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六古诗阅读与鉴赏学案61赏析语言之炼句和语言风格——咬文嚼字,尽得风流复习任务1.学会欣赏炼句艺术,尤其是律诗中首联、尾联的表达效果。2.熟悉并掌握常见的语言风格及其赏析方法。考情微观知识图要均见学案60前备知识——语言风格与诗人风格在赏析语言风格之前,首先要辨析以下三个概念:语言特点(特色)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他语言的风格特点,既包括语言风格,又包括用词、造句、叙述口吻等表达技巧要素。语言风格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与诗歌的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且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诗人风格不同的诗人因其个性、经历与思想的不同,而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如李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等。诗人风格中包括语言风格,但不全是指语言风格,还包括思想感情等诸多要素。诗人的风格是变化的,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如李清照的诗词早年清新明丽,而晚年则婉约凄凉。诗人的风格是多样的,如苏轼的风格是旷达豪放的,但其某些诗篇又是委婉细腻的;同样,李清照的词是婉约的,但她的词作也有豪放的一面。我们在赏析某首诗歌的语言特色时,不要先入为主地判定诗人的创作风格;我们在赏析语言风格时,不要等同于诗人的创作风格。总之,我们要就诗论诗,从诗歌的实际出发。请判断下列诗句的语言风格。(从表格后选相应的字母填入表中)诗句语言风格①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②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③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⑤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⑥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白居易《白云泉》)⑦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⑨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A.沉郁顿挫B.悲壮慷慨C.清新自然D.委婉含蓄E.平淡质朴F.华美绚丽G.婉约缠绵H.雄奇豪放I.明快简洁答案①C②E③F④D⑤G⑥I⑦B⑧H⑨A古诗常见的九种语言风格风格类型解说代表人物豪迈雄奇语言气势磅礴,节奏奔放,形象豪迈博大,意境恢宏阔远,情感积极向上。苏轼、王昌龄沉郁顿挫语言深沉蕴藉,语势停顿转折,诗人似有千言万语,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杜甫悲壮慷慨思绪悲壮,出语高昂,充满感慨;怀才不遇,感时伤世;忧国忧民,愤慨不平。辛弃疾、陆游朴素自然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质朴无华,平淡中蕴含深意。陶渊明、白居易婉约细腻有“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李清照、柳永委婉含蓄含有深意,藏而不露,将情感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李商隐清新明丽意境上,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语言上,生动活泼;构思上,新颖轻巧。王维、杨万里浪漫飘逸雄伟瑰丽,奔放豪迈,清新俊朗,自然率直,无拘无束,变化万千。李白幽默讽刺多指诙谐、风趣或讽刺的笔调。活动一赏析炼句艺术(一)赏句的方法技巧炼句赏析题是一种综合性、自由度大的赏析题型,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题型。它主要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句子运用修辞手法,有的句子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所选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就是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2023·全国甲)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任务。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鉴赏上片写词人与友人在酒筵欢会,却说“就中欢事常稀”,使欢乐蒙上了一层愁苦的阴影。因为乐事稀少,故而更怕这段欢事终结;因为怕欢事终结,故而要仔细地数一数究竟还有多少个相聚的日子。由此便将自己得知要与友人离别后的心理活动真切细腻地描述出来。下片以“东溪春近好同归”为核心,表述了词人对生活的希望。“浅酒”与“深情”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说,浅酒无别人可劝,唯君能劝;深情无别人可知,唯君能知。这样便把词人与友人的亲密关系交代出来。“东溪”泛言风景秀丽之处,词人想要与友人共赏春光同归。最后两句是由“春近”二字引发出来的想象中的东溪美景:“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以景结情,“柳”谐音“留”,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1.下面是本词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答案①想象别离②春赏东溪,柳影梅花2.送别诗(见学案55“活动二”)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答案A解析“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错。