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眉山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眉山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眉山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眉山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眉山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放足歌》:“玉龄女子哭吞声,哭向床前问慈母。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邻家有女已放足,走向学堂去读书。”这种现象出现于()A.鸦片战争之后 B.洋务运动之后 C.戊戌变法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2.人将一战的爆发形象地比喻为:两个小孩打架将一群大人牵扯进来引发的更大规模斗殴的过程。其中“两个小孩”寓指A.德国和法国B.意大利和法国C.奥地利和塞尔维亚D.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3.明末,一些文人对代代相传的话本编辑、加工,并模拟话本进行小说写作,又通过书商的大量刊印、发行,使白话小说在当时社会流传甚广。明末白话小说广为流传反映出A.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B.印刷技术不断革新C.封建社会逐渐由盛转衰 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4.19世纪上半期起,法国美术界兴起“农村热”,描绘农村景象或生活的画作明显增多,著名的如米勒的《拾穗者》。以社会上层人土为主、一向保守的“巴黎沙龙”也逐渐选入此类画作。这主要说明当时A.农村是法国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B.城市压力使人们向往农村悠闲生活C.画家同情农业的衰败和农民困苦D.社会生产的改进和城乡联系的密切5.毛泽东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战略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此次军事行动A.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 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C.标志着解放战争开始了伟大转折 D.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6.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各城邦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财产集中的趋势。雅典有一富者竟占有几百英亩的土地,手工业作坊也出现了相对集中的现象;与投机业相伴随,高利贷业及金融业也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导致了A.陶片放逐法的确立 B.公民群体的消亡C.城邦国家的衰落 D.债务奴隶制的废除7.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多党选举制度下,由于不同政党的存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人才被政党切割成几个部分,并随政党共进退。一党获胜,哪怕原来的政务官再有能力,也需统统大换血。这揭示出西方政党政治A.导致了政治人才的匮乏B.实现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C.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D.扩大了政治人才的空间8.在二战后的民族解放浪潮中,亚非拉地区诞生了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六七十年代,韩国、新加坡等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将大约30个经济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称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A.新兴力量重塑着战后世界秩序 B.区域经济集团的影响扩大C.发展问题是战后世界的首要问题 D.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南北差距9.13世界末到17世纪,被称为西欧的”原初现代化”时期。现代意识的兴起是其中一个表规,其历程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他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机通相融。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建立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性 B.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C.激发人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 D.推进人类自主自觉自信的形成10.“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其实是奢华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该材料主要强调A.邓小平理论指引着新时期的改革取得显著成就B.政府的决策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最主要因素C.改革开放时期追逐财富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思潮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11.下列漫画折射的史实是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冷战全面展开 D.莫洛托夫计划12.《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B.实现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C.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D.