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重庆市十一中、七中等七校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重庆市十一中、七中等七校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重庆市十一中、七中等七校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重庆市十一中、七中等七校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重庆市十一中、七中等七校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重庆市十一中、七中等七校高三下学期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七一五政变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革命暂时转入低潮。国民革命的失败是指()A.右倾错误思想在中共内部占了上风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C.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2.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口红效应”经济理论首次被提出,即经济不景气时,人们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奢侈品,口红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特点,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美国电影因其虚构的美好,也成为“口红效应”的受益者之一这一现象说明A.新政促进了第三产业繁荣B.经济危机引发精神危机C.人们面对危机能够淡定应对D.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认同3.罗马法规定,“在婚姻中出生或者被家父收养的‘家子’要服从于父权,其财产权也被家父吸收……”甚至家父仍然可以对已经担任行政官并行使公共权力的“家子”行使父权。这表明,罗马法A.家庭事务影响立法原则 B.明确界定夫妇家庭地位C.注重维护公共行政权力 D.家庭伦理秩序色彩浓厚4.1941年,日军对华北根据地进行的千人以上的“扫荡”达69次,万人以上的“扫荡”达9次;1942年,上述两方面的数据分别达到77次和15次。这一状况说明此时A.侵华日军力量增强 B.中国共产党调整了抗战路线C.敌后战场地位上升 D.抗日战争转入局部反攻阶段5.宋朝时期蔡襄《荔枝谱》:“福州种植荔枝最多,延迤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韩彦直《橘桔录》:“种橘大姓,不复计树若干,但云有几亩。”由此可知,宋朝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瓦解 B.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C.农业出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趋势 D.已经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6.下列1904年的欧洲漫画刻画的欧洲政治态势是A.严重对立,战争一触即发 B.英德矛盾加剧,英法接近C.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并对峙 D.巴尔干半岛成为矛盾焦点7.钱乘旦认为,美国的创新在于: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由此可见,美国的创新A.有效地防止了资本主义的盲目竞争 B.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C.强调国家权力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 D.破坏了分权制衡的体制8.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不断掀起轩然大波,涌现各式各样的社会思潮,形成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表述准确的一项是①“中华民国与中华帝国不同……民国是以四万万人为主”②“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③“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④“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④③9.下表列举了甲午战争前中国三类新式企业的资本构成(单位:万元),由此可知,下列企业属于表中丙类的是类别国家资本外债资本买办、官僚的资本一般商人资本甲931140——乙1088587526526丙——280560A.开平煤矿 B.发昌机器厂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10.1939年,国会通过了《新政机构改组法》,规定许多小机构合并为大机构,建立包括白宫办公厅、预算局、国家资源计划处、人事管理联络处和政府报告署等办事机构。这些措施反映了美国A.政府机构改革适应经济发展需求B.国会加强了对政府工作的监督C.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紧缩政府开支D.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平衡11.下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名称主要职能名称主要职能郎中令宫中警卫宗正皇室宗族卫尉宫门警卫廷尉司法和首都警卫少府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典客少数民族事务太仆宫廷车马治粟内史国家财政和税收奉常宗教、礼仪和教化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12.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各城邦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财产集中的趋势。雅典有一富者竟占有几百英亩的土地,手工业作坊也出现了相对集中的现象;与投机业相伴随,高利贷业及金融业也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导致了A.陶片放逐法的确立 B.公民群体的消亡C.城邦国家的衰落 D.债务奴隶制的废除13.从南宋楼臻《耕织图》始,我国历史上先后创绘了几十套体系化的耕织图,而它们基本上又是以“江南”为具体描绘区域的(如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者重视教化劝农 B.经济文化格局的影响C.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 D.汀南耕作技术最发达14.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民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下列选项符合材料的是A.交子得到政府承认在普遍全国流通B.交子可直接用于商品交换C.交子不能直接用于商品交换,是一种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证券D.交子具有股票的特症,可以进入市场15.《工厂游记》一书针对童工的劳役和剥削问题,提出国家应出钱买断私人企业,创造“国家车间”和“国家工厂”。赞同此说的是A.卢梭 B.彼得一世 C.马克思 D.罗斯福16.1984年,位于印度博帕尔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一家大型化工厂发生严重的毒气泄漏事件,灾难造成了2.5万人直接致死,55万人间接致死,另外有20多万人永久残废的人间惨剧。这说明经济全球化博帕尔惨案中的死难者A.只利于发达国家 B.在世界范围内缩小了贫富差距C.是一把“双刃剑” D.从长远看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17.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影视材料中的历史”时发现,电视剧《潜伏》中多次出现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将领抢购黄金和美金的情节。当时美金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是A.《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B.《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影响C.《联合国家宪章》的要求D.《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刺激18.“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的对联,最有可能出现在A.清朝前期 B.清朝晚期 C.民国初年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凡尔赛当局的用意是A.挑起巴黎公社的内部矛盾 B.破坏法国的工农联盟C.防止普鲁士军队支持公社 D.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20.