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模板_第1页
传感器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模板_第2页
传感器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模板_第3页
传感器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模板_第4页
传感器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感器项目

规划设计方案

传感器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说明

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痛点为: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国内传感器在高精

度、高敏感度分析、成分分析和特殊应用等高端方面与国际水平差距巨大,

中高档传感器产品几乎完全从国外进口,绝大部分芯片依赖国外,国内缺

乏对新原理、新器件和新材料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在设计技术、

封装技术、装备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也较大。国内尚无一套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传感器设计软件,国产传感器可靠性比国外同类产品低1-2个数量

级,传感器封装尚未形成系列、标准和统一接口,部分传感器工艺装备研

发与生产被国外垄断。我国传感器技术的核心及关键技术都有待突破,技

术研发及创新能力亟待提升。〈p>企业竞争实力不足。我国的传感器企业虽

然数量众多,但大部分都属于中小型企业,且大都面向中低端领域,基础

薄弱,研究水平不高,整体规模及效益较差。许多企业都是引用国外的芯

片加工,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自主研发的产品较少,产品结构缺乏合理性,

在高端领域几乎没有市场份额。企业的技术实力较弱,很多是与国外合作

或进行二次封装,已经突破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综

合实力较低。从目前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指数来看,外资或国际企业仍

占据着有利地位,国内传感器企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p>国际差距明显。

尽管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

显差距。<p>利好政策推动行业快速发展:2014年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多

项战略性、指导性政策文件,推动我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向着融合化、

创新化、生态化、集群化方向加快发展。〈p〉2017年5月,工信部聚焦智能

终端、物联网、智能制造、汽车电子等重点应用领域,有效提升了中高端

产品供给能力,推动了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总体目标是,到

2019年,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取得明显突破,产业生态较为完善,涌现出

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国际先进企业,技术水平稳步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

化,供给能力有效提高。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本土传感器企业有望

提升技术从而摄取更多的市场份额。<p>2017年12月,工信部明确提出要

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等相关产业,智能传感器技术产品实现突破,支持微

型化及可靠性设计、精密制造、集成开发工具、嵌入式算法等关键技术研

发,支持基于新需求、新材料、新工艺、新原理设计的智能传感器研发及

应用。到2020年,压电传感器、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的

性能显著提高。在模拟仿真、设计、MEMS工艺、封装及个性化测试技术方

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在移动式可穿戴、互联网、汽车电子等重点领

域的系统方案设计能力。〈p>物联网产业发展:一般来说,物联网在结构上

通常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部分。其中,感知层作为数据采

集的源头,是物联网实现的基础。在感知层,最重要的组件就是各种各样

的传感器。〈p》在物联网产业的推动下,智能手机、可穿戴、虚拟现实、智

能硬件、视频交互与安防监控、机器人、3G/4G通信技术的普及,5G技术

的探索应用,以及它们与家居生活的互联互通,都为人们打开了全新的空

间与崭新的用户体验感,这些都是传感器应用的热点领域。<p>在工业领域,

智能化工厂、数字化工厂同样需要海量的智能设备,大数据的应用、远程

监控等方式的普及应用也都对设备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提出了新的要求。在

这样的背景下,传感器的使用不仅是实现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工厂的关键,

更是推动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拥抱即将或已经到来的物联网时代的先决条

件。<p>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长三角区域逐渐形成了包括热敏、磁敏、图

像、称重、光电、温度、气敏等较为完备的传感器生产体系及产业配套;珠

三角区域形成了以热敏、磁敏、称重、超声波为主的传感器产业体系;东北

地区主要生产MEMS力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京津区域及中

部地区则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模式发展,主要集中于新型传感器的研发创

新。〈P〉车用传感器市场发展迅速:电动车市场起飞,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运

算也让自驾车可望成真,全球一线车厂近年来除了积极投入电动车或电动

混合车的开发,也投下庞大资源布建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目的就是

要自驾车时代早点到来。近几年电动车及自驾车蓬勃发展,虽然全球汽车

销售量在未来几年成长仍然有限,但车用传感器及微机电(MEMS)市场成长

正在加速。

该传感器项目计划总投资20620.4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5671.4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00%;流动资金4948.92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24.00%o

达产年营业收入42358.00万元,总成本费用33651.26万元,税金及

附加373.05万元,利润总额8706.74万元,利税总额10280.72万元,税

后净利润6530.0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750.6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

率42.22%,投资利税率49.86%,投资回报率31.67%,全部投资回收期

4.66年,提供就业职位866个。

项目建设要符合国家“综合利用”的原则。项目承办单位要充分利用

国家对项目产品生产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综合利用企业技术资源,充分

发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区位发展优势以及配套辅助

设施等有利条件,尽量降低项目建设成本,达到节省投资、缩短工期的目

的。

报告主要内容:概况、投资背景及必要性分析、市场前景分析、项目

规划方案、选址规划、建设方案设计、工艺技术、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

项目职业保护、项目风险应对说明、项目节能评价、实施安排方案、项目

投资可行性分析、经营效益分析、评价及建议等。

第一章概况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传感器项目

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痛点为: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国内传感器在高精

