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
(202404)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相关
要求作答。
2.选择题题号不连贯,填涂答案时,请务必核对题号。
一、积累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
我曾以为,这些所见所闻就足以代表这座城市的鸟了,直到那一
张张绝美的鸟类照片出现在朋友圈。在灿烂如火的朝霞和夕晖下,在
亮蓝色的湖泊和斑b6①的雪地上,在赭色的土地和闪着银
光的滩涂上,画面的主角儿一一那些鸟儿,或是飞翔,或是停zhu
②,或是引吭高歌,或是低头觅食。那又是些什么鸟啊一一
仙风道骨的灰鹤,美丽优雅的天鹅,精巧如诗的白鹭,体态鲜明的黑
鹳……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保护动物。拍摄和发布这些照片的是东平
湖的几位资深摄鸟人。他们常年奔b6③在湖边的湿地和土
地上,有的跟踪拍鸟七八年,有的已经拍了十几年。他们用目光、用
镜头见证了鸟群(1),用图片和短视频把它们记录下来。
精湛的摄影技术和无人机的助力,让人们看到了这座城市(2)
的另一面。
——节选自杨军民《展翅飞翔的鸟儿》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zhdokengguanzhanB.zhaohangguanzh
an
C.chdohanghuanzhanD.chaokengguansh
en
2.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①②③
3.在文中横线上填写四字词语,使上下文句意连贯。
(1)____(2)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
B.良好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
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C.著名作家吴伯箫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善于从平凡
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D.这家工厂经过技术革新,产值增长了20%,成本却下降了一
倍。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书法家张旭话。
B.这次文艺演出,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
C.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学习不努力,不团结同学,不尊重老师
等等……真应该好好教育。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延安》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节一行,
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诗经》是中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
的起源。《诗经》一共有305篇诗歌,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风、雅、
颂。其中,“风”指的是各地民歌。
C.《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刻画了一群淳朴天真善
良的小伙伴,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D.《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皇帝年号,“壬戌”
是天干地支纪年。
二、古诗文阅读。(41分)
(—)(共13分)
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完成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纸,为屿,为续,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
恕己,日奉壹。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隔篁竹”中的“篁”,根据其偏旁竹字头,可推测其意与“竹
"相关。
B.“卷石底以出”中的“出”,通过迁移“不复出焉”中的“出”,
可理解为“出去
C.”空游无所依"中的“依”,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依傍"。
D.“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
知其意为“源头”。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定
点观察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
B.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
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
C.“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表明作
者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
D.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溪身,“犬牙差互”写岸势,
巧妙而贴切。
10.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
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
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
【链接材料】
仆①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②复不乐。何者?
譬如囚拘圆土③,一遇和景④,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
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已:不久。③譬如囚拘圆土:好
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④和景:春天的景色。
(二)(共16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同治戊辰冬十一月,余在青浦,赴章练塘勘争荡田案。归途飓风
大作,舟在荡中颠簸不可泊,乃沿湖潸①行。良久,见一小港,遂努
力循之入,入里许,余视滩际有小径,摄衣而登。行数十步,田畴绮
错,麦已萌芽。野鸟饮啄于陇畔,见人不惊。约又里余,抵一村,屋
多茅茨,男子舂榆②,妇人织皆熙熙③有自得之色。顾见不远客
至,鸡飞于册④,犬吠于门,数人杂然问:“客舟避风至此耶?"余应
曰:“然因询以此地去县几里,皆相顾曰:“不知也。"询其何以不
知,则曰:“我等皆佃人田者家无赋税又不负租何缘入城?”因问:
“城中此时较之昔年当益繁盛乎?"余曰:“兵燹⑤之后,遍地瓦砾,
所有房屋,十存一二。”因言粤逆⑥肆扰时,村人将桥拔断,河中均
钉木桩,是以三年中,贼未尝到。言讫,方欲遨余入室献茶,适从者
寻至,遂辞之。余沿路叹息,谓此亦今时之桃花源也。
(选自《庸闲斋笔记•卷八》,有删改)
【注释】①清:水边。②舂揄:舂米。③熙熙:和乐的样子。④
端:指在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⑤兵燹:战火焚毁破坏。⑥粤逆:
称“贼"。
1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处。
我等皆佃人田者家无赋税又不负租何缘入城?
12.解释加点词语。
①良久,见一小港。
②野鸟饮啄于陇畔—
③数人杂然问
④适从者寻至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询以此地去县几里,皆相顾曰:“不知也。”
②余沿路叹息,谓此亦今时之桃花源也。
14.此文与课文《桃花源记》在内容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三)(共5分)
漫成①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注释]①漫成:随手写成。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当时寄寓
四川。②联拳:鹭鹭在睡觉时缩起一只脚,如握拳。多只鹭鹭宿成团,
其状如联拳。③拨剌:鱼尾拨水声。
15.诗歌着力刻画一个“静"字,其中"”一句,以动破
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16.对于诗中的“静”字,有人认为静得寂寞、凄清,有人认为
静得安恬、和谐。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请联系诗歌内容和诗歌背景,
说说你的理解。
(四)根据原文默写(7分)
17.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①树梢树枝树根根,―o(贺敬之《回延安》)
②—,屋舍俨然,―o(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兼葭萋萋,―o(《诗经•兼葭》)
④「,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⑤海内存知己,―o(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⑥—,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三、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1分)
18.下列说法与《经典常谈》一书不相符的一项是()
A.这是专为中学生撰写的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
C.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
的义务。
D.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
叙事多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晓畅明白,易于接受。
19.从苏东坡、林道静和保尔身上,你得到的人生感悟是什么?
