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3(共75题)_第1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3(共75题)_第2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3(共75题)_第3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3(共75题)_第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3(共75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3(共5套)(共75题)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1套一、简答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简述制度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标准答案:制度教育学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法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基本观点有:(1)教育学研究应该首先研究教育制度,阐明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2)教育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间的隔离主要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3)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变迁,为实现这个目的,学校教育要帮助教育者与学习者把学校中“给定的”看成是“建立中的制度”。(4)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育组织的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制度教育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重视教育外部环境特别是制度问题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教育社会学的发展。但由于制度教育学过分依赖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制度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因此有很大的片面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述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标准答案:(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标准答案:(1)教育心理学的起源:随着1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心理学化运动”“教育要依靠心理学”。其中,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2)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3)成熟与完善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很多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至此,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成为心理学科中一个较大的分支,研究成果无数,对实践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标准答案:从教学的主要方面——教师教的方面分析,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和评价构成了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上课前,教师必须备好课,编制出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写好课题计划与课时计划。还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考虑教法。上课要注意下述要求:明确教学目的;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组织好教学活动;布置好课外作业。课后辅导: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它以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设备、场所和时间等因素的有机结合的过程和结果为评价对象,是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功能所作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简述学校教育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标准答案:(1)依据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①充分重视学校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②不断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改革学校。③学校生活真正具有教育性。④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生活中的主体地位。(2)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需要具备四个条件:①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筛选、过滤和改造的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教育得以转化的内在条件。②教育的自身状况。包括教育的物质条件、教师的素质、管理水平及相关的精神条件。③家庭环境的因素。家庭和学校在人的教育过程中是天然的合作者,家庭环境及其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直接消长着学校的教育作用。④社会发展状况。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整体的社会环境、民族心态、文化传统都可能对教育功能的实现产生影响。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简述新文化运动对教育改革的影响。标准答案: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果实被封建保守势力夺取之后,1915年思想文化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义者以《新青年》为主阵地,与封建复古思潮展开论争。他们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要求铲除封建礼教,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实现男女教育平等;并成立了各种教育团体.这一切有利于教育教育的普及,为教育改革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对当时的教育改革、提倡新教育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简述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标准答案:这个原则是我国中小学常甩的德育原则之一,指的是进行德育要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他们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它们品德上的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要求教师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长善救失,通过发扬优点来克服缺点;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修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标准答案:(1)教师自身要有专业发展的观念和意识。(2)教师要寻求自我发展的途径。(3)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4)制定自我生涯发展规划。(5)积极参加在职学习与培训。(6)进行教育研究。(7)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8)新教师入职辅导。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1922年学制对中等教育做了哪些调整?标准答案:(1)修业年限从四年改为六年,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的水平;(2)将中等教育分成初、高两级,并且规定初级中学可以单独设立,这样就增加了学制的灵活性;(3)在中学阶段实行选课制,在高中阶段实行分科制,加强对青年学生的职业教育训练,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兼顾到了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4)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有一定的伸缩余地,有利于发挥地方办学积极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简析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标准答案:(1)关于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作用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表达了力求改变中国和社会现状的美好心愿。