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己亥杂诗》2023年同步练习卷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己亥杂诗》2023年同步练习卷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己亥杂诗》2023年同步练习卷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己亥杂诗》2023年同步练习卷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登飞来峰 己亥杂诗》2023年同步练习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己亥杂诗》同步练习卷一、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23分)1.(4分)《登飞来峰》作者,字,号,江西临川人,(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4分)默写王安石《登飞来峰》。3.(4分)《登飞来峰》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浮云”的寓意是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实则指。4.(2分)翻译王安石《登飞来峰》。5.(2分)《己亥杂诗(其五)》作者,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人,(朝代)思想家、文学家。6.(2分)默写《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语句。浩荡离愁白日斜,。落红不是无情物,。7.(2分)翻译《己亥杂诗(其五)》。二、理解性默写。(每空2分,共28分)8.(4分)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用“,”表达了自己为实现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9.(4分)《登飞来峰》中,诗人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来表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思考。10.(2分)《登飞来峰》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描写飞来峰概貌,表现塔高并通过传说写飞来峰之高的诗句:,。11.(8分)古诗文积累。(1)荡胸生曾云,。(杜甫《望岳》)(2)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3),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4),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5)潜心读书有四种境界。“,”(刘禹锡《陋室铭》),排除干扰,静下心来,此第一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沉醉其中,乐而忘我,此第二境界;“,”(王安石《登飞来峰》),登临顶峰,高屋建瓴,此第三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涯,此第四境界12.(4分)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表现诗人离开京城豪迈、洒脱的气概的诗句是:,。13.(4分)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14.(4分)欧阳修曾叹: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己亥杂诗》(其五)中写出一种新意的一诗句是“,”,它不是表现了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吗?三、综合性赏析。(每题3分,共12分)15.(3分)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16.(3分)对《登飞来峰》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17.(3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下列对诗歌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 B.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以讽谏,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C.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多选)18.(3分)下列对《己亥杂诗(其五)》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诗既抒写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也表达立志报国的积极的人生态度。立意高远,感情充沛。 B.诗的前两句议论、抒情。“浩荡”写“离愁”之大,“白日斜”指离别的时间,也渲染出惨淡哀伤的气氛。 C.“浩荡离愁”的黯然神伤与“吟鞭东指”流露出的暂时的放松相互映衬,是诗人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 D.诗的后两句展开联想,用“落红”比喻朝廷,借此表达自己虽然不被重用却依旧甘愿奉献的爱国热忱。 E.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受生活中“落红”“春泥”“护花”等现象的启迪,写出了打动人心的名句。四、诗词阅读。(每题4分,共28分)19.(4分)《登飞来峰》最后一句中的“自”字,有的写作“只”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好,为什么?20.(4分)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21.(4分)请简要分析《登飞来峰》第二句在全诗中的作用。22.(4分)《登飞来峰》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3.(4分)试分析《己亥杂诗(其五)》首句写“白日斜”的表达效果。24.(4分)《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5.(4分)你认为《己亥杂诗》(其五)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26.(3分)【甲】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乙】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1)【甲】诗描绘了泰山的气势和的景色。(2)【乙】诗中“浮云”一词的含义是什么?(3)请从“钟”字入手,对【甲】诗中“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货析。(4)【乙】诗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包含怎样的哲理?它与【甲】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7.(3分)古诗词赏析,完成问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两诗都写到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23分)1.【解答】答案:王安石介甫半山北宋2.【解答】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注意“遮”“缘”的书写)3.【解答】仔细阅读诗歌,可以看出,这首诗处处在写景,但处处又蕴含着深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和社会背景来理解,“浮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最高层”既是写山峰的最高层,又比喻政治上的最高层。答案:指困难、挫折、障碍等;千寻塔的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4.【解答】重点词:千寻塔,句意:等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望眼,句意: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自缘,句意: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答案:等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5.【解答】答案:龚自珍清代6.【解答】答案:吟鞭东指即天涯化作春泥更护花(注意“鞭”的书写)7.【解答】本题考查翻译。在翻译前,一定要熟悉该诗内容,然后再结合全诗内容、作者、关键诗句进行翻译。翻译时,需句意连贯、流畅,要做到信、达、雅。第一句重点词:浩荡,无限;愁,愁思。句意: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第二句重点词:吟鞭,诗人的马鞭;东指,东方故里;天涯,指离京都遥远。句意: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第三句重点词:落红,落花。句意: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第四句重点词:护,培育;花,比喻国家。句意: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答案: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二、理解性默写。(每空2分,共28分)8.【解答】答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注意“自”的书写)9.【解答】答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注意“畏”的书写)10.