度、高敏感度分析、成分分析和特殊应用等高端方面与国际水平差距巨大,

中高档传感器产品几乎完全从国外进口,绝大部分芯片依赖国外,国内缺

乏对新原理、新器件和新材料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在设计技术、

封装技术、装备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也较大。国内尚无一套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传感器设计软件,国产传感器可靠性比国外同类产品低1-2个数量

级,传感器封装尚未形成系列、标准和统一接口,部分传感器工艺装备研

发与生产被国外垄断。我国传感器技术的核心及关键技术都有待突破,技

术研发及创新能力亟待提升。<p>企业竞争实力不足。我国的传感器企业虽

然数量众多,但大部分都属于中小型企业,且大都面向中低端领域,基础

薄弱,研究水平不高,整体规模及效益较差。许多企业都是引用国外的芯

片加工,自主创新能力薄弱,自主研发的产品较少,产品结构缺乏合理性,

在高端领域几乎没有市场份额。企业的技术实力较弱,很多是与国外合作

或进行二次封装,已经突破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综

合实力较低。从目前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指数来看,外资或国际企业仍

占据着有利地位,国内传感器企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p>国际差距明显。

尽管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

显差距。〈p>利好政策推动行业快速发展:2014年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多

项战略性、指导性政策文件,推动我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向着融合化、

创新化、生态化、集群化方向加快发展。〈p>2017年5月,工信部聚焦智能

终端、物联网、智能制造、汽车电子等重点应用领域,有效提升了中高端

产品供给能力,推动了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总体目标是,到

2019年,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取得明显突破,产业生态较为完善,涌现出

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国际先进企业,技术水平稳步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

化,供给能力有效提高。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本土传感器企业有望

提升技术从而摄取更多的市场份额。<p>2017年12月,工信部明确提出要

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等相关产业,智能传感器技术产品实现突破,支持微

型化及可靠性设计、精密制造、集成开发工具、嵌入式算法等关键技术研

发,支持基于新需求、新材料、新工艺、新原理设计的智能传感器研发及

应用。到2020年,压电传感器、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的

性能显著提高。在模拟仿真、设计、MEMS工艺、封装及个性化测试技术方

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在移动式可穿戴、互联网、汽车电子等重点领

域的系统方案设计能力。<p>物联网产业发展:一般来说,物联网在结构上

通常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部分。其中,感知层作为数据采

集的源头,是物联网实现的基础。在感知层,最重要的组件就是各种各样

的传感器。<p>在物联网产业的推动下,智能手机、可穿戴、虚拟现实、智

能硬件、视频交互与安防监控、机器人、3G/4G通信技术的普及,5G技术

的探索应用,以及它们与家居生活的互联互通,都为人们打开了全新的空

间与崭新的用户体验感,这些都是传感器应用的热点领域。<p>在工业领域,

智能化工厂、数字化工厂同样需要海量的智能设备,大数据的应用、远程

监控等方式的普及应用也都对设备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提出了新的要求。在

这样的背景下,传感器的使用不仅是实现智能化生产、智能化工厂的关键,

更是推动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拥抱即将或已经到来的物联网时代的先决条

件。〈P〉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长三角区域逐渐形成了包括热敏、磁敏、图

像、称重、光电、温度、气敏等较为完备的传感器生产体系及产业配套;珠

三角区域形成了以热敏、磁敏、称重、超声波为主的传感器产业体系;东北

地区主要生产MEMS力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京津区域及中

部地区则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模式发展,主要集中于新型传感器的研发创

新。<p>车用传感器市场发展迅速:电动车市场起飞,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运

算也让自驾车可望成真,全球一线车厂近年来除了积极投入电动车或电动

混合车的开发,也投下庞大资源布建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目的就是

要自驾车时代早点到来。近几年电动车及自驾车蓬勃发展,虽然全球汽车

销售量在未来几年成长仍然有限,但车用传感器及微机电(MEMS)市场成长

正在加速。

(二)项目选址

XX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57235.27平方米(折合约85.81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9.48%,建筑容积率1.37,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7.08%,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2.63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57235.27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45490.59平

方米,总建筑面积78412.32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57873.81

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5554.85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74台(套),设备购置费7495.67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647347.90千瓦时,折合79.56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34979.61立方米,折合2.99吨标准煤。

3、“传感器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647347.90千瓦时,年总

用水量34979.61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82.55吨标准煤/

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24.66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3.70%,能源利

