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非文学类
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15分)
小葫芦
马海霞
①母亲生我前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家里的葫芦藤上挂满了小葫芦,一个个挂着露水,在朝阳的照耀
下泛着金光。父亲听完后,拍板说,这个孩子生下后小名就叫小葫芦。
②我小时候头型长得不周正,右边后头大,而且右腮也比左腮大,一咧嘴嘴便朝左歪,父亲说我是个
长歪了的葫芦。
③一次我去二大爷家串门儿,进门便听到二大爷喊二大娘拿斧子来,说葫芦长歪了,他要将歪掉的那
块儿砍掉。听到这话我吓得一溜烟跑回家,眼泪鼻涕哭了一大把。气得二大娘骂了二大爷三天,说他明知
道我叫小葫芦,见我进门了还喊着砍葫芦,真是明摆着吓唬孩子。
④二大爷砍葫芦这梗不胫而走,胡同里那群熊孩子遇见我便高喊“砍歪葫芦了"。后来,父亲意识到事
态严重,以后再有人这样“指桑骂槐”便让我两个哥哥冲将出去,将那群熊孩子“吓唬”跑。有些跑得慢
的,被哥哥追上,也没少挨我哥皮锤。
⑤小葫芦这名字着实成了我心病,谁喊我这个名字我都不高兴,小孩子的心思只能憋心里。终于有一
天,我发作出来,质问父母,咋给我起这么个小名,难听死了。父亲说这是母亲生我前梦到了葫芦,我回
思,若是梦到猪还喊我猪不成?就是没文化,起不出好名字来。那时我最羡慕跟我玩的小伙伴们,她们都
第1页共49页
有个好听的小名:小花、小柳、小宁宁、小燕子。人家的小名一喊,半条胡同的孩子都跟着雀跃起来;而
我的小名一出口,却引来嘲笑声一片。好在大家都知道我不喜欢自己小名,上学后同学们没人敢当面喊我
小葫芦。
⑥上了高中后,我终于把小名甩在了五公里外的家乡,班里没人知道我的小名。高中临毕业前,跟我
关系非常好的一位同学送给我一个毕业礼物,我打开一看,是一个刻着字的歪葫芦,气得我连上面的字都
没看便扔进了垃圾桶,从此和她楚河汉界,永不来往。直到现在,她都不知道我当年为何和她绝交。想来
她送我葫芦不是恶意,她喜欢雕刻,再说葫芦是辟邪、招宝之物,她送此物是祝我高考顺利。
⑦随着年龄渐长,身边人再也不敢喊我小名,连父母也不再喊我小葫芦,而是称呼我大名。父亲六十
二岁那年患了小脑萎缩,开始健忘,家庭住址和自己姓名都不记得了。和他去医院看病,医生问他记得家
里孩子姓名不,父亲指着我说:“我女儿叫小葫芦。”父亲这句话,说得我眼泪下来了,我赶忙回答:”是的,
我就是小葫芦。”
⑧那段时间,我经常问父亲,我叫啥?父亲回答:小葫芦。听到这三个字我便开心得不得了,我害怕
父亲有一天连我小名也忘记了。三年后,父亲突患疾病离世,那个喊我小名的人走了,从此世上再无人喊
我小名。
⑨如今,我在离家几千里的外地工作,梦里常回故乡,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多么希望在异乡的路上,
有一天突然有人从背后操着乡音喊我“小葫芦”,宽慰一下我遥远的乡愁。
⑩谁能想到,当初那么极力排斥的小名,儿十年后,却萦绕在我的心头,化成我生命中最动听的音符。
小名,是我回望的来时的路,是我蹒跚成长的小时候,是被父母捧在心头的宝贝儿,是那挂着露水,泛着
金光充满朝气和希望的未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9年第9期,有删改)
第2页共49页
17.通读全文,说说父母为什么用“小葫芦”作为我的小名?(2分)
18.按照要求,回答问题。(5分)
(1)自选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3分)
(2)揣摩分析第⑥段加点的“甩”字的妙处。(2分)
19.文章第⑦段划线句与下面的链接材料,两处都写到了因父亲而流泪,但他们流泪的原因却不同,请结
合具体内容简析。(4分)
【链接】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
再能与他相见。一一朱自清《背影》
▲▲
20.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的含义。(4分)
17.(2分)①母亲生“我”前一天做梦,梦见了小葫芦:②葫芦寓意着辟邪、招宝,父母希望“我”一生能平
安、富裕。
18.(6分)(1)示例一: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法),(1分)将叫别人小名的情况与叫“我”小名的
情况进行比较,(1分)表现了“我”对别人小名的羡慕,对自己小名的讨厌。(1分)示例二:运用了比拟(拟
物)的修辞手法,(1分)把孩子们比作欢呼雀跃的小动物,生动形象写出了孩子们的兴奋的状态,(1分)
表现了“我''对别人小名的羡慕,对自己小名的讨厌。(1分)(2)①"甩''字表现了对自己小名的讨厌;②生
第3页共49页
动形象地写出了到了高中后终于没人知道我小名的兴奋;③为文章结尾盼望有人叫我小名作铺垫。(2分,
写出两点即得满分)
19.(4分)文中是父亲在患了小脑萎缩、开始健忘的情况下,只记得我的小名。“我”的流泪是因感动、兴
奋而流泪,也有为自己小时候不理解父母之爱而懊悔流泪;(2分)链接材料中是“我”看到父亲来信,说到
一些伤心事,“我”便有了晶莹的泪光,是因为“我''回忆"背影”,挂念父亲。(2分)
20.(4分)①小时候不理解父母的用意,极力地排斥小名;②成年后理解了父母的用心时,呼唤自己小名
的亲人却己离去;③在外地工作,小葫芦寄托着我对亲人的怀念和对故乡的依恋。(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
得满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0〜24题。(12分)
枯萎的蒲公英
①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
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②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
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
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
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
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③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第4页共49页
④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
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
⑤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
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
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
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
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
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⑥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
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
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
星辰,千千万万次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⑦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
不怎么好用了一一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⑧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
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
