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财政学课后习题_第1页
安徽大学财政学课后习题_第2页
安徽大学财政学课后习题_第3页
安徽大学财政学课后习题_第4页
安徽大学财政学课后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1、学习财政学为什么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说起?

因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资源配置体系由两部分组成:

-是市场配置(利用价值规律,供求关系)

二是政府配置(利用财政的收支分配活动)

而财政就是一种政府的经济活动,所以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学习财政学和研究财政问题

的基本前提,不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难以说明为什么有市场配置、政府配置有什么特

殊作用,政府配置的规模多大为宜,政府采取什么方式配置资源等等。所以,学习财政要从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说起。

2、什么是市场失灵?

指的是市场充分发挥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市场所具有的在某些领域或场合无法有效配置

或难以发挥的状态。

3、参考图1一1思考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作用

政府与市场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作用是:

其一,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市场的失灵,主要是提供具有外部效应

的公共物品。

其二,因市场分配不公和社会波动,要求政府从中调控,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健康,稳定的

发展。

4、试述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

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财政手段:a.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筹集经费和资金。b.通过税收

优惠,财政补贴和财政政策等手段调控市场经济和运行。

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干预,但政府干预并非总是有效地,市场机制存在失灵问题,政府机制同

样会带来政府干预失灵的问题。政府的运行是以政治权利为基础和前提的。而政治经济是政

治的基础,政治权力不能创造财富,却可以支配财富,甚至凌驾于经济之上。政府干预失效

的根本原因: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有以下诸多方面;

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

5.试述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

公共物品:具有共同的消费性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个人物品的对,立物,从财政的角度看,

即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基本标准有两条:一,排他性和非他性。二,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6试述公共需要的历史性和特殊性

供给需要是特殊的,即具体地存在与特定的社会形态之中。对他的历史性可以沿着两条线索

去探索:

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线索,研究一个个具体的经济发展阶段上,社会产生了或可能产生哪

些公共需要。

二是,生产关系变迁的结果,研究在•个具体的社会形态下,统治阶级或集团如何以社会

公共需要的名义,将剩余产品的分配做有利于本阶级或集团的安排。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上,除保证执行国家职能那部分需要外,社会公共需要的主要内容是

在不断的变化发展的。

如,在传统社会中,以农业为主导,因此提供农业发展的条件都是公共需要在经济起飞阶段,

工业为主导,因此提供工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和为工业部门直接投

入,无疑成为公共需要。

而在当今经济发达的时代,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对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满足等方面的措施,

无疑成为公共需要

社会形态的变迁对公共需要的历史规定性,主要不在于各种社会

形态的公共需求,内容上的差异,而是统治阶级将自身的需求说成是公共需求。和封建的“朕

是国家”,将君主家族的利益上升为公共需要,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财政领域。将个人家族利

益同社会公共需要区分开来,为公共需要提供了显示或决定的途径,但

“代议制”同时也向那些操纵国家预算,审批过程中的阶级或集团倾斜,而社会主义的经济

本质体现了社会公共需要的本来面貌。

如何理解财政的特殊性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收支活动,是就财政一般含义而言。但任何社会和国家的财政活动,

都体现政府与其他利益关系在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国家则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不同社会制

度和不同国家的财政的特殊性

财政的特殊性。

财政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政府则是执

行统治阶级意志的国家权力机关,因而财政既然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那么具有鲜明的

阶级性是不言而喻的。财政具有公共性是因为(1)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是以执行某种社会

职能为前提的。(2)公与私是对应的。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

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从财政收入的整体过程

来看,我国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这个意义上讲,税收具有间接的偿还性,

但是每一个纳税人都无权要求从公共支出中享受与其纳税额等值的福利。也就是说,对每一

个纳税人来说,他的付出和所得是不对称的,这是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点,即非直接偿还

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试述研究财政职能的基本思路

财政是政府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所以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

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分析和研究

财政在履行和实现政府职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财政履行和实现政府经济职能的特殊性。

首先,财政职能是指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只要存在政府和财政,这种功能

就不会消失。财政职能主要说明的是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而

在于罗列或说明了哪些具体工作。

其次,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或者说是经济体制转轨中的基本问题,所以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重新认识财政概念的基本立足点,同样也是分析财政职能的基本立足点。

财政学关心的问题,不是在市场或政府的经济职能之外寻找什么新的财政职能,而是如何界

定各自的最适领域和最佳结合方式,最终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最优结合。

最后,经济学在研究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决定与分配是采取部门法,将整个国民经济分

为政府,企业,家庭和对外四个部门,研究财政同其他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研究政

府,企业,家庭和对外之间的关系。因而从四个部门的相互关系出发,也是分析财政职能的

另一种思路。

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而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个层次,经济

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它是在平等竞争的环境

下由等价交换来实现的。社会公平是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

理范围内,平均不等于公平,甚至是对社会公平的背离。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手段主要有XI)

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范围的,财政不能越俎代庖,

凡属于财政分配范围的,财政应尽职尽责。(2)规范工资制度。这是指规范由国家预算拨款

的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同政机关的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起码

