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豫东、豫北十所名校2025届高考历史五模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长篇小说《南方与北方》中的一些情节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的某种历史现象。下表是小说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生活片段,这反映出当时英国()地点故事情节陈尔斯通(南方农业小镇)马格丽特与表妹伊迪丝一直在谈着结婚的仪式和礼服,还谈到使一架钢琴的琴音调整是多么困难,以及伊迪丝婚后到苏格兰旅行时应该带些什么衣服米尔顿(北方工业城市)马格丽特在为家里寻找佣人时发现,米尔顿的女人们宁愿干工厂里薪水更高又有着更大独立性的工作,也不愿做佣人A.妇女外出活动增多 B.女性工作权利获得保障C.传统社会观念变革 D.工业革命激化社会矛盾2.下面是1950—1962年苏联与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增长指标比较表。这说明当时A.苏联经济效益与西方主要国家差距较大B.苏联的工业化水平低于西方主要国家C.冷战的消耗使苏联经济增长的势头减缓D.苏联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重严重失调3.黄河初称“河”或“大河”,战国末期有“浊河”之称,西汉初年正式称为“黄河”。这一变化反映出秦汉时期北方地区A.农耕规模的扩大 B.政治局势的动荡C.人口数量的萎缩 D.经济地位的下降4.启蒙运动时期,在伏尔泰的心目中,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他怀着极大的热情讴歌和赞美中国的体制、文官制度、伦理道德,甚至于那被耶稣会士称之为“理性"的“天”。这反映出当时A.中国文化比欧洲文化优越B.为反对神学思想体系和专制制度曲解中国文化C.借助中国优秀文化批判欧洲封建制度D.中西文化出现了融合趋势5.有学者指出:“21世纪土地细碎化对农民收入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如果为了达到粮食生产的规模经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等目的而强调整合土地,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也是符合了农民意愿,增加了农民利益。”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家庭经营模式的存在有不合理性 B.农业发展的出路在于规模经营C.土地私有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D.推行土地整合违背了经济规律6.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中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句子,其中的“祭”解释为“祭祀”,这一传统源于中国古代的()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郡县制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凯末尔改革的共同点是:A.都进行了世俗化改革 B.都扩大了军事力量C.都制定了宪法 D.都发展了教育8.汉十年“七月癸卯,太上皇.八月,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两年后,高帝逝世。即位后的惠帝下达诏书,“令郡、诸侯王立高庙”。这些做法意在A.打击豪强地主 B.实行“推恩令” C.强化政权认同 D.推行“无为而治”9.1962年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三自一包”的经济建设方针。“三自”即允许农民耕种自留地,自办私人小作坊,在自由市场上出售产品;“一包”即农民承包政府规定的农业生产指标,要求保证完成。中央通过这一经济建设方针,旨在A.改变人民公社体制 B.促成经济体制改革C.全面纠正右倾错误 D.调整国民经济结构10.孙中山说:“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以社会主义为归宿”,“我希望看到人民大众的生活状况获得改善,而不愿帮助少数人去增殖他们的势力,直至成为财阀”。为此他提出了A.民族平等B.节制资本C.创立民国D.废除私有制1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12.唐代的“市”由“市令”专管或地方官兼职掌控,并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务”成为各级地方市场管理和税收机构。这反映出A.地方分裂势力增强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政府市场观念变化D.坊市制度日益完善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外交上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下列属于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的是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④14.英国1701年的《嗣位法》强调未来所有的君主必须是国教徒,禁止君主用土地和头衔犒赏其偏爱的外国人,并且强令下院议员被国王授予职位后应进行重新选举。该法案内容旨在A.确保议会行使立法权 B.进一步限制王室特权C.赋予法律至高的地位 D.保障资产阶级参政权15.20世纪70年代初,国家批准“四三方案”(因计划用外汇43亿美元),从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引进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兴建了二十多个大型工业项目,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该材料主要表明A.对外开放的步伐大大加快 B.拉开中国与西方往来序幕C.外交环境影响经济的发展 D.“左”倾错误得到彻底纠正16.工业革命期间社会立法关注对象依次为A.童工—女工—男工 B.女工—男工—童工C.男工—女工—童工 D.童工—男工—女工17.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在这里康有为提出应A.剪辫易服B.实行君主立宪C.发展近代交通D.采用机器生产18.公元前776年,古希腊举办了第一届体育竞技盛会。作为宙斯祭祀庆典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地人借此表达对宙斯的敬意,对力量和智慧的崇拜。这次体育竞技盛会的举办地位于A.① B.② C.③ D.④19.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反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A.