对于职业教育的地位,他认为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制度上的地位应是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2)关于职业教育的目的,他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实现“谋生”与“乐业”完美统一的崇高境界。(3)关于职业教育的方针,他强调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必须与社会沟通,并为社会服务,即社会化;另一方针是科学化。(4)关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他提出“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主张,体现了他对职业教育特殊规律的认识。(5)关于职业道德教育,他提出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敬业乐群”,认为职业科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离不开职业道德教育,否则职业教育便会迷失方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简述美国《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内容。标准答案: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又掀起了战后第三次教育改革运动。这次改革运动是以1983年4月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发表的著名报告——《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开端的。《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指出,由于教育水平及教育质量的下降已经严重地威胁到美国整个国家和人民的未来,因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该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建议和实施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1)加强中学五门“新基础课”的教学,即要求中学加强英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计算机课程的教学。(2)提高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育标准和要求,推行标准化测试。(3)通过加强课堂管理等措施,有效利用在校的学习时间。(4)改进师资的培养,提高师资就业前应达到的教育专业训练标准。同时,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5)联邦政府、州和地方的官员都必须发挥领导作用,负责领导教改的实施。各级政府、学生家长以及全体公民都要为实现教改的目标提供必要的财政资助。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美国的《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该报告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恢复和确立了学术型学科在中学课程结构中的主体地位。第二,加强了课程结构的统一性,对所有学生提出了严格的共同要求。第三,增强了公众对教育的信心,重新激发了公众对教育的关注和资助。但是也引发了一些新问题,如因为过分强调标准化的测验成绩,导致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因教学要求过于统一,导致缺乏灵活性;因强调提高教育标准和要求,使潜在的辍学人数迅速增加。12、简述创造性的培养措施。标准答案:创造性的培养需要开放的环境和对学生的鼓励,具体包括:(1)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与教的环境。(2)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3)鼓励青少年的独创。(4)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5)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6)培养创造性的个性。(7)鼓励在实践中解放思想。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影响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标准答案:影响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因素:①智力、遗传因素和脑的活动方式:一般来说,创造性需要中等以上的智力。右半球加工的信息与具体形象思维能力、空间认识能力、整体综合能力、直觉能力以及想像能力有关,因此要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两半球的功能、特别是右半球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②信息存储量:思维必须以大量信息为基础,产生观念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都与信息量有关。③动机:创造性思维者一般都受好奇心的驱动,即渴望找到答案。④个性:一般来说,有创造性的人倾向于:有见识、洞察力、好独立判断,善于吸取经验教训,以及言语流利,兴趣广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简述精加工策略。标准答案:(1)所谓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运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通常精细加工就是我们所称的记忆方法、记忆术。(2)比较流行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如下几种:①位置记忆法。②首字联词法。③限定词法(即联想法,如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地哭)。④关键词法。⑤视觉想象。⑥寻找信息间的内在联系,利用信息的多余性。⑦联系实际生活。⑧充分利用背景知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功能有哪些?标准答案:教育实验作为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的源泉和检验科学理论真理性的重要手段,在教育科学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如下:(1)检验现有教育理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改进教育教学过程与方法通过教育实验,人为地创设一定系统和环境,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改革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通过提供有意之的可信赖的信息,不仅能对现有教育理论进行筛选、改造和发展,而且能直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2)为发现和揭示新的教育特点和规律提供必要的基础通过教育实验,才能发现未知,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从而不断加深对教育发展的规律性认识。(3)对引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检验、变通、改造和发展对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进行检验,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加以修补,才能探索出在不同条件下新教育实验的具体表现,使新的教育思想和经验扩大了适用范围,提高了外在效度和普遍性程度。(4)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实践寻求操作程序通过教育实验,既能为理论具体化并用于实践寻求操作程序,又能通过实验结果进一步检验和完善这些理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正是发展教育科学理论的一条重要途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2套一、简答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品德发展的实质是什么?标准答案:品德作为个体社会行为的内在调节机制,是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稳定的心理特性,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内因,又称为德性。其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品德形成发展的实质:通过接受社会规范,执行社会规范,并从行为结果的反馈中强化个体对规范的必要性认识,获得执行规范行为的体验,确立自觉执行规范的动机,从而使品德得以形成和发展。这就是品德发展的实质。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点:①品德发展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人品德的过程。品德发展过程就是把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进而依据个人的道德价值取向,表现出稳定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②品德发展是在内部矛盾的推动下,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品德发展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指教育者依据社会道德向儿童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儿童道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推动了儿童品德的发展。③品德发展是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品德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基本心理特征。