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月令》“驾
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龙有时又像狗。
《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此外还
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至于与
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
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
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
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
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
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
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前者
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化合式的图腾。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
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
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
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
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
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
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
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可
见龙的基调还是蛇。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
种蛇的名字便叫作“龙”0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
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
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
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这样看来,龙与蛇实在可分而又不可分。所以我
们在引用古书中关于龙蛇的传说时,就无法也不必将它们分清。甚至正
因其分不清,这问题对于我们,才特别有意义。不错,惟其龙蛇分不清,
我们才更能确定龙是古代图腾社会的遗迹,因为我们知道,图腾的合并,
是图腾式的社会发展必循的途径。
图腾有动物,有植物,也有无生物,但最习见的还是动物。同一图腾的
分子都自认为这图腾的子孙。如果图腾是一种动物,他们就认定那动物
为他们的祖先,于是他们自己全团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也都是那种
动物了。曾奉狗为图腾的瑶族,如今还很鲜明的保存着这种意识。陆次
云《明溪纤志》说他们“岁首祭盘瓠,揉鱼肉于木槽,扣槽群号以为礼”。
这种风俗与现代世界各处的图腾团族举行舞会,装扮并摹仿其图腾的特
性与动作,是同样性质的。我国古代所谓“禹步”的一种独脚跳舞,本
是仿效蛇跳,也属于这类。他们之所以要这样做,确有其绝对的实际作
用。
凡图腾都是那一图腾团族的老祖宗,也是他们的监护神和防卫者,它给
他们供给食物,驱除灾祸,给他们降示预言以指导他们趋吉避凶。如果
它是一种毒虫或猛兽,那更好,因为那样它更能为儿孙们尽防卫之责。
每个老祖宗当然知道谁是它的儿孙,认识他们的相貌和声音。但儿孙太
多时,老祖宗一时疏忽,认错了人,那是谁也不能担保的。所以为保证
老祖宗的注意,儿孙们最好是不时在老祖宗面前演习他们本图腾的特殊
姿态、动作与声调,以便提醒老祖宗的记忆。这便是前面所讲的瑶族祭
狗王时“扣槽群号”而食和“禹步”的目的。另一种保证老祖宗注意的
方法,是经常的在装饰上表现着本图腾的特殊形相,以便老祖宗随时随
地见面就认识。代表这一种手段的实例,便是龙图腾的“断发文身”的
风俗。
为什么装扮得像龙,就不为蛟龙所害呢?龙之不加害于越人,恐怕不是
受了越人化装的蒙蔽,而是它甘心情愿如此。越人之化装,也不是存心
欺骗,而是一种虔诚心情的表现。换言之,“断发文身”是一种图腾主
义的原始宗教行为。断发文身的目的,固然是避免祖宗本人误加伤害,
同时恐怕也是给祖宗便于保护,以免被旁人伤害。以上解释,可称为“避
害说”。
至于许慎所谓“刺皮为龙文,所以为尊荣之也”,可称为“尊荣说”。
这一说似乎与图腾无关,其实不然。就现代人观点看来,人决不以像爬
虫为尊荣。这完全是图腾主义的心理。图腾既是祖宗,又是神,人哪有
比像祖宗,像神更值得骄傲的事呢!龙之所以有资格被奉为图腾,当然
有个先决条件。定是假定了龙有一种广大无边的超自然的法力,然后才
肯奉它为图腾;崇拜它,信任它,皈依它,把整个身体和心灵都交付给
它。如果有方法使自己也变得和它一样,那岂不更妙?在这里,巫术一
—模拟巫术便是野蛮人的如意算盘。
(节选自闻一多《伏羲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腾有两种,混合式图腾可以玄武神兽为例,化合式图腾可以中
国龙为例。
B.化合式图腾的形成,往往是实力较强的团族,兼并及同化其他团
族的结果。
C.认定图腾动物是祖先,装扮并摹仿其特性与动作,是少数民族的
共同标志。
D.图腾是部落子孙的监护神和防卫者,如果是毒虫或猛兽,其护卫
功能更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又说“画龙不成反类狗”,可见在龙的形
象中糅合了马和狗的特征。
B.瑶族祭狗王时“扣槽群号”,这个仪式有它的实际作用,现代世界的
图腾团族舞会便继承了这个传统。
C.一旦断发文身,模拟成龙,就是模仿了神的外形,能拥有神的无
边法力,这便是巫术的如意算盘。
D.龙是一种虚构的生物,但融合众家而成的龙图腾成了华夏文化的
基石,中国人至今被称为龙的传人。
3.下列选项,最能支持“避害说”的一项是()
A.禹治洪水时,有神龙以尾画地,导水注所当决者,因而治之。
B.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亦因屈原。
C.每值正朔,家人负狗环行炉灶三匝,然后举家男女向狗膜拜。
D.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象龙子,故不见伤害也。
4.作者强调,无法也不必分清古代传说中的龙蛇,理由何在?