共和制 B.联邦制C.总统制 D.三权分立制20.1920年11月,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帮助下,中国第一个工会组织一上海机器工会成立。该工会刊物《机器工人》用通俗的形式向工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这表明当时A.工农革命联盟已经形成 B.工会直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C.强调无产阶级团结斗争 D.国民大革命进人发展新阶段21.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听信谗言,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在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无处可去的商鞅最后被逮捕处死。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秦国A.变法深入人心B.法治代替人治C.变法违背民意D.变法最终失败22.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势力沿长江航线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最远可达A.江西省B.湖北省C.陕西省D.四川省23.“中国有中国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例,是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皇天震怒,命我天王肃将天威,创建义旗……特诏四方英俊,速拜上帝……兴复久沦之境土,顶起上帝之纲常……予兴义兵,上为上帝报瞒天之仇,下为中国解下悬之苦。”以上材料意在A.借鉴西方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B.学习西方技术发展资本主义C.借用西方宗教宣传反清思想 D.满足农民愿望实现土地均分24.1921年夏,美国人哈默对列宁谈起了访问饥荒地一一乌拉尔区的印象。他认为,俄国的物资和人力都很充足,许多工厂的状况比他预计的要好,哈默的这番评价表明该地区A.新经济政策已经取得初步成功B.具有发展经济的潜力C.曾抵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没有遭到战争的破坏25.1947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14个国家所接受。双方约定,美国提供的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材料看,美国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A.恢复西欧经济B.稳固资本主义C.打开西欧市场D.遏制共产主义26.周王朝时期设置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礼乐机构——春宫。当时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例如祀天神,“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祭地时,“乃奏太簇,歌应钟,舞《咸池》”。又如天子祭祖用《雍颂》,士大夫则不能用。可见设置春宫最主要目的在于:A.巩固政权统治 B.加强等级观念 C.加强礼乐教育 D.普及乐理知识27.下图是英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处于1942年6月出版的《胜利版画》杂志第一期封面。该杂志使用此图作封面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中国战场的世界影响B.展示盟国之间协同作战C.突出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D.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28.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到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的500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苦难的群雄战乱。同时,也孕育了一场漫长的“除旧立新”。学界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在动荡中渐变,在渐变中发展的社会转型期。提出这种看法的着眼点是A.井田制渐趋瓦解,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B.国家形态从封邦建国制走向大一统帝国C.完成了一次结构性和全方位的社会变革D.礼乐文化经历了战乱后在思想领域消失29.14—16世纪,欧洲大陆国家出现了“三R”现象:一是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一是宗教改革(ReligionReform),一是罗马法复兴(RecoveryofRomanLaw)。三者都A.反对封建神学 B.强调自由、平等、法治C.倡导人文主义 D.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权30.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C.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D.积极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称,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我三大盟国轸念朝鲜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决定在相当期间,使朝鲜自由独立。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并强调《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日本主权限于四岛及盟国决定的其它小岛。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对朝鲜以三八线进行了划分。战后英苏分别占领南北朝鲜并最终分别扶植了政权。根据二战结束前的商定,日本由多国占领,然而,战争结束后事实上由美国独占,并根据美国的全球利益对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于1951年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和《美日安全条约》,美国与日本缔结的军事同盟。