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阅读笔记
第一章信息化的基础知识
1.1信息化的概念
1.1.1信息与信息化
信息的定义:信息的定义包括两个层次,及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
本体论信息概念: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自我表述。
认识论信息概念:主体对于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方式的具体描述,包括对于它的
状态和方式的的形式、含义和价值的描述。
1.1.2国家信息化体系的要素
国家信息化体系的要素包括: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和产业、
信息化人才、信息化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体系六要素的龙头,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集中体现了
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利益。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家信息化的核心任务。信息资源、材料资源和能源
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
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共享的必
要手段。人们通常将信息网络分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
信息技术和产业:是我国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的成功之本,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是国家信
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L2电子政务
1.2.1电子政务的概念、内容和技术形式
概念: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
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
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广义的政务概念除包括上述电子政务外,还包括电子党务、
电子政协和电子人大等。
电子政务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
(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的技术形式:
(1)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
(2)建设和完善重点业务系统。
(3)规划和开发重要政务信息资源。
(4)积极推进公共服务。
(5)基本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6)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7)加强公务员信息化培训和考核。
(8)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法制建设。
1.2.2电子政务建设的过程模式和技术模式
过程模式
(1)统一规划,加强领导。
(2)需求主导,突出重点。
(3)整合资源,拉动产业。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技术模式: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2)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3)稳步推进,严禁重复建设。
(4)利用统一网络平台。
(5)规范试点。
(6)保证建设和运行资金。
⑺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发展的外部环境。
1.3企业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1.3.1企业信息化的概念、目的、规划和方法
概念: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实现企业经营战略、行为规范和业务流程。
目的:在企业作业、管理、决策的各个层面,科学计算、过程控制、事物处理、经营管
理各个领域,引进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改革管理体制和机制,从而大幅度提高企
业工作效率、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规划:
(1)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2)信息化与企业业务全过程的融合、渗透。
(3)信息产业发展与企业信息化良性互动。
(4)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5)高度重视信息安全。
(6)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的改组改造和形成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
(7)“因地制宜”推进企业信息化。
方法:
指导思想:政府推动、统筹规划、企业行为、政策支持,分布实施。
指导原则
(1)效益原则。
(2)“一把手”原则。
(3)中长期与短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4)规范化和标准化原则。
(5)以人为本的原则。
1.3.2企业资源规划(ERP)的结构和功能
ERP的概念由美国GartnerGroup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它是由MRP逐步演变并
结合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而来的,大致经历了MRP,闭环MRP、MRPII和ERP这四
个阶段。
企业资源计划(ERP)的构成:由系统管理、生产数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作业计划
管理、车间管理、质量管理、动力管理、总账管理、应收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工资