北宋的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台谏官称为“言官”,可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宋太祖曾规定,“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宋朝这一传统A.保证了宋王朝的长治久安 B.助推了士人的参政热情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权力21.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22.(2008年全国卷I)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参选议员”。这说明陕甘宁边区()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C.实现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 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23.下图EF段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的原因是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 D.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24.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的社论中指出:“中国人民运动的爆发,是几年前宣布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引起的。”这里的“中国人民运动”是指A.禁烟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25.下图分别是希腊、法国、德国的2欧元硬币的正反面。这反映了欧盟A.多元一体的发展理念 B.成员国经济竞争激励C.政治一体化尚未起步 D.经济一体化任重道远26.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B.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C.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27.2019年英国首相约翰逊提出议会休会五周请求,得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批准。但是随后最高法院判决约翰逊此举违反法律,认为这是在英国“脱欧”之前的关键时期“阻止议会履行职责”,裁决要求议会上下两院议长自行决定下一步行动。这说明英国A.最高法院是最高权力机关 B.政府权力已经高于议会C.国王仍然掌握着行政实权 D.政府方案需经议会批准28.清朝初年,内务府所辖官庄数量有限,如近歌官庄只有132处。光绪中期,由内务府管辖的官庄共886个,占有土地3356965亩,仅敬辅一带就有官庄373处,有地758739亩。以合肥为中心的皖中地区,许多土地落人淮系军阀官僚的手中,每家每年收租谷在2万石至5万石不等。这表明,晚清A.租佃关系衰落B.传统小农经济逐渐解体C.社会转型艰难D.农业规模经营趋势明显29.晚清外交家黄遵宪在一首咏物诗中写道:“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诗中歌咏的新奇事物是()A.邮政 B.电话 C.电报 D.电影30.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该会议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代行全国人大职权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①③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庙,除了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材料二:甲午战后,华夏中心主义衰落。维新派号召保国、保种、保教,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1902年,梁启超首次引入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现代观念,指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希望“仿效美利坚民族的规模,把汉、满、蒙、藏、回五族同化成一个‘中华民族’,组成一个民族的国家”“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1940年,毛泽东提出“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中国各民族间的平等”。(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概括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特点。材料三:1956年﹣1966年,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1960年,石油工人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发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誓言,吃大苦,耐大劳,铸就了铁人精神。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甘当螺丝钉”,勇于奉献,乐于助人,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题词,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这一时期还涌现出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3)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依据材料三及所学,说明这些时代精神的影响。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日本媒体近日报道,日本、印度、德国和巴西“四国集团”争取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努力遭到“全球抵制”,强烈支持这一主张的国家仅为决议草案所需票数的一半左右;四国集团“入常”努力再度受挫,实际上是当前举步维艰的联合国改革的一个缩影。60多年来,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联合国毕竟是二战后各主要大国和国际力量博弈的产物,虽然多年来一直在进行“修修补补”,但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联合国已经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出现大量“治理赤字”,势必进行改革。联合国改革与国际体系的变革密切相关,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重塑的复杂性,决定了联合国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联合国大多数成员对于具体的改革方案尚未形成普遍共识,尤其是对安理会的改革争议更大,通过耐心协商来消除分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联合国内部的改革动力依旧不足,决策程序强调协商一致,也制约着改革的步伐。——摘编自江涛《联合国改革难度有多大》(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联合国成立后的活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联合国改革艰辛的原因。33.启蒙思想及其实践材料一:他(孟德斯鸠)主张君主国家立法权应该委托给人民代表机关,国王只应该是行政机关的首脑,司法权则应该属于陪审法庭。……他还强调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要由君主批准,而立法机关也要干预一些行政方面的问题——如财政问题和军队问题。材料二:他(卢梭)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在立法工作中,每个公民都直接参加法律的制定,参加法律的讨论和表决。他反对由人民选出的代表来制定法律,他认为在制定法律的工作中,人民的意志是不能被代表的。——以上均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问题:(1)材料一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哪些思想主张?(2)与材料一相比,卢梭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上述两人的思想对美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判断革命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是看革命目标是否达成。因此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依据是因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选项符合题意;右倾错误思想在中共内部占了上风和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是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不是依据,AC选项排除;工农运动转入低潮是国民革命失败的影响,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B。2、B【解析】