——据《国条约集》等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远东政策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远东政策变化的影响。32.江西大地上涌现出朱熹、陆九渊、辛弃疾等一批思想家、文学家及建筑世家样式雷家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江西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江西信州鹅湖寺。一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展开了。这场辩论会由当世大儒吕祖谦邀集,意图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两派科网争执。陆九渊的弟子朱亨道参加了鹅湖之会,据他的记载说:尝从鹅湖之会,谓“朱子欲人先博览而后返之守约,象山欲先发明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鹅湖之会将朱陆分歧公开化、系统化、尖锐化。——据徐兵博《读史要略》等整理材料二素有“词中之龙”称誉的南宋词人辛弃疾,与江西大地结缘,曾三任于江西,落职闲居江西二十多年,最后终老于此。政治失意、英雄失路的辛弃疾,将郁结于胸间的豪迈之气,催发出600多首词篇,一半成于江西。如词作“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追忆金兵紧追祐皇太后至江西,给赣南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血泪历史,表达了词人抗争不已的决心。——摘自虞文霞、王河《宋代江西文化史》材料三江西永修县雷氏家族先后负责设计建造了故宫、颐和园等重要皇家工程,被誉为“样式雷”。他们非常重视子弟即“样子匠”的教育。第二代雷金玉“由国学生考授州同”,第三代雷声徵亦为“国学生”。他们对古典园林建筑有发自内心的责任感、使命感。雷氏除要子弟在样式房当差学习、实践一应差务,还派他们前往木厂实习。雷金玉及儿孙们承办颐和园工程设计与营造,充分利用山水形貌,设计出一系列巧思妙想、浑然天成的景观。故宫养心殿是样式雷世家的另一杰作,其历史价值可归纳为:个人历史价值,在这里皇帝跟普通大众一样只是一个“居客”;专业学科历史价值(建筑学),即反映“学科人”历史信息的重要实例;国家历史价值,即作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场所的养心殿。——摘自梁思成《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等(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鹅湖之会”中“朱陆”的分歧,概述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2)用一句话概括辛弃疾在宋代词坛的地位。结合材料二,扼要说明辛弃疾词的特色。(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样子匠”培养中凸显的素养,并简述颐和园“巧思妙想、浑然天成”的体现。②指出养心殿在故宫中的具体位置,结合史实说明故宫养心殿的“历史价值”。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嬴蛤,不待贾而足,地埶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呰窳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叔孙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耕犁,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后汉书·循吏传》注:庐江郡,在今安徽省南部。材料三1958—1996年京津冀地区汉墓中出土铁制农具时代出土铁制农具种类西汉(10)锛(2)铧(1)锸(3)锄(2)犁铧(1)铲(2)镢(1)耙(1)镬(1)东汉(5)犁(2)镢(1)铲(3)——整理自蒋赴美《京津冀地区汉代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考古学探讨》说明:时代后数字为该朝代京津冀地区发掘出土铁制农具的墓葬数量。农具后数字是出土该种类农具的墓葬数量。材料四据统计,1955年至2009年我国出土汉代铁犁铧201件、V形铧冠25件、铁犁29件、犁壁3件。出土地域涉及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四川、山西、福建、江苏、内蒙、新疆等15省。其中出土数量较多的有山西襄汾出土汉代铧13件,山东枣庄出土V形铧冠15件,河南南阳瓦房庄汉代冶铁遗址出土西汉铁犁铧2件、东汉铁犁铧154件、东汉铁犁6件。——摘编自包明明章梅芳李晓岑《铁犁牛耕对汉代农业深耕细作技术的影响探析》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据时间信息“19世纪中期”和“米尔顿的女人们宁愿干工厂里薪水更高又有着更大独立性的工作也不愿做佣人”可以看出,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传统社会观念正在发生变革,故答案为C项;材料不能说明妇女外出活动增多,排除A项;材料中米尔顿的女人们宁愿到工厂工作也不愿做佣人,说明工业革命给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而不能得出女性工作权利得到保障,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矛盾激化不能反映,排除D项。2、A【解析】
根据图表内容可以看出苏联固定资本年平均投入远远高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却没有优势,说明投入多,产出少,即产出与投入的比与西方国家相比比值最小,表明苏联经济效益与西方主要国家差距较大,答案为A;材料不能显示苏联的工业化水平低于西方主要国家,B错误;CD在材料中均不能体现,排除。3、A【解析】
由“大河”到“浊河”再到“黄河”,说明黄河地区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秦汉时期农耕规模不断扩大加重生态破坏所导致,故选A。西汉时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但黄河环境仍急剧恶劣,故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人口数量是上升的,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黄河流域经济地位的下降是在魏晋南北朝之后开始的,秦汉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仍在北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4、C【解析】
根据题干“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面崇高的旗帜、抨击旧制度和专制主义的重要武器”可知,伏尔泰将中国的制度文化作为批判欧洲封建制度的工具,C正确;A表述错误,排除;伏尔泰赞美中国文化,并未曲解中国文化,排除B;题干未显现中西文化融合,排除D。5、B【解析】