5.大禹是古史记载中的圣王,而《说文解字》中说“禹,虫也”,请依据
本文观点对此加以解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岭看山
王鼎钧
书上说,渭河以南的山,凡是大山,都叫秦岭,所以秦岭不是一座山,
是一大片山地。这片山地有多大?它的北面是渭河,南面是汉水,渭河
在陕西境内造成一片沃野,古称八百里秦川,秦岭山地从东到西,大约
就是这么宽。南北纵贯秦岭的道路叫子午线,书上说,这条路有六百六
十华里,秦岭山地从南到北,大约就是这么长。
穿过秦岭山地,除了栈道以外,有三条山路可走,我们走的这一条是:
安康、镇安、柞水、西安。
从安康旧城出北门,渡汉水,向漫天嵯崂的秦岭山地进发,蓦然忆起“西
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高高低低的山,一层一层的山。行人沿着斜
斜的石径往上爬,转一个弯又一个弯,路似羊肠,人好像一直往山里钻,
又怎么也钻不出它的包围。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后来对杨万里的一
首诗过目成诵:“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在镇安住宿的那一夜,中秋刚刚过去,月亮反而更团圆皎洁。坐在山村
的小院里,暮色中四围皆黑,我们先看见光,后看见山,最后看见月,
想起《创世记》,先有光,后有日月。月光下看重重叠叠山,世界如同
废墟,人和月的关系反而亲切,忘了月球也是废墟。同行的人说这天气
是饮酒的天气,我陪他们喝了几杯,恍惚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文明毁
灭,唯我幸存。又以为自己是李太白,笑傲江湖,五岳看山不辞远。
过镇安县城,入山渐深。秋山云气疏薄,山景明净,山不知名,各有面
目神态:有的如老伴互相搀扶,有的如守门犬作势拒人,有的如谗臣暗
暗窥伺古今,找机会中伤无辜。山溪湍急,过了一条又一条,好像大自
然在慌张逃走,而文明在后面紧紧追赶。记得经过柞水,山势更高,山
成群成簇,也有主有从,好像一个大领袖统率许多小领袖,好像许多小
天才追随一位大天才。一座山走到尽头,就像一个艺术流派已经确立,
下一座山再给你新的惊奇。
我起初对山很厌烦,后来生了欢喜心,自然风景是没有成规也没有成见
的,看得多了,喜欢那千般颜色,万种姿态。“山形步步移”,走短短
一段路,大片山景全新全换。山有生命,山是活的灵,拔地而起。“泉
使山静”没看到,“石使山雄,云使山活,树使山葱”看到了。“泰山
如坐,嵩山如卧,华山如立”,泰山嵩山没到过,如坐如立的山全在秦
岭过眼。
雨后乍晴,云特别漂亮,“云拥山动”,“青山断处借云连”,都看到
了。登上高处,太阳显现,走到低处,太阳隐没,山色日色变幻不定,
日光常挤进两峰之间的空隙处,胳臂伸得很长很长,指指点点,无非“石
破苍藤维,崖倾老树撑”。夕阳西下时,山路昏黑,峰顶金光辉煌,令
人想低头膜拜。这般感受,也不知前代诗人可曾有过。
山峰罗列,看山如看画,一条又一条皴纹清清楚楚,加上阳光扫描,细
小处又有许多勾勒烘托,种种线条可爱到极点。山不过是一些美好的皱
折,这是国画老师刘孟卿教给我的观念,他是山东莱阳人,穿长衫,留
长须。我未能学会描画任何东西,但是得到一双看山的眼睛。他无条件
肯定每个学生作画的能力,他说没有不会画“画儿”的人,伏羲氏一画
开天也是“画儿”。
秦岭绵延几百里,没留空白。那些形容不尽的面目,天造地设,极尽变
化。所谓美,大概是需要载体的罢,所以开天辟地,留下山川,预设了
多少承托,层层叠叠,半藏半露,留下美以待画家诗人。
我开始明白,画家为什么画一个人,一动不动地坐在船上,看那一动不
动的山,不改变也不分离。读旧诗沾惹上身的士子习气弥漫开来,假如
可能,我幻想把祖国的名山像摆在画廊里那样一一观看,我愿意化身千
千百百,一动不动留在山前。
这条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太白,它附近有首阳山,伯夷叔齐宁愿饿死的
地方;有终南山,名士等待朝廷起用的地方。我们这批左奔右突的初生
之犊,在两者之间经过,若有山神来问今生愿意住在哪座山里,真不知
怎样回答才好。
登上峰顶,有一片平地,没长树也没长草,居然有座庙。高山比较接近
太阳,反而比平地冷,高寒最处,四顾无路,不知道自己怎么能来到这
里。天空大了几圈,下望群山罗列在云中,一望无尽,云无尽山也无尽,
看山尖把云海戳破,冒出头来,想象海上仙山。我并不指望遇见神仙,
只盼出来个和尚,可是没有。
下了这座山,地势平坦多了。有一段路简直是深谷,抬头不见天日,脚
下铺满一代一代枯叶,艰难如在沙漠上行走。从一个很大的岩石拱门下
穿过,相信是谷口。出谷后路渐平坦,渐渐看见古道瘦马,心中一喜。
看见瓦房黄犬,看见举世闻名的窑洞,没多远,就是西安城南的王曲了。
我常常为秦岭抱不平。徐霞客华山归来,下汉口,秦岭擦身而过,他没
正眼瞧一下,傲慢势利。韩文公看秦岭,居然说脖子看酸了,什么话。
寒山越秦岭,走襄阳,秦岭不提一字,糊涂。
