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课件_第1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课件_第2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课件_第3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课件_第4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议论文教学: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liqiang8571172@126.com授课教师:王侃华(小故事)买汽车孩子:妈妈,你为什么不买汽车呢?妈妈:买不起呀!孩子:那怎么才能买上小汽车呢?妈妈:你现在好好学习,长大后就可以买小汽车了!孩子:那你小时侯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假如现在你面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样一个错误论调,你将怎样辩驳?你一言我一语第一课时作者简介时代背景检查预习讲授新课本课小结作业布置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了解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掌握驳论文的思维流程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感情1、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2、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他是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播放视频了解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鲁迅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的。

时代背景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慨叹玄虚渺茫诓骗怀古伤今为民请命kǎi有所感触而叹息。xuán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k∪āng)哄骗。miǎo本课是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阅读思考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2、对方的论据是什么?3、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4、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5、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听课文录音阅读思考问题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明确: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讨论2、对方的论据是什么?对方的论据是:(1)两年以前,总自夸着“地大物博”;(2)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3)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3、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明确:信“地”信“物”信“国联”讨论从来没相信过自己现在:求神拜佛——自欺力—他信力4、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加油呦?明确: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5、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加油呦?明确:有过去和现在的事实为证

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2段):揭示对方论点及论据。暗示对方的论证以偏概全。第二部分(3~5段):直接反驳。驳敌方论证。说明敌方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第三部分(6~8段):间接反驳。用事实证明正面论点的正确从而反驳敌论点。第四部分(9段):作出结论。

精读课文小组讨论

诵读课文1—5段,讨论探究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2、第4段有一部分加点的文字,国民党反动派删掉它说明了什么?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明确:承认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发现对方的论据不能得出“失去自信”这个论点,由真实的存在依据推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2、第4段有一部分加点的文字,国民党反动派删掉它说明了什么?明确:“求神拜佛”恐怕是反动派在山穷水尽时自欺欺人的最后一招,作者一针见血指出其危害,揭露他们投降卖国的本质,触到了他们的痛处,所以……本节小结

本文以反驳对方的论证为“突破口”,因为敌论据是事实,但只是部分事实,对方最弱的环节在于论证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这样的反驳强劲有力。我们要学习这种驳论的方式。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2、请同学们找5则关于“自信”的名言。

3、钓鱼岛是中国固有的领土。我们将如何用理性来捍卫领土主权?

祝同学们学习愉快

再见第二课时探究品读6—8段,讨论探究作者的观点是“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为此他举了哪些例子?作用是什么?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正面立论,间接反驳敌论点。这一类人们坚持抗战和民族解放。3、作者是怎么证明自己的论点的?间接反驳共同研讨作者是怎样批驳对方论点的?第1—2段,摆出对方论点论据,树立“箭靶”。第3—5段,揭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言论的欺骗性.虽然论据是事实,但只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事实,而不是全体中国人。他们把自己这一部 分中国人当作了全体“中国人”。实际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通过驳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第6—8段,确立自己的观点:我们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列举了事实论据,从而否定了诬蔑“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无耻谰言。

齐读第9段,研讨以下问题。

1、“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句话中“状元宰相”、“地底下”分别指什么?

1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

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①,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研讨

作者指出“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如何理解?

明确:这句中的“一部分”和“全体”可知,“中国人”只指国民党反动统治及其御用文人,而不是所有中国人。指出了本文批驳的突破口,是论敌在论证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及论据不能证明论点。2、找批驳的“突破口”自夸“地大物博”希望国联求神拜佛悲观论者早就失掉了自信力,只有“他信力”,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突破口是信“地”信“物”是“他信”是“自欺”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直接反驳研讨

作者指出“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如何理解?

明确:这句中的“一部分”和“全体”可知,“中国人”只指国民党反动统治及其御用文人,而不是所有中国人。指出了本文批驳的突破口,是论敌在论证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及论据不能证明论点。

作者是怎样批驳对方论点的?思考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