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卷(广东省卷专用)(考试时间:8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七下第1—17课。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陈寅恪先生认为科举制度是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种手段,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的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这说明科举制(
)A.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B.消除了阶级差别C.扩大了统治的基础 D.削弱了专制皇权【答案】C【详解】材料“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的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可知,“这些人”是指平民子弟。结合所学,科举制否定了以门门第和出身作为选拔标准,搭建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为人才流动提供了一条渠道,使广大平民子弟有机会进入官员行列,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各式人才,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C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科举制对教育的影响,比如培养了更多的人才,提升了整体的文化水平,排除A项;科举制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冲击了旧贵族的统治,但不会完全消除阶级差别,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科举制度增强了皇帝选人用人的权利,并没有削弱专制皇权,排除D项。故选C项。2.从605年起,隋炀帝陆续开凿了一条2000多公里的大运河。此运河的开凿(
)A.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经济交流 B.加强了南北地区的交流C.连接了海河到珠江五大水系 D.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答案】B【详解】由题干材料“从605年起,隋炀帝陆续开凿了一条2000多公里的大运河”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河文化交流,B项正确;大运河加强的南北地区的交流,而不是东西方地区的交流,排除A项;大运河连接了海河到钱塘江五大水系,排除C项;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排除D项。故选B项。3.唐太宗与群臣讨论时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对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A.不计亲疏广纳贤才 B.轻徭薄赋选用廉吏C.加强国防平息边忠 D.完善制度科举取士【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中“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百”可知,唐太宗认为百姓成为盗贼的原因是赋税沉重,官吏贪财,百姓饥寒交迫,所以没有廉耻观念,因此,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是轻徭薄赋,选用廉吏,B项正确;唐太宗不计亲疏广纳贤才,反映的是唐太宗的用人,与题干反映的百姓无关,排除A项;唐太宗加强国防平息边患,反映的是军事措施,与题干反映的百姓无关,排除C项;唐太宗完善制度科举取士,反映的是选拔官吏的方式,与题干反映的百姓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4.殿试第一的称“状元”,是古代考试的最高荣誉。殿试的首创者是(
)A.唐太宗 B.隋炀帝 C.武则天 D.唐玄宗【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殿试和武举,C项正确;唐太宗统治时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成为主要的科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隋炀帝在位时期正式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唐玄宗统治时期,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5.在学习某课时,李华同学展示出下面“唐朝贞观至开元年间户口数统计表”。同学们指出户数、人口数不断攀上新高,得益于唐朝(
)时间户数人口数唐太宗(639年)304287112351681武则天(705年)615614137140000唐玄宗(726年)706956541419712A.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 B.以民为本,爱惜民力C.重视人才,完善科举 D.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唐朝贞观至开元年间户口数统计表”,可知639年至726年,唐朝人口数呈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因此材料中户数、人口数不断攀上新高,得益于唐朝社会安定,经济发展,D项正确;唐太宗时期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与武则天、唐玄宗不符,排除A项;以民为本的意思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题干内容没有涉及,以民为本,爱惜民力不是“唐朝人口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排除B项;唐朝重视人才,完善了科举制,但是重视人才不是“唐朝人口数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6.某班级举办主题为“唐代经济”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中可以入选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社会经济出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如图②③就是曲辕犁、筒车,B项正确;二牛抬杠是一种传统的耕作技术,最早见于战国时期,并在西汉得到推广,①不符合,排除AC项;秧马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④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7.《贞观政要》中记载了唐朝某位皇帝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下列史实能够印证他这一说法的是(
)A.唐太宗派遣文成公主入藏 B.武则天时设置北庭都护府C.唐玄宗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D.唐穆宗时立“唐蕃会盟碑”【答案】A【详解】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其在位时期唐太宗派遣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两族的民族交融,A项正确;材料“《贞观政要》”,反映的是唐太宗年号“贞观”,与武则天无关,排除B项;唐玄宗的年号分别是开元和天宝,与贞观无关,排除C项;唐穆宗时立“唐蕃会盟碑”,但与“《贞观政要》”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8.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唐诗中保留了大量对历史的描述,通过对唐诗的研究,他撰写了《元白诗笺证稿》等史学名著。这说明(