管理、现金管理、成本核算、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分销管理、设备管理、
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领导查询、运输管理、工程管理、档案管理等基本功能模块和
定制模块构成。
ERP功能
(1)财会管理:①会计核算②财务管理
(2)生产控制管理:①主生产计划②物料需求计划③能力需求计划@车间控制⑤制
造标准
(3)物流管理:①销售管理②库存控制③采购管理
(4)人力资源管理:①人力资源规划的辅助决策②招聘管理③工资核算④工时管理
③差旅核算
1.3.3客户关系管理(CRM)在企业的应用
C:CRM中的C代表的含义是客户,是指企业产品或者服务所面对的对象。按照企业与
客户的关系,可以分为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按照客户与企业合作时间的长短,可以分
为新客户和老客户。
R:CRM中的R代表的含义是关系,在CRM中关系专门针对企业和客户之间的联系,
包括企业行为对客户产生的影响以及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M:CRM中的M代表管理,字面上是指对资源的有效控制和分配,以实现最优的资源
配置和最高的团队工作效率。在CRM中,管理的对象是客户与企业之间的双向关系,
使得这种关系可以最大程度的帮助企业实现它所确定的经营目标。
CRM的概念:CRM系统是基于方法学、软件和英特网的以有组织方式帮助企业管理客
户关系的信息系统。
栏白珏去V
2)CRM的结构和功能
(1)CRM系统的体系结构
参见教程P30,图1-6。
(2)CRM系统的功能
(1)有一个统一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数据库。
(2)具有整合各种客户联系渠道的能力。
(3)能够提供销售、客户服务和营销三个业务的自动化工具,并且在这三者之间实
现通信接口,使得其中一项业务模块的事件可以触发另外一个业务模块中的响
应。
(4)具备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即这个系统必须实现基本的数据挖掘
模块,从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商业智能。
(5)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复用性,即可以实现与其他相应的企业应用
系统之间的无缝整合。
3)CRM的应用设计
1、CRM应用设计基础
(1)客户数据的有效采集和消费。
a)什么是客户数据,客户数据分为描述性、促销性和交易性数据三大类。
b)如何有效的采集客户数据。
C)如何有效的消费客户数据。
(2)CRM应用设计特点。
a)可伸缩性。
b)可移植性。
2、CRM应用功能设计
CRM系统至少需要包括一下几个比较基本的功能模块。
(1)自动化的销售。面向销售人员和销售管理人员。
(2)自动化的市场营销。面向市场营销人员。(广告、促销)
(3)自动化的客户服务。客户服务主要包括了售前服务、现场服务和售后服务。
4)CRM与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的对象:包括关系数据库、数据仓库、事物数据库以及一些新型的高级数据库。
数据挖掘的任务:描述,分类和预测。
数据挖掘的作用:①可以辅助销售人员展开推销。②可以增加客户在生命周期中的价
值。
1.3.4供应链管理(SCM)
1、概述(Supplychainmanagement,SCM)
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级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和成熟阶段。
供应链的概念:描述的是企业间的采购、供应关系,这种观点仅仅局限于制造商和供应
商之间的关系,忽略了与外部供应链成员的联系,其现代概念有如下三个要点:①关于
核心企业。②关于战略伙伴关系。③关于增值链。
供应链的结构:
供应链的特征:①交叉性②动态性③存在核心企业③复杂性③面向用户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各种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并把正确数量的商
品在正确的时间配送到正确的地点的一套管理方法。其有下面的特征:①以客户为中心
②集成化管理③扩展性管理④合作管理⑤多层次管理。
供应链的分类
根据管理对象分为:企业供应链、产品供应链和基于供应链契约的供应链。
根据网状结构特点分为:A型供应链(航空、汽车、重工业)、T型供应链(常用)和V
型供应链(多用于本地业务)。
根据产品类别分为:功能型供应链(生命周期长、需求稳定、可预测)和创新型供应链
(生命周期短、需求不稳定、不可预测)。
2、供应链管理的设计
1)设计原则
(1)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2)简洁性原则。
(3)取长补短原则。
(4)动态性原则。
(5)合作性原则。
(6)创新性原则。
(7)战略性原则。
2)设计步骤
(1)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策略。
(2)基于产品的供应链设计步骤。
(3)供应链的优化方法。
3)供应链设计需要注意的要点
(1)注意供应链的整体性。
(2)注意供应链具有相关性。
(3)注意供应链的结构性和有序性。
(4)注意供应链的动态性。
(5)注意供应链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
3、敏捷供应链
支持供应链中跨企业的生产方式快速重组,支持供应链中跨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调整、
重构和信息共享。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能够根据敏捷化要求方便的进行组织、管理的调
整和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
其核心的研究内容之一是供应链管理系统的重构。
敏捷供应链系统的体系结构是以基本功能体为核心,辅助以各种工具,通过这些工具的
应用方便的对系统进行配置,从而实现系统的快速动态可重构性、快速适应性和敏捷性。
1.3.5商业智能
定义:将组织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帮助组织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为了将数
据转化为知识,需要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n-LineAnalyticsProcess,OLAP)
工具和数据挖掘技术。
