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匆匆

国教学目标

1.会写“藏、挪”等5个字,会写“空虚、叹息”等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作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积累语

So威第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随

Ei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同学们,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写出了珍惜时间、赞美时间的美文,来抒发自

己对时间的感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一一《匆匆》。

2.板书课题“匆匆”,指导写好“匆”字,书写不要忘了点。

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著名诗

人、散文家。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富有真情实感。

《春》《匆匆》《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名篇,均以诗意盎然著称于世。主要作品有《背

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二、初读课文,感知时光匆匆。

(一)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1.读准字音。

2.画出中心句。

(二)反馈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生互助。

重点指导书写。

空虚叹息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不果][未果]涔涔潸潸

2.找出中心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了解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

3.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

4.自[由]朗读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原因。

5.提出疑问。“我的问题是。"(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研

究。)

三、课堂小结。

1.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2.布置作业: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

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

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新课: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深入研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一)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找出相关的语

句,深入体会。

(二)根据生汇报,顺学而导,品读“时光一去不复返”的内容。

重点品读以下内容: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

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一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引导生汇报感受。

(2)生个性化朗读。

(3)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

改成的小诗: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一一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4)探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对时光流逝却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

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之情。)

(5)诵读积累语言。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品读“八千多日子”的无声无息,体会作者比喻运用的巧妙。

(2)教师介绍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2年3月,此时正是五[四]运[云力]落潮期,现实不断让朱[自]清失望。他

在犹豫、徘徊I中眼看宝贵的时间从身边白白流逝,不甘心沉沦,于是写下了这篇感人的散文。

(3)生交流读书体会。(时光飞逝)

三、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作者的“八千多

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一)默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的“八千多日子”是怎样过去的呢?边读边

想,感触深的地方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1.生汇报。

相关句子:于是一一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

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

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2.学习表达技巧,理解“八千多日子”的来去匆匆。

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排比、拟人)作者用哪些生活细节表现了日子的来去匆匆?(洗

手、吃饭、默思、遮挽、唾觉、睡醒、叹息等)

3.你对“时间之流”有什么感触?请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说说你的感触。

引导生联想时光还会怎么样匆匆流逝。

课件:的时候,日子从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过去。

4.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用导读引导生反复体会,体会情感,提升朗读。

(二)指名读第4自然段。思考: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

想感情呢?

1.生汇报读书感悟。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

指导朗读。(读出无奈、感慨)

3.读“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一句。这句话有什么妙

处?(把时间的流逝比喻成轻烟被吹散、薄雾被蒸融,比喻独特,联想新奇。)

4.读“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意果][未果]来到这世界,

转眼间也将赤[未果][未果]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游丝样的痕迹”指什么?(一点儿微不足道的成就)

(2)这一连串的问句写出了什么?(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

受?(不甘心虚度光阴,力求上进)

指导朗读。(读出沉稳、坚定)

讨论:运用一连串的问句来表达情感,有何好处?(增强感情,点明主题)

5.指导生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1.拓展,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加深感悟。

2.布置作业。

(D认真读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2)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比赛。

(3)办一期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手抄报。(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板书设计

匆匆——珍惜时间

洗手时

吃饭时只有徘徊匆匆(无奈、追寻)

默默时

画教学反思

1.初读环节,放手让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朗读,充分关注生的个性差异,尊重生在学习中的

独特体验。

2.在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生针对感情表达方法进行有效交流,重视有效交流,增强生合

作意识。

9那个星期天

国教学目标

1.会写“媚、蚁”等15个字,会写“蚁穴、翻箱倒柜”等15个词语。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我”在一天里心情的变化。

3.品味文中重点语句,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心理。E1明

4.比较《匆匆》和《那个星期天》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的异同点。m

Ei教学过程

_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童年生活是美好的、纯真的,童年的乐趣往往深深印刻在我们

的脑海中。童年时,我们的心里总藏着自己的一点点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

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妈妈外出游玩……作家史铁生小时候又有怎样

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一一《那个星期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

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意蕴深沉,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鲁迅文学奖等奖项。代表作有小说《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

《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

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急遽(2)惆怅(ch6uchang)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惆、怅、偎、逝”,并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范。(“惆、

怅、偎”书写时要左窄右宽;“逝”字注意“I”的捺要舒展,托住上面的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母亲答应那个星期天带“我”出

去,但是因为家务繁忙,结果一次次爽约。)

2.思考以下问题:

(1)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2)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总写“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6):写母亲一次次爽约,“我”心情逐渐落空。

第三部分(7):写“我”因出去的希望落空而崩溃大哭,母亲安慰“我”。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作者的第一次盼望,请一位同学说说课文写了一

件什么事。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探索作者在等待中的心路历程。

二、品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一)读课文中有关早晨“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

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这不会错;……都不会错”“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满怀期待

的心情)

2.“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藏在大门后”(通过

描写天气和“我”的动作,体现出“我”心情的愉快。)

3.“这段时光不好挨。”

思考:作者是怎么表现“时光不好挨”的?