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
孤寂。
⑨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暧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
20.文章第②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的特点。(2分)
第5页共49页
21.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3分)
2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23.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四)
20.刚强坚毅(生命力顽强)
21.为母亲付出的艰辛而心疼(1分);为蒲公英尚在、母亲已逝而心疼(1分)
22.运用拟人的修辞,通过“努力”“手脚”等人格化的词语,将蒲公英紧贴地面、努力生长的状态鲜活地
表现出来。(修辞1分,作用2分)
23.结构上:照应开头,首尾呼应(2分)内容上:升华主旨,赞美母亲刚强坚毅、无私奉献的品质,表达
对母亲深深的思念。(2分)
第6页共49页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13分)
拔掉心底的篱笆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
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出来。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
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地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可
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劳方面出色,来试试吧!
你完全能想象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
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
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高中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虽然也不低,师长们多年来在
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你偏科啦!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于是我报了文
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有一次他问我:你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
不擅长学数学。
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联
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你刚刚的表达不准确,什么叫“我不擅长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
数、几何,等好多部分,涉及的能力有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
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第7页共49页
我听到这话别提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
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值150,我拿了142分。
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说实话,
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
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
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我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
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人的和你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
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是不问题。另一个方
面,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7.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拔掉心底的篱笆”含义的理解。(2分)
18.请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3分)
时间心底的篱笆拔掉篱笆后
小时候以为学习好则体育差A_______
高二相信语文好则数学弱B_______
第8页共49页
参加工作后C_______英语有小成
19.语言品味。(2分)
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隼识”(赏析加点词语)
20."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如何理
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21.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心底的篱笆,说说留在你心底的篱笆是什么?结合本文给你的启示
说说该如何拔掉它们?(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3分)
17.“篱笆”原意是栅栏,这里是阻碍的意思。心底的篱笆是藏在在心里的因错误想法观念而产生的恐惧和
心理障碍。拔掉心底的筒笆是指除去错误的想法、观念,树立自信,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8.A.体育拿名次,体育比赛拿第三。B.数学拿高分,得高分,考高分。C.恐于(担心、害怕)年龄大
英语学不成。
19.“常识”原意是普通的知识。大家都知道知识,这里带有否定(讽刺)的意味,表示对曾经给我误导的
错误知识的否定(或反感).
第9页共49页
20.这句话的含义是: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之后那些被我们看成困难的,其实是
没被我们发掘出的优点(长处)。
21.示例:留在我心底的篱笆是我总觉得自己写不好作文。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多读书,坚持写日记,认
真学习课文中好的写作技巧,我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父亲的西装
李立泰
①儿子不听父亲话,没考师范、农校、水校这些中专,一门心思读高中,目标大学。父亲考虑儿子考
中专,上学不花钱,考高中,学杂费,吃喝住所有的都要自己掏。
②农家只有粮食可卖变钱,而卖了粮食囤里就少啦,口粮少了就吃不饱。吃不饱,人就会落毛病,会
得病。这是农民最怕的事情,病不起。
③好在父亲身体好,农村活没干不了的。但这样里外里,一年两万多。这不是闹着玩的?农民,日不
进分文,拿什么供高中?就凭我这五亩地,累死也没门。
④高中入学,父亲借电三轮,装儿子的书、被褥、脸盆、衣服等,送到县一中。一中今非昔比鸟枪换
炮了,气派的大门、敞亮的教学楼,好大的操场占了几十亩地吧?给儿子留下生活费,父亲说,吃饭吃好
吃饱,别受屈,正长个哩。儿子点头。父亲说,注意,上学咱只能比学习,不能比吃穿!要比考试分儿!