(选自《白纸的传奇》,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先后提到两个古称,用“八百里秦川”交待了秦岭的东西宽度,
用“子午线”说明了秦岭的南北跨度之大。
B.因为对杨万里的诗句过目成诵,所以一走进漫天嵯峨的秦岭山地,
当年的经验便复活了,作者蓦然忆起了这首诗。
C.作者登秦岭的时候,自然地联想到了“泰山如坐,嵩山如卧”,然而
泰山嵩山他还没到过,这是让他至今抱憾的事。
D.秦岭道中多是高山深谷,人烟稀少,出谷后作者看到瘦马、黄犬、
窑洞,才感受到人生活的气息,内心之苦得以抚慰。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行踪为顺序,有机穿插了秦岭的人文历史和途中的体验感
受,行文灵活自如。
B.第五段运用了“守门犬”“谗臣”等一组比喻,描写出山势险恶,正如
当时的世情险恶。
C.峰顶的描写,简淡平实,略带几分童趣,流露出作者登上峰顶后
的新鲜感和成就感。
D.结尾看似批评徐霞客等人,实则用调侃的口吻充分肯定秦岭的价
值,难掩喜爱之情。
8.文中的秦岭具有哪几重特征?请简要概括。
9.这篇散文弥漫着作者的“士子习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
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后主
使群臣会议,计无所出。或以为蜀之与吴,本为和国,宜可奔吴;或以
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宜可奔南。
谯周以为:“自古以来,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今若入吴,固当臣服。
且政理不殊,则大能吞小,此数之自然也。由此言之,则魏能并吴,吴
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且若欲奔南,
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
保,恐发足之日,其变不测,何至南之有乎!”群臣或难周日:“今艾
以不远,恐不受降,如之何?"周日:“方今东吴未宾,事势不得不受
之,受之后,不得不礼。若陛下降魏魏不裂土以封陛下者周请身诣京都以古义争
工。”众人无以易周之理。于是遂从周策。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
谋也。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谯周传》)
材料二:
魏之伐蜀也,吴人或谓襄阳张悌日:“司马氏得政以来,大难屡作,百
姓未服,今又劳力远征,败于不暇,何以能克!”悌曰:“不然。曹操虽
功盖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不、睿承之,刑繁役重,东西驱驰,无有
宁岁。司马懿父子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
苦,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
动。任贤使能,各尽其心,其本根固矣,奸计立矣。今蜀阉宦专朝,国
无政令,而玩戎黑卖武,民劳卒敝,竞于外利,不修守备。彼强弱不同,
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无不克。噫!彼之得志,我之忧也。”吴人笑
其言,至是乃服。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十》)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
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陛下降A魏B魏不裂土C以封陛下者D周E请身F诣京都G以古义
H争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攻占。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克终者盖寡”的“克”含义不同。
B.易,改换。与《种树郭橐驼传》中“根拳而土易”的“易”含义相同。
C.固,稳固。与《阿房宫赋》中“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的“固”含义
不同。
D.修,整治。与《过秦论》中“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的“修”含义相
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艾大军长驱直入,百姓惊慌逃跑,蜀国来不及应对,有人建议
逃往吴国,也有人建议退守南方。
