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历史中考2024-2025学年试卷及解答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8/1F/wKhkFma-kSCAEWyzAAGqN9SkCng839.jpg)
![河南省历史中考2024-2025学年试卷及解答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8/1F/wKhkFma-kSCAEWyzAAGqN9SkCng8392.jpg)
![河南省历史中考2024-2025学年试卷及解答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8/1F/wKhkFma-kSCAEWyzAAGqN9SkCng8393.jpg)
![河南省历史中考2024-2025学年试卷及解答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8/1F/wKhkFma-kSCAEWyzAAGqN9SkCng8394.jpg)
![河南省历史中考2024-2025学年试卷及解答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M01/28/1F/wKhkFma-kSCAEWyzAAGqN9SkCng83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历史中考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当今中国常见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和黄帝姓氏的占99%。这表明中华姓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即中华姓氏源远流长。选项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说法过于绝对,因为并非所有姓氏都源自炎帝和黄帝;选项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与材料主旨不符,因为材料主要讨论的是姓氏的来源而非炎帝黄帝的功绩;选项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正确,但过于宽泛,没有直接回应题目的主旨。因此,正确答案是B。2、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láo:浊酒),变五味”。下列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A.河姆渡出土的陶钵B.二里头出土的铜爵C.司母戊鼎D.商鞅铜方量答案:B解析:古书中常有关于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为了佐证这些说法,我们需要找到与夏代和酒相关的考古发现。选项B中的二里头出土的铜爵,是古代一种酒器,与饮酒活动紧密相关,且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因此可能佐证夏代人造酒的说法。选项A的河姆渡出土的陶钵、选项C的司母戊鼎、选项D的商鞅铜方量,均与夏代和酒无直接关联,因此可以排除。3、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游,白云飘荡,花开花落,并不依人的意志而运作。这一思想认识属于()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答案:D解析:题目描述的是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不受人的意志所左右。这种思想认识与道家的哲学观点相吻合。道家强调“道法自然”,认为万物都有其自然的运行规律,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违背它。选项A的儒家注重礼制和仁政;选项B的墨家主张兼爱非攻;选项C的法家则强调法治和中央集权。这些思想观点与题目描述的内容不符,因此可以排除。4、据考古发现,河南某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彩陶,其中有许多以鱼纹为题材的图案。这一发现最有可能与哪个古代文化相关?A.仰韶文化B.龙山文化C.红山文化D.良渚文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文化遗址及其特征的理解。彩陶是中国古代陶器的一种,其特点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彩陶最早于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被发现,因此被命名为仰韶文化。该文化中的彩陶以鱼纹为主要装饰图案,故A项正确。龙山文化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红山文化以玉器和彩陶为特色,但彩陶上的图案与鱼纹不直接相关,良渚文化则以玉器最为著名,均与题干描述不符,故B、C、D项错误。5、唐朝时期,河南洛阳作为都城,其繁盛景象在哪些诗人的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描绘?A.李白、杜甫B.苏轼、辛弃疾C.白居易、杜牧D.王安石、柳宗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唐代文学及历史背景的理解。唐朝时期,洛阳作为都城之一,其繁华景象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白居易的《洛阳春》等作品描绘了洛阳的春日景象,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等也涉及到了洛阳的历史与文化。李白和杜甫虽然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但他们的作品中并未特别突出描绘洛阳的繁盛,故A项错误。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诗人,与唐代洛阳的繁盛无关,故B项错误。王安石是北宋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其作品也不涉及唐代洛阳的描绘,柳宗元虽然是唐代文学家,但其作品多关注政治和哲学,对洛阳的描绘也较少,故D项错误。6、明朝时期,河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其中哪个城市的商业最为繁荣,被誉为“天下四大聚”之一?A.开封B.洛阳C.商丘D.许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明朝时期河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了解。明朝时期,河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其中开封作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业尤为繁荣。开封与北京、南京、杭州并称为“天下四大聚”,是当时全国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洛阳虽然在历史上也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但在明朝时期其商业地位已不如开封,故B项错误。商丘和许昌在明朝时期的商业发展虽然也有所成就,但并未达到与开封同等的地位,故C、D项错误。7、宋朝出版事业兴盛,官方图书事业获得很大发展,民间藏书之风也极为盛行,涌现出许多藏书家和藏书中心。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A.造纸术的发明B.印刷术的改进C.科举制的确立D.宋词的繁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宋代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和广泛运用,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使得宋代印刷出版事业迅速发展壮大,因此选项B正确。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西汉时期,改进于东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读书风气盛行,但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宋词的繁荣与出版事业的兴盛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项。8、鸦片战争后,针对英国在广州强行租地的行为,广东人民提出了“不共戴天,誓灭英夷”的口号。这一口号表达了民众()A.对清政府的失望B.反抗侵略的决心C.变法维新的思想D.反帝救国的主张答案:B解析:鸦片战争后,针对英国在广州强行租地的行为,广东人民提出了“不共戴天,誓灭英夷”的口号。这一口号直接表达了民众对英国侵略行为的愤怒和反抗的决心,因此选项B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出对清政府的失望的因素,排除A项;变法维新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与鸦片战争时期的事件不符,排除C项;反帝救国的主张是在近代中国逐渐形成的,与鸦片战争初期的民众情绪不完全吻合,排除D项。9、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l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ú: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A.河姆渡出土的陶钵B.