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导与练生物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答案_第1页
2025导与练生物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答案_第2页
2025导与练生物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答案_第3页
2025导与练生物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答案_第4页
2025导与练生物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导与练生物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3讲细胞的增殖基础巩固练1.(2023·山东泰安期末)用不同浓度的药物X处理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3d和5d后,分别制片观察有丝分裂指数[有丝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D)A.药物X浓度为0时有丝分裂指数只有10%,表明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B.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呈下降趋势C.高浓度的药物X明显降低了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指数D.制作装片过程中使用解离液的目的是固定细胞的形态解析:制作装片过程中使用解离液的目的是使得组织细胞分离开来。2.(2023·河北沧州一模)下表1列出了人的体细胞处于细胞周期某阶段的特征,表2统计了时期a~d所具有表1所述特征的数量。a~d分别表示分裂间期的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后期)和分裂期,但对应关系未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表1特征1核膜消失或重建特征2具有组成染色体的蛋白质特征3纺锤丝附着在着丝粒上特征4细胞核中正在发生DNA的复制表2时期具有特征的数量a2b?c3d1A.a时期具有特征2和特征4B.b时期具有的特征数量是1C.c时期可能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D.d时期细胞中DNA完成复制解析:G1期具有特征2,S期具有特征2、4,G2期具有特征2,分裂期具有特征1、2、3,因此时期a对应S期,时期c对应分裂期,时期b和时期d均可能是G1期或G2期;时期c对应分裂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时期b和时期d均可能是G1期或G2期,因此d时期细胞中DNA不一定完成复制。3.(2024·湖南岳阳模拟)已知细胞周期各阶段生理过程在调控因子的严格调控下进行。研究人员将M期细胞分别与G1期和G2期细胞融合,发现原G1期和G2期细胞的染色质均凝聚成染色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B)A.若将S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融合细胞核膜可能迅速启动解体B.G1期细胞中存在控制合成诱导染色质凝聚成染色体调控因子的基因C.若将G1期细胞和G2期细胞融合,原G1期细胞的DNA可能启动复制D.诱导染色质凝聚成染色体的调控因子存在于M期细胞中,且随M期进行含量越来越高解析:细胞核膜解体发生在M期的前期,若将S期细胞与G1期细胞融合,融合细胞核膜不会启动解体;将M期细胞分别与G1期和G2期细胞融合,发现原G1期和G2期细胞的染色质均凝聚成染色体,说明M期细胞中存在诱导染色质凝聚成染色体调控因子的基因,且该时期进行了相关调控因子的合成,因此G1期细胞中存在控制合成诱导染色质凝聚成染色体调控因子的基因;DNA复制发生在S期,启动DNA复制的相关调控因子在该时期合成,若将G1期细胞和G2期细胞融合,原G1期细胞的DNA不会启动复制;染色质凝聚成染色体发生在M期的前期,因此诱导染色质凝聚成染色体的调控因子存在于M期细胞中,该调控因子在前期含量最高随后含量会减少。4.图1、图2分别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模式图,图3表示有丝分裂中一个细胞内不同时期核DNA分子数的变化,图4表示有丝分裂中一个细胞内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B)A.图1所示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图2所示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B.图1所示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D.图4中a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可对应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解析:图3中BC段核DNA加倍,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可对应于图1和图2,图3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一个亲代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5.(2024·山东菏泽月考)动物细胞有丝分裂阶段,多功能骨架蛋白(CEP192)参与纺锤体的形成,中心体负责纺锤体的组装,并受蛋白激酶(PLK4)的调控。PLK4失活后,PLK4凝聚体可招募其他成分充当中心体作用,使正常细胞分裂可在无中心体复制的条件下进行。泛素连接酶(TRIM37)可抑制PLK4凝聚、促进CEP192的降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在PLK4的正常调控下,中心体在每个细胞周期的前期复制一次B.PLK4失活后,非中心体型纺锤体组装取决于TRIM37的水平C.在PLK4失活的情况下,TRIM37基因过度表达可抑制癌细胞分裂D.在TRIM37基因过度表达的细胞中可能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加倍解析: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在PLK4的正常调控下,中心体在每个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复制一次;PLK4失活后,PLK4凝聚体可招募其他成分充当中心体作用,而泛素连接酶(TRIM37)可抑制PLK4凝聚、促进CEP192的降解,故可知非中心体型纺锤体组装取决于TRIM37的水平;在PLK4失活的情况下,泛素连接酶(TRIM37)可抑制PLK4凝聚、促进CEP192的降解,故TRIM37基因过度表达可使癌细胞分裂终止;在TRIM37基因过度表达的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所以染色体不能平均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6.(2024·湖南长沙模拟)丙酯草醚是一种除草剂,研究者利用洋葱根尖为实验材料,开展了丙酯草醚对植物细胞分裂影响的实验研究。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部分细胞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图中A箭头所指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此时期伴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B.图中B箭头所指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1C.在分裂期的细胞中,若中期细胞数比例增加,则丙酯草醚抑制了纺锤丝的形成D.对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后,再从盖玻片一侧滴加丙酯草醚解析:图中B箭头所指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此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即细胞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为1∶2;在分裂期的细胞中,若中期细胞数比例增加,则可推测丙酯草醚抑制了着丝粒的分裂;对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后,再从盖玻片一侧滴加丙酯草醚没有效果,无法达到探究的目的,因为此时细胞已经死亡。7.CDK1是推动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的关键蛋白。在DNA复制开始后,CDK1发生磷酸化导致其活性被抑制,当细胞中的DNA复制完成且物质准备充分后,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使细胞进入分裂期。大麦黄矮病毒(BYDV)的M蛋白通过影响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而使农作物患病。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B.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C.感染BYDV的细胞中,M蛋白通过促进CDK1的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D.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解析:由题意可知,正常细胞中DNA复制未完成时CDK1处于磷酸化状态,即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正常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后,使细胞进入分裂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由题图可知,正常细胞和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磷酸化水平达到最高点(二者相同)后均出现下降,但感染BYDV的细胞中CDK1的磷酸化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正常细胞中CDK1磷酸化水平降低明显,说明被感染细胞中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故M蛋白通过抑制磷酸化的CDK1的去磷酸化而影响细胞周期;磷酸化的CDK1发生去磷酸化而被激活,才能使细胞进入分裂期,故M蛋白发挥作用后,感染BYDV的细胞被阻滞在分裂间期。8.(2023·辽宁沈阳模拟)科学家研究了p38抑制剂(p38i)和核糖体翻译功能的抑制剂茴香霉素(ANS)对细胞周期的作用,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ANS能够使细胞阻滞在分裂期B.ANS可能影响了细胞周期有关酶的合成,从而影响了细胞周期C.p38i能够使细胞阻滞在分裂期D.p38i能够缓解ANS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解析:与第一组相比,第三组分裂间期细胞数目减少,分裂期细胞数目增多,说明茴香霉素ANS能够使细胞阻滞在分裂期,导致分裂期细胞数目增多;茴香霉素(ANS)是核糖体翻译功能的抑制剂,可能是影响了细胞周期有关酶的合成,从而影响了细胞周期;与第一组相比,第二组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数目在施加p38i前后无明显变化,说明p38i不能使细胞阻滞在分裂期;与第一组相比,第三组分裂间期细胞数目减少,分裂期细胞数目增多,与第三组相比,第四组分裂间期细胞数目增多,分裂期细胞数目减少,说明p38i能够缓解ANS对细胞周期的影响。9.(2024·湖南常德模拟)图1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图3分别表示高等动物甲、高等植物乙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图像。请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两个连续的过程。

