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吉林省梅河口市博文学校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民法大全》中规定:一切债务,由于以应给付的物消偿,或经债权入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而消灭。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代为消偿,……债务人仍免除其债务。主债务人清偿时,替他作保的一切人因而免去其债务,相反的情形也一样,即若保证人清偿,不但他本人而且主债务人也免去其债务。这此规定主要是A.界定了债务人的职责 B.保障了债权人拥有的权利C.明确了担保人的职责 D.提供解决债务纠纷的依据2.2013年9月11日,中国同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坦巴耶夫举行会谈,宣布将中吉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这也实现了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全面战略升级。这一外交成果是①中国国力持续增强的表现②是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③有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④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产生的重要影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史料记述,徐德琼(1822-1873年),名瑞珩,号荣村,广东香山人。上海开埠后第一批来沪闯荡的商人。1851年,他以……参加在伦敦举行的第一届世博会,引起轰动,一举摘得维多利亚女王颁发的金、银奖牌各一枚。结合时代背景,徐德琼参加世博会最有可能带去的是()A.彩陶 B.丝织品 C.手工棉布D玻璃4.1920年5月梁启超作《“五四纪念日”感言》一文,谈到他对“五四”的价值判断和思考:“吾以为今后若愿保持增长‘五四’之价值,宜以文化运动为主而以政治运动为辅。”梁启超的认识客观上有助于A.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B.提高国民的爱国觉悟C.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D.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5.下列对罗马法主要内容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属于罗马公民法C.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D.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强调“上帝万能”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这里的“转折点”应该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C.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D.积极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8.古雅典早期,最关键的职位是执政官,梭伦、庇西特拉图、克利斯提尼等都曾担任过此职。其中克利斯提尼改革后,雅典的实际政治权力向十将军集中。公元前467~公元前428年间,伯里克利儿乎一直是十将军之一,且这一时期的政治领袖都是将军出身。上述材料可以说明,雅典当时A.各等级公民的权利完全平等 B.废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C.财产资格的限制彻底打破 D.由精英政治家左右城邦军政9.1934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刊题词:“现在唯一救国之方,是坚确决心,把我自己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和我的国家”。张学良实践自己誓言的行动是A.宣布东北易帜 B.参加重庆谈判C.与杨虎城共同发动“西安事变” D.成立南京国民政府10.下表为1937年至1941年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工矿企业新设立的厂家的数量(单位:家)。据表可知,这一时期A.近代中国工矿业呈发展趋势B.民营工矿企业发展优于国营企业C.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D.国际局势制约中国近代工业发展11.1720—1721年,英国颁布的《印花布法案》禁止进口印花棉布,并限制私人出售印花棉布。议会甚至通过法律要求丧葬时使用羊毛裹尸布。然而法律并不能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这说明A.工业革命初见成效 B.国王真正统而不治C.国内外市场刺激纺织业变革 D.新技术导致产业发展不平衡12.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A.顽固派和洋务派 B.洋务派和维新派C.洋务派和革命派 D.维新派和革命派13.《权端的年代》一书在介绍大萧条时宣称:“苏联,却仿佛免疫似的,丝毫不为所苦……最保守的估计,从1929年开始,一直到1940年,苏联工业产量便增加了3倍”。苏联取得如此成就的内因在于A.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热情 B.资本主义的危机带来了发展机会C.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推动 D.国营企业的自主权扩大14.据统计,美国早期的总统很少使用对国会通过的法律草案的“否决权”,而到19世纪60年代以后,使用“否决权”的次数明显增加,罗斯福总统竞用过631次。这种变化说明A.总统职权的滥用日益严重 B.权力制衡体制遭到破坏C.国家干预扩展到政治领域 D.