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剖析_第1页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剖析_第2页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剖析_第3页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剖析_第4页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古政治制度前21C原始社会前475奴隶社会分封制、宗法制前2211840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课程标准与考纲知识对照

课程标准与考纲知识对照:

(1)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纲: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2)课程标准: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考纲: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

(3)课程标准: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纲:从汉到元的政治演变(4)课程标准: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考纲: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知识体系构建基本知识回顾一、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目的对象内容权利与义务作用2.宗法制目的实质核心作用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周初主要分封国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4.干部职务终身制宗法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尚未出现中央集权夏商周时期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宗法制,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发展主要是:在王位和爵位的继承上实行世袭制;在地方管理上实行分封制;在王族内部实行以嫡长子继承制为特点的宗法制。

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姓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1.(2009宁夏辽宁文综,25)西周实行的宗法制在秦汉以后仍有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是A.嫡长子继承制B.反复出现的分封制C.三纲五常的伦理观D.传统的宗族观念A2.(2008年广东单科,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B高考真题3.(09北京,12)右图是北京广安门桥北的蓟城柱。《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

B.井田制C.分封制

D.郡县制C1.【2012•衡水质检】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这主要表明A.重农思想影响工商业发展

B.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C.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D.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模拟精选B2.【2012•青岛期末考】清朝学者万斯同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D3.【2012•南京一模】《吕氏春秋》载:“纣之同母三人,其长曰微子启,其次曰仲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纣也,甚少矣。纣母生微子启与仲衍,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纣之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争之曰:‘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商纣为王不符合当时的制度规定

B.商纣因得到大臣的支持得以继位C.商王对于王位继承的发言权很少

D.商朝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D4.【2012•青浦质检】《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开始实行分封制C.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礼乐制度的崩溃C基本知识回顾一、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商鞅变法二、秦的统一于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的背景②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③秦孝公继承父志,立志改革,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④重要条件:商鞅来秦①春秋战国是大变革时期。变法的措施

第一,为增强经济实力,商鞅变法采用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措施:①“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维护了新型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农民努力耕织,生产栗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凡从事工商业或者因懒惰而陷入贫穷的,全家大小都要投入官府充当奴婢。③统一度量衡。颁布标准的度量衡器。第二,奖励军功、加强集权: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在当时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动,取得优势。①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巨爵的人中选用。人们按照爵位的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禁止和处罚私斗者②废除“世卿世禄制”。商鞅规定,贵族没有立军功者,要剥夺其贵族身份。③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规定居民要登记户籍,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奖励告密,实行连坐法,一家犯法,其它各家都得举报,否则要受同样的惩罚,依此强化统治。④普遍推行县制。秦国在春秋时已经设县。商鞅分全国为31县,由君主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⑤“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儒家思想。变法措施变法措施第三,社会风尚习俗改革。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荀子•议兵》商鞅变法的影响按商鞅变法的意义

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

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选官制度基本知识回顾一、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商鞅变法二、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2.秦的统一秦统一的条件过程意义秦朝统一的主客观条件?①客观上、结束诸侯割据,完成封建国家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与需要。

b、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中央集权制,为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基础。

c、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要求统一。

d、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

e、各民族的初步融合,形成相当巩固的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共同体②从主观上,秦国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a、法家思想为统一提供了理论准备,秦国政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关中地区富饶,秦国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强大,商鞅变法使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

c、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的策略。

d、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且不懈努力。咸阳秦秦灭六国示意图BC221年嬴政一统天下

从公元前230至公元前221年,嬴政相继兼并六国,建立起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达南海,北到长城一带大一统帝国。基本知识回顾一、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商鞅变法二、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2.秦的统一3.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皇帝三公御史大夫丞相太尉奉常郎中令卫尉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太仆九卿皇帝与三公九卿关系示意图

你认为三公九卿是否分别把持了国家的最高权力?九卿中有哪几个是真正掌握政府政务的部门?课堂设问

没有。因为三公九卿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九卿中真正掌握政府政务的部门只有奉常、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少府,而其中奉常、少府也还兼为皇室服务。其余四卿则仅仅是为皇帝、皇室服务的。基本知识回顾一、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商鞅变法二、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2.秦的统一3.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4.郡县制分封与郡县之争内容意义皇帝中央机构三公九卿郡郡守、郡丞、郡尉

县乡里县令、县丞、县尉

三老、啬夫、游徼

里典地方机构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①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皇位世袭②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公的出现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彻底否定。军国大事操纵在皇帝手中。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皇帝大权独揽;国与家同治。③郡县制:郡→县→乡→里,郡守县令皇帝任命作用: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④秦朝建立的从中央到地方行政机构的影响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这套金字塔般统治结构的建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秦朝金字塔型统治机构西周分封制

秦朝郡县制

实行条件

与宗法制相联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

传承制度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

官吏权力

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作用

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影响

含义: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是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地方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两对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形成原因:(1)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2)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3)理论来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影响:

(1)积极:

a.有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b.有利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先进生产技术的文化,在较广范围传播,又可促进民族融合,起了积极作用。

c.有利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奠定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基础。

d.有利于防止割据和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2)消极:

a.皇权专制赋予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极易形成暴政。

b.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其萌芽的发展,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成长。

c.导致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文化专制的日趋严厉,严重阻碍中国科技的发展,阻碍中国文化的发展。(注意评价的阶段性,两面性)关于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人们都常常说中国是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张传玺

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如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也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标志之一。基本知识回顾一、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商鞅变法二、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2.秦的统一3.皇帝制度与中央官制4.郡县制5.秦始皇秦始皇评价

①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打破了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③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建立了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压制了人民的思想。

⑤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⑥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亡。

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在政治上:创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设交通网道。在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在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在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思想。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采取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1.(2006年上海)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D2.(07广东单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C高考真题3.[2011·浙江卷]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9分)(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材料三……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入了民主革命时期。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4.(2009年四川文综39题第(1)小题)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

(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4分)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4分)答案要点:(1)影响: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4分)。

历史价值:有助于研究秦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治理(2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表述亦可相应给分)。有利条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2分)。5.(05全国二39)在历史上,以图8所示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秦国。秦实现全国统一,但二世而亡。(3)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8分)(4)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6分)(5)指出导致秦朝速亡的经济原因。(6分)答(1)商鞅变法在经济上的一系列措施,促进秦国经济发展;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答(2)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答:(3)徭役繁重,赋税沉重,生产不能正常进行1.【2012•聊城五校联考】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首先实践上述政治思想的是A.封邦建国 B.确立皇帝制度

C.置“三公”“九卿”D.全国郡县化B2.【2012•普陀一模】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A模拟精选3.【2012•衡阳六校联考】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四十郡之多。对郡县制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②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