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评优课用_第1页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评优课用_第2页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评优课用_第3页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评优课用_第4页
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评优课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思考土地荒漠化就是土地沙漠化吗?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荒漠化的含义狭义:广义:土地沙漠化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一、荒漠化的含义知识点导航二、荒漠化的主要表现1.沙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区)2.石漠化(云贵高原地区)3.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实质上属于石漠化)4.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5.盐碱化(华北地区)水蚀风蚀思考荒漠景观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南方红色荒漠GCFAEBD草原退化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红色荒漠化石漠化讲讲图示我国各地荒漠化的具体表现黑土退化水土流失冻融荒漠化H知识点导航二、荒漠化的主要表现1.沙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区)2.石漠化(云贵高原地区)3.红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实质上属于石漠化)4.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5.盐碱化(华北地区)水蚀风蚀思考三、荒漠化的形成过程植被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流水侵蚀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新疆、宁夏和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西北地区地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1、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与植被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而归纳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降水少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地形:位于第二级阶梯,海拔高,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ABC降水量逐渐减少植被:植被稀疏,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气候:远离海洋,加上高大山系对水汽的阻挡,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与荒漠化的关系自然因素因素分析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达到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蒸发强河流河流少,多为内流河,水量少植被覆盖率低,主要为草原、荒漠显著自然地理特征:干旱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干旱多大风保护作用差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A、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多大风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人口压力水源减少用水量加大河流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荒漠化土地扩大资源不足过牧过垦过樵植被破坏耕地扩大影响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因素还有哪些?荒漠化的成因探讨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A、自然原因B、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气候干旱多大风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荒漠化危害因沙漠化被埋没的村庄。2、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恶化生态环境3、使农牧业生产力持续下降,引发饥荒,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荒漠化的危害1、荒漠化给社会和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三、荒漠化的防治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3、措施: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问题;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控制人口增长;生态移民等

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的状况,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4、我国的具体措施建防护林带草方格沙障治沙措施生物治沙治沙措施工程治沙沙枣胡杨锦鸡木麻黄主要治沙植物柽柳狼尾草荒漠化的防治和危害1、荒漠化的含义2、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以西北地区荒漠化为例)3、荒漠化的防治措施科尔沁草原活动1、看图思考,回答问题(l)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使周边地区出现沙尘暴、扬沙、浮尘的天气增多,降低大气能见度,污染周边的地区环境,使周边地区气候发生改变,如光照减少等,严重影响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土地利用经历了放牧——垦殖——放牧——垦殖的过程,沙丘有三层土壤,说明它历史上曾有三次退耕还牧,保护土地资源的措施。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式,宜农则农,宜牧则牧。2、在我国西北荒漠化地区,应当怎样处理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的关系?应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脱贫致富,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3、什么是“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是逃避自然,还是对自然的尊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