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15篇)_第1页
2024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15篇)_第2页
2024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15篇)_第3页
2024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15篇)_第4页
2024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精选15篇)大国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工匠技艺世代传承的价值理念,也是开启新征程的重要支柱,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2024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精选15篇),盼望能够对大家的需要带来力所能及的有效关心。

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篇1】

刘湘宾为航天九院7107厂数控铣工,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他怀揣赤子之心,以微米度量世界,于毫厘间精耕细作;以无言行动,演绎“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他以质朴而坚决的步伐,在精密的世界里悄悄耕耘,为大国重器擦亮“眼睛”。四十余年铣工生涯,指引着精密部件从图纸走向现实,从地面直抵星辰。他的每一次打磨,都是对质量的虔诚膜拜;每一份专注,都在为中国制造写下荣耀的注脚。

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篇2】

马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师,2022年“大国工匠”。

他跨越千年时间长廊,与古人进行对话;他手握时间之笔,勾画出历史的肌理。千万碎片一点点在他的手中化零为整,很多陶俑在他手中渐渐“复活”,他是秦俑的唤醒者、历史的修补者。一本本精致的文物修复档案,一份份令人赞叹的手绘图,彰显着工匠精神从古至今的传承,承载着现代大国工匠的喜爱与执着。

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篇3】

一身白褂,毛成功手脚麻利地将一张张潮湿的纸贴在滚烫的钢板蒸汽焙上,顺手拿起松针刷,刷刷几下就将宣纸熨得平平整整、服服帖帖。稍待片刻,毛成功用小指挑起宣纸一角,把整张纸从钢板上揭下,整套动作一气呵成。牵、刷、收,同样的动作,毛成功一天要重复上千遍,每天在晒纸间里移动近10公里。

诞生于1969年的毛成功,1987年进入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晒纸车间开头从事宣纸制作、晒纸工作,一干就是36年。他从最艰苦的晒纸学徒工做起,通过多年不断努力,成为公司晒纸车间里的技术先锋。

烟雨笼泾川,山泉涤草檀。独特的地理条件,千年古艺传承,造就了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的“千年寿纸”,宣纸是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的载体。

宣纸制作工艺简单而严格,从选材、制浆到捞纸、晒纸、剪纸,共有108道工序。晒纸,是将纸帖变成纸张的过程。一张一平方米的四尺宣纸,在铺晒的过程中,不仅要晒好,消失了针眼大小的沙眼,都要撕掉回炉重做。晒纸工毛成功工作的地方,就在宣纸文化园里面。一间焙房一把刷子,毛成功在35年里从学徒工成长为大国工匠,把“纸上功夫”练到炉火纯青。经他手晒制的600多万张宣纸,成品率高达96%以上。

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篇4】

小奇,新查庄公司修理工区大班班长。自1990年参与工作以来,他努力学习业务,刻苦钻研,开拓创新,多次获得公司“先进工”称号,是集团公司“岗位带头人”,本岗位的技术能手。

电气设备的特点是更新换代特殊快,特殊是20__年35KV变电所原来用过的过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为淘汰产品,改为微机爱护装置,微机爱护装置接线与原来设备接线相对应,厂家来的设计图纸与实际不相符,小奇同志带领供电组人员仔细讨论,攻克难关,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顺当完成任务,得到领导全都好评。

公司先后对井下-500泵房、-350泵房、-550泵房和-250泵房进行水泵自动化排水改造,自动化排水是煤矿质量标准化的要求,能实现无人值守、节约人力,水泵自动化改造是项比较简单的工程,新设备与原来的掌握设备实现对接,小奇同志对厂家供应图纸认真讨论,与图纸不符的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改造,确保自动化排水系统施工正常进行。

由于北风机开采煤柱面,北风机不能正常使用,中央风机原来2x110KW轴流式风机改为2x500KW两台轴流式风机,风机对矿井意义非同一般,本次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本次施工机械部分由外包工程队施工,供电部分由供电组施工。接到任务后,小奇同志带领供电组人员讨论施工方案,敷设电缆,讨论图纸接线,经过共同努力,按质按量完成任务,通过矿组织验收,为矿节省资金5万余元。20__年以来,他大修KJZ-400开关11台,节省资金5.5万元。对35KV变电所串电阻选线装置,解决了6KV线路接地故障难查找的问题。对矿内充填站进行供电改造,确保了充电站安装工作的顺当完成。

