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标准_第1页
四川省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标准_第2页
四川省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标准_第3页
四川省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标准_第4页
四川省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案号J14750-2019四川省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标准2019-04-28发布2019-08-01实施四川省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标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3关于发布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四川省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标准》川建标发〔2019〕235号为DBJ51/T113-2019,自2019年8月1日起在全省实施。2019年4月28日5计划的通知》(川建标发〔2018〕538号文)的要求,由四川省6陈定球主要审查人:毕琼7 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53基本规定 7 4.1混凝土 4.2钢筋、钢材和连接材料 4.3防水密封、保温材料 5建筑设计 5.1一般规定 5.2模数化和标准化 5.3平面、立面设计 5.4接缝与防水构造 5.5设备管线设计 6结构设计基本要求 6.1一般规定 6.2结构布置 206.3作用及作用组合 226.4结构分析 236.5预制构件设计 87叠合剪力墙设计 7.1一般规定 267.2截面设计及构造 7.3连接及构造设计 8楼盖设计 428.1一般规定 428.2叠合楼板设计及其构造 8.3连接设计与构造 9.1一般规定 9.2施工准备 9.3安装施工 529.4成品保护 9.5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10.1一般规定 10.2预制构件 10.3安装与连接 10.4文件与记录 本标准用词说明 719 1 2 2 5 7 4.2Rebar、steelsandcon 4.3Waterproofseal、thermalins 5.2Modularizationandsta 5.4Jointsandwaterproo 6Basicrequirementsfor 23 24 7.1Generalprov 26 28 42 42 9.2Constructionpreparation 52 9.5Construction 57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11.0.2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8度以下地22.1.2叠合剪力墙superposedconcreteshearwall2.1.3双面叠合剪力墙double-sidesuperposedconcreteshear与中间空腔的后浇混凝土整体受力的叠合剪力墙(图2.1.3)。32.1.4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single-sidethermalinsulation层的外保护板(图2.1.4)。42.1.5桁架钢筋trussrebar由一根上弦钢筋、两根下弦钢筋以及连系的腹杆钢筋焊接而成(图2.1.5),设置在叠合剪力墙中连接两侧预制板或叠合楼板中连接预制混凝土板和后浇混凝土叠合层。52.1.6连接件connection2.1.7结合面jointsurfacefy——普通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N——轴向力设计值;2.2.3几何参数6T——结构第一扭转振动或扭转振动为主的自振周期。73.0.1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的规定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除本标准特殊规定外,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建筑抗震设规程》JGJ1的基本要求。3.0.2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设计应加强建筑、结构、设3.0.3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设计按照通用化、模数化、3.0.4本标准中的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不适用于框支剪830%的剪力墙结构。3.0.6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中的预制构件应符合下列94.1.1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范》GB/T50476的规定。4.2.1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密封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JC/T881的规定,硅酮、聚氨酯、聚硫建筑密封胶应分别的有关规定。3密封胶的背衬材料宜选用聚乙烯塑料棒或发泡氯丁橡于0.04W/(m·K),体积比吸水率不宜大于0.3%,燃5.2.1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1设备管线设计应满足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中强6.1一般规定6.1.1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建筑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6.1.16度最大高宽比6656.1.2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建筑适用的最大高度应符合表结构类型6度8度剪力墙结构6.1.3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的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抗震等级应 调整的规定。