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要素改变与环境变迁_第1页
自然地理要素改变与环境变迁_第2页
自然地理要素改变与环境变迁_第3页
自然地理要素改变与环境变迁_第4页
自然地理要素改变与环境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onday,August12,2024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3.1Monday,August12,2024概述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即地球表层。是指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哪些?地形、气侯、水文、土壤、生物(包括人类)等Monday,August12,2024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生命出现以前以后环境演化化学演化生物演化(一)Monday,August12,2024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一)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阅读课本P66页“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材料,回答:1、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出现在哪里?2、为什么说具有光合作用的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对地表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3、为什么真核细胞生物出现以后,生物的演化进程明显加快?Monday,August12,202446亿年前6亿年前第三纪白垩纪中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新生代结合图3-1和P67的表格,地球表层的演化可分为几个地质年代?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火山遍地,岩浆横流,环境恶劣不在今日金星之下。但由于地球距离太阳较金星远一些,且自转周期合理,这为生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着地球表面的不断冷却和水气的增加,大地开始出现了水,并逐渐汇集得越来越多。地球发展初期阶段(38~46亿年前)34亿年前的古细胞化石(南非斯威士兰系)太古代(25~38亿年前)生物进化:最低等原始生命体。约在25亿年前,地球为广阔的海洋。几乎完全是淡水的原始海水中溶入了大量的有机质,如氨基酸、核苷酸等,在太阳及地球其它物理作用下,一些有机质形成蛋白质。在随后的几亿年中,这些蛋白质越来越复杂,终于在34亿年前生命开始出现了。此时代,地球上岩浆活动剧烈,火山喷发频繁。元古代(6~25亿年前)生物进化:动物处于孕育、发展初期阶段。出现藻类植物。

从距今34亿~18亿年前这漫长的16亿年中,原始无真核细胞在不断地进化。从距今18亿年前到6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从此地球进入了一个生命大发展的阶段。这时期的海洋生物主要是蓝藻、红藻和绿藻,原生动物大概也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到距今6亿年前时,已经有浮游动物、杯海绵和腔肠动物了。元古代晚期出现了大片的陆地。古生代(2.5~6亿年前)早期中期晚期生物进化: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藻类-孢子植物此时代,地壳活动剧烈、陆地面积大大增加,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雏形基本形成。中生代(0.7~2.5亿年前)生物进化:爬行动物、裸子植物生物变化很大,爬行动物盛行,各种恐龙繁生,出现了始祖鸟。本时代中期裸子植物出现。地球上大陆轮廓基本形成,环太平洋带地壳运动剧烈。新生代(0.7亿年后)生物进化:

哺乳动物、被子植物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出现灵长类,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本时代,地球上海陆与地形与现代接近。第四纪出现了气候寒冷的时期——第四纪冰期。Monday,August12,2024

二、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两栖类全部灭绝。中生代末期5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灭绝,盛极一时的恐龙全部灭绝。试思考恐龙灭绝的原因……恐龙灭绝原因气候变迁论陨星碰撞论被子植物中毒论地磁变化论大陆漂移论物种斗争论假说Monday,August12,2024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人孕育改造(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活动:请你举出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例子,并讨论是有利的影响还是不利的影响。Monday,August12,2024北极熊母子被困浮冰在海上漂泊据英国《每日邮报》3月3日报道,环球变暖已经日益威胁到生物的生存,北极熊便是最典型的受害者。本日颁布的一张2009年8月拍摄的照片表现,一对北极熊母子无助地坐在一块不断融化缩小的浮冰上,正在快速阔别陆地。这张照片再次向人们证明,全球变暖正在毁失这个天下。(2010年3月4日

国际在线)思考:1、这则新闻体现了目前人类面临的什么环境问题?2、请分析全球变暖的人为因素,以及全球变暖对环境要素的影响。

Monday,August12,2024海平面上升

水淹没沿海低地大气co2

增多地貌大气砍伐森林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人类活动造成温室效应及产生的影响植被气温升高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水膨胀全球降水、干湿状况变化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变化Monday,August12,2024(三)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防止过度开发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