用效果良好。

(A)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XX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XX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

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

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

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20620.4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5671.48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76.00%;流动资金4948.9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00%。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42358.00万元,总成本费用33651.26万元,税

金及附加373.05万元,利润总额8706.74万元,利税总额10280.72万元,

税后净利润6530.0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750.66万元;达产年投资利

润率42.22%,投资利税率49.86%,投资回报率31.67%,全部投资回收期

4.66年,提供就业职位866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项目建设单位要制定严密的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并以此为依据,详细

编制周、月施工作业计划,以施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给参与工程施工的施

工队伍。在技术交流谈判同时,提前进行设计工作。对于制造周期长的设

备,提前设计,提前定货。融资计划应比资金投入计划超前,时间及资金

数量需有余地。

二、报告说明

报告是项目建设单位根据经济发展、国家产业政策、国内外市场、项

目所在地的内外部条件,提出的针对某一具体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拟建

项目提出的框架性的总体设想,主要从宏观上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

能性,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概略的投资建议。项目报告核心提示:项目

投资环境分析,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行业竞争格局

分析,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项目建设条件

与选址方案,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项目报告由具

有丰富报告编制案例的团队撰写,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

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

分析,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

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三、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XX经济技

术开发区及XX经济技术开发区传感器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

设对促进XX经济技术开发区传感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

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集团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传感器项目”,本期工程

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xx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

位866个,达产年纳税总额3750.66万元,可以促进xx经济技术开发区区

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2.22%,投资利税率49.86%,全部投资回

报率31.67%,全部投资回收期4.66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4.66年(含

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鼓励民营企业参与智能制造工程,围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

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开展

应用,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引导产业智能升级。支持民营企

业开展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建设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开展标准试验

验证。加快传统行业民营企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

捷制造能力。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

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

四、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占地面积平方米57235.2785.81亩

1.1容积率1.37

1.2建筑系数79.48%

1.3投资强度万元/亩182.63

1.4基底面积平方米45490.59

1.5总建筑面积平方米78412.32

1.6绿化面积平方米5554.85绿化率7.08%

2总投资万元20620.40

2.1固定资产投资万元15671.48

2.1.1土建工程投资万元6678.46

2.1.1.1土建工程投资占比万元32.39%

2.1.2设备投资万元7495.67

2.1.2.1设备投资占比36.35%

2.1.3其它投资万元1497.35

2.1.3.1其它投资占比7.26%

2.1.4固定资产投资占比76.00%

2.2流动资金万元4948.92

2.2.1流动资金占比24.00%

3收入万元42358.00

4总成本万元33651.26

5利润总额万元8706.74

6净利润万元6530.06

7所得税万元1.37

8增值税万元1200.93

9税金及附加万元373.05

10纳税总额万元3750.66

11利税总额万元10280.72

12投资利润率42.22%

13投资利税率49.86%

14投资回报率31.67%

15回收期年4.66

16设备数量台(套)174

17年用电量千瓦时647347.90

18年用水量立方米34979.61

19总能耗吨标准煤82.55

20节能率23.70%

21节能量吨标准煤24.66

22员工数量人866

第二章投资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痛点为:关键技术有待突破。国内传感器在

高精度、高敏感度分析、成分分析和特殊应用等高端方面与国际水平

差距巨大,中高档传感器产品几乎完全从国外进口,绝大部分芯片依

赖国外,国内缺乏对新原理、新器件和新材料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

能力;在设计技术、封装技术、装备技术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也较大。

国内尚无一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设计软件,国产传感器可靠性

比国外同类产品低1-2个数量级,传感器封装尚未形成系列、标准和

统一接口,部分传感器工艺装备研发与生产被国外垄断。我国传感器

技术的核心及关键技术都有待突破,技术研发及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企业竞争实力不足。我国的传感器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大部分

都属于中小型企业,且大都面向中低端领域,基础薄弱,研究水平不

高,整体规模及效益较差。许多企业都是引用国外的芯片加工,自主

创新能力薄弱,自主研发的产品较少,产品结构缺乏合理性,在高端

领域几乎没有市场份额。企业的技术实力较弱,很多是与国外合作或

进行二次封装,已经突破的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综合实力较低。从目前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指数来看,外资或国际

企业仍占据着有利地位,国内传感器企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国际差距明显。尽管中国传感器制造行业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国

际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利好政策推动行业快速发展:2014年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

战略性、指导性政策文件,推动我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向着融合化、

创新化、生态化、集群化方向加快发展。

2017年5月,工信部聚焦智能终端、物联网、智能制造、汽车电

子等重点应用领域,有效提升了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了我国智

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19年,我国智能传感器产

业取得明显突破,产业生态较为完善,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较强的国

际先进企业,技术水平稳步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供给能力有效

提高。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本土传感器企业有望提升技术从而

摄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2017年12月,工信部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等相关产业,

