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新高考)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顺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中国纪录片从不缺席。近年来,网络空间已成为新闻宣传主阵地,中国纪录片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20年,纪录片以昂扬姿态全面挺进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生产播出纪录片350余部;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仅在互联网上线的纪录片就达259部。中国纪录片迈入了高质量发展关键期。迈入新世纪,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本草中国》《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等纪录片,借助中医、茶文化等广受世界瞩目的优秀内容,成功地将其中蕴含的生活智慧、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传播到海外。只要坚持创作精品的态度,将品质扎实的原创内容和生动活泼的表达形式进行有机结合,这样的作品就能在网络上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爱看人文地理纪录片,56.3%的受访者爱看人物传记片。其他还有艺术纪录片(39.5%)、文化评论片(30.0%)、新闻故事片(29.6%)和政论专题片(26.6%)等。毋庸置疑,关注受众需求,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中国纪录片正确的打开方式。(取材于2021年01月27日《光明日报》)材料二:新时代,中国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八月桂花遍地开》以视听化的手段将百年前历史痕迹重新搬入荧屏,让我们走进一百年前那群年轻人的世界,尝试理解那个时代年轻人的故事与情怀;《村庄故事》记录了脱贫路上村庄中一个个真实的人物;《2020春天纪事》写出了生命个体在疫情下的坚韧性……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也更为丰富,一部《飞吧,嫦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电影纪录片重返院线放映,2018年有19部,2019年则有26部,作为国内首部战疫纪录片,《武汉日夜》上映6天,累计票房已突破2021万。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中国文史纪录片更是通过创新表达方式,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灵魂地描摹传统,有情趣地传播文化。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近600年中国沧桑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海外观众眼中传统神秘、色彩瑰丽的东方大国的典型象征,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文史纪录片拍摄题材的选择对象。值得关注的是,故宫近600年的历史景象已不复存在,史料也有限,为顾及观众的观感体验,纪录片往往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故宫的历史文化。央视播出的2020年至2021年的跨年之作《我在故宫600年》成功引爆荧屏,和它的姊妹篇《我在故宫修文物》一样,大量使用三维电脑动画技术逼真地“重现历史”,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极大地丰富、美化了纪录片。中国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它代表中国声音的力度越来越大,我们期待纪录片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摘编自《2020纪录片:新时代,影像志的新表达》)材料三: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的转变。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且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我们可以从题材、叙事、制播、平台方四方面着手,调整策略方法,加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既可以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也可以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影响自己的思考。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合”和“合作式的制播融合”两种情况。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传统单线式的融合;后者是以多方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是交叉互动式的融合。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要能够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中国纪录片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以“价值共享”的立场,展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力。(取材于雷璐荣、胡正荣等的相关文章)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不论是全年累计生产纪录片350余部还是纪录片互联网上线达259部,都显示了2020年纪录片的昂扬姿态。B.《圆明园》开创性地使用了数字动画技术,颠覆了纪实美学定义,做到有温度地展示历史,有情趣地传播文化。C.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呈现方式更为多元化、丰富化,比如《飞吧,嫦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D.主旋律纪录片是指那些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关注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革命题材的、有着深远意义的纪录片。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纪录片在作为新闻宣传主阵地的网络空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迈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B.中医、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广泛受到世界瞩目,正在于相关纪录片讲好了中国故事。C.如果要给海外观众拍摄一部能体现中国神秘瑰丽特点的文史纪录片,那故宫肯定是不可忽视的。D.中国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相册,代表着中国的声音,纪录片人理应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使命。3.材料三指出中国纪录片需从四个方面调整策略方法,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策略方法范畴的一项是A.纪录片《熊猫淘淘》将动物角色置于家庭背景中,呈现出淘淘阻止女儿爬树冒险等丰富的日常生活细节,给人以强烈的代入感。B.纪录片《我们的男孩》围绕一场跨国医疗救助事件展开寻访,从一段六十年的感恩回馈中,娓娓道出中俄两国跨越时空的友谊。C.
