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完整版本_第1页
中国法制史完整版本_第2页
中国法制史完整版本_第3页
中国法制史完整版本_第4页
中国法制史完整版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zhōnɡɡuó)法制史精品文档导论(dǎolùn)中国法制的历史发展线索时间:三大时期上古三代即夏商周和春秋时期---中国法制开始(kāishǐ)形成时期战国与中古即自秦至清的封建社会---中国法制发展与成熟时期近代即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代法制精品文档内容(nèiróng):五个方面指导思想刑事立法民事立法婚姻家庭制度司法制度精品文档两次转折:春秋战国——清末六种类型奴隶制法制封建制法制(地主阶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法制(清末、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农民政权(zhèngquán)法制(太平天国)南京临时政府之资产阶级法制新民主主义法制精品文档中国(zhōnɡɡuó)传统法制重要特征

礼法(lǐfǎ)结合阶级性(不平等)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制制定法与判例法结合无讼是求精品文档第一讲上古时期

第一章法律(fǎlǜ)的起源一、法律起源的一般规律1、法的起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发展过程2、法的起源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zìjué),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3、法的起源经历了一个由氏族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的过程4、法的起源与国家起源密不可分5、法是从众多社会调整手段中逐渐、相对的独立出来的精品文档除上述规律外,关于中国法律起源尚有两点需注意:a.法律起源关键时间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即传说的尧舜时代。注意:礼刑二元结构b.正式形成是在夏朝。标志:国家形态基本具备,法律概念开始(kāishǐ)出现等等精品文档二、中国法律(fǎlǜ)起源的特点

特点:不间断性和礼刑二元结构1、古代中国法律(fǎlǜ)是氏族社会末期习俗的直接继承和延续。2、古代中国法律直接来源于军法。(刑起于兵)——宗族战争3、古代中国法律以父系宗法关系为调整对象,礼是法律的重要内容。(礼起于祀)精品文档礼起于祀礼的意义:祭祀用器皿(qìmǐn)-祭祀规则-被赋予法律意义意味着:a.等级b.血缘(亲情)精品文档第二章上古(shànggǔ)立法一、夏商西周(XīZhōu)立法

1、刑据《左传》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又据《史记·周本纪》记载,西周中叶,周穆王为挽救“王道衰微”的社会危机,震慑和平定混乱,又命司寇吕候“作修刑辞”主持制定了《吕刑》。精品文档三代时的“刑”主要是指:1、夏:《禹刑》2、商:《汤刑》(内容主要是镇压奴隶)3、西周:《吕刑》(周公还制定(zhìdìng)了九刑)注意:1、禹刑、汤刑并非禹、汤时作成,而是夏商两个朝代“刑”的代称。2、他们都是以习惯法为内容的成文法,但并不公布。(刑不可知,威不可测)精品文档2、礼(一)夏、商礼可知,但不可证: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bùzú)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bùzú)征也。文献不足(bùzú)也。足,吾能征之。——《论语》精品文档(2)周礼(zhōulǐ)

1、形成(xíngchéng)及内容周公东征--制礼作乐形成:以夏商礼为参考,结合周人习惯,经全面系统整理而成。内容:周礼,是西周时典章文物制度与社会礼仪规范的总和。据《礼记》等记载,其内容极为丰富,调整范围从国家政制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细节,无所不有,无所不包。精品文档2、功能(gōngnéng)作用礼和刑都是当时的社会规范,共同发挥法律的作用。礼主要调整社会宗法等级秩序,主要针对贵族(guìz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注意:并非庶人无“礼”,并非贵族就不受刑罚,只是有差别。