)A.唐诗真实反映了唐朝的社会风气 B.唐诗拓展了历史研究的领域C.唐诗是唐朝重要的文学创作形式 D.唐史研究须借助唐诗来佐证【答案】B【详解】据材料可知,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唐诗中保留了大量对历史的描述,通过对唐诗的研究,他撰写了《元白诗笺证稿》等史学名著,这说明唐诗拓展了历史研究的领域,B项正确;唐诗属于文学作品,不能真实反映唐朝的社会风气,排除A项;唐诗是唐朝重要的文学创作形式,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唐诗是文学作品,研究唐史不一定必须借助唐诗来佐证,排除D项。故选B项。9.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会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下列唐代文物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繁荣的中外交流 B.先进的生产技术 C.昌盛的思想文化 D.和睦的民族关系【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食人俑”中的“大食”是唐朝人对阿拉伯人的专称,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和非洲黑人俑都出土于唐朝墓葬中,反映了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中外交流并没有涉及先进的生产技术,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中外交流,不能反映思想文化昌盛,排除C项;图片反映的是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并非民族关系的和睦,排除D项。故选A项。10.唐玄宗统治后期,一场叛乱揭开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唐朝从此由盛转衰。这场叛乱史称(
)A.玄武门之变 B.八王之乱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答案】C【详解】据题干“唐玄宗统治后期,一场叛乱揭开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唐朝从此由盛转衰”和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揭开唐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争斗的序幕。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C项正确;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高祖时期,排除A项;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王朝,排除B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安史之乱后,排除D项。故选C项。11.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A.唐末农民战争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朋党之争【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后期各地的藩镇的实力强大,中央无法控制地方,最终唐朝灭亡出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因此说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藩镇割据,B项正确;唐末农民战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不是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排除A项;宦官专权与五代十国局面形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朋党之争不是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排除D项。故选B项。12.“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与“陈桥驿站披旒冕”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杨坚 B.赵匡胤 C.李世民 D.赵构【答案】B【详解】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陈桥驿站披旗冕”“杯酒之间销兵权”等,可知这与宋太祖赵匡胤的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有关,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B项正确;杨坚建立隋朝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赵构建立的是南宋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3.宋太宗一朝,文臣成为行政和军事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有正副枢密使(最高军事长官)35人,其中文官21人。这反映出宋代(
)A.实行崇武抑文政策 B.注重提升武将待遇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军事长官数量众多【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文臣成为行政和军事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有正副枢密使(最高军事长官)35人,其中文官21人”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实行崇文抑武,重用文臣的政策,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重文轻武政策,为不是崇武抑文政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提升文臣待遇,抑制武将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文臣在军事长官中的比例高,无法得出军事长官数量众多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图为契丹鸡冠壶,它是汉族制瓷工匠模仿游牧民族储水皮囊烧制而成,清洁美观,深受契丹人的喜爱。鸡冠壶的出现与流行体现了(
)契丹鸡冠壶A.民族政权并立 B.商品经济发展 C.民族文化交融 D.对外贸易发达【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汉族制瓷工匠模仿游牧民族储水皮囊烧制而成鸡冠壶,深受契丹人的喜爱”反映的是汉族与契丹族之间的民族文化交融,C项正确;鸡冠壶是民族交融的产物,并不能说明民族政权并立,没有涉及不同的政权国家同时存在,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鸡冠壶的制作特点,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B项;鸡冠壶反映的是民族关系,与对外贸易无关,没有涉及与外国进行商品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15.宋元时期,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后,大都效仿唐宋制度,制定官制,还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A.制度差异进一步拉大 B.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C.统一的趋势更加明显 D.各民族政权消除了隔阂【答案】B【详解】由材料“宋元时期,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后,大都效仿唐宋制度,制定官制,还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可知,这反映了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先进的制度和文化,这有利于民族的交融,B项正确;制度差异进一步拉大,与效仿唐宋制度相悖,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统一的趋势更加明显,排除C项;各民族政权消除了隔阂,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6.北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A.具有家国情怀 B.主张和而不同C.崇尚天人合一 D.重视以人为本【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追求,体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A项正确;和而不同是指君子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却不盲从附和,儒家学派主张和而不同,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董仲舒崇尚天人合一思想,与题干强调的家国情怀不符,排除C项;儒家学派重视以人为本,实行仁政,与题干强调的家国情怀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7.下侧《南方户数占全国比重示意图》反映出(