中国自主拍摄的纪录片《第三极》,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采购,在其覆盖全球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网络上滚动播出。D.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而精心打造的系列纪录片《光阴的故事》,着力塑造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共同记忆。4.文中画线句子在论证上有何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关于纪录片《从长安到罗马》的相关报道,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析这部纪录片成功的原因。《从长安到罗马》是一部由央广总台亲自策划,中意两国导演联手打造的百集纪录片。中意两国知名学者走进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深入西安和罗马两个城市,跨越时空展现东西文明交融,用中国眼光和国际表达生动阐释了“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丝路精神。纪录片别具匠心地采用专家学者体验的视角来拍摄,当专家们行走在古城遗迹中,观众也能够跟随着镜头,真切感受到自己与当代世界和历史之间的密切连结。该片首次以4K超高清影像品质呈现,以微视频为载体,实现微纪录、轻表达,适合多渠道、多平台传播,成为融媒体时代的一次大胆尝试。【答案】1.B
2.B
3.C
4.①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引用)论证的方法,②列举(引用、借助)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分析了纪录片受众对不同类型纪录片的喜爱比例,论证了纪录片应该关注受众的需求,为纪录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③使论证真实、科学、直观,更具说服力。5.①该纪录片在题材上选择了不同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题材,体现了中国纪录片书写中华文明,同时记录世界文明的重要职能。②通过创新表达方式,如4K技术、微纪录、轻表达,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③选取“人类视角”,使观众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④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的平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展现了自身的责任和能力。【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不论是全年累计生产纪录片350余部还是纪录片互联网上线达259部,都显示了2020年纪录片的昂扬姿态”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尤其是2020年,纪录片以昂扬姿态全面挺进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年累计生产播出纪录片350余部;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仅在互联网上线的纪录片就达259部”,原文有“据不完全统计”,选项太过绝对。C.“新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呈现方式更为多元化、丰富化,比如《飞吧,嫦娥》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错误。《飞吧,嫦娥》的例子说明的是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丰富。D.“主旋律纪录片是指那些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关注重大历史题材和重大革命题材的、有着深远意义的纪录片”错误。原文表述为“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且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中医、茶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广泛受到世界瞩目,正在于相关纪录片讲好了中国故事”错误。中医、茶文化等文化本是世界瞩目,是纪录片所借助的内容,选项强加因果。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中国纪录片需从四个方面调整策略方法:题材、叙事、制播、平台方。A.叙事原则。B.题材选择。C.选项属于传统的制播方式,而不是“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D.平台搭建。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画线的句子“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显示,60.8%的受访者爱看人文地理纪录片,56.3%的受访者爱看人物传记片。其他还有艺术纪录片(39.5%)、文化评论片(30.0%)、新闻故事片(29.6%)和政论专题片(26.6%)等”,是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在论证方法上属于举例(引用)论证的方法。