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第一章

8,试述我国财政体系改革的基本思想和指导原则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主要是运用集中统一的指令性计划配置资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市场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和渠道,而财政则是政府配置资源的手段。市场与财政的配置机制

是不同的,后场通过均衡价格和等价交换实现资源配置。而财政是一种政府行为,根据政府

的政策,通过财政收支实现资源配置。市场与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同。实

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后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财政是在市场配置的基础上,

通过财政收支为政府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经费和资金,同时对市场的运行发挥宏

观调控作用,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

政治体制上来。(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

和范围。(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

能。(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10试述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目标是:山政府介入或干预产生的,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提供经费和

资金,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

机制和手段:(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

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

出的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

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

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资源配置本身的效

率。

试述经济稳定和发展的含义及财政直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1、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充分就业是指一国可就

'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物价稳定是指物价上涨

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范围内,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一国在国际经济往

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的大体平衡。

2、发展是一个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全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基本需要的概念。

3、机制和手段:(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

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的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的作用。(3)通过投

资补贴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

济增长中的“瓶颈”并支持第三产业的兴起,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稳定与高

速发展的最优结合(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的公共需要。

第二章

1.试用曲线表示说明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

答:个人需求的市场需求曲线是将同一市场的所有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出,

而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则不同。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

有个人对公共物品愿意支付的价格等于每个个人愿意支付的价格的总和,因此公

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是像私人物品那样通过水平相加求得,而是通过垂直相

加求得,如下图所示。d|、d2、5是公共物品的个人需求曲线,D是公共物品的市

场需求曲线。公共物品的市场供给曲线可以由生产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曲线所表

示,如图中的S曲线,公共物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公共物品的均

衡价格P和均衡数量Q。

2.•-般来说,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请解释其理由。

答: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需要有两个系统:一是市场,一是政府。市场提供私

人物品满足私人需要,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满足公共需要。因而公共物品的提供方

式是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规模和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依据。

为什么纯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提供而只能由政府提供呢?这是由市场运行

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决定的。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在市场

上,谁有钱就可以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钱多多买,钱少少买,无钱就不能买。

总之,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的特征,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

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而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的利益,这就

是经济学称之为“搭便车”现象。

政府的运行机制和市场的运行机制是然不同的。政府主要是通过无偿征税来

提供公共物品。但是,征税是可以精确计量的,如按率征收或定额征收,而公共

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如前所说,每个人的纳税额与他

对公共物品的享用量是不对称的,不能说多纳税就可以多享用,少纳税就少享用,

不纳税就不享用。尽管财政学界对税收合理负担问题有能力说,有利益说,但不

可否认的事实是,相对于市场买卖中利益边界的精确性而言,纳税人负担与公共

物品享用之间的关系缺乏精确的经济依据,带有模糊数学的性质。

由以上分析可知,市场只适于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对提供公共物品是失效

的,而提供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活动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财政学关心的

问题,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之间的恰当组合,以及政府提供

公共物品所花费的成本和代价,合理地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财政支出的规

模。为此,需要加强财政管理,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规范公共物品提供的政治决

策程序,尽可能减少可能带来的效率损失。

3.简述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及其选择。

答:准公共物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方式或市场提供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

式。对于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选择何种提供方式,取决于

税收成本和税收效率损失同收费成本和收费效率损失的比较。对于具有外部效应

的准公共物品,当外部效应很大口寸,可以视为纯公共物品,采取公共提供方式,

但为了提高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减轻政府负担,对多数准公共物品采取混合提

供方式。从各国实践来看,准公共物品的有效提供主要有以下儿种方式:(1)政

府授权经营。适用于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自然垄断行业。(2)政府参股。适用于

初始投资亮较大的基础设施项目。(3)政府补助。适用于提供教育服务、卫生服

务的民间机构及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民间企业。

4.简述公共定价。

答: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

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公共定价是政府保证公共物品提供和实施公共物品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公共定

价的对象自然不仅包括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而且包括私人部门提供的公共物

品。从定价政策来看,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是纯公共定价;二是管

制定价或价格管制。

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2.二部定价法(基本费+从量费);

3负荷定价法。

5.试述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

答:财政支出效率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物品(包括准公共物品)的“生

产效率”组成,而财政支出的配置效率与财政配置职能密切相关。财政支出的配

置要符合社会净效益(或净所得)最大化的效率标准。即财政支出所取得的各种

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总和,应当大于聚集财政收入过程中对经济所

形成的代价或成本也就是要取得效益剩余或净效益。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

私人物品是通过价格机制经由民间部门的资源配置实现的,而提供公共物品是通

过特定的预算安排或政治程序经由财政的资源配置实现,所以,财政支出的配置

效率首先是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适度的问题,也就是政府的资源配置与市场

的资源配置的恰当结合问题。政府是通过提供公共物品进行资源配置,按照居民

的意愿进行资源配置才是有效率的。但是公众的愿望并不总是一致的,每个人的

选择存在差异,所以体现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决策机制就成了问题的关键。一般来

说,为了提高公共支出的配置效率,财政部门应该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财政

支出的来源受严格的立法约束;(2)政府支出的规模和结构都有制度的严格规定;