智能传感器技术产品实现突破,支持微型化及可靠性设计、精密制造、

集成开发工具、嵌入式算法等关键技术研发,支持基于新需求、新材

料、新工艺、新原理设计的智能传感器研发及应用。到2020年,压电

传感器、磁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的性能显著提高。在

模拟仿真、设计、MEMS工艺、封装及个性化测试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

进水平,具备在移动式可穿戴、互联网、汽车电子等重点领域的系统

方案设计能力。

物联网产业发展:一般来说,物联网在结构上通常划分为感知层、

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部分。其中,感知层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是物

联网实现的基础。在感知层,最重要的组件就是各种各样的传感器。

在物联网产业的推动下,智能手机、可穿戴、虚拟现实、智能硬

件、视频交互与安防监控、机器人、3G/4G通信技术的普及,5G技术

的探索应用,以及它们与家居生活的互联互通,都为人们打开了全新

的空间与崭新的用户体验感,这些都是传感器应用的热点领域。

在工业领域,智能化工厂、数字化工厂同样需要海量的智能设备,

大数据的应用、远程监控等方式的普及应用也都对设备的数据采集和

传输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感器的使用不仅是实现智

能化生产、智能化工厂的关键,更是推动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拥抱即

将或已经到来的物联网时代的先决条件。

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长三角区域逐渐形成了包括热敏、磁敏、

图像、称重、光电、温度、气敏等较为完备的传感器生产体系及产业

配套;珠三角区域形成了以热敏、磁敏、称重、超声波为主的传感器产

业体系;东北地区主要生产MEMS力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湿度传感

器;京津区域及中部地区则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模式发展,主要集中于

新型传感器的研发创新。

车用传感器市场发展迅速:电动车市场起飞,人工智能深度学习

运算也让自驾车可望成真,全球一线车厂近年来除了积极投入电动车

或电动混合车的开发,也投下庞大资源布建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

目的就是要自驾车时代早点到来。近几年电动车及自驾车蓬勃发展,

虽然全球汽车销售量在未来几年成长仍然有限,但车用传感器及微机

电(MEMS)市场成长正在加速。

第三章项目承办单位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名称

XXX科技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

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

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

企业“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基于特征对用户群进行划分,从

而有针对性地打造满足不同用户群多样化用能需求的客户服务体系。公司

具备完整的产品自主研制、开发、设计、制造、销售、管理及售后服务体

系,依托于强大的技术、人才、设施领先优势,专注于相关行业产品的研

发和制造,不断追求产品的领先适用,采取以直销为主、代理为辅的营销

模式,对质量管理倾注了强大的精力、人力和财力,聘请具有专项管理经

验的高级工程师负责质量管理工作,同时,注重研制、开发、设计、制造、

销售、管理及售后服务全方位人才培养;为确保做好售后服务,还在国内

主要用户地区成立多个产品服务中心,以此辐射全国所有用户,深受各地

用户好评。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8869.45万元,同比增长10.58%

(2761.08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传感器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4301.88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4.18%。

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

序号项目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

1营业收入6062.588083.457506.067217.3628869.45

2主营业务收入5103.396804.536318.496075.4724301.88

2.1传感器(A)1684.122245.492085.102004.918019.62

2.2传感器(B)1173.781565.041453.251397.365589.43

2.3传感器(C)867.581156.771074.141032.834131.32

2.4传感器(D)612.41816.54758.22729.062916.23

2.5传感器(E)408.27544.36505.48486.041944.15

2.6传感器(F)255.17340.23315.92303.771215.09

2.7传感器(...)102.07136.09126.37121.51486.04

3其他业务收入959.191278.921187.571141.894567.57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6713.66万元,较去年同期相

比增长1138.02万元,增长率20.41%;实现净利润5035.24万元,较去年

同期相比增长725.32万元,增长率16.83%。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单位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万元28869.45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万元24301.88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84.18%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10.58%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万元2761.08

利润总额万元6713.66

利润总额增长率20.41%

利润总额增长量万元1138.02

净利润万元5035.24

净利润增长率16.83%

净利润增长量万元725.32

投资利润率46.45%

投资回报率34.83%

财务内部收益率22.40%

企业总资产万元49144.09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万元25.38%

流动资产总额万元12472.09

资产负债率26.11%

第四章建设方案设计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项目承办单位本着“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并遵照国家建