数据分析了纪录片受众对不同类型纪录片的喜爱比例,通过数据对比,得出结论“毋庸置疑,关注受众需求,注重创作品质,继续深耕内容高地,做有品质、有内涵、有故事的好作品,才是中国纪录片正确的打开方式”,即纪录片应该关注受众的需求,为纪录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例举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使论证真实、科学、直观,更具说服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由“中意两国知名学者走进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深入西安和罗马两个城市,跨越时空展现东西文明交融,用中国眼光和国际表达生动阐释了‘平等互利、包容互鉴’的丝路精神”以及材料三“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既可以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也可以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分析可知,该纪录片在题材上选择了不同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题材,体现了中国纪录片书写中华文明,同时记录世界文明的重要职能。由“该片首次以4K超高清影像品质呈现,以微视频为载体,实现微纪录、轻表达,适合多渠道、多平台传播,成为融媒体时代的一次大胆尝试”分析可知,通过创新表达方式,如4K技术、微纪录、轻表达,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由“纪录片别具匠心地采用专家学者体验的视角来拍摄,当专家们行走在古城遗迹中,观众也能够跟随着镜头,真切感受到自己与当代世界和历史之间的密切连结”以及材料三“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分析可知,选取“人类视角”,使观众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由材料三“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中国纪录片要能够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中国纪录片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以‘价值共享’的立场,展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力”分析可知,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的平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展现了自身的责任和能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文章,完成各题。扬州慢巽静①扬州竟然还存着野趣,这是我去扬州前没有预想到的。从御码头下湖,水道若扬州的瘦巷,由船而视,柳桃夹岸,顺水蜿蜒,“瘦巷”豁然开朗,水中点缀小汀洲,有人凝然垂钓,望去仿佛迷蒙之境,人工种植的芭蕉、杨柳和野生的草卉夹杂,驳岸不见水泥生制,软泥依水,蓬勃一片青绿的野草,是西湖太湖不曾见过的情景。其实,岸上即是车流人行的城市,河上的桥也就是通衢,可是,河道竟然杂花生树野趣横生。这份野趣要过了瘦西湖主景区才续上,那已是接近平山堂了,好似尾声的袅绕,瘦西湖抱歉着风景区不能免俗的嘈杂,终究给了人完整的念想。②扬州的巷子却是俗趣盎然的。除去新城区不说,老城的巷子照例也是瘦,瘦也瘦得各自曼妙,有的是细劲,笔直的一透到底;有的是如水盘纡,拐个小弯一个老井台,转个身几户人家,一路下来,起始与终点隔着一段红绸舞;有的却瘦中有腴,不喜骨感,但要匀称,并行三人是没有问题的,这样的巷子边上常开着小店,烟杂店、菜铺、点心店,冷不丁还有大户人家的几进院落,比如“汪氏小苑”,如此巷子就添了几分热闹,候客的黄包车、挂相机的游人和卖水果的贩子、提着菜篮子回家的扬州人来来往往。无一例外的是,瘦的巷子不仅走人,还行车。中午时分,骑单车的中学生蜂拥巷子,贴着墙避让,只见他们一路铃声绝巷而去;或回家或路过的摩托车手已然灵活驰行,仿佛老巷一如高速公路。巷子人家已然习惯的,有的男子还在门口修摩托,老妇照样拣菜烧饭。好在扬州的老巷子是修缮过的,青石板齐整,就希望它们身子骨够坚实,否则如何经得起。③老巷的人真的非常“扬州”,就是那种平常生活仔细过的味道,仿佛“大煮干丝”那样,分量足,内容多,东西平常味道鲜美,佐酒下饭两相宜。去问路,一位老太太怕说不清楚,站起来拿身子比画,这么走那么走,再转弯,手脚并用表方向,就恨不得亲自带路了,旁边的人说坐车算了,看老太太一撇嘴:你不晓得的,人家就是要走走逛逛嘛。说着对着我们很懂人心思地一笑。④去巷子里的朱自清纪念馆,门关上了,那个中年男人正戴摩托帽,见了,立马脱了帽子,重新开门,陪着一起参观,前院侧院,细细看,且交谈且解说,是怀着希望外乡人一起自豪家乡的情感,而不仅仅把它当作一个旅游点的工作而已。锁门的时候他说欢迎下次再来。⑤扬州的趣味或许还在它的小,游瘦西湖,看史可法和扬州八怪,在富春茶楼吃三丁包,所有这些地方都不需坐车的,拿张地图,在老巷子新马路穿来穿去,步行是足可以承受的。这种小却又透着清朗,且时常给你一些属于扬州的惊喜,比如找到了老字号“谢馥春”,干脆买点零拷的胎盘霜回去搽手,重温少年时去百货店零买雪花膏的喜悦;比如拍下“饮食协会”和“沐浴协会”两张牌子紧挨而挂的机构大门,仿佛闻到热气腾腾的扬州烟火气;再比如,在民族英雄史可法纪念馆后院惊喜地发现了1912年广陵琴派梅花岭雅集的照片,看到前辈琴家刘少椿携古琴与友共游瘦西湖的留影和1937年出版的最早的《今虞琴刊》,仿佛忝为今生的琴社会员找到了前世,实在感受到这个城市的蕴藉和风华。走来走去的,就又走回了文昌阁,又见那家吃过两次“大煮干丝”的饭店,从扬州农村来的女孩子仿佛招待邻家客人似的微笑着。⑥沿着古运河叫车去汽车站,那位女司机热情地给异乡人介绍自己从南方闯荡归来的经历,说,还是家乡好。很想问,是家乡的桃红柳绿,还是家乡的悠闲平实。可惜已经到站。下车,买来牛皮糖吃,发现这是形容扬州恰当的“象征”,软中带韧,甜而不腻,淡淡桂花香飘出几缕芝麻味,配上扬州的“魁龙珠”茶,既不是什么御制贡品,也非富贵精雅之物,是人人皆可享的,耐咀耐泡,回味自在唇齿。仿佛瘦西湖边的桃柳夹岸,灼灼依依的风情全占了,却不是玫瑰橡树的古典油画,是春光一现的粉彩,就是艳,也是繁花烂漫,不会独立吹雪,于是,骨子里非常的家常。⑦这个城市就是这样。尽管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上的“玉人箫声”早已吹成一阕扬州古今的风雅慢。6.解释文中第一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7.分析第三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8.请探究文章第七段结尾的妙处。9.纵观全文概括作者眼中的扬州所具有的特点。【答案】6.瘦西湖风景区虽然没有给人应有的悠闲、宁静,也有断续,但仍不失为一份有头有尾的野趣。