B.谯周独持己见,他认为吴国还不具备与魏国分庭抗礼的实力,这
种情势之下,不得不接受蜀国降魏。
C.吴国有人认为司马氏当权后,魏国政治动荡,未能收拢民心,况
且伐蜀是劳力远征,不可能成功。
D.张悌从内政角度分析了魏国和蜀国的政治状况,比较了曹氏和司
马氏执政的差异,认为魏国必胜。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等为小称臣,孰与为大?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2)曹操虽功盖中夏,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
14.蜀国倾覆的原因在两则材料中都有所揭示,请简要概括其共同点。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寄晋州孙学士
曾巩
风标闲淡易为安,晋陕应忘道路难。
学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
素心已向新书见,大法常留后世看。
自送西舟江上别,孤怀经岁未能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从孙学士的境遇写起,称颂他对人生艰难并不在意,“道路难”
一语双关。
B.颔联可谓诗中警句,以大海和月中桂树为喻,表达了对孙学士为
学为人的盛赞。
C.诗人寄语孙学士,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一腔心思都已留在新书
里,后世可鉴。
D.尾联宕开一笔,回忆江边送别的场景,从而抒发对孙学士经年不
减的思念之情。
16.古人云:“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本诗哪些地方体现了这种君
子之交?
四、名篇名句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山路崎岖曲折,诗人
沉醉其中,不知不觉天色已晚。
(2)“微”字有丰富的内涵,有时形容轻微、微小,如《石钟山记》中“一”;
有时形容语言含蓄精妙,如《屈原列传》中“—”;有时表示否定的意思,
如《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
(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致辞中说“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
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古代诗歌中不乏借黄河或长江抒发豪情的
句子,如66,O,,
五、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俗话说“小酌怡情,大饮伤身”,如何掌握好度?一起来看古人能控制
酒量的"智能杯"----公道杯。
公道杯整体釉色青翠,由杯和托两部分组成,杯与杯托的外腹部均刻有
划花菊瓣纹,鸡笼式杯座凸印缠枝莲纹,寓意“清廉”。
这只杯子最有特色的地方,是杯中有一位老人(即“公道佬”),这也
是公道杯得名的原因。与其他杯子不同,①:当向杯中注酒时,如
果只有八分满,即可品尝到美酒;但若酒高过“公道佬”的胸部,杯中
之酒则迅速从杯内泄光,流到下面承接的杯托之中。
原来,“公道佬”体内有一根倒U形管,②C低的一端是出水口,穿
过杯底与杯外的大气连通;高的一端是进水口,通过暗口与杯中的美酒
相连。当公道杯内液体高过倒u形管的顶端时,容器内的液体会持续通
过倒U形管,从充满液体的高的进水口一端向低的出水口流出。蕴含物
理原理的公道杯也就因此被用来讲述“()”的道理。
—,酒里彰显中庸。小小的杯子,集科学、哲理与情趣于一身,让我们
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18.将下列句子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有若无,实若虚B.其进也锐,其退也速
C.满招损,谦受益D.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活中最常见的光是太阳光,它是一种由多种波长的光组成的混合光。
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时,其实已经在大气中衰减了,所以照射到地球上
的太阳光并没有那么强烈。
但是激光不同,激光只能输出一个颜色的光波,颜色非常纯净。①激光
的能量很强,②从起始点出发,如果传输过程中没有遮挡就不会停止;
③且其方向性明确,光源不会在传播过程中出现散射的情况,准直性高。
④你可能不敢相信,激光的亮度可能比太阳光的亮度还要强。(A)直射
人的眼睛可能会使视网膜被损坏,如果长时间被激光照射还可能造成失明。
对于参加演唱会的粉丝们来说,现场动听的歌声让人不少人想通过