品德发展是这四个因素相互协调、统一的合力发展,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意识起调控作用,道德行为是前三者的综合表现,也是个体品德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标准答案:(1)学生认识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获取直接经验,即学生通过亲自活动、探索获得的经验;另一方面是获取间接经验,即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人类在长期认识过程中积累并整理而成的书本知识,此外还包括以各种现代技术形式表现的知识与信息,如磁带、录像带、电视和电影片等。(2)正确处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①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③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人的发展的涵义。标准答案: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两个方面。机体的正常发育包括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系统的健康成长,它是个体体质增强的条件和主要内容,而体质增强又有助于机体的正常发育,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发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维新派教育改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标准答案:维新派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实践主要有四个方面:(1)兴办学堂:维新性质的学堂包括两类,一类是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如康有为在广州设立的万木草堂等。另一类是在办学类型与模式、招生对象、教学内容等某个或某些方面对洋务办学观念有所突破、领风气之先的学堂,如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等。(2)创办京师大学堂:由梁启超参考日本和西方学制,起草《京师大学堂章程》,京师大学堂的任务,不仅在管理自身,还要成为各省学堂的表率,而且还有统辖各省学堂的大权。(3)改革科举制度:光绪皇帝下诏废除八股,此后人们不得不寻求新的学问,客观上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不久,光绪皇帝再次下诏催立经济特科,以选拔维新人才。(4)书院改学堂:光绪皇帝又令各省及地方官将各省的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西学的新式学堂。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简述南京国民政府的训育制度。标准答案:南京国民政府为控制学校教育.通过建立训育制度对各级各类学校实施严格管理。(1)具体措施:第一,建立训育主任和训育人员,专事考察学生的思想、言论和行动,开始在全国中小学实行训育制度。第二,教育部规定中等以上的学校推行导师制,即中学以上学校每一年级学生分成若干组,由校长指定专任教师一人为导师,学校设主任导师或训育主任一人,总领全校训导,导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业和身体,均应体察,做详细记录,按月报告训导处和家长。第三,抗战后,教育部颁布的《训育纲要》是最为集中体现国民党训育思想的纲领性文件。(2)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所建立的学校训育制度,虽然也有一些道德教育的价值,但主要是帮助国民党实施其独裁统治,并强调封建道德观念,因此是倒退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标准答案: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在于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的联系。其中,所谓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的知识与已有观念之间的联系是非字面上的联系;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已有观念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是建立在合理的逻辑基础之上的联系。奥苏伯尔把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分为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内部条件主要有:学习者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适当的观念能够与新知识联系;学习者要积极主动地促进新知识与已有观念的相互作用,使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得到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简述斯宾塞的知识价值说。标准答案:斯宾塞主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我们在教育中就应该教给学生什么知识。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某些知识有无价值,而在于它的比较价值。这个比较的尺度就是他提出的知识价值论。他认为科学的知识最有价值。学科是否重要是与生活、生产和个人的发展相关联的,为此,他把人类生活的几种主要活动加以分类。它们可以自然排列成为:①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②获得生活必需品从而间接有助于自我保全的活动;③目的在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④与维持正常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有关的活动;⑤在生活中的闲暇时间可用于满足爱好和各种感情的活动。这些知识是有比较价值的,是教育中应该教给学生的知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简述冯忠良关于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标准答案:(1)原型定向。原型定向是指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或原型活动的结构。在这一阶段,教师首先确定所学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操作活动程序),其次借助外化的原型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2)原型操作。原型操作是指学习者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以外显的操作方式执行在头脑中应建立的活动程序和计划。(3)原型内化。原型内化指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原型内化的过程首先从外部语言开始,然后转向内部语言。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试分析董仲舒的“性三品"学说及其教育作用。标准答案:人性学说是董仲舒论述教育作用的理论依据。他认为人性是“天”赋予人的一种素质。天有阴阳,人性也相应地包含性与情两种成分,即:性属阳,是仁的、善的;情属阴,是贪的、恶的。而善的成分并非就是善德,它必须通过教育,才能继续发展成为人的善德,即所谓“性非教化不成"。可见,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兼有善恶的因素,教育的作用就是发展人性,使人成为善人。同时,董仲舒认为,教育的任务应由“承天意"的帝王来承担。可见,他把教育看成是王者的权力,以树立君主的绝对权威。为此,他还将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所谓“圣人之性”,是天生的“过善”之性.是一般人先天不可能、后天不可及的;“斗筲之性”,是无“善质”的,生来就“恶”的,教化无用,只能采用刑罚的手段来处置他们;而“中民之性”,也就是万民之性,是“有善质而未能善”,必须通过王者的教化才能成“善”。董仲舒关于人性以及教育作用的思想,立足于以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为对象,主要是为其“任德教而不任刑罚”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又留有推崇圣贤和镇压所谓恶人的余地,反映了他的思想的时代局限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标准答案:苏霍姆林斯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作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针对当时苏联学校教育的弊端,他提出了和谐教育的思想。和谐教育要求不要以分数取人,不要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内容。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深入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学校不能只让儿童学习知识,真正的教育在于使每个儿童都有一种丰富而充实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得到智力、健康、情感、兴趣、劳动能力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他认为,精神生活对学生在校期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富的精神需要,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物质财富和寻欢作乐,这对青少年的发展是十分危险的。丰富学生精神的根本方法是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每一个学生对某个学科、某种科技和某种艺术的爱好。另外,苏霍姆林斯基还指出,真正的教育者一定要和儿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意愿。