国会对总统的制约较软弱15.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这一政府架构应当始于()A.秦始皇 B.汉武帝C.唐太宗 D.康熙帝16.明清时期,晋商以山西富有的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这反映出当时A.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B.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C.区域位置决定商业贸易发展D.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17.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18.苏莱曼在《中国印度见闻录》中记载,唐末在广州从事贸易活动的中国境内的民族及其政权,利用唐内缩有效辖区之机,更加频繁地开展对唐官私贸易。该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民族间的贸易活动日渐兴盛 B.唐政府实行内敛型的贸易政策C.广州的民间贸易相对最频繁 D.官方贸易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19.19世纪80年代,康有为在《礼运注》等著作中阐述了他的大同思想。他认为大同世界应“无国家,全世界置一总政府,总政府及区政府皆由民选”;“死则火葬,火葬场比邻为肥料工厂”。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主义思想盛行 B.维新思潮开始出现C.传统观念受到挑战 D.君主立宪思想成熟20.—战前,德国政府在处理外交问题时不敢轻易妥协,否则会被民众批评为软弱或胆怯,这使得德国政府在处理危机时总是保持强硬态度。材料表明A.激进民族主义影响外交政策 B.德国欲借战争转移国内矛盾C.德国政府的决策被民意左右 D.民众的民主诉求得到了落实21.英国史学家彼得在《德国天才》中写道:“德意志帝国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工业、科学与思想领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贵族与军事领袖,而他们的首领正是皇帝本人。”由此可见当时的德国A.军事封建色彩浓厚B.政治体制严重制约经济发展C.统一的国内市场已经形成D.存在着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的错位现象22.《晚清军机处研究》(1861—1883)一文中指出“军机处拥有提名各级官员的权力,各地督抚的任命、转任均需军机处向皇帝提交名单,以待皇帝裁决。由此推知A.军机处有利于抑制“督抚专政” B.军机处可以任免地方官员C.军机机处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 D.军机处的权力空前的强化23.元末明初理学家、教育家汪克宽在其《环谷集·郑长者传》中这样记载:“乡邑讼理不决者,往往求直于长者,无不惭服而去。”以下理解合理的是A.反映了元末明初中央集权的弱化 B.长者积累了更多诉讼经验C.基层自我管理是国家治理的补充 D.理学成为司法判决的依据24.明清时期,湖广、江西等地成为新的粮食生产中心,承担了向江南、福建、广东供给粮食的任务。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货币制度的改变 B.交通方式的变革C.地区经济的差异 D.土地制度的调整25.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之世。”其表现有①文人山水画兴起②指南针在航海中应用③理学兴起④彩瓷生产时代到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6.2019年英国首相约翰逊提出议会休会五周请求,得到女王伊利莎白二世的批准。但是随后最高法院判决约翰逊此举违反法律,认为这是在英国“脱欧”之前的关键时期“阻止议会履行职责”,裁决要求议会两院议长自行决定下一步行动。这体现了英国政体的哪一原则A.议会至上 B.分权制衡 C.有限君权 D.责任内阁27.读图1、图2,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战国七雄在汉初基本复国 B.秦朝地方行政制度被废除C.汉初无为使国家再次分裂 D.汉初建制受历史传统影响28.1979一1983年间,中央采取了建立经济特区、在税收和进口关税给予外资优惠、允许地方政府洽谈外国投资事宜等一系列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的措施。这些措施A.根除了苏联模式中的僵化部分B.巩固了指令性计划经济的主导地位C.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29.下列政权与建立者不匹配的是:A.辽——耶律阿保机 B.西夏——元昊C.金——完颜阿骨打 D.元——铁木真30.唐代政府对重要管控的刀枪等的制造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但也默许民间合法制造允许私人拥有的武器。不过民间武器制造必须“仍题工人姓名,然后听鬻之”。唐代政府这些做法A.方便查询工人信息 B.利于维护社会秩序C.加强管控特殊地区 D.放松了对地方控制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学史应从历史条件理解人和事,运用时序与地域、动机与后果、延续与变迁等概念,对史实进行理解和判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有六职……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审曲面埶,以饬(整理)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饬力以长地财,谓之农夫;治丝麻以成之,谓之妇功。”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商品交换继续扩大,金属铸币的出现也正是适应了这种需要。相传越国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其子孙继续经营,财富积至巨万。