拍照或录像的方式记录精彩时刻。(B)与此同时,一些场馆为了防止版权不
受侵害,会在演出开始前使用激光照射现场以示警。在其他场景下.镜头也有可
能受到激光照射而损坏。比如夜间的灯光秀、激光笔等等,都可能是让
镜头损坏的
20.“这就导致受到激光照射的地方光照强度很高。”这句话出现的位置,
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1.请在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句表述不当,请作修改。
六、作文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图所示,甲骨文中的“立”字,是一个四肢舒展的人直立于大地之上
的形象。“立”字原本也兼有“位”的意思,“人”下面的一条横线,
标记了所处的位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2.B3.D4.无法分清,是因为龙图腾的主干和基本形态是
蛇,其次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不必分清,是因为龙蛇不
可分,更能确定龙是古代图腾社会的遗迹。5.禹本是虫名,古
代的“禹步”舞本是效仿蛇跳。虫往往是先民的部族图腾,有保佑民众,
驱邪避害之用。禹为部族首领,护佑民众,治水有功,以虫名之,是对
他的神化和尊崇。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认定图腾动物是祖先……是少数民族的共同标志”错误,原文为“图腾
有动物,有植物,也有无生物,但最习见的还是动物”“如果图腾是一种
动物,他们就认定那动物为他们的祖先,于是他们自己全团族的男男女
女,老老少少也都是那种动物了”,可见图腾不一定是动物。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现代世界的图腾团族舞会便继承了这个传统”错误,原文相关内容为
“这种风俗与现代世界各处的图腾团族举行舞会,装扮并摹仿其图腾的特
性与动作,是同样性质的”,说“继承了这个传统”于文无据。
故选Bo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避害说”指装扮得像图腾,提醒祖宗认同,既是避免祖宗本人误加伤害,
也是给祖宗便于保护,以免被旁人伤害。
A.是得到祖宗的帮助,不涉及避害。
B."以五彩丝系臂”没有装扮成图腾,不凭之避害,不属于避害说。
C.是祈福,不属于避害说。
D.装扮得像图腾,是避免被祖宗本人误加伤害。属于避害说。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本题相关内容在第三段。
结合“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
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可知,无法分清,是因为龙图腾
的主干和基本形态是蛇;
结合“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可见龙的基调还是蛇”可知,
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
结合“这样看来,龙与蛇实在可分而又不可分。所以我们在引用古书中关
于龙蛇的传说时,就无法也不必将它们分清”“惟其龙蛇分不清,我们才
更能确定龙是古代图腾社会的遗迹”可知,不必分清,是因为龙蛇不可分,
更能确定龙是古代图腾社会的遗迹。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禹,虫也”,意味着治水的大禹和虫有很大关系,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分
析概括即可。
结合“禹,虫也”“我国古代所谓‘禹步’的一种独脚跳舞,本是仿效蛇跳”
可知,禹本是虫名,古代的“禹步”舞本是效仿蛇跳。
结合“凡图腾都是那一图腾团族的老祖宗,也是他们的监护神和防卫者,
它给他们供给食物,驱除灾祸,给他们降示预言以指导他们趋吉避凶。
如果它是一种毒虫或猛兽,那更好,因为那样它更能为儿孙们尽防卫之
责”“断发文身的目的,固然是避免祖宗本人误加伤害,同时恐怕也是给
祖宗便于保护,以免被旁人伤害。以上解释,可称为‘避害说'"可知,虫
往往是先民的部族图腾,有保佑民众,驱邪避害之用。
“大禹是古史记载中的圣王”,他本为部族首领,护佑民众,治水有功,
从而得到人们的敬爱,以虫名之,是对他的神化和尊崇。
6.A7.B8.①雄伟阔大;
②姿态万千;
③文化底蕴深厚。9.①谙熟诗书,旁征博引,如引用杨万里的诗,引
用《创世纪》;
②沉醉自然,耽于幻想,如想象海上仙山,山神问话;
③指点江山,臧否人物,如对徐霞客等人的评论。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