(3)公共部门是非盈利性的部门,不以追求利润而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

标;(4)财政资金的安排是高度透明的,财政民主不仅是政治民主的个重要因

素,而且是政治民主的集中体现;(5)公民拥有对财政支出状况的知情权,不仅

政府要定期公告,而且公民有权随时查询。

6.试述完善我国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答:要完善我国的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目标,通过

对部门绩效目标的综合考评,合理配置资源,优化支出结构,规范预算资金分配,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其次要确定原则,即统一领导原则、分类管理原则、

客观公正原则、科学规范原则。然后要使用科学、规范、符合实际要求的的方法,

一般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目前的考评方法主要包括比较法、因素分析

法、公众评价法和成本效益法。最后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要

遵循相关性、可比性、重要性和经济性的原则。当然要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

进行适当的调整、完善,找到尽可能贴合实际,反映实际情况的评价方法和评价

体系。

7.简述财政监督的基本内涵、作用和构成要素。

答:(1)财政监督的基本内涵:财政监督是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靠

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设计财政收支事项及

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检查活动。财政监督体现财政管理的本质属性,

是财政部门进行财政管理的一项中国要职责和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财政

收支执行的全过程,有事前审查、事中跟踪监控和事后监察稽核。

(2)财政监督的作用:实施有效的财政监督,有助于发挥财政运行“监测器”

的作用,及时发现运行中的偏差和问题并予以纠正,可以有效地防止财政领域违

法、违规、违纪行为,防范财政风险。同时,也是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的重要条

件,直接关系到各项财政改革及其实施的成效。另外,加强财政监督,对于建立

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促进财政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建立健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都有重大的意义。

(3)构成要素:包括财政监督主体和财政监督范围。其中,财政监督范围主要

包括预算监督、税务监督、国有资产监督、财务会计监督和预算外资金监督。

8.试述“成本-效益”分析法。

答:成本■•效益分析法又称成本-收入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

成本与总效益进行对比分析,更多地用于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它通过多个预选

方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根据对边际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选择最

优的支出方案。这一方法的要求是:必须将项目的收益(包括内部收益和外部收

益)和成本(包括外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全部量化,然后再比较其效果。该分

析法是将项目的受益收入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

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

如一个项目的寿命为n年,第i年的效益和成本分别为Bi和Q(i=0,1,2,3,……n),

则第i年的净收益为Bi-G,再结合贴现率r求出该项目未来净收益的现值NPV,

若NPV>0,该项目可行;NPV=O,计算内部收益率,如果其大于银行贷款利率,

该项目可行;NPVVO,该项目不可行。对不同项目进行选择时,则比较它们的

NPV大小,同等条件下选择NPV高的项目。采用成本-分析法时应注意:(1)对

折现率r的选择,应采用社会折现率。(2)对公共项目的投入、产出物的价格应

采用影子价格。

9.试述如何完善我国财政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答:要完善我国财政决策的法制化,就要围绕并服务于财政改革和财政发展,加

快立法步伐,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政法律制度,使一切

财政活动及财政管理工作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充分发挥国家财政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财政法制化建设主要包

括:财政立法、财政执法和财政行政复议。

完善我国财政决策的民主化,要做到:(1)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提高人民代表的参政议政能力,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保障作用。(2)建立公

共税收制度。(3)健全和完善预算监督机制。(4)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分工,

明确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和义务。(5)建立民主的财政分工方式,明确

各级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

10.简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答:(一)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以现代经济学分析民主立宪制政府的各种问题的

学科,公共选择理论研究选民、政治人物、以及政府官员们的行为,假设他们都

是出于私利而采取行动的个人,以此研究他们在民主体制或其它类似的社会体制

下进行的互动。公共选择理论也采用许多不同的研究工具进行研究,包括了研究

对效用最大化的局限、博弈论、或决策论。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方式很大一部分

是根基于实证分析的方法上(「这是什么」);但却是将此作为研究规范(「这应该

是什么」)的工具,以探索问题的所在点、并研究如何在宪政体制内改善这些问

题。公共选择理论提出的主要公式之一•是理性选择理论,假设人们的行为都是出

自从有限的可用手段里挑选达成目标的途径。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

1、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2、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3、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发证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4、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鉴意义

第三章

1、试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

答: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者劳务的活动。即财政一手付出了资

金,另一手相应地获得了商品和劳务,履行了国家的各项职能。如政府各部门的

行政管理费支出、各项事业的经费支出、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等。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即政府财政付出了资

金,都无任何商品和劳务所得,不存在任何交换问题。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用于补

贴、债务利息、失业救济金、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支出。

这种分类有较强的经济分析意义。(1)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

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

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因而,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