二里头出土的铜爵C.司母戊鼎D.商鞅铜方量答案:B解析: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l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ú:高粱)酒”。出土的铜爵可以作为这些说法的佐证,因为二里头遗址是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铜爵是古代一种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杯。因此选项B正确。河姆渡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与夏代时间不符,排除A项;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与夏代不符,排除C项;商鞅铜方量属于战国时期的器物,与夏代不符,排除D项。10、唐朝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被誉为“开元盛世”的是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历史时期及其重要皇帝。选项A,唐太宗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开创了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不是“开元盛世”的开创者,故排除。选项B,唐高宗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他的统治时期相对平稳,但并未达到“开元盛世”的辉煌,故不选。选项C,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开元盛世”是在她之后的唐玄宗时期,故不符合题意。选项D,唐玄宗是唐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疆域辽阔,故正确。11、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之一,被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的是哪位历史人物?A.毕昇B.沈括C.王安石D.苏轼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宋代历史人物的认知。选项A,毕昇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发明家,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印刷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并未被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故排除。选项B,沈括是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政治家,他在数学、物理、天文、地理、医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成就,但同样不是“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故不选。选项C,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他推行了一系列变法,旨在富国强兵,改善民生,被誉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故正确。选项D,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文学领域有很高的成就,但与“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这一称号无关,故排除。12、明朝时期,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废除了丞相制度,这一措施是在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实行的?A.明太祖B.明成祖C.明英宗D.明神宗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选项A,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在中央废除了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从而加强了皇权,故正确。选项B,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设立了内阁制度,加强了皇权,但并未废除丞相制度,故排除。选项C,明英宗是明朝的第六位和第八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并未进行废除丞相制度的改革,故不选。选项D,明神宗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政治腐败,党争激烈,但并未废除丞相制度,因为明朝自明太祖起就已经废除了丞相制度,故排除。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河南地区作为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孕育了众多思想流派。其中,儒家思想以其“仁政”、“礼治”等主张,逐渐在后世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同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也在河南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材料二:隋唐时期,河南地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举制度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推广。这一制度不仅为封建王朝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也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文化的普及。河南籍的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后人传颂。材料三:明清时期,河南地区虽然受到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影响,但文化教育并未中断。许多书院在各地兴起,成为士子求学的圣地。同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河南地区也涌现出了一批批具有商业头脑和创新精神的人物,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河南地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并列举出除儒家外至少两个学派及其主要思想。答案:春秋战国时期,河南地区作为中原文化的核心区域,在思想文化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除儒家外,还有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即普遍地爱所有人,反对不必要的战争和暴力。2、材料二中提到的科举制度对河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答案:科举制度对河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它为封建王朝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这些人才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为国家的治理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其次,科举制度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命运,从而增强了社会的活力和稳定性。最后,科举制度还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因为参加考试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这就促使了更多的人去学习文化知识,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河南地区文化教育得以持续发展的原因。答案:明清时期河南地区文化教育得以持续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书院等教育机构的兴起,为士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二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文化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支持;三是尽管面临自然灾害和战争的挑战,但河南人民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使得文化教育得以传承和发展;四是政府和社会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和支持,为文化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二题阅读材料材料一: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还有商丘、南阳、许昌、濮阳等古都,为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区。