)A.经济重心南移 B.海外贸易发展C.疆域面积扩大 D.君主专制强化【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南方户数占全国比重示意图》”可知,南方户数占全国比重从唐天宝元年到元至元元年的比重在不断上升,说明经济重心在不断南移,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南方户数变化,与海外贸易发展无关,排除B项;仅从题干户数变化,无法得出疆域面积扩大,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南方人口户数的变化,无法得出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A项。18.辨别史料价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研究北宋商业发展可信度最高的是(
)A.《清明上河图》 B.《耕获图》 C.漆侠《宋代经济史》 D.纪录片《东京梦华录》【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作品,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A项正确;《耕获图》是传为北宋杨威创作的绢本设色画,是我国现存描写农村耕获情况的较早画幅,涉及的是农业方面,排除B项;《宋代经济史》是2019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漆侠,属于二手史料,可信度不是最高,排除C项;纪录片《东京梦华录》属于二手史料,可信度不是最高,排除D项。故选A项。19.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这些措施的实行(
)A.推动了蒙古政权的建立 B.促进了统一大业的完成C.完全放弃了蒙古族文化 D.有利于元与宋的和睦相处【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忽必烈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这些措施促进了统一大业的完成,B项正确;成吉思汗建立了蒙古政权,排除A项;完全放弃蒙古族文化与题干中学习中原王朝信息不符,材料没有体现完全放弃的字眼,过于绝对,排除C项;忽必烈灭南宋,统一了全国,与宋元和睦相处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0.元世祖时期,元朝官方编成农书《农桑辑要》,包括耕垦、播种、瓜菜、果实、药草栽桑和养蚕等十部分内容。据此可知,元朝(
)A.出现我国最早的农书 B.政府重视农业生产C.手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D.农业技术发展迅速【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元世祖时期,元朝官方编成农书《农桑辑要》,包括耕垦、播种、瓜菜、果实、药材、栽桑和养蚕等十部分内容”可知,《农桑辑要》是元朝官方编成,内容主要包括垦、播种、瓜菜、果实、药材、栽桑和养蚕等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说明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B项正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农业生产方面的内容,与手工业无关,排除C项;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政府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并不能说农业技术的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21.宋人笔记《燕翼诒谋录》记载:“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wǔ堂下周围的廊房)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这说明,当时东京城(
)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B.布局合理市坊分明C.是繁华的商业城市 D.政府加强商业管辖【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东京相国寺乃瓦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wǔ堂下周围的廊房)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东京城商业繁荣,经济发达,说明东京城是繁华的商业城市,C项正确;明清出现商帮,排除A项;题干表明相国寺是瓦市,不能代表东京城的市坊布局,排除B项;题干材料并未提及政府对瓦市采取管理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22.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成员整理了部分世界文明交流的大事记(见下图),从中可看出(
)世界文明交流大事记1世纪,白马寺在洛阳建造,中国丝绸衣服在罗马成为时尚。7世纪,唐朝长安建有基督教堂,印度天文历法传入中国。13世纪,中国的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马可·波罗来华。A.中华文明具有世界领先性 B.外来文明影响着中华文明C.世界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影响 D.世界文明交流形式丰富多样【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世界文明交流大事年记:1世纪,白马寺在洛阳建造;在罗马穿中国丝绸衣服成为时尚;7世纪,唐朝长安城建有基督教堂,印度天文历法传入中国。13世纪,中国的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马可·波罗来华。”,可知:世界文明之间的交流是相互(双向)的,并且在交流中互相影响;如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的火器传入欧洲,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等。综上所述,C项正确;材料说明世界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影响,没有体现中华文明具有世界领先性,排除A项;材料说明世界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影响,外来文明影响着中华文明的说法不全面,排除B项;材料说明世界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影响,没有涉及世界文明交流形式丰富多样,排除D项。故选C项。23.明代重大案件的审理均由皇帝操控,如洪武朝的胡蓝之狱、空印案和郭桓案等,成祖时对建文遗臣的审判等。皇上甚至还亲派宦官参与审判。这体现了明朝(
)A.皇权的强化 B.皇帝的勤政 C.司法的公正 D.权力的制衡【答案】A【详解】根据题干“明代重大案件的审理均由皇帝操控,如洪武朝的胡蓝之狱、空印案和郭桓案等,成祖时对建文遗臣的审判等。皇上甚至还亲派宦官参与审判”和所学可知,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A项正确;题干不能够体现皇帝的勤政,排除B项;宦官参与审判,只能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性,排除C项;“权力的制衡”没有体现宦官参与审判本质是皇权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A项。24.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图图示中空白处应是(
)A.分封制 B.八股取士 C.三司 D.军机处【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明太祖在地方上废除元朝的行中书省制,设立三司,故题干图示中空白处应是三司,C项正确;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而题干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制度,排除B项;军机处知识清朝时期设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5.2023年国家文物局通报了我国南海考古重要成果。我国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明代民间贸易商船的沉船遗址。这些考古成果(