商业智能的关键是从组织中的各种数据系统提取出有用的数据并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
的正确性,然后经过抽取(extraction)>转换(transformation)和装载(load),即ETL
过程,合并到一个组织级的数据仓库里,在此基础上利用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工具、数据
挖掘工具、OLAP工具等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将知识呈现给管理者。为管理者的
决策过程提供支持。
BI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1)数据仓库
(2)数据ETL
(3)数据统计输出(报表)
(4)分析功能
BI的实现有三个层次:数据报表、多维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
BI的软件工具集合
(1)终端用户报告和查询工具
(2)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和数据集市(DataMart)产品
(3)数据挖掘(DataMining)软件
(4)OLAP工具
实施BI的步骤:
(1)需求分析
(2)数据仓库建模
(3)数据抽取
(4)建立商业只能分析报表
(5)用户培训和数据模拟测试
(6)系统的改进和完善
1.3.6电子商务的类型及相关标准
电子商务的类型:按照交易对象可以分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2B)、商业企业
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C)、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以及政府部
门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G2B)4种。
电子商务的相关标注:
(1)用户接口标准:主要包括用户界面、图像和对话设计原则。
(2)基本功能标准:主要包括交易协议、支付方式、安全机制、签名与鉴别、记录的
核查与保留等。
(3)数据及客体(包括组织结构、商品等)的定义与编码,包括现有的信息技术标准、
定义报文语义的技术、EDI本地化、注册机构、电子商务中所需的值域。
第二章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2.1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
2.1.1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内容
当前我国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1)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管理
(2)信息系统项目经理资格管理
(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
(4)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资格管理
2.1.2信息系统服务管理的推进
1、实施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制度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资质是指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综合能力,包括技术水平、
管理水平、服务水平、质量保证能力、技术装备、系统建设质量、人员构成与素质、经
营业绩、资产状况等要素;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一、二、三、
四级。
2、推行项目经理制度
3、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
2.2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2.2.1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1)不具备能力的单位搅乱系统集成市场
(2)一些建设单位在选择项目承建单位和进行业务需求分析方面有误
(3)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4)缺乏相应的机制和制度
资质制度的意义:(1)有利于用户选择项目承建单位
(2)有利于系统集成企业展示自身实力,参与市场竞争;按照等级条
件,加强自身建设。
(3)有利于规范信息系统集成市场
(4)有利于保证信息系统工程质量
2.2.2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办法
1、管理原则: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根据认证和审批分离的原则,按照先由
认证机构认证,再由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批的工作程序进行。
2、管理体系:资质管理包括资质评审和审批、年度监督、升级、降级、取消及其它内容。
一二级资质的审批由信息产业部完成,三四级资质由省市信息产业建设单位管理部门审
批。
3、资质评定:先评审后审批。
评审过程:(1)评审申请(2)评审申请的受理和资料审查(3)对所申请单位进行现场
审查(4)出具评审报告
审批过程:(1)审批申请(2)审批
2.2.3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级条件
系统集成资质评定条件主要由综合条件、业绩、管理能力、技术实力、人才实力5个方
面描述的。
综合条件:(1)注册资金数目(2)经济运行状况(3)企业信誉度
业绩:企业三年内完成的系统集成项目额、项目规模、项目技术含量、项目的软件费用
比例、项目的实施质量等。
管理能力:(1)质量管理体系(2)客户服务管理
技术实力:(1)业务领域(2)软件开发能力
人才实力:主要从工程技术人员、本科以上人员比例、项目经理数目、培训体系和人力
资源管理水平等方面衡量。项目经理数量是最能体现企业对系统集成项目实施和管理能
力的指标。
2.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1、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意义
(1)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可以帮助业主单位更合理的保证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并合