的影响。此类支出当然也影响分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转移性支出所起的作

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使用权的转移,

微观经济主体获得这笔资金以后,究竟是否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以及购买哪些商

品和服务,这已脱离开了政府的控制,因此,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

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

的原则,因此,通过购买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

在安排转移性支出时,政府并没有十分明确和一以贯之的原则可以遵循,而且,

财政支出的效益也极难换算。由于上述原因,转移性支出的规模及其结构也在相

当大的程度上只能根据政府同微观经济主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谈判情况而

定,显然,通过转移性支出体现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3)微

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对于向

政府提供商品和劳务的企业来说,它们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及其销售

收入同生产成本的对比关系,所以,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微观经

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因而,对于可以得到

政府转移性支中的微观经济主体来说,它们收入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

自己的能力(对于个人)和生产能力(对于企业),而是取决于同政府讨价还价

的能力,显然,对微观经济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2、试述“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

答:现代工业的发展会引起社会进步的要求,社会进步必然会导致国家活动的

扩张。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随着工业发展,在政

治因素方面市场关系复杂化,导致对法律和治安的需求增加;在经济因素方面,

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的管理与调节工作,

这些都促使国家活动增长。所以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的比例增

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

支出的相对增长。

3、试述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及其原因分析。

答:特殊性: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绝对数除1980、1981两年负增长外,

其余年份都是增长的,而且增长速度不算很慢,所以,财政支出增长率基本上是

一条波折上升的曲线,而且有的年份波折度较大。但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

运行的曲线呈现先逐年下滑而后又逐年回升的特征。

原因:在经济体制改革前,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是比较高的,这是

由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决定的。一方面,实行“低工资、高就业”政策,在GDP

的初次分配中,个人收入所占的比重较小,同口寸,许多个人生活必需品由国家低

价乃至无偿供给;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利润乃至折旧基金几乎全部上缴国家,

相应地,它们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乃至更新改造投资,都由国家拨付。经

济体制改革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编辑

倾向的下滑,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自然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而且我国预算

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下滑的速度较快,下降的幅度较大。但是,财政支出

占GDP比重的逐年下滑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场

经济的运行轨道,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到位和GDP的增长,逐年下滑的趋势理

应逆转,即下降的趋势会在某一时点中止,转而趋于回升。

4、试述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答:1)经济性因素——主要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以及中长期发展战略和

当期经济政策等。

2)政治性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局是否稳定;二是政体

结构和行政效率;三是政府干预政策。

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等

都会影响财政支出的规模大小。

5、试述“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

答:财政支出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僵化的。从客观上说,他取决于一个

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这使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带有一定的规律性。但

从政府财政政策的角度来看,则必须根据一定时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目标,以及

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推动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和优化,而内生增长理论为调整和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了重要思路。

6、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答:1.实行重点倾斜政策。

2.根据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方针,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长政策。

3.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适量发行国债,主要用于续

建和收尾工程,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

中西部倾斜。

4.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缩小地方间财力差距,协调地方社会

经济发展,加强中央财政的调控作用,支持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干预基地建

设。

第四章

1.试述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性质

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同属于购买性支出,但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最大的区

别在于前者是非生产的消耗性支出,它的使用并不形成任何资产。然而,两者又有共同之处,

即在必要的限度内,它们都是为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所必需。

2.试述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性质

国家的基本职能是对内管理国家,对外巩固国防,从而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是国家的两项基

本支出,意思就是说,失去这两个职能和两种支出,国家就不成其为国家了。

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以及山这些费用支持的各种活动,究竟对经济产生了好的影响还是不好

的影响,可由三个方面来进行考虑。

3.试分析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长变化原因,并思考控制行政管理费的思路和措

施。

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

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行政管理费的规

模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而且具有历史延续性。直接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经济总体增长水平、

财政收支规模、政府职能、机构设置、行政效率以及管理费本身的使用效率等,因而规范行

政管理费的规模以及加强管理必须从多方面着手。

4.简要分析文科卫支出的经济性质

文科卫支出是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的简称。

我国将文科卫支出归入非生产性的范畴。

(1)这种分类只有静态的、相对的意义,它只是说,用于这些事业的支出不能对当年的物

质财富生产作出明显的贡献

(2)从动态的、绝对的意义上来说,文科卫的发展将不断提高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

象的素质并改善三者的结合方式新的世纪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们们对物质财富生产的

贡献将越来越大.

(3)这种分类的实际意义只是要求社会在安排全部国民收入的用途时,应占一个适当的比

例,这比例应不断提高,甚至超过GDP的增长速度。

5.分析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和我国目前教育支出的规模和结果。

从支出的规模来看,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1991年这一比例为2.81%,

1992年为2.73%,1993年为2.54%,1996年为2.46%,1997年为2.50%左右,占财

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9.38%,20.84%,20.16%,22.16%,22.73%。而从国际经

验值来看,经济发达国家教育支出占GNP的比重平均为5.3%,世界平均水平为5.1%,

发展中国家为4.1%。因此从总体上来讲,我国财政支出的规模偏小。教育的支出结构可以

从教育投资内部结构(教育事业费支出和基本建设费支出)、教育投资级别结构(初等、中等、

高等教育)、教育投资的地区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从内部投资结构来看,教育事业费支出