20.有一位善于动脑筋的同学发现,古诗文中经常有“酒”字,
他搜集了一些含“酒”的诗文:
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一《游山西村》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一《渭城曲》
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一一《桃花源记》
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一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请根据上述诗文,请你探究古人喝酒的原因。
四、现代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
蚕豆
曾必荣
①北京我没去过。
②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之《蚕豆》中写道:“北京人是
不大懂吃新鲜蚕豆的。北京人爱吃扁豆、虹豆,而对蚕豆不赏识。”
单从这一点上,我就不羡慕北京人。
③我生在江北边,现居江南岸。江南江北蚕豆好,叫我如何不爱
它?我爱吃新鲜蚕豆,尤其是现在。而在小时候,我却偏爱吃老蚕豆。
④小时家贫,零食稀有。逢上年节日,若能装上半裤袋的蚕豆,
我就什么都不去想了。这种把晒干的蚕豆,和着“油砂"炒熟,当零
食吃的蚕豆,在我的故乡,并没有特别的称谓。蚕豆就叫蚕豆,“站
不更名,坐不改姓”,像铁打的汉子,其硬无比一一牙齿不好的人,
是难享这口福的。
⑤边吃蚕豆边玩,最是有趣。显富,让伙伴瞧见,必定引来眼巴
巴地问:吃么东西,把点我吃吃?
⑥没吃呀。
⑦没吃一一?你把嘴张开给我看看。
⑧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
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
⑨把这一点点?
⑩嫌少,有本事你就别要。等我要缩回手时,伙伴就一把把蚕豆
抓走,自言自语地说:少吃多有味,多吃味不高。
还和弟弟比赛,看谁把蚕豆抛得高,并用嘴巴接住。输的一方,
进贡蚕豆。这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弟弟输急了,拔腿就跑,我紧追不
舍。捉住了,就从弟弟的口袋里狠狠地抓上一把,旋即逃之夭夭了。
童年,多像那田间地头的蚕豆花呀,花蝴蝶似的,那么的可爱,
那么的美好。可惜,花开不多时,童年也转瞬即逝。
到了上中学,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格外钟情于蚕豆"这
一类的话,我只能放在心里,绝不会让同学们知道了。其时,学习到
鲁迅先生的《社戏》,班里有位女同学长得小巧,眸子仿佛两粒“乌
油油的罗汉豆”。于是,有好事的同学戏称她“蚕豆"。不久,就在班
上传开了。她是讨厌同学叫她“蚕豆”的。甚至,吃蚕豆都犯了她的
忌讳。
而今忆及,我不禁哑然一笑。
这“一笑”,笑得我少年不在了,青年也不在了。人到中年,牙
齿不再所向披靡,无所顾忌—恂冷怕热,欺软怕硬。幸好,蚕豆的
吃法良多:烟炒、油炸、水煮、烧汤……都很好吃。
立夏时节,刚上市的蚕豆,嫩、糯、香、鲜。清人袁子才在《随
园食单》中说:“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食方
佳。”这种吃法,我没吃过。但对“随采随食方佳“,倒是感同身受。
鲜嫩的蚕豆,我还是最喜欢烧汤吃。做法也很简单,蚕豆去皮,
怕一不小心老去,不洗,立即到锅里。用大火再度烧开,把搅好的蛋
液均匀地淋上,放盐,添油,撒少许葱花,即可食用。这道蚕豆蛋汤,
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
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遗憾的是,吃这道汤的时间太短暂
To故有蚕豆谣云:蚕豆青,蚕豆黄,青的嫩,老的黄,由青转黄太
匆忙。其实,这是我一时兴起瞎编的。不过,蚕豆易老的确是事实。
是不是有点奇怪蚕豆为何易老呢?想一想,也不难理解。先抄
录一段竹峰君在《葫芦》里说的话:相对其他果蔬,葫芦营养价值较
低。给了好看的外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表,哪能再给丰富的
内涵,天下好事,岂能让葫芦占尽了?
借用上面的文字,稍加改变,给蚕豆易老找个理由吧:相对其
他果蔬,蚕豆营养价值较高。给了丰富的内涵,哪能再给太多的青春,
天下好事,岂能让蚕豆占尽了?