儿子点头称是。
⑤儿子推着三轮送父亲出校门。门口送孩子上学的,当官的爹、大老板爹、小工头爹、农民爹、工人
爹什么爹都有。什么样的车也有,好的宝马奔驰,差的桑塔纳现代……学生穿的绫罗绸缎,皮鞋手表。儿
第10页共49页
子穿的算最差的了,父亲思忖我这爹也是最差的爹了。
⑥那年你爷爷送我,也是一中,我跟你一样没听爹的话,非考高中。我后悔一辈子!人家考师范、中
专的,文革没完都分配了工作,农转非,吃国粮,工资三十六块五。
⑦儿啊?你爹没本事咋办呀,你现在比我当年入学强百倍了。你爷爷推着独轮车送我来的,一边装被
褥和书,一边装饭碗、瓦盆儿。你爷爷也说,在校不能比吃穿,只准比学习。我真没在乎过吃穿,一身粗
布衣,吃地瓜面窝窝,但我学习还行,上游。但是高考取消了,文革中,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学
梦基本破灭。
⑧农村繁重的体力劳动,徭役般的挖河、出夫,抽空了身体。当民师、参军、招工轮不到咱,工农兵
大学生公社推荐的全是女生。如今五十几,胡子拉磴,岁月的沧桑沟壑纵横,就成了不折不扣的老头儿。
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你可好好念书,儿啊。
⑨为了供高中生,父亲进城打工,在建筑工地当小工。睁开眼一天,搬砖运砖,运沙子活水泥,晚上
累得饭都不愿吃,躺下就胴。
⑩父亲抽点空来看儿子,送钱来了,父亲的头发长的盖住了上衣领孑,像杂草乱蓬蓬的扎挚着,早该
理理发了,穿着真正解放了的胶鞋,大脚趾露出半拉,还有所谓的工装,水泥白灰油漆把父亲浑身雕塑成
了劳动者。
⑪那次儿子不高兴了,说,爹再别往学校来了,穿这么破,给俺丢人!
⑫父亲闻听此言难受得心疼。父亲蹒跚着离开学校。憨儿啊,若不是你爹、若不是你这个破破烂烂的
爹,你拿什么读高中?
⑬儿子还算争气,起早睡晚冷桌子热板凳,苦读寒窗三载,农家穷子弟竟考上了山大中文系本科。在
村上可以说第一个大学生,大喜事。但父亲的高兴不起来,为入学费用犯愁得吃不下饭。父亲卖了牛,庄
第11页共49页
乡邻居们凑,儿子上了大学。儿子在校刻苦学习、成绩拔尖、选上校学生会副主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大三入了党,考上了省委组织部选调生,一路绿灯。毕业分配到一镇政府任副镇长,他老祖宗坟上冒青烟
了!
⑭儿子干工作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虚心学习,很快适
应了农村工作,分配的任务独立完成,书记底下说他,真是棵好苗子!不到十年干到镇委书记位上。
⑮正当他向前大踏步地迈进的日子里,他放松了政治学习,腐败思想滋生蔓延,从收小礼到贪污受贿,
最后倒台,大家对他非常惋惜。
⑯老父亲为此大病一场,感觉在村上没脸见人,回忆起昔日的炫耀……他起五更出村,去监狱看儿子。
⑰父亲“口光当、口光当”的过了两道铁门,走到见儿子的五号“窗口”,里面狱警陪着儿子,玻璃墙内
外两重天,父子见面,拿电话对讲。
⑱儿子看见爹,掉了泪。第一句话竟问,爹,你咋穿这么好的西装?老父亲看看自己穿着不太合体的
西装,尴尬地说,我借的,怕给你丢人!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16期,有删改)
18.阅读全文,请以父亲为叙述角度,按顺序补全故事情节。(2分)
父亲劝阻儿子上高中未成父亲穿着破烂去探望儿子被嫌弃
->
19.文中⑥⑦⑧段父亲回忆爷爷送自己上学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赏析第⑩自然段中的画线句。(4分)
第12页共49页
—21.小说多次提到“丢
人”。阅读全文,说说“丢人”一词在文中的深刻含义。(4分)
_22.阅读文段及链接材
料,结合对“尴尬”一词的理解,比较分析李立泰与李祥森笔下的父亲形象的异同点。(4分)
【甲】老父亲为此大病一场,感觉在村上没脸见人,回忆起昔日的炫耀……他起五更出村,去监狱看
儿子
儿子看见爹,掉了泪。第一句话竟问,爹,你咋穿这么好的西装?老父亲看看自己穿着不太合体的西
装,培旭地说,我借的,怕给你丢人!