全词重在抒写与朋友的深情。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一句,明确表明友人此时并未离去。2.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②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解析评论家称赞词作结尾两句“绝妙”,“妙处”即巧妙高明、不同寻常之处。首先,需要就这两句词进行内部分析。结尾两句写景极富画面感,考生要能对词句的风景描写进行想象和评析。“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既有柳垂江面的画轴长卷全景,又有梅花凋落的细腻特写。柳、梅为春日常见意象,词人这里的描写点染结合,出人意表。其次,需要着眼全篇分析结尾两句。这两句承接“东溪春近好同归”而来,并非实写,而是词人想象中的虚景。考生需要结合词作整体情感基调的变化,认识尾句的作用。这两句是词人想象,他希望来年春日与友人同归游览,所以尾句中所表现的情感的愉悦不单来自优美风光,更来自能够与知己友人共处同游。关联高考·类题延读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2017·全国Ⅰ卷《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第15题)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赏句须注意以下角度:(1)理解句意及情感弄懂所给诗句的基本意思,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既是赏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赏句的一个角度。(2)关注句子的语言特点①句子倒装——具有错位之美。②句子对仗——具有整饬之美。③适当省略——诗句韵味悠长。④意象叠加——创造意境。⑤长于炼字——具有凝练之美。(3)分析表达技巧在赏析关键诗句时,要注意诗句所使用的表达技巧,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鉴赏。如从修辞手法角度来分析,使用比喻会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使用拟人会使诗句更加富有情趣,使用典故会使诗句意蕴更加丰富等。(4)结合诗句位置①首句作用——或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对××的描写;或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或首句设问,引出后面的内容。②中间句作用——或承前××内容,引出后面××内容;或借景抒情,表达作者××感情。③尾句作用——或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作者××情感;或以景衬情,用××景衬托××情。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二)赏析首联、尾联高考所选诗体以律诗为主,而赏析律诗,多选首联与尾联两个重点部位。下面就重点谈谈如何赏析这两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注]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论语·微子》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找不到渡口,使子路问津。遇到两个隐者长沮、桀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惶惶、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鉴赏此诗以兴开端,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之情,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诗人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抒发了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全诗的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宏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答案触景思乡1.结合全诗,赏析“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两句。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借景抒情。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天气寒冷,通过描绘一幅深秋萧瑟凄清的景象衬托悲凉心境。②运用起兴手法。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使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③对比。鸿雁南飞,人却漂泊在外,倍增孤苦。④双关。“寒”照应题目中的“早寒”,同时一语双关,既写出了天寒,也写出了羁旅之凄苦。2.请赏析本诗尾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尾联先用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既写思归无路,又暗写自己同孔子境况相似,前途渺茫。再以景结情,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之中。读来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关联高考·类题延练(2022·天津)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颔联。