(选自《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21.第④〜段主要写了“我"与蚕豆的哪些事情?试简要概括。
22.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
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
(赏析加点词的妙处)
(2)这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
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从感
官角度赏析)
23.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第段的作用。
24.回忆鲁迅先生的《社戏》,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两篇文章中
作者通过“蚕豆”寄托情感的异同。
【链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一也不
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选自鲁迅《社戏》)
五、写作(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
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
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
可以阐述观点,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
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
(202404)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相关
要求作答。
2.选择题题号不连贯,填涂答案时,请务必核对题号。
一、积累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
我曾以为,这些所见所闻就足以代表这座城市的鸟了,直到那一
张张绝美的鸟类照片出现在朋友圈。在灿烂如火的朝霞和夕晖下,在
亮蓝色的湖泊和斑b6①的雪地上,在赭色的土地和闪着银
光的滩涂上,画面的主角儿一一那些鸟儿,或是飞翔,或是停zhu
②,或是引吭高歌,或是低头觅食。那又是些什么鸟啊一一
仙风道骨的灰鹤,美丽优雅的天鹅,精巧如诗的白鹭,体态鲜明的黑
鹳……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保护动物。拍摄和发布这些照片的是东平
湖的几位资深摄鸟人。他们常年奔b6③在湖边的湿地和土
地上,有的跟踪拍鸟七八年,有的已经拍了十几年。他们用目光、用
镜头见证了鸟群(1),用图片和短视频把它们记录下来。
精湛的摄影技术和无人机的助力,让人们看到了这座城市(2)
的另一面。
——节选自杨军民《展翅飞翔的鸟儿》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zhaokengguanzhanB.zhaohangguanzh
an
C.chdohanghuanzhanD.chaokengguansh
en
2.根据文中括号里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①②③
3.在文中横线上填写四字词语,使上下文句意连贯。
(1)____(2)
【答案】1.B2.①.驳②.驻③.波
3.①.逐渐壮大②.生机勃勃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字音。
朝霞(zhGoxid):日出时东方的云霞。
引吭高歌(yinhdnggooge):指放开嗓子大声歌唱。
黑鹳(heiguan):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
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
精湛(jingzhan):精熟深通。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字形。
斑驳(banbo):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
停驻(tingzhu):停留不移。
奔波(benbo):辛苦忙碌地往来奔走。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第一空,结合“仙风道骨灰鹤,美丽优雅的天鹅,精巧如诗的白
鹭,体态鲜明的黑鹳……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保护动物。拍摄和发布
这些照片的是东平湖的几位资深摄鸟人"有的跟踪拍鸟七八年,有的
已经拍了十几年。他们用目光、用镜头见证了鸟群“,可知:在资深
摄鸟人拍摄和发布的照片里,我们看到有很多难得一见的保护动物出
现在这些镜头里,他们见证鸟群的是逐渐壮大。由此可见,此空应填
逐渐壮大或者越来越多。
第二空,结合“仙风道骨的灰鹤,美丽优雅的天鹅,精巧如诗的
白鹭,体态鲜明的黑鹳……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保护动物。拍摄和发
布这些照片的是东平湖的几位资深摄鸟人"用图片和短视频把它们记
录下来。精湛的摄影技术和无人机的助力,让人们看到了这座城市(2)
的另一面",可知:资深摄鸟人借助精湛的摄影技术和无人
机的助力,拍摄很多都是难得一见的保护动物,它们的到来让这个城
市变得富有生命力。由此可见,此空可填勃勃生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参加这次活动,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
B.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学
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
C.著名作家吴伯箫的籍贯是山东莱芜人,他的散文善于从平凡
中挖掘出深刻的内涵。
D.这家工厂经过技术革新,产值增长了20%,成本却下降了一
倍。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B.语序不当,将“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与“学好其他课
程的基础“调换位置;
C.句式杂糅,将“的籍贯”去掉;
D.搭配不当,下降不能用倍数,将“一倍”改为“50%”;
故选Ao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书法家张旭的话。
B.这次文艺演出,你是参加?还是不参加?
C.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学习不努力,不团结同学,不尊重老师
等等……真应该好好教育。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将句号移至引号内。B选择问中间不能用
问号。D"等等"与省略号不能连用。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延安》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节一行,
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B.《诗经》是中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
的起源。《诗经》一共有305篇诗歌,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风、雅、
颂。其中,“风”指的是各地民歌。
C.《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刻画了一群淳朴天真善
良的小伙伴,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D.《核舟记》中“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皇帝年号,“壬戌”
是天干地支纪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有误,《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不是浪漫主
义的起源。
故选B。
二、古诗文阅读。(41分)
(一)(共13分)
阅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完成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垠,为屿,为噂,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
恕己,曰奉壹。
7.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隔篁竹”中的“篁”,根据其偏旁竹字头,可推测其意与“竹
"相关。
B.“卷石底以出”中的“出”,通过迁移“不复出焉”中的“出”,
可理解为“出去
C.”空游无所依"中的“依”,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依傍"。
D.“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
知其意为“源头”。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定
点观察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
B.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
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
C.“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突出潭水的清澈透明,同时也表明作
者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
D.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溪身,“犬牙差互”写岸势,
巧妙而贴切。
10.作者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不仅仅是自然环境的
冷清所致,还有更为深层的原因。请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作者同时
期在永州写给友人的信),探究其深层原因。
【链接材料】
仆①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②复不乐。何者?
譬如囚拘圆土③,一遇和景④,伸展支体,亦以为适,然终不得出,
岂复能久为舒畅哉?