工业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中国”是一种情怀,一种记忆,她是我们共同的名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为1963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的西周早期青铜嚣“何尊”,其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记载了周成王在新建成的东都成周(洛邑)对其下属“宗小子”的训诰,其中“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义民”(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由此统治民众)一句,是“中国”一词作为词组出现的最早的见证。(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早期“中国”一词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的地域范围。材料二夫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日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天地为之乎外,所以限也。夫中国者君臣所自立也,礼乐所自作也.……苟天常乱于上,地理易于下,人道悖于中国,不为中国矣。——北宋·石介《中国论》(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中国”一词内涵的解读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材料三第一条: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第三条:此约订定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罢论。自两国永好已定之日起,事后有逃亡者,各不收纳,并应械系遣还。第五条:两国人带有往来文票(护照)的,允许其边境贸易。第六条:和好已定,两国永敦睦谊,自来边境一切争执永予废除,倘各严守约章,争端无自而起。(3)材料三出自哪一历史文献?这些条款反映出怎样的时代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文献对中国的意义何在?材料四很多人会问,现在为什么又要讨论“何为中国”?……当国家不断发展的时候,我们的区域差异、城乡差异、阶层差异和族群差异,就越来越厉害。不平衡的情况下,内部认同也出现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新的认同基础,变化了的国家很难建立稳定秩序。——葛兆光《什么时代中国要讨论“何为中国”?》(4)依据材料四,当代中国为何要加强国家认同?综上,你认为应该怎样加强国家认同?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民间教育的兴衰与官府的态度有直接关系。政府对民间教育进行督查和考核,在经济上,还通过拨款给学田等方式在经济上对民间教育施加影响。清代的民间教育以四书五经、伦理纲常为主要内容,主要开设《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及四书五经、作时文等科举课程。从形式来看,清代的民间教育包括书院、家塾、私塾、族塾、义学等。这些民间教育承担了孩童的启蒙教育,为官方教育输送大量的受过基础教育的学子。——摘编自严雄飞《清代民间教育的特点及其社会地位》材料二1923年,陶行知、晏阳初等人在北京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致力于中国的民间教育,该会在华北地区创立了若干实验学校。如下表:校名地址学生课程及年限平民育才学校翟城(村)31育才课程:三民主义、建国大纲、人格修养、治村大纲、公文须知、平民教育、社会调查、社会教育、农业科学、家庭科学、乡村卫生、群众心理、交通常识、信用合作、现代历史、人生地理。年限:2年妇女育才学校翟城22第一实验平校东建阳(村)43农民初级课程:千字课、习字、珠算、周会、唱歌、注音字母第二实验平校定县城内社会教育办事处33第三实验平校定县南街44第四实验平校定县西街27——摘编自田玉立:《民国时期教育团体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研究》材料三1949年底,新中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指出:“学校要为工农子女和工农青年开门,以期大量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为此,新中国大量开创工农文化补习学校和工农速成中学、技术夜校、技工学习班、高等学校工农学习班等工农教育形式。到1955年,工农群众参加业余文化学习的有5500万,1956年则达到6600万。——摘编自魏雪《新中国初期工农教育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民间教育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与清代民间教育相比,民国时期创办的实验学校有哪些不同?并指出其不同产生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工农教育的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材料“邻家有女已放足”反映的就是放足,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曾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故D正确。鸦片战争之后和洋务运动之后尚未没有提及放足事宜,故A项和B项错误。戊戌变法之后是提出,并没有强制执行,故C项错误。2、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事件,是由于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希布刺杀了奥匈帝国的费迪南大公夫妇所引发的,所以“两个小孩”寓指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故选D;德国和法国、意大利和法国是在萨拉热窝事件后参战的,应该属于题中的“一群大人”,排除AB;萨拉热窝事件是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冲突,不是奥地利和塞尔维亚,排除C。3、D【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市民阶层队伍壮大,需要丰富精神生活,小说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因此这时期白话小说的流传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宋代已经松动,而非在明代开始松动,A项错误;明代印刷技术是有革新,但不能说不断革新,且材料现象与印刷技术革新无直接关系,B项错误;小说的流传不能反映封建社会由盛转衰,C项错误。4、D【解析】