礼侧重积极预防。精品文档3、周礼(zhōulǐ)的主要原则

亲亲、尊尊、长长和男女有别亲亲,即要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实际是以“孝”为核心的宗法伦理原则,旨在维护家庭、家族及宗族内部的伦理道德秩序(zhìxù)。尊尊,实际是处理上下级关系的原则,它以“忠”为核心,旨在维护整个国家的君臣贵贱秩序。精品文档(3)王命(wánɡmìnɡ)除礼、刑外,各代王命也是重要(zhòngyào)法律渊源,而且,效力比礼刑更高。其主要表现有:1、训——用于训令臣民,如伊训。2、誓——即军事命令,夏有《甘誓》,商有《汤誓》,周有《牧誓》3、诰——政治文告4、令(命)——具体命令如商有禁酒令精品文档

成文法的公布(gōngbù)及其意义

(春秋时期)一背景1生产力——生产力大幅提高:a.铁器推广于农业;b.农田管理技术提高,如畜力运用和人工灌溉2生产关系(shēngchǎnguānxì)——个体农民出现,土地占有关系变化3阶级关系——新阶级开始形成,王室独尊被大国争霸取代4学术思想——民间自由学术兴起:儒墨道法学说精品文档春秋各国立法(lìfǎ)成就1齐管仲立法2楚仆区之法和茅门之法3郑子产铸刑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gōngbù)成文法邓析竹刑(法律条文写于竹简)精品文档李悝的《法经》P72

背景、地位及是封建生产关系日益发展的产物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历史意义确立封建法制基本原则和体系对封建经济(jīngjì)的形成和巩固起了积极作用商鞅变法P72精品文档第三章上古(shànggǔ)刑法制度刑法学内容一般包括立法思想、基本原则、犯罪(fànzuì)(罪名)、刑罚(刑种)等按照大纲要求,本章讲两个问题,一为“上古三代刑法基本原则”;一为“上古三代刑罚体系”。精品文档基本(jīběn)原则一“恭行天罚”有罪必罚原则这是夏商两代盛行的基本思想。统治者极力宣扬自己是”受命于天”,“奉天罸罪”,导致“专任刑罚(xíngfá)”。周时提出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等法律思想,周公曾说过:“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二“罪疑惟轻”不杀无辜原则相当于今天的疑罪从轻、从无原则,体现了慎刑思想三“无简不听”原则这是西周时定罪量刑的原则,是当时明德慎罚思想的具体体现。相当于今天之“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原则。精品文档四、区别对待,“轻重有权”原则区别对待,即区别主从犯,偶犯和惯犯,故意和过失等等。还包括“同罪异罚”即贵族、官员犯罪与平民定罪量刑或执刑有区别。1、比如一般平民犯死罪,应当众处死,而贵族官员则秘密处死;2、有的刑罚不适(bùshì)用于贵族,如宫刑;3、西周时还有所谓“八辟之法”,即有八种人(贵族或官员)不按一般刑书定罪量刑,而是由高级贵族根据他们的身分、地位等因素从宽处理。五、三犯不赦,合并论刑原则精品文档刑罚(xíngfá)体系

一刑种及其沿革(一)五刑(wǔxínɡ)1、夏:杀,宫,脯,鼻刀,墨商:戮,炮烙,醢(hai),鼻刀(yi),刳(ku)、剔周:大辟,宫,刖,鼻刀,墨2、五刑包括死刑和肉刑两类精品文档(二)其他1、夏:孥戮,是后世“族诛”的开端2、周:a.鞭刑b.赎刑,即出金赎罪,并非刑种c.徒刑,即将未达到适用五刑的轻罪犯人,关押在监狱(圜土)里,限制其人身自由并强制从事劳役。一般关押时间为1到3年,期满释放。这是我国最早的劳役刑规定,也是我国最早的强制劳动改造(láodònggǎizào)形式。d.拘役e.罚金精品文档特点(tèdiǎn)1、残酷性、野蛮性2、以五刑即死刑和肉刑为主体3、夏商“临事制刑”,随意性;西周(XīZhōu)则更趋体系化、规范化4、夏商“专任刑罚”,西周在明德慎罚思想指导下,注重德礼教化,宣扬先教后刑、刚柔并济。这为后世“德主刑辅”德法律思想奠定基础。精品文档第四章民事法律制度(zhìdù)民事法律制度调整的是财产、人身社会关系。夏商西周属于奴隶制社会,当时的社会关系以宗法(zōngfǎ)等级为核心,以父权家长制、男尊女卑等为基本原则。本章将从土地制度、市贸制度和婚姻家庭继承制度三个方面学习上古三代民事法律制度的概况精品文档土地(tǔdì)制度