鲁之穷士猗顿“用盬盐起”,赵国郭纵“以铸冶成业”,两人皆“与王者埒(同等)富”。——据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等整理材料二身份的改变,地位的转移,岂是轻而易举的事?商欲与士大夫同登王朝,怕是不容易的。荀子说:“我欲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可乎?曰:其唯学乎。彼学者,行之,曰士也;敦慕(勤勉)焉,君子也;知之,圣人也。上为圣人,下为士君子,孰禁我哉!”但商贾想要从这条道路,直上青天,还有人为障碍加以阻挡。——据费孝通、吴晗《皇权与绅权》整理材料三由汉武帝始,中国商业“自由流通”的“黄金时代”终告谢幕。帝国时期当权者对待商品流通的态度,事实上相当矛盾。有些史家往往误信官方“抑商”的声明,忽略了生活强过于观念。在传统中国,市场经济首先是为着服务于特权者的消费需求而存在的。明清富商大贾巨额利润花费去向,能深层地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去向大端有四:官场消费、科举消费、社会公益消费、转向投资购置田产。——摘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写出材料一中加着重号文句的出处并据此说明周朝商人的地位。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周朝商业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荀子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时期阻挡“商贾欲与士大夫同登王朝”的“人为障碍”。(3)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有学者认为,历代“抑商”抑的是王朝控制的工商体系以外的私营工商业,与之相应,对官营工商业则是高度重视。试结合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予以说明。②有学者认为,长期处于“人在屋檐下”的屈辱感,使富商懂得改换门庭当为长远之计。“乐助公益”消费的动机起于“自卑情结”,也有结好地方利于经营的考虑。试以明清徽商为例,简述科举消费和社会公益消费的表现。32.材料张伯行,清初理学名臣,生长于黄河下游的仪封县。他从小耳闻目睹黄河水患带来的灾害,萌发了治理黄河的念头。考中进士后,他继续系统学习历代治河著作,关注黄河堤防建设,康熙三十八年,黄河决堤,张伯行组织仪封县城百姓采用沙土袋填筑决口,保住了全城百姓的生命财产。随后在督修黄河南岸二百余里长堤和多处河务工程时,他提出《治河议十条》,其中有“黄水本强,宜分其势而使其弱”、“黄河两岸之遥堤宜出坚筑”、“运河之下流宜疏”等建议,康熙四十五年,他在任山东济宁道期间。采用蓄水放船之法,解决漕运运行的难题,并结合实地考察结果,著述《运河备议》一书,康照六十年,黄河又发生险情,张伯行主张在沁、黄两河交汇处修建一座河闸,以避免两河河水汇集,导致水势增大,引发水灾;还创造性地提出“引沁河之水,以济山东之漕运”,从而“成万事之利”。——摘编自王珂《张伯行治河方略述论》等(1)根据材料,概括张伯行在治河方面的成就。(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张伯行取得治河成就的主要因素。33.材料郭秉文(1880—1969)生于上海,1908年留学美国,1914年回国,成为中国学人中的第一位教育学博士,我国第二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东南大学的创始人。民国初年,中西文化激荡,教育界面临着如何促进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大课题。郭秉文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之根、民族之源,虽有不足,“但非尽坏”,因此,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持执中务平的态度他认为,学习西方“人文”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以救亡图存;学习西方“科学”有利于振兴实业,以富国强国,两者同样重要郭秉文认为中西学术文化交流除了坚持国家立场之外,还应倡导世界立场。东大的治学原则,使得许多国学大家以及海外学成归来的科学人才纷纷南下,东大遂成为中国当时最重要的国内学术文化交流中心。1923年至1929年,郭秉文作为中国教育的首席代表,出席了历届世界教育会议,并连任三届“世界教育会”副会长,负责管理亚洲的教育事务。——摘编自王悦芳、胡玉苓《郭秉文与东南大学的学术文化交流》(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秉文的主要治学理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郭秉文对教育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旨在明确在主债务人或代偿担保人以应给付的物消偿债务后,主债务人或代偿担保人之债务即行终止,为解决债务纠纷提供了可行方案,故D项正确;题干明确解决债务问题的方案并非强调债务人或担保人的职责问题,排除AC项;题干信息未涉及有关保障债权人权利的信息,排除B项。故选D。2、A【解析】试题分析:题中所引材料,实际上述是“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合作,①②③三项符合“上合组织”建立和发展的原因、性质及影响的表述;④是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的影响,与“上合组织”无关。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上海合作组织。3、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的关键词时间“1851年”可以判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丝绸、瓷器都是中华文明的象征。故选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4、D【解析】