根据材料“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虚构的美好”“口红效应”等词可知,经济危机的创伤让人们寻求精神上的慰藉,故B项符合题意。A项,“口红效应”不能说明第三产业的繁荣,故排除。C项,是对材料的误读,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材料并未体现现代艺术的发展,故排除。3、D【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强调家父的财产权力和利益,说明罗马法家庭伦理秩序色彩浓厚,故选D;材料体现罗马法的规定内容,没有证据证明是家庭事务影响立法原则,A错误;材料没有界定妻子的家庭地位,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注重公共行政权力,C错误。4、C【解析】

日军对敌后根据地“扫荡”次数的增加,说明敌后战场牵制了更多的日本侵略力量,对全民族抗战的影响增强,故选C项;材料只能反映出日本用于敌后战场兵力的增加,无法反映整个中国战场的情况,排除A项;全面抗战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不变的斗争路线,排除B项;1941-1942年,抗日战争尚处于相持阶段,排除D项。5、C【解析】

材料反映出当时福州等地有专门种植荔枝、桔子的大户,体现了农业出现规模化和产业化趋势,C正确;A项是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开始”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不能反映南移,排除D。6、B【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随着势力的崛起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英德矛盾加深,英国不得不调整与法国的关系,1904年签订《英法协约》,故答案为B项;一战爆发于1914年,排除A项;1904年两大军事集团尚未形成,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7、B【解析】

根据材料“20世纪20年代未,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结合所学知识,这句话指的是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导致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上任后,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这与原来的自由放任的不同。因此,美国的创新是开创了经济发展新模式,故选B;A项的“防止”过于绝对化,排除;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用国家权力主导市场,C错误;材料是经济内容不是政治的分权制衡,D错误。8、B【解析】中华民国建立于1912年,此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君民共治是主张君主立宪制,是维新派的观点,发生在19世纪末;宣传科学与人权的是新文化运动,发生在1915年;根据材料信息“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新文明之曙光”可知是指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发生在1917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真确的是②①③④,故选B。9、B【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甲企业以国家资本为主,不允许买办和一般商人投资,联系所学可知为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用工业;乙虽是国家资本为主,但是允许买办官僚等投资,说明是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丙企业没有国家资本和外债资本,只有买办官僚和一般商人的资本,说明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昌机器厂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故选B;AC属于乙类,排除;D属于甲类,排除。10、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述美国措施是在经济危机时期采取的,为了使美国摆脱危机,最大限度减轻危机后果的具体考虑,除了上述措施以外还有其他措施,这些措施的直接效果是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有助于美国走出危机,可得出这些措施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政府机构改革,没有涉及到国会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涉及的改革是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上述的改革是为了走出经济危机,但材料没有涉及到紧缩政府开支的内容,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政府机构改革的措施,没有涉及到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约平衡,故D选项错误。11、D【解析】