上古时期土地(tǔdì)制度需从两个层面来理解:所有权:土地王有制土地管辖:在土地王有制前提下,土地实际上采取分级管辖使用的制度,三代皆是,具体作法大同小异,分别是:精品文档一、夏:邦国分辖制夏朝土地名义上归夏王所有,实际则按邦、国、邑、家分级占有,各由其属下农民耕作;但其上属有处分权,夏王有最高处分权。二、商:嫡庶分封制依商制,全部土地属于商王。商王将土地划分为畿内、畿外(以距离(jùlí)国都远近为标准)两大部分,畿内土地由王室直辖,畿外土地封给外族或功臣,成为方国。精品文档三、西周(XīZhōu):井田制(一)封土建邦,分级采邑即按照大宗、小宗,贵族、平民的不同身份分封土地和民众、奴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精品文档(二)井田、公田和私田1.井田这是西周的创制。“井”是当时的土地基本单位。一井包括约40英亩(合31亩)方整的土地,每边各以三分,割成九个方块。8家农户(nónghù)各耕种外围8块土地,并共同耕种当中一块公地(公侯所领之地)。2.公田井田的性质仍属王室或公室所有,所以又叫“公田”,与私田相对。3.私田私田是后来才出现的。有两种途径:赏赐荒地和开荒。私田的出现对中国社会发展而言是进步的,但对各朝各代而言,私自买卖土地,引起土地兼并,最终导致改朝换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规律性的现象。精品文档市贸制度(zhìdù)

一、市场交易制度(一)禁卖物品(限制交易)山林、川泽、矿藏土地、宫室祭祀用品贵族标志物品不合法度的手工制品未成熟的渔林农产品(二)市场管理(guǎnlǐ)官员及其职责司市:负责市场规则及度量衡标准质人:处理买卖契约纠纷廛(chán)人:收缴赋税胥师:负责商品价格和质量贾(gû)师:负责维持市场秩序与安全精品文档二、契约制度(一)质剂——买卖契约形式:在同一券书上写同样(tóngyàng)内容的一式两份契约,从中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质:长券,适用于大宗买卖,如牲畜、人口等剂:短券,适用于小宗买卖,如器具、珍宝等(二)判书(也叫傅别)——借贷契约判书,即将写有借贷文字的竹(木)简辟为两半,双方各执其半,作为债权债务凭证。形式:中间书写“中”字,契约内容和“中”字均被一分为二(三)以物易物——交换契约精品文档

