验三】(2)小艺认为上述对照试验不能证明酸与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小艺的理由是也可能是硫酸铜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改进方法:两支试管中充满氮气后密封,再观察现象。故填:也可能是硫酸铜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两支试管中充满氮气后密封。【实验四】(1)小涵的理由是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故填:浓硫酸溶于水放热。(2)该实验可能造成的危害是液体飞溅,发生安全事故。故填:液体飞溅,发生安全事故。【例题22】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有剩余小明同学却判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如果则盐酸过量如果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A.生锈的铁钉B.碳酸钠粉末C.硫酸钠粉末D.氢氧化铜(4)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填序号)。A.B.C.D.【答案】(1)滴加酚酞后,观察到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溶液一定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2)有气泡冒出;没有气体生成(3)C(4)C【解析】1.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2.酸能与氢前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碳酸盐及酸碱指示剂反应。(1)溶液使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则溶液一定不显碱性,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钠,可能呈中性或酸性;(2)锌能与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因此实验中,如果有气泡冒出,则盐酸过量;如果无气泡产生,则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3)检验反应后溶液是否含有盐酸,可利用酸的化学性质。酸能与生锈的铁钉反应,使铁锈消失,得到黄色溶液;能与碳酸钠粉末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能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不能与硫酸钠反应,故C不能代替锌粒。(4)氢氧化钠溶液的pH>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稀盐酸后,碱性减弱,盐酸过量时,溶液的pH<7.C图符合题意。【考点训练】1.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用氢氧化钙溶液处理废水中的残余硫酸B.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C.服用含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答案】B【解析】A.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此项不符合题意;B.熟石灰属于碱,硫酸铜属于盐,和中和反应无关,此项符合题意;C.胃酸中含有盐酸,碱性药物常用氢氧化镁为一种碱,与中和反应有关,此项不符合题意;D.熟石灰为碱,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发生的是中和反应,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Na2CO3+2HCl=2NaCl+H2O+CO2↑B.2NaOH+H2SO4=Na2SO4+2H2OC.SO2+2NaOH=Na2SO3+H2OD.Zn+CuSO4=ZnSO4+Cu【答案】B【解析】A.碳酸钠是盐不是碱,盐酸是酸,虽然会反应,但不是酸和碱的反应,故A错误,B.氢氧化钠是碱,硫酸是酸,两者反应生成了盐硫酸钠和水,符合定义,故B正确,C.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不是酸,氢氧化钠是碱,虽然生成了盐和水,但不符合定义,故C错误,D.锌属于金属单质,硫酸铜属于盐,反应物不符合中和反应的定义,故D错误.故选B。3.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A.H2OB.H2SO4C.NaOHD.CaCO3【答案】C【解析】水为中性物质,可以减低稀盐酸的酸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7;硫酸为酸性物质,可以增强稀盐酸的酸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溶液的pH值<7;氢氧化钠为碱,可以和稀盐酸反应,而使溶液的酸性减弱,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值为7,继续加入氢氧化钠则溶液呈碱性,而使pH值大于7;碳酸钙可以消耗盐酸,溶液的pH≤7。故选C3.根据右图信息,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置B.用玻璃棒搅拌使反应充分C.用酚酞溶液判断该反应是否发生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答案】D【解析】A.取液后的滴管不能倒置,防止试剂腐蚀胶头滴管的橡胶帽;B.用玻璃棒搅拌使反应物充分接触,从而使反应充分;C.由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现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酚酞变红,逐渐滴加稀盐酸,液体由红色逐渐褪为无色,通过酚酞颜色的变化判断该反应发生;D.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但该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选D.4.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来探究中和反应的规律时,其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a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A.HClNaOHB.NaClC.NaClNaOHD.NaClHCl【答案】C【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该实验是将稀盐酸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a点的pH大于7,故溶液呈碱性,溶质中含有氢氧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故选C5.向U形管左、右两管中分别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始时左边溶液呈蓝色,右边溶液呈红色B.开始时左边溶液呈无色,右边溶液呈红色C.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可能呈红色D.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一定呈无色【答案】C【解析】刚开始时左边的液体呈红色,右边的液体呈无色。充分反应后,液体的颜色是由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量决定的,如果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液体呈无色;如果盐酸过量,液体也呈无色;如果氢氧化钠过量,液体呈红色。故选C6.如图是X、Y、Z三种液体的对应近似p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X显酸性 B.Y可能是水C.Z可能是某种盐溶液 D.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答案】D【解析】依据pH的应用范围在0~14之间,当pH=7时,呈中性;pH<7时,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当pH>7时,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A.X的pH为1,小于7,呈酸性,不符合题意;B.Y的pH为7,呈中性,可能是水,不符合题意;C.