理、客观的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2)监理可以合理地协调业主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的关系,其实这也是监理的一项主要
工作。
(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可以有助于第三方的专业化服务功能。
2、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相关概念、工作内容
1)相关概念
(1)信息系统工程:是指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信息网络系统、信息资源系统、信息应用
系统的新建、升级、改造工程。
信息网络系统: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处理、传输、交换和分发的计算
机网络系统。
信息资源系统: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信息资源采集、存储、处理的资源系
统。
信息应用系统: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建立的各类业务管理的应用系统。
(2)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在政府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且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
的单位,收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
(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是指从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业务的单位。
(4)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人员:是指从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业务的人员。
2)监理内容
监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四控”、“三管”、“一协调”。
四控:信息系统工程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变更控制。
三管:信息系统工程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
一协调:在信息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协调有关单位及工作人员间的工作关系。
3、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事业的发展进程及现状
了解即可,参考教程P67~69。
4、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与信息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承建单位是工程建设的实施方,因此承建单位的质量控制体系能否有效运行是
整个项目质量保障的关键;建设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投资方和用户方,应该建立较完整
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工程监理单位是工程项目的监督
管理协调方,既要按照总控的质量控制体系从事监理活动,还要对承建单位的质量控制
体系以及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体系进行监督和指导,使之能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得到有
效的实施,因此,三方协同的质量控制体系
2.4ITIL与IT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
2.4.1ITIL与IT服务管理
ITIL(ITinfrastructureLibrary,IT基础设施库)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发,现已成为IT
服务管理在世界范围内事实上的标准。ITIL是有关IT服务管理流程的最佳实践,以流
程为主线,进行了全面扩充,形成了最终的框架,这个框架现在成为了事实上的IT服务
管理(ITSendeeManagement,ITSM)知识框架体系。
ITSM的核心思想是:IT组织,不管她是企业内部的还是企业外部的,都是IT服务提供
者,其主要工作就是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IT服务。
ITSM适用于IT管理而不是企业的业务管理。ITSM面向的是IT管理,而ERP、CRM、
SCM等管理方法面向的是业务管理。
ITSM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客户和用户的IT需求。
ITSM可以给实施它的企业、企业员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多方面的价值,包括商业
价值、财务价值、创新价值、和内部管理价值、员工利益。
2.4.2信息系统审计
概念: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决定一个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
护数据完整、完成组员目标,痛风石最经济的使用资源。
信息系统审计的目的是评估并提供反馈、保证及建议。
第三章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3.1信息系统集成简述
概念:系统集成是指将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
定需求的信息系统,包括总体策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
信息系统集成的特点;
(1)信息系统集成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
⑵信息系统集成不只是设备的选择和供应,更重要的,它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
过程,要面向用户需求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其核心是软件。