婚姻家庭继承(jìchéng)制度

一、父权家长制含义:在父系家庭中,家长处于主宰地位,其他家庭成员处于附属地位。家长对于其他成员的人身、财产(cáichǎn)享有完全的支配权。父权制度是从夏朝开始的,以后逐渐完善,直到今天仍有表现。特点:a.全面:家长的权力涉及家庭成员人身、财产等几乎所有事项。b.专制:绝对的支配权,是当时礼法允许的。(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精品文档二、婚姻(一)婚姻的形式——一夫一妻多妾开端在夏,西周时明确规定在“礼”中。了解:人类(rénlèi)婚姻形式经历了群婚、对偶婚、一夫一妻等发展过程。意义:满足贵族骄奢淫逸的生活需求繁衍后代(昏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壮大统治集团力量,巩固统治妻、妾区别成立条件、程序不同妻:明媒正娶,叫做娶妻妾:买来,叫做纳妾精品文档影响(yǐngxiǎng)地位不平等妻为正,妾为庶;妻主妾从;妻贵妾贱;还表现在其后代的地位不同(bùtónɡ)可联系《红楼梦》中相关人物理解精品文档(二)婚姻(hūnyīn)的成立(妻)实质要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肯定)程序要件:西周时形成了聘娶的“六礼”程序纳采:男家委托媒妁向女家求婚(qiúhūn)(提亲)问名:男家请媒妁求取女方姓名、生辰等,向宗庙卜问婚配吉凶纳吉:男方将卜问所得吉兆通告女方纳征:男家向女方送交聘财,正是订婚请期:请定婚期,择取吉日亲迎:成婚之日,男方亲往女家迎娶精品文档(三)婚姻的解除(jiěchú)——七出三不去七出,出现(chūxiàn)以下七种情形之一,丈夫即有权修弃妻子(妻子无权,所谓地无去天之义也,夫虽有恶,不得去也)不顺父母—>道德沦丧淫—>破坏伦常秩序无子—>断绝后嗣妒—>影响家庭关系有恶疾—>无法共同生活多言—>多嘴多舌离间亲属感情窃盗—>背弃信义精品文档三不去如果存在以下三种(sānzhǒnɡ)情形之一,则不允许丈夫修弃妻子:有所取,无所归,即被休弃则无家可归有更三年丧,即同丈夫一起为公、婆服过三年大丧前贫贱后富贵: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家务也是工作精品文档三、继承(一)客体宗祧(tiao)即家族世系官爵财产(二)顺序----嫡长子继承制经过(jīngguò)夏商发展,到西周时形成制度精品文档第五章上古(shànggǔ)司法一、三代之司法机关(sīfǎjīɡuān)(一)

夏:士(二)

商:1、冢宰,又称太宰——负责政务、祭祀,兼理司法

2、司寇—专门负责中央司法(三)西周:1、三公——太傅、太保、太师

2、中央——大司寇、小司寇、土师)

3、地方——乡士、逐士、县士、方士(管辖地域不同)精品文档二、特点----(注意理解“宗法等级制”)1.

大致分为中央和地方两级2.

在中央,“王”集行政、立法、司法权力于一身,是最高统治者,也是最高司法审判官。3.

地方上,诸侯掌握所有(suǒyǒu)权力;另外,实际上,各宗族的宗主,家族的族长,家长也拥有一定的司法权力。精品文档二、司法制度(西周(XīZhōu))

一、起诉(qǐsù)(一)方式1.自告,即受害者自己起诉,适用于一般性刑事犯罪2.纠告,即由官府积极主动发现犯罪、启动司法程序,适用于比较严重的犯罪。(注意与现代司法中的“不告不理”原则区别)3.直告,即受害者直接向“王”告诉。(后世有告御状,登临鼓)(二)条件1.剂,即书面诉状2.诉讼费:(成本---防止滥诉)• 民事---束矢(100支箭)• 刑事---钧金(30斤铜)(三)期限(了解)精品文档二、审理(shěnlǐ)

(一)区分狱、讼(案件分类)“争罪曰狱,争财曰讼”可见,狱:刑事案件----断狱讼:民事案件----听讼(二)审理方式:两造具备,师听五辞1.两造:即原被告双方。要求原被告必须到庭,司法官应当“兼听”,不得“偏信”。2.五听:是西周时审理案件的官员判断当事人陈述真假的5种方式,分别是: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即通过观察当事人的言语表达、面目表情、呼吸、听觉、眼神来确定其陈述之真假。这是心理学在当时司法活动中的运用。3.另外介绍一个概念,即三刺。西周时,凡遇重大疑难案件,先交群臣讨论,群臣不能决断,再交官吏们讨论,还不能决定的则交给所有国民讨论决定。这就是所谓“三刺”,说明当时判案的慎重,体现了“明德慎罚”的思想。精品文档(四)

证据当时统治者注重运用各种证据进行案件审理。1.