自集团公司开展“高校习大提升”活动后,小奇同志把讨论问题作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必要环节,在学习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解决平安生产中消失的问题。他依据全矿产量高,供电负荷大的实际状况,加大了对主提升、供电设备的检查检修力度,发觉问题准时实行措施处理,不让设备带病运行,确保全矿提升、供电、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行。

小奇同志不但自己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还言传身教,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徒弟和其他同志,他的徒弟吴永锋现任供电组组长,熟识全矿供电系统,不仅能独立处理生产过程中消失的问题,能团结带领供电组全体员工完成各项任务,提前考虑采区供电,为生产接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努力提高现有员工队伍整体素养,把学习培训作为提升素养力量的有效载体,努力培育熬炼一批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专业领军人物和岗位工种带头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小奇同志只是公司很多机电修理工的一个缩影,在他身上体现了机电修理工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乐观创新的意志品质和扎实务实、乐于奉献的工作作风,信任在他这种精神带动下,公司的机电修理工作会开展地更好。

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篇5】

短片中的他,平头,两鬓已见夹杂的白发。国字脸,双目深邃有神,有穿透力,可笑起来害羞、儒雅。

他,是张路明,20__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无线电通信设计师。

说到“工匠”,我的眼前总会出现:雕刻师傅拿着刻刀,雕、刻、磨、塑,一遍又一遍,一坐下就纹丝不动的样子;老铁匠鼓风、烧炉、熔铁、锻造,反复锤炼的过程……对于“工匠”,我总是心怀敬佩的。由于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对作品的精益求精;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韧性,他们追求突破,大胆革新精神。我更敬佩他们的“纯情”——对工作始终如一、矢志不渝的喜爱。

短片中,张路明坐在仪器边,一调就是几个小时,稳如泰山。这是喜爱!

短波小型化射频信道的“机芯平台”“高速跳频”软切换技术、“抗强干扰”同轴腔体滤波器、“超宽带大动态”低噪声放大技术……技术突破、领先世界的背后,是喜爱!一谈到自己的讨论,一谈到通信技术,不善言辞的张路明立即就舒缓眉头,笑着侃侃而谈。这是喜爱!

张路明说:“由于喜爱这个行业,才能在其中发觉它的乐趣。”

说得多好!只有喜爱和乐趣,才能有坚持的力气,激发钻研之心。人们常说教书匠,教书匠,老师也是“工匠”。身为一名一般老师的我,也要努力做一个有“爱”的教书匠。常阅读、勤笔耕:提高我的个人素养,具备教书育人的底气。不是说,教给同学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老生常谈,道理至臻。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我更应当仔细阅读、学习,撰写心得,跟上改革的步伐,走上前进的方向。研教学、勇实践:教学是本职工作,钻研教材,勇于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努力追求专业技术的精益求精。同学有进展,老师有提高,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尽责任、树榜样:面对小伴侣们一双双清亮的眼睛,我是有责任的。教书育人,不能简洁而言。教正确的“书”,育正直的“人”。念及过往,便觉汗颜。尽一切力气,担当教育的责任,为孩子们树立正能量的形象。

“喜爱”应当根植到我们的职业道德里,“喜爱”应当成为我们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在平凡的岗位用喜爱的力气,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制造奇迹。

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篇6】

师傅带徒弟,是从事技术工种长期以来的惯有模式。刘湘宾告知记者,回顾自己近40年的奋斗历程,他首先要感谢的是自己的师傅。

20世纪50年月,当时的国家劳动部提出了学习苏联劳动后备制度,并设置技工学校要贯彻教学为主的`原则,培育既有文化技术理论,又有操作技能的工人。据刘湘宾介绍,他的师傅是我国第一届技校生,曾远赴苏联学习技术。

拜师入门少不了考核。“见的第一面,师傅就问我,你这当兵的回来会干啥?我说我啥也不会,接着他就给我出了几道题,让我解。”刘湘宾回忆,师傅出的是三角函数的六个公式,要用勾股定理来解题。