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碳酸钠溶液显碱性,可能是某种盐溶液,不符合题意;D.Z的pH为10,大于7,呈碱性,因此Z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符合题意。故选D。7.关于反应A+B→C+D,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C和D为盐和水,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B.若A是氧化铜、C为铜,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C.若将20gA和30gB混合,则生成C和D的总质量一定为50gD.此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答案】C【解析】若C和D为盐和水,该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A正确;若A是氧化铜、C为铜,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也可能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B正确;若A或B有剩余,则生成C和D的总质量小于50g,C错误;该反应不符合“一变多”,不属于分解反应,D正确。故选C8.几种适宜作物生长的pH范围如下:水稻6.0-7.0,棉花6.0-6.8,甘蔗6.0-8.0,茶树5.0-6.0。取某地土壤浸出液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略显蓝色,则这种土壤适宜种植的作物是()A.水稻 B.棉花 C.甘蔗 D.茶树【答案】C【解析】A.水稻适宜生长的pH范围6.0~7.0,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水稻,不符合题意;B.棉花适宜生长的pH范围6.0~6.8,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棉花,不符合题意;C.甘蔗适宜生长的pH范围6.0~8.0,可以在pH>7的土壤中生长,现在土壤的pH>7,适宜种植甘蔗,符合题意;D.茶树适宜生长的pH范围5.0~5.5,而现在土壤的pH>7,不适宜种植茶树,不符合题意。故选C9.用pH试纸测试一瓶某溶液的酸碱度时,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将该溶液倒些在pH试纸上B.往瓶中的溶液里投入pH试纸C.将pH试纸一端浸入该溶液中D.用洗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该溶液,然后滴在一小张pH试纸上【答案】D【解析】pH试纸的正确使用方法为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该溶液,然后滴在一小张pH试纸上,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pH值;故选D。10.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X是氢氧化钠B.图中a点的阴离子是OH-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答案】C【解析】A、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X是稀硫酸,故选项说法错误。B、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存在OH-,但由于在a点时向溶液中已添加了稀硫酸,故溶液中还存在SO42-,故选项说法错误。C、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稀硫酸过量,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1.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有一些现象,下列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A.B.C.D.【答案】A【解析】考查中和反应等实验现象。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产物是氯化钠和水,没有明显反应现象,因此需通过观察酚酞等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反应发生;B.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C.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D中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使瓶中的压强减小,可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故选A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酸B.将pH试纸浸入待测液体中测其酸碱度C.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一定是酸溶液D.氧化物、碱中一定寒氧元素,酸、盐中不一定含氧元素【答案】D【解析】考查物质的性质、概念的识别(如酸溶液与酸性溶液)及分析推理能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酸与碱等反应均生成盐和水,A不正确;将pH试纸直接浸人待测液中,会污染试剂,B不正确;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但不一定是酸溶液,也可能是盐溶液,C错误;氧化物、碱中一定含氧元素,酸、盐中不一定含氧元素,如HC1、NaCl.故选D13.某校化学小组利用硫酸与氢氧化钾两种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H2SO4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D.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c点所示溶液pH<7,呈酸性,A不正确;图中a点所示溶液pH>7,呈碱性,溶液中氢氧化钾没有全部被中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应该是K2SO4和KOH,B不正确;根据图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氢氧化钾溶液的烧杯中,C不正确;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D正确。故选D14.已知某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某厕所清洁剂有强酸性,下列对这两种清洁剂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一定有误的是()A.测得炉具清洁剂pH=13B.测得厕所清洁剂pH=8C.炉具清洁剂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D.厕所清洁剂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答案】B【解析】炉具清洁剂有强碱性,pH=13>7,A正确;厕所清洁剂有强酸性,pH<7,B错误;炉具清洁剂中强碱性物质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C正确;厕所清洁剂中强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正确。故选B15.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B.反应前的溶液均可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C.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答案】D【解析】A、根据反应后的容器中的离子种类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中只有氯离子、钠离子和水分子,没有氢氧根离子,故pH等于7,错误;B、溶液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离子,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所以反应后的溶液依然能导电,错误;C、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后的溶液中除了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外,还有水分子,错误;D、钠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都是+1价,氯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是-1价,氧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是-2价,都没变,正确。故选D12.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过程1】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请根据上图所示实验步骤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向试管中加入1~2