其中最重要的是口供。具体形式:供词、盟诅取证方式:捶治(刑讯逼供)2.其他(qítā)还有人证、物证、书证等(注意物证和书证的区别)精品文档三、监狱行刑制度1.

西周刑法复习有的刑罚如劳役刑须在监狱执行2.

监狱:当时的监狱叫做圜土或囹圄(lingyu)官员:掌囚监禁方式:按照上罪、中罪、下罪不同进行监禁。注意名词“桎梏”(zhigu)。桎,脚镣;梏,颈项刑具(xíngjù)或手铐精品文档第二(dìèr)讲中古时期

概况一、中古1.这里(zhèlǐ)所谓“中古”是指公元前475年至公元1840年之间的历史阶段。2.包括的朝代主要是: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二、该时期法制的特点1、性质:封建性2、内容:法制逐渐趋于完善、丰富3、形式:各朝各代有自己的法典4、最具代表性的是唐律三、该时期法制主要内容本编分为六章,分别学习中古立法、刑法、民法、职官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司法与监察法律制度等内容。精品文档第一章中古(zhōnggǔ)立法立法原则(yuánzé)——六个立法原则(yuánzé)

立法形式——律典精品文档立法(lìfǎ)原则一、法随时变和轻罪重罚原则1、这是战国时期的立法原则,主要体现法家思想2、法随时变(1)含义:制定的法律要符合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体现法家革新主义的思想,与儒家“祖宗之法不可违”不符。(2)由当时社会背景(即变革或转型时期)决定(3)意义:有利于各国法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3、轻罪重罚(1)直接体现法家思想:事断于法,重刑轻罪、以刑去刑,布法于众等(2)由当时社会背景决定激烈的变革时期,各国纷纷(fēnfēn)变法求强、求富,这就决定了孔、老不能被重视,而只有法家思想正好契合于历史的需要。精品文档立法(lìfǎ)原则二、法令由一统原则1、秦2、三层含义:(1)立法权掌握在君主手里,其他人不得行使(2)统一全国法律(fǎlǜ)(3)统一司法(秦时,为防止传抄失误,要求各地司法官员每年到保存法令的禁室核对法令)3、必然性(背景)(1)中央集权(2)郡县制(3)法家思想受到重视精品文档立法(lìfǎ)原则三、约法省刑和礼法结合原则(一)约法省刑1.汉初2.含义(hányì):法律应简约,刑罚应轻缓3.表现:刘邦“约法三章”,文、景帝废肉刑4.背景:建国伊始,经济萧条、民不聊生(刑新国,用轻典);黄老思想(二)礼法结合1.到汉武帝时,汉朝已经过近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又经历了文景之治,经济政治环境与汉初相比,已大有改观。因而,从汉武帝时起,汉代的立法思想、指导原则开始转型,从原来的消极的“约法省刑”转变为积极的“礼法结合”。2.礼法结合的表现及其意义(1)表现:上请制度,亲亲得相守匿(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论语),春秋决狱等制度(2)意义:从此开始了贯穿整个中古时期的“礼法结合”的进程,影响至巨。精品文档立法(lìfǎ)原则四、法律内容一致、简约和稳定的原则五、治乱世用重刑1.明朝2.背景(原因(yuányīn)):元亡教训;刑罚世轻世重思想;明初复杂的社会形势3.表现(主要在吏治):廷杖、厂卫,株连等六、详译明律和参议清制原则1.详译明律:继承正统文化(先进)2.参议清制:旗人特权需要(落后)精品文档立法(lìfǎ)形式——律典一、战国:法经1.形成:魏国李悝在总结春秋末期各国成文法的基础(jīchǔ)上制定2.特点:(1)形成自己特有的体例(2)竭力维护专制的国家政权(3)贯彻轻罪重罚的原则3.