“我高中虽然没上完,但这些东西,对我来讲还是挺简洁,在部队待的三年,我也没放弃文化课的学习,解个方程,再反推出来进行验证,结果数字都合适,我心里就感觉特殊感动。”师傅一看,题解得不错,就让刘湘宾跟着他学。

铣工是机械加工里最难的工种之一,它要求对数学、物理等学科学问有很好的把握。由于以前没有数控机床,都是手动机床,所以对手工计算要求极高,空间尺寸的测量也要精确到分。

刘湘宾说,最早那一批技工,思想还有点保守,尤其是在传授“绝活儿”的时候,信不过的人是不会传的。做航天产品的一些关键件,一般白天不干,都是晚上锁着门做。活儿做好后,到其次每天亮,师傅又会让他把工装夹具都拆了。

“现在可不一样了,我当师傅,带了三十多个徒弟,恨不得把本领都教给他们。”刘湘宾告知新京报记者,你所做的每个零件都是要上天的,所以任何一步都要做好,没有99.9%的产品,全部产品的标准必需是100%的。这也是师傅给他的教导。

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篇7】

昨天,我在电视里看了一集《大国工匠》,让我深有感受。

第一个工匠是木匠。他是一位排船大师,他经过多年探究与实践,创造了一种巧夺天工的排船方法,用热水把木板加热至松软,然后用螺栓把木板压在船底架上,最终用船钉固定。

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像这位排船大师一样,通过不断探究与实践,创造出一种量身定制的生活与学习方式,让我们可以在将来任何的环境下,都不会迷失自我,迷失方向,也不会在逆境中无望。

其次个人是新疆至山东1000万伏特特高压线带电作业组组长,60多米的高压线塔,一旦断电,山东将至少失去一半的电量。于是,组长与组员多次争论,最终打算用篼篮法,最终拿下了1000万伏特高压线带电作业这个难关!

这些生动感人的例子告知我们:我们在生活中要像排船大师和作业组长一样,不畏困难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我们也要实践,对一些想法要快速实现,面对未知的事物要乐观探究,只有这样,才能发觉新的天地。

看完了这集《大国工匠》,我感觉到我们在生活中要乐观思索,勇于探究,在实践中寻求乐观的转变。一个国家的底气,除了依靠高素养高文化的国民之外,还需要一群不畏艰苦、在国家科技技术第一线奋战的技术工人们。他们或许读的.书并不多,没有什么高学历,是走在人群中会被沉没的一般人,可他们依靠自己精彩的技术,为国家带来一笔笔不菲的财宝,让国家日益富强,他们演绎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奇妙。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表明,只有那些喜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的确非常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旧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其实说究竟,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行业的工匠,我们都需要工匠精神,我们要向八位大国工匠学习,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争做行业精英。

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篇8】

余忠杭,圆柱齿轮制造中心车工,中共党员,集劳动模范、先进个人、质量标兵、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于一身。

扎根岗位,勤奋好学

在几台硕大的新型数控车旁,一台卧式一般车床显得毫不起眼,余忠杭却把它当成自己的傲慢:“尽管数控车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但是一些特种零件还是需要更敏捷的普车才能完成加工,普车对手上功夫的要求也比数控车高出许多。”带着这一份骄傲,余忠杭时刻要求自己精进技术,提升水平,用自己这台被时间打磨得熠熠生辉的普车攻克那些数控车解决不了的难题。

不过,余忠杭并没有只守着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相反,他努力把自己锤炼成一个“多面手”,打造成一颗“螺丝钉”,随时预备向中心最需要他的地方出击。在娴熟把握车工技能的基础上,他又先后取得了钳工、蜗杆磨、动平衡等工种的操作证,在有需要时准时弥补中心人员空缺,帮助突破瓶颈工序。现在,他还在连续学习新工种的操作技能,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成长与收获。

兢兢业业,以身作则

在统一的工装之上,余忠杭时刻警记在胸前别上党徽,他用这枚闪闪的党徽提示自己,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带动身边人齐头并进、勇毅前行。他时刻保持着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在质量问题上,余忠杭精益求精、实现了全年零件加工零超差、零报废。面对生产任务,余忠杭更是主动揽责,不怕苦,不畏难。