河南有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商鞅、张良、张衡、杜甫、吴道子、岳飞等历史名人。材料二:在河南安阳,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约3600多年的商朝都城遗址——殷墟,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殷墟的发现和发掘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这些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问题1、根据材料一,列举出河南的四个古都,并简述河南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答案:河南的四个古都包括洛阳、开封、安阳、郑州。河南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多个朝代在此建都或迁都,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众多的历史名人。2、结合材料二,分析殷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价值。答案: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它的发现和发掘为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同时,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这些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殷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极高的重要价值。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河南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的认识。答案:河南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河南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众多的历史名人。河南的古都众多,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同时,河南的考古发现如殷墟和甲骨文等,也为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和文字证据。因此,河南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第三题阅读材料河南,古称中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河南地区就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孕育了众多的历史人物、文化遗产和历史事件。以下是一段关于河南省历史的重要片段,请仔细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内容:河南,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是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夏朝的建立到商周时期的繁荣,再到汉唐时期的辉煌,河南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变迁与发展。在夏朝,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被认为是夏文化的典型代表,这里发现了宫殿建筑基址、青铜器和玉器等珍贵文物,揭示了夏朝国家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商朝时期,河南安阳的殷墟作为商朝后期的都城,其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出土文物,为研究商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进入封建社会后,河南地区继续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相继在此建都,使得河南成为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唐朝时期,河南的洛阳与长安并称为“两京”,是唐朝的东都,文化繁荣,经济发达。河南不仅历史悠久,还孕育了众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如商鞅、张衡、杜甫、白居易等,他们在政治、科学、文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问题:1、根据材料,指出河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并列举至少两个朝代说明其在河南建都的情况。答案:河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中,东汉和北魏是在河南建都的朝代。2、简述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安阳殷墟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的价值。答案: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作为夏文化的典型代表,揭示了夏朝国家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安阳殷墟作为商朝后期的都城,其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出土文物为研究商代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对于了解商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河南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答案:河南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河南孕育了众多的文化遗产和杰出人物。从夏朝到商周,再到汉唐,河南见证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变迁与发展,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河南地区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在政治、科学、文学等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历史人物,他们的贡献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因此,可以说河南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见证者。第四题阅读材料河南,古称中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从夏朝的建立到唐宋的繁荣,河南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以下是一段关于河南省历史的重要材料,请仔细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内容: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环山,向东逐渐过渡到平原。这里曾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夏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6528T 074-2024库尔勒香梨人工授粉技术规程
- XX市幼儿园学生家长安全责任合同2025
- 产学研技术合作框架合同
- 个人向企业借款标准合同
- 二手房交易合同标准
- 个人与单位终止劳动合同合同模板
- 专业挖机司机服务合同范本
- 个人冷链货车租赁服务合同
- 个人向企业转让技术合同标准范本
- 书店员工劳动合同模板
- 医院护理10s管理
-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练习
- 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及行事历
- 《GMP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届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高一上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数学家华罗庚课件
-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纳米技术简介》课件
- 血液透析高钾血症的护理查房
- 思政课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2024年青海省西宁市选调生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能力题库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