比较稳定,基本保持在预算内教育支出的80%以上;基本建设支出变化的幅度较大,20世

纪80年代中期约在10%以上且呈上升趋势,1986年达到12%,之后逐渐下降,降到10%

以下,1995年只有5.41%。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校舍短缺、陈旧,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长

期得不到更新,严重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教育环境的改善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从教

育投资级别结构来看,目前教育事业费支出表现为小学和中学支出大体均衡,各占30%,

小学略强,大学占20%,其它教育占20%。而与我国目前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应是“中等教

育型”投资结构,即重点投资于初、中等教育,目前这一比例显然不够合理,基础教育投资

的规模和比例应在现有基础上扩大。最后从教育投资的地区结构来看,我国教育投资的地区

差距明显,东部、中部、西部的教育投资呈阶梯型递减分布,且差距日益扩大,但教育事业

费占地方财政预算内支出的比重确恰好呈相反的趋势。由于教育投资的悬殊与各地经济的发

展互为因果,造就了东部、中部、西部的发展不均衡,严重制约了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

6.试述政府必须介入和干预卫生医疗事业的理由和规模。

理由:-,减少贫困是在医疗卫生方面进行干预的最直接的理论基础。二,许多与医疗卫生

有关的服务是公共物品,其作用具有外部效应。三,,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和保险市场的缺

陷是政府行为的第三个理论基础。

范围:一,公共卫生服务。一般意义上,公共卫生项目都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因此提供公

共卫生服务项目属于政府的重要职责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该类服务包括一下内容:计划免

疫;以学校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计划生育和营养的信息及某些服务;减少烟草和酒精

消耗的计划;为改善居民环境而采取的行为调控和信息服务;防止艾滋病。就中国而言,公

共卫生服务一般概括为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疾病监控、卫生研究以及医疗救助等。

二,基本医疗服务。从理论上说,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属于混合物品的范畴。根据世界

银行标准,基本医疗服务至少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妇女怀孕方面的治疗服务、计划生育服

务;肺结核控制;控制传染性疾病;治疗常见的因幼儿严重疾病,如腹泻、急性呼吸道感染、

麻疹、疟疾和急性阴阳不良病;轻微临床上的治疗、小手术以及对不能用现有医疗技术彻底

解决的健康问题提供咨询等。我国在卫生医疗改革中,对■基本医疗服务应涵盖的内容,目前

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起码应有一下的共识:基本医疗服务应是基于政府为保障人民最

基本的权利-------健康权而提供的服务,是个人最迫切和急需的卫生医疗服务,是和一定

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是由相适应的、公共部门能够负担的服务。

第五章

1、试述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与范围。

1)政府居于宏观调控的主体地位,从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角度评价安排自己

的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追求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2)政府财力雄厚,资金来源多半无偿,可投资大型项目或长期项目。

3)可从事神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可集中投资于“外部效应”较

大的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领域。

2、试述政府财政投资的决策标准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稀缺要素标准)

2)资本——劳动力最大化(强调投资资本密集型项目)

3)就业创造标准

3、试述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基础设施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不同特征。从整个过程

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

作为共同生产条件的固定资产,不能被某单个生产者独家使用,它不是独占

性的处在某个特殊的生产过程中。它具有公用性,非独占性,不可分性。

大型基础设施很难由个别企业得独立投资来完成。

4、试述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特点: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大体归类为混合物品,可以由政府提供,可

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提供方式:

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项目主要出于三种考虑a

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b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c反垄断的需

要,垄断排斥竞争,垄断利润可能是以损害社会福利为代价。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

期补偿成本。

3)政府和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

5)BOT投资方式

5、论述财政对“三农”投入的特点。

1)一般特点:凡具有“外部效应”的牵涉面广、规模巨大的农业投入,原则

上都应由政府承担。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资的必要性,从根本上讲,并不

在于农业部门生产率较低下,自身难以产生足够的积累,而在于某些农业

投资只适于由政府来提供,或理应由政府来提供

2)特殊性:

a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生产率,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必要条件之

一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二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自身难

以满足自身发展的积累,这就要求政府采用财政支出来解决农业投入的

资金来源问题。

b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

调城乡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以农民为主导通过市场机

制来实现,只能由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自然也就是财政起主导作用。

6、论述国家对“三农”投入的基本政策和财政采取的措施,

1)基本政策:

a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b扩大国家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c把国家对基础社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

d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措施:

a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中心的农村综合改革

b从2004年起调整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实行“三补贴”政策

c大力支持农业综合能力建设,增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等

方面的投入

d着力建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学

杂费

e加大农村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社会保障投入,促进城乡儿本公共服务

均筹划

f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

村综合开发

7、试述什么是财政投融资,简述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

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

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

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继续急需发展的部门、企业或

事业的一种资金融通活动,也被称作“政策性金融”。

其基本特征:

a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

b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限制

c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d财政融资的管理是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

统筹管理和经营

e预算管理比较灵活

8、试述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特点。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主要有三假:国家开发银行、中农业发展银行、中国