去年11月,某型号动平衡工序支配非常紧急。余忠杭投入到这场生产攻关战斗中。他说,只要工作需要,就竭尽全力做到最好。在他的感染之下,大家一起行动,最终胜利在凌晨两三点顺当完成了任务。当大家走诞生产中心时,天空中已经挂满了繁星。余忠杭说,那一天的星空非常漂亮。

大胆创新,锐意进取

虽然普车更加敏捷、适应性更强,但数控车床的生产效率和稳定性远高于普车。因此,余忠杭始终致力于工序的改善,将普车工序数字化,把需要大量技术和阅历积累才能处理完成的工序简洁化、普及化,以此实现提质增效的目标。在完成的大量改善项目中,某零件空刀槽加工工序改善带给了他满当当的成就感。

某零件加工需要在零件内部深处角落刻出两个空刀槽,操作空间小、刀具难以标准化,此前先用普车车出刀具再进行加工,耗时长,刀具通用性差,一次加工合格率也低。余忠杭主动请缨,解决空刀槽加工难题。在一年多时间里,他自己购买刀具,动手改造,进行试验,最终研制出以“长条状刀身+刀头”为结构的新刀具,该刀具可以轻松深化零件内部进行操作,还可以敏捷更换刀头适应不同加工要求,最为重要的是,新刀具可以应用到数控车上。利用新刀具加工,该工序合格率从93%提高至100%,生产周期由3至4天缩短为1天,从高难度工序变成了人人都可操作的简洁工序。“我在这项改善里投入多,想法多,改善的效果也好。如今,这项改善不仅解决了中心多个简单图号的加工问题,更是在全公司推广开来。每当看到我的改善胜利解决生产难题,助力科研生产任务完成,我就觉得自己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余忠杭的话语里溢满了骄傲。

独具慧眼,不拘一格

余忠杭能干、肯干、实干,但并不只会“蛮干”,他常常将日常生活的细节与工作的细节结合起来,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工作“小妙招”。

磨齿班对薄壁零件进行加工时,经常产生加工振纹,造成产品加工粗糙度不合格。当大家对这一问题一筹莫展之时,余忠杭从铜锣中猎取了灵感:假如对锣增加配重,锣就振动不起来,怎么敲都敲不响。于是,余忠杭提出了“在零件上增加环形配重”这一方案,并自告奋勇亲自加工配重块,在一段时间的试验后,加工振纹这一“顽疾”果真手到病除。

中心打磨零件使用的研磨轮一旦磨损就必需更换,但其实长期与零件接触、磨损严峻的部位只占轮体的五分之一。余忠杭从裁纸刀上得到启发,他将磨损部分车去,剩下的完好部分还能连续使用,这一举措将研磨轮的使用寿命延长了五倍,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生产成本。

余忠杭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从点滴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定能把事情做好。”喜爱、专心、创新,正是在岗位上的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突破,才铸就了“劳动模范”这张金字招牌,更铸就了“余忠杭”这个比金子还要掷地有声的大名。这个名字正昭示着余忠杭取得的一切成就最根本的缘由:“我,忠于航发!”

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篇9】

张志华:热处理技术专家,公司劳动模范,在他身上,闪烁着“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光线。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技术水平

合理的热处理工艺离不开大量的试验分析和反复验证。为了提高产品热处理性能,公司选购了全新的先进设备。新设备投入使用后,张志华乐观扎根现场,阅读近700页的全英文说明书,一一吃透了新设备结构、加工参数及操作规范,同时利用工作之余对所把握的学问进行整理细化,用于指导技术人员编程和一线职工操作。截止目前,该设备已储存80余个工艺程序,凝聚了近350次的工艺试验成果。“勇于拼搏、不畏困难”是张志华的标签。“张志华一流的技术源于他的决心和对事业的喜爱与忠诚,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热处理二线班长刘银波说。

艰苦奋斗,持续突破技术瓶颈

作为热表处理中心“铸心”新长征党员突击队队长,张志华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优良作风,近两年来,他先后主持、参加攻关项目数十项,保障了公司科研产品的顺当交付。“有张志华在,任何问题都能被解决,我们很放心。”变速箱公司线切割老师傅王凌说。