7.(1)结构上领起下文。(2)内容上引出扬州老巷人平常生活仔细过的特点。(3)语言上以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了老巷人的生活味道,使文章语言更加丰满。8.(1)总收全文,并照应开头“扬州竟然还存在着野趣,这是我去扬州前没有预想到的”,使文章首尾呼应。(2)既引用杜牧的诗句又使人联想到“扬州慢”的词与词牌,借此点明题意。(3)把对扬州这座古城的情思推到高潮,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9.(1)有野趣。水道蜿蜒,岸上野趣横生。(2)俗趣盎然。老城的巷子瘦得千姿百态,巷子里的人生活趣味浓厚。(3)悠闲、平实。扬州的人热心、有责任感,将平淡的生活过出了不一样的味道。(4)范围小而内容丰富,不需要坐车即可遍览扬州特色。【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的能力。结合前面说的“岸上即是车流人行的城市,河上的桥也就是通衢”可知,“瘦西湖抱歉着风景区不能免俗的嘈杂”的含义是瘦西湖风景区有俗世的嘈杂和喧闹,没有给人应有的悠闲、宁静;结合“可是,河道竟然杂花生树野趣横生。这份野趣要过了瘦西湖主景区才续上,那已是接近平山堂了,好似尾声的袅绕”分析,“终究给了人完整的念想”是说河道却给人断断续续的野趣,表明瘦西湖风景区虽没给人应有的悠闲宁静,但仍不失为一份有头有尾的野趣。【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重要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的能力。(1)内容上:下句写游人问路,扬州老太太怕站起来拿身子比画,手脚并用表方向,恨不得亲自带路了……所以,句中“那种平常生活仔细过的味道”引出下文扬州老巷人平常生活仔细过的这一特点;(2)结构上:下文用游人问路,老太太的动作语言为例,表明老巷的人非常“扬州”,也就是扬州人平常生活仔细过的味道。所以,划线句起到领起下文的作用。(3)语言上:“那种平常生活仔细过的味道”是本体,“大煮干丝”是喻体,把老巷的人“平常生活仔细过的味道”比作分量足,内容多,东西平常味道鲜美,佐酒下饭两相宜的“大煮干丝”,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描写出老巷人的生活味道,使语言更生动形象丰满。【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文章第一至六段是写扬州城市的特点,结尾第七段说“这个城市就是这样”所以,该段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第一段首句说“扬州竟然还存着野趣,这是我去扬州前没有预想到的。”尾段与开头照应。“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上的‘玉人箫声’早已吹成一阕扬州古今的风雅慢”句,引用杜牧的诗,“风雅慢”使人联想到“扬州慢”的词与词牌,借此与标题《扬州慢》照应,所以,该段点明题意。(3)把对扬州这座古城的情思推到高潮,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巧妙地将扬州的历史文化与现实进行了结合。杜牧的诗句代表了扬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而“风雅慢”则既指扬州自古以来的风雅气质,也暗示了扬州在现代社会中仍然保持着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节奏。“风雅慢”既是对扬州过去美好时光的缅怀,也是对现代扬州生活方式的一种赞美,体现了扬州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特色,又融入了现代的生活元素。【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第一段先总说扬州存着野趣的特点。接着描写水道蜿蜒,岸上野趣的表现:柳桃夹岸,顺水蜿蜒,水中点缀小汀洲,芭蕉、杨柳和野生的草卉夹杂,驳岸软泥依水,青绿野草蓬勃,河道杂花生树,野趣横生。第二段先总说扬州的巷子具有俗趣盎然的特点。然后说“老城的巷子照例也是瘦,瘦也瘦得各自曼妙”,有的细劲,有的是如水盘纡,有的却瘦中有腴。总之,老城的巷子瘦得千姿百态。接着描写祥子里人们趣味浓厚的生活:巷子边上开这各种小店,黄包车、游人、果贩以及提着菜篮子回家的扬州人来来往往。骑单车的中学生蜂拥巷子,一路铃声绝巷而去,摩托车手在瘦瘦的巷子中驰行,巷子人家男子在门口修摩托,老妇拣菜烧饭,悠闲、平实的日常,充满了浓郁生活气息。第三段写扬州老巷的人把生活过得很仔细,很有烟火气,如果有人问路,扬州人站起来拿身子比画,教人怎么走,怎么转弯,手脚并用表方向,恨不得亲自给人带路了,还很懂问路人不坐车而要走走逛逛的心思。由此概括出扬州人的热心、有责任感,他们将平淡的生活过出了不一样的味道。第五段说扬州的趣味在它的小,游瘦西湖,看史可法和扬州八怪,在富春茶楼吃三丁包,所有这些地方都不需坐车的,在老巷子新马路步行完全可以去老字号“谢馥春”,吃牛皮糖,喝“魁龙珠”茶。由此概括出扬州具有范围小而内容丰富,不需要坐车即可遍览扬州特色。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赠黎安二生序曾
巩赵郡①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顷之,黎生补江陵府②司法参军
。将行,请余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③。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余乎?