筑设计规范进行项目建筑工程设计;在满足投资项目生产工艺设备要求的

前提下,力求布局合理、造型美观、色彩协调、施工方便,努力建设既有

时代感又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建筑群的新形象。建筑物平面设计以满足生产

工艺要求为前提,力求生产流程布置合理,尽量做到人货分流,功能分区

明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要求。

二、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

本工程项目位于项目建设地,本次设计通过与建设方的多次沟通、考

察、论证,最后达成共识。

三、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规定,投资项目

中所有建(构)筑物均按永久性建筑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50.00年。

四、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该项目建筑设计及结构设计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贯彻

工业厂房联合化、露天化、结构轻型化原则,并注意因地制宜。对采光通

风、保温隔热、防火、防腐、抗震等均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和规定执行,

努力做到场房设计保障安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美观适用,同时方便

施工、安装和维修。undefined

五、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78412.32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

78412.32平方米,计划建筑工程投资6678.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32.39%o

第五章选址规划

一、项目选址原则

场址应靠近交通运输主干道,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

成品的运输,同时,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产品市场信息。项目建设方

案力求在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等要求的前提

下尽量合并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坚决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

用土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

二、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XX经济技术开发区。

园区继续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

型微利企业范围,加大小微企业支持力度。按照国务院及财政部、国家税

务总局统一规定,落实好“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在50万元以下(含50万元)

的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

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政策。2017年12月31日前,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

不超过3万元(或按季纳税的季度销售额不超过9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

暂免征收增值税。未达增值税起征点的文化事业建设费缴纳义务人,免征

文化事业建设费;对按月纳税的月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10万元(按季度

纳税的季度销售额或营业额不超过30万元)的缴纳义务人,免征教育费附

加、地方教育附加。继续推行“以报代备”制度,减化手续,简便程序,

确保应享尽享。园区是199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并于2006年3月

经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的省级经济园区。园区地处全国区域经济增长最具

潜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核定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园区按照“布局集中、

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平安和谐”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

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开发建设理念,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

设,规模从小到大,功能逐渐增强,服务不断升级,设施不断完善,配套

日益齐全。

三、建设条件分析

产品品牌优势明显。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项目承办单位规模

的扩大,公司将创品牌列为系统工程来做,通过广告宣传、各类国内会展、

各种促销手段等形式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按照“质量一流、服务至上”

的原则来创出品牌的美誉度;经过这些市场运作,不仅可提高企业的整体

形象,而且还能体现出品牌更大的价值。企业管理经验丰富。项目承办单

位是以相关行业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生产技术、

科研开发、工程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其项目产品制造技术和销售市场已

较为成熟,在生产制造的精细化管理方面、质量控制方面均具有丰富的经

验,具有管理优势;在项目产品的生产和工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为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管理上的有力保障。

四、用地控制指标

根据测算,投资项目建筑系数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

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建筑系

数230.00%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建筑系数》40.00%”

的具体要求。投资项目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完全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