B.“因为对杨万里的诗句过目成诵,所以一走进漫天嵯峨的秦岭山地……
作者蓦然忆起了这首诗”错,原文是说“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后来对
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作者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诵是因为有了
过秦岭山地的经验,而不是因为对杨万里的诗句过目成诵,经过秦岭山
地时才想起这首诗。
C.“这是让他至今抱憾的事”错,根据原文说的“泰山嵩山没到过,如坐
如立的山全在秦岭过眼”分析,即使作者没到过泰山嵩山,作者也没有遗
憾之情。因为作者经过秦岭山地,如坐如立的山全过眼了。
D.“内心之苦得以抚慰”错,从作者对山“生了欢喜心……喜欢那千般颜
色,万种姿态”以及作者对秦岭姿态各异的山的描写中,看不到作者内心
有“苦”,看到的是作者对秦岭群山的欣赏和赞美。以及看见古道瘦马、
瓦房黄犬的喜悦。
故选Ao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正如当时的世情险恶”错,第五段运用了“老伴”“守门犬”“谗臣”等一
组比喻,描写秦岭群山姿态各异,赞美大自然的神奇杰作。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
第五段用了“老伴”“守门犬”“谗臣”“领袖”“天才”等一组比喻,描写“山不
知名,各有面目神态”,“山势更高,山成群成簇,也有主有从,好像一
个大领袖统率许多小领袖,好像许多小天才追随一位大天才。一座山走
到尽头,就像一个艺术流派已经确立,下一座山再给你新的惊奇”,以及
后面说“秦岭绵延几百里,没留空白”,这都写出了秦岭具有姿态万千的
特点;
第一段说“渭河以南的山,凡是大山,都叫秦岭,所以秦岭不是一座山,
是一大片山地。这片山地有多大?它的北面是渭河,南面是汉水,渭河
在陕西境内造成一片沃野,古称八百里秦川,秦岭山地从东到西,大约
就是这么宽。南北纵贯秦岭的道路叫子午线,书上说,这条路有六百六
十华里,秦岭山地从南到北,大约就是这么长",通过“八百里秦川”写秦
岭的宽,通过子午线“六百六十华里”写秦岭的长,这么大的面积都叫秦
岭,可见秦岭面积阔大。第三段写秦岭“高高低低的山,一层一层的山。
行人沿着斜斜的石径往上爬,转一个弯又一个弯,路似羊肠,人好像一
直往山里钻,又怎么也钻不出它的包围”,第四段写“月光下看重重叠叠
山,世界如同废墟”,这两段通过人的感觉写出了秦岭占地面积辽阔,而
且还具有雄伟的特点。
文中说“这条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太白,它附近有首阳山,伯夷叔齐宁愿
饿死的地方;有终南山,名士等待朝廷起用的地方”,可见,秦岭具有文
化底蕴深厚的特点°
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第三段说“渡汉水,向漫天嵯鲂的秦岭山地进发,蓦然忆起‘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因为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后来对杨万里的一首诗过目成
诵:‘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
山拦。’”第四段说“坐在山村的小院里,暮色中四围皆黑,我们先看见光,
后看见山,最后看见月,想起《创世记》,先有光,后有日月。月光下
看重重叠叠山,世界如同废墟,人和月的关系反而亲切,忘了月球也是
废墟”,作者向秦岭山地进发时,引用辛弃疾的诗句;作者登山时,引用
杨万里的诗;作者暮色中看见光后见山、月时,引用《创世纪》,可见
作者具有谙熟诗书,旁征博引的“士子习气”;
“天空大了几圈,下望群山罗列在云中,一望无尽,云无尽山也无尽,看
山尖把云海戳破,冒出头来,想象海上仙山”“这条路上最高的那座山叫
太白,它附近有首阳山,伯夷叔齐宁愿饿死的地方;有终南山,名士等
待朝廷起用的地方。我们这批左奔右突的初生之犊,在两者之间经过,
若有山神来问今生愿意住在哪座山里,真不知怎样回答才好”,作者看到
云海飘浮在山腰,大山之露出山尖,就想象到海上仙山;作者提及秦岭
的太白山、首阳山、终南山,就想到山神的问话。作者沉醉自然雄奇之
景,沉溺于幻想之中,提及文化名人,表明他具有“士子习气”;
文章做后一段说“我常常为秦岭抱不平。徐霞客华山归来,下汉口,秦岭
擦身而过,他没正眼瞧一下,傲慢势利。韩文公看秦岭,居然说脖子看
酸了,什么话。寒山越秦岭,走襄阳,秦岭不提一字,糊涂,作者对徐
霞客、韩文公、寒山等人的评论,臧否人物,指点江山,为秦岭抱不平,
表明他具有“士子习气”。
10.BDG11.B12.B13.(1)同样是称臣,向小国称臣与向大
国称臣相比,哪一个更好?两次受辱所受的耻辱,与一次受辱相比,哪
一个更耻辱呢?