由秦朝九卿职能看出,郎中令、卫尉、少府、宗正都是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的,国与皇家实际上融为一体,这体现了家国同治,故选D。仅从九卿的职能无法得出秦朝是否统一的结论,排除A;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的,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九卿是中央官制,材料没有提及地方制度,没有对比,故强干弱枝的结论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C。【点睛】依据图中国家官吏围绕皇室的家事设置,可以推知家国同构的特点,表格阅读时切记要寻找共性规律。12、C【解析】

据材料“希腊各城邦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财产集中的趋势。雅典有一富者竟占有几百英亩的土地,手工业作坊也出现了相对集中的现象;与投机业相伴随,高利贷业及金融业也进一步发展”可知,希腊各城邦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贫富差距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民主政治的雅典贫富悬殊现象严重,这说明城邦国家的衰落,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陶片放逐法”问题,A错误;B说法违背史实;债务奴隶制的废除是公元前6世纪末梭伦改革,与材料不符,D错误。13、B【解析】

由材料可知南方的农业更发达,艺术创作更活跃,体现此时期江南地区为我国的经济、文化重心,故B正确;耕织图可能为私人作品,不一定代表统治者意志,且统治者重视教化劝农应是全国范围内的政策,不会导致南北发展的差异,排除A;元明清时期我国都城为北京地区,并非在南方,政治中心逐渐南移的说法错误,排除C;材料不涉及各地的耕作技术对比,“最发达”说法错误,排除D。故选B。14、C【解析】

根据交子是富民为了便利贸易活动私下制成的纸券,在富民资产不足时,无力偿还券上币值导致民间争讼等,可知交子不能直接用于商品交换,是一种可以直接兑换成货币的证券,C项正确;“得到政府承认在普遍全国流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交子直接用于商品交换与私制为券,需要富民用资产抵偿不符,B项错误;富民私制的交子与股票这一近代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不同,D项错误。15、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张建立公有制,进而消灭阶级剥削的根源。材料中的“国家车间”和“国家工厂”体现的是马克思的公有制思想主张,C选项符合题意;卢梭的主张是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A选项排除;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进行西化改革,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之一,属于封建君主,B选项排除;罗斯福新政最大的特点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非主张建立公有制企业,D选项排除。16、C【解析】

1984年在印度从事生产的美国化工厂毒气泄露,造成“帕博尔惨案”这一人间惨剧,典型说明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C项正确;惨案发生对双方都是不幸,是重大灾难,不能说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有利,A项错误;毒气泄漏制造的人间惨案不能用来说明全球化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贫富差距缩小,也不能说明从长远看全球化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BD两项错误。17、B【解析】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规定,美元同黄金挂钩,美元等同于黄金,因此美金像黄金一样被抢购,故答案为B项;《联合国家宣言》主张共同战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排除A项;《联合国家宪章》确立了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组织机构设置,规定了成员国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国际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排除C项;《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致力于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排除D项。【点睛】《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各国货币同美元挂钩。按照这种规定,美元等同于黄金,从而美元有了“美金”的说法。根据这种制度,与美元比起来,其他国家的货币处于从属地位,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心地位。18、C【解析】

该对联对古文和古代文化名人表现出了强烈的否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出现于新文化运动期间,故C项符合题意;清朝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都没有出现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排除ABD项。故选C。19、D【解析】

据材料“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可知,凡尔赛当局目的是强调公社战士孤军奋战,没有外援且公社战士已经不纯洁,其用心是孤立巴黎公社的斗争,D正确;据材料“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当局大肆宣称:外省农民不愿支持巴黎工人,德国人则已经混入了社员之中。”可知,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内部矛盾,且巴黎公社革命运动中并没有工农联盟,不存在破坏一说,A、B错误;普通鲁士军队不可能支持巴黎公社,C项错误。20、B【解析】