张志华锐意进取,创新改善,坚持跟踪关键产品的生产过程。在生产现场,常常会发觉他与操不断沟通争论,优化工装夹具和工艺规程,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更好地保障了产品质量。“张志华的`创新基于操使用的便利与平安。”杨沅武师傅这样赞扬张志华。

淡泊名利,奉献航空强国事业

没有豪言壮语,张志华身上永久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坚决。十八年来,他披荆斩棘、艰苦奋斗,不言苦、不言累,将自己的全部青春热血倾洒于祖国的航发事业,多少次的咬牙负重前行,都是为了航空发动机的轰鸣声响彻云霄。矢志航发,朴实无华,这就是公司劳模张志华的真实写照,他用十八年的不懈坚守,向我们诠释了中传人动力强军、科技报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劳模风采!

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篇10】

刘湘宾经常告知自己的徒弟们,干航天工业不比做手机、做电脑。手机、电脑坏了,可以拿去修,有试错的成本,但航天的.精密零件消失了问题,将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损失。

说起奉献,刘湘宾不忘的是自己的团队。刘湘宾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以精密加工技术攻关讨论为依托,为企业精密、超精密加工制造保驾护航。现在,他所在团队的轴圆柱度、半球球面度等加工精度在整个西北片区独占鳌头。

据刘湘宾介绍,在某型号球阀的加工中,通过自创抛光轮,打破传统硬对硬的加工模式,转变为软对硬的加工方法,保证了毡垫在高速旋转时定位精确     。同时,采纳工装压表的方法掌握机床坐标的位移精度,使球体圆度达到了0.002毫米、光滑度达到13级的设计要求,使产品合格率达到98%以上。

2022年,刘湘宾主动请缨,带领团队在班组建立了半球、球碗生产单元,全力协作进行技术攻关。对比刃具参数、优化加工工序,进行工装设计和改制。攻关后的半球、球碗两种零件的合格率由原来的55%提高到90%,单件成本降低50%,生产效率提升了近3倍。

2022年5月,刘湘宾带领团队开展了以某型产品零件加工为代表的航天硬脆材料零件超声振动低应力精密加工技术讨论。经过9个月反复试验,使加工精度达到了壁厚0.5毫米至0.8毫米、内外球面同轴度1微米,首次在国内行业实现了球型薄壁石英玻璃的加工需求。

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篇11】

“艾劳模很忙,但只要请教焊接方面的难题,他有求必应。”刘春说。重大项目,身影频现在国内外不少重大项目建设中,也能找到艾爱国工作的身影。

“许多人以为湘钢只研发、生产钢材,事实上,要承接一个重大项目,焊缝质量同等重要。”华菱湘钢海工钢研发工程师脱臣德说,“艾劳模就像一个‘钢铁裁缝’,讨论的就是如何将不同性能的钢板完善‘缝合’。”2022年,华菱湘钢瞄准了国内首个自营深水油田开发项目——流花项目。流花项目的导管架要求全部使用高强钢,华菱湘钢是国内第一家将新研发的高强钢送去给项目检验的钢厂,艾爱国参加了焊接工艺的讨论。然而,在试验室测试合格的焊缝,到了施工现场,却是另一回事。艾爱国很焦急,接到电话,次日一大早便坐高铁到了珠海,在高铁上一个个核对焊接数据。从珠海站出来已是中午,到施工现场还有1个多小时车程,艾爱国拒绝了先吃中饭的提议,直奔目的地。

穿上工作服、拿上防护面罩,艾爱国趴在钢板上查看焊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是否做了预热?预热温度是多少?电流、电压状况……观看记录完整后,他和现场工程师坐下来一一分析,依据生产现场的实际状况,优化出一套新的焊接工艺。现场工程师隐隐意识到,来的这个老头,或许是一位“技术大神”,摸索着说了句:“我们焊别的材料时,焊材消耗大……”“走,去现场看看!”艾爱国立马起身,几步蹬上铁架,“顺手”解决了这个重大工程的另一个焊接难题。最终,湘钢的钢材和焊接工艺,通过了各方试验,独家拿下了流花项目2。6万吨高强钢订单。然而,想找到艾爱国参加重大项目的凭证,并不简单。曾有人找艾爱国要当年报道过他的报纸、照片存档,艾爱国潇洒地说:“我哪里还有那些东西,全部丢掉了!”徒弟们拿他也没方法,他们深知,在师傅心中,成果只代表过去,现在和将来才是下一个目标。