(原诗《书喜》见学案56“活动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暗”与“鸣”视听结合,从多角度展现了农民劳动、丰收的情景,使诗歌层次丰富;“阴阴”“轧轧”运用叠字加以修饰,使诗歌朗朗上口;“桑麻暗”和“机杼鸣”动静结合,生动展现了农家丰收之景与农民劳动之勤。这里所描写的夏日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所以运用了虚写。解析根据第二句“地绵万里尽春耕”可知,诗人写作的时间正值春耕时节。而这时草木初长,显然不可能“阴阴阡陌桑麻暗”,所以诗人在颔联中通过想象虚写了夏日的景象。在诗人描绘的景象中,前句“阴阴阡陌桑麻暗”描写了所见的田野风光,“暗”表现了因浓密而显幽暗的视觉效果,同时也是对景物的静态描写;后句“轧轧房栊机杼鸣”则描写了路人能听见农妇劳作、织机繁忙的情景,“机杼鸣”是动态描写,所以颔联采用了视听结合和动静结合的手法。另外,在描写时分别采用了“阴阴”和“轧轧”这两个叠词来加以修饰,“阴阴”尽显阡陌因草木浓密而变暗的旺盛生机,“轧轧”表示机器开动时发出的声音。两个叠词既强化了景物的特色,也使得诗歌朗朗上口。而诗人之所以极力想象这一景象,正是为了展现农家丰收之景与农民劳动之勤,也为颈联写秋收丰厚做铺垫。类题延读元人范德玑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本诗颈联为“转”,体现了怎样的变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原诗为唐代诗人李嘉祐《送房明府罢长宁令湖州客舍》)答案(1)变化:①表达上,由上文的记叙、议论结合转为写景;②情感上,由上文对朋友的赞美,转为表达对朋友的深情与不舍,以及对朋友的美好祝福。(2)效果:①使全诗更富波澜变化,避免平铺直叙;②融情于景,含蓄动人,使诗意鲜活生动。1.赏析首联(1)写出了什么内容:如“首联描写了树叶凋落的肃杀之景”。(2)内容承载的作用:如“突出了生活处境的艰难”“交代了人物所处的环境”,尤其是写景句,往往起着奠定全诗感情基调或渲染某种氛围的作用。(3)结构作用:点题或照应题目,或总领全诗;或为下文作反衬,或为下文议论、抒情做铺垫。另外,须扣住技巧本身说效果。2.赏析尾联同赏析其他联一样:先点明结句的手法(通常手法是虚写、以景结情、卒章显志等);再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尤其要指出蕴含的情感。结句如果是以景结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效果就是含蓄蕴藉;结句如果是戛然而止,效果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句如果是直接抒情,效果就是直抒胸臆,点明主旨,卒章显志。结构上一般是照应前文(标题),首尾圆合,使结构完整。同赏析其他联一样,赏析尾联也要有整体意识,要联系上文,不能只看诗句位置。活动二赏析语言风格(2021·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任务。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鉴赏本词作于词人被罢官闲居之时,全词皆为告诫溪边白鹭之语。标题“赠鹭鸶”即点明题赠对象。上阕开篇直接言说题赠对象。词人告诉鹭鸶,溪中鱼儿已经很少了,劝告它学会怜爱鱼儿,学会与宇宙万物和谐相处。其中“溪边”既指出鹭鸶的栖息之所,又暗指词人隐于山林。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是全词的主旨句,表达了词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下阕前三句,词人建议鹭鸶去“远浦”“别渚”觅食,指出那里虾鳅较多。最后两句写词人听凭鹭鸶去远处觅食,表现出对鹭鸶的喜爱。鹭鸶饱食归来,它头上的一缕羽毛被风吹着,从视觉上书写了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生动传神。全词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下面是本词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答案①去远浦别渚吃虾鳅②物我欣然一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说明:该词也可看作山水田园诗。)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的氛围。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答案D解析“听觉”错。“听君飞去饱时来”中的“听”是听任、听凭的意思,作者并未从听觉上书写鹭鸶饱食后的状态。2.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使用对话口吻,浅近直白,通俗易懂;②语言诙谐风趣,活泼生动。解析全词最为明显的语言特点是口语化。所以答这道题的关键是,除去口语化外,仍需要静下心来细细感受另外的语言特点。全词主要写了主人和白鹭的对话,题目为“赠鹭鸶”,用了一个“赠”字,颇为敬重、正式,正文中称其为“君”,说的具体内容却很平常细小,“你不要吃这里的鱼了,到别处去吃虾和鳅吧”。“来吾告汝”,感觉好像是在对很熟的朋友说话。“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有诱哄的狡黠。这些都是“诙谐风趣,活泼生动”的体现。这一特点是较难理解的。赏析语言风格的方法:(1)整体品味。既要关注个别词句的赏析,更要体悟全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2)调动积累。关于语言风格的种类,古人的一些鉴赏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不少现成的“套话”——术语,如平实、质朴、华丽、冷峻、飘逸等。(3)联系主旨。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要脱离诗歌的主旨去空谈语言风格。(4)多角度赏析。观题材如咏物诗一般含蓄委婉,闺怨诗一般婉约细腻,边塞诗一般豪迈雄奇,山水诗一般清新明丽,爱国诗一般悲壮慷慨等。找意象分析诗歌中最能体现语言风格的意象。如运用“菊花”“飞鸟”等意象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语言风格一般清新自然。