由材料“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等信息可知,宋朝比较重视维护士人的地位,这会助推士人的参政热情,故选B;王朝的长治久安不可能依靠一项举措就得以保证,否则,宋朝也不会灭亡,排除A;材料提到的谏议制度仅涉及对中央权力的监察,未及地方,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宋朝这一传统对于过于集中的皇权,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但不是有效,D项程度有所夸大,排除。21、C【解析】试题分析:罗斯福不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提倡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推行计划经济模式一说错误,A项可排除。罗斯福十分注重社会福利制度的形成,但是二战后福利国家才纷纷建立起来,B项说法排除。D“新经济”时代指美国的20世纪90年代,和罗斯福新政无关。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特点22、A【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抗战时期,始终并存两个战场,中国共产党的陕甘边区政府指挥敌后战场的抗日斗争,从大局角度出发,名义上接受国民政府的统一领导,B项排除;1937年9月,随着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两党合作就已实现,但不同于1924-1927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的是党外合作的方针,故C项排除;边区的抗日政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建立的政权,并非是多党联合政府,D项排除。边区政权组织建设遵循的是“三三制”原则,其目的是加强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3、D【解析】

据表中曲线可知,1978年以后,城镇人口迅速增长,这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强力推动,D正确;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是“一五计划”的完成,与材料无关,A错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21世纪初,B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是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步入正轨,C与材料无关。【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曲线变化的拐点”,据此判断。考查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24、D【解析】

由材料信息“1900年6月”、“中国人民运动的爆发,是几年前宣布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引起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中国人民运动”是指1899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故D正确;禁烟运动是在1839年,太平天国运动是在1851年,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六十年代,故ABC错误。25、A【解析】

依据图片来看,三国硬币正面相同,背面又都带有自己国家的特色,这体现了多元一体的发展理念。A正确;图片不能反映成员国经济竞争,B排除;欧盟成立已经表示其组织成员国政治一体化了,C排除;材料不能体现经济一体化任重道远,D排除。故选A。26、B【解析】

材料中“纲常礼教、君臣上下”是指儒学伦理,“不应干涉或强求”符合道家强调顺应自然的思想,这体现出魏晋玄学将儒道两者结合在一起,故B项正确;理学是宋朝时期的新儒学,强调“格物致知”(人为)与玄学强调自然,两者理念是一样的,再者两个思想相距时间隔着隋唐,跨度较远,故A项排除;三教合一是在唐朝时期,故C项排除;D项中的“正统”在题干中没有体现。【详解】27、D【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英国首相提出议会休会五周,但是被最高法院判决违反法律,因为按照规定政府是对议会负责的,因此政府方案要经过议会批准,故答案为D;最高权力机关是议会,A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B错误;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女王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实权,C错误。28、C【解析】

根据材料“许多土地落人淮系军阀官僚的手中,每家每年收租谷在2万石至5万石不等”可知当时社会土地兼并问题严重,无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相应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社会转型异常艰难,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租佃关系无关,A选项排除。小农经济解体的表现是耕织分离,材料未反映这个表现,B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一种封建剥削关系,与农业规模化经营无关,D选项排除。29、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表明应该是与通讯相关的的内容,所以排除AD两项。材料中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表明不是电话,而是电报,故答案选择C项。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通讯工具的进步30、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的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新中国的伟大诞生”,我们知道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问题,是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同时由于全国人大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这次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答案为A。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举措:确立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构建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建立各族一家的民族认同。(2)特点:受传统文化与西学共同影响;与救亡图存相结合(面对外来侵略时自觉形成);内涵不断丰富。(3)时代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依据上述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影响归纳如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克服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压力,仍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中,取得了工业、农业、科技、国防等方面巨大的成就。在李四光和“铁人”王进喜等石油工人的努力下,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这一时期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投入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解析】

(1)根据材料“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从确立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构建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进行概括即可。(2)根据材料“效美利坚民族的规模,把汉、满、蒙、藏、回五族同化成一个‘中华民族’,组成一个民族的国家”、“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中国各民族间的平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