“艾劳模”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善学善思、不慕名利的精神由内而发,感染着身边一群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个“艾劳模”势必要带出一批“爱劳模”。

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篇12】

30多年来,徐立平立足航天固体发动机燃料药面整形岗位,苦钻善学,练就了一手超群的绝技绝活,为火箭上天、导弹放射、神舟游览“精雕细刻”,让一件件“大国重器”华丽绽放,被誉为新时代雕刻火药、为国铸剑的“大国工匠”。

徐立平刻苦练习成就一流技术。他从最基础的拿刀、握刀学起,先后跟随多位师傅学习技术。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整形允许的最大误差,而他整形的.精度不超过0.2毫米,一张纸的厚度。他用手摸一下,就能修整出符合设计要求的药面,是这个领域响当当的“一把刀”。30年多来,徐立平整形的产品始终保持着100%合格率和平安事故为零的纪录,他还设计、制作和改进30多种刀具,其中一种刀具被命名为“立平刀”。

徐立平冲锋在前,勇挑责任担当。89年,我国某重点型号发动机研制进入攻坚阶段。一台即将试车的发动机火药消失裂纹,为了找准故障缘由,不影响后续研制进度,专家组打算成立突击队就地挖药。21岁的徐立平凭借精湛技术,和师傅们一起加入挖药突击队。在狭窄空间里,人犹如“芯材”一样被包裹在成吨的炸药堆里,每次只铲出四五克药。为确保平安,规定每人在里面最多干上10分钟就必需出来。但为了让队友们能多休息一会,徐立平每次都坚持多挖五六分钟。历经2个多月的困难挖药,故障胜利排解。2022年,徐立平的班组接到一项紧急任务,要给一台已经装满推动剂的发动机挖药。他毫不迟疑地第一个钻进发动机里,接连干了一个多月,胜利找出问题所在,保证试验圆满胜利。

徐立平开展培训传承阅历技术。他针对大、小整形组各自擅长手工和机械整形技术的特点,开展手工和机械整形技术双向培训,使班组成员全都把握手工和机械整形相结合的方法。他还编写整形机整形程序,实现数控整形机在药面整形工序的胜利应用。他把团队的成进步步当作重要职责,依托“徐立平大师技能工作室”,关心青年职工成长,所在班组被命名为“徐立平班组”,其中多人成长为国家级技师和技能技艺骨干。

徐立平荣获“时代楷模”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华技能大奖。

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篇13】

大国工匠,一个平凡而宏大的称呼。他们用卓越的技艺,支撑起中国制造的脊梁,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作出了不行磨灭的贡献。

今日,我想介绍一位大国工匠的事迹。他叫李x,一个一般而又不一般的工人。他从一般车工岗位开头,凭借对工作的`喜爱和执着,经过多年的磨练和不断学习,渐渐成为了一名顶尖的技术能手。

李x对工作的喜爱,源于他对机械的深厚爱好。他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激情,不断探究和追求技术的极致。在生产实践中,他注意细节,仔细对待每一个环节,力求做到最好。

李x的执着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在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他多次荣获公司技能竞赛的奖项,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他的工作成果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为公司的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生产效益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除了在技能方面的卓越表现,李x还具有剧烈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他始终坚持以团队为中心,乐观参加各种技术沟通和培训活动,与同事们共同进步。他还热心公益事业,多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气。

李x的事迹告知我们,大国工匠并不是遥不行及的神奇人物,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用自己的技艺和才智,制造出了很多令人赞叹的作品。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以执着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追求卓越,为社会的进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气。

大国工匠精神典型人物事迹【篇14】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潜深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其研制难度不亚于航天工程。在这个高精尖的重大技术攻关中,有一个一般钳工技师的身影,他就是顾秋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讨论所水下工程讨论开发部职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

10多年来,顾秋亮带领全组成员,保质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