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一中益中高三4月考质量调查语文试题_第1页
天津一中益中高三4月考质量调查语文试题_第2页
天津一中益中高三4月考质量调查语文试题_第3页
天津一中益中高三4月考质量调查语文试题_第4页
天津一中益中高三4月考质量调查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一中、益中2017—2018—2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四月考质量调查试卷第I卷选择题(36分)一、(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削减(xuē)特辑(jí)霎(shà)时间中规中矩(zhòng)B.戕害(qiāng)引擎(qíng)着(zháo)眼点实报实消(xiāo)C.醇厚(chún)戳穿(chuō)破天慌(huāng)骈手胝(zhī)足D.尺椟(dú)痕迹(hén)预(yù)选赛张口结(jiē)舌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在人类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人权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约束国际霸权主义的,从人类命运的视角调整人类集体人权之间的结构关系,从而在全球化的新阶段人类整体的生存、发展。A.构建无所不为息息相关确保B.构造为所欲为休戚与共确立C.构造无所不为息息相关确立D.构建为所欲为休戚与共确保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年来,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实践中还存在课程目标不明确、比例不合理、内容杂乱、授课方式不灵活、管理不规范等问题。B.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继续保持良好:全年产量79.4万辆,销量77.7万辆,产销量连续3年居世界首位。C.民宿、特色小镇、乡村休闲地产投资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乡村旅游类产品实际完成投资3856亿元,同比增长47.6%D.尽管霍金的“黑洞可以消亡”理论现在已经在理论物理学中被人们广泛所接受,但人们还没有办法验证它。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善才“是唐代对琵琶师的统称,“鸡人”指宫中掌管时间的卫士,“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庐冢”,也叫庐墓,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坟墓所盖的房舍。C.“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代指有学问的人;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舍簪笏于百龄”,“簪笏”,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东西。D.“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当前,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任务。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国古代书院的优秀传统,尤其是其中的“成人”教育理念,对当今教育颇有启发意义。书院“成人”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去功利化。宋代大儒朱熹曾经严厉批评当时的官学已成为学生追求功名利禄之所,仅仅培养学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这种教学只会“促其嗜利苟得、冒昧无耻之心,殊非国家之所以立学教人之本意也”。曾经主持复兴岳麓书院的张栻也明确反对功利化教育,认为书院教育“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他和朱熹一样主张通过创办书院恢复孔子的“成人”教育理念。古代教育家批评的功利化教育,同样存在于当代教育中。例如,片面鼓励学生以考上重点大学为唯一目标,大学只是偏重于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使得学校教育不能突出以人为核心,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古代书院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南宋时期的《白鹿洞书院揭示》综合了早期儒家“成人之教”的教育理念,特别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从自我修身、待人接物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南宋理学代表人物陆九渊明确反对片面的知识教育,强调读书多少并不是衡量一个人品质高下的唯一标准;读书不多的普通人,只要心地纯正,也可以成为君子。他创建象山精舍讲学,就是为了实践其教育理念。当代教育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忽视人格教育的问题,出现了片面知识化、商业化的倾向。这实际上也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当今中国教育可以吸收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的优良传统,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古代书院还将“成人之教”引向家国情怀培养。