4.“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焦急又兴

奋。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拨弄着一个蚁穴……我坐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

报……我坐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院子很大,空空落落”(通过描写

“我”的动作来写“我”焦急又兴奋的心理;通过写“我”坐在草丛里看电影画

报时的想象来表现“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

5.“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

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

把它们碰倒”(“我”紧跟着母亲,想要等母亲停下来,表现了“我”急切的心

情。这里也从侧面表现出母亲的忙碌。)

思考:这几句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以孩子的视角来写,富有童趣,更

加真实)

(二)读课文中有关下午“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

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

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通过细致

地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我”急切地盼望母亲快点洗完衣服好带

“我”出去的心理。)

2.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

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

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我”的期盼落空;同时也照应

“我”的心情一一希望渐渐破灭的失落。)

(三)读课文中有关黄昏“我”的心情变化的片段。

要求:用中括号画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用括号画出表现出“我”的心情

的关键语句,并且思考“我”的心情经历了哪些变化。

1.思考:为什么说光线的变化是“漫长而急遽”的?(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

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

2.“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

“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我”无比悲伤、

绝望。联想《迢迢牵牛星》中的“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可以感受到那

种极度的悲伤无以言表。“闭上眼睛”“荒凉”表明内心的绝望、无奈。)

(四)梳理人物心情的变化和光线的变化。

人物心情:

满怀期待一盼望一焦急、兴奋一委屈一自责一失望、伤心一彻底失望

光线:

阳光明媚一光线渐渐暗下去一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两条线索并行,写出人物的心路历程。

三、再读课文,思考感悟。

1.这篇文章通过具体细致的叙述,真实自然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在文

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仔细体会。

2.交流感悟,体会人物品质。

(“我”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体谅母亲的辛劳。引导生深入体会“我”

的失落和母亲的无奈,以及这种失落和无奈背后蕴含着的深厚的母爱。)

四、拓展迁移,布置作业。

1.《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

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都运用了抒情的手法。

不同点:《匆匆》一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运用了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相结

合的方式;而《那个星期天》则运用了融情于事的方法,把自己的情感融会在所

描写的人、事、物中,在叙述中表现“我”不断变化的情感。

2.学习本文写法,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口板书设计

那个星期天

满怀期待一盼望一焦急、兴奋一委屈一自责一失望一彻底失望

阳光明媚一光线渐渐暗下去一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画教学反思

1.教学时注重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心情。让生通过充分阅读,谈

感受,唤起生的感知体验。

2.教学中,对比《匆匆》,就两课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展开讨论,明确表达情

感的不同方法。

习作例文

国教学目标

1.能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学习收获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2.认真聆听其他同学对于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交流。ra

3.能用几句话描写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国

的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课文,说说从课文中的发现。

师:同学们,回顾《匆匆》《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它们分别讲了什么?

2.生讲述从课文中的发现。

教学预设:《匆匆》第4自然段,作者用一连串的设问,表达了对时间飞逝的

惋惜和感叹,很能打动读者,容易使读者产生相同的感受。

《那个星期天》中,有一段叙述了“我”“挨时光”:“我踏着一块块方砖

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借助写“跳房

子”“看着云彩走”这些举动,真实自然地表达了“我”等待时“焦急又兴奋”

的情感。

3.生围绕“抒发真情实感”进行交流。教师指导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说说自

己的发现。

(1)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

(2)把心里想说的话直接写出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4.课件展示抒发情感的精彩片段。

《我的老师》片段:

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

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

急于模仿。

直接抒情的部分: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

近呢?