(3)系统集成的最终交付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分立的产品。
(4)系统集成包括技术、管理和商务等各项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技术是
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管理和商务活动是系统集成项目成功实施的保障。
信息系统集成主要包括设备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
设备系统集成:也可称为硬件系统集成,在大多数场合简称系统集成,或称弱电集成。
可分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安防系统集成。
应用系统集成:从系统的高度提供符合客户需求的应用系统模式并实现该系统模式的具
体技术解决方案和运维方案,即为用户提供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
3.2信息系统建设
3.2.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4个阶段:立项、开发、运维、消亡。
1、立项阶段:及其概念阶段或需求阶段,这一阶段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概念的形成过程,
一是需求分析过程。
2、开发阶段:分为(1)总体规划阶段(2)系统分析阶段(3)系统设计阶段(4)系统
实施阶段(5)系统验收阶段
3、运维阶段:通过信息系统验收,正式移交给用户后,就进入运维阶段。维护可分为四
种类型:排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行维护。
4、消亡阶段:系统不再适合运行下去,就进入到消亡阶段。
3.2.2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常用的开发方法有:结构化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1、结构化方法:按照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应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把整个系统的开
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然后一步步的依次进行,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每个
阶段又划分详细的工作步骤,顺序作业。优点是理论基础严密。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
和全局性。
2、原型法:根据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
不断的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系统要求。可分为抛弃型原型和进化型原型。
3、面向对象方法(objectoriented。。):其基本思想如下:
(1)客观事物是由对象组成的,对象实在原事物基础上抽象的结果。
(2)对象是由属性和操作组成的,其属性反映了对象的数据信息特征,而操作则用来
定义改变对象属性状态的各种才做方式。
(3)对象之间的联系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实现,而消息传递的方式是通过消息传递模
式和方法所定义的操作过程来完成的。
(4)对象可以按其属性来归类,借助类的层次结构,子类可以通过集成机制来获得父
类的特性。
(5)对象具有封装的特性,一个对象就构成一个严格模块化的实体,在系统开发中可被
共享和重复引用。
面向对象开发的方法主要有分析、设计和实现三个阶段。
3.3软件工程
3.3.1软件需求分析与定义
软件需求是一个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必须由被开发或被修改的软件展示的特性。所有软件
需求的一个基本特性就是可验证性。
需求分析的目的:
(1)检测和解决需求之间的冲突
(2)发现软件的边界,以及软件与其环境如何交互。
(3)详细描述系统需求,以导出软件需求。
3.3.2软件设计、测试与维护
软件设计:是定义一个系统或组件的架构、组件、接口和其它特征的过程,并得到这个
过程的结果。包含软件架构设计和软件详细设计。
软件测试:是为评价和该进产品质量、识别产品的缺陷和问题而进行的活动。可以在概
念上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软件维护:需要提供软件支持的全部活动。这些活动包括交付前完成的活动(运行计划
和维护计划)和交付后完成的活动(软件修改、培训、帮助资料等)。包括四个类型:更
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3.3.3软件复用
软件复用:是指利用已有软件的各种有关知识构造新的软件,以缩减软件开发和维护的
费用。按抽象程度的高低,可以划分为代码的复用、分析的复用、测试信息的复用。
3.3.4软件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价
软件质量包括内部质量、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三部分。软件质量管理过程包括:质量保
证过程、验证过程、确认过程、评审过程、审计过程等。
软件质量保证过程通过计划制订、实施和完成一组活动提供保证,这些活动保证项目生
命周期中的软件产品和过程符合其规定的要求。
验证与确认过程使用能够定位缺陷并便于以后改正的测试技术直接处理软件产品的质量
问题。
评审与审计的过程包括:管理评审、技术评审、检查、走查、审计等。
3.3.5软件配置管理
软件配置的管理活动有:软件配置管理过程的管理和计划、软件配置标识、软件配置控
制、软件配置状态记录、软件配置审计、软件发布管理与交付。
3.3.6软件开发环境
软件开发环境包括以下工具:
(1)软件需求工具(2)软件设计工具(3)软件构造工具(4)软件测试工具(5)软件
维护工具(6)软件配置管理工具(7)软件工程管理工具(8)软件工程过程工具(9)
软件质量工具
3.3.7软件过程管理
软件工程管理集成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1)启动和范围的定义(2)软件项目计划(3)软件项目的实施(4)评审和评价(5)
关闭(6)软件工程度量
3.4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
3.4.1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