书院教育的“成人”并不是“独善其身”的自我人格完善,而是要求将自我人格的完善与家国天下的事业结合起来。史书记载:“长沙之陷,岳麓诸生,荷戈登陴,死者十九,惜乎姓名多无考。”宋末岳麓书院学生参加抗元斗争,大都壮烈牺牲,这正是“见危授命”的“成人”作为。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教育面向21世纪国际研讨会,将“学会关心”作为本世纪教育的基本方向,与会专家学者希望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人类的生存条件,等等。这正与我国人文教育传统相呼应。(朱汉民《书院“成人”教育理念的当代启示》)5.下列对书院“成人”教育理念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A.书院“成人”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去功利化,不以培养学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成功为主要目的。B.“言忠信,行笃敬”体现了儒家圣人孔子的“成人”教育理念,强调人格教育的重要性。C.宋代大儒朱熹认为当时的官学不能成为学生追求功名利禄的地方,应该以立学教人为本意。D.宋末岳麓书院学生参加抗元斗争,大都壮烈牺牲,体现了自我人格完善的“独善其身”的教育理念。6.下列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A.我国高等教育中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借鉴采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B.文章从去功利化、强调人格教育和培养家国情怀三个方面阐述了书院“成人”教育对当今教育的启发意义。C.受到古代教育家批评的功利化教育在当今的教育中也普遍存在,使得学校教育不能突出以人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关心”作为21世纪教育的基本方向,“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关心人类的生存条件”等理念与我国人文教育传统相呼应契合。7.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A.教育功利化的问题不只是现在有,古代也同样有,一些有识之士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主张教育去功利化。B.我国古代的书院教育具有优良的传统,巳经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成熟的“成人”教育理念和方法。C.学校教育不能只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格、能力、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当今的中国教育也要发扬古代书院重视人格教育的优良传统,立德树人,培养高品质的人才。三、(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乐毅论苏轼自知其.可以王而王者,三王也。自知其不可以王而霸者,五霸也。或者之论曰:“图王不成,其弊犹可以霸。”呜呼!使齐桓、晋文而行汤、武之事,将求亡之不暇,虽欲霸,可得乎?夫王道者,不可以小用也。大用则王,小用则亡。昔者徐偃王、宋襄公尝行仁义矣,然终以亡其身、丧其国者,何哉?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故夫有可以得天下之道,而无取天下之心,乃可与言王矣。范蠡、留侯,虽非汤、武之佐,然亦可谓刚毅果敢,卓然不惑,而能有所必为者也。观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勾践欲赦之,彼范蠡者独以为不可,援.桴进兵,卒刎其颈。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留侯谏曰:“此天亡也,急击勿失。”此二人者,以为区区之仁义,不足以易吾之大计也。嗟夫!乐毅战国之雄,未知大道,而窃尝闻之,则足以亡其身而已矣。论者以为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此其所以无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然当时使昭王尚在,反间不得行,乐毅终亦必败。何者?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今以百万之师,攻两城之残寇,而数岁不决,师老于外,此必有乘其虚者矣。诸侯乘之于内,齐击之于外。当此时,虽太公、穰苴不能无败。然乐毅以百倍之众,数岁而不能下两城者,非其智力不足,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夫以齐人苦湣王之暴,乐毅苟退而休兵,治其政令,宽其赋役,反其田里,安其老幼,使齐人无复斗志,则田单者独谁与战哉!奈何以百万之师,相持而不决?此固所以使齐人得徐而为之谋也。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呜呼!欲王则王,不王则审.所处,无使两失焉而为天下笑也。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将求亡之不暇暇:空闲的时间B.援桴进兵援:拿起C.治其政令治:治理D.不王则审所处审:明白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自知其可以王而王者,三王也/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而求哀请命于勾践/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C.