(2)EF段形成的原因是。图2、图3分别处于图1中的、段(填字母)。

(3)图2细胞的下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等于。与图2相比,乙植物细胞处于与图2相同的时期时,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为。

(4)图3结构H为,其作用是

。解析:(1)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两个连续的过程。(2)EF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变为1,其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图2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每条染色体有2个DNA分子,处于图1的DE段,图3中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处于图1中的FG段。(3)图2细胞的下一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等于1∶2∶2。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为纺锤体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4)图3结构H为细胞板;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将细胞质一分为二,且最终形成新的细胞壁。答案:(1)细胞分裂(2)着丝粒分裂DEFG(3)1∶2∶2纺锤体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4)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综合提升练10.(多选)(2023·河北沧州三模)有丝分裂的起始阶段,分裂极(建立两极纺锤体)的确立确保了细胞分裂过程的对称性和双极性,从而使染色体精确分离。如图为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C)A.该细胞处于分裂前期,蛋白质和磷脂已经装配成中心体,细胞正在建立分裂极B.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有2个中心粒C.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图示两条染色体将各自移向细胞的一极,细胞质均等分裂D.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但在细胞分裂时也会通过其他方式建立分裂极解析:图示含有两个中心体,核仁已经消失,为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的组成成分为蛋白质,没有磷脂;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含有1个中心体,即2个中心粒;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而图示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不分离;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但是在细胞分裂时会从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建立分裂极。11.(多选)(2024·湖南株洲模拟)下图为研究人员利用TdR双阻断法使人宫颈癌细胞群同步化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D)A.据图可知第一次高浓度TdR处理的时间应大于或等于(G2+M+G1)的时间B.正常处理的时间应大于S期的时间C.正常处理的目的是保证被TdR阻断在S期的细胞完全越过S期D.经过上述三次处理后,所有细胞都应停滞在细胞周期的G1/S期交界处,从而实现了细胞周期的同步化解析:由图可知TdR能抑制S期DNA合成,结合宫颈癌细胞周期各时期长短,用TdR对细胞进行恰当时间的处理,可调整、阻断细胞周期的时间节点。如第一次用TdR处理细胞大于或等于(G2+M+G1)的时间时,可让刚加入TdR处理时S期的细胞依然停在S期,其他时期的细胞停留在G1/S期交界处,然后正常处理大于S期,小于(G2+M+G1)期的时间,可让所有细胞均不在S期,此时再次用TdR处理,则可让所有细胞均被阻断在G1/S期交界处,从而实现了细胞周期的同步化。12.(多选)(2023·山东德州二模)科研人员于1983年发现了诱导细胞进入分裂期所必需的周期蛋白。周期蛋白必须与CDK激酶结合才能发挥其调控细胞周期的作用,CDK激酶的活性又受到其氨基酸Thr14、Tyr15、Thr161磷酸化和非磷酸化的影响,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A.Thr14、Tyr15、Thr161磷酸化是CDK激酶表现活性所必需的B.CDK激酶与周期蛋白结合后就可以诱导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C.周期蛋白的含量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呈周期性变化D.抑制CDK激酶的磷酸化能延长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解析:Thr14、Tyr15、Thr161磷酸化,然后Thr14、Tyr15去磷酸化是CDK激酶表现活性所必需的;CDK激酶与周期蛋白结合后需要经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才能诱导细胞由分裂间期进入分裂期;周期蛋白在发挥完作用后被降解,所以周期蛋白的含量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呈周期性变化;抑制CDK激酶的磷酸化,则细胞不能进入分裂期,能延长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13.研究发现,细胞周期的控制有三个关键点:从G1期到S期,从G2期到M期,从中期到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染色单体之间的黏连蛋白有关,细胞分裂过程中,蛋白质复合物(APC)、分离酶(SEP)、保全素(SCR)是调控的关键因素,其中分离酶(SEP)能将黏连蛋白水解,蛋白质复合物(APC)是细胞周期从中期到后期的调控因子。分离酶(SEP)的活性需要被严密调控,保全素(SCR)能与分离酶(SEP)紧密结合,并充当假底物而阻断其活性。细胞分裂过程中三种物质的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常情况下,小鼠受精卵以分裂方式增殖,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从而保证亲子代细胞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该分裂过程中黏连蛋白被水解的时期是。(2)在人类细胞中,分离酶在分裂间期时被阻挡在细胞核外,如果此时核膜的通透性发生不恰当地改变,最终会导致无法保证DNA平均分配,其原因是

。(3)根据题中信息,推测蛋白质复合物APC在细胞周期中的具体作用是

(4)细胞分裂过程中还伴随着一系列周期相关分子信号的启动,研究发现蛋白Numb参与细胞周期进程的调控。为了研究Numb蛋白的功能,研究者对实验组细胞(通过干扰RNA以抑制Numb蛋白的表达)和对照组细胞(不作处理)中处于各时期的细胞比例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时期G1SG2M(分裂期)实验组34%29%28%9%对照组34%29%34%3%请据表分析,Numb蛋白与细胞分裂进入期有关,说明理由:

。解析:(1)正常情况下,小鼠受精卵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通过有丝分裂,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并均分到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亲子代细胞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据题干信息“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染色单体之间的黏连蛋白有关”,结合有丝分裂过程可知,黏连蛋白被水解的时期是在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2)结合题干信息“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染色单体之间的黏连蛋白有关”及“分离酶(SEP)能将黏连蛋白水解”可知,若核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分离酶进入细胞核内,水解黏连蛋白,使得姐妹染色单体提早分离,使得染色体分配混乱,导致DNA无法平均分配。(3)据题干信息“蛋白质复合物(APC)是细胞周期从中期到后期的调控因子”,可进一步推知APC在分裂中期将保全素(SCR)分解,释放分离酶,分离酶分解染色单体之间的黏连蛋白,为染色单体移向细胞两极,完成DNA均分做准备。(4)由题干信息可知,实验组干扰RNA抑制了Numb蛋白的表达,不能合成Numb蛋白,对照组能合成Numb蛋白。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G2期的细胞比例降低,M期的细胞比例升高,推测Numb蛋白作用可能是阻止细胞分裂由G2期进入M期。答案:(1)有丝复制并均分到子细胞中有丝分裂后期(2)核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分离酶进入细胞核内,水解黏连蛋白,使得姐妹染色单体提早分离,使得染色体分配混乱,导致DNA无法平均分配(3)APC在分裂中期将保全素(SCR)分解,释放分离酶,分离酶分解染色单体之间的黏连蛋白,为染色单体移向细胞两极,完成DNA均分做准备(4)M因抑制了Numb蛋白的表达,使得实验组中G2期的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4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基础巩固练1.(2023·辽宁铁岭期末)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最后形成四个精细胞。下列不会出现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的是(C)A.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B.细胞质均等分裂C.染色体着丝粒分裂D.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动解析: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分离并移向细胞两极。2.下列关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D)A.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需用高倍镜B.实验材料若换成玉米的花药也能观察到减数分裂过程C.能观察到四分体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时期D.跟踪观察一个精原细胞可看到减数分裂的连续变化解析: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需用高倍镜;玉米的花药内也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故也能观察到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Ⅰ前期出现四分体;装片经过固定后细胞已经死亡,故观察一个精原细胞不能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3.(2023·河北邯郸二模)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的不对称分裂既存在于细胞质中,也存在于细胞核中。卵母细胞在选择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偏好性,重组交换率较高的染色体倾向于留在卵细胞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C)A.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是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特有的行为B.每条染色体都有50%的概率被分配到卵细胞或极体C.精卵结合会激活次级卵母细胞,以完成第二次不对称分裂D.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极体中的染色体是完全相同的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细胞核的不对称分裂会影响染色体被分配到卵细胞或极体的概率;精子进入卵细胞后,被激活的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Ⅱ,排出极体,故精卵结合会激活次级卵母细胞,以完成第二次不对称分裂;重组交换率较高的染色体倾向于留在卵细胞中,所以卵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极体中的染色体不会完全相同。4.(2023·河北石家庄三模)下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同源染色体联会一定发生在MF段,此时细胞中可形成4个四分体B.有丝分裂的后期处于CD段,此时细胞中一定含有4个染色体组C.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也不含染色单体,则一定处于HI段D.若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此时细胞一定处于MF段的后期解析: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MF段包括减数分裂Ⅰ前期,此时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对数根据图2纵坐标可知是4对,同源染色体对数等于四分体的个数;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两两分离,染色体数量加倍,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也加倍;没有同源染色体,也没有染色单体,则一定不是有丝分裂、减数分裂Ⅰ、减数分裂Ⅱ(前期、中期),一定位于HI段;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在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在减数分裂Ⅰ末期时初级卵母细胞分裂为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次是减数分裂Ⅱ末期时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为极体和卵细胞。因此细胞可能处于MF段后期,也可能处于HI段。5.(2023·辽宁鞍山二模)如图为某昆虫(2N=8)体内一个减数分裂Ⅰ后期细胞的局部示意图(图中只显示其中2条染色体),细胞另一极的结构未绘出,已知该昆虫的基因型为GgXEY(只考虑一次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图示完整细胞内应有8条染色单体B.图示细胞的子细胞染色体和核DNA数均减半C.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3种或4种配子D.