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考官机制的嬗变及其当代价值-古代官吏考核机制_第1页
中国古代考官机制的嬗变及其当代价值-古代官吏考核机制_第2页
中国古代考官机制的嬗变及其当代价值-古代官吏考核机制_第3页
中国古代考官机制的嬗变及其当代价值-古代官吏考核机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考官机制的嬗变及其当代价值_古代官吏考核机制论文导读::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目前领导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环节。与此相同,官吏考核机制也是我国古代封建职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改革家张居正说国之安危,在于所任,安民之要,惟在于核吏治。封建社会,出于国家管理的需要,官僚机器空前发达起来。为了使其能够有效地运转,历代统治者都充分认识到考核官吏的重要性,认为治理好百姓首先要对官吏的政绩进行考核,把考核作为识别和任用官吏、维系官僚队伍秩序、整顿吏治、维护政权的重要手段。因此,探讨中国古代官吏考核评价机制的演变,分析其特点并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从源头了解我国封建社会的职官制度,对于深化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提高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具有历史借鉴意义。论文关键词:古代官吏考核机制,科学发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是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重要摘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重大决策。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设既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古老的课题。要搞清楚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设的含义,明确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必须了解和熟悉我国古代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设的历史,分析、重视并实现其当代价值。这方面情况的了解和熟悉有助于我们从实践的层面理解和把握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及考核评价机制建设的含义。一、中国古代考官机制的发展情况为官总是要讲究政绩。在我国古代,对官吏的考核也主要是看其政绩如何,以确定是升是降。所以,自从有了官吏也就有了对官吏的考核制度。考核在中国古代也称为考绩、考课、考校或考功,其含义就是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计划,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因此考课不仅是国家对官吏实施奖惩、升降、傣禄的主要依据,也是激励官吏奋发向上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国家机关行政效率的杠杆,是我国古代整顿、改善吏治,惩恶扬善的一项重要措施古代官吏考核机制,与各朝政治以致盛衰兴亡都有着直接关系。1、先秦时期官吏考核机制据史籍记载,在中国古代原始社会,黄帝时设置了百官,尧、舜时就有了考课制度。据《尚书舜典》记载,舜提出了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庶绩咸熙的考核制度。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到商代中期就己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官制。商朝的职官就任以后,就要进行考绩,一般三年实行一次,主要从政务、管理、法纪三个方面着手,对在任职官的从政能力、行政水平进行鉴定,并在考绩的过程中发现人才,破格录用。对在任官员的违法犯罪行为,商朝设立了刑狱官,制定官刑给与惩戒。进入封建社会后,西周在官吏考核方面实行天子巡狩、诸侯述职和大比三项制度。西周的考核主要是以八法治官府、六计课群吏。《周礼》中明确记载了西周考核和检查各级机构和部门的措施:八法是对组织机构的考核,六计是对政府官员的考察。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官吏考核制度也不断完善,强调以实际政绩对官吏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赏惩的依据。春秋时期对官吏的考核制度大致可分为年终会政致事和三年大比两种毕业论文格式范文。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平教治,正政事,考夫屋,及其众寡、六畜、兵器。战国时期对官吏的考核制度已较为完整,以便提高行政效率和作为官吏升迁的依据。先秦时期是我国职官考绩制度的初创时期,考课制度及体系难免不够完整,但历史事实证明,自从有了官吏也就有了官吏考核制度。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的转型时期,各种政治力量纷纭历史舞台,列国官制虽然在西周官制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但都没有脱离其案臼,直到秦王朝统一中国,始皇帝才有时间与精力重新考虑如何管理他那庞大的尚不稳定的官吏队伍,中国古代官吏课考制度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发展。2、秦汉魏晋时期官吏考核机制到了战国后期,以秦为代表的考课制度开始出现,主要有上计制度,法官法吏制度和《为吏之道》。上计制度是国家通过预、决算的方式来考核地方官吏,以此控制地方行政。法官治吏制度目的旨在使吏不敢非法遇民、使民不敢犯法。法官法吏制虽然不是正式的考核制度古代官吏考核机制,但对当时官吏考核和奖惩有着重要的影响。