)①说明了珐华梅瓶仅作为明朝国礼传播到海外②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和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③佐证了朝廷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④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的跨界融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2023年国家文物局通报了我国南海考古重要成果。我国首次在同一海域发现出航和回航的明代民间贸易商船的沉船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实物史料实证了中国先民开发利用和往来南海的历史事实,从现代而言也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的跨界融合,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说明了珐华梅瓶仅作为明朝国礼传播到海外无法直接从图片和材料信息中得出,①错误,排除A项;佐证了朝廷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属于清朝时期的措施,与题干中明朝无关,③错误,排除BC两项。故选D项。26.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戚继光抗倭等事件,中外冲突升级。从“友好往来”到“冲突升级”的变化,说明了明朝(
)A.实行闭关锁国 B.国力由盛而衰 C.皇权不断强化 D.地方实力崛起【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宣扬国威,友好交往;明朝中后期,国力逐渐衰落,外敌入侵,边疆出现危机,出现了戚继光抗倭等事件。因此从“友好往来”到“冲突升级”的变化,说明了明朝国力由盛而衰,B项正确;实行闭关锁国,是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与题干内容“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戚继光抗倭等事件”没有联系,排除A项;皇权强化是指皇帝个人权力的加强,针对君臣之间而言,与题干内容“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戚继光抗倭等事件”没有联系,排除C项;地方实力是指地方综合实力,与题干内容“明朝前期,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明朝中后期,出现了戚继光抗倭等事件”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27.这部著作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全书收录了机械、砖瓦、陶瓷等生产技术,对我国古代各项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总结。这本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我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与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全书收录了机械、砖瓦、陶瓷等生产技术,对我国古代各项技术进行了全面、深刻的总结”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本著作是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一书,这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把各生产部门范围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D项正确;《伤寒杂病论》是医学方面的书籍,排除A项;《农政全书》是农业方面的著作,排除B项;《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排除C项。故选D项。28.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序言中强调“贵五谷而贱金玉”;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强调“凡农本三卷,皆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这些记录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
)A.重视民生思想 B.农业科技发达 C.农业为本思想 D.农商并重思想【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贵五谷而贱金玉”可知,这反映了《天工开物》对农业的重视,“皆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这反映《农政全书》是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著作,题干这些记录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为本思想,C项正确;题干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并没有提及民生的思想,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农业科技方面,排除B项;“贵五谷而贱金玉”表明商业没有受到重视,不是农商并重,排除D项。故选C项。29.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主要讲述明朝的灭亡及其原因,以供后人借鉴。此文主要是纪念(
)A.戚继光抗倭 B.努尔哈赤建立后金C.李自成起义 D.清军入关【答案】C【详解】根据“主要讲述明朝的灭亡及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甲申三百年祭》一文,主要是纪念李自成起义,李自成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统治,C项正确;戚继光抗倭反映的是明朝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史实,与明朝灭亡无关,排除A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这一女真族政权,与明朝灭亡不符,排除B项;清军入关时明朝已经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30.清朝初年,统治者修建了“历代帝王庙”,每年定期对包括伏羲、周武王、汉高祖、唐太宗、辽太祖、金太祖、元太祖、明太祖等历代21位帝王进行祭祀,对散落在清朝版图中的40处历代帝王陵寝也定期祭祀。这表明清朝(
)A.力图汇入中华文明正统谱系 B.实现了各民族间的平等C.确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 D.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伏羲、周武王、汉高祖、唐太宗、明太祖”可知,这是说,从早期华夏族到汉族,产生过很多民族政权,但通常以占据中原的华夏族或汉族政权为正统,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政权,它祭祀这些政权的帝王,体现出对正统政权的认同,这说明,清朝力图汇入中华文明正统谱系,A项正确;祭祀前朝帝王,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不能体现实现了各民族间的平等,与清朝确立了在全国范围内的统治无关,也与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10分)一种制度或政策的创立实施,都会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士及第匾
……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着个人的奋斗精神。