图示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应进行均等分裂解析:该昆虫2N=8,图示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完整细胞内应有8条染色体,应有16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数均减半;图示细胞经过分裂能得到3种配子(发生的是基因突变)或4种配子(发生的是互换);根据该动物的基因型GgXEY可知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则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应进行均等分裂。6.(2023·湖南长沙模拟)甲、乙是马蛔虫(2n=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图甲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B.图甲细胞中母源与父源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C.图乙细胞中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该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不能发生基因重组解析:图甲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图乙表示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该生物2n=2,只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非同源染色体,因此图乙细胞不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该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的一种。7.(2024·山东枣庄模拟)图1表示雌性小鼠正常分裂细胞中某物质数量变化的部分曲线。研究发现,细胞中染色体的正确排列、分离与黏连蛋白有关,黏连蛋白的水解是着丝粒断裂的原因,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若图1纵坐标表示同源染色体对数,则该曲线不可能表示减数分裂B.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则该曲线只能表示有丝分裂C.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则BC段的变化与黏连蛋白的水解有关D.水解黏连蛋白的酶在初级卵母细胞中不发挥作用解析:减数分裂Ⅰ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故同源染色体对数减半,若图1纵坐标表示同源染色体对数,则该曲线不可能表示减数分裂;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则染色体数量加倍是由于着丝粒分裂,故该曲线可以表示有丝分裂也可以表示减数分裂Ⅱ;若图1纵坐标表示染色体数量,则染色体数量加倍是由于着丝粒分裂,即BC段的变化与黏连蛋白的水解有关;初级卵母细胞不发生着丝粒分裂,水解黏连蛋白的酶在初级卵母细胞中不发挥作用。8.(2023·山东潍坊二模)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互换被称为体细胞重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与减数分裂的互换相比,体细胞重组发生的概率明显偏低B.体细胞重组可能会导致杂合子个体只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C.体细胞重组引发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体细胞重组可能导致杂合子个体显隐性性状镶嵌出现解析:减数分裂的互换是基因重组的一种,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经常发生,而体细胞重组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互换,由于有丝分裂无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故体细胞重组发生的概率明显偏低;设相关基因为A/a,正常情况下杂合子Aa可产生Aa的两个子细胞,但由于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互换,则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的基因分别是A和a,经有丝分裂完成得到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可能分别是AA和aa,再经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可能只产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体细胞重组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互换,该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体细胞重组导致杂合子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基因型可能是Aa、aa或AA,故可能导致杂合子个体显隐性性状镶嵌出现。9.(2023·山东卷)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可分别将自身两端粘在一起,着丝粒分开后,2个环状染色体互锁在一起,如图所示。2个环状染色体随机交换一部分染色体片段后分开,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交换的部分大小可不相等,位置随机。某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Ee,其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子细胞。不考虑其他突变和基因被破坏的情况,关于该卵原细胞所形成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卵细胞基因组成最多有5种可能B.若卵细胞为Ee,则第二极体可能为EE或eeC.若卵细胞为E且第一极体不含E,则第二极体最多有4种可能D.若卵细胞不含E、e且一个第二极体为E,则第一极体最多有3种可能解析:正常情况下,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E或e。若减数分裂Ⅰ时未发生染色体互换,则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EE或ee,着丝粒分开后,2个环状染色体互锁在一起随机交换一部分染色体片段后分开,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EE、ee、E、e、(表示没有相应的基因),若减数分裂Ⅰ时发生染色体互换,则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Ee,着丝粒分开后,2个环状染色体互锁在一起随机交换一部分染色体片段后分开,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Ee、E、e、,综合可知,卵细胞基因组成最多有6种可能;不考虑其他突变和基因被破坏的情况,若卵细胞为Ee,则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为;若卵细胞为E且第一极体不含E,则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为E,则第一极体的基因型为ee,产生的第二极体为e或ee和,最多有4种可能的基因组成;若卵细胞不含E、e,则与卵细胞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可能为Ee、EE或ee,第一极体可能为Ee、EE或ee,又由于有个第二极体为E,则第一极体不可能为ee,因此,第一极体最多有2种可能。