进出口银行。他们是政府投融资的典型代表。

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业务职能包括支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项目

的建设,支持国家区域发展政策,承担国际金融组织转资业务等。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业务只能是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

同收购、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

彳吏用o

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业务只能是为大型机电设备进出口提供买方信贷

和卖方信贷,为成套机电产品出口提供信贷贴息及信用担保。

特点:a业务职能的政策性

b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

第八早

简述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

答: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是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国家财政用

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并包括非财政经费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其内容主要包括社

会保险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含社会救济支出或社会补助支出和社会优抚支出)两方

面。

社会保障制度:就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

施体系。

二: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意义

答: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

经济,可以使经济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然而,市场经济也存在种种缺陷,其中之一就是市

场的分配机制必然会拉大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出现分配不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

府虽然不能通过行政手段在初次分配领域干预收入分配,但可以采取收入再分配手段缩小收

入差距,使低收入者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即在繁荣的年代,

失业准备基金不但增长,而且还对过多的支出施加稳定性的压力,在就业差的年份,失业准

备金使人们获得收入,以便维持消费数量和减缓经济活动的下降程度。

三: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养老保险。养老保险主要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负担,财政负责弥补养老保险计划中

的赤字,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方式,使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在退休后可按

月领基本养老金。

(二)失业保险。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均参加失业保险计划。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要按照本

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职工个人要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按

照地域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水平发放,具体标准由省、自

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因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

(=)医疗保险。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各种所有制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都要为职工投保医疗保险,成为基本医疗保险;乡镇企'也、城镇个体户是

否需要为职工投保基本医疗保险,有当地省级政府决定。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

运行模式,基本医疗保险费要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四)辅助社会保险项目。包括两个方面:1、工伤保险。2、生育保险。

(五)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项目。1、社会救济。国家通过财政拨款向生活有困难的城乡居

民提供资助,主要内容包括: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下岗职工生活补贴、农村五保户救济、

灾民救济。2、社会福利项目.国民政府部门提供的社会福利主要是针对盲聋哑和鳏寡孤独

的社会成员给予各种物质帮助。

四:试述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

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如下:

答:1.保险覆盖范围。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由原来只包括国有企业和一部分城镇集体企业

过大到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

2.保险费用筹集。养老保险费用主要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负担,财政负责弥补养老保险计

划中的赤字。

3.运行模式。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方式。

4.养老金待遇。在新的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如果个人缴费年限满15年,

在退休后可按月领基本养老金。

5.养老基金管理。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养老保险的统筹应逐步由县、市级统筹向省级统筹过

渡,以便提高统筹的层级,进一步发挥互助互济、风险分担的保险功能,同时这也有利于国

家对社会保险的宏观调控。

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如下:

1.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均参加失业保险

计划。这里的城镇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以及其

他城镇企业。

2.失业保险费用筹集。按照规定,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要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

业保险费:职工个人要按照本人工资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但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招用的

农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缴纳失业保险费。

3.失业保险金的发放。失业保险金应按照地域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高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标准的水平发放,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因而地区之间差异较大。

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如下:

1.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各种所有制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

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都要为职工投保医疗保险,成为基本医疗保险;乡镇企业、城镇个体

户是否需要为职工投保基本医疗保险,有当地省级政府决定。

2.保险费用筹集。按照规定,基本医疗保险费要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3.运行模式。目前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模式。

五:财政补贴的性质和分类是什么。

答:财政补贴定义为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

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1.从政府角度:无论是以补贴形式还是以社会保障形式拨付支出,都

不能换回任何东西,支付都是无偿的。2.从补贴领取者角度看,无论以什么名义得到政府的

补贴,都意味着实际收入的增加,因而经济状况都较以前有所改善。它具有改变资源配置结

构、供给结构与需求的影响,而社会保障支出则很少有这种影响。

在我国政府的财政统计中,财政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若干其他分类:(1)

从补贴同社会经济运行过程的关系来看,可以区分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

节补贴;(2)从政府是否明确地安排支出来分,补贴有明补和暗补之分;(3)从补贴资金的

接受主体来做区分,补贴可有企业补贴和居民补贴之分;(4)从补贴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来看,

可分为对生产补贴和对消费补贴两大类;(5)从补贴是否与具体的购买活动相联系来分析,

又有实物补贴和现金补贴两大类。

六:试述财政补贴经济影响的机理。

(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财政补贴在各国都是被当作一种重要调节经济手段,之所

以有这种作用,是因为它可以改变相对价格结构,而首先是可以改变需求结构。

人们的需求客观上有一个结构问题,决定这个结构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们所需要的商

品和服务的种类;二是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一般来说,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越低需求越大,