(李立泰《父亲的西装》)
【乙】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
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
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
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峭旭的笑。
(李祥森《台阶》)
第13页共49页
18.(2分)父亲送儿子上学叮嘱好好读书父亲穿西装探望入狱的儿子
19.(3分)不能删去(1分),讲述了父亲回忆自己大学梦破的遭遇(1分),点明父亲极力反对儿子上高中
的原因(1分):为下文父亲努力供儿子上学的情节做铺垫(1分)。
20.(4分)外貌描写(1分),写出父亲打工期间看望儿子时贫穷、道遢和狼狈不堪的形象(1分)。突出了
父亲为儿子挣学费的艰辛、不易与无私,表达了对伟大父爱的赞美(2分)。
21.(4分)“丢人”表层指的是父亲一身遨遢,丢了儿子的“人”(2分);深层指的是儿子放松政治学习,
银铛入狱,丢了自己与家族的“人”(2分)。
22.(4分)相同点;都有光宗耀祖、出人头地的想法;憨厚老实;勤劳肯干。(答出任两点即可)(2分)
不同点,甲文中父亲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读书身上(1分);乙文中将光宗耀祖的想法寄托在抬高“台阶”上。
(1分)。
(四)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7分)
是谁爱着你的背影邓迎雷
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
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
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
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
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
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
第14页共49页
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
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
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
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
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
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
不见我的背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
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
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
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
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
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
看几眼,不愿错过。
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
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
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
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
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
原来,母亲又在隔窗望着我的背影。
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
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
然后,老眼昏花的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
第15页共49页
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
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16.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你按照时网顺序,用概括的语言补充后面两件事。(4
分)
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
答:②③一一
17.请从修辞或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
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
18.请你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3分)
19.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流泪,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中这两次流泪的理解。(4分)
20.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同样是写背影,都先后四次直接写背影。请从思想情感的角度来比较它们的
相同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你所受到的启发。(3分)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