mL稀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NaOH与HCl发生了中和反应
②向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③向试管中逐滴滴入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过程2】对于某些有明显现象产生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氢氧化铝的反应,观察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就可以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氢氧化铝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其化学式为Al(OH)3]【实验反思】(1)有同学提出也可以用石蕊溶液代替酚酞溶液进行【实验过程1】的实验。你认为______________(填“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于没有明显现象出现的酸碱中和反应,我们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反应或反应进行的程度。【答案】【实验过程1】①溶液呈无色②溶液由无色变红色③溶液由红色变无色;【实验过程2】白色固体逐渐溶解,Al(OH)3+3HCl===AlCl3+3H2O;【实验反思】(1)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遇碱变蓝,遇中性溶液显紫色,视觉观察不明显。(2)酸碱指示剂颜色【解析】【实验过程1】①氢氧化钠溶液是无色的,故向试管中加氢氧化钠,现象是无色溶液;②向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③向试管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无色,说明溶液呈中性或酸性,则证明氢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实验过程2】氢氧化铝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加盐酸后,能够反应,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化学方程式是Al(OH)3+3HCl===AlCl3+3H2O;【实验反思】(1)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都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性、碱性溶液可以呈现不同颜色,相比较而言,酚酞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因为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溶液变蓝,遇中性溶液变紫色,视觉观察不明显;(2)对于无明显现象的酸碱中和反应,我们可以借助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反应或反应进行的程度【培优训练】1.中和反应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A.氢氧化钠沾在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后用硼酸处理B.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生石灰做干燥剂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钠与硼酸反应,生成硼酸钠和水,是酸与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Al(OH)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是酸与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生石灰做干燥剂,是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不是酸与碱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C符合题意;D.NaOH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酸与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C。2.某同学想用pH试纸测定一些物质的pH,下列做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B.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C.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D.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稀溶液的pH【答案】D【解析】A.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稀硫酸的pH,造成硫酸被稀释,测得的pH比实际值偏大;B.由于二氧化碳气体不显酸碱性,所以用干燥的pH试纸不能测定二氧化碳气体的pH;C.由于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浓硫酸的pH,pH试纸变黑,不能显示溶液的pH。故选D3.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进行推理,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是()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B.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一定呈酸性C.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所以二氧化碳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答案】A【解析】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故选项类推结果错误。B.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物质一定呈酸性,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C.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也能与酸反应,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D.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所以二氧化碳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选项类推结果正确。故选A4.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的pH=7,则()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混合后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C.混合前后水分总数不变D.