(选自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有删节)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已:不久。③譬如囚拘圆土:好
像被囚禁在圆形围墙之中。④和景:春天的景色。
【答案】7.B8.砍倒竹子,开辟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看
见一个小水潭,水格外清凉。9.C
10.被贬谪的境遇,让柳宗元时时感到如同被囚禁在“圆土”中,
无法解脱。面对小石潭的美景,作者也只能有片刻的欢娱,最终还是
会泛起“凄神寒骨”的伤感。(意思对即可)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
B.有误。“卷石底以出"的意思是: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
面;出:露出,显露。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
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
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
伐:砍伐;取:开辟;下:向下;尤:特别;清冽:清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
C.有误。原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主要是形容潭水中的鱼仿佛
在空中游动,没有依托,这是为了强调潭水的清澈透明。这里并没有
直接表达作者政治上无所依傍的苦闷,这种解读过于牵强。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
在链接材料中,柳宗元提到“仆闷即出游,时到幽树好石,暂得
一笑,已复不乐"。这里,“闷”字便体现了他内心的苦闷与无奈。尽
管他尝试通过出游寻找快乐,但内心的苦闷使他难以真正享受短暂的
欢笑,这与他在小石潭的感受形成了呼应。
此外,柳宗元还用了“譬如囚拘圆土,一遇和景,伸展支体,亦
以为适,然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这样比喻。这里,他将
自己比作被囚禁在圆形围墙(圆土)中的囚犯,即使遇到春天的美景,
能伸展身体感觉舒适,但终究因为不能真正走出围墙,所以无法长久
地感到舒畅。这种被束缚的感觉,正是他内心苦闷的根源,也是他在
小石潭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深层原因。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感到“凄神
寒骨,悄怆幽邃”,不仅仅是因为小石潭的自然环境冷清,更是因为
他被贬谪的境遇和由此带来的内心苦闷与无奈。这种心境使他在面对
美好自然时,也无法真正感受到快乐,只能感受到其中的冷清和凄凉。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
从小丘向西走了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水声,像是玉环
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十分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小
路,顺势往下走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纸、屿、嚷、岩等
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
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
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
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
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
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木,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
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
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玩的人还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我一
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乙文:
我一旦感到烦闷就会出门游玩,时常来到有幽静的树林和美丽的
石头的地方,暂时得到一丝快乐,但很快就又不快乐了。这是为什么
呢?就好像囚犯被关在牢房里,一旦遇到晴天,能够伸展一下四肢,
也觉得舒适,但终究不能出去,又怎么可能长久地感到舒畅呢?
(二)(共16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同治戊辰冬十一月,余在青浦,赴章练塘勘争荡田案。归途飓风
大作,舟在荡中颠簸不可泊,乃沿湖潸①行。良久,见一小港,遂努
力循之入,入里许,余视滩际有小径,摄衣而登。行数十步,田畴绮
错,麦已萌芽。野鸟饮啄于陇畔,见人不惊。约又里余,抵一村,屋
多茅茨,男子舂榆②,妇人织红,皆熙熙③有自得之色。顾见不远客
至,鸡飞于册④,犬吠于门,数人杂然问:“客舟避风至此耶?”余
应曰:“然。"因询以此地去县几里,皆相顾曰:“不知也。”询其何以
不知,则曰:“我等皆佃人田者家无赋税又不负租何缘入城?"因问:
“城中此时较之昔年当益繁盛乎?”余曰:“兵燹⑤之后,遍地瓦砾,
所有房屋,十存一二。"因言粤逆⑥肆扰时,村人将桥拔断,河中均
钉木桩,是以三年中,贼未尝到。言讫,方欲遨余入室献茶,适从者
寻至,遂辞之。余沿路叹息,谓此亦今时之桃花源也。
(选自《庸闲斋笔记•卷八》,有删改)
【注释】①潸:水边。②舂揄:舂米。③熙熙:和乐的样子。④
端:指在墙壁上挖洞做成的鸡窝。⑤兵燹:战火焚毁破坏。⑥粤逆:
称“贼二
1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3处。
我等皆佃人田者家无赋税又不负租何缘入城?
12.解释加点词语。
①良久,见一小港。
②野鸟饮啄于陇畔―
③数人杂然问―
④适从者寻至—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询以此地去县几里,皆相顾曰:“不知也。"
②余沿路叹息,谓此亦今时之桃花源也。
14.此文与课文《桃花源记》在内容上有哪些相似之处?
【答案】11.我等皆佃人田者'家无赋税'又不负租'何缘入城?
12.①.很②.在③.纷纷地④.恰好
13.(1)(于是)趁机询问这儿距离县城有多远,(这里的人)
都互相看着说:“不知道啊。"(2)我沿路叹息着,认为这儿也就是如
今的桃花源啊。
14.都写出了当地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都描写了人们生活安定、
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的景象;揭示了躲避祸乱的原因。(意
对即可)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
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
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
我等皆佃人田者家无赋税又不负租何缘入城:我们都是有田地的
农民,家里没有赋税,又不用担负田租,为什么要入城呢?