根据材料“降低细碎化水平,结果也是符合了农民意愿,增加了农民利益”可知随着土地细碎化给农民的负面作用大于正面作用,农业的发展必须走规模化经营的道路,故选B项;材料论述的是土地细碎化的负面作用和农业发展的出路,并没有涉及家庭经营模式的问题,排除A项;土地私有化不符合我国国情,排除C项;推行土地整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排除D项。故选B。6、B【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持统治秩序的政治制度;题干“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家祭”明显与血缘有关。故答案为B项。A项,分封制是管理地方的一种政治制度,排除;C项,礼乐制涉及的是等级制度,不合题意,排除;D项,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在全国推行的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7、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凯末尔改革都发展了教育,故D正确;ABC不是二者的相同点,排除。8、C【解析】
西汉前期,中央政府先后下令,让全国各地的诸侯王都在其封地内为太上皇和高祖皇帝立庙,其目的在于强化对中央政权的认同,C项正确;在诸侯王的封地内为皇帝们立庙,与打击豪强地主无关,A项错误;实行“推恩令”是在汉武帝时期,B项错误;为皇帝们立庙与推行“无为而治”不符,D项错误。9、D【解析】
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允许私有制、自由市场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等信息来看,中央通过这一经济建设方针,是为解决经济困难对国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故答案为D项;人民公社体制的撤销是在1983年,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B项;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犯的“左”倾错误,排除C项;【点睛】1960年冬针对三年经济困难,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逐步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错误。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0、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所叙述的是孙中山先生对他的革命思想理论的阐述,根据材料所描述的内容,是对民生主义的进一步阐述,“不愿帮助少数人去增殖他们的势力,直至成为财阀”更加直接体现了他希望节制资本,使人民生活达到近似平均。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C选项不属于民生主义的范围;D项不符合史实。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与三民主义·民生主义11、B【解析】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明其不通过极端手段已经无法维系其统治,说明封建制度已经丧失活力,也即走向衰落。故答案为B项。A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超出了制度完善的需要,走向极端,排除;C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经济基础不适应上层建筑,导致矛盾尖锐,不得不通过极端手段维系统治,而不是相适应,排除;D项,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直接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排除。12、C【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唐朝“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规定非州县不得设市并以市令来管理市,在宋代“凡州县皆置务,关镇或有焉”,规定设务来管理地方市场,说明市的管理有所变化,表明政府市场观念发生变化,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唐到宋,政府对市的管理方面的变化,无法体现地方分裂势力增强,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一直贯彻重农抑商政策,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时期,坊市制度打破了时空限制,而不是坊市制度日益完善,故D选项错误。13、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国赴海地维和属于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①项符合题意;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在联合国大会获得通过,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也属于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④项符合题意,因此C选项正确。六方会谈是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一系列谈判,并非以联合国为中心,②项不符合题意;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六国组成的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③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4、B【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材料中《嗣位法》的内容体现了对王权的种种限制,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限制王权,而未涉及确保议会立法权,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法律地位至高无上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限制王权,并未涉及资产阶级参政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15、C【解析】