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答案】B【解析】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得溶液的pH=7,溶液显中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溶液的质量相等,若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则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反应后稀盐酸有剩余,溶液显酸性,A错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得溶液的pH=7,溶液显中性,所得溶液是氯化钠溶液,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B正确;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增加,C错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实质是氢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则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减少,D错误。故选B5.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电导率曲线如图乙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电导率减小可能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减少B.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D.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答案】A【解析】A.电导率减小,是由于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中离子浓度逐渐减小,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M点时电导率最低,此时离子浓度最小,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C.N点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实验中电导率始终大于0,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6.室温下,将稀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点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增大D.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答案】C【解析】将稀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从A到B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减小,C错误。故选C7.已知: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能力越强。往滴有几滴酚酞试液的Ba(OH)2溶液中逐滴滴加稀H2SO4溶液,测得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导电能力减弱,主要原因是水越来越多B.a时刻Ba(OH)2与H2SO4恰好完全反应C.BC段时烧杯内溶液为红色D.若换成盐酸滴到NaOH溶液,导电能力变化曲线也一样【答案】B【解析】A.溶液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成正比,AB段发生反应Ba(OH)2+H2SO4=BaSO4↓+2H2O,由于生成沉淀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致溶液导电能力减弱,故A错误;B.a点Ba(OH)2与H2SO4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BaSO4沉淀和弱电解质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几乎为0,则溶液导电能力几乎为0,故B正确;C.a点Ba(OH)2与H2SO4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BaSO4沉淀和弱电解质H2O,a点后继续加入稀硫酸,溶液中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酚酞遇酸呈无色,故C错误;D.若换成盐酸滴加到NaOH溶液中,二者反应生成可溶性强电解质NaCl,所以溶液中没有离子浓度几乎为0的时刻,则溶液没有导电能力几乎为0的时刻,故D错误。故选:B。8.为探究中和反应,某同学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固体,观察到U形管中的红墨水“左低右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速率B.反应后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可能呈红色C.红墨水出现“左低右高”,说明该反应放热D.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答案】C【解析】A.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滴入液体的量,从而控制反应速率;正确;B.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可能过量,则溶液仍然显碱性,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显红色;正确;C.虽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氯化钠和水,中和反应放热,但是使用了氢氧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放热,也能够导致温度升高,都会使红墨水出现“左低右高”;错误;D.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正确;故选C9.关于溶液的酸碱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HCl溶液的pH为0时,其酸性达到最强;NaOH溶液的pH为14时,其碱性达到最强B.紫色酚酞试液在酸、碱、盐中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可用这种指示剂测出溶液的酸碱度C.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越大酸性越强,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碱性越强D.若用湿润后的pH试纸测pH分别为4和10的两种溶液,所测得的值可能为5和11【答案】C【解析】A、pH的数值范围为0-14,表示的是溶液中H+的浓度的一定范围,当pH=0时,表示此时H+的浓度在这一范围内达到浓度最大,酸性最强,实际上H+的浓度还可以继续的增大,酸性还可以更强,而并不是在此时达到最强;当pH=14时,表示此时OH-的浓度在这一范围内达到浓度最大,碱性最强,实际上OH-的浓度还可以继续的增大,碱性还可以更强,而并不是在此时达到最强,故A项错误:B、紫色石蕊可以在酸碱盐溶液中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可以用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但不能测出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酸碱度需要用pH试纸或pH计才能精确的测量,故B项错误;C、溶液中H+的浓度越大,则溶液的酸性越强,OH-的浓度越大,则溶液的碱性越强,故C项正确;D、pH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pH值越大表示碱性越强,而用湿润后的pH试纸测量溶液,实际上是把原溶液稀释了,所以原溶液的浓度必然降低,所以pH为4的溶液在测量后可能得到的值为5,浓度下降了;而pH为10的溶液不可能会上升到11,因为碱溶液浓度下降时,pH值也会下降,故D错误。故选C10.老师布置了以下四个实验,让同学们探究化学反应的发生。当把胶头滴管内的液体全部加入试管中时,片刻后,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可判断出反应发生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A.镁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物的变化为固体完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故可判断出反应的发生,选项符合题意;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现象,不可判断反应的发生,选项不符合题意;C.稀盐酸与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滴加少量盐酸,大理石只有一小部分溶解,片刻以后,现象不明显,不可判断反应的发生,选项不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速率较快,片刻后观察无明显现象,不可判断反应的发生,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1.