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
第16页共49页
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
与他相见。
16.(2分)②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
(2分)③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
17.(3分)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具体传神)地写出了我离开时母亲对
我的关注与恋恋不舍,表现母亲对我深沉的爱
18.(3分)示例一: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
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
示例二: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
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努力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19.(4分)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
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母亲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
20.(3分)相同点:两文都运用了外貌描写,都表达了父母对儿女深沉的爱和儿女对父母的理解、疼惜、
感激之情。启发:联系自己的生活具体谈父母对自己的爱,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与感恩。
第17页共49页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8分)
想起那口老井
文/芷兰
①童年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老家门口的那口老井。
②井台呈四方形,圆圆的井口周围清一色的青石砌就。井水,永远那么清澈,永远那么明亮,波纹荡
漾,银光闪耀。
③老井总是“吱呀吱呀”唱着一首动听的歌谣,应合着乡村中的鸡鸣狗吠,构成一曲优美的乡间交响
曲。乡村人家都备有水缸,往往每天早上去挑水,将水缸里的水盛得满满的,以供一天使用。每天到老井
打水的人络绎不绝,有挑水的,也有抬水的。桶里的清水跳着欢快的舞蹈,荡出来洒落在乡间小路上,一
行行,一片片,湿漉漉的,与黄土地相映衬,像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④老井的冬夏都别有风味。盛夏,走到井边,打上来一桶井水,舀起一瓢,仰起头,咕咚咕咚,一饮
而尽。一股冷气,从嘴里一直凉遍全身。啊,真凉快!取一两个西瓜,放进冰凉的井水里浸上半小时,便
成了“冰镇”西瓜,吃起来冰爽可口,暑气全消。隆冬季节,天寒地冻,井口上面不断冒出缕缕白雾,如
同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水井旁也是妇女们浣洗衣服的地方,河水冰冷,井水温暖,洗衣服不会感觉到冷。
妇女们•边忙着洗衣服,一边聊天,天南地北、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无所不谈,不时传事阵阵笑声,给
宁静的乡村平添几分热闹。
⑤我就是吃老井水长大的。六七岁的时候,我和哥哥就一起到老井抬水。哥哥提着水桶,我拿着抬水
的长棍子,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出家门,来到老井边。正值少年的哥哥最喜欢放“野辘转”,左手把水桶钩在
辘辕绳的钩子上放下井口,右手反而放开了辘轮把任其自由下落。他快速伸出左手搭上辘护,疯狂的辘掠
第18页共49页
忽然变得很听话,渐渐慢下来,然后是“咚”地一声,水桶落到水面了。他快速伸出右手摇动辘泸把,左
手时不时拨一下井绳,使井绳整齐地缠绕在辘轮上,转眼之间,一桶清冽甘甜的井水露出了井口。
⑥年龄再大点的时候,我就能自己到老井边给家里挑水了。先是每次挑两半桶,然后是两大半桶,最
后才是两满桶。记得刚开始时没经验,水桶始终浮在水面上。母亲告诉我,要水桶倒立起来才往井里放,
然后摆动水桶上的绳索,见水桶满了就使劲地往上拉。我照着母亲说的办法试了几次,果然学会从老井里
汲水。
⑦就这样,围绕着老井,喝着老井甘甜透心的水,我走过了充满幻想的童年,度过了十年寒窗生涯。
清澈甘甜的井水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哺育着我成长,也净化了我的灵魂。
⑧老井不但养育了村里的祖祖辈辈,还为我们村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小河对岸的一户于姓
人家,经常来喝老井的水,家里考上了一个清华生。我们家兄妹三人喝着井水,也都相继考上了大学。于
是村里的老人们都说:“咱这口井的水可是神水啊,喝了这口井里的水,人都比别村的人聪明,你看,老于
家出了一个清华生,老岳家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还有……”“神水”的消息像插上了翅膀,传遍了三里
五村,于是就不断有邻村的人过来汲水,老井更加忙碌了。
⑨老井,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见证了建国70年来老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过去农民交公粮到现在发
放粮食补贴;从过去都住土坯房到现在的户户小洋楼;从过去人们挑水喝到现在的家家安装自来水……
⑩不知何时,村中不见了那口老井。老井完成了它的使命,悄无声息地淹没进了历史的尘封里。但是,
每当想起老家,我总是会想起那口老井。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第6期)
18.通读全文,请概括文中“老家门口的那口老井”的特点。(2分)
第19页共49页
19.阅读下列语句,按句子后面括号内的要求作答。(7分)
(1)桶里的清水跳着欢快的舞蹈,荡出来洒落在乡间小路上,一行行,一片片,湿漉漉的,与黄土地
相映衬,像是一幅美丽的水墨画。(请从修辞的角度进行品析)(4分)
(2)妇女们一边忙着洗衣服,一边聊天,天南地北、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无所不谈,不时传出阵阵