(2)虽然曹操的功绩在中原无人能及,但民众畏惧他的威势,却不感念
他的恩德。14.守备不修,缺乏智谋,魏蜀两国强弱悬殊。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果陛下投降魏国,而魏国不划分土地封给陛下的,我请求只身
到洛阳,用古代的大义与他们争辩。
“陛下”作主语,且“若陛下降魏”表意完整,且后面“魏”“魏”都指魏国,不
能连用,中间需停顿,B处应断开。
,,魏不裂土,,,,封陛下,,是两种行为,之间用“以”连接,前后构成目的关系,
语意联系紧密,用“者”在句末表停顿,总体表明魏的情况,D处应断开。
“周”指谯周,后面“请身诣京都”是他的行为,“以古义争之”是“诣京都”
的目的,前后表意完整,中间需停顿,G处应断开。
故选BDGo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攻占。/能够。句意:魏国大将军邓艾攻占江由。/能够坚持到最
后的大概就少了。
B.正确。均是改换的意思。句意:众人没有办法改换谯周的道理。/根部
拳曲而土被改换。
C.错误。稳固。/固执。句意:他的根基是很稳固的。/秦始皇的心,一天
比一天骄横固执。
D.正确。均为整治的意思。句意:不整治用于防御的设施、器物。/致力
于耕作纺织,整治防守作战的器具。
故选Bo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这种情势之下,不得不接受蜀国降魏”错误。材料一第二段:群臣或难
周曰:“今艾以不远,恐不受降,如之何?"周日:“方今东吴未宾,事势
不得不受之……”是邓艾不得不接受蜀国降魏。
故选Bo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等”,同样;“小”“大”,均是形容词作名词,小国、大国;“孰与”,
与……相比,哪一个……;“再”,两次;“何与",与……比怎么样。
(2)“盖”,盖过、超过,无人能及;“中夏”,中原地区;“威”,威势;
“怀”,感念。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蜀国倾覆”的原因,见于材料一中的“而蜀本谓敌不便至,不作城守调度。
及闻艾已入阴平,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今大敌以近,祸败
将及”和材料二中的“今蜀阉宦专朝,国无政令,而玩戎黑卖武,民劳卒敝,
竞于外利,不修守备。彼强弱不同,智算亦胜,因危而伐,殆无不克”。
分析可知有三个共同点:
一是材料一的“不作城守调度”和材料二的“不修守备”,都是说守备不修;
二是材料一的“而蜀本谓敌不便至”和材料二的“智算亦胜”,都是说缺乏
智谋;
三是材料一的“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和材料二的“彼强弱不同”,都是
说魏蜀两国强弱悬殊。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景耀六年冬,魏国大将军邓艾攻占江由,长驱直入。而蜀国本以为敌军
不会马上攻来,未作守城的准备。等到听说邓艾已进入阴平,百姓慌乱
骚动,纷纷逃进山林荒野,不能禁止。后主刘禅召集群臣讨论对策,无
人能想出妙计。有人认为蜀国与吴国,本为友盟,应该可以投靠吴国;
有人认为南中七郡,陡峭险阻,容易守御,应该可以南奔。
只有谯周认为:“自古以来,没有寄依别国而作天子的事,现在如果投
奔吴国,一定要臣服吴国。而国家的政令和伦理不同,大的能吞并小的,
这是自然规律。从这一点看,魏国能够吞并吴国,而吴国却不能吞并魏
国,这是很明白的事。同样是称臣,向小国称臣与向大国称臣相比,哪
一个更好?两次受辱所受的耻辱,与一次受辱相比,哪一个更耻辱呢?