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中日建交,因此中国能够利用外汇从美日等国购进成套技术设备,说明外交环境影响经济发展,C正确;对外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施的,排除A;“序幕”不符合史实,1964年中法建交,排除B;D中“彻底”表述绝对,20世纪70年代初“文革”尚未结束,排除。16、A【解析】
工业革命中工人高强度劳作,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廉。但是资本家为取得高额利润就大量雇佣女工和童工,他们的工作非常艰苦,除工作时间长、拿着更为低廉的工资之外,劳动安全毫无保障,机器很容易出事故,而一旦出事,受害童工就被赶出工厂,再也没有人过问。因此社会立法首先保护的是儿童工人;其次是妇女,妇女相比于男工有明显的弱势,但是还必须和男工干一样的活,工资很低,权益不受保护,因此立法关注对象其次是女工。男工也是资本家压迫的对象,处于社会的底层,但是相比于妇女和儿童,有一定的“优势”,因此立法也要关注男工,故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7、A【解析】
根据材料“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可知康有为主张剪辫易服,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18、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奥林匹亚是古希腊举办体育竞技盛会的地点,其遗址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北部,依据图示可知,①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②②③均不符合题意,故BCD三项排除。故选A。19、B【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美国的联邦制。依据题干材料“美国的宪政制度”“美国……有两重……政府”“以四十四之共和国而为一共和国也”可知,B项符合题意。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联邦制20、C【解析】
据材料“该工会刊物《机器工人》用通俗的形式向工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可知,体现了通过工会团结的现象,C项正确;工农革命联盟于1927年后逐渐形成,A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建立于1921年7月,B项错误;国民大革命于1924年开始,D项错误。21、A【解析】试题分析:B不对,古代“法治”与近代法治有本质区别,实质是维护君主专制即人治;C不对,变法符合时代潮流;D不对,变法最终成功。根据题干“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可知变法深入人心。选择A正确。点睛:中外历史上改革的共同启示1.从改革的背景来看,虽然历次改革所处的时代、国度和具体内容不同,但从实质上来看,均体现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改革就是不断地调整生产关系,使之及时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2.从改革的进程来看,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社会经济关系的重新组合和各阶级利益的重新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抵制,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3.从改革的结果来看,改革有成有败。而其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是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改革成败与否主要不是看改革者的个人命运而是看改革的措施是否贯彻下去。22、D【解析】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势力沿长江航线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最远可达四川省,故D正确;江西省、湖北省都不符合“最远”,排除AB;陕西省属于黄河流域,不符合“长江航线”,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势力沿长江航线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最远”,联系所学《马关条约》的内容分析解答。23、C【解析】
根据“速拜上帝……兴复久沦之境土,顶起上帝之纲常”并结合所学可得知,这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拜上帝会,是借用西方宗教宣传反清思想,故C正确。ABD项表述错误,排除。24、B【解析】
1921年3月,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哈默在这一年的夏天访问了饥荒地一一乌拉尔区,由材料可知,新经济政策在这一地区尚未推行或未见成效,A错误;哈默在访问饥荒区后却说“比他预计的要好”,可见他很乐观地看待当地的经济发展潜力,B正确;饥荒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破坏可能存在联系,但不能说明这一地区抵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除C;苏俄内战发生于1918-1920年,该地区有没有遭到战争破坏,从材料信息不能得知,D错误。2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可知马歇尔计划强调的是美国在西欧的商业利益,材料没有涉及恢复西欧经济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美国从稳固资本主义出发,故B项错误;根据“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看出美国是为了打开西欧市场,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美国遏制共产主义的意图,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欧洲复兴计划【易错警示】所谓“极”,指的是综合国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所谓“化”,是指一种发展趋势,并非指现实,表明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或叫转换期)。多极化是一个渐进的、曲折的过程,多极世界的最终建立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26、A【解析】