品用词分析诗歌的用词,如辞藻华丽、色彩鲜明的诗句一般绚丽飘逸;直接陈述、不加修饰语的诗句一般平实质朴。析情感诗歌的情感体现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如抒发悲愤之情的诗句,其语言风格一般沉郁顿挫。联作者如杜甫沉郁顿挫,李白豪放飘逸,白居易平实质朴,王维清新雅致,李商隐缠绵哀婉,苏轼豪放旷达,辛弃疾雄浑壮阔,陆游悲壮慷慨等。(5)答题规范:①概括。用一两个词准确地点明语言特色。这种特色最好用术语表达,如语言质朴、口语化,或者含蓄隽永,或者语浅意深,等等。②分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对点练案30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当不愿意低三下四去侍奉权贵的时候,许多有志之士往往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的态度。(2)杜甫《客至》中,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点明了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在摹写出环境清幽僻静、富有隐逸色彩之余,也暗示出诗人寂寞的心境。(3)落叶有动态美,“落木”给人肃杀辽远之静。古诗中常用“落木”而不用落叶,意境更为开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2)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二、对点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①黄庭坚县楼三十六峰寒②,王粲登临独倚阑③。清坐一番春雨歇,相思千里夕阳残。诗来嗟我不同醉,别后喜君能自宽。举目尽妨人作乐,几时归得钓鲵桓④。注①本诗是黄庭坚在叶县任上所作。王晦之,黄庭坚的朋友,在河南登封做官。②县楼:登封县的城楼。三十六峰:中岳嵩山有三十六个主要的山峰。③王粲:“建安七子”之一,著有《登楼赋》。④鲵桓:语出《庄子·应帝王》“鲵桓之审为渊”,一说是两种大鱼的名字;一说“鲵”为鲸,“桓”为盘桓。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上句省一“对”字,意思是说登封县的城楼正对着嵩山三十六个高寒的山峰。B.首联下句说诗人曾像王粲一样,登上此楼,独倚栏杆,向远方眺望,思念友人。C.颔联写一阵春雨过后,诗人静坐在夕阳下思念远方的朋友,美景更显友情之深。D.尾联写自己在叶县无法自宽,希望能摆脱烦琐的公务,回家去过渔钓的隐居生活。答案B解析“诗人曾像王粲一样,登上此楼……”错。首联是想象友人登临的情景,联想到嵩山的三十六个主要山峰和王粲的《登楼赋》,首联下句的意思是说,你也像写《登楼赋》的王粲那样,独倚栏杆,登楼远眺。另外,由诗题“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楼见寄”可知,登楼者不是诗人,而是友人。3.“嗟”是全诗的诗眼,请说明全诗是怎样围绕“嗟”字行文布局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嗟”为叹息之意。首联想象友人登楼眺望,自己不能同游,这是叹息的诱因。颔联写雨后清坐和夕阳下相思,具体展现叹息时的形象。颈联通过“不同醉”和“能自宽”的对比,点明叹息的原因。尾联写何时能摆脱烦琐公务、归去过渔钓的隐居生活,这是叹息的延续。解析首先要解释“嗟”是嗟叹、叹息的意思。然后再分析本诗是如何围绕“嗟”字行文布局的。首联写登封县的城楼正对着嵩山三十六个高寒的山峰,诗人想象朋友王晦之像当年王粲一样独自倚靠栏杆,登楼远眺。诗人和友人分隔两地,不能同游,这是写诗人叹息的诱因。颔联写春雨停歇,夕阳西下,诗人孤身独坐,思念远方的友人,描绘了诗人叹息时的形象。颈联是叹息自己不能和对方一同喝醉,欣慰对方在远方能够自我宽慰,通过“不同醉”和“能自宽”的对照,点明诗人叹息的原因。尾联是写自己在叶县无法自宽,希望能摆脱烦琐的公务,“钓鲵桓”是指闲适的隐居生活,“几时归”是叹息不知道何时才能归隐。最后一句是诗人叹息的延续。(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不睡文天祥频搔白首强忧煎,细雨青灯思欲颠。南北东西三万里,古今上下几千年。只因知事翻成恼,未到放心那得眠。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频搔白首”是诗人忧心如焚的表现。古人常以“搔首”表达忧思之重,如杜甫的“白头搔更短”就是这样。B.“细雨”句写雨声中青灯下,诗人思绪纷乱夜深不寐的情形,画面感强;且又紧承上句诗意而来,暗扣题目。C.颔联从时空角度落笔,以“三万里”“几千年”呈现诗境之开阔,表现诗人忧思之深广,为下联的感慨伏笔。D.诗人以“不睡”为题,并由这一寻常的生活细节展开想象,心游万仞,思接千载,最后回到现实,结构严谨。答案D解析“并由这一寻常的生活细节展开想象”错。“频搔白首强忧煎,细雨青灯思欲颠。南北东西三万里,古今上下几千年”,诗人写自己在雨夜难以入眠,独守青灯忧思国事,并联想到广阔的历史时空。并未由“不睡”展开想象。5.有论者以为尾联构思新巧、表意丰富,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前三联直接写自己,尾联宕开一笔,以写马前卒来写自己,笔法灵活,曲折有致,增强了艺术表现力:①以马前卒眼不识丁而能陶然酣睡与自己因“知事”而不睡对比,突出了诗人系心国事的“强忧”;②表面上有羡慕马前卒酣睡之意,实质则是写诗人忧思无可倾诉、无人理解之恨,暗示了他的孤独寂寞,意蕴更加丰富。解析前三联直接写自己,首联写雨夜无眠,青灯下白头人因忧思国事而内心饱受煎熬;颔联写诗人展开阔大的历史时空的联想;颈联写自己因关心国家时政而心有烦恼而不能安然入眠,写出不睡的原因。尾联宕开一笔,以写正陶然入睡的马前卒来烘托不能安睡的自己,笔法灵活,曲折有致,增强了艺术表现力:①“眼不识丁马前卒,隔床鼾鼻正陶然”,以马前卒眼不识丁而能陶然酣睡与自己因“知事”而不睡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在突出诗人系心国事的“强忧”,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②“隔床鼾鼻正陶然”写马前卒酣睡的状态,烘托自己的忧国愁思。