“我等皆佃人"表明身份,“我等”是主语,“田者家无赋税”和“又
不负租”写不进城原因,“田家”是谓语,故在“田家”前面断句;“何
缘入城"表疑问,“何”是疑问代词,故在“何”前面断句;
故断句:我等皆佃人田者'家无赋税'又不负租'何缘入城?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①良久,见一小港:过了一段时间,我看见一个港口。良:很。
②野鸟饮啄于陇畔:野鸟在田垄旁边喝水啄食。于:在。—
③数人杂然问:很多人纷纷地来问。杂然:纷纷地样子。—
④适从者寻至:恰好跟随的人寻到这儿。适:恰好。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
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
①因:于是。询:询问。去:距离。皆:都。顾:看。
②余:我。谓:认为。之:的。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根据《桃花源记》一文可知,文章以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一
一进入桃花源一一再寻桃花源”行文;根据本文“舟在荡中颠簸不可
泊,乃沿湖澹行。良久,见一小港,遂努力循之入,入里许,余视滩
际有小径,摄衣而登。行数十步,田畴绮错,麦已萌芽"等语句可知,
写的是渔人行船的所见所闻;两文的记叙顺序相似;
根据《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本文“田畴绮错,麦已萌芽"可知,都写出了当地环境优美,
气候宜人;
根据《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本文“野鸟饮啄于陇畔,
见人不惊。约又里余,抵一村,屋多茅茨,男子舂榆,妇人织红,皆
熙熙有自得之色”等语句可知,所描写的地方都生活安定、没有压迫、
没有战争,人人平等;
联系《桃花源记》原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本文“因言粤逆肆扰时,村人将桥
拔断,河中均钉木桩,是以三年中,贼未尝到"可知,都揭示了躲避
祸乱的原因。
【点睛】参考译文:同治戊辰冬十一月,我在青浦,去章练塘,
处理勘争荡田案。回来的道路上飓风大起,船在水中漂荡颠簸不能停
下来,于是沿着湖水边前行。过了一段时间,我看见一个港口,就努
力地沿着水流进入港口,进入一里左右,我看见水边平地上有条小路,
提起衣服弃船就上岸。走了数十步,田地纵横交错,麦子已经开始发
芽。野鸟在田垄旁边喝水啄食,看见人也不惊起。大约又走了一里多,
到了一个村子,房屋多是用茅草盖的,男人在舂米,妇女在纺织,他
们都和乐地生活着,面露愉悦自得之色。回头看一个不速之客来到,
鸡飞到墙上的鸡窝里,狗在家门前大叫,很多人纷纷地来问:“您是
乘船躲避大风才到这儿的吗?"我回答说:“是。"趁机询问这儿距离
县城有多远,(这里的人)都互相看着说:“不知道啊。"(我)询问他
们为什么不知道,(他们)就说:“我们都是有田地的农民,家里没有
赋税,又不用担负田租,为什么要入城呢?"(他们)趁机问:“城中
这时比以前是不是更加繁盛了?"我说:“战火焚毁破坏后,遍地全
是瓦砾,所有房屋,十家仅存在一两家了。"于是他们说叛贼横行时,
村里的人把桥都拆了,在河中钉上木桩,因此三年来,叛贼没有到此。
说完,(他们)正想要邀请我到家喝茶,恰好跟随的人寻到这儿,就
告别他们。我沿路叹息着,认为这儿也就是如今的桃花源啊。
(三)(共5分)
漫成①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
[注释]①漫成:随手写成。本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当时寄寓
四川。②联拳:鹭鹭在睡觉时缩起一只脚,如握拳。多只鹭鹭宿成团,
其状如联拳。③拨剌:鱼尾拨水声。
15.诗歌着力刻画一个“静”字,其中“"一句,以动破
静,愈见其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
16.对于诗中的“静”字,有人认为静得寂寞、凄清,有人认为
静得安恬、和谐。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请联系诗歌内容和诗歌背景,
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15.船尾跳鱼拨剌鸣
16.示例1:诗中的“静”,静得寂寞、凄清。因为安史之乱后,
作者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深更半夜,难以成眠,只有江月、鹭鹭相
伴,孤独凄清,寂寞难耐。
示例2:诗中描写的月夜,鹭鹭恬静夜眠,跳鱼跃出水面,静中
有动,蕴含生机。我们能读出经历安史之乱后,看到这样静谧的夜景,
杜甫仍有一份宁静祥和的心境。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根据题干“诗歌着力刻画一个‘静'字”提示,找到诗的第三句,
意思是: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静静地蜷躺在沙滩上。生动形象地
描绘出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宿在月照下的沙滩的画面。结合第四
句“船尾跳鱼拨剌鸣”,意思是:唯有船尾鱼儿跳出水面时偶尔发出
响声。用鱼拨刺鸣来衬托鸟的静,愈见其静,一动一静,相反相成,
抓住了江上月夜幽静、空灵的特点,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富于
诗意。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情感的把握。
阅读全诗可知,诗人从“江月”写到“风灯”,
从舟外写到舟内,由远及近。然后再写到江岸,又是由近移远。由于
月照沙岸如雪,沙头景物隐略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
群团聚在沙滩上,它们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极为和谐;同时又表现
出宁静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结合注释①可知,本诗写于安史之乱
后,杜甫当时寄寓四川。诗中和平境界的可爱,惟有饱经丧乱的不眠
人才能充分体会。隐晦的传达出诗人对这种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示例一:明确观点:我认为诗中的“静”,静得寂寞、凄清。因
为安史之乱后,作者流离失所,背井离乡。深更半夜,难以成眠。唯
有一片江月、几只鹭鹭相伴左右,流露出孤独凄清、形单影只的漂泊
之感,寂寞难耐之情难以掩饰,令人动容。
示例二:明确观点:我认为诗中的“静”,静得安恬、和谐。诗
中描写的月夜,鹭鹭恬静夜眠,跳鱼跃出水面,静中有动,蕴含生机。
诗句中洋溢着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于自然界小生命的热爱,这
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脉相通的。诗人对着“沙头宿鹭”,不禁
衷心赞美夜的“静”美。我们能读出经历安史之乱后,看到这样静谧
的夜景,杜甫仍有一份宁静祥和的心境,传达出诗人对这种自由平静
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根据原文默写(7分)
17.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
①树梢树枝树根根,。(贺敬之《回延安》)
②—,屋舍俨然,—o(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兼葭萋萋,―o(《诗经•兼葭》)
④—,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⑤海内存知己,―o(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⑥—,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答案】①.亲山亲水有亲人②.土地平旷③.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④.白露未晞⑤.窈窕淑女⑥.