教师在儿童的个性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教导者,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并要求自己为教师们作出深入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和他们进行精神交往的榜样。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尽管主张和谐教育思想的教育思想家很多,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将其和谐教育思想付诸实践,针对当时学校的弊端提出并实践和谐教育思想,对我们解决现在的教育现实问题很具有启示意义。11、文献检索加工的主要工作有哪些?标准答案:主要包括剔除假材料,去掉相互重复、较陈旧过时的资料;从研究任务的观点评价资料的适用性,保留那些全面、完整、深刻和正确地阐明所要研究问题的一切有关资料,以及含有新观点、新材料的资料,对孤证材料要特别慎重,在资料数量和类型较多的情况下,应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编排,并编制题录索引或目录索引。对准备利用的文献资料,必须对其可靠性进行鉴别和评价,对那些不完全可靠的或有待进一步明确的资料,不予采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简单介绍国民政府时期的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标准答案:1927年6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仿照法国教育行政制度,中央设中华民国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地方试行大学区,取代民国以来中央政府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的教育行政制度。随后,国民政府任命蔡元培为大学院院长,公布了《中华民国大学组织法》。10月1日,大学院正式成立。根据大学院组织法规定,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教育机关,隶属国民政府,管理全国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宜。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审议通过了《大学区组织条例》,并于次年公布《修正大学区组织条例》。规定全国各地按教育、经济、交通等状况划分为若干个大学区,每区设大学1所,大学设校长1人负责大学区内一切学术和教育行政事务。大学区下设高等教育处、普通教育处、扩充教育处等。大学区的最高审议机构是评议会,由大学校长、教授,中学校长、教员,小学校长、教师,教育团体等组成。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应当包括体育、智育、德育,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标准答案: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对西方的教育和教育思想有着深远影响,其中重要的一个贡献就是从灵魂论的组成成分出发,论证了教育应当包含体育、智育和德育三个方面。(1)灵魂论。亚里士多德将人的灵魂区分为两个部分:理性的部分和非理性的部分。非理性部分又包括两种成分。所以人的灵魂由三个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这三个部分相应于植物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人的生命。当营养的灵魂单独存在时,是属于植物的,如果它还有感觉,则属于动物的灵魂。如果它既是营养的,也是感觉的,同时又是理性的,就是人的灵魂。在灵魂的三部分中,植物的灵魂与理性不相干,动物的灵魂即感觉,使灵魂的三部分在理性的领导下和谐共存,人就成为人。(2)灵魂论的教育意义。灵魂论在教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说明人也是动物,人的身上也有动物性的东西,它们与生俱来,不承认它是违反人的本性的,也是做不到的;其次,人又不同于动物,人具有理性,高于动物。能否用理性领导欲望,使欲望服从理性,是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任凭欲望肆虐,不听从理性的指导,人就降低成为动物。用理性引导、限制、指导欲望,人就上升为人。发展人的理性,使人超越于动物的水平,上升为真正的人,这就是教育,特别是德育的任务。通过对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的阐述,亚里士多德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提供了人性论上的依据。他本人也在这方面做出示范,按照人的自然发展顺序,把人分为三个阶段,并把体育、智育和德育渗透于其中。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简要说明马斯洛的内在学习论?标准答案:马斯洛认为,理想学校应反对外在学习,倡导内在学习。所谓内在学习,就是依靠学生内在驱动,充分开发潜能,达到自我实现的学习。这是一种自觉的、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模式。这种内在教育的模式会促使学生自发地学习,打破各种束缚人发展的清规戒律,自由地学他想学的任何课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简述加强学习策略教学的方法。标准答案: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是内因的规则体系,也可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研究表明,学习策略是可以教学的,是有规律可以遵循的。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科实际,采用各种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1)注重元认知控制和调节训练注重元认知控制和调节训练是提高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方法。元认知能意识和体验学习情境中各种变量关系及其变化,并导致感情活动的形成,而成熟的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则能根据上述体验来监视并控制学习方法的使用。研究表明,元认知监控策略的有效教学可采取以下方法:①出声思考。当教师处在思考解决问题计划和解决问题方案时,通过语言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大声地讲出来,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能够模仿教师所展示出来的思维过程。②写学习日志。写学习日志是发展元认知的一种方法,写日志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思维过程,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学校结构转移到自己的认知过程,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控制自己的学习。③计划和自我调节。教学过程要增加学生对做学习计划和自我调节学习过程的责任感,使其成为积极有效的自我定向的学习者。④报告思维过程。让学生报告思维过程,发展他们的策略意识,有助于学习迁移的发生。⑤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以及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2)有效运用教学反馈研究表明,反馈能够改进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学习策略的反馈研究也表明,如果降低训练的速度,增加反馈,使学生知道他们的策略的不足之处,评价训练的有效性,理解学习策略的效应,或者体会到学习策略的确改善了他们的学习,他们就更有可能把学习策略运用到更为现实的学习情境中去。(3)提供足够的教学时间学习的调节与控制是否自动化,学习方法的使用是否成熟,是学习策略持续使用和迁移的条件之一。为此,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策略训练的时间,使之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也非常必要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3套一、简答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标准答案: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这是因为:(1)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它的产生与动物的生理需求有关,其内容也与动物的生存本能有关。人类教育活动与动物相比,最大的差别在基社会性上。人类产生教育是个体在社会中生存和社会延续、发展的需要。教育一开始就是一种具有社会性和为了社会的活动。(2)动物没有语言,不具备将个体经验类化,并将类化经验积累起来向其他动物传递的功能。人类教育传递的是共同体积累的类化经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是其他任何一种高等动物无法比拟的。(3)动物界教育的结果无非是小动物如何适应环境,维持生命并独立生存,而人类教育的结果远胜如此。人类教育不但使受教育者获得适应环境的经验,而且培养了人进一步改造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创造财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培养人创造新经验的能力,这是人类社会迅速发展的原因。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述最近发展区理论。标准答案:最近发展区理论是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首次提出来的。维果茨基认为让儿童独立解答各种习题的方法来确定儿童智力发展水平,很不妥当,这种方法仅仅只能测定出儿童身上今天已经成熟的东西,而不能判断那些正在成熟而尚未达到独立解答习题程度的心理机能。维果茨基提出:我们至少应该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发展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的,表现为儿童能够独立解决智力任务。