梁启超认为五四运动的价值“宜以文化运动为主而以政治运动为辅”。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认识客观上有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即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故D正确;五四运动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没有直接关系,故A错误;提高国民的爱国觉悟属于五四运动的政治价值,故B不符合材料信息;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不是五四运动的内涵,故C错误。5、D【解析】

根据所学,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至上”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6、D【解析】从材料中的“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失败”“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等信息可知,这次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镇压反帝运动,这个转折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D项正确。其它选项均不满足条件,故排除。7、D【解析】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建设具有重大作用,要求干部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就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培养人才的表现,故D正确。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是1945年的中共七大,故A错。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故B错。材料是提到要求干部阅读书籍而非民众,故C错。8、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古雅典早期的关键职位如执政官、十将军等都被精英政治家所垄断,这也说明雅典的民主是存在一定的弊端的,D正确;完全平等的说法错误,A排除;材料未涉及旧贵族特权的废除,B排除;财产资格的限制被打破是在伯里克利改革时期,但是不符合材料主旨,C排除。故选D。9、C【解析】

东北易帜是1928年,A错误;张学良没有参加重庆谈判,B错误;1936年面对蒋介石不抗日局面,张学良和杨虎城共同发动“西安事变”,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正确;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是蒋介石,D错误。10、A【解析】

材料表明1937年至1941年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工矿企业新设立的厂家的数量大幅增加,说明近代中国工矿业呈发展趋势,故A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营企业数量多于国营企,不能得出民营工矿企业发展优于国营企业,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营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不能反映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并且1937年至1941年是抗日战争时期,环境恶劣,故C错误;材料表明1937年至1941年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工矿企业新设立的厂家的数量大幅增加,反映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不能体现“制约”,排除D。11、C【解析】

据材料“1720—1721年”“然而法律并不能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等信息可知,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使生产者加快速度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促进了纺织业技术的变革,故C选项正确;这时期工业革命还未开始,故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王统而不治的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新技术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12、D【解析】

由题干中“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可知守旧党是顽固势力,由“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中“变法”的信息可知中立党是维新派,由“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中“作乱”的信息可知维新党是革命派,D正确;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排除ABC。13、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国家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较短时间里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受益于此,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故选C;1929年,斯大林已经公开宣布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排除A;B项是外因,不是内因,排除;斯大林模式下的国营企业的自主权很低,排除D。14、D【解析】

总统大量使用“否决权”使国会通过的法律草案无法成为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使国会的立法权受阻,说明国会对总统的制约较弱,故D正确;对国会法律草案进行否决,是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不是职权的滥用,排除A;总统使用“否决权”体现了行政与立法之间的权力制约与平衡,不是权力制衡体制的破坏,排除B;国家干预形成于罗斯福新政时期,而在此前并没有国家干预,更不会扩展到政治领域,排除C。故选D。15、B【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丞相以下三公九卿为外朝。中、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中朝(内朝)官员享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以随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16、A【解析】

材料“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反映了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说明农副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明显,故A正确;材料没有将不同时期晋商的经济地位进行比较,不能说明晋商经济地位得以快速提升,故B错误;区域位置并不是商业贸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C错误;材料没有将长途贩运贸易与其它贸易形式对比,不能说明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的角度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7、D【解析】

从材料“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傣”“申时行只得遵旨”中可以看出,明朝内阁拥有票拟的权力,但必须服从皇权,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内阁是否参与决策政事,故A项排除;内阁没有决策权,且“开始”一说也无从证实,故B项错误;批红权主要是皇帝掌握的,故C项错误。18、A【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唐末少数民族政权在广州地区与唐的官私贸易状况,这体现了当时民族间的贸易活动较为兴盛。故答案为A项。B项唐朝政府实行的是开放性的贸易政策,排除;C材料未涉及其他地区的民间贸易状况,不具有可比性,排除;D项材料未指出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的各自发展状况,因而得不出官方贸易的主体地位,排除19、C【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政治领域及风俗习惯领域出现了挑战传统观念的新思想,因此C选项正确;大同思想不等于社会主义思想,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维新思潮开始出现,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思想,但反映不出君主立宪的原则,D选项错误。故选C。20、A【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一战前的德国政府由于害怕被民众批评为软弱或胆怯,所以在处理外交问题时总是保持强硬态度,反映了德国民众的这种民族的激进情绪影响了政府的外交政策,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德国通过战争转移国内矛盾,B项错误;C项“左右”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是民众的激进民族主义情绪,不是民主诉求,D项错误。故选A。21、D【解析】