表面上有羡慕马前卒酣睡之意,实质是写诗人忧思无可倾诉、无人理解之恨,暗示了他的孤独寂寞,意蕴更加丰富。(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栀子花①杨万里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有朵篸②瓶子,无风忽鼻端。如何山谷③老,只为赋山矾④。注①栀子花:常绿灌木,植株大多较矮,夏日开花,花六瓣,花期较长,直至8月。②篸(zān):同“簪”,插。③山谷:山谷道人,黄庭坚之号。黄庭坚为“江西诗派”鼻祖,杨万里起初学诗曾师法“江西诗派”。④山矾:乔木,春开小白花,极香。黄山谷喜爱山矾,其有《山矾花二首》。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诗人曾将雪和花互喻,岑参将雪比作梨花,这首诗把栀子花看成雪。B.栀子花清洁高雅,仿佛在酷暑中带来一股寒气,诗人用拟人手法赞其坚贞。C.采摘一朵栀子花插在花瓶里欣赏,即便没有清风,也可以幽香扑鼻。D.这首诗综合运用视觉、嗅觉、触觉多种感觉器官感知栀子花的“形”和“神”。答案B解析“坚贞”错。结合诗句“孤姿妍外净”可知,应是高洁。7.与诗人的《插秧歌》相比,本诗在语言特色上有何主要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与《插秧歌》在语言特色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幽默风趣:如本诗尾联“如何山谷老,只为赋山矾”,只是想问问山谷老人,为何只赞美山矾却不知道讴歌栀子呢?诗人崇拜的先辈黄庭坚只有关于“山矾”的诗,却没有“栀子”的诗词,真是让人遗憾。对话先辈,话中略带诘责,但又不乏亲切,诙谐幽默,有点为栀子鸣不平的意思;实则既追念先辈,又借缺憾来热情讴歌栀子的色香、气质。解析《插秧歌》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农户全家总动员插秧的情景,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而《栀子花》在语言上却具有幽默风趣的特点。尾联写到只是想问问山谷老人,为何只赞美山矾却不知道讴歌栀子呢?诗人对宋代大诗人黄山谷是推崇备至的,早年曾作诗篇千余首专学黄山谷,以后才改弦易辙。山谷即黄庭坚,写有《戏咏高节亭边山矾花二首》。诗人在这首诗里以黄庭坚诗中不曾赋诗栀子花而奇怪:“如何山谷老,只为赋山矾。”诗人对话先辈,话中略带诘责之意,责备黄庭坚不曾为栀子赋诗,但又不乏亲切,诙谐幽默,很有点替栀子鸣不平的意思,表达了诗人的一片惋惜之情。实则是诗人追念先辈,又借缺憾来热情讴歌栀子的色香、气质。学案62赏析表达技巧(一)——精准判断,精析效果复习任务1.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并注意辨析易混手法。2.掌握主要表现手法的特征与效果。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3全国乙卷《破阵子》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抒情手法①表达技巧在过去的全国卷中是轮考点,而在近两年的全国各卷中成为考查热点。②表达技巧内容很宽泛丰富,目前的考查聚焦在抒情手法上,未来不排除向表现手法等小考点方向发展。③表达技巧题考法相对灵活:或直接考查,或以炼句形式出现;或聚焦某一手法,或涉及多种手法,等等。2022新高考Ⅱ卷《送别》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抒情手法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2019全国Ⅱ卷《投长沙裴侍郎》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景物描写作用(说明:“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与“艺术技巧”“表现手法”“艺术特色”“艺术手法”等概念含义一致。)活动一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一)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诗人……感情)、借代、通感。2.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真。3.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4.语义类(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风趣):双关、互文。(1)双关。谐音双关: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思”与“丝”谐音,“思方尽”表现思念之深、之极。语义双关: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里的“清白”不仅指石灰的颜色,也暗指清白的品德。(详细内容可参见“语言文字运用”板块学案76“前备知识”。)(2)互文,也叫互辞。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请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诗句修辞手法①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③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④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并序》)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答案①对偶、比喻、拟人②设问、借代③比拟④互文⑤比喻、夸张⑥双关(二)区分借代与借喻的区别试指出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还是借喻。