第二种发展水平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它说明那些尚处于形成状态,刚刚在成熟的过程中正在进行的东西。这一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解决某一问题,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维果茨基还强调,我们的教育活动应建立在儿童的第二种水平之上,应该不断地将“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的发展水平,使全部的教育和教学工作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试述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标准答案: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主要表现在:(1)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3)高等教育的大众化。(4)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如何认识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标准答案:(1)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各种矛盾斗争转化的过程。(2)德育要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3)德育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标准答案: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不同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是:(1)学生固定。学生是按年龄和文化程度,被编入固定人数的班级。班级是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教学。(2)内容固定。向全班学生传授的教学内容是统一的,排定课表进度也是统一的,采取多科并进,交错授课。(3)教师固定。学校按照教师的业务专长和工作能力分配教学任务。(4)时间固定。学年、学期和每天的课业的始末时间相同,全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表。(5)场所固定。各班的教室相对固定,学生的座次也相对固定。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班级授课制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对此问题既要结合教育实践中教学的实际情况,又要结合个别教学的特点来回答。6、简述课程目标的来源。标准答案:①学生的身心发展逻辑。②学科的逻辑。③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④社会发展的需求。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什么是德育的正面引导原则?贯彻正面引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标准答案:(1)正面引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贯彻正面引导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体系。标准答案:“活教育”的正式提出是在1939年,1940年创立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这所由活教材、活学生、活教师组成的“活教育”乐园,成为陈鹤琴系统构建活教育理论的“圣地”。在这里,他确定并实施了活教育。1941年创办《活教育》杂志,提出了活教育的教学原则。陈鹤琴的活教育的思想体系包括:(1)活教育的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即要有健全的身体、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合作的态度、服务的精神。(2)活教育课程: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去学习,主要通过儿童健康、儿童社会、儿童自然、儿童艺术、儿童文学五类活动进行。(3)活教育的教学原则: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该教儿童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鼓励儿童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分组教学、共同研究等。(4)活教育的教学方法: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5)活教育的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和欣赏。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陈鹤琴活教育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陈鹤琴认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有其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只有把握其特点,才能把幼儿教好、养好。他总结出幼儿的特征:好动、好奇、好模仿、好游戏、喜欢野外活动、喜欢成功、喜欢别人称赞等。他认为好奇心是发展儿童很要紧的利器,因此,要对其尊重,给他充分的机会、适当的刺激,使其多与万物相接触才好。儿童的好奇心、好模仿等特性也必须受到良好的教育与保护。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的生命,幼稚园要充分利用儿童的活泼本能去发展儿童的个性,为将来成为良好的社会分子打下基础。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为中国的幼儿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9、简述苏联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措施。标准答案:建国初期,苏维埃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教育改革措施:(1)无产阶级夺取了教育领导权。(2)组织起革命的教师队伍。(3)建立统一的学校制度。(4)积极开展扫盲运动,大力发展民族教育。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简述美国的《国防教育法》的内容。标准答案:1958年美国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该法规定了联邦政府对教育事业拨款资助的有关事项,其基本精神是要求重视科技教育,以提高教育水平,加速培养人才,并为此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紧急措施”:①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②为提高教学水平,要求大力更新教学内容,设置实验室、视听设备、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参考资料,加强外语教学中心,提高师资的质量。③加强职业技术教育。④强调“天才教育”。⑤增拨大量的教育经费,以便加强普通学校的“新三艺”教学。⑥资助高等学校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⑦发放大学生学习贷款,建立“国防奖学金”,以鼓励清寒子弟努力学习和优秀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国防教育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各界对美国教育问题的批评越来越多,批评的焦点是美国教育质量差。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朝野极为震惊,改革教育的呼声更加高涨。《国防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对美国50时代年代末至60年代教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1、简述创造性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解。标准答案:(1)创造性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2)它有两种理解方式:其一,指在问题情境中超越已有经验,突破习惯的限制,形成崭新产品的心理过程。其二,指不受成规限制,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超常能力。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卢梭是如何论述人的天性的。标准答案:(1)性善论。①论人的天性:关于人性的理论,即他的天性哲学。天性哲学是卢梭向旧制度发起挑战的武器。在人的天性方面,卢梭推崇性善论,他认为,原始时代,每个人都没有任何社会性,是最初自然状态下的自然人。虽然过着一种动物的生活,但他们是“高贵的野人”,互不欺压。人类之所以变得如此坏,是由于后来人们战胜了生活上的各种困难,学会了利用自然的一些技能,组成社会,继而有了私有财产,特别是发展到暴君专制阶段,就到了不平等的顶点。可见,自然是善的,人性是善的,是社会把人变坏了。②卢梭认为在人的善良天性中,包括两种先天存在的感情,即自爱心和怜悯心,怜悯心可以使人的自爱心扩大到爱他人、爱人类,产生出仁慈、宽大等人道精神,教育应顺从这种天性。③卢梭还特别强调“良心”在使人为善中的作用。他认为,良心也是自然天赋的,其作用不仅是指导人们判断善恶,而且能指引人弃恶从善。不过良心虽人人有,但由于世间的吵闹,良心难以起作用。要使良心起作用,最好的办法是让儿童离开乌七八糟的城市社会,到接近自然的农村生活。④卢梭提出自爱心与怜悯心的善良与合理,具有反禁欲主义的启蒙作用,也提供了教育顺从天性的理论基础。⑤卢梭的性善论与宗教的原罪说是针锋相对的,充满着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但他把自爱、良心等归之于天赋,并将自己的这种见解普遍化为超阶级、超时代的抽象物,反映出他的思想局限。(2)感觉论卢梭不仅认为人性本善,还深信人的心灵中存在着认识世界的巨大能量,即理性。针对当时的教育只重书本的不良现象,卢梭重视感官训练,并设想了种种训练感官的方法。①卢梭认为感觉是知识的来源,所有一切都是通过人的感官而进人人的头脑的,所以人的最初的理解是一种感性的理解。