而且如果想要奔赴南方,就应当及早计划好,才能成功;如今大敌已经
临近,灾祸失败也将要降临,而且众小人之心,没有一个可保其不变,
恐怕我们出发的时候,其变化不可预料,怎么能到达南中呢!”有人说:
“如今邓艾已经不远,恐怕他不接受我们投降,怎么办呢?"谯周说:
“现在吴国还没有臣服于魏,事情的形势使他不得不接受,接受了也不
得不待之以礼。如果陛下投降魏国,而魏国不划分土地封给陛下的,我
请求只身到洛阳,用古代的大义与他们争辩。”众人没有办法改换谯周
的道理。于是后主听从谯周的建议。刘姓平安无事,整个蜀国也因此而
完好,都得力于谯周的谋划。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谯周传》)
材料二:
魏国伐蜀时,吴国有人对襄阳人张悌说:“司马氏得到朝政大权以来,
国内的大乱屡次出现,百姓还没有归服,如今又费尽辛劳去远征,他会
败于没有时间休整,怎能取胜?”张悌说:“不是这样。虽然曹操的功
绩在中原无人能及,但民众畏惧他的威势,却不感念他的恩德。曹丕、
曹睿继承他,刑罚苛繁劳役沉重,驱使人民东西往来奔走,没有一年安
宁过。司马懿父子累世立有大功,废除对百姓烦琐苛刻而实行对百姓较
为平和有利的政策,为百姓谋划着想而解救他们的疾苦,民心归顺他已
经很久了。因此淮南出现三个叛逆,而腹心之地不受惊扰;曹髦被杀而
死,四方也没有引起叛乱。而且能够任用贤能,使他们各尽其心,他的
根基是很稳固的,奸计也得以实现了。而如今蜀国却是宦官专擅朝政,
国家没有政策法令,而且穷兵赎武,人民劳顿兵士疲惫,竞争于外利,
不整治用于防御的设施、器物。他们强弱不同,魏国人的智谋又胜过蜀
国人,魏国乘其危难而攻伐,大概战无不胜。唉!魏国得志,是我们的
忧患。”起初吴国人都取笑他的话,到魏国取胜后才信服。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十》)
15.C16.孙学士为学博采众长,曾巩与他诗书往还,可见“以文会友”。
孙学士风格恬淡,品性坚贞,令人钦佩,可见“以友辅仁”。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自己的一腔心思都已留在新书里,后世可鉴”错误。由“素心已向新书
见,大法常留后世看”可知,表达的意思是作者的心已经向新书开启了,
他的学术成就将留给后人。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是指品德高尚的人用文章、学问结识朋友,
凭借朋友辅助仁爱道德的修炼。
由题目“寄晋州孙学士”可知,有以诗会友之意、诗书往来之感。本诗是
曾巩写给晋州孙学士的一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二手玻璃买卖合同格式2篇
- 货币赔偿2024年度合同标的丢失风险分担协议
- 基于二零二四年度目标的营销战略合作合同
- 装修合同简单样本标准版
- 2024年度东昌府区自行车公共租赁系统运营合同2篇
- 新员工知识培训总结
- 手提式灭火器买卖合同模板2篇
- 2024版工程养护合同养护项目清单及要求2篇
- 2024年度工程保险理赔与风险管理服务合同3篇
- 物料安全知识培训
-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介绍课件
- 保管孩子财产协议书
- (完整版)项目部安全隐患排查表
- 机械制图三视图说课课件
- 关于形势政策香港问题论文【三篇】
- 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课件
- 射频消融治疗热肿瘤中的热沉效应与治疗效应的分析
- 换向阀的常见故障及维修方法
- 组织能力建设培训
- 大连地区适合种植药材
- 2022历史小说《漆园吏游梁》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