诗句修辞手法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④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⑤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答案①借代②借喻③借代④借喻⑤借代⑥借代两者都是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但它们的性质却完全不同。借代的本质是“代”,不是“喻”;借喻的本质是“喻”,而且“喻”中有“代”。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的本体与借体之间有实在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相当密切;借喻的本体与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人们不过是根据它们之间具有相似点,通过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借喻可以转换成明喻,借代则不能。古诗中常见的借代物杜康——酒尺素、双鲤——书信干戈——战争汉——唐渔樵——隐逸生活汗青——史书吴钩——宝刀、利剑类樯橹——船楼兰——边境之敌柳营——军营山村——隐居钟鼓馔玉——权贵利禄青衫——下级官吏乌兔——时光活动二掌握主要表现手法(一)借景抒情作为古诗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它有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三种形式。但在平时的赏析活动中,不作如此专业的区分,都统称为“借景抒情”。1.“借景抒情”中的景既可以是实景,也可以是虚景,“虚景”部分也可叫想象、虚写。2.景情关系不一致,手法名称也不同。乐景乐情、哀景哀情才叫借景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很少)不叫借景抒情,而叫“反衬”。3.当尾联(尾句)是写景句,判断时是交叉的,可以是融情于景,也可以是以景结情(结构技巧),如是虚景,还可以是想象、虚写。请赏析《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写景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描写扬州城经历战争后草木深深,号角寒寂,城池空荡的环境,表达词人对扬州城衰败的痛心和对战争的厌恶。(二)虚实结合所谓“实”,就是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想象中的、梦中的、回忆中的、仙界中的。虚实相生,拓宽了诗歌的表达空间,避免了写法上的刻板平直,更加准确、鲜明地传情达意。请赏析《扬州慢》中所运用的虚实结合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扬州过去的盛况,都是虚笔,“淮左名都”不过耳闻,“竹西佳处”也非目见,“春风十里”乃是借用,组合在一起,显示出扬州昔日的繁华;写扬州今日的萧条,都是实写。正是通过这一对比,寄寓了词人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情绪。古诗中的虚写①神仙鬼怪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仙之人兮列如麻”都是想象中美好的仙境。②已逝之景。如李煜《虞美人》中的“雕栏玉砌”是回忆中的景物。③设想中的未来之景。如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想象中的别后之景。(三)联想想象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在赏析活动中不宜把二者分开。借助联想,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增加诗歌的内蕴,丰富诗歌的思想与情感。借助瑰丽的想象,可以触发读者产生无限的联想。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联想的一项是()A.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D.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陆游《沈园二首》)答案A解析A项内容全是实写。(四)用典用典是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内容和思想。根据用典目的,可分为正用典(表意与典故义一致)和反用典(表意与典故义相反);根据用典形式,可分为明用典和暗用典(多指语典)。用典可使诗歌语言精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防中暑应急预案(10篇)
- 幼儿演讲稿锦集10篇
- 企业财务总监工作总结
- DB12T 598.7-2015 天津市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第7部分:公益性科研机构项目
- 感恩母亲演讲稿集合五篇
- 学生的实习报告三篇
- 高等数学教程 上册 第4版 习题及答案 P102 第4章 导数的应用
- 影响华法林抗凝效果的药物
- 舞蹈内容课件教学课件
-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说课稿
- 自然拼读法-图文.课件
- 电商主播考勤管理制度
- 2024-2030年中国矿泉水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商业银行贵金属业务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案
-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4.1 整式 第1课时 单项式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原创天天练
- 衢州江山市交投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年全国数据应用大赛“数字安全赛”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对股价的影响分析开题报告(修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