天涯若比邻⑦.气蒸云梦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
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
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旷、属、晞、
窈窕、涯”等字词容易写错。
三、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1分)
18.下列说法与《经典常谈》一书不相符的一项是()
A.这是专为中学生撰写的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B.书中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
C.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
的义务。
D.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
叙事多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晓畅明白,易于接受。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与识记。
D.《经典常谈》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
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可以看作是一本精
彩的学术散文集。题干中“叙事多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说法错误;
故选D。
19.从苏东坡、林道静和保尔身上,你得到的人生感悟是什么?
【答案】示例:即使人生有再大的风浪,我们也要勇往直前,因
为阳光总在风雨后。就像苏东坡,一生一贬再贬,但他可以做到洒脱、
豁达,寄人生志趣于文学、美食;还有保尔,就算双目失明、瘫痪的
躺在床上,他也仍能拿起笔进行战斗,始终为崇高的理想而奋斗,这
种精神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理解。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
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
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
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
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
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
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
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
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
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存在。
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
林道静是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的主人公,是一个放射着青春光
彩的女知识分子形象。她从《青春之歌》剧中一个出身于资产阶级家
庭的知识青年,逐渐成长为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林道静是一个由小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艺术典型。地主阶级家庭的
出身和封建阶级、资产阶级的教育,生母的悲惨身世和异母的非人虐
待,使她成长为革命者,但历程又非常艰难。作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
描写了她向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攀登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一是苦闷彷徨
阶段(出走)。她为抗婚离家出走,幻想到社会上寻找个人出路,然
而,”水远山长处处同”,残酷的现实使她的希望破灭,最后只能以死
抗争。这是当时知识分子走投无路的真实写照。二是追求探索阶段(觉
醒)。在共产党员卢嘉川的启发教育下,通过对马列主义的学习和实
际斗争的锻炼,她克服了软弱思想,和余永泽彻底决裂,走上了革命
的人生里程。三是锻炼成长阶段(成长)。在近乎严酷的革命暴风雨
中,她经历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克服了小资产阶级思想,铸造了崭
新的灵魂,成为一名自觉的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在这三个阶段中,林
道静实行了三次决裂。第一次是为求得个人解放,与封建家庭决裂;
第二次是为争取民族解放,与小家庭决裂;第三次是为整个无产阶级
的解放,与旧我决裂。林道静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说明了知识分子
只有把个人命运同国家、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才有真正的前途。激
越青春、民族危难、革命风暴、坎坷爱情,交织在一起造就了坚强、
隐忍的林道静。
保尔・柯察金出生于乌克兰舍佩托夫卡镇贫穷的铁路工人家庭。
12岁时,因得罪神父而被学校开除,并被母亲送往车站食堂当杂役。
十月革命爆发后,在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参加苏俄红军,先后当过侦察兵和骑兵。在一次战斗中头部受到重伤,
死里逃生后开始投入国家建设,从事共青团和肃反工作。在波耶卡窄
轨铁路快要修筑完成时,保尔患上伤寒并引发了肺炎,并被误传死讯。
痊愈之后,保尔重回工作岗位并加入联共(布)。由于高强度的工作
和久病缠身,保尔最终失去工作能力,被党组织解除工作并住院治疗。
到1927年时,保尔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以笔作为武器,开始新的生活。保尔•柯察金的经历代表了布尔什维
克党人不畏艰难、前赴后继、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展现
了一个符合时代呼唤和精神的英雄形象。
由此可见,三人的人生都历经波折,但是他们都勇敢、坚毅地活
下去了,闯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天地,据此言之有理即可。