【解答】答案: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注意“鸣”的书写)11.【解答】答案:(1)决眦入归鸟(重点字:眦)(2)闲敲棋子落灯花(重点字:棋)(3)浩荡离愁白日斜(4)可怜夜半虚前席(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重点字:牍)12.【解答】答案: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注意“鞭”的书写)13.【解答】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意“作”的书写)14.【解答】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意“作”的书写)三、综合性赏析。(每题3分,共12分)15.【解答】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没有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参考译文: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故选:D。16.【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诗的第二句,“闻说”是听说,是想象之景,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故选:B。17.【解答】A.正确;B.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复杂心情: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没有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C.正确;D.正确。翻译: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故选:B。18.【解答】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表达方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CE.分析正确。B.有误;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而非“议论、抒情”。D.结合内容可知,诗中“落红”比喻“自己”,而非“朝廷”。故选:BD。四、诗词阅读。(每题4分,共28分)19.【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自然是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只”,只是因为,略显沉郁和无奈,“自”自然是因为,显得自负和豪放。“只”与“自”虽然很相似,但在语气和词义上还是有差别的。所以“自缘”比“只缘”更符合全诗韵味。答案:“自缘”比“只缘”更符合全诗韵味。“只”与“自”虽然很相似,但在语气和词义上还是有差别的,“只”略显沉郁和无奈,“自”显得自负和豪放。所以“自”更好。20.【解答】本题考查诗意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把握。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答案: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21.【解答】本题考查理解诗句作用。飞来峰高耸入云,传说在飞来峰的千寻塔上可以听见天鸡鸣叫,可以目睹壮观的东方日出,诗人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高大,为下文占据较高的立足点,树立远大目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自然。答案:飞来峰高耸入云,传说在飞来峰的千寻塔上可以听见天鸡鸣叫,可以目睹壮观的东方日出。诗人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高大,为下文占据较高的立足点,树立远大目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更自然。22.【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手法及道理的把握。这首诗是诗人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这首诗借站在山顶,浮云就遮不住眼睛,来揭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还可以理解为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惧怕困难和挫折。因此,最后两句话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揭示了的人生哲理是:作者表明自己站的高,看的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扰,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答案:这两句诗借景抒情;借登高望远表达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的人生哲理,抒发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23.【解答】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夕阳”已包括“斜”之意,用“白日”既不重复又可表达作者的豪放情怀,“夕阳”显然略有哀伤之意而与主旨不合。答案: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凄伤忧愁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24.【解答】本题是对诗歌的理解以及对重点诗句的赏析。诗人在前两句中用“白日斜”、“天涯”两个词烘托出无限离愁,流露出天高地远的苍茫迷惘之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运用比喻,诗人以“落红”自比,以“花”比作新生命,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诗人虽然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仍乐意为社会作贡献。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答案:作者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虽辞官归隐,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地融入议论,表现了作者不甘沉沦、昂扬奋进的性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25.【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理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思是: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把“自己”比喻成“落红”,形象生动地写出自己即使辞官,仍会关心国家前途。作者还运用了移情于物表现手法,把自己的情感移植到“落红”之上,“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后人经常用来表现奉献精神,所以广为传颂。答案:这句诗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但是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含哲理,格调昂扬向上,广为传颂。26.【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全篇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词语内涵的解读。“浮云”本是指在山间浮动的云雾,这里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浮云遮目,用浮云代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事物。(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造化钟神秀”的意思是: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和情感的理解。“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这本是咏物抒怀之句,却也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而人类社会这座高峰上又有多少“遮望眼”的“浮云”,无论生活或学习,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更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激励人们在人生路上克服困难勇攀高峰,抒发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迈气概。所以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1)高大雄伟;神奇秀丽(2)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3)“钟“是聚集的意思。这里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思,写出大自然对泰山的情有独钟,描绘出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秦山的喜爱赞美之情。(4)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例。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译文:【甲】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层层白云,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