10.(2024·河北唐山模拟)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个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所示四个时期所对应的细胞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对该生物体细胞内的两对等位基因进行荧光标记,观察其减数分裂过程,在减数分裂Ⅱ后期一个细胞中可观察到个荧光点。细胞分裂中A和a分开可能对应图1(填“Ⅰ”“Ⅱ”“Ⅲ”或“Ⅳ”)时期。

(2)据所掌握生物学知识判断,以下哪些细胞中可以含有两条X染色体。

①精细胞②卵原细胞③初级精母细胞④初级卵母细胞⑤次级精母细胞⑥次级卵母细胞⑦造血干细胞(3)请从配子形成方面,简要说明遗传多样性的原因:

。解析:(1)图1所示四个时期所对应的细胞中,Ⅱ对应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或减数分裂Ⅰ,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对该生物体细胞内的两对等位基因进行荧光标记,观察其减数分裂过程,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一个细胞中含有两个A(a)基因和两个B(b)基因,可观察到4个荧光点。细胞减数分裂中若未发生互换,A和a分开发生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对应Ⅱ时期,若发生互换,A和a分开发生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对应Ⅰ、Ⅱ时期。(2)精细胞含有X或Y染色体;卵原细胞含有两条X染色体;初级精母细胞含有X和Y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含有两条X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含有一条X或Y染色体(前期、中期),或两条X或两条Y染色体(后期);次级卵母细胞含有一条X染色体(前期、中期),或两条X染色体(后期);造血干细胞含有XX或XY染色体。②④⑤⑥⑦可以含有两条X染色体。(3)配子的多样性和配子间的随机组合导致后代多种多样。从配子形成方面分析,一方面,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Ⅰ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互换部分染色体;另一方面,减数分裂Ⅰ后期的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了配子中染色体组成的多种多样。答案:(1)Ⅱ4Ⅰ、Ⅱ(2)②④⑤⑥⑦(3)一方面,配子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Ⅰ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互换部分染色体;另一方面,减数分裂Ⅰ后期的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了配子中染色体组成的多种多样综合提升练11.(多选)(2023·辽宁沈阳二模)某二倍体植物(2n=12)花药中的1个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小相同的子细胞,刚形成的4个子细胞是连在一起的,叫作“四分体”(a);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也称作“四分体”(b)。下列对这两种“四分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D)A.花粉母细胞需进行两次不均等分裂才形成aB.a的一个细胞中通常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C.在减数分裂Ⅰ中期的1个细胞内含有6个bD.b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片段属于易位解析: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都是均等分裂的,花药中的1个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大小相同的子细胞,则花粉母细胞需进行两次均等分裂(即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才形成a;某二倍体植物(2n=12)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则减数分裂后同源染色体分开,形成的a的一个细胞中通常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称作“四分体”(b),某二倍体植物(2n=12),有6对同源染色体,则在减数分裂Ⅰ中期的1个细胞内含有6个b;b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片段属于基因重组。12.(多选)(2024·河北沧州模拟)在观察小鼠配子形成时,研究人员采用了免疫荧光染色法使特定蛋白质带上荧光素,观察了细胞中物质的变化,得到了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C)A.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最好选用雄性小鼠精巢中的细胞B.若图ab段细胞中含四个染色体组,则此时姐妹染色单体上可存在等位基因C.若纵坐标为细胞中核DNA含量,则位于cd段的细胞内可能无X染色体D.若纵坐标为染色体和核DNA的比值,则ab段细胞可能正在发生基因重组解析:观察小鼠配子的形成最好选用小鼠精巢中的细胞,卵巢中雌配子的形成数量少,且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是不连续的;若图ab段细胞中含四个染色体组,则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此时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若纵坐标表示细胞中核DNA含量的相对值,则cd段细胞可能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中可能无X染色体;若纵坐标表示染色体和核DNA的比值,则ab段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减数分裂Ⅱ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和减数分裂Ⅰ后期。13.(多选)(2023·湖南常德模拟)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一对夫妇,女方高龄且为血友病基因的携带者(XAXa),通过辅助生殖技术生育了一个健康孩子,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D)A.若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目是23,则所生孩子染色体数目不一定是46B.若第二极体的染色体数目是22,则所生孩子染色体数目一定是47C.若第一极体有两个A基因,则所生的儿子一定为患者D.若第二极体有一个A基因,则所生儿子有可能为患者解析:若第一极体的染色体数目是23,则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的染色体数目也是23,但是在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最终导致形成的卵细胞并不一定有23条染色体,则所生孩子染色体数目不一定是46;若第二极体的染色体数目是22,则有可能在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发生变异,若在减数分裂Ⅰ发生变异,则卵细胞和第二极体的染色体数目相同,所生孩子染色体数目为45条,若在减数分裂Ⅱ出问题,则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4条,所生孩子染色体数目为47条;已知母亲基因型为XAXa,而第一极体有两个A基因,则说明次级卵母细胞中有两个a基因,而父亲只能传给儿子Y染色体,则所生儿子基因型一定为XaY,为患者;若第二极体有一个A基因,可能是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互换,则卵细胞中仍然有可能含有一个a基因,则所生儿子不一定正常。14.(2024·湖北武汉模拟)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诞生于受精卵。研究发现,在受精卵形成后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以“双纺锤体”的形式进行分裂。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并非携手共进,而是每一套亲代染色体各有一个对应的纺锤体。而“双纺锤体”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分裂产生异常子细胞,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与高等植物细胞相比,在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与纺锤体的形成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

(2)据图可知,哺乳动物受精作用发生在(填“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受精卵第一次正常分裂时,在两个纺锤体的各自牵引下,(填“同源染色体”或“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3)图中的甲、乙两种异常分裂现象分别表现为。A.两个纺锤体牵引不同步B.两个纺锤体方向不一致C.形成了两个纺锤体D.着丝粒不分裂(4)在异常子细胞甲中存在两个细胞核①和②,①和②中DNA含量(填“相同”或“不同”),携带的遗传信息(填“相同”或“不同”)。

(5)图中异常子细胞甲与正常子细胞中携带的遗传信息(填“相同”或“不同”)。

(6)请推测图中异常子细胞乙最可能是。(填字母)