6度7度8度房屋高度(m)>24且>24且抗震等级四三四三二三二类别梁小于0.15的柱接缝和节点受力受弯局部受剪和受冲切1应沿两个方向布置剪力墙,且两个方向的侧向刚度不宜2剪力墙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自下到上宜连续布置,3剪力墙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形成明确的墙4剪力墙的墙段长度不宜大于8m,各墙段高度与长度之比不宜小于3。6.2.2结构平面布置应减少扭转的影响。在考虑偶然偏心影响位移,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₁之比,不应大于0.85。6.2.3当楼面梁与叠合剪力墙在平面外单侧连接时,应至少采1沿梁轴线方向设置与梁相连的剪力墙,墙的厚度不宜小2当不能设置与梁轴线方向相连的剪力墙时,宜在叠合墙2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上一层的剪力墙宜采用现浇剪力2房屋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和8度分别每增加高符合本标准抗震缝的最小宽度要求,伸缩缝的间距不宜大于施工活荷载取值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确定,且不宜小于7.1.3除本标准另有规定外,叠合剪力墙的截面设计和构造要7.1.4叠合剪力墙结构宜采用预制混凝土叠合连梁(图7.1.4)。7.1.5叠合剪力墙之间的竖向连接(水平缝)应在楼面标高处,水平连接(竖缝)应在受力较小的部位。7.1.6叠合剪力墙宜采用矩形板。带门窗洞口的叠合剪力墙洞口至板边距离不应小于200mm,洞口不宜跨板边布置。7.1.7叠合剪力墙的后浇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预制部分的混凝7.2.1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叠合剪力墙墙肢的轴压比不应大于0.5,抗震等级为二、三级的叠合剪力7.2.2叠合剪力墙两端应设置边缘构件,其中抗震等级为一、边缘构件。边缘构件阴影区域应全截面采用件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全截面采用后浇混凝土的边缘构件阴影区域的间距宜与预制墙板中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相同,且不宜大于200mm;水平连接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中的7.2.3叠合剪力墙结构约束边缘构件(图7.2.3-1和图7.2.3-2)2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域的拉筋可由叠合墙板内的钢筋且八300bw9(a)转角墙(构造1)且≥300且≥300且≥3005(b)转角墙(构造2)4且≥300且≥3007655476(d)有翼墙(构造2)35图7.2.3-1单面叠合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示意1—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1—预制墙板部分;2—后浇段;3—单面叠合剪力墙;4—双面叠合剪力墙;5—预制外叶墙板;6—保温层;7—连接件且之3003且≥3002且≥300(b)有翼墙(T形墙)2且≥4002(c)现浇暗柱(一形墙)7.2.4叠合剪力墙结构的构造边缘构件(图7.2.4-1和图7.2.4-2)内的配筋和构造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的有关规定。构造边缘构件在后浇段内应设置封闭箍筋。之400之1.21"之400之1.21"2水平连接筋5(a)转角墙(构造1)之4007之4007255(b)转角墙(构造2)6之1.21e4之1.21e23735(c)有翼墙(构造1)23737水平连接筋65(d)有翼墙(构造2)(a)转角墙(L形墙)(b)有翼墙(T形墙)2(c)现浇暗柱(一形墙)级时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时不应小于0.20%,竖向和水平钢筋距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边缘的距离不应大于40mm。计值及剪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1.25。4桁架钢筋应与两层分布钢筋网片可靠连接,连接方式可采用焊接。2237.3.1双面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的水平接缝高度不宜小于50mm,也不宜大于100mm。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外叶板竖向连接的水平接缝高度宜为15mm~20mm;内叶板竖向连接的水平接缝高度不宜小于50mm,也不宜大于100mm。7.3.2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图7.3.2)水平接缝处应设置竖向连接钢筋,连接钢筋面积应通过计算确定,并满足下列要求:1叠合暗柱内的竖向连接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6laE,其余竖向连接钢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E,la为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2竖向连接钢筋与相邻预制墙板内表面的净距离宜为15mm;竖向连接钢筋沿墙长方向的间距不应大于叠合剪力墙的预制板中竖向钢筋的间距,且不应大于200mm。