笑声,给宁静的乡村平添几分热闹。(请从句式角度进行品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那口老
井”包含了作者哪些深层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阅读下
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5分)
【甲】正值少年的哥哥最喜欢放“野辘轮”,左手把水桶钩在辘护绳的钩子上放下井口,右手反而放开
了辘韧把任其自由下落。他快速伸出左手搭上辘辕,疯狂的辘结忽然变得很听话,渐渐慢下来,然后是“咚”
地一声,水桶落到水面了。
一一芷兰《想起那口老井》
【乙】杜小康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
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
第20页共49页
着他的鸭子。
——曹文轩《孤独之旅》
(1)【甲】【乙】两段文字共同的人物描写方法是什么?(1分)
(2)【甲】【乙】段中都有对少年的描写,请问各有什么不同的作用?(4分)
18、清澈、充满生机(忙碌)、冬暖夏凉、默默奉献(一点一分)
19、拟人和比喻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挑水时候的快乐1,表达了对井水的喜爱1。
20、排比句/小短句/句式整齐1,写出了妇女们边洗衣,边聊天的热闹场景1,表达了冬日温暖的井水给人
们带来的快乐lo
21对家乡、美好童年的回忆;对老井默默无闻奉献的感激;对建国70年来老家翻天覆地的变化赞美;对老
井完成使命消失的怀念。
22动作描写1
甲文写出哥哥取水时候动作的娴熟1,突出了哥哥的能干1。
乙文写出杜小康追鸭子时的情景1,表达了他的焦急与无奈1。—
第21页共49页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14分)
你的天空会完好无缺吗/朝颜
①天空零星地飘着细雨,洁白的木梓花在路旁恣意开放,甜香得仿佛要溢出蜜来。几个散学归来的孩
子用伞柄钩着伞柄,奔跑着,嬉闹着,咯咯地笑着。这样的乡村冬景,覆盖着一层温馨美好的外衣,很容
易击中我内心柔软的部分。
②现在,我置身于瑞金最偏远乡镇的一个村子里,是一名群众路线工作常驻队员。两年了,我挨家挨
户走遍了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却每每被一间间屋子的寥落和冷清刺痛双目。老人、孩子、一些嘎嘎叫唤的
家禽,是村中的主角。而年轻人,则像珍稀的候鸟,唯有在年关将近时才会飞回来,暂时填满屋子的空寂。
很快的,他们又将起飞,降落在不属于他们的城市里。自然,刚刚被焙热的怀抱,也随之飞走了。
③我寄居的这个家庭,毫无悬念的,亦是只剩了老人和孩子。寡居的阿姨六十多岁,领着一大群孙子
孙女和外孙子外孙女。阿姨的声音热情高亢噫亮,训孩子,斥鸡鸭,有着似乎强势的热闹。直到那一天,
她被已经高出她半个头的孙女丽丽用板凳砸中,我才发现,瘦弱的阿姨其实是那样的外强中干。
④事情的起因多么简单,丽丽偷钱,又不服阿姨的训斥,于是随手抄起板凳,扔向了那个亲手抱她喂
她养她长大的奶奶。然后,她若无其事地背起书包上学了。她的弟弟回来说,丽丽从学校旁边的小店里出
来,左手提着辣片,右手攥着冰棒。
⑤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我早已领教过丽丽的身手敏捷。我们在餐桌上吃饭,她悄悄地端着碗潜进我的
卧室,拉开我的钱包。她很聪明,不会一次全部拿光,不细心是不容易察觉的。但次数多了,便总有露馅
的时候。有很多次,她将我箱子里的零食吃光,笔掏走,蜂蜜只留下小半瓶。但是她见到我时,依然面不
改色心不跳地喊一句阿姨。
⑥我断断续续地听到奶奶和丽丽母亲在电话里的对话。
第22页共49页
⑦“她要钱用,你就给她嘛。”
⑧“给了,她还是要偷啊。”
⑨“那你就多给一点嘛。”
⑩我知道,丽丽的母亲在外面开着一月店,收入不错。她一定以为,钱是可以弥补一切的法宝。但她
不知道,饥饿和欲望是一个无底的深洞,一经形成,便是用再多的钱也填不饱的。
⑪日子依旧在看似平静中向前滑行。后来,丽丽的母亲回来,又一次以弥补的方式,给了她一个智能手
机。以手机为起点,状况一点一点地发生着。先是为了蹭WIFE丽丽在打雷天偷偷将我的电脑接上电,导
致电脑主机、路由器和“猫”统统罢工。然后是丽丽所持手机的话费以天文数字向上攀升,终于连她母亲
也忍无可忍。
⑫后来,丽丽读大学的堂哥打开她的手机,发现她正与一位素未谋面的大叔进行着一场热火朝天的“网
恋”,话费之谜终得破解。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仗义的丽丽,居然主动为远方那个大叔充话费。
⑬面对一场又一场的审问和劝说,丽丽甚至连眼泪都懒得掉下一滴。她沉默,麻木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
我猜她一定想,她有什么错,除了那个虚拟的男人,谁曾给过她那样多的甜言蜜语,谁曾给过她那么多言
语上的关怀呵护。这些年她得到的,除了钱,还是钱。
⑭作为驻村干部,我们曾在村委会煞有介事地成立了一个留守孩子辅导中心,希望能以一己之力,在学
业上、心灵上,多少给予孩子们一些东西。这种帮扶形式被写进总结,写进宣传资料里,看上去很像那么
一回事。然而事实上,真的收效甚微。
⑮每年暑假来临的时候,一辆又一辆的大班车开进镇里,又一群留守孩子将被带到父母所在的工厂、工
地上。他们以一群候鸟的身份,飞抵那个陌生的地方。迎接他们的,会是一个水草丰美的湖泽吗?当更多
的零食、玩具以弥补的姿态堆砌在他们的面前,那一片曾经塌陷的天空,是否会像女蜗补过的那样,完好
第23页共49页
无缺?
(选自《2016中国年度精短散文》)
18.简要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19.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的丽丽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20.结合语境,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语句。(4分)
(1)而年轻人,则像珍稀的候鸟,唯有在年关将近时才会飞回来,暂时填满屋子的空寂。(从修辞手法的
角度)(2分)
(2)然后,她若无其事地背起书包上学了。她的弟弟回来说,丽丽从学校旁边的小店里出来,左手提着辣
片,右手攥着冰棒。(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