解析:(1)高等植物细胞在细胞的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哺乳动物细胞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2)分析题图,哺乳动物受精作用发生时透明带内只有一个极体,说明此时处于减数分裂Ⅱ;受精卵第一次正常分裂时,来自父方的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各有一个对应的纺锤体,说明纺锤丝牵引姐妹染色单体分离。(3)正常情况下,两个纺锤体方向一致,纺锤体同步牵引,图中甲情况两个纺锤体方向不一致,乙情况两个纺锤体牵引不同步,故选BA。(4)异常子细胞甲中存在两个细胞核,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由于异常分裂时,两个纺锤体没有平行排列,导致一极的雌雄遗传物质没有融合而形成两个细胞核,故DNA含量相同;因两个细胞核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5)异常子细胞甲含有两个细胞核,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与正常子细胞中携带的遗传信息相同,只是遗传物质在两个细胞核中。(6)乙细胞纺锤体没有同步牵引,可形成两个含有两个细胞核的细胞。答案:(1)中心体(2)减数分裂Ⅱ姐妹染色单体(3)BA(4)相同不同(5)相同(6)A第15讲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基础巩固练1.(2024·山东潍坊模拟)在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细胞衰老时,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B.胰腺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均含有指导合成唾液淀粉酶的mRNAC.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种累积效应D.形成精原细胞的增殖方式具有周期性,对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解析:胰腺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均含有唾液淀粉酶的基因,但该基因只在唾液腺细胞中表达,因此胰腺细胞和心肌细胞都不含有指导唾液淀粉酶合成的mRNA;癌症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多个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种累积效应;精原细胞增殖是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对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2.(2023·河北沧州三模)衰老细胞的体积减小,细胞核体积却增大,并发生核膜内折,以下对该现象形成的原因,解释不合理的是(B)A.细胞核对细胞代谢的控制能力降低,体积增大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矛盾B.核孔和核膜的通透性增大,离子内流将导致核内液体的渗透压下降C.支撑细胞核的蛋白质纤维合成减少,支撑作用减小,导致核膜内折D.衰老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增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解析: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细胞衰老后细胞核对细胞代谢的控制能力降低,体积增大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此矛盾;细胞衰老后核孔和核膜的稳定性降低,通透性增大,而离子内流将导致核内液体的渗透压升高;细胞衰老时细胞内大部分蛋白质的合成减少,支撑核膜的蛋白质纤维合成减少,从而导致核膜内折;衰老细胞的体积减小,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有利于其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3.(2023·河北沧州模拟)与细胞凋亡类似,铁死亡也是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若细胞内Fe2+过多,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会发生过氧化,从而诱导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A.铁死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B.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磷脂的亲水尾部C.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后,其功能受到影响D.铁死亡可能在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方面起重要作用解析:铁死亡属于细胞程序性死亡,所以是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过程;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构成磷脂的疏水尾部;结构决定功能,因此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后,其功能受到影响;当细胞内Fe2+过多时,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会发生过氧化,诱导细胞凋亡,从而发生铁死亡,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4.(2024·山东济南模拟)随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DNA序列被截短,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人的癌细胞中,在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作用下,会伸长已缩短的染色体末端。研究发现,控制饮食和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可以降低RNA聚合酶Ⅱ(polⅡ)在合成RNA时沿着模板链的移动速率,从而延缓细胞衰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A.细胞衰老发生时,细胞核皱缩,水分减少,物质运输功能降低B.人的癌细胞中,端粒酶通过逆转录过程来修复缩短的染色体末端C.