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④,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余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⑤止于笑乎?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⑥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注】①赵郡:今河北省赵县,北宋末年升为庆源府。苏轼是四川眉山人,由于他的远祖——唐代文学家苏味道(公元648~705年)是赵州栾城人,所以苏轼除署“眉山苏轼”外,又称“赵郡苏轼”。②江陵府:在今湖北省荆州市。司法参军:官名,置于各州,掌议法断刑。③迂阔:迂远而不切实际。④道:指圣人之道,即儒家学说。⑤庸讵:也作“庸遽”,岂,难道。⑥择而取之:指在古文、道与时文、世俗之间的选择。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
遗:赠予
B.
辱以顾余
辱:侮辱C.若不可极者也
极:用尽
D.既得之于心矣
得:契合11.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A.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
吾其还也B.孰有甚于余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C.特以文不近俗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D.则于是焉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B.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C.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D.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13.下面是对这篇赠序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叙述好友苏轼向他推荐蜀之士黎安二生,不久,二生携文求见,详读二生之文后,作者觉得黎安二生堪称“魁奇特起”之士。第二段叙述黎生在将外出做官之际,因他与安生“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请求作者为他们“解惑于里人”。B.第三、四段为议论,就黎生所谓里之人笑其迂阔,求言以解里人之惑而发。作者明确指出自己的“迂阔”在于信古志道,不与世俗同流,不怕世人讥笑,并希望“二生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这实际上是在勉励二生要坚持学习古文,反对俗文。C.这篇文章的“文眼”是“迂阔”二字。从行文上看,全文紧紧围绕“迂阔”二字来写;文章议论的唯一中心,也在于“迂阔”二字;文章的主旨,也是为了表达对于世人所讥笑的这种“迂阔”,作者自己是矢志不渝的。D.此文本来就是为自己不合世俗、怀才不遇而写的,作者针对“迂阔”二字发议论,咄咄逼人,把自己心中郁积的不平和愤懑一泻无余,与苏轼、韩愈那些痛快淋漓、气势不凡的古文有相似之处。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②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③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答案】10
B
11.A
12.C13.D
14.①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②只知道相信古人,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且不知道的原因啊。③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B.错误。辱:谦词,这里是屈尊的意思。句意:屈驾前来看我。C.正确。句意:似乎是不可用尽的。D.正确。句意:已经放在心里了。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均为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句意: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我们还是回去吧。B.语气词,吗;/介词,在。句意:有谁比我更厉害吗?/大家在船上相互枕着靠着睡在一起,不知不觉东方的天空已经亮了。C.连词,因为;/介词,用。句意:只因文章不合世俗。/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察人民,用威风的怒气来威吓他们。D.语气词;/代词,什么。句意:那么在这方面。/世事与我所想的相违背,还能努力探求什么呢?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同年”在句中是指“科举考试中同榜考中的人”,今义是“同一年,同岁”。句意: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B.“放纵”在句中是“奔放”的意思,是个褒义词,现代汉语中是“纵容,不加约束,不守规矩,没有礼貌”的意思,多用作贬义。句意: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用尽的。C.“以为”在句中是“认为”的意思,和今义相同。句意: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D.“于是”在句中是复合虚词,意思是“在这方面”,现代汉语中作连词。句意:那么在这方面,那么在这方面,就一定能够在古文、时文,道、世俗上作出选择。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咄咄逼人……一泻无余,与苏轼、韩愈那些痛快淋漓、气势不凡的古文有相似之处”错误,作者针对“迂阔”二字发议论,是一唱三叹、抑扬吞吐,而不是咄咄逼人、一泻无余。并且,此文远不及苏轼、韩愈的古文那样痛快淋漓、气势不凡,只有一种含蓄优雅的风韵,与欧阳修的文章有相似之处。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固”,确实;“特起”,特别杰出;“知”,识别。②“信”,相信;“合”,迎合;“所以”,……的原因。③“书”,写;“示”,给……看;“以为”,认为;“何如”,如何,怎么样。参考译文:赠黎安二生序曾