20.有一位善于动脑筋的同学发现,古诗文中经常有“酒”字,
他搜集了一些含“酒”的诗文:
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一一《游山西村》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一《渭城曲》
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一一《桃花源记》
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一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请根据上述诗文,请你探究古人喝酒的原因。
【答案】(1)宴饮,招待客人,以显热情好客。如《游山西村》
中农家留客,《桃花源记》桃源人的邀请。(2)表达思乡思亲之情。
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重阳节的思乡。(3)借酒寄托送
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如王维的《渭城曲》。(4)借酒消愁,如《渭
城曲》的离别之愁,《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思乡之愁。(言之成理
即可)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语句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文
句子的的意思,然后结合原诗文的写作背景及思想感情作答。
①“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
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此句表
现的是农家热情好客;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意思是:真诚地奉劝我
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通过饮酒,
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以及离别的愁情;
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意思是: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
自己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可见此句记叙的是村
中人邀请渔人喝酒,表现出村中人的热情好客;
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的意思是: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
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此句中“无人送”
表达的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据此分类归纳即可。
由《游山西村》《桃花源记》中句子可知,酒用来宴饮,招待客
人,以显热情好客。
由《渭城曲》中句子可知,用酒送别友人,诗人借酒消愁,表达
离愁,对友人的祝福和不舍。
由《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句子可知,诗人借酒消愁,用酒表
达对家乡的思念。
四、现代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小题。
蚕豆
曾必荣
①北京我没去过。
②汪曾祺在《食豆饮水斋闲笔》之《蚕豆》中写道:“北京人是
不大懂吃新鲜蚕豆的。北京人爱吃扁豆、虹豆,而对蚕豆不赏识。"
单从这一点上,我就不羡慕北京人。
③我生在江北边,现居江南岸。江南江北蚕豆好,叫我如何不爱
它?我爱吃新鲜蚕豆,尤其是现在。而在小时候,我却偏爱吃老蚕豆。
④小时家贫,零食稀有。逢上年节日,若能装上半裤袋的蚕豆,
我就什么都不去想了。这种把晒干的蚕豆,和着“油砂”炒熟,当零
食吃的蚕豆,在我的故乡,并没有特别的称谓。蚕豆就叫蚕豆,”站
不更名,坐不改姓”,像铁打的汉子,其硬无比一一牙齿不好的人,
是难享这口福的。
⑤边吃蚕豆边玩,最是有趣。显富,让伙伴瞧见,必定引来眼巴
巴地问:吃么东西,把点我吃吃?
⑥没吃呀。
⑦没吃一一?你把嘴张开给我看看。
⑧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把手
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
⑨把这一点点?
⑩嫌少,有本事你就别要。等我要缩回手时,伙伴就一把把蚕豆
抓走,自言自语地说:少吃多有味,多吃味不高。
还和弟弟比赛,看谁把蚕豆抛得高,并用嘴巴接住。输的一方,
进贡蚕豆。这可是我的拿手好戏。弟弟输急了,拔腿就跑,我紧追不
舍。捉住了,就从弟弟的口袋里狠狠地抓上一把,旋即逃之夭夭了。
童年,多像那田间地头的蚕豆花呀,花蝴蝶似的,那么的可爱,
那么的美好。可惜,花开不多时,童年也转瞬即逝。
到了上中学,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格外钟情于蚕豆”这
一类的话,我只能放在心里,绝不会让同学们知道了。其时,学习到
鲁迅先生的《社戏》,班里有位女同学长得小巧,眸子仿佛两粒”乌
油油的罗汉豆”。于是,有好事的同学戏称她“蚕豆不久,就在班
上传开了。她是讨厌同学叫她“蚕豆”的。甚至,吃蚕豆都犯了她的
忌讳。
而今忆及,我不禁哑然一笑。
这‘'一笑",笑得我少年不在了,青年也不在了。人到中年,牙
齿不再所向披靡,无所顾忌—怕冷怕热,欺软怕硬。幸好,蚕豆的
吃法良多:烟炒、油炸、水煮、烧汤……都很好吃。
立夏时节,刚上市的蚕豆,嫩、糯、香、鲜。清人袁子才在《随
园食单》中说:“新蚕豆之嫩者,以腌芥菜炒之,甚妙。随采随食方
佳。"这种吃法,我没吃过。但对“随采随食方佳”,倒是感同身受。
鲜嫩的蚕豆,我还是最喜欢烧汤吃。做法也很简单,蚕豆去皮,
怕一不小心老去,不洗,立即到锅里。用大火再度烧开,把搅好的蛋
液均匀地淋上,放盐,添油,撒少许葱花,即可食用。这道蚕豆蛋汤,
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
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遗憾的是,吃这道汤的时间太短暂
To故有蚕豆谣云:蚕豆青,蚕豆黄,青的嫩,老的黄,由青转黄太
匆忙。其实,这是我一时兴起瞎编的。不过,蚕豆易老的确是事实。
是不是有点奇怪蚕豆为何易老呢?想一想,也不难理解。先抄
录一段竹峰君在《葫芦》里说的话:相对其他果蔬,葫芦营养价值较
低。给了好看的外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表,哪能再给丰富的
内涵,天下好事,岂能让葫芦占尽了?
借用上面的文字,稍加改变,给蚕豆易老找个理由吧:相对其
他果蔬,蚕豆营养价值较高。给了丰富的内涵,哪能再给太多的青春,
天下好事,岂能让蚕豆占尽了?