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中规定的产

品制造行业土地综合利用率290.00%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

的“土地综合利用率295.00%”的具体要求。

五、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79.48%,建筑容积率1.37,建设区域

绿化覆盖率7.08%,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82.63万元/亩。

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

1占地面积平方米57235.2785.81亩

2基底面积平方米45490.59

3建筑面积平方米78412.326678.46万元

4容积率1.37

5建筑系数79.48%

6主体工程平方米57873.81

7绿化面积平方米5554.85

8绿化率7.08%

9投资强度万元/亩182.63

六、节约用地措施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承办单位根据项目建设地的总体规划以及项

目建设地对投资项目地块的控制性指标,本着“经济适宜、综合利用”的

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投资项

目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专业化生产的原则,除了主要生产过程和关键工序由

项目承办单位实施外,其他附属商品采取外协(外购)的方式,从而减少

重复建设,节约了资金、能源和土地资源。

七、总图布置方案

(-)平面布置总体设计原则

根据项目承办单位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工艺、土建、公用等各种技术

因素,做到总图合理布置,达到“规划投资省、建设工期短、生产成本低、

土地综合利用率高”的效果。

(二)主要工程布置设计要求

车间布置方案需要达到“物料流向最经济、操作控制最有利、检测维

修最方便”的要求。项目承办单位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

确定以后,根据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输入

(出)、操作等规划统一设计,选择并确定车间布置方案。

(三)绿化设计

(四)辅助工程设计

1、给水系统由项目建设地给水管网直供;场区给水网确定采用生产、

生活及消防合一系统的供水方式,在场区内形成环状,从而保证供水水压

的平衡及消防用水的要求。投资项目用水由项目建设地给水管网统一供给,

规划在场区内建设完善的给水管网,接入场区外部现有给水管网,即可保

证项目的正常用水。消防水源采用低压制,同一时间内按火灾一次考虑,

室内外均设环状消防管网,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00.00米,消火栓距道

路边不大于2.00米。

2、投资项目生产给水的对象主要是各类清洗设备,其余辅助设备、空

压机及厂房内水冷制冷机组等均采取冷却循环用水。项目建设区域位于项

目建设地,场区水源为市政自来水管网,水源充裕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卫

生要求,场区给水系统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给水系统。

3、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接地型式;车间配电室采用TN-S型三相五线

制,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所有电气设备外壳及外露可导电的金属部分

必须与PE线可靠连接为一体;保护接地、过电压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共用,

构成共用接地系统,所有接地电阻RW1.00欧姆。为节约电能,设计中选

用节能型电器产品,照明选用光效高的光源和灯具,采用低压静电电容补

偿以降低无功损耗。合理安排生产,加强用电监督管理,对计量仪表定期

校验,确保其计量的准确性。

4、场内运输系统的设计要注意物料支撑状态的选择,尽量做到物料不

落地,使之有利于搬运;运输线路的布置,应尽量减少货流与人流相交叉,

以保证运输的安全。项目承办单位外部运输和内部运输可采用送货制;采

用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使企业的物流组成达到合理优化;把企业

的组成内部从原材料输入、产品外运以及车间与车间、车间与仓库、车间

内部各工序之间的物料流动都作为整体系统进行物流系统设计,使全场物

料运输形成有机的整体。短距离的运输任务将利用社会运力解决,基本可

以满足各类运输需求,因此,投资项目不考虑增加汽车运输设备。

5、工业电视部分:在场内主要场所进行重点监视,适时录像并存储图

像,不仅可以了解工作人员及场内来往人员的情况,还可通过查询录像资

料,为事故鉴定、责任划分提供法律认可的视频图像证据。

八、选址综合评价

投资项目选址符合国家相关供地政策及规划要求,其建筑系数、建筑

容积率、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办公及生活服务用地比例、投资强度等各

项用地指标,均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版)》中的相关

规定要求。综上所述,项目选址位在项目建设地工业项目占地规划区,该

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无污染源、自然景观及保护文物;供电、供水可

靠,给、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讯便捷、远离居民区;所以,从

场址周围环境概况、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

拟建工程的场址选择是科学合理的。

第六章工艺技术

一、原辅材料采购及管理

项目建成投产后,项目承办单位物资采购部门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制定

原材料采购计划,掌握原材料的性能、特点,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

对项目所需原辅材料合理地选择品种、规格、质量,为企业节约使用原材

料降低采购成本。项目建成投产后,项目承办单位物资采购部门根据生产

实际需要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掌握原材料的性能、特点,在不影响产品

质量的前提下,对项目所需原辅材料合理地选择品种、规格、质量,为企

业节约使用原材料降低采购成本。所需原料应经济易得,就不同原料的投

资、成本、生产效率进行比较,选择最为适合、最经济的原料。

二、技术管理特点

投资项目项目产品制造质量控制将按IS09000体系标准组织生产,从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等方面来确保产品各环节处于受控状态,同时,项目

承办单位推行精益生产(JIT、LEAN)、供应商库存管理(VMI)、全面质

量管理(TQM)等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

三、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工艺技术方案要求

工艺技术经济合理性与可靠性相结合的原则:在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

靠的前提下,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选择还必须针对生产规模、产品制造工艺

特性要求,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同时,配备先进、经济、合理的生产设

备,使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配置及自动化水平与生产规模及产品

质量相匹配,力求技术上实用、经济上合理。

(二)项目技术优势分析

技术含量和自动化水平较高,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产品质量水平上

相对其他生产技术性能费用比优越,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功能齐全、

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在工艺水平上该技术能够保证产品质量高稳定

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水平;根据初步测算,利用该技术生产产

品,可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用电效率,在装备水平上,该技术使用的设备自

动控制程度和性能可靠性相对较高。投资项目采用的技术与国内资源条件

适应,具有良好的技术适应性;该技术工艺路线可以适应国内主要原材料

特性,技术工艺路线简洁,有利于流程控制和设备操作,工艺技术已经被

国内生产实践检验,证明技术成熟,技术支援条件良好,具有较强的可靠

性。

四、设备选型方案

投资项目生产工艺装备和检验设备的选用以“先进、高效、实用、节

能、可靠”为原则,项目产品生产设备应具有效率高、质量好、物料损耗

少、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噪音低的特点。主要设备的配置应与产

品的生产技术工艺及生产规模相适应,同时应具备“先进、适用、经济、

环境保护、节能”的特性,能够达到节能和清洁生产的各项要求;投资项

目所选设备必须达到目前国内外先进水平,经生产厂家使用证明运转稳定

可靠,能够满足生产高质量产品的要求。项目承办单位根据项目产品生产

工艺的要求,对比考察了多个生产设备制造企业,优选了项目产品生产专

用设备和检测设备等国内先进的环境保护节能型设备,确保投资项目生产

及产品质量检验的需要。

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

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174台(套),设备购置费7495.67万元。

第七章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快速工业化,中国已毫无争议地成为工业

大国。然而,尽管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分工地位不断提高,“大而不强”