3达接钢筋的直径应比叠合剪力墙的预制墙板中竖向钢筋的直径提高不小于一级。34楼板楼板之1.21.23457.3.3叠合剪力墙水平接缝处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持久、短暂设计状况2地震设计状况 7.3.4非边缘构件位置,相邻叠合剪力墙的竖缝处应设置后浇段,后浇段的宽度不应小于墙厚且不宜小于200mm(图7.3.4)。后浇段内应设置不少于4根竖向钢筋,且钢筋直径和配筋率不小于预制墙板中竖向分布筋,且不应小于8mm;两侧墙体与后浇段之间应采用水平连接钢筋连接,水平钢筋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2水平连接钢筋的间距不大于与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中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且不宜大于200mm;水平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中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44237.3.5当叠合剪力墙设置后浇混凝土扶壁柱或暗柱时,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与扶壁柱和暗柱应有可靠连接(图7.3.5),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扶壁柱和暗柱中竖向主筋按计算确定,且不小于预制墙板中竖向分布筋。3水平连接钢筋的间距应不大于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中水平分布钢筋的间距,且不宜大于200mm;水平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叠合剪力墙预制墙板中水平分布钢筋的直径。柱中主筋按计算确定柱中主筋按计算确定≥1.2laE柱宽323柱中主筋按计算确定7.3.6单面保温叠合剪力墙中预制内外叶墙板之间的连接件应经过计算确定。实心连接件的直径不小于14mm;不锈钢空心连接件的外径不应小于16mm,壁厚不应小于3mm。连接件的间距不大于350mm,且每平方米不小于5个。8.2.1叠合楼板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桁架钢筋距板边的距离宜为200mm,且不应大于4桁架钢筋的上、下弦杆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8.2.3叠合板可根据预制板接缝构造、支座构造、长宽比按单向板或双向板设计。当预制板之间采用分离式[图8.2.3(a)]时,宜按单向板设计。对长宽比不大于3的四边支承叠合楼板,当其预制板之间采用无接缝[图8.2.3(b)]或整体式接缝[图8.2.3(c)]时,可按双向板设计。8.2.4双向叠合楼板板侧的接缝宜设置在叠合楼板的次要受力方向且宜避开最大弯矩截面。接缝可采用后浇带形式(图8.2.4),2后浇带两侧板底纵向受力钢筋可在后浇带中焊接、搭接1)预制叠合楼板板底外伸钢筋为直线形[图8.2.4(a)],钢筋搭接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8.2.4(b)(c)]直段长度分别为12d和5d(d为钢筋直径)。4当有可靠依据时,后浇带内的钢筋也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8.2.5单向叠合楼板板侧密拼接缝宜配置附加钢筋(图8.2.5),1接缝处紧邻预制板顶面宜设置垂直于板缝的附加钢筋,附加钢筋伸入两侧后浇混凝土叠合层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d2附加连接钢筋截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中该方向钢筋面3附加构造钢筋直径不宜小于4mm、间距不宜大于名12.E设计按饺接时:≥0.3515(a)叠合墙板边节点(b)叠合墙板中节点3设计按铰接时:≥0.351屋面板顶标高设计按铰接时:≥0.351屋面板顶标高4(c)单面叠合墙板边节点4(c)单面叠合墙板边节点5过墙中线且≥5d中心线(图8.3.2-1)。方式锚入支座中,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的有关要求(图8.3.2-2)。3单向叠合板的板侧支座处,当板底分布钢筋不伸入支座时,应在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中设置附加钢筋。附加钢筋截面积不宜小于预制板内的同向分布钢筋面积,间距不宜大于600mm。附加钢筋伸入楼板的长度不小于15d(d为附加钢筋的直径)。附加钢筋伸入支座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且过墙中线(图8.3.2-3)。2过墙中线9.2.2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平面规划设置运输通道和存放场9.4.3当进行混凝土地面等施工时,应防止物料污染、损坏预9.4.4叠合剪力墙安装施工过程及施工完成后,不应受到施工9.4.5叠合剪力墙上不应后打膨胀螺栓等固定物体,不宜在叠9.4.6遇有大风、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时,应采取有效措施9.5.1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叠合剪力墙的施工安全与绿色施工,9.5.2叠合剪力墙安装施工前编制的专项施工方案应包含相应9.5.3施工单位应对从事叠合剪力墙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9.5.4施工人员应按规定配备和正确使用安全防护用品,操作9.5.5塔式起重机和施工升降机安装、拆卸、加节等应有专项过100个为一批,每批抽检数量不应少于该规格(品种)数量的5%且不少于3件。