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有对象、类、抽象、封装、继承、多态、接口、消息、组件、模式
和复用等。
对象:由一组属性和对这组属性进行操作的一组服务构成。对象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分
别是对象的标识、对象状态和对象行为。
类:是现实世界中的实体的形式化描述,类将该实体的数据和函数封装在一起。包含静
态的属性和动态的行为。
类和对象的关系:(1)每一个对象都是某一个类的实例。(2)每一个类在某一时刻都有
零或更多的实例(3)类是静态的,它们的存在、语义和关系在程序执行前就已经定义好
了,对象是动态的,他们在程序执行时是可以被创建和删除的。
抽象:是通过特定的实例抽取共同特征以后形成概念的过程。他强调主要特征,忽略次
要特征。
封装:封装时将相关的概念组成一个单元,然后通过一个名称来引用他。
继承:表示类之间的层次关系,这种关系使得某类对象可以继承另一类对象的特征和能
力,继承可分为但继承和多继承。
多态:多态性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使得在多个类中可以定义同一个操作或属性名,并在
每个类中可以有不同的实现。
接口:就是对操作规范的说明。
消息:是对象间的交互手段。
组件:组件是软件系统可以替换的、物理的组成部分,它封装了实现体(实现某个职能)。
并提供了一组接口的实现方法。
模式:是一条有三个部分组成的规则,他表示了一个特定环境、一个问题和一个解决方
案之间的关系。每一个模式描述了一个不断重复发生的问题,以及该问题的解决方案。
设计模式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简单和方便的去复用成功的软件设计和体系结构。
复用:是指将已有的软件及其有效成分用于构造新的软件和系统。组件技术是软件复用
的关键。
3.4.2可视化建模与统一建模语言
UML定义:是一个通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它是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一种标准化表示,
用于对软件进行描述、可视化处理、构造和建立软件系统的文档。
UML的特征:
(1)不是一种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而是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
(2)是一种建模语言规范说明,是面向对象分析设计的一种标准表示。
(3)不是过程,也不是方法,但是允许任何一种过程和方法使用它。
(4)简单并且可扩展,具有扩展和专有化机制,便于扩展,无需对核心概念进行修改。
(5)为面向对象的设计和开发中涌现出的高级概念(如协作、框架、模式和组件)提供
支持,强调在软件开发中,对架构、框架模式和组件的重用。
(6)与最好的软件工程实践经验集成。
UML由视图、图、模型元素和公用机制等几个部分组成。
UML图:
用例图:描述系统功能。
类图:描述系统的静态结构。
对象图:描述系统在某个时刻的静态结构。
序列图:按时间顺序描述系统元素之间的交互。
协作图: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描述系统元素间的交互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状态图:描述了系统元素的状态和响应。
活动图:描述了系统元素的活动。
组件图:描述了实现系统的元素组织。
部署图:描述了环境元素的配置,并把实现系统的元素映射到配置上。
3.4.3RUP
RUP使软件工程的过程。其6个基本最佳实践经验如下:
(1)迭代式开发
(2)需求管理
(3)使用以组件为中心的软件架构
(4)可视化软件建模
(5)验证软件质量
(6)控制软件变更
3.4.4面向对象系统分析
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阶段将运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分析问题域,建立基于对象、消息的业
务模型,形成对客观世界和业务本身的正确认识。
面向对象的分析模型由用例模型、类-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对象-行为模型组成。
面向对象的分析的目的:(1)描述用户需要(2)建立创建软件设计的基础(3)定义软
件完成后可被确认的一组需求。
面向对象的分析步骤:(1)发现角色/参与者(2)发现用例(3)建立用例模型(4)进
行领域分析(5)建立对象-关系模型⑹建立对象-行为模型(7)建立功能模型
3.4.5面向对象系统设计
面向对象系统设计阶段对分析阶段给出的问题域模型,用面向对象方法设计出软件基础
架构(概要设计)和完整的类结构(详细设计),以实现业务功能。设计阶段主要包括用
例设计、类设计和子系统设计。
3.5软件架构
3.5.1软件架构定义
软件架构的基本原则:
(1)软件架构是一个程序或系统的构件结构、构件间的关系以及控制构件设计演化的原
则和方针。
(2)一个系统的软件架构有一组构件、构件间的连接件的配置以及如何结合在一起的约
束限制的描述。
构件:一个系统可标识的片段。
连接件:构件间可标识的连接关系。
约束:一个系统的构件和连接件所必须遵守的法则。
(3)在计算的算法和数据结构之外,设计并确定系统整体结构成立新的问题。结构问题
包括总体组织结构和全局控制结构、通信、同步和数据访问协议、设计元素的功能分配、
物理分布、设计元素的组成、可扩展性与性能、备选设计的选择等。
(4)软件架构所关心的是软件构件及软件构件间的组织结构、约束和关系,是对系统的
组成、系统结构及系统如何工作的较为宏观的描述。
3.5.2典型架构
1、管道/过滤器模式
在管道/过滤器架构中,每个构件都有一组输入输出,构件读取输入的数据流,经过内部
的处理后,产生输出数据流,该过程主要完成输入流的变换及增量计算。
2、面向对象模式
抽象数据类型概念对软件系统有着重要作用,面向对象模式建立在数据抽象和面向对象
的基础上,将数据的表示方法及其相应的操作封装在一个抽象数据类型或对象中。
3、事件驱动模式
事件驱动模式的基本原理是构件并不直接调用过程,而是触发一个或多个事件。
4、分层模式
分层模式采用层次优化的组织方式,每一层都是为上一层提供服务,并使用下一层提供
的功能。
5、知识库模式
知识库模式采用两种不同的构件:中央数据结构构件说明当前状态,独立构件在中央数
据存储上执行,中央数据构件与独立的外部构件间的相互作用是系统中的主要问题。
两种控制策略:输入流触发进程的选择,则为传统知识库型的知识库模式;中央数据结
构的当前状态触发进程执行的选择,则为基于黑板系统的知识库模式。
6、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模式)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C/S模式)是基于资源不对等,为实现共享而提出的。C/S模式将