巩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看我。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气势壮阔,风格雄伟,善于反复辨析,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用尽的。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而苏君也的确可以说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的时候,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对你的了解,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古文,同乡邻里都讥笑我们,认为是迂阔。现在请您写几句话,是想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看法。”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世上迂阔的人,有谁比我更厉害呢?只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只知道立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随同世俗。这就是我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且不知道的原因啊。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吗?现在你们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迂阔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阔可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既然这样,那么我将对你们说些什么好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道了。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那么在这方面,就一定能够在古文、时文,道、世俗上作出选择。我于是写了这些话赠给二位,并且拿给苏君看,你们认为怎么样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诗歌,完成各题。浣溪沙苏
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写和风吹拂,薄云迅飞,连用3个动词,使整个画面都鲜活起来。B.第二句点明时空,天气初晴,池馆周围,新燕衔泥,软语呢喃,春意盎然。C.第三句词人自比多病的沈约,瘦损不堪,词风从明快变为阴郁,诗人情感出现转折。D.上片开头两句写盎然春景,第三句抒情,自伤消瘦体弱,用的是融情入景的手法。16.简要赏析词的末句“此情惟有落花知”。【答案】15.D
16.作者运用了移情手法,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其他人或事物均不明了作者的心情;落花与作者孤苦、飘零的命运相似;但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不能劝慰。这样写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苦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融情入景”的手法表述有误。“沈郎”即南朝名相沈约,沈约常体弱多病,诗人化用典故,以“沈郎”自比,“以乐景写哀情”,使得眼前春意盎然的景象与自己的衰弱形成强烈反差。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此情惟有落花知”的意思: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晓了。“此情”指诗人凄凉孤寂、思乡情。“惟有”,只有,意为只有落花能够理解。“落花”指飘零的花瓣,该意象含有悲情的意思。诗人把落花看作知音,是由于词人移情于物,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诗人认为自己与落花的命运相似,都是孤苦、飘零的命运。“惟有落花知”说明除落花之外,无人知晓词人的心情。落花虽懂我的情,但它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不能劝慰。诗人借“落花”进一步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表明了词人的心绪难以排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落叶和江水表达诗人对于宇宙永恒,但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2)屈原在《离骚》中借从早到晚采摘坚贞、芳香的植物表现自己精勤修德、践行忠善长久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师说》中,韩愈褒扬百工不耻相师,批评士大夫之族只看门第官位不重真才实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
②.不尽长江滚滚来
③.朝搴毗之木兰兮
④.夕揽洲之宿莽
⑤.位卑则足羞
⑥.官盛则近谀【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萧”“搴”“毗”“揽”“洲”“宿”“谀”。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鲁迅所有回忆绍兴的文章中,故乡常成为中国乡土愚昧落后的负面象征,显现出阴冷、灰暗的质感,如一块均质的岩石,无法穿透,唯有戏台却是
的例外——在