根据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挤压胶头滴管,滴入浓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利用了浓盐酸的挥发性B.干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湿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C.右侧试管中发生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水分子D.若右侧试管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HCl【答案】D【解析】A.根据题意,浓盐酸滴在装置的左侧试管并未与右侧直接接触,是利用了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的性质,选项正确;B.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到湿的石蕊试纸上的水溶解形成盐酸,盐酸是石蕊变红,但氯化氢气体不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变色,选项正确;C.氯化氢气体进入右侧试管,溶于水形成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氢离子和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为水分子的过程,选项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但和盐酸反应生成后生成氯化钠和水红色逐渐变为无色,若恰好完全反应则溶液刚好变为无色此时溶液中不含氯化氢,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和水,故选项错误;故选D。12.某溶液中只含4m个K+、m个SO42-、m个Cl-,以及不等量的H+和OH-,没有其他离子存在。据此推测,此溶液的()A.pH>7B.pH=7C.pH<7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溶液中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电性相反,整个溶液对外不显电性。某溶液中只含4m个K+、m个SO42-、m个Cl-,正电荷总数是4m个负电荷总数是3m个,因为整个溶液对外不显电性,所以需要较少的H+和较多的OH-进行补才能使溶液呈中性,因为溶液中含有较少的的H+和较多的OH-,所以溶液显碱性,故选A13.小科为研究“碱与盐反应”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每支试管盛有3毫升溶液,分别向试管中滴加3滴溶液,除氢氧化钙溶液是饱和外,其余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为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和乙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B.乙组和丙组实验均能观察到蓝色沉淀C.乙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丁组多D.戊组实验产生的沉淀质量比丙组少【答案】D【解析】A.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现象为得到白色沉淀;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现象为蓝色沉淀,现象不同,故A错误;B.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现象为蓝色沉淀;氯化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钙,现象为红褐色沉淀,故B错误;C.因为都是稀溶液,密度相差较小,3mL溶液远大于3滴溶液的质量,生成沉淀的质量取决于3滴溶液的质量,3滴氯化铜溶液和3滴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接近相等,所含溶质质量也相等,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氢氧化钠大于氯化铜的2倍,从反应方程式看:CuCl2+2NaOH=Cu(OH)2↓+2NaCl可知,滴加3滴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多,故C错误;D.虽然氢氧化钙为饱和溶液,但氢氧化钙溶解度很小,故戊组生成沉淀很小,故D正确,故选D14.碱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下列关于常见碱的说法,正确的是()A.Ba(OH)2溶液可治疗胃酸过多B.称量NaOH时,把NaOH放在纸片上称量C.Ca(OH)2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由金属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碱,则NH3·H2O不是碱【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钡显碱性,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但是氢氧化钡腐蚀性较强,且可溶性钡盐有毒,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腐蚀性较强,应放在玻璃器皿中进行称量,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符合题意;D.氨水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符合题意。故选C。15.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C是相对分子质量为98的蓝色沉淀,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一”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会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是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 B.C与D可能会发生中和反应C.A、B、C中一定含有同一种元素 D.A不可能是硫酸铜【答案】C【解析】A.由题意,C是相对分子质量为98的蓝色沉淀,C是Cu(OH)2,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即E是H2。由流程图,C和E反应后均能生成F,则F是H2O,是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A项正确;B.由D反应生成E,D可能是金属或酸,若D为酸,C与D发生反应为中和反应,B项正确;C.由B和C可以相互反应,C是氢氧化铜,则B为含有Cu2+的盐,A可以反应生成B,则A可能是含铜的氧化物或者酸,A、B、C中不一定含有同一种元素,C项不正确;D.若A为CuSO4,则B可以是CuCl2,CuCl2和NaOH反应可以生成Cu(OH)2,若D为氢之前的金属也可以发生置换反应,但A不能反应生成水,D项正确;故选C。16.氢氧化铝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能与稀盐酸反应,也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2+NaOH==NaAlO2+2H2O.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NaAlO2的电离实质是:NaAlO2==Na++Al3++2O2-B在NaAlO2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C.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铝,发生中和反应D.向氧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氧氧化钠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来白色沉淀又消失【答案】A【解析】A.NaAlO2的电离实质是NaAlO2=Na++AlO2-故A错误;B.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铝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2)×2=0,则x=+3价,故选项说法正确。C.