却是中国工业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

中国工业发展进入了加速“重化工业化”的阶段。由于中国重化工业的推

进方式具有明显的粗放型和外延式特点,导致资源消耗高、环境破坏严重

的负面影响迅速放大,加之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些刺激政策为部分行业的落

后产能提供了生存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产业转型的步伐,加大了工

业内部结构调整的难度。通过“十一五”和“十二五”连续两个五年计划

实行强制性节能减排,虽然单位产出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工业能源消耗、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的总体水平

仍然偏高。现阶段中国环境承载能力已接近上限,国内资源条件和环境容

量难以长期支撑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要突破中国工业由大转强的资源环境

约束,必须依靠全新的模式和机制,而绿色发展正是对工业技术创新、资

源利用、要素配置、生产方式、组织管理、体制机制的一次全面、深刻的

变革,必将有效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改善工业的整体素质和质量。绿色发展既顺应了新工业革命下实体经

济领域创新提速的潮流,也符合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的目标方向,对于促进工业发展方式由“高增长高污染高消耗”向“高

水平高质量高效益”转变,形成发展新动能,应对全球低碳竞争,保障国

家能源和资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先进适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及装备基本

普及,钢铁、水泥、造纸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显著提高,工业二氧化

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明显下降,高风险污染物排放大

幅削减。

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项目所在地区域内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好,各类指标满足功能区划要求,

拟建项目区域周围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中的HI类标准要求,水质现状较好。项目建设区域CODcr、

BOD5、氨氮值浓度均不超标,CODcr质量指数在0.43-0.50之间,B0D5质

量指数在0.29-0.32之间,氨氮质量指数在0.26-0.27之间,硫化物未检

出,由此可见,项目建设区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

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根据环境质量监测部门最近监测数据显

示,项目建设地声环境功能区划为n类区,声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声环境

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H类区标准:昼间60.00dB(A)、夜间

50.OOdB(A)o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运输车辆不应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

同时,及时清扫散落在地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冲洗轮胎并定时洒水抵

尘,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在施工过程中用到的施工机械主要包括搅

拌机、推土机、挖掘机等,它们都是以柴油为燃料,因此,施工过程中会

产生一定量的废气,主要包括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施工机

械产生的燃油废气均为不定时无组织排放,排放量随设备性能而异;由于

产生量不大,且施工场地空旷,废气易扩散,废气经自然扩散稀释后对周

围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二)建设期噪声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施工设备,如以液压工具代替气压工具,同时,尽

可能采用噪声低的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应尽可能放置于对周围敏感点造成

影响最小的地点。

(三)建设期水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施工废水:建设期废水污染源主要有施工区域地面清洗和施工机械、

建材冲洗产生的废水;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及洗涤用水和施工

现场清洗石料等建材的洗涤、混凝土养护、设备水压试验等产生的废水,

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砂,主要污染物为SS。

(四)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防治对策

由于建筑垃圾是土建工程中不可避免的,因此,要求项目承办单位和

施工单位必须做好施工垃圾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避免建设期间产

生的固体废弃物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施工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不但会

影响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而且由此产生的泥沙会对场址周围环境产生影

响;在施工场地上,雨水径流将以“黄泥水”的形式进入排水沟,“黄泥

水”沉积后将会堵塞排水沟及地下排水管网,对场址周围的排水系统产生

影响;同时,泥浆水还会夹带施工场地上的水泥等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

受纳水体的污染。

(五)建设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绿化不仅能够改善和美化场区环境,而且植物叶茎还能阻滞和吸收大

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树木树冠能够阻挡、过滤吸附大

气中的粉尘,吸收并减弱噪声声能,草地的茎叶可以固定地面尘土飞扬;

而且,认真做好绿化工作,对于防止水土流失具有良好效果。

三、运营期环境保护

(-)运营期废水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通过废水处理指标数据显示,生活废水经过场区净化池的隔油、滤渣

处理后符合生活废水排放标准,达标排入项目建设地生活废水管道,经水

质净化厂处理后达标排放。为了充分利用各种水质的水,提高水的重复利

用率,投资项目运营期的废水治理及利用以“清污分流”、“梯级利用”

的原则进行设计。将不同水质的水分开设置,而且,场区排水系统划分为

生产排水、生活排水、清净下水和事故水等管道排放系统。

(二)运营期废气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对于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包括检验不合格的半成品、包装