应用一分为二,服务器(后台)负责数据管理,客户机(前台)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
C/S模式具有强大的数据操作和事务处理能力,模型思想简单,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为了解决C/S模式中客户端的问题,发展形成了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为了解决
C/S模式中服务器的问题,发展形成了三层(多层)C/S模式,即多层应用架构。
3.5.3软件架构设计方法
软件架构设计的总体目标可以概括如下:
(1)最大化复用:包括构件的复用和设计模式的复用等多个方面。
(2)复杂问题简单化:是中间件或多层技术的根本目标。
⑶灵活扩展性:具备灵活的扩展性使得用户可以在架构上进行二次开发或更具体的开
发。
3.5.4软件架构分析与评估
(1)应尽量选择关系数据库。
(2)用户界面选择使用HTML。
(3)平衡灵活性和性能。
(4)选择成熟的技术以规避风险。
(5)聘请经验丰富的架构设计师,可以有效的保证项目的成功。
3.5.5软件的中间件
定义:中间件是为了解决分布系统的异构问题而提出的,是位于硬件、操作系统等平台
和应用之间的通用服务,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
作用: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可以帮助分布式应用软件在不同的技
术之间共享资源,它位于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机资源和网络通信。
分类:(1)数据库访问中间件(2)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3)面向消息中间件(4)事务
中间件(5)分布式对象中间件
3.6典型应用集成技术
3.6.1数据库与数据仓库技术
传统数据库:以单一的数据资源即数据库为中心,进行事务处理、批处理、决策分析等
各种数据处理工作,主要有操作性处理和分析性处理。
数据仓库(Datawarehouse):是一个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相对稳定的、反映历史变化
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决策管理。
3.6.2Webservice技术
Web服务的典型技术:用于传递信息的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用于描述服务的
Web服务描述语言(WSDL)、用于Web服务的注册的同意描述、发现及集成(UDDI)、
用于数据交换的XML。
3.6.3J2EE架构、.NET架构
J2EE是由SUN公司主导、各厂商共同制订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工业标准。J2EE应用将开
发工作分为两类:业务逻辑开发和表示逻辑开发,其余的系统资源则由应用服务器自动
处理,不必为中间层的资源和运行管理进行编码。
.NET是基于一组开放的互联网协议而推出的一系列的产品、技术和服务。
J2EE和.NET都可以用来设计和开发企业级应用,J2EE平台实业界标准,.NET是微软
自己的产品系列,而非业界标准。
3.6.4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workflow)就是工作流程的计算模型,即将工作流程中的工作如何前后组织在
一起的逻辑和规则在计算机中以恰当的模型技术进行表示并对其实施计算。
3.6.5构件及其在系统集成项目中的重要性
构件技术就是利用某种编程手段,将一些人们所关心的,但又不便于让最终用户去直接
操作的细节进行了封装,同时对各种业务逻辑规则进行了实现,用于处理用户的内部操
作细节。对我们而言,他就是实现了某些功能的、有输入输出的黑匣子。
3.6.6常用构件标准
1、com/dcom/com+(微软)
2、CORBA(OMG)
3、EJB(SUN)
3.7计算机网络知识
3.7.1网络技术标准与协议
1、NETBEUI
2、IPX/SPX
3、TCP/IP
3.7.2Internet技术及应用
3.7.3网络分类
网络分类标准有两种:分布范围和网络拓扑结构。
按分布范围分:
(1)局域网:以太网(Ethernet)、令牌网(TokenKing)、光纤分布式接口网络(FDDI)
异步传输模式网(ATM)、无线局域网(WLAN)
(2)城域网:SDH多业务平台、弹性分组环多业务平台、电信级多业务以太网平台
(3)广域网
(4)因特网
按网络拓扑分
(1)总线型拓扑
(2)星型拓扑
(3)环型拓扑
(4)混合型拓扑
3.7.4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工作主要包含4个方面:
(1)网络设备的管理:路由器、交换机、网关及线路等。
(2)服务器的管理:Web服务器、e-mail服务器、FTP服务器、DNS服务器、代理(procy)
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3)资源的管理:IP地址资源、域名资源和磁盘资源等。
(4)用户的管理:添加和删除用户,授予访问权限等。
网络管理的功能:(1)配置管理(2)故障管理(3)性能管理(4)安全管理(5)计费
管理(6)桌面管理
3.7.5网络服务器
1、文件服务器
2、数据库服务器
3、Internet/intranet通用服务器
4、应用服务器
3.7.6网络交换技术
网络交换技术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和
ATM技术。(还有IP电话技术、软交换技术)
3.7.7网络存储技术
网络存储模式:直接连接存储(DAS)、网络连接存储(NAS)、存储区域网络(SAN)o
3.7.8无线网络技术、光网络技术
无线网络技术范围广泛,包括从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话音和数据网络,
到近距离无线连接的红外线和无线电频率技术。按距离可以分为:无线局域网(WLANs)、
无线城域网(WMANs)、无线广域网WWANs)、无线个人网络(WTANs)。
光网络技术是以光纤为传输介质的网络。
3.7.9网络接入技术
网络接入(networkAccess)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工具将用户网络设备(PC机、机顶
盒、移动电话)连接到网络上。
网络接入方式:
(1)拨号接入方式:调制解调器拨号、ISDN
(2)专线接入方式:DDN专线、GPRS和3G技术
(3)宽带网络接入技术:数字用户环路(DSL)、光纤入户、CableModem接入、以太
网接入、管线接入,(FTTC、FTTB,FTTH)、无线网络接入。
3.7.10综合布线、机房工程
综合布线系统(PDS)是楼宇和园区范围内,在统一的传输介质上建立的可以连接电话、
