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64学时)_第1页
《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64学时)_第2页
《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64学时)_第3页
《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64学时)_第4页
《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64学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64学时)一、大纲说明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学(普通物理学)课程名称(英文):Commonphysics适用专业:理工科各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4

其中理论课学时:64

实验课学时:学分: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二、本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大学物理课程在为学生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大学物理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必须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大学物理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严肃的科学态度,严格的科学作风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培养和训练;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初步获得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发挥本课程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面所起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备以下能力:1

能够独立地阅读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教材、参考书和文献资料,并能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出条理较清晰的笔记、小结或读书心得;通过大学物理学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课程中的基础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2

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并能够根据物理概念、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简化。3

会运用物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计算或估算—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与已知典型结果的比较,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颁布的大学物理教学指导意见,制订了此大纲;主讲教师结合我校专业特色,充分考虑科技发展的特点制定每学期教学计划,并按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按大纲要求组织命题考试,试题有较宽的知识面,有不同的题型,有合适的题量,考试内容既有物理概念的理解、也有物理规律的应用,既考核学生的物理知识,也考核学生的能力。课程成绩由考试成绩、平时成绩综合评定,引导学生关注的不是考试的分数,而是物理的学习过程;考试完毕,针对学生考试情况,做出试卷分析。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第1章

质点运动学课程内容1.1

参考系坐标系物理模型

1.2

位置矢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1.3曲线运动的描述,运动学中的两类问题1.4

相对运动教学要求了解相对时空观和绝对时空观,了解运动描述的相对性。理解质点、坐标系、参照系的定义,运动的性质,理解位矢、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其它们计算。理解切线加速度、法向加速度,理解线量和角量的关系。掌握运动学中两类问题的计算。重点与难点重点:运动学中的两类问题。难点:矢量及其计算。

第2章质点动力学教学内容2.1牛顿运动定律2.2非惯性系惯性力2.3动量

动量守恒

质心运动定理2.4

功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律2.5

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教学要求了解非惯性系、惯性力,了解质心运动定理。了解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理解动量、功、动能、势能。掌握动量定理、动量守恒。掌握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律。重点与难点重点: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及守恒律。难点:惯性力、保守力、内力的功。

第3章刚体力学基础课程内容3.1刚体刚体定轴转动的描述3.2力矩

刚体定轴转动的转动定律3.3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3.4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律教学要求自学

第4章相对论课程内容4.1

伽利略变换和经典力学时空观4.2

狭义相对论产生的实验基础和历史条件4.3

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

洛伦兹变换4.4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4.5

狭义相对论动力学教学要求自学

第5章

机械振动课程内容5.1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5.2

简谐振动的运动学5.3简谐振动的能量5.4

简谐振动的合成振动的频谱分析5.5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共振教学要求自学

第6章机械波课程内容6.1

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6.2

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6.3

波的能量声强6.4

惠更斯原理

波的叠加和干涉6.5

驻波6.6

多普勒效应

冲击波6.7

色散

波包

群速度教学要求自学

第7章

气体动理论基础课程内容7.1

平衡态

温度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7.2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7.3

温度的统计解释7.4

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7.5

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定律7.6

玻耳兹曼分布律

7.7

气体的平均碰撞频率和平均自由程

7.8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教学要求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特征、平均值、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及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了解温度的本质和统计意义、速率分布函数、分子速率的实验测定、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玻尔兹曼分布律、重力场中粒子按高度的分布、粘滞现象、热传导现象、扩散现象。理解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刚性分子的自由度、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及平均自由程。掌握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平衡态、平衡过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重点与难点重点: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气体的内能。难点: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及平均自由程。第8章

热力学基础课程内容8.1内能

功和热量

准静态过程

8.2

热力学第一定律

8.3

气体的摩尔热容8.4

绝热过程8.5

循环过程卡诺循环8.6

热力学第二定律8.7

卡诺定理

克劳修斯熵8.8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玻耳兹曼熵教学要求了解绝热过程的推导、焦耳汤姆孙实验、了解熵增和热寂。理解平衡过程、功、热量、内能的概念、气体的摩尔定体热容、气体的摩尔定压热容、及气体的摩尔定体热容和气体的摩尔定压热容关系、循环过程的概念、卡诺循环的定义和它的应用、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卡诺定理。掌握并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等温过程、等体过程、等压过程、绝热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重点与难点重点: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等值过程的应用。难点:可逆过程。

第9章静电场课程内容9.1

电场

电场强度9.2

电通量高斯定理9.3

电场力的功电势9.4

场强与电势的关系9.5

静电场中的导体9.6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9.7

电容电容器9.8

电场的能量教学要求了解电荷的量子化、等势面的定义及性质、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孤立导体的电容、平行板,球形,圆柱形的电容器的计算、电容的串联和并联,了解有极分子和无极分子,有极分子的取向极化、无极分子的位移极化、电极化强度。了解电介质的静电场。理解带电体、点电荷、正、负电荷、电性力、电荷守恒定律、电场力的叠加原理、库仑定律及应用;场的观点、试探电荷、电场力、静电场、电偶极子定义、电场线、电场强度及其计算;静电场力作功的特点,环路定理及应用、电势能,静电场的能量,静电平衡的条件、推论及其性质、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的电荷分布,空腔导体内外的静电场、静电屏蔽,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及应用、电位移的定义、D,E,P之间的关系。掌握电场强度通量、高斯定理及其应用;电势及其计算、电势差。重点与难点重点:高斯定理及其应用。难点: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