材料说明社会上层的人士的聚会中逐渐选入现实主义绘画的创作题材,主要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导致城乡生活的变化,这说明社会生产的改进和城乡联系的密切,D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农村是法国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A错误;材料说明的是现实主义画作的题材问题,并不是说明城市压力使人们向往农村悠闲生活,B错误;材料也没有突出画家同情农业的衰败和农民困苦的信息,C错误。5、C【解析】

根据题干“20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战略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转为战略进攻”可知为自土地革命开始,共产党一直处于对国民党的战略防御局面,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共产党展开全国性战略进攻奠定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与抗战无关,排除A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指三大战役,排除B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指渡江战役,排除D项。故选C。6、C【解析】

据材料“希腊各城邦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财产集中的趋势。雅典有一富者竟占有几百英亩的土地,手工业作坊也出现了相对集中的现象;与投机业相伴随,高利贷业及金融业也进一步发展”可知,希腊各城邦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贫富差距的发展趋势,尤其是民主政治的雅典贫富悬殊现象严重,这说明城邦国家的衰落,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陶片放逐法”问题,A错误;B说法违背史实;债务奴隶制的废除是公元前6世纪末梭伦改革,与材料不符,D错误。7、C【解析】

材料显示,西方多党制选举造成政治人才的政党化和闲置,这不利于政治人才的整合和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多党选举制度下政党对政治人才的争夺和政治人才的闲置,不是缺乏政治人才,A项错误;多党制下,不同党派秉承不同的政治理念,体现出政治理念的多元性,但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不同政党的政治人才随政党共进退,在野党政治人才无法参与国家管理,缩小了政治人才的空间,D项错误。8、A【解析】

从新兴民族国家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再到一些国家成为新兴市场和经济体,这些新兴力量冲击着战后旧的世界秩序,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一些经济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称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并非都是区域经济集团,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情况,并非强调战后世界的首要问题是发展问题,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发达国家发展情况,无法体现南北差距加大,排除D。9、D【解析】

根据材料“他们并非环环紧扣,但精神实质却机通相融”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均彰显了人们在自然界与社会中的主体意识,共同推进人类在精神层面自主自觉自信的形成,故D项正确;建立人在信仰事务上的自主性指的是宗教改革,排除A项;培养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指的是科学革命,排除B项;激发人类运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指的是启蒙运动,排除C项。故选D。10、A【解析】

根据“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可知材料主要强调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故选A;人民生活提高的因素很多,政府决策并不是最主要因素,B错误;CD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11、A【解析】

漫画中代表美国的护士正在把美元当做“药”,喂给受伤的欧洲经济,表示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来扶助欧洲,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答案为A;B是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济秩序,不符合题意,排除;冷战展开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C错误;D是苏联提出的不是美国,排除。12、C【解析】

根据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君主专制政体,使英国逐步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是其表现之一,但不属于最主要的,排除。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内涵:天下的中央地区。范围: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2)变化:融入了民族和文化的内涵。背景:晚唐以来,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并立;北宋理学兴起。(3)文献:《尼布楚条约》。时代特点:西方殖民扩张下,近代主权意识出现。意义: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促进了边境的和平稳定;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4)原因:当代中国综合实力提升,内部发展差异需要建立新的认同基础。加强: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缩小发展差异,共享发展成果等等。【解析】

(1)第一小问“内涵”,根据材料中“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得出:天下的中央地区。第二小问“范围”,根据材料中“陕西”“洛邑”得出: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2)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中“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礼乐所自作也”得出:融入了民族和文化的内涵。第二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中“北宋”并结合所学得出:晚唐以来,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并立;北宋理学兴起。(3)第一小问“文献”,根据材料中“从黑龙江支流格尔必齐河到外兴安岭、直到海,岭南属于中国,岭北属于俄罗斯”“西以额尔古纳河为界,南属中国,北属俄国”并结合所学得出:《尼布楚条约》。第二小问“时代特点”,根据所学可知,《尼布楚条约》签署于1689年,当时英国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划定边界的条约,意在明确主权,据此回答时代特点即可。第三小问“意义”,根据所学可知,清政府与沙俄1689年在尼布楚签订的这个条约,清政府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将大片的领土割让给了俄国,确定了中国与沙俄的边界,从此之后清政府与沙俄之间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共处,据此作答即可。(4)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中“现在”“国家不断发展的时候”“区域差异、城乡差异、阶层差异和族群差异,就越来越厉害”“不平衡的情况下,内部认同也出现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新的认同基础,变化了的国家很难建立稳定秩序”并结合所学得出:当代中国综合实力提升,内部发展差异需要建立新的认同基础。第二小问“加强”,本问为开放型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从民族文化、民族团结、缩小差异、共享发展成果角度分析作答即可。14、(1)特点:受官府控制;突出伦理纲常教育;形式多样;与官学关系密切;以科举考试为培养目的;侧重基础教育、启蒙教育(2)不同:渗透民主思想;以培养实用技能为目的;关注妇女教育。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建立民主政治的需要;西方民主、教育思想的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传统经济形态的转变;有识之士的努力。(3)意义: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化;提升了社会文化素质;为工业化培养了大量人才;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