计算机、会议电视和监视电视等设备的结构化信息传输系统。遵循的标准是
EIA/TIA568AO
综合布线系统的分类:(1)建筑群子系统(1)设备间子系统(3)垂直干线子系统(4)
管理子系统(5)水平子系统(6)工作区子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的范围:应根据建筑工程项目范围来定,主要有单栋建筑和建筑群体两种
范围。
机房工程的设计原则:(1)实用性和先进性(2)安全可靠性(3)灵活性和可扩展性(4)
标准化(5)经济性/投资保护(6)可管理性
3.7.11网络规划、设计及实施原则
规划原则:(1)实用性原则(2)开放性原则(3)先进性原则
设计及实施原则:(1)可靠性原则(2)安全性原则(3)高效性原则(4)可扩展性
第四章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
4.1什么是项目
1、项目的定义:项目是为达到特定的目的、使用一定资源、在确定的时间内、为特定发
起人而提供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一次性努力。
・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所做的一次性努力。(PMI)
•一次性是指项目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明确的结束时间
1.不一定历时短;2.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通常不是一次性的;
3.市场机会稍纵即逝;4.项目团队临时性。
?独特的产品、服务或结果
?渐近明细
需求获取、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资源约束
2、项目的目标:开发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系统、服务或成果。
项目目标遵循的原则:SMART原则。
,S(Specificresults):即规定一个具体的目标
•M(Measurable):即目标可以用数量、质量和影响等标准来衡量
,A(accepted):即设定的目标应该被管理人员和员工双方接受(Attainable&
Challengeable)
•R(relevant):即设定的目标应该是与工作单位的需要和员工前程的发展相关的
•T(time):即目标中包含一个合理的时间约束,预计届时可以出现相应的结果
(Traceable)
3、项目管理定义及其的知识范围
项目管理是在项目活动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在一定的时间、成本、质量
等要求下实现项目的成果性目标。
核心知识领域包含整体管理、范围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安全管
理等。
保障域包含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信息(文档)与配置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等。
伴随域包含变更管理和沟通管理等。
过程域包含科研与立项、启动、计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等,其中监控过程可能发生在
项目生命周期的任一阶段。
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4、项目管理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项目管理机构英文简称知识体系认证体系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1PMAICBIPMP
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PMBOKPMP
中国项目管理
PMRCC-PMBOKC-NCB
研究委员会
项目干系人
定义:是指那些积极参与项目,或是其利益会受到项目执行的影响,或是其利益会受到
项目结果影响的个人和组织。
项目干系人和项目团队之间的关系如下:
4.2项目组织
1、组织结构的分类
职能式矩阵式项目式
弱矩阵平衡矩强矩阵
阵
项目经理的权限很少或没有限小到中中等到很高甚至全
有等大权
全职人员的比例几乎没有0〜25%15%〜6050%〜9585%〜100%
%%
项目经理任务兼职兼职全职全职全职
项目经理常用头项目协调项目协调项目经项目经项目经理
衔员员理理
项目管理行政人兼职兼职兼职全职全职
员
□职能型
□项目型
□矩阵型
□复合型
4.3项目生命周期
1、项目生命周期的特征
项目生命周期定义了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的项目阶段。
项目阶段通常可以划分为: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构建、系统运行。
按管理活动出项的先后,将项目的生命周期分为启动、计划、执行和收尾四个典型的阶
段。
资
源
的
投
入
时间
水平
投入
人员
用和
型费
中典
过程
周期
生命
项目
响
的影
项目
间对
随时
成本
人和
干系
项目
的特征
目阶段
2、项
段
型阶
的典
周期
生命
项目
系
的关
周期
生命
产品
期与
命周
目生
3、项
模型
周期
生命
目的
统项
息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运动会场地使用协议
- 2024年软件更新与维护合同3篇
- 2025版建筑行业专用烧结砖与标准砖联合研发采购合同2篇
- 2025年度按季度租金的旅游民宿租赁服务协议3篇
- 2025年度网络安全企业股东责任免除与数据保护协议3篇
- 2025版工业地产投资合作协议6篇
- 2024我国离婚案件根源调查与咨询服务合同6篇
- 2025年度高品质Wi-Fi热点运营管理合同2篇
- 2024年综合场地租赁合同范本版
- 2025版智慧城市建设中的BIM技术应用合同3篇
-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公示牌
- GB∕T 2518-2019 连续热镀锌和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 海南省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 美国文学各个时期作家作品集合
- 空运委托书范本
- 中国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关临床指南的解读
- 工业氯化苄企业标准连云港泰乐
- 机翼翼肋实例零件库设计
- GB∕T 10596-2021 埋刮板输送机
- 标准工时之评比系数
- 挂靠补充协议挂靠补充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