以骑劫代将/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D.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10.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乐毅失败原因的一项是①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②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③诸侯乘之于内,齐击之于外。④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⑤齐人苦湣王之暴⑥以百万之师,相持而不决A.①②④B.③⑤⑥C.④⑤⑥D.②④⑥1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B.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C.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D.当战/国时兵强/相吞者岂独在我/以燕齐之众压其城/而急攻之/可灭此而后食/其谁曰不可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齐桓公、晋文公如果去做商汤、周武一样的事,图谋成就王业,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成就霸业。B.吴王最终被勾践杀死,项羽被汉高祖追杀,作者用这些事例阐述了不能用狭小的仁义去破坏掉建国立业的大计。C.作者认为,乐毅在和齐国的常年征战中如果能及时停止战争,让齐国的百姓休养生息,那么对生活满足的齐国人也就没有人有斗志去和乐毅打仗了。D.文章叙议结合,内容材料丰富,分析了王道和霸术的分别,阐述了王道不是霸者夺取天下的好方法。第Ⅱ卷(主观表述题)(114分)四、(21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所施者,未足以充其所求也(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盖欲以仁义服齐之民,故不忍急攻而至于此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固所以使齐人得徐而为之谋也。(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8分)送别高适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1)这两首送别诗的季节相同吗?都是哪个季节?请结合诗句分析(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两首都是送别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2分)A.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黄滔《马嵬二首》)C.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D.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李约《观祈雨》)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5),门虽设而常关。(《归去来兮辞》)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草木深晓寒①在我的认知里,村庄是存在于一种秩序中的,山和水,土地和房屋,各安其间,井然有序。村庄里的草木,同样遵从于一种秩序,沿着时间之足穿过风,穿过雨水,穿过很多东西,从来不知道偷懒,也不会有所偏倚,一生都在通向一条春荣秋谢的路。它们以不同的姿势贴近村庄,把村庄覆盖,假使一个陌生人像翻书一样把它们轻轻地揭开,村庄的秘密便会毫无缓冲地暴露在眼前:黛色的屋顶,炊烟,牛羊,一垄一垄的稻子,弯着腰劳作的农人。②我是在草木里长大的,我从来不怀疑草木的忠诚,它们不会让一个外来者轻易地窥探,习惯了用自己的枝枝叶叶,守护着村庄的私密。③进入城市以后,我经常会在无眠的夜里找寻最初的记忆,希望以此来安慰不断入侵我内心的怀想,但在一番搜肠刮肚之后,发觉我小时候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我只记得端午节时插在大门边的蕲艾,菖蒲,还有缠绕的葛藤,它们看着我进进出出,有时候像恶作剧一样,借助穿堂风把泥土的气息塞进我的呼吸,令我猝不及防。有些事情,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信,纵使生活困窘,我的童年也应该有意想不到的斑斓,几种平常的草木,怎么就这样轻松地收买了我那一段记忆?④草木毫不费力地占领了我记忆的一端,但并不见得我那时如何喜欢草木。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村庄的草木是一种不必要的存在。我厌倦它们,它们长在路边,打湿早行人的裤脚,把枝丫伸向屋顶,吞噬阳光,堵塞瓦楞的沟壑,让雨水漏进屋来,潜入稻田和菜地,挖空心思抢庄稼的风头。我拿着刀去砍它们,背着锄头去铲,用手使劲拔,连根拔掉,我大概还想过,要是能像赶牛羊一样,把村庄里的草木赶得一根不剩,只留下纯粹的庄稼,一条条光溜溜的泥巴路,天与地之间坦荡如砥,这样,村庄里的人便能省略大把的汗水。⑤就在我开始构思这个宏大理想的时候,我的喉咙突然痛了起来,没有任何征兆,痛得连喝水都要小心翼翼。祖父见了说,没事,是上火了。他从山上挖来一种树根熬成水端到我面前,笑着说赶紧喝了吧,喝了就好了。当时我并不相信这种土办法能瓦解我的疼痛,我切一段稻草当吸管,一点点吸进去,苦,涩,酸,好像所有人类难以接受的味道都集中在这水里,弄得我头晕目眩,只是没想到几天后,竟奇迹般地好了。