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娱乐化-何去何从分析_第1页
新闻娱乐化-何去何从分析_第2页
新闻娱乐化-何去何从分析_第3页
新闻娱乐化-何去何从分析_第4页
新闻娱乐化-何去何从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娱乐化,让我欢喜让我忧组员:任一湃孙玥邵旖旎刘新月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现实社会(书中主要以美国社会为例)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是否要让我们的新闻

成为娱乐的附庸?

新闻娱乐化----

应该何去何从?一、新闻娱乐化解析1)现状2)具体阐释3)同娱乐新闻庸俗化区别二、新闻娱乐化原因三、新闻娱乐化影响1)积极影响2)消极影响四、新闻娱乐化的控制五、评论新闻信息的娱乐化趋向日益显著,娱乐新闻比例加大新闻和娱乐互相渗透,界限越来越模糊。呈现“欧美小报化”局面严肃的新闻节目比例正在下降。一、新闻娱乐化现状简介新闻信息的娱乐化趋向日益显著,娱乐新闻比例加大

新闻报道不同于娱乐节目,其基本功能是报道事实、提供信息。但如今的节目里,娱乐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比例加大,甚至严肃的新闻也开始试探娱乐手法包装。央视2套经济频道,早上的新闻栏目《第一时间》,用了三分之一时间播放各种娱乐、趣闻类新闻,两名主持人在这段时间边聊天边播报。此外,各大电视台都纷纷推出各地趣闻的新闻集锦,如:南京台的《大刚说新闻》,江西卫视的《人间・写真》等等,几乎是推出一个火一个A现状新闻和娱乐互相渗透,界限越来越模糊。在我国,尤其是在传媒与市场接轨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传媒纷纷将娱乐化作为争夺受众的杀手锏,以至于喧宾夺主、娱乐泛滥,不但淹没了原有的新闻主题,也丧失了节目的理性、道德和人文情怀。B现状严肃的新闻节目比例正在下降C时间节目5:00-5:30新闻联播6:00-8:30朝闻天下12:00-12:30新闻30分19:00-19:30新闻联播22:00-22:30晚间新闻2013-11-14CCTV-1新闻类节目表18.75%34.72%5.5%13.19%27.78%现状呈现“欧美小报化”局面

新闻娱乐化的行进在我国也部分呈现出欧美“小报化”的局面。受欧美黄色新闻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媒体喜欢投受众所好,长篇累牍的报道一些软新闻。一方面,含有“性”字的新闻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则是对各类明星的过多关注。例如,“艳照门”这一集合了“性”与“明星”所有的敏感因素,在2008年这个本就不平静的时期,无异于一颗重磅鱼雷,引多家媒体多方报道。D现状新闻娱乐化与娱乐新闻庸俗化

的区别从定义方面看:新闻娱乐化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即所谓“硬新闻软着陆”。娱乐新闻庸俗化则是媒介对新闻的导向发生严重偏差,过于关注隐私及其他娱乐性的方面,失去了大众传媒应有的正义感,滑入庸俗化的深渊,脱离了新闻的本质。娱乐新闻庸俗化的表现娱乐新闻庸俗化的表现,以发生在2000年的某歌星被刺事件最为典型。作为中国大陆知名度较高的歌手遭到歹徒行凶,这起新闻事件本身应该是严肃而沉重的,但是不少新闻媒体借机大肆渲染被刺内幕,甚至不惜造谣中伤,将矛头对准了该歌星的性取向,进而大炒特炒。一时间,舆论对歌星本人隐私的关注,反而超过了对行凶者应有的谴责。娱乐新闻庸俗化的原因现今出现的娱乐新闻庸俗化现象,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媒体环境的影响2.记者自身素质缺失3.明星自我炒作4.受众需求的改变如何应对娱乐新闻庸俗化1.重视娱乐新闻的真实性2.娱乐新闻报道需客观公正3.娱乐新闻选题注重内涵4.娱乐记者要注重人文关怀二、新闻娱乐化的原因1受众具有对新闻娱乐的“本能”需求2、受众具有新闻娱乐的“选择”需求(二)官方意志的默许是新闻娱乐化现象能够持续存在的现实条件(三)对“文化帝国主义”的屈从(一)受众的心理本质要求,为新闻娱乐化产生提供了需求受众需求1)受众具有对新闻娱乐的“本能”需求受众的需要因各种因素影响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别,但受众的心理在某些方面是相同的,例如好奇心理、猎奇心理等。归根到底,这都是人的本能兴趣。2002年1月13日美国总统布什因吃饼干被噎晕倒,国内许多媒体就这一事件进行了不少的报道,《扬子晚报》《北京晚报》《羊城晚报》《中国日报》、新华网、人民网、中心网都对此大加报道,事后几张布什跌到脸部受伤的图片也登载了出来。受众需求2)受众具有新闻娱乐的“选择”需求“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把《人民日报》从头版头条读到8版末条,或者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忠实地从头看到尾。他们最多看一下新闻标题、新闻提要,他们关注的新闻更多是股市行情、体育新闻、明星轶事、交通新闻和天气预报。”传媒学者李希光在《畸变的媒体》一书如是说道。官方默许新闻媒介与新闻传播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新闻的传播必然要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娱乐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已从节目的社会功能转化为建构节目类型的本体力量。因而,新闻的适当娱乐自然也就到到了政府的默许。新闻的娱乐化是有其生存的政治空间的。屈从于“文化帝国主义”赫伯特·席勒,在1969年出版的《大众传播与美利坚帝国》中,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黄色新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史上,源自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的竞争。黄色新闻是新闻娱乐化的源头,受其影响煽情主义大行其道,最著名的报纸有英国的《太阳报》、德国的《图片报》、香港的大部份综合报章(包括《东方日报》、《苹果日报》、《太阳报》三份畅销报纸,以及《星岛日报》、《新报》等),均是具有黄色新闻性质的大众报纸。新闻娱乐化影响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二者孰轻孰重?新闻娱乐化的优点:1.它的出现对于传统的新闻播报起到了创新和延续发展的作用。它用贴近受众的方式去传播信息,增强了电视新闻的视觉冲击力,在一定程度凸显了新闻细节,深化新闻主题,更好的达到新闻的传播价值。2.新闻娱乐化往往使得某事件的报道