(选自《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21.第④〜段主要写了“我”与蚕豆的哪些事情?试简要概括。
22.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连咽几口口水,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无话可说了,只得
把手伸进口袋,摸索好一阵子,撮出几粒蚕豆,说:给,剩的不多了。
(赏析加点词的妙处)
(2)这道蚕豆蛋汤,好吃又好看。看在眼里,仿佛黄云朵朵,
碧玉点点,“相看两不厌";吃在嘴里,爽滑柔软,口味甚妙。(从感
官角度赏析)
23.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文章第段的作用。
24.回忆鲁迅先生的《社戏》,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两篇文章中
作者通过“蚕豆”寄托情感的异同。
【链接材料】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一也不
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选自鲁迅《社戏》)
【答案】21.①小伙伴向“我”索要蚕豆;②“我”和弟弟比赛
抛蚕豆吃;③中学时“我"默默钟情于蚕豆;④立夏时节“我”爱吃
蚕豆汤;⑤“我”给蚕豆编歌谣。
22.(1)运用动作描写,“摸索”“撮出”两个动词,写出了“我”
不情愿把蚕豆分给伙伴吃的心理,表达了“我"对蚕豆的珍惜、喜爱
之情。(2)从视觉和味觉(或:触觉)的角度,写出了蚕豆蛋汤好吃
又好看的特点,表达了“我”对蚕豆的喜爱之情。
23.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对上文回忆的两件事进行简单
的总结,将童年时光比作美好可爱的蚕豆花,形象地表现了童年的美
好、纯洁;引出下文少年时期关于蚕豆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
活的留恋、喜爱(或:对时光易逝的惋惜)之情。
24.相同点:都抒发了对童年生活、青春岁月的依恋、怀念。不
同点:《蚕豆》一文借蚕豆抒发对时光易逝的遗憾、伤感;《社戏》借
对蚕豆念念不忘表达了对平桥村风土人情的怀念。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
根据第⑤段“边吃蚕豆边玩,最是有趣。显富,让伙伴瞧见,必
定引来眼巴巴地问:吃什么东西,把点我吃吃"可以提炼出:小伙伴
向“我”索要蚕豆;
根据第段“我还和弟弟比赛,看谁把蚕豆抛得高,并用嘴巴接
住"可以提炼出:“我”和弟弟比赛抛吃蚕豆;
根据第段“到了上中学,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格外钟情
于蚕豆'"可以提炼出:中学时默默钟情于蚕豆;
根据第段“鲜嫩的蚕豆,我还是最喜欢烧汤吃”可以提炼出:
立夏时节爱吃蚕豆汤;
根据第段“立夏时节……"和第段”故有蚕豆谣云:蚕豆青,
蚕豆黄,青的嫩,老的黄,由青转黄太匆忙。其实,这是我一时兴起
瞎编的”可以提炼出:给蚕豆编歌谣。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1)“摸索"一词,通常用来形容在不确定或看不见的情况下,
用手或感觉器官去探索、寻找某物。在这里,它生动地描绘出“我”
在口袋中寻找蚕豆时的不易,以及由此产生的犹豫和不舍。这种犹豫
和不舍,正是“我”对蚕豆的珍惜和喜爱之情的体现。“撮出”则更进
一步地强化了这种珍惜和喜爱之情。由于蚕豆数量有限,所以“我”
只能小心翼翼地“撮出”几粒,这既是对蚕豆数量的有限性的反映,
也是对“我"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因此,这两个动词的运用,不仅
准确地描绘了“我”的动作,更深入地揭示了“我”的心理活动,使
得整个句子充满了生动性和感染力。
(2)这个句子通过视觉和味觉(或触觉)的描写,将蚕豆蛋汤
的美味和美观完美地展现了出来。从视觉角度来看,“仿佛黄云朵朵,
碧玉点点”的描绘,将蚕豆蛋汤中的黄色豆粒和绿色葱花比作云朵和
点点星光,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使读者仿佛能够亲眼看到这道菜
肴的诱人外观。从味觉(或触觉)角度来看,“爽滑柔软,口味甚妙"
的描写,则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蚕豆蛋汤在口中的口感和味道。这种爽
滑柔软的口感,以及美妙的口味,都让人回味无穷。这种多感官的描
写手法,不仅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够深刻
地感受到作者对蚕豆的喜爱之情,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生安全教育》课件
- 节段性透明性血管炎的临床护理
- 《解连接体问题》课件
- 鼻尖发红的临床护理
- 高磷血症的临床护理
- 《政府房价调控政策》课件
- 高血压危象的护理
- 先天性外耳道闭锁的健康宣教
- 孕期尿痛的健康宣教
- 先民的智慧北师大版-课件
- 幼儿游戏的课件
- 2025年重庆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 中药鉴定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中国药科大学
- 现代教育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济宁学院
-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
- 单值移动极差图(空白表格)
- 电镀生产工序
- 塔城地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各等级岗位基本任职资格条件指导意见
-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董仲舒《春秋繁露》原文及翻译
- (完整)(电子商务软件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监理月报(201202)
- 旅游出行安全告知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