稀盐酸与氢氧化铝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是氯化铝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白色沉淀,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铝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水,会观察到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来白色沉淀又消失,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17.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NaAlO2易溶于水。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B【解析】A.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故A错误;B.由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可知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然后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的NaAlO2,故B正确;C.氢氧化铝完全反应后NaAlO2质量不在变化,且NaAlO2质量应从0点开始,故C错误;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到0,之后随着氢氧化钠继续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继续增加,但是增加的质量等于之前氯元素的质量,故D错误,故选B18.已知溶液的导电性与单位体积内离子的数目、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单位体积内离子数目越多,导电性越强;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导电性越强(如两个氯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导电性相当)。现向含有Ca(OH)2和NaOH的混合液中通入CO2气体,下列测得溶液导电性(用“电流强度I”表示)变化与通入CO2气体体积(V)的关系图像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B【解析】一开始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此时溶液离子减少,导电性减弱,当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完毕后,此时导电性减少到最弱,继续通二氧化碳,又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溶液的导电能力不变,当碳酸钠反应成后,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碳酸钠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离子增多导电性增强;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符合我们刚才的分析,即B正确。故选B.19.如图在一张洁白干燥的滤纸上,依次喷洒A、B、C三种无色液体。当喷洒A时,滤纸上无明显变化;再喷洒B时,滤纸上出现一只红色小猫(如图);最后喷洒C时,小猫渐渐消失。回答下列问题:滤纸上的小猫可能是用______画的。无色液体A是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答案】
酚酞
水(合理即可)
氢氧化钠溶液(合理即可)
稀盐酸(合理即可)【解析】白色的滤纸,且喷洒B时,滤纸上出现一只红色小猫,说明滤纸上的小猫可能是用无色酚酞试液画的,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故滤液B显碱性,如氢氧化钠溶液;当喷洒A时,滤纸上无明显变化,A应是中性溶液,如水;最后喷洒C时,小猫渐渐消失,C应是酸性溶液,如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碱性消失,故小猫消失。20.硬水受热后会产生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实验室由水垢制取纯净CaC12固体的流程如图(水垢中其他成分不参与反应),请按要求填空:(1)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填化学式),在物质分类中,该物质属于______。(2)“酸化”目的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操作Ⅱ的名称为______。【答案】(1)
Mg(OH)2
碱(2)
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
(3)蒸发结晶【解析】(1)稀盐酸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除杂中,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即过滤后的滤渣为氢氧化镁,其化学式为Mg(OH)2,故填Mg(OH)2;氢氧化镁是镁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符合碱的特点,属于碱,故填碱。(2)由图可知,“酸化”目的是利用稀盐酸除去除杂操作中加入的过量的氢氧化钙,故填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钙;酸化过程中,过量的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2HCl=CaCl2+2H2O。(3)由图可知,通过操作II将氯化钙晶体从溶液中结晶析出,使溶液中的氯化钙完全结晶析出,宜采用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21.在生活、生产中改良酸性土壤、中和废水、治疗胃酸过多等均是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具体体现。在实验课上,发现有部分中和反应现象并不明显。【提出问题】以氧氧化钠溶液与盐酸为例,如何证明它们发生中和反应了呢?【设计实验】方案一:甲同学利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来证明两者反应,选行了下列操作。(1)步骤一:取一定量的氧氧化钠溶液于小烧杯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步骤二: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滴入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直至看到________________现象时,甲同学认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了。【实验反思】(2)乙同学取适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继续探究,下列方法能说明两者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再滴一滴稀盐酸,溶液呈无色B.再滴一滴稀盐酸,溶液呈红色C.再滴一滴氧氧化钠溶液,溶液呈红色D.再滴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无色方案二:有同学认为,可以通过检验是否有氯化钠生成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于是用玻璃棒蘸取甲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放在酒精灯上蒸干,发现有白色固体析出,从而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确实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提出质疑】(3)同学们立即表示反对,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经过商量决定将白色固体溶解于少量水中,再检验白色固体成分,下列药品可行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A.CuSO4溶液
B.稀盐酸C.FeCl3溶液