除了事件本身的轰动性所引发的关

注外,还引起受众积极的参与和意

见的表达、评判,从某种程度上说,

新闻娱乐化的表达方式使大众传媒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新闻娱乐化对新闻价值方面负面影响:1、影响人们正确认识外部世界发生事件的真相,妨碍了人们的正确决策,甚至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当前我国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受众对严肃l的政治、经济新闻及全局性、结构性的解释性信息的需求比以住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而新闻娱乐化偏离了新闻提供信息、监测环境的首要功能,弱化了新闻的重构事件真相的本质,必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及个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2、娱乐化信息所蕴含的“麻醉作用”对个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异化状态一方面表征为受众的“媒介依存症”(受众过度沉湎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以及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另一方面表征为盲目认同于媒介建构的“媒介现实”,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3、新闻娱乐化所折射的大众文化消解着我国的主流文化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毕竟是大众媒介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烘托着一种奢靡的享乐主义氛围,张扬着一种身体欲望话语,误导着社会成员的高尚精神追求,在某种程度上消解着占我国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也消解着关注人文价值、倡导思想的独立性、伦理的严肃性与艺术的创造性的精英文化。4、以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简称新闻理念)屈从于商业逻辑理念(简称市场理念)来操作的新闻娱乐化,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媒介的公信力。经过娱乐化操作的新闻天然性地具有制作的低成本、对广告商有价值的目标受众的数量最大化、新闻报道的非客观性等特点,内容和形式的故事化、媚俗化及煽情化能吸引最大多数人的注意力,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使其主观性较强。这种制作新闻的市场理念恰恰与新闻理念存在冲突。

娱乐让我们所有的文化产品走向了“单向度”、“模版化”。即使是华丽的空壳子,所填充的也并不是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文化产品成功的标准就是符合大众文化的消费需求,获取商业成功。概言之,现今媒介行为的目的大多变成了一切向“钱”看。如何防控新闻过度娱乐化(一)媒介行为控制新闻过度娱乐化的例子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与专家的质疑。新闻可以娱乐但是不能过度。如何控制这种不成熟的趋势,使其更好地适应我国的国情。恰当的媒介行为是关键。四从近几年的发展态势看,我国的一些媒体做得不尽人意。过度的娱乐化,过度的对西方文化工业单纯地复制,盲目的“形似而非神似”的煽情,越来越多地被用到现在的新闻节目和其他电视节目中。对大众媒体来说,作为一个具有最强大的言论空间和影响效力的社会机构,必须表现出自己足够的责任心和自律精神,清醒认识中国的物质存在的现实状况,辨明自我的真实身份,努力完成自己的社会预警者的任务(二)新闻娱乐化本土实践的尝试

据2006年12月7日《南方周末》版新闻b9报道:

“周宜清,13岁,亚洲年龄最小的安装外置人工心脏患者,在和人工心脏共存个15月,经历了种种惊心动魄的治疗之后,死去。

他的死,在其父母看来疑点重重。

当他进入上海东方医院的时候,他是‘穷途末路’将死的孩子,还是其实尚无生命危险?

是东方医院以人工心脏为开端的一系列治疗让他挺长了个月的生15命,还是不当治疗让他或许本来可以更长的生命缩短为了个15月?这个少年,究竟是尖端技术的受益者。还是人体实验的牺牲品?”从这段简短的内容提示中,我们看到了悬疑,是非。一连串的问句,给读者提供了继续追寻下去的动机。这种模版完全不亚于好莱坞的电影预告片。新闻报道更象是叙述故事,有了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的架构。在手法上也运用了倒叙,插叙,埋伏笔,设悬疑等等。这可以看作新闻娱乐化在本土实践的一个缩影。关于新闻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