依据“礼乐机构”“音乐”等可知材料论述的是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此制度是配合分封制实行,主要目的是用一系列等级规范制度来巩固政权统治,故A正确;BCD均不是礼乐制度制定的目的,排除。故选A。27、B【解析】
依据漫画信息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美国、中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协同抗击法西斯,展示了盟国之间的协同作战,因此B选项正确。这是英国大使馆出版的杂志,主要目的不是扩大中国战场的世界影响和突出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A、C选项错误;D选项错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是在194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8、C【解析】
根据材料“这是一个在动荡中渐变,在渐变中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可知着眼点指的是这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C说法全面并符合题意,故选C;A项只是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变革的体现,具有片面性,排除;B项也仅仅从政治一个方面体现,具有片面性,排除;D消失说法有误,排除。29、C【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内容;宗教改革和罗马法复兴其实质是宣言人文主义精神,因此三者都倡导人文主义,C项正确;A、B、D三项均是启蒙运动的内容,排除。30、D【解析】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建设具有重大作用,要求干部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就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培养人才的表现,故D正确。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是1945年的中共七大,故A错。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故B错。材料是提到要求干部阅读书籍而非民众,故C错。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变化:对日本,打败并惩治日本到扶植并与日本结盟;对中国,支持中国抗日并收回被占领土到扶蒋反共,敌视新中国;对朝鲜,实现朝鲜自由独立到扶植亲美政权、分裂朝鲜。(2)影响:使日本未能得到应有惩治,加速了日本的崛起;使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恶化中国对外交往环境,威胁中国安全,阻碍中国统一;使冷战扩展到远东地区,恶化了远东国际局势等。【解析】
(1)变化:由材料“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美国与日本缔结的军事同盟”可知,对日本,美国由最初的打败并惩治日本逐步转变为扶植并与日本结盟;由材料“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中国,美国由最初的支持中国抗日并收回被占领土逐步转变为扶蒋反共,敌视新中国;由材料“使朝鲜自由独立……战后英苏分别占领南北朝鲜并最终分别扶植了政权”可知,对朝鲜,美国由最初的帮助朝鲜实现自由独立逐步转变为扶植亲美政权、分裂朝鲜。(2)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局部和整体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局部看,美国对日本的扶持使日本未能得到应有惩治,加速了日本的崛起;对朝鲜,则是使其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对中国,美国远东政策的转变恶化中国对外交往环境,威胁中国安全,阻碍中国统一;从整体看,美国远东政策的转变使冷战扩展到远东地区,恶化了远东国际局势。32、(1)分歧: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发明本心。新发展: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心学的出现,完成了重建儒学信仰理论任务;使儒学进入崭新的阶段。(2)地位:豪放派词的集大成者;特色:豪迈的创作手笔;强烈的爱国情怀;关心人民疾苦;个性鲜明。(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①素养:个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崇尚实践。体现:以园外数十里的西山群峰为背景,把玉泉山的宝塔纳入全园的画面之中;又以西堤的柳色将西部的围墙遮挡起来,巧妙地消除园子的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生写字教学的研究
- 2024年中考数学压轴突破几何中的折叠题型汇编(含答案解析)
- 牡丹江2024年10版小学五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期中试卷
- -PEP-2024年10版小学英语第4单元期中试卷
- 2024年高分子材料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天津市某中学2024届高三年级下册考前热身训练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强化学生管理校风校纪集中整顿活动月实施方案
- 2024年电压力煲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转让幼儿园经营权协议书(3篇)
- 幼儿园元宵节活动总结与反思范文
- 主播试用期合同模板正规范本(通用版)
- 悦纳自我向阳而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数字经济时代“95后”新生代员工管理挑战、成因及对策分析
- 艾略特的诗 中英
- 天棚抹灰施工方案施工方案
- 《高炉炉顶均压煤气及休风煤气回收技术要求》
- 专题1.2 绝对值的综合(压轴题专项讲练)2023-2024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专项讲练系列(人教版)(解析版)
- 桥式起重机培训资料
- 低碳生活与绿色文明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南农业大学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安徽中医药大学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