《为吏之道》是一套古代官吏的行为规范,也是考核和升黜官员的标准,其内容可归纳为五善和五失。上述规定,反映了秦朝对官吏考核制度是相当完备的,通过考核,加强了不同职务的官吏岗位责任制,检验了官吏的工作能力,对不称职的庸官能够及时淘汰,从而保证了行政管理效能的提高。同时也可看出,秦朝政府官员,凡下级在考核中评为殿者,不仅本人受到应有的惩罚,而且还要罚及上级,也就是负连带责任,这种规定,无疑对加强上级官员的责任感是有积极意义的。两汉时期尤其是东汉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第一个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封建经济长足发展,社会极度稳定,官吏课考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得到很大的发展。汉承秦制,秦之后的西汉和东汉王朝,不仅继承了秦王朝初创的考核制度,而且根据这一制度在许多方面加以改革、完善,使之发展并逐渐趋于定型。西汉时期对官吏的考课,主要有上计制度、监察制度和选举考课合二而一的仕进制度。三者相结合为一个整体,维系着当时的官僚体系。而且还有比较固定的程序规则和机构。可以说,两汉时期的官吏考核制度较秦朝都有所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考核的内容和组织机构也更加严密。考核法规的制定、考核体制和考核内容向法制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方向演变等等,标志着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的基本确立。魏晋时期由于战乱频繁,正常的考课无法进行,于是改由皇帝不定期地下诏考课百司。东晋南朝,考课与任期相结合,以三年为小满,六年为秩满。其中考核卓有成效的要数北魏。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整顿吏治是一项重要内容。北周则以清身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民、恤狱讼、均赋役六条为考核内容。可见,这一时期已开始对官吏进行多角度的考核。我国古代考官机制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有定期、有内容、有奖惩、梯次分明、分工明确、较为完善的考课体系。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考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时期。3、隋唐时期官吏考核机制隋朝考核官吏由吏部主持,九品以上的地方官,每年考核一次,并要在年终到中央朝集,即汇报工作。隋朝虽统一了全国古代官吏考核机制,但内外战争频繁,社会动荡,考核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在考核制度上无所建树。到了唐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达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高峰,政治制度也较前朝日臻完善。伴随着科举制的形成,官吏的考核制度也有了很大发展,日趋成型,各项程序和技术指标更加严密和健全完备。其标志和内容主要体现在考核机构的确立,考核标准相对的精确化,考核方式的程序化及统治集团对考核黜陟的自如运用和灵活掌握。唐朝其官吏的系统考评体制的完善性,为古代中国之首。虽然唐代的考课制度极富科学性及严密性,可惜未坚持实行。特别在天宝之后,天下溃乱,政治衰败,更无法有效实行。4、宋元时期官吏考核机制从宋代开始,历经元、明、清等朝,官吏考核制度基本延袭唐制,虽有更变删增,但无实质性建设和创新。宋代很重视考核官吏,考核标准基本上延用唐的四善和二十七最,但在机构设置和权力分配上都有所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宋代对不同类别的官吏采用了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分别为京官的三等考核法、县令四善三最法和路、州七事考等。较能体现宋朝官吏考课制度特点的,一为考课法,二为磨勘法。由于宋代的官吏考核制度基本上论资排辈晋升,导致官员大多因循守旧,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到期升迁。这是造成宋代冗官的原因之一。元朝官吏考核机构较为完备,分工明确。为保证考课的质量又规定御史台要严格检核。元代官吏考课方法有廉访与计月制两种,考核内容和标准主要依据《五事三等考课升殿法》进行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在元代,所有政府官吏的考满时限和升迁出职路线等管理,都由中央政府作出统一规定,这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尚属首次,表明中国官吏考核制度又向前推进一步。但元代考绩不讲求治绩如何,单凭任官的时间日月长短以定殿最,这实是循资考绩的方法。5、明清时期官吏考核机制明清时期,作为封建社会的晚期,曾出现过突破性的繁荣,如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科技的大发展等等古代官吏考核机制,而支持这一繁荣的是日益集中的君主制。明清两代统治集团为专制统治的需要对以前历代的政治制度进行了重要的权衡取舍,建立了一些新制度,包括官吏的考课制度。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考课制度的最后完善时期。明洪武年间,制定了百官考核之法,共分为考满与考察两种,二者相辅相成,均由吏部与都察院共同负责,亦以八法衡量。处罚分为致仕、降调、闲住、为民四等。明初,考课制度得以较认真严格地进行。但明中叶以后,考课制度逐渐流于形式,百弊丛生。清朝基本上沿袭明朝考核制度,进一步简化为京察、大计两项。考核内容标准为四格、八法。所谓四格,即守、政、才、年。所谓八法,系指贪、酷、罢软无力、不谨、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八者,与明制同。作为封建社会末朝的清代,官场上的腐败形势以积重难返,纵使考核制度如何完善严密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