的故园,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最宝贵的他的少年记忆里的光源,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也照亮了他的记忆。透过鲁迅的目光,无数中国人看见了那座戏台……曲终人散,每个人都转身走进自己的戏。
戏台上a的
、无限缠绵,收束进岸上的楼窗、河中的船影。
狭长的石板路,层出不穷的石桥,悠悠荡荡的乌篷船,他们的戏台无处不在,只不过没有人把他们的戏文写下来,我们无从得知而已。
戏台上的忠奸争斗、征战杀伐,也慢慢融入了观看者的血脉,变成遗传基因。戏台上下,不仅构成一种对话关系,更构成一种轮回关系,戏台与看客,戏文与生活,
。
观众和角色可以互换,戏台下的观众一扭身,就融入了一个更大的戏台,变成角色,呐喊或者语丝,都是他们的唱词。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屈指可数风雨如磐
玉树临风
翻云覆雨B.屈指可数风雨如晦
风流俊雅
翻云覆雨C.为数不多风雨如晦
玉树临风
翻覆颠倒D.为数不多风雨如磐
风流俊雅
翻覆颠倒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他的少年记忆里最宝贵的光源,照亮了他的记忆,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B.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最宝贵的他的少年记忆里的光源,照亮了他的记忆,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C.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他的少年记忆里最宝贵的光源,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也照亮了他的记忆。D.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他最宝贵的少年记忆里的光源,照亮了他的记忆,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D
19.A
20.该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每个人各自的人生,喻体是戏,作者把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比喻成戏台上的“戏”,形象地再现了“戏台”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特征,凸显了鲁迅作品在国人心中的艺术穿透力,体现了鲁迅作品对国人的深远影响。【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为数不多:数量已经不多了。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此处强调戏台作为例外很少见,应选“为数不多”。风雨如磐:形容天气恶劣,风雨极大。也形容社会黑暗势力压迫沉重。风雨如晦:风雨交加,白天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后用来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此处是形容处在旧社会的故园,应选“风雨如磐”。玉树临风:比喻年轻男子风度翩翩,秀美多姿。风流俊雅:“风流”指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俊雅”指俊秀文雅。此处说的是戏台上展现出的气度韵味,应用“风流俊雅”。翻覆颠倒:“翻覆”指发生巨大而彻底的变化,“颠倒”指上下、前后跟原有的或应有的位置相反。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此处指“戏台与看客”“戏文与生活”发生了转换,应用“翻覆颠倒”。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共有两处语病:一是多层定语位置不当,“他的少年记忆里”表领属,应放在最前面,正确语序为“他的少年记忆里最宝贵的光源”;二是语序不当,“照亮了他的记忆”“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应遵循从个体到普遍的逻辑顺序,不能颠倒。只有A项修改正确。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对修辞的概念有准确的判断,了解修辞的基本构成以及常见的表达效果。“每个人都转身走进自己的戏”是把人生比成了“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契合了文段关于鲁迅对于“戏台”的分析,写出了鲁迅作品对人们的影响。(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运动员体能包含多种要素,
①
举重主要比力量,长跑主要比耐力,体操需要超强的柔韧性,羽毛球则看重协调能力。研究表明,在由影响竞技体育成绩的各种因素组成的金字塔中,最基础的底部是基础体能,(
)。
②
,有利于运动员保持稳定的竞技水平,从而延长运动生涯。一些优秀运动员,平时体能和身体素质训练大概占总训练量的70%因此,要求运动员体能达标,
③
,而是必须完成的任务。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往上是专项技术,再往上是专项体能,最上面才是竞技成绩B.往上是专项体能,再往上是专项技术,最上面才是竞技成绩C.往上是竞技成绩,再往上是专项体能,最上面才是专项技术D.往上是专项体能,再往上是竞技成绩,最上面才是专项技术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答案】21.B
22.①项目不同表现不同
②体能储备足