通过控制饮食可降低polⅡ在RNA上的移动速率,进而延缓细胞衰老D.胰岛素通过参与细胞代谢来影响细胞衰老进程解析:细胞衰老发生时,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变大,染色质收缩,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所以在人的癌细胞中,端粒酶通过逆转录过程来修复缩短的染色体末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在DNA上,通过控制饮食可降低polⅡ在DNA上的移动速率,进而延缓细胞衰老;胰岛素作为一种激素,能调节血糖平衡,不参与细胞代谢。5.(2024·辽宁沈阳模拟)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同时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除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肿瘤干细胞分裂能力强,所以不具有分化的能力B.编码BAX蛋白的基因属于原癌基因C.同一个体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核酸的种类和数目完全相同D.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有效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解析:肿瘤干细胞分裂能力强,有分化能力;BAX蛋白为凋亡蛋白,与细胞凋亡有关,故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故同一个体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核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完全相同;姜黄素能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除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6.(2023·山东济南模拟)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而基因的表达受相应蛋白质的调控。下图是调控蛋白组合调控使细胞分化为多种类型细胞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C)A.较少种类的调控蛋白组合调控能让细胞分化出较多类型的细胞B.调控蛋白调控的基因可能是在特定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C.生物体内体细胞分化过程中多种调控蛋白会同时进入细胞内发挥作用D.调控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可能影响生物体生长发育的进程解析:由题图可知调控蛋白是在相应的细胞内产生的,并非是细胞分化过程中同时进入细胞发挥作用的。7.(2024·湖南衡阳模拟)胚胎发育的过程需要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研究发现,SAG分子能激活Hh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中起调控作用。在SAG分子上引入NVOC基团,可获得没有活性的NVOCSAG。NVOCSAG若被紫外线照射,则可以发挥SAG的作用,改变细胞的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分化。科研人员利用实验动物的胚胎进行了四组实验,检测胚胎中能够表达NKX2.1(一种与神经细胞发育有关的关键蛋白)的细胞所占的比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Hh信号通路被激活后,细胞的结构、形态和功能不会发生改变B.通过比较对照和SAG组可知,加入SAG可使胚胎细胞获得NKX2.1基因C.抑制Hh信号通路,有利于胚胎细胞分化成为各种体细胞D.利用该体系可以通过控制照射紫外线的时间点来调控胚胎的发育解析:Hh信号通路被激活后,表达NKX2.1(一种与神经细胞发育有关的关键蛋白)的细胞比例增加,可知细胞发生了分化,因此细胞的结构、形态和功能会发生一定改变;SAG分子能激活Hh信号通路,促进细胞表达NKX2.1,NKX2.1基因在细胞中本来就含有;激活Hh信号通路,有利于细胞的分化,抑制Hh信号通路,不利于分化;分析题意可知,NVOCSAG若被紫外线照射,则可以发挥SAG的作用,改变细胞的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分化,利用该体系可以通过控制照射紫外线的时间点来调控胚胎的发育。8.(2023·河北石家庄三模)细胞凋亡部分生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凋亡诱导因子作为信息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Caspase酶被激活后催化得到的有活性的CAD酶和失活的PARP酶均能促进凋亡过程C.凋亡诱导因子发挥作用后,细胞内既有新蛋白质的合成,也有蛋白质的水解D.癌细胞无限增殖可能与凋亡诱导因子受体缺失或功能异常,不能启动凋亡程序有关解析:凋亡诱导因子作为信息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是通过膜表面的糖蛋白进行的,可反映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据图可知,Caspase酶被激活后催化得到的有活性的CAD酶,能切割DNA分子,促进细胞凋亡,Caspase酶被激活后催化得到失活的PARP酶,导致DNA修复异常,能促进凋亡过程;凋亡信号发挥作用后,凋亡相关基因激活产生相应蛋白质激活相关酶执行凋亡,所以仍有新蛋白质产生以及蛋白质的水解;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癌细胞结构改变,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凋亡诱导因子受体缺失或功能异常,这样可能无法识别凋亡诱导因子而不能启动凋亡程序,进而无限增殖。9.(2024·福建厦门月考)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在骨骼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破骨细胞是机体内具有骨吸收(骨组织的体积和密度逐渐发生下降的生理行为)功能的细胞,成骨细胞是骨形成的重要细胞,两种细胞一起维持骨骼稳态。维生素D(固醇类物质)和成骨细胞介导的破骨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促进。回答下列问题。(1)在同一机体内,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功能不同,导致这两种细胞执行不同功能的根本原因是。图中①②过程所需要的原料分别是。