⑥从那时起,我感到了草木的神秘,我觉得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一股强大的力量。我开始审视周围的草木,村庄里到底有多少草木呢?到处都是,从一座山头扑向另一座山头,没有人数得清,连年纪最大的老人也弄不清。我想它们大约是被风吹来的,一阵大风,从山那边吹过来,它们落户以后,忙着开疆拓土,攻占所有的空隙,连一条石头缝都不放过。它们带着露水,披着烟霭,把村庄揽在怀里。村庄累了,困了,就躺在它们的怀抱之中,草木歌唱,歌声把村庄带进沉沉的梦乡。⑦祖父有一双巧手,他会用稻草和梧桐树皮打草鞋,半天的工夫打一双,穿上去软绵绵的。他还会用山棕织蓑衣,用箬叶织斗笠。我看过他织蓑衣,用一个五齿耙撕扯棕片,一点点地扯,扯出的丝像女人长长的头发,他弄一点水把手掌打湿,将丝搓成一根根细细的绳子,然后在屋坪里打开一床晒垫,把棕片铺好,操起钢针飞针走线,他半蹲着,身子往一侧倾,右手不停地来回,钢针和绳子随着他的手穿过来绕过去,像一个老渔夫在织网一样。偶尔他也会站起来拿着他那根长烟杆抽烟,在烟雾里打量自己的作品,似乎在想哪里要挡风,哪里要遮雨。阳光把祖父的影子压弯,他再一次穿针引线,好像要把阳光也一起织进去,用储存的阳光来驱赶风雨。外出干农活,穿戴祖父织的蓑衣斗笠,我成了江南的“蓑笠翁”,风雨不止一次拖拽着寒冷,疲惫,在天空之下汹涌而来,试图淹没一切,而每一次,我都凭着草木构筑的温暖,从容地穿过了层层叠叠的纠缠。⑧母亲会在一家人闲着的时候,突然从屋角搬出一坛浸熟的野柿子,或者一大把板栗,煮熟的苦珠,一袋子酸枣糕。餐桌上也经常变换花样,一碗香喷喷的蘑菇,橡子豆腐,一盆子艾叶粑粑。日子困顿,母亲以一个母亲的力量为一家人驱逐着贫穷的阴影。霜降时节,父亲照旧从对面的山上挑回来一筐筐木炭,木炭乌黑,每一根都闪着光泽,还保留着树干的雏形,一根根木炭在寒冬里复活,变成亮堂堂的炉火,变成腊肉的香,最终以一种笑容的形式停留在我们的脸上。⑨草木赐予了我们一种不可复制的生活,成为我们获取快乐的源头,离开了草木,我们只能接受生活的种种非难,即使愿意倾我所有,也难以抵御接踵而来的黯淡和荒芜。⑩时间固执地改变着一切,草木长高,村庄变矮,我在草木之下劳作,歇息,枕着泥土仰望草木,我看到阳光从它们身上流过,镶上一层绿油油的底色,我看到雨在上面冒出白烟,我看到不断改变的色彩,如同一万只蝴蝶的跌落,那是大地之上的一场蝴蝶雨。我再一次感到秩序的可爱,村庄属于草木,草木也属于村庄,我们把自己交给草木,在草木的深处皈依。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第一段写村庄里的草木春荣秋谢,在村庄里到处生长,覆盖了村庄的秘密,揭示了草木和村庄的密切关系。B.进入城市以后,我就把草木忘得一干二净,我不再喜欢那些童年记忆中的带着泥土气息的草木。C.在村庄的时候,我曾经很不喜欢草木,觉得它们是不必要的存在,想把它们统统连根拔掉,彻底赶出村庄。D.草木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赐予我们不可复制的生活,给予我们生活的食物,成为我快乐的主要源头。E.文章采用记叙、抒情、说理等表达方式,叙述了在村庄贫穷而美好的生活,阐述了草木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17.结合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那时不见得多喜欢草木,可是小草却占领了我记忆的一端?(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赏析文中划线的语句(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草木,成为我们获取快乐的源头”你认同作者的看法吗?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12分)21.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8分)作家冯骥才说,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倒计时地数着数字进行新年狂欢,而是静静地“守岁”,“守着只有在这一段时间才能看见来去匆匆的生命时间的珍贵”。请描绘一段你自己或和家人守岁的片段,要求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有心理描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请参考㈠的推断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4分)材料一:李贺考进士,反对者说:他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他不能考进士。韩愈及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①那么父亲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材料二: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鲁迅及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一个学生表示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语文老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60分)23.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我想做什么工作?”“我能做什么?”做一个合理的生涯规划对中学生而言是很重要的。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针对初三和高三学生的调研显示,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度为“一小部分”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75.2%,初三学生只有11.4%。