③并非可有可无【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文段论述的中心是运动员的体能,开头第一段强调了体能的重要性,之后举出例子介绍了运动员在不同的项目中,体能的表现也不同。括号处上文是“最基础的底部是基础体能”,接下来要介绍的应该是更高一级的体能——专项体能。排除AC;根据“由影响竞技体育成绩的各种因素组成的金字塔”可知,“成绩”应为最终结果,即最上面的是“竞技成绩”,排除D。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根据上文“运动员体能包含多种要素”可知,下文的阐述对象应是“运动员体能”,根据下文“举重主要比力量……羽毛球则看重协调能力”可知,不同的项目中,运动员体能的表现也不同,故此处可填写“项目不同表现不同”之意的句子。第②空,根据上文“最基础的底部是基础体能”可知,语境强调的是体能的重要性,故此处可填写“体能储备足”之意的句子。第③空,根据下文“而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可知,要填写的句子的意思应与之相对,一是“而是”关联词语上的对应,一是“必须完成”内容上的相对,故此处可填写“并非可有可无”之意的句子。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面对“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的疑问,我听过一个较为巧妙的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的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对于“阅读的意义”,你有怎样的体验、思考和认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700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材料作文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主要分析阅读的“表象”是:似乎是记住书的内容(所以有人会有“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的疑问).。阅读的“实质”是:积淀成为思想(所以材料末尾有“阅读对思想的改变也是如此”的强调)。阅读的实质命题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了如下的类比推理过程:人:吃很多食物——记不起吃过什么——一部分成长为骨肉。人:读了很多书——大部分被忘记——至少有部分积淀成为情感、思想、精神--影响着我们情感、思想、精神、文化等的改变——最终成为我们身上流淌出来的文化血脉。很显然,阅读(读书)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死死记住多少内容,而在于这些内容有多少成为我们情感、思想、精神、文化的养分,对我们的情感、思想、精神、文化起着渐进的推动、促进、发展的作用。从表象上看似乎是记忆内容的消失,其实质是阅读(读书)的作用在开始凝聚、发挥,最终汇成改变我们的主观世界的力量。我们可以跳出“象内”,作些“象外”的思考:我们在学校读书,实在不是死记知识,死学文化,而是让这此知识和文化活化并成长为能力,成为我们生活的本领;
我们在社会中学习,实在不是死记经验,死记方法,而是让这些经验与方法活化并成长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近贤,向善的过程中,实在不是见了多少贤人,懂得哪些“善”,而是让这些“贤”和“善”活化并成长为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我们自己……思考无限,思考有源,作为汉语文作文题我们可以作“象内”构思,中心是透过阅读的“表象”揭示其“实质”。还可以将触角伸向社会,谈更多的感悟与思想。参考立意:1、谈阅读的意义与价值2、阅读填补人生的空白3、批读书浅薄论。4、学习是一个由外而内积淀、内化的过程。例文:浅谈读书的好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古往今来,读书的好处为人们所重视,有人“学而优则仕”,有人“满腹经纶”走上“传道授业解惑也”的道路……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笔者认为读书的好处在于增加了我们做事的成功率,改善了生活的质量。三国时期的大将吕蒙,行伍出身,不重视文化的学习,行文时,常常要他人捉刀。经过主君孙权的劝导,吕蒙懂得了读书的重要性,从此手不释卷,成为了一代儒将,连东吴的智囊鲁肃都对他“刮目相待”。后来的事实证明,荆州之战的胜利,擒获“武圣”关羽,离不开吕蒙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而他的韬略离不开平时的读书。由此可见,一个人行事的成功率高低,与他的对读书,对知识的重视程度是密切相关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劳动力输出服务协议模板一
- 2024年全职员工劳务与服务综合合同版B版
- 2024年全方位设备维护承包协议
- 2024专用版二手轿车交易合同范本
- 防火门质量检测与认证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全新茶田租赁合同范本版B版
- 2024年供应商单方面终止合作协议样本版
- 2024年住宅小区装饰装修服务与管理协议版B版
- 2024年度版权登记与维护合同3篇
- 2024年企业员工特定授权委托合同版
- 加油站工程质量监理评估报告
- 湖北省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 安徽省A10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数学试题 含解析
- 西昌学院《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3年内蒙古日报社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
- 【初中道法】认识生命说课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 (完整版)信息安全课件
- GB/T 44823-2024绿色矿山评价通则
- 2024年“七五”普法考试题库及答案(共100题)
- 幼儿园大班语言科学:《塑料瓶到哪里去了?》课件
- 概预算审核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