地位及影响:(1)中国第一部内容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是中国古代成文法典的源头精品文档二、秦律1.形成:商鞅变法,改法为律;秦律以法经为模本。2.内容:共29篇三、汉律六十篇1.包括(bāokuò)四部分:《九章律》、《傍章》、《越宫律》、《朝律》,以九章律为主。2.九章律:继承法经,增加三篇精品文档四、魏晋南北朝(一)曹魏律,又称新律、魏律1.在汉律基础上形成2.内容简化:18篇3.首次规定“刑名律”,并置于律首4.“八议”入律:礼法结合(jiéhé)的表现(二)晋律,又称泰始律1.进一步精简条文2.增加“法例律”,此时总则包括刑名和法例两篇3.“准五服以制罪”入律:礼法结合,引礼入律新发展4.形成律注合编新体例(三)北齐律1.“名例律”:完整的“总则”形成,并沿用至清末2.12篇结构3.规定“重罪十条”:也是引礼入法的一个表现注:重罪十条,即将涉及封建等级秩序和伦理纲常等方面的十种罪名集中规定,作为最严重的犯罪,给与最严厉的惩罚,其宗旨就是为了维护三纲五常,道德礼教。这十种罪名分别是:反逆、大逆、叛、降、恶逆、不道、不敬、不孝、不义、内乱。精品文档五、隋:开皇律六、唐律1.唐律是唐朝所有法律的总称,主要指的是:《武德律》《贞观律》《永徽律》和《永徽律疏》《开元律》和《开元律疏》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永徽年间的《唐律疏议》是我国古代现存最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注:永徽律12篇,律疏30卷,合称永徽律疏。元朝以后,人们以疏文皆以“议曰”二字开始,所以又称为唐律疏议。3.影响:(1)对中国后世:唐律以其体例、基本原则、内容等方面的成就成为后世立法楷模;明太祖修大明律前,曾要求大臣“日进二十条”唐律,逐一讲解,作为修律的重要参考。(2)世界影响:唐律疏议被认为是中华法系的代表,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4.特点:(1)礼法结合:,律疏尽量(jǐnliàng)以儒家经典作为依据。唐律“一准乎礼”----纪昀(2)首创“疏议”体例(3)内容简约:12篇,502条精品文档七、《宋刑统》1.全称及地位2.特点1)结构:篇下分门,门下列条2)每一律条后,附其他立法(lìfǎ)形式的相关内容3)新增内容,如户绝资产、死商钱物等八、元《大元通制》注意“四等人”九、《大明律》1.体例:分则内容以中央六部名称分类排列,加上《名例律》共七篇2.内容:重其所重,轻其所轻3.历代相承、无敢轻改(终明之世,通行不改)十、《大清律例》1.继承明律2.律例合编3.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封建成文法典精品文档第二章中古(zhōnggǔ)刑事法律制度主要(zhǔyào)原则

一、恤刑原则1.含义:这是一种对老幼病弱残妇女等有生理特殊情况的犯罪人采用减免刑罚的原则。2.意义:体现“德主刑辅”思想二、特权原则含义:对官僚贵族减免刑罚的原则1.源于魏晋南北朝2.最早正式规定是在《北魏律》和《陈律》3.元朝开始废除官当制度三、自首原则1.含义:唐律疏议第一次完整规定,一般不追究自首部分的刑事责任,即“自首原罪”四、共同犯罪的处理原则1.家人共犯的,以其所侵害的客体不同论2.严重侵害皇权与国家安全的共犯,无首从之分,全都要受到严惩3.教唆他人共犯的,原则上教唆人与犯罪人用样受罚;但如果教唆90岁以上、7岁以下的人犯罪,则只处罚教唆人。精品文档五、等级身份原则等级身份由社会和家庭两个方面。基本要求是,凡是侵犯了低等级身份的,用刑轻;凡侵犯了高等级身份的,用刑重。六、比附原则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