废料和过程产品及产成品等),以及加工工序产生的废料(边角及屑类废

物)可以回收再利用;废弃物则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安全处置,实现物资

的综合利用,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焊接烟尘主要来自于焊接工序间

歇性产生的少量电焊烟尘,焊接烟尘是指焊接过程中形成的烟尘和有害气

体;焊接烟尘是由于焊条(焊芯和药皮)及焊接金属在电弧高温作用下熔

融时蒸发、凝结和氧化而产生的,其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是三氧化二铁、

氧化镒等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氟化物;焊接有害气体指的是焊接时的高温电

弧辐射(主要是短波紫外线)作用于空气中的氧和氮,而产生的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等气体;根据有关资料推荐的经验排放系数,熔化LOO?K焊丝约

产生5.20克/千克焊接烟尘。

(三)运营期噪声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采用建筑隔声结构、厂房内加装隔声、吸声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安装

隔音板等措施降低噪音污染,根据吸声材料的吸声系数,建议选择超细玻

璃棉、矿渣棉、岩棉板等性能良好的隔声、吸声材料,在建筑中采用薄板

共振吸声结构,使其具有低频的吸声特性。

四、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项目的建设使该区域的常驻和流动人口增加,将会刺激邮电通讯、信

息、金融、运输、旅店、餐饮、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增

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区域经济将得到快速的发展,人民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服务的需求也向高速度、高质量的专业化转化,服务

行业将走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商业服务的专业批发市场、

零售网点和综合的集散仓库、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将进一步的到发展根据

项目建设地发展的条件、战略地位及综合宏观经济机遇与挑战,项目建设

区域将依托本地优势资源,重点吸引产业转移的高科技、环保型的现代化

科技工业产业集群,使之成为项目建设地一、二类工业聚集的高地和产业

创新基地。基于此将项目建设地确定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产业特色鲜明、

功能配套协调,具有内在生长机能的、智慧创新型的新型生态项目建设区

域。项目的实施,相应的供水、供电、燃气、电信、道路、商业金融等配

套基础设施会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会

明显提升,项目建设区域内和周边的居民的经济收入会明显提高,居民社

会文化娱乐生活会得到丰富,综合生活质量会得到提高,表现为长期的有

利的影响。投资项目建设对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起到一定的促进作

用,并为地方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建设区域的建设也增加就业率,

同时带动周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

高居民经济收入,从而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和生产质量。

五、废弃物处理

项目承办单位的危险废弃物管理部门、进入项目建设区域各行业的废

物产生部门、废物的处理、处置部门共同协作,建立危险废弃物管理系统。

在环保主管部门指导下,建立起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要具有相应的处

理、贮存和处置设施及危险废弃物再利用的能力,有良性的资金筹措渠道。

管理模式上,项目建设区域统一监督管理,统筹管理区内危险废弃物的产

生、收集、贮存、运输、综合利用、处理和处置工作,在具体运作上实行

社会化、市场化。

六、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投资项目选址符合当地的区域规划,项目建设地附近无重要风景名胜

古迹和人类文化遗产,不存在对风景名胜古迹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影响问题。

七、清洁生产

投资项目对生产所需原料的购进、储存、领料、消耗都要有详细的记

录和完善的组织管理和监督机构,并根据原料和成品的性质,做出明显标

识,分类分别存放,使生产场地做到清洁、整齐、安全,不会产生交叉污

染。投资项目生产的产品系购买清洁原料进行加工制造,项目产品是一种

无毒、无害产品,符合产品的清洁性,而且,出售使用后均可回收进行重

新加工利用,因此,投资项目的产品属于清洁产品。

八、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1、投资项目的选址符合当地的区域规划,符合项目承办单位发展规划,

如环境保护措施到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将控制在国家许可的

标准范围内。投资项目的选址符合当地的区域规划,符合项目承办单位发

展规划,如环境保护措施到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将控制在国

家许可的标准范围内。

2、进一步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及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率,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水平。二是加强创新。把创新摆在强化资源综合利

用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

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营造有利于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三是推动区

域协同发展。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区域经济特点、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

等状况,科学确定各地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重点,发挥区域优势,突出地

方特色。四是高效安全利用。要强化监管,防止资源综合利用过程中产生

二次污染,确保安全,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五是

政策引导。强化政府对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的引导支持作用,健全法规标准,

完善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和

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发展综合利用的内生动力。作为制造大国,中国工业

体系中积淀了大规模的海量数据。目前,这些数据分散在不同产业、各种

类型的企业以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仍具有一定的碎片化特征,尚未形成

可延展、可共享、开放式的数据资产体系。“十三五”时期,依托《中国

制造2025》和《规划》,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形成合力,精准

识别、深度挖掘、系统集成、综合运用中国工业数据资产,使之更好地服

务于企业的能源管理、生产方式绿色精益化改造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

色评估,绿色化智能化齐步走,不断拓展工业升级提质的空间。

3、环境保护措施设计与环境影响分析应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书》为最终依据,xxx集团将尽快委托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