正是有了这种感性理解作基础,理智的理解才得以形成。因此,使人认识事物的前提是感觉器官的成熟。②孩子们的感官需要通过实际训练加以逐步提高,因此卢梭设想了种种系统训练感官的方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列举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特征。标准答案:①人本主义。人文主义教育在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的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②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非纯粹复古,而是古为今用,在当时是一种进步。③世俗性。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关注人道而非神道,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与中世纪有巨大区别。④宗教性。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几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望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向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⑤贵族性。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并非大众运动)的性质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标准答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般来讲,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然而,一个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获得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因此,通常所说的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学生及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具体而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是围绕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而组织的,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从学习策略的角度说明“记笔记”有助于学习的理由。标准答案:记笔记活动可以调节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记笔记有助于指引个人的注意,有助于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4套一、简答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简述杜威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观点。标准答案:在教育目的方面,杜威反对外在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希求的是过程内的目的,即把生长作为教育的目的,体现了杜威尊重儿童的观念。同时杜威也强调教育的社会性目的,即教育是民主的工具,教育是为了民主的,教育也应是民主的。因此,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及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学校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工具。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标准答案:(1)社会依据: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即社会关系和政治的性质来确定,体现鲜明的阶级性。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即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确定。(2)人的依据: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标准答案:(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或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第一,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达到一定质量;第二,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第三,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第四,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第五,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六,有利于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3)班级授课制的不足:第一,难以因材施教;第二,难以形成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缺乏灵活性。(4)坚持把班级授课制作为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充分发挥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的作用,探索教学组织形式的新模式。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简述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标准答案: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说认为学习活动可分为认知、情感和技能活动三类。其中认知目标主要有以下方面:(1)识记:是指记忆所学教材,又可分为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和方法的知识、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2)理解:是指对学习内容最低层次的理解,又可分为转化、解释和推断。(3)运用:就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问题。(4)分析:是把所学的内容分解成若干组成部分,并明确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和构成方式。又细分为要素分析、关系分析、组织原理分析。(5)综合:要求学生将若干分散的知识相结合而形成一个整体。又细分为进行独特的交流、制定计划或操作程序,推导出一套抽象关系。(6)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对有关的学习内容或方法做出价值判断。又可细分为依据内在证据来判断、依据外部准则来判断。总之,布鲁姆要求把教学与评价结合起来,形成新型的反馈教学,及时查漏补缺,使大多数学生掌握每一项学习任务。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简述课程评价的功能。标准答案:关于课程评价,有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课程评价就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还有人认为,课程评价就是将学生的学业与某些标准进行比较。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课程评价的导向功能是指课程评价本身所具有的引导评价对象朝着理想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这是由评价标准的方向性决定的。课程评价的调控功能是指课程评价对评价对象的教育教学或学习等活动进行调节的功效和能力。课程评价的激励功能是指合理有效地运用课程评价,能够激发和维持评价对象的内在动力,调动被评价者的内部潜力,提高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功效和能力。课程评价的诊断功能是指课程评价认定、判断评价对象合格与否、优劣程度、水平高低等实际价值的功效和能力。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课程评价功能的理解程度。首先要回答课程评价的概念,然后分别阐述课程评价的各项功能。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特征。标准答案:(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或掌握知识与能力发展的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①按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②按“课”教学。即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叫做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③按时授“课”。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全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并制订统一的作息时间表,有节奏地开展教学活动。④统一授“课”。教师根据指定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向全班学生传播统一的教学内容,并排定课表,多科并进,交错授课。在同一班级,授课的进度和要求应该是统一的。⑤全班统一开学,统一上课,统一考试,统一升级、结业和毕业。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上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标准答案:(1)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2)上课的总体要求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适当运用教学方法。