——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以上内容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制度?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合理性。(4分)材料二:(2)以上漫画反映的是宋朝推行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3分)材料三:(3)上图反映的是哪一朝代首创的什么制度?其中,中央最高行政机构是什么?(3分)【答案】(1)制度:科举制。(1分)标志:隋炀帝创立进士科。(1分)合理性:机会均等的机制(或竞争的公平性);塑造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激励了个人奋斗精神(或对读书人有激励作用)。(2分)(2)措施:宋太祖杯酒释兵权;(1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1分)共同作用: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1分)(3)朝代、制度:元朝;(1分)行省制度。(1分)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1分)【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一“进士及第”“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并结合所学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可得出反映的是科举制。标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合理性:根据材料一“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可得出合理性是机会均等的机制(或竞争的公平性);根据材料一“对于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可得出合理性是塑造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根据材料一“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可得出合理性是激励了个人奋斗精神(或对读书人有激励作用)。(2)措施:根据材料二“万一以后他们想造反怎么办?”可得出措施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根据材料二“地方财政”“赋税都上缴了,下个月的开支怎么办”可得出措施是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共同作用:结合所学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和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举措加强了皇权(中央集权),有利于北宋的统治。(3)首创和制度:根据材料三“皇帝、枢密院、中书省、御史台、中书省直辖地、行中书省”并结合所学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知该制度是元朝时期首创的行省制度。最高行政机构:结合所学元朝中央政权机构进行分析可得知,中书省是元朝的最高行政机构。32.(10分)民族关系的发展材料一
材料二
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政权民族关系辽与宋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宋与夏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1084年再次交战。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夏与金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维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材料三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域,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遵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请回答:(1)请你给材料一中的图片配上解说词。(4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历史作用。(4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民族关系在元朝得到发展的原因。(2分)【答案】(1)解说词: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1分)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1分)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是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背景、事件、影响)(2分)(2)特点:有战有和,和为主流。(2分)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更大规模的交融;促进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3)原因:元朝完成了国家统一(或天下为一或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或幅员之广)。(2分)【详解】(1)解说词:根据材料一“文成公主塑像”、“《步辇图》”,结合所学知识,《步辇图》表现的是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使者的场景,最终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所以解说词是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是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2)特点:根据材料辽宋之间“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宋夏之间“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1084年再次交战。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宋金之间“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维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可以得出宋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是有战有和,和为主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两宋之间民族关系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更大规模的交融;促进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原因:根据材料“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域,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遵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可以得出民族关系在元朝得到发展的原因是元朝完成了国家统一(或天下为一或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或幅员之广)。33.(20分)古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纺织业】
浙江兰溪南宋墓出土棉毯古代庶人“以麻为衣,则不能御寒,以麻著袍,则不能生暖”。传入棉业之后,“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棉作在中国广泛展开,大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茌山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10月 第二次月考七年级数学试题(无答案)
- 数字化赋能课程思政
- 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花都校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 空调公司运营方案
- 河南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模拟65
- 河北省公务员面试模拟10
- 文创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广东行政职业能力模拟2
- 2008年2月22日浙江省宁波市海关面试真题
- 贵州省公务员面试真题汇编13
- 汽车服务4S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内窥镜有限公司)QG-Ⅰ型气腹机使用说明书
- 氧气、二氧化碳、氩气安全周知卡
- 隧道监测总结报告
- 远离流动摊点,拒绝垃圾食品
- 泥结碎石路面的施工[新版]
- 桥梁施工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及措施
- 二次供水单位各类制度及应急处理预案
- 船体结构焊接要求作业指导书
-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
- 大脑分区AAL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