有的人从一出生就在父母的规划下生活学习直至走完自己的一生,而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更应该探索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能力,喜好,尽可能地了解自己潜在的能力是什么,并且通过父母的工作以及网络、电视上的资讯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是什么,还有就是去亲身体验。作为高三毕业生的你,请结合自己的人生深入思考,围绕“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参考答案:1.A(B.zhuó实报实销.C.破天荒D尺牍结(jié)舌2.D.(构建:建立(多用于抽象事物);构造:建造;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贬义);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确保:确实地保持或保证;确立:稳固地建立或树立)3.C(A主语残缺或介词残缺B.搭配不当保持良好态势D句式杂糅被和为…所)4.C.“簪笏”,“簪”,束发戴冠用来固定帽子的东西,“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笏板,代之官职。5.D.抗元斗争体现了“家国天下”的情怀。6.B.(A.与原文不符,原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C.普遍存在,扩大化D.契合,与原文不符)7.B.A项“形成了一整套系统成熟的‘成人’教育理念和方法”错。8.A.暇:有空闲的时间9.A.其:自己(B向/在……方面C用/因为D主谓之间/到)10.D.(乐毅失败原因:燕国兼并齐国,不符合其他国家的利益;滥施仁义,未能急攻,错失良机;相持不决之时,未能休兵安民,消灭齐人斗志;不能审时度势,灵活决策。)11.C12.A.虽欲霸,可得乎?13(1)因为他们所推行的,不足以来满足他们所追求的(2)大概是因为他想要用仁义来使齐国的百姓顺服,所以不能够狠心猛攻城池而导致这样的结果。(3)这本来就是让齐国能够慢慢谋划这件事的原因。14(1)高诗写的是秋季,柳诗写的是春尽时分(春夏之交)(2)同:两首送别诗都表达了送别的惆怅和依依不舍之情(1%)内容分析1%“离心正郁陶”“唯见归云纵复横”及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等不同点:柳诗还有被贬谪蛮荒的愤懑愁苦之情(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1%)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实和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1%)(3)C.此题重点考核艺术手法,注意题干中的要求“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也就是“声寂衬”,C.项,用“犬吠”衬托“宁静”于此相同。15.(1)赢得仓皇北顾(2)惟觉时之枕席(3)冰泉冷涩弦凝绝(4)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5)园日涉以成趣16.B发觉我小时候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我只记得端午节时插在大门边的蕲艾D.“主要”不当17.草木带给人们恩赐,医用、食用等;草木带给村庄安详;草木遵守着一种秩序,守护村庄的秘密,给人以心灵的皈依;对草木的追忆中寄托对祖辈的怀念;远离自然后的失落、遗憾。18.运用拟人、排比(1分),把草木比作开疆拓土的军队,具体生动地展示了草木走进村庄的过程(1分),把草木与村庄比作母子关系,贴切形象地表达了草木带给村庄的影响(1分)。表现了作者对草木的深厚情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达到感人的效果。(1分)19.篇末叙述了随着岁月更迭,草木与村庄交织,通过我的想象展现了人在草木之下获取的快乐与美好,深化了主旨(3分);同时,首尾呼应,点明这种秩序的庄严,在秩序中草木与村庄与人们相互交融,人们在草木获得心灵的皈依。(2分)20.认同,草木在生活中是必要的,带给人们快乐和美的感受或带给人们心灵的安详等(1分)例子(2分)2.1一类卷(6—8分)符合题意,两个修辞,心理描写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二类卷(3—5分)基本符合题意,一个修辞,心理描写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12分)偏离题意,没有修辞和心理描写,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22(1).②那么谁也看不懂的作品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作品吗(2).③那么你那伟大的科学著作将用什么样的语言文字来写作呢【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逻辑推断的题目,要求对给出的观点进行反驳,答题时注意针对给出的观点,然后以一个反例进行反驳,如“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错误,可以针对此具有一个特例反驳,如“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自己知道可以成就王业并且真正称王的,是古代三王(夏禹、商汤、周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