第10章稳恒磁场课程内容10.1

磁场磁感应强度10.2

安培环路定理10.3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10.4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10.5

回旋加速器

磁聚焦10.6

磁介质教学要求了解磁的基本现象及其电和磁的发展史;了解运动电荷的磁场;了解磁聚焦、回旋加速器、质谱仪、速度选择器、霍尔效应;了解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磁电式电流计;了解磁介质、顺磁质、抗磁质、铁磁质、顺磁质的磁化、抗磁质的磁化;分子电流、分子磁矩,磁化强度、磁化电流;了解铁磁质的特征及其特殊磁性的现代理论,了解磁路的概念、磁路定理。理解磁场强度、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及其应用;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环路定理推导;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流单位“安培”的定义;载流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时磁力所作的功、载流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磁力所作的功;有磁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B与H关系。掌握安培环路定理,熟练地应用安培环路定理解决问题,掌握安培定律及其应用。重点与难点重点:安培环路定理及应用,安培定律及其应用。难点: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应用,有磁介质时的安培环路定理。

第11章电磁感应课程内容11.1

电磁感应定律11.2

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11.3

电子感应加速器

涡电流11.4

自感应与互感应11.5

磁场能量教学要求了解电子感应加速器、涡电流产生的原因、合理利用涡电流和减小涡电流的危害;了解耦合因数。理解动生电动势的定义及其计算、其非静电力――洛伦兹力;感生电场及其性质、动生电动势的定义及其计算;自感现象、自感电动势及其计算、自感系数及其计算、互感现象、互感电动势及其计算、互感系数及其计算;RL电路的暂态过程、RC电路的暂态过程;磁场的能量密度及其计算。掌握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重点与难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难点:感生电场及其性质,涡电流第12章电磁场和电磁波课程内容12.1

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12.2

电磁波12.3

电磁场的能量与动量教学要求

自学第13章几何光学简介课程内容13.1

光的传播规律13.2

实物虚物实像虚像13.3

光在球面上的反射成像13.4

光在球面上的折射成像13.5

薄透镜13.6

光学仪器教学要求自学第14章光的干涉课程内容14.1

光源

光的相干性14.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14.3

光程与光程差14.4

薄膜干涉14.5

劈尖干涉牛顿环14.6

迈克耳逊干涉仪教学要求了解光谱曲线、谱线宽度、光矢量;了解麦克耳孙-莫雷实验。理解光源、单色光、相干光、相干光获得的方法――分波阵面法,分振幅法;杨氏双缝实验、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了解菲涅耳双棱镜实验、菲涅耳双镜实验、洛埃德实验;光程、光程差、等光程性、反射光的相位突变和附加光程差;麦克耳孙干涉仪。掌握等倾干涉及其应用――增透膜,增反膜;掌握等厚干涉及其应用、劈尖膜。重点与难点重点:等倾干涉及其应用、等厚干涉及其应用。难点:干涉明暗条纹的位置。

第15章光的衍射课程内容15.1

光的衍射

惠更斯—菲涅耳原理15.2

单缝夫琅禾费衍射15.3

衍射光栅

15.4

圆孔衍射光学仪器的分辨率

15.5X射线的衍射教学要求了解菲涅耳衍射、夫琅和费衍射、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了解光栅光谱;X射线的衍射;布拉格公式。理解光的衍射现象;单缝的夫琅和费衍射;圆孔的夫琅和费衍射、瑞利准则、分辨律;理解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理解光栅的分辨本领、干涉和衍射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光栅常量、明纹条件、暗纹条件、缺级。重点与难点重点:光栅常量、明纹条件、缺级。难点:光的衍射现象。

第16章光的偏振课程内容

16.1

自然光和偏振光16.2

起偏和检偏

马吕斯定律16.3

反射与折射时光的偏振16.4

散射光的偏振16.5

光的双折射16.6

偏振光的干涉

人为双折射现象16.7

旋光现象教学要求了解双折射现象、寻常光和非常光、光轴、主平面;了解单轴晶体的子波波阵面、惠更斯原理在双折射现象中的应用、晶体偏振器件;了解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四分之一波片、半波片、偏振光的干涉;了解人为双折射、电光效应;了解旋光现象、右旋物质、左旋物质、旋光律旋光色散。理解起偏器的起偏和检偏的作用;布儒斯特角、布儒斯特定律;理解获得反射和折射时的线偏振光。。掌握自然光、线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起偏器、透振方向、马吕斯定律。重点与难点重点:线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透振方向、马吕斯定律。难点:双折射现象、寻常光和非常光。四、课程特色1本课程建立一套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素质和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使学生具备物理思维能力,即要具备较强的物理观念和物理意识,一切问题皆源于实际,又为实际服务,学会将所学课程与自己专业联系起来。2营造良好教学环境,营造师生情感交融、宽松、自由、民主、开放的精神氛围,并为学生张扬个性、激发创新思维提供条件。以学生为本,实施启发式教学,提倡、引导讨论和争论(辩论)、激发创新意识,开展研究性教学,培养研究和创新能力。3

教学环节以中学物理为起点,注意知识衔接,避免简单重复;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学生学得活些,还要注意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学得广些;还可利用插播演示实验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以期提高教学效果。4

大学物理的学习方法可采用:(1)程序学习:课前主动预习,课上积极响应,课后复习;(2)用数学思维的学习方法:用高等数学来理解和处理问题是大学物理学习中的基本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