(3)上好一堂课要注意以下具体要求:①明确教学目的(目标明确)。②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内容正确)。③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和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方法得当)。④按照课时计划的设计展开教学(组织有效)。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验积极)。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试对“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作简单评述。标准答案: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是一种具有强烈阶级民族主义色彩的社会思潮,于20世纪初在中国兴起。其内涵为:一是以教育为国家的工具,教育目的对内在于保持国家安宁和谋求国家进步,对外在于抵抗侵略、延存国脉;二是教育为国家的任务,教育设施应完全由国家负责经营、办理。国家对教育不能采取放任态度。其主旨在于以国家为中心,反对社会革命,通过加强国家观念的教育来实现国家的统一与独立。国家主义教育思潮认定:外国在中国办教育是怀有政治侵略之心、经济侵略之图和文化侵略之念,为国家生存、文化延续和社会安宁计,必须收回教育权;出于培养良好国民的考虑,倡导教育机会的均等和普及教育、义务教育;出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大业,提倡教育和学术独立等,表现出其进步与爱国的一面。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救国论。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9、简述资料整理的意义。标准答案:资料整理是为了便于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具体来说,资料整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资料整理使研究者把握研究的主导方向。(2)资料的整理保证材料的可靠性,为进一步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取得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3)资料的整理形成可以进行深入分析的材料,初步把握研究对象的整体情况,从中发现某些初步的规律。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0、比较洋务教育思潮和改良教育思想的异同点。标准答案:相同点:都主张改革教育,添加新的教育内容;学习西方的先进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反对八股取士,主张学校与科举制度相分离,甚至指出科举制度对于教育的负面影响。不同点:改良派主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建立君主立宪制,而洋务教育仅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改良派在主张改革旧教育建立新教育上比洋务派更彻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1、简述认知方式差异以及对教育的启示。标准答案: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认知模式,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认知方式的分类很多,研究较多的认知方式包括场独立和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整体型与系列型、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内倾和外倾等。(1)场独立与场依存:场独立和场依存这两个概念最初来源于威特金对知觉的研究。威特金将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为场依存性,把不受或者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为场独立性。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与学习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场独立性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加擅长。场独立与场依存的学生对教学也有不同的偏好,场独立的学生易于给无结构的材料提供结构,能够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场依存的学生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2)沉思型与冲动型:沉思型与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沉思型的人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而冲动型的人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他们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考虑。(3)整体型与系列型:整体型的人遇到任务时,倾向于检验较大的特征或假设,喜欢搜集大量的材料,努力探索某种范式和关系,系列型的人则努力探索具体明确的材料,倾向于考究较少的材料,利用逐步的方法来证实或否定他们的假设。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种适合于学生自己偏好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的机会。(4)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此概念最早来源于吉尔福德的智力理论,他认为,辐合思维型的人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从提供的信息中找到一个明确的传统的正确答案。发散思维的人很善于解决需要多个同等可接受答案的问题,这些答案强调多样性和创造性。(5)内倾和外倾:卡尔.荣格认为存在两种不同的心理类型——内倾的和外倾的,人们用这两种相反方式来看待世界。外倾者的行为主要指向外部世界的各种事件,他们的思维是受客观事物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倾者往往根据个人价值观和标准评判外部事件,其思维受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影响,甚至为它们而困惑。在荣格的理论中,每个人都有内倾和外倾倾向,只不过某一特征在个人行为和有意识思维中占主导地位,与此相对的特征处于无意识中,像阴影一样继续存在。内倾和外倾的性格与学生学业之间确实存在着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是直接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2、简述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标准答案:要理解赫尔巴特的教学现论,首先有必要了解他的“专心”和“审思”这两个概念。所谓“专心”,是指在某一时间内只专心研究某一个东西而不考虑其他东西。所谓“审思”,是指把一个又一个“专心活动”统一起来。赫尔巴特认为兴趣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注意、期待、要求、行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教学阶段论: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他把教学过程分成4个连续的阶段:第一是明了。指教师讲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为许多部分,提示给学生,便学生领悟和掌握。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静止的专心”状态,其兴趣阶段是注意,教师适合用叙述的方法传授知识。第二是联想。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教学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教师所提示的新观念和学生意识中原有的旧观念结合起来。这时,学生的心理表现为动态的“专心”。其兴趣阶段发展到“期待”新的知识;教师的任务是与学生交流,自由交谈是联想的最好方法。第三是系统。指在教师指导下寻找结论和规则,使观念系统化,形成概念。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静止的审思”状态,兴趣活动处于要求阶段,教师要运用综合的方法,使知识系统化。第四是方法。指通过练习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这时学生的心理表现为动态的“审思”。其兴趣点在进行学习行动,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写文章与修改等,对知识进行运用。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简述认知派的学习理论。标准答案:认知派是美国教育心理学中与联结派相对立的一个学派,这一学派从学习的内部过程着眼,对学习做出了与联结派完全不同的解释。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1)学习并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完形,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的,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的;(3)学习不仅依赖于当前的刺激情境,而且也依赖于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4、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标准答案:知识理解过程是个系统的过程,不仅受学习者内部因素的影响,还应考虑到学习材料和教师指导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两方面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着学习者对新知识的理解。