反之则需求越小。居民对消费品的需求以及企业对投人品的需求,都是如此。既然价格的高

低可以影响需求结构,那么能够影响价格水平的财政补贴便有影响需求结构的作用。

(2)财政补贴还可以改变供给结构。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企业购

进的产品价格(供给价格或销售价格加补贴),从而改变企业盈利水平发生的。比如,在我国

的供给结构中农产品的供给曾有过若干次反复。探究一下反复的原因就不难发现,农产品供

给状况改变的时候,总是政府向农业部门提供补贴或增加农业部门补贴的时候。提高农产品

价格补贴,使从事农业生产有利可图,农产品自然增加,而农产品的增加对改善我国的供给

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将外部效应内在化。对科学研究的补贴就是矫正外部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一般说来,

应用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由私人部门进行更有效率,然而任何一项有突破性的应用科学

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成果会对许多领域产生影响,比如电子科研与开发的投入很多,成功率

却很低,而且从事研究、开发的机构和个人不可能获得全部的收益,而财政给予补贴,可以

降低研究与开发成本,缓解风险,实际上是将外部效应内在化,从而推进科研与开发工作的

开展。

(4)财政补贴运用的限度。总起来看,财政补贴既然有调整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作用,政

府当作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来运用是理所当然的。然而,财政补贴既是一种调节手段,

使用范围及规模就有一个限度,否则,超过了这个限度,积极作用就可能被削弱,甚至可能

出现消极作用。

七:试述财政补贴的经济效应。

(1)有效地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财政补贴的对象可以是国有企业,可以是集体企业,甚至

是私营企业,也可以是城乡居民,但不论补贴对象是谁,最终目的是顺利实施国家的方针政

策。比如,对公共交通以及供水、供电和供气等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给予适当补贴,是为了

平抑物价,减轻居民负担,提高服务质量;当粮食短缺,给予粮食部门或给予居民以补贴,

是为了促进粮食生产,粮食有了结余,按保护价格收购,同样是为了保证粮食供给,同时维

护农民的利益等等。

(2)以少量的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财政资金毕竟是有限的,

一些事业必须由财政出资来办,但一些事业可以由财政来办也可以由民间出资来办,而凡民

间不太热衷的事业,财政给予补贴,只要财政花费少量的资金就可以将民间资金调动起来,

发挥所谓“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特别是经济低迷时期,这种作用就更为显著。

(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财政补贴支出扮演着十分重

要的角色。如我国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民间技术改造项目进行财政贴息,带动了更多的银行

配套贷款,调动了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信心和积极性,实施了一大批技术改造、高科技产业

化和装备的国产化项目,启动了一批对产业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安排了批可大量

替代进口、扩大出口的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大中型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4)消除“排挤效应”。比如政府增加公共工程支出,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条件下,公共工程

支出的增加,会直接增加对货币的需求量,从而引升市场利率水平,利率的提高会加大私人

部门的融资成本从而导致私人投资的萎缩,这就是所谓的“排挤效应”。如果对私人部门给

予补贴,就可以降低私人部门的融资成本,加快民间投资的恢复和增长。

(5)社会经济稳定的效应。在我国财政补贴中,出于社会经济稳定的考虑往往是首要的目的。

如对于企业的亏损补贴,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产业调整过程中,稳定被调整的产业的收入并诱

导其进行更积极的调整;对平抑农产品价格周期波动的部分,显然也是基于稳定这一目的;对

居民支付的各类价格补贴,是用于弥补居民因调价而带来的收入损失,其基本的功能也是保

持社会与经济的稳定。

A:试述我国财政补贴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思路.

(1)从制度创新入手,提高财政补贴支出效益(2)改变农业补贴方式(3)取消绝大部分

工业企业亏损补贴(4)改革公用事业补贴(5)增加财政对科研费用的补贴,调动企业研究

开发的积极性(6)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7)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加

速发展。

九:试述税收支出概念以及提出这一概念的意义。

税收支出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

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的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

提出税收支出概念的意义在于把大量的税收优惠以科学、规范的形式管理控制起来。因此,

税收支出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下一步中国财税改革的重点之一。

十:如何控制税收支出。

提出税收支出的目的就在于把大量的税收优惠以预算形式管理控制起来,将各种税收支出列

入国家预算,以明其得失,并赋予其直接预算支出一样的评估和控制程序。税收支出预算控

制采取的方式,综观世界各个国家的实践,尽管做法不一,但仍可归纳为三种类型,即非制

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建造统一的税收支出账户以及临时性与制度化相结合的控制方法。

(1)非制度化的临时监督与控制,是指政府在实施某项政策过程中,只是在解决某一特殊问

题时,才利用税收支出并对此加以管理控制。(2)建造统一的税收支出帐户,是对全部税收

支出项目,按年编制成定期报表,连同主要的税收成本的估计,附于年度预算报表之后。(3)

临时性与制度化相结合的控制方法,指的是对只对那些比较重要的税收减免项目,规定编制

定期报表,纳入国家预算程序,但并不想把那些被认为是税收支出的项目与正规的或基点的

税制结构区分开来,亦即并不想建立起独立的税收支出体系。

第七章

1.试分析我国财政收入增长变化的趋势.

我国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而增长,从总体上说,增长势头良好,年均增速:六五期

间为11.6%,七五期间为7.9%,八五期间为16.3%,九五期间为16.5%,十五期间为18.7%.