21.细读本文,根据你所了解的现实,说说文章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3分)
第24页共49页
18.(3分)①内容上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冬季乡村:②交待人物的生活环境和状态;③结构上引出下文,
为下文写留守儿童丽丽的故事作铺垫。(每点1分,意近即可。)
19.(4分)①缺少父母关爱、内心孤独的小姑娘;②叛逆、不明事理的小姑娘;③有偷窃切行为、且小心
谨慎的小姑娘;④冷漠、麻木的小姑娘等。(每点1分,意近即可。)
20.(4分)(1)(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在外打拼的年轻人比作“珍稀的候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年
轻人漂泊在外、飘忽不定的状况,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意近即可)(2)(2分)采用动作描写,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丽丽用凳子砸伤奶奶后的冷漠和麻木。
21.(3分)示例:本文反映了深刻的现实问题,留守的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造成教育上的缺失,导致
他们性格上麻木、冷漠,甚至早恋、偷窃等,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文章旨在呼唤全社会关心留守儿童
成长。(意近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7分)
耍面
程奋只
①天下面食数山西,山西面食数龙城,龙城面数四平路上的得月楼,得月楼的总厨姓余,单名一个“良”
字,生得白净秀气,说是厨子,倒比台上那唱戏的小生还要俊上几分。更厉害的是,余师傅有一手耍面的
绝活,一条拉面在他手里能耍出花儿来,真是绝了。
②余师傅的大徒弟叫小福子,不仅厨艺高超,耍面的功夫也是了得,得月楼的食客们都说,若是粗粗
一看,小福子的耍面功夫已经和余师傅不相上下了,但若仔细琢磨,却又差了那么一丁点。可到底差在哪
儿呢?却又说不出。只有小福子自己知道这一丁点差在哪,这就是“柔面剂”。他曾听人说,师父有一种特
第25页共49页
殊的料剂,和面的时候,加到面粉中,和出来的面就会柔韧无比,劲道十足。这样耍起面来才能收放自如。
③小福子曾故意问余师傅有没有这种柔面剂,余师傅却说根本没有什么柔面剂,和面和舞面都是真功
夫,功到自然成,别去想那些歪门邪道。小福子嘴上应着,心里头却一百个不相信。
④有一次小福子路过师父的房间时,看到师父在擦拭一只白色小瓷瓶,擦好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放进柜
子里,锁好。小福子料定那只小瓷瓶里装的正是柔面剂,心想:“师父果然留着一手。这是怕自己抢他的
饭碗啊。”想到这里,小福子心一横:罢罢罢,看来我在这里也学不到什么了,留在得月楼将永远被师父压
制。不如趁年轻,远离此地,另起炉灶。
⑤当晚,小福子就不辞而别,离开龙城,从此杳无消息、。
⑥时光如电,转眼就是三年。这一天,正是掌灯时分。龙城得月楼上早已座无虚席。余师傅沐手更衣,
正准备表演他的耍面绝技。这时门外走进一人,大喊一声:“且慢。”众人抬眼观瞧,不禁发出一片惊讶之
声,来人正是三年前出走的小福子。
⑦原来,三年前他负气出走,在一个偏僻的小城,苦苦寻觅配制柔面剂的方法,他本就伶俐,再加上
反复的试验,这柔面剂竟当真被他配制出来了。有了柔面剂,他有恃无恐,所以今天来和师父一较高下。
⑧只见小福子拱手一揖:“师父,一别经年,一向可好?”余师傅道:“小福子,你到哪里去了?为何不
辞而别?"小福子无话,只冷笑一声,转向大家:”各位龙城的老少爷们,今天我小福子就想干一件事,这
就是和师父比试一场。”
⑨一位食客说道:“怎么个比法?”小福子说:''我和师父各耍一趟面,要是我赢了,师父就得让出得月
楼总厨的位置。”一听此话,众人顿时议论纷纷,有人问:“那你要是输了呢?"小福子一笑:“我要是输了,
就头顶面盆,膝跪案板,向师父赔礼道歉,并永世不再耍面。”大伙心里一惊,这小子来真的了。得月楼的
老板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准备过来劝劝。谁知,余师傅对着小福子一笑:“好,我答应你。”
第26页共49页
⑩小福子说:“我要亲自和面。”说完走进后厨,少顷,推着和好的面走出来,立在大厅中央。【A】
左手抓面,轻轻一抖,引来一阵惊呼,这面条在他手里竟比皮筋还柔韧。但见一条白练上下翻飞,如银
蛇出洞,似飞龙在天,让人眼花缭乱。一趟面耍完,面条齐刷刷分作几段落入锅中,引得大家一阵大声
喝彩。喝彩归喝彩,众人也为余师傅捏着一把汗,看样子,这小福子的功夫已经不在余师傅之下,这下
余师傅有麻烦了。
⑪只见余师傅不慌不忙,走进房间拿出一个白色小瓷瓶。小福子一看,正是三年前那只小瓶,看来师
父终于肯承认有柔面剂了。谁料余师傅道:“我手里的这一瓶药剂,并不是什么柔面剂,却能检验出面团中
是否添加了柔面剂。”说完打开瓶盖,在小福予刚才剩下的面团上滴了两滴,奇事发生了,那面团竟然出现
奇特的粉红色,小福子心下一惊,众食客也是面面相觑,不明就里。
⑫余师傅这才讲出其中的故事。原来余师傅出身中医世家,从小跟着叔叔研习中医多年,谁料成年后
却忽然对厨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才改行做了一名面食厨子。六年前,他无意中发现一种柔面剂,能让
面条柔韧无比,但很快就发现,柔面剂虽然可以增加面条的弹性,但同时会产生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
为了防止别人配制出这种柔面剂来使用,余师傅苦心配制出另一种药剂,这种药剂能检验出面团里是否加
入了柔面剂。这就是他手中的那个小瓷瓶里的药剂。
⑬听完余师傅的话,众人才恍然大悟,小福子也羞愧难当。这时余师傅叫徒弟当众打开一袋面粉,又
舀来清水,重新洗手和面。面和好后,他对小福子说:“你看到了,我这面里并没有添加柔面剂,我还是那
句话,无论和面还是耍面都是真功夫,不要去想什么歪门邪道。”【B】说完拿面在手,一抖,倒赛过戏台上
那青衣花旦匕舞的水袖,美得惊心,美得花枝乱颤。
(选自《2018中国年度作品微型小说》,有删改)
17.请从小福子的角度补全本文故事情节。(2分)
第27页共49页
(小福子)------------------负气出走----得知真相
18.第⑦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3分)