内部因素包括:原有知识经验背景、认知结构的特征、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教材结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5、简述定性分析的方法。标准答案:定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有:(1)因果分析:即按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知因测果或倒果查因。(2)归纳分析:即从个别前提得出一般结论的方法。依据这个定义它包括简单枚举归纳法、完全归纳法、科学归纳法、穆勒五法、赖特的消除归纳法、逆推理方法和数学归纳法。(3)比较分析:即对两个或几个有关的可比数据进行对比,揭示差异和矛盾的一种方法。比较是分析的最基本方法,没有比较,分析就无法开始。(4)系统分析:即反映客观整体性的思维方式,要求从客观世界(即研究对象)的整体与要素,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结构,整体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出发,揭示事物的整体关系与整体特征。这里的要素是指相对于整体而言的部分;结构是指要素结合成为整体的方式;层次则是指由于要素结合方式的不同,即结构的不同,系统或整体的存在又形成若干层次;而整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以维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简答题)高频考点模拟试卷第5套一、简答题(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1、简述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标准答案: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对象,是身心有待获得良好发展的个体。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教育手段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它既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也包括进行教育活动时所运用的一切物质条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凭借着这些手段,才能完成教与学的任务。教育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知识点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内容和教育手段也可统称为教育措施。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既要包括各要素是什么,也要说明各要素的具体含义及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最好是简要说明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简述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的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标准答案: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指人脑内部借助于内部语言,以简缩的形式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我国心理学家冯忠良将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1)原型定向阶段。这一阶段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就是儿童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使儿童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阶段。(2)原型操作阶段。在该阶段,以外部语言、外显的动作,按照活动模式一步步展开执行。动作的对象是具有一定形式的客体,动作本身是通过一定的机体运动来实现的,对象在动作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也是以外显的形式来实现的。学员尚不能摆脱实践模式,而是依赖实践模式进行活动。(3)原型内化阶段。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理论对于揭示心智技能的实质及其形成规律是非常有益的,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编排,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有效地培养心智技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发意义。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试分析课程目标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应如何确定课程目标。标准答案:课程目标作为有关某门教学科目或某项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的指标体系,它具有如下突出特征:(1)整体性。各级各类的课程目标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彼此孤立的。(2)阶段性。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系统,如小学课程目标、初中课程目标、高中课程目标等。(3)持续性。高年级课程目标是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延续和深化。(4)层次性。课程目标可以逐步分解为总目标和从属目标。(5)递进性。低年级课程目标是高年级课程目标的基础,没有低年级课程目标的实现,就难以达到高年级的课程目标。(6)时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目标会有相应地调整。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主要有;(1)筛选法。这是美国北加州大学课程开发中心研制的方法,多年来被许多教育机构模仿。具体步骤如下:第一,预定若干项课程目标,涉及课程的各个方面。如“培养阅读、写作、说、听的技能”,“培养艰苦的性格和自尊心”。第二,书面征求有关人员对预定课程目标的意见,允许他们补充其他课程目标。第三,把原先预定的课程目标和补充的其他课程目标汇总在一起。第四,请有关人员根据汇总的课程目标,依次选出若干项最重要的课程目标。第五,根据统计结果,确定名次靠前的若干项课程目标。(2)参照法。在确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参考过去的课程目标和其他国家的课程目标,并根据本国国情和教育状况,确定符合本国情况的课程目标。在某些国家,专业学术团体和教材出版商经常提出建设性的课程与教学目标。例如,位于美国洛杉矶的加州大学评价研究中心创办了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交换机构,专门收集和散发各种有关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资料,供学校和教师索取与参考。依靠“剪刀加糨糊加复印”拼凑起来的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历来受到批评,但从比较、借鉴和参考现有资源与材料的角度看,也不失为一条便捷之路。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其他多种多样确定课程目标的方法。所以,确定课程目标从来没有固定划一的模式,如果一成不变地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未免过于教条和死板。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简述教师教学的特点。标准答案:(1)强烈的示范性。(2)独特的创造性。(3)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5、简述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及提倡启发式教学的原因。标准答案:(1)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的解释不同。启发式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入式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从主观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学习被动,成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2)从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上可以看出:注入式教学是一种陈旧落后的、压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而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它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是值得在教学中大力提倡的。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6、简述师生关系的本质及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标准答案: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标准答案:1912年至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是近代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第一次系统的改革,它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很大进步:(1)它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