(2)破骨细胞功能亢进会引发骨质疏松症,及时补充维生素D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症状,据图分析,其缓解的原理是

。(3)在免疫调节中,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基于上图中凋亡蛋白酶的功能,当细胞毒性T细胞未作用于肿瘤细胞时,推测肿瘤细胞内凋亡蛋白酶处于(填“激活”或“抑制”)状态。

(4)女性雌激素分泌异常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症。成骨细胞是由前成骨细胞分化而来的,而物质X(多肽)可以促进前成骨细胞分化。若要治疗女性的骨质疏松症,可采用的方法是。解析:(1)同一机体内,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遗传物质相同,但这两种细胞执行不同功能,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图中的①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表示转录,需要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②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表示翻译,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2)结合题图分析可知,维生素D进入细胞后,与受体结合,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因子的合成量增加,细胞因子通过体液运输到达破骨细胞处,与破骨细胞的受体结合,激活破骨细胞内相关凋亡蛋白酶,从而促进破骨细胞凋亡,故及时补充维生素D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骨质疏松症的症状。(3)在免疫调节中,细胞毒性T细胞清除肿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据图可知,凋亡蛋白酶可引发细胞凋亡,而细胞毒性T细胞未作用于肿瘤细胞时,推测肿瘤细胞内凋亡蛋白酶处于抑制状态,细胞不发生凋亡。(4)分析题意,物质X(多肽)可以促进前成骨细胞分化,但由于该物质是多肽类,口服会被分解,故若要治疗女性的骨质疏松症,可采用的方法是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物质X。答案:(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核糖核苷酸、氨基酸(2)维生素D促进成骨细胞内细胞因子的合成,细胞因子与破骨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进而促进破骨细胞凋亡(3)免疫监视抑制(4)静脉注射一定量的物质X综合提升练10.(多选)(2023·河北张家口期末)目前较为公认的细胞衰老机制是线粒体学说。该学说的内容是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不仅会对细胞造成直接损伤,还能启动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途径,促进细胞衰老;线粒体呼吸酶复合物的活性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导致ATP生成减少,细胞能量代谢功能下降,从而导致衰老。雌激素具有良好的抗衰老作用,科学家发现在许多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内均存在雌激素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D)A.线粒体产生的氧自由基可间接导致细胞中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B.在线粒体产生的氧自由基促进细胞衰老的过程中发生了信息交流C.线粒体合成ATP的能力与呼吸酶复合物的活性有关,ATP合成酶只存在于线粒体中D.推测雌激素可能通过与线粒体内的受体结合来保护线粒体,发挥其抗细胞衰老的作用解析:由题意可知,在衰老过程中,线粒体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能间接促进细胞衰老,而细胞中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增大都是细胞衰老的特点;由题意可知,在衰老过程中,线粒体产生的大量氧自由基能启动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途径,促进细胞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