19.小说第⑨段分别写了师徒两人的“笑”,但意味不同,请仔细揣摩。(6分)
(1)小福子一笑:“我要是输了,就头顶面盆,膝跪案板,向师父赔礼道歉,并永世不再耍面。
(2)谁知,余师傅对着小福子一笑:“好,我答应你。”
20.文章对“耍面”的描写很精彩,请从A、B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3分)
21.小说的主人公是余师傅还是小福子?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3分)
第28页共49页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7分)
17.求“剂”不得师徒较艺(2分;意近即可)
18.运用插叙(1分),补充交代小福子三年前离开龙城后的经历以及回来的目的,丰富文章内容(2分)。
19.(1)小福子“笑”,是因为觉得自己有了柔面剂,肯定能够打败师父,取代师父的位置,内心卜分得
思:
(2)余师傅“笑”,是因为他知道小福子回来的真正目的,但已成竹在胸,内心非常淡定。
(共4分。每点2分。意近即可。)
20.A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生动地描绘出小福子耍面技艺的娴熟;运用比喻,生动描绘出面
的形态、情状,表现小福子耍面技术娴熟;
B句:与“青衣花旦的水袖”对比,用“花枝乱颤”作比喻,表现余师傅耍面技术出神入化,给人以美的
享受。(3分。手法1分,效果2分。意近即可)
21.示例一:小说的主人公是余师傅。余师傅是一位技艺精湛、富有正义感、坚守行业道德的厨师,他揭
穿了小福子使用柔面剂的真相,教育徒弟如何学艺、做人。小说通过塑造这一人物形象,赞美了人性的美
好,弘扬了社会正气。所以余师傅是主人公。示例二:小说的主人公是小福子。小说写了小福子怀疑师
父、不辞而别、配制柔面剂、挑战师父等情节,塑造了一个自私阴险、忘恩负义的人物形象,揭示了人性
的弱点,告诚人们投机取巧、走歪门邪道是学不到真功夫的。所以小福子是主人公。(开放式答案,共3分。
意近即可。)
第29页共49页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练习题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9分)
关于红外测温枪的五个“为什么”
安利
在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中,红外测温枪与口罩一样,成为几乎所有场合必不可少的“标配”。枪口
无论是指向额头还是手腕,只需一扣“扳机”,“打”出来的就是一个人的即时温度,从而把发热者迅速筛
查出来。
为什么测温枪无需接触人体就能测温
红外测温枪利用光学系统,把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聚焦到红外探测器上,探测器将采集的红外辐射转
换成为电信号,再经过数据处理及校正,最后准确推算出被测人体温度,并以数字方式显示输出。红外测
温枪与一般的水银温度计、电了•温度计不同,不是通过热量传导的方式测温的,所以无需与身体任何部位
进行接触,不仅迅捷,而且能避免交叉感染。
为什么测温枪枪口多指向额头或手腕
因手持式使用方式而得名的红外测温枪,也叫额温枪,专业名称叫红外测温仪、红外体温计或红外额
温计,也就是说,使用时一般要对准前额。就好比我们觉得自己发烧时,首先会摸摸额头。额头是频动脉
流经的地方,而且恰好皮肤很薄,面积不小,又暴露在外,所以这个部位是人体内部温度的最佳非接触式
观测点。除此之外,手腕、脖子等血管隐藏不深的部位也能作为体温捕捉点。
为什么红外测温不会对健康产生任何影响
第30页共49页
人们一看到红外、辐射这样的字眼,就联想到是不是会对人体有害。其实,红外测温枪这支“枪”射
出的并不是什么红外线,而只是人体红外线的一个被动接收器,完全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影响。我们平常
接触最多、最强的红外线来自太阳,人体这个“小火炉”与太阳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为什么测温枪真的会射出光线
我们看到,有孽红外测温枪是真的有光线射出的。这束能被我们看见的光线当然不是红外线,它其实
是用来帮助测量人员“瞄准”的。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之间篮球比赛方案
- 空心板梁预制施工方案
- 安全生产责任书模板五篇
- 锚杆静压桩专项施工方案
- ××学校“停课不停学”线上家长会实施方案
- 2024-2030年移动式环保空调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硅外延片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咨询报告
- 2024-2030年石油和天然气用交流电动机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皮具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痛经贴行业兼并重组机会研究及决策咨询报告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青山不老》教学课件
- 天津2024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招聘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AQ 1096-2014 煤矿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实施细则(正式版)
- 校园火灾防火教育
-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大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失智老年人照护》课件-项目四:失智老年人康复照护
- 交警集群调度指挥系统方案资料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新闻写作 课件
- 中国法律史-第三次平时作业-国开-参考资料
- 1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1000题直接打印版
- 《食品原料学》课件-第三章 果蔬食品原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