根据材料“德意志帝国是工业强国”“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等信息可知当时德国存在着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的错位现象,D选项符合题意。军事封建色彩浓厚是材料的一方面,A选项排除。根据材料德国是工业强国,B选项排除。统一的国内市场形成和材料主旨无关,C选项排除。22、A【解析】

据材料“军机处拥有提名各级官员的权力,各地督抚的任命、转任均需军机处向皇帝提交名单,以待皇帝裁决。”可知,不仅军机处拥有地方督抚任命、转任的提名权,而且提交名单也需由军机处递交给皇帝,故军机处有利于抑制“督抚专政”,A符合题意;军机处掌握的是提名权并非任免权,B错误;军机处的出现是当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错误;D与材料无关,排除。23、C【解析】

据材料“乡邑讼理不决者,往往求直于长者,无不惭服而去。”并结合所学可知可知,“里老文化”作为明初社会治理中一种特有的历史现象渊源于里老制度产生和发展,材料中强调乡村中有纠纷不能自己解决的,经常求助于德高望重的长者,最后都惭愧、信服而归,这是地方自我管理而对国家治理的有益补充,C正确;材料体现的基层自我管理有利于社会稳定,便于国家的管理和中央集权,A说法错误;据所学可知,“里老制”中的长者是村乡德高望重的乡绅、族长、耆老等担当,而不是“积累了更多诉讼经验”,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乡里纠纷的解决、调节,而不是“司法判决”,D说法错误。【点睛】“里老制”是乡村治理和纠纷调处由村乡德高望重的乡绅、族长、耆老等担当。24、C【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湖广、江西等地取代江南成为新的粮食生产中心,担负向以经济作物种植扩大的江南福建广东地区供给粮食的任务,C项正确;粮食供给区域的变化和货币制度变化无关,排除A;古代中国的交通方式并未发生大的变化,排除B;明清两朝的土地制度依然是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排除D。25、A【解析】

试题分析:两宋时,文人山水画兴起;指南针在航海中使用;火药武器出现;活字印刷术出现;理学兴起,“程朱理学”由北宋湖北人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到南宋朱熹集为大成。但是④中彩瓷的生产繁荣时代是明清时期。【详解】26、D【解析】

材料反映了首相提出议会休会,却被最高法院判决违反法律。依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可知,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度,内阁需要对议会负责,政府的方案需要被议会批准,材料体现的是被英国国王批准。D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内阁需要对议会负责,没有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A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B错误;材料主体是内阁与议会,而不是君主权力的大小,C错误。故选D。27、D【解析】

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其中诸侯国的设置与战国诸侯国相似,说明其受到历史传统影响,D正确;A不符合史实,汉初的诸侯国是同姓,排除;汉承秦制,郡县制并未废除,排除B;汉初是大一统王朝,形势图无法反映出国家分裂,排除C。28、D【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中国经济特区的创建、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等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同时也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故选D;A绝对化,排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尚未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错误;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错误。29、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建立者是元世祖忽必烈,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辽朝的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A选项排除;西夏的建立者是元昊,B选项排除;金朝的建立者是完颜阿骨打,C选项排除。30、B【解析】

依据材料“唐代政府对重要管控的刀枪等的制……然后听鬻之”来看,唐朝政府对武器制造进行了严格管理,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故答案为B项。A项方便查询工人信息不是唐朝实行所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唐朝对特殊地区的管控加强,排除;D项放松了对地方的控制不符合史实,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出处:《周礼》;地位:六职之一。表现:交易活动日益频繁,货币需求数量增加,出现富足的巨商,出现繁荣的商业中心,已被称作市井的商业区形成。(2)观点:唯有学习才能改变身份提升地位(唯有学习才能由贱而贵,愚而智,贫而富)。障碍:西汉时确立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的制度。(3)①实行海禁政策,维护朝贡贸易体制,曾经短暂的开放,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采取控制和掠夺的手段压制民间产业,一些关键部门和行业以官营为主。②参加科举考试;建书院;建立会馆;立祠堂和牌坊;修水系。【解析】

(1)出处: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这记载了周朝的礼仪规定,故应该出自《周礼》;地位:通过材料“国有六职”结合所学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