D.稀硫酸【拓展延伸】还有同学想到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于是利用水的生成来说明酸和碱反应。【查阅资料】Ⅰ.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Ⅱ.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同学们经过讨论设计了下列三个实验:(4)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造成丙中U形管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的原因有:氧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或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思总结】(6)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终于找到了证明中和反应发生的方法,主要通过两条途径:a、证明反应物减少了;b、证明新物质的生成。请你再写出一个不同于中和反应并且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答案】(1)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2)C
(3)白色固体也有可能是氢氧化钠
AC
(4)甲、乙中变色硅胶不变色,仍然为蓝色,丙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
(5)氢氧化钠和无水醋酸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放热
(6)(合理即可)【解析】[设计实验]方案一:(1)步骤一:取一定量的氧氧化钠溶液于小烧杯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遇碱变红,所以溶液变为红色,步骤二: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滴入烧杯中,边滴边用玻璃棒搅拌,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所以直至看到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现象时,认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了;[实验反思](2)乙同学取适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继续探究,甲同学反应后溶液为中性,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酚酞,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则再滴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呈红色,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滴加稀盐酸溶液不会有变化;因为酚酞在酸性条件下不显色,不能说明完全反应,故选C;方案二:可以通过检验是否有氯化钠生成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于是用玻璃棒蘸取甲同学实验后的溶液放在酒精灯上蒸干,发现有白色固体析出,从而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液确实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提出质疑](3)同学们立即表示反对,因为白色固体也有可能是氢氧化钠;要验证白色固体是氢氧化钠还是氯化钠,需要选择的试剂只能和氢氧化钠或氯化钠中的一种发生反应,通过反应现象进行判断;A.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不能与氯化钠反应,现象不同,可以检验白色固体成分,故A可行;B.稀盐酸与氯化钠不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不可以检验白色固体成分,故B不行;C.氯化铁溶液与氯化钠不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反应会生成红褐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检验白色固体成分,故C可行;D.稀硫酸与氯化钠不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没有明显现象,不可以检验白色固体成分,故D不可行;故选AC;[拓展延伸]还有同学想到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于是利用水的生成来说明酸和碱反应;[查阅资料](4)由于氢氧化钠与无水醋酸反应会生成水,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因此证明其反应的现象为丙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由于甲和乙中没有发生反应,没有水生成,硅胶仍然为蓝色,故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现象是:甲、乙中变色硅胶不变色,仍然为蓝色,丙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5)氢氧化钠是碱,醋酸是酸,二者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放出热量,造成丙中U型管左侧液面降低、右侧液面升高的原因有: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或者氢氧化钠和无水醋酸发生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放热;[反思总结](6)证明中和反应发生的方法,主要通过两条途径:a、证明反应物减少了;b、证明新物质的生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是不同于中和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该反应方程式为:(合理即可)。【拔尖训练】1.现有两瓶标签脱落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只需选用一种药品就能方便地将它们加以鉴别,该药品是()A.紫色石蕊溶液 B.无色酚酞溶液 C.稀盐酸 D.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A.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则石蕊溶液不能鉴别,该选项不正确;B.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酚酞溶液不能鉴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黄山学院《电视节目制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描述统计实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黄山学院《抽样查实践》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中学语文名篇讲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小学课程与教学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市场营销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Python语言程序设计》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DB6110-T 56-2024《毛木耳短袋地摆栽培技术规程》
- DB4106T132-2024电梯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落实规范
- 一年级20以内口算、速算、练习题100道
- 液压动力滑台的PLC控制新版专业系统设计
- 2024年北京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24春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期末大作业
- 2024年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附答案(研优卷)
- MOOC 自然保护与生态安全:拯救地球家园-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基于PLC的自动灌溉控制系统设计-本科毕业设计
- 六年级信息科技上全册教案 浙教版2023年
- 【体能大循环】聚焦体能循环-探索运动奥秘-幼儿园探究体能大循环有效开展策略课件
- 乳房下垂个案护理
- AI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
- 《果树嫁接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