所以,就财政收入本身而言,各年的增速虽然是波折的,但增长速度较快.

2.试分析和评估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

我国改革开放后预算内财政收入规模的变化经历了一逐年下降而后又逐年回升的历程.

目前已回升到接近20%的水平,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我国目前的财

政收入规模已经接近财政收入规模比较低的发达国家如美国的水平,并高出发展中国家的平

均水平.

可以判断,我国当前的财政收入规模虽然仍存在继续提高的空间,但提高的余地已经不

大.

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受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历史文化和特殊国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长远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相应的方针政策,是确定我国合理财

政收入规模的主要依据.

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快速发展时期,因而我国财政收入规模适当高于发

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式必要和可能的,但为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财

政收入水平又不宜提高.所以最终可以指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参考值.

3.试述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思路.

①适度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②将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

③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在于调节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

④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进行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增长

⑤对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继续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

⑥兼顾“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方针,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确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

区间

4.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规模起决定性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发展水平高,

社会产品丰富,其净值--国民生产总值就多,•般而言,则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

生产总值的比重也较高.当然,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规模还受其他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

是,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表现为基础性的制约,两者之间存在源与流,根与叶的关

系,源远则流长,根深则叶茂.

生产技术水平是指生产中采用先进技术的程度,又可称之为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财

政收入规模的制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技术进步往往以生产速度加快,生产质量提

高为结果,技术进步速度较快,GDP的增长也较快,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有了充分的财源;二是

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物耗比例降低,经济效益提高,产品附加值所占的比例扩大,由于财政收入

主要来自于产品的附加值,所以技术进步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为直接明显.

5.如何判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分配体制和分配格局变化对财政收入增长趋势的影响?

①分配体制和分配格局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经济决定财政,财政收入规模的大

小受生产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是分配的客观条件,而在客观既定的条件下,分配起

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②分配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分配体制对财政收入的

增长作用可以通过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判断.改革开放初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出现逐

年下降的趋势,因为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系下,分配模式是“先扣除,后分配”,实行低工资、

低收入制度.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分配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的,改革后的分配体制适应了市

场经济体制,之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整体呈上升趋势.

③GDP分配向个人倾斜,财政收入比重的不断下滑,与分配制度不健全以及分配秩序混乱有

直接关系.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

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虽然在改革开放初期对该分配政策的贯彻不是十分有力,使居民收入

差距扩大,但是若有力贯彻,会使财政收入增长.

6.如何分析价格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①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下形成的,又是按一定时点的现价

计算的,,所以,由价格变动引起的GDP分配的变化也是影响财政收入增减的一个不容忽视的

因素.

②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首先表现为价格总水平的升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总水

平一般呈上升趋势,一定范围内的上涨是正常现象,持续地、大幅度地上涨就是通货膨胀,近

年我国也出现物价持续下降的情况.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而财政收入同比例的增长,则表

现为财政收入的“虚增”,即名义增长而实际并无增长.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价格分配对财政

收入的影响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在分析中,可以通过GDP平减价格指数消除价格对财

政收入的影响,求出实际财政收入增长率并与名义财政收入增长率对比.而且只有在因物价

上涨形成名义增长的情况下,财政收入的增长才是通过价格在分配机制实现的.

③现行税收制度是决定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另一个因素.如果是以累进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

纳税人适用的税率,会随着名义收入的增长而提高,反之则减少;如果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

为主体的税制,则税收收入的增长率等同于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只会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

实际增长;如果是定额税,税收收入的增长率总要低于物价上涨率,所以财政收入即使有名义

增长,而实际必然是下降的.

④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往往是和产品比价的变动同时发生的,而产品比价关系变动以另一种形

式影响到财政收入,产品比价变动导致财源分布结构改变时,相关企业,部门和个人上缴的税

收就会有增有减,而增减的综合结果就是对财政收入的最终影响.

7.试述收费不同于税收的特殊作用.

①收取使用费是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如矫正私人物品的外部效应上有特殊的作用

②其次是收取使用费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使用费遵循的是受益原则,谁受益谁

支付,合情合理,同时吸收了价格机制的优点,至少要支付相当于成本水平的使用费,显示了

提供特殊商品服务的价格消息,有利于避免物品的过度需求,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8.试述我国预算外资金的现状及加强预算外贸易资金管理的措施.

现状:随着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预算外资金已经纳入预

算管理的轨道.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统一的专户,用于预算外资金收支和支出管理.部门和单

位的预算外收入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收支

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措施:①重新界定预算外资金的性质和范围.《决定》明确规定,预算外资金是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

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②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从1996年起,将中央政府凭借政府权力取得的、在一定程

度上具有“准”税收性质的政府基金或收费纳入预算管理,按规定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也不能用于平衡预算.

③严格控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规模.

④建立预算外资金收支预算制度.首先,各部门和各单位要按规定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

和决算,报财政部门审批;其次,财政部门要在银行建立预算外资金财政专产,实行“收支两条

线”管理.

⑤严格规定预算外资金的使用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