检查方法:观察法,检查标准养护龄期28d试块10.3.3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采用后浇混凝土连接构件10.3.4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时,其检查数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10.3.6预制构件采用焊接连接时,焊缝的接头质量应满足设计头不应少于3件。检查数量:按批检验。每1000m²外墙(含窗)面积应划分10.3.10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分项工程安装施工完毕批内,对梁、柱和独立基础,应抽查构件数3件;对墙和板,应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查10%,且不少3间;可按纵、横轴线划分检查面,抽查10%,且均不少于3面。竖向构件(柱、墙、桁架)8水平构件(梁、板)55552m靠尺、塞尺量测3558中心位置宽度中心线位置4后浇混凝土部位的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文件及强度检测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23《高分子防水材料第2部分:止水带》GB18173.246《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C/T48247《聚硫建筑密封胶》JC/T48348《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JC/T88149《四川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51/502750《四川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标准》DBJ51/T02451《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与验收规程》DBJ51/T02752《四川省建筑工程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技术规程》53《四川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程》54《四川省工业化住宅设计模数协调标准》DBJ51/T064四川省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标准制定说明 2019,经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4月28日以川建标发〔2019〕235号公告批准发布。 3基本规定 4.1混凝土 80 5建筑设计 6.1一般规定 6.2结构布置 866.3作用及作用组合 6.4结构分析 88 7叠合剪力墙设计 7.1一般规定 8楼盖设计 9.1一般规定 9.3安装施工 10.1一般规定 10.2预制构件 类别,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4.3.1材料防水是靠防水材料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防水的目4.3.2根据美国使用经验,由于挤塑聚乙烯板(XPS)的抗压强6.1.1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本标准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建筑的最大高宽比参照国家现行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结构技术规程》JGJ1中的规定。6.1.2根据相关试验研究成果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结果,6.1.4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的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6.2结构布置6.2.2位移比要求更加严格,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周期比按复杂高层6.2.5由于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上下墙板采用现浇层6.3.1对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6.3.2对装配整体式叠合剪力墙结构进行短暂设计状况下的施6.3.3预制构件进行脱模时,受到的荷载包括:自重、脱模起6.4.1在预制构件之间及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及后浇混凝土6.4.3国家现行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力墙结构,现浇墙肢水平地震作用弯矩、剪力宜乘以不小于1.16.4.4叠合楼盖和现浇楼盖对梁刚度均有增大作用。当叠合楼6.4.5对结构弹性层间位移的限制,目的是保证在多遇地震作的正常使用功能。鉴于叠合剪力墙采用后浇混凝土区域插筋连6.5.1应重视包含预埋件在内的预制构件在短暂设计状况下的6.5.3机电设备预埋管线和线盒、制作和安装施工用预埋件、6.5.4预制构件中外露预埋件凹入表面,便于进行封闭处理。7.1.1墙肢厚度不大于200mm时,空腔净距小于100mm,7.1.3通过轴压比为0.5和0.2的轴压力作用下,典型部位叠合7.1.4根据叠合剪力墙制作特点,叠合剪力墙结构的连梁可采大于100mm(下部墙板顶面钢筋中心到墙板顶面的距离为7.3.2同济大学进行了在轴压比0.5和0.2的轴压力作用下,底部拼缝处插筋采用100%搭接和为50%搭接的剪力墙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由试验报告结论可知:边缘构件预制叠合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其承载能力设计可以参照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相关规定进行;此外,试验报告结论还表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