在叙述中流露感情的部分: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

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5.教师总结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的好处。

我们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让读者感动,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抒情,就

需要运用一些表达情感的方法,或直接抒情,或将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

之中。运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文章主题更突出、人物形象更生动。

二、学习“初试身手”。

1.创设情境:临时抽查课文背诵,询问被抽查的同学和其他同学的心情。(担

心、害怕;窃喜、开心。)

2.师: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不

同。

3.出示不同的情境,体会不同心情的不同表达。

(1)分组交流,具体说一说自己有哪些新的发现。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对感

兴趣的问题可以提问、补充。

(2)每组推荐一位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共享发现的乐趣。师生共同评价,培养

生准确、有条理地进行交流的能力。

(3)再读课本中的示例,说说这两个例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愿望实现一一高兴;打球失败一一遗憾、压抑、难过。)

4.同学们,你们一定也有心情“好”与“不好”的状态,现在就让我们选取

一两个情境,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感受吧。

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

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走在小巷里奔跑在田野中弹琴钓鱼

5.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6.完成后,让生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互相倾听,发表意见。

优秀示例:(1)走在小巷里

①心情好: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在小巷里,带给我温暖的感觉。我一蹦一

跳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今天,我的一篇作文在报纸上发表了。老师、同学们都

向我祝贺。正当我回想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像在

夸赞我:“好好好。”一条大黄狗对我笑脸相迎,冲着我“汪汪汪”地叫了几声,

仿佛在说:“你真棒!”②心情不好:夕阳西下,我垂头丧气地走在长长的小巷里,

感觉小巷昏暗而又狭长,怎么也走不到尽头。因为马虎今天考试做错了一道题,

我感觉非常遗憾和懊悔。这时,小巷的大杨树上一只喜鹊“喳喳喳”地叫着,好

像在嘲笑我:“羞羞羞。”连往日对我笑脸相迎的那条大黄狗也冲我“汪汪汪”

地叫个不停,好像也在看我的笑话。

(2)奔跑在田野中

①心情好:我奔跑在田野中,许多小鸟在自[由]地飞翔着,它们一高兴,便唱

出清脆悦耳的曲子。和煦的春风吹拂着小河,一群顽皮的孩子正欢快地在河边吹

着柳笛。一切是那么美好,我情不自禁地吹起了愉快的口哨。②心情不好:我在

田野中伤心地跑着,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水中一圈一圈的涟漪缓缓荡开。我轻

轻叹了口气,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顿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成了黑灰[色],花朵不

再微笑,风儿不再温和,小鸟停止了歌唱,连路也变得更长了。

三、学习“习作例文”。

1.阅读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

(1)课件出示书中的习作例文《别了,语文课》,生自[由]朗读。

(2)思考: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我”对中国语文课的情感变化:由不喜

欢到喜欢得不舍得放弃。)

(3)讨论: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的变化的?(以情感变化为线索,通过具体

的事例、内心的独白来表达真实的情感。)

(4)指名说,教师小结。

2.阅读习作例文《阳光的两种用法》。

(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幸福、感恩)

(2)说说文章围绕“老阳儿”写了哪些内容。(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

里,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

(3)默读,批画,说说文章是怎样写出作者的情感的。

(4)全班汇报交流:

文章融情于事,将情感融入事件的叙述中,借助生活中的小事,表达了自己的

情感。

日板书设计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

抒发真情实感[釐鬟入人、事或景物

I直接抒情

国教学反思

1.在“交流平台”的教学中,通过具体的片段由浅入深地引导生发现规律,

指导生了解表达情感的方法。

2.在“初试身手”的教学中,让生在充分交流后,根据情境进行练习,使生在

练习与评价中提升了情感表达能力。

3.在“习作例文”的教学中,注重让生自己体验情感,让生在自读自悟中习

得方法。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国教学目标

1.引导生就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2.能够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3.写完之后,能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与小组同学交流。窿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文章中最能打动人的莫过于真实的情感,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的直接表达主

人公的情感,有的通过细致的叙述表达情感。上节课,我们用几句话表达了不同

情境下的情感,今天,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生活中的经历,把它写成一篇习作,让

真情自然流露。

板书:让真情自然流露

二、回忆经历,拓展思路。

1.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想想都有哪些情感体验,用一个词说一说。(生自

[由]交流)

2.教师展示表示情感的词语。

畅快感动欣喜若狂归心似箭激动盼望欣慰……

惧怕愤怒难过追悔莫及忐忑不安愧疚沮丧……

3.给这些词语归类,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表示“好”与“不好”)

三、联系生活,思考题材。

1.生活中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