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务报表审计风险预案TOC\o"1-2"\h\u19811第1章引言 4271871.1审计风险预案的目的 4114311.2审计风险预案的范围 414227第2章审计背景与目标 423402.1审计背景 4168632.2审计目标 4169202.3审计范围 427169第3章审计风险评估 4164103.1风险识别 4152063.2风险分析 4234363.3风险评估 426599第4章审计策略与计划 4214114.1审计策略 462674.2审计计划 4170204.3审计程序 426826第5章内部控制评价 479675.1内部控制概述 4322085.2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493145.3内部控制缺陷识别 420907第6章审计证据收集与评价 4276506.1审计证据收集 4263296.2审计证据评价 4182896.3审计工作底稿 526180第7章审计抽样技术 5276887.1审计抽样概述 517467.2审计抽样方法 5305957.3审计抽样风险 521075第8章重大错报风险识别与应对 5118818.1重大错报风险识别 5151078.2重大错报风险应对 5162118.3重大错报风险监控 519963第9章审计报告 5167509.1审计报告概述 5292519.2审计意见类型 5168769.3审计报告编制 524935第10章审计沟通与协调 53091410.1审计沟通 51170710.2审计协调 51852910.3审计变更与补充 52992第11章审计质量控制 5209211.1审计质量控制概述 53249211.2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52246311.3审计质量评估 520737第12章审计风险应对策略与总结 52694112.1审计风险应对策略 5997212.2审计总结与改进 52540812.3审计风险预案更新与维护 529689第1章引言 5161651.1审计风险预案的目的 5151161.2审计风险预案的范围 628353第2章审计背景与目标 6241442.1审计背景 7114672.2审计目标 7292702.3审计范围 713686第3章审计风险评估 8319343.1风险识别 8207643.1.1调查被审计单位的外部环境 82143.1.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8104613.1.3分析会计政策 846323.1.4识别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及相关风险 8239703.1.5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891493.2风险分析 8235363.2.1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 8178533.2.2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8315773.2.3分析风险之间的关系 8171343.3风险评估 8119353.3.1确定审计风险水平 9289763.3.2制定总体应对措施 9291193.3.3评估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9193873.3.4持续监控和调整风险评估 919837第4章审计策略与计划 9289344.1审计策略 9174514.2审计计划 9104794.3审计程序 1022970第5章内部控制评价 11320035.1内部控制概述 11146875.2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11317625.3内部控制缺陷识别 1119793第6章审计证据收集与评价 12193286.1审计证据收集 123526.1.1审计证据的概念与重要性 12317206.1.2审计证据的来源 12285466.1.3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 1210396.2审计证据评价 13280386.2.1审计证据评价的标准 1372276.2.2审计证据的评价方法 13280356.3审计工作底稿 1317762第7章审计抽样技术 14283677.1审计抽样概述 14253067.2审计抽样方法 14275077.2.1简单随机抽样 14170017.2.2分层抽样 14200887.2.3系统抽样 1435547.2.4整群抽样 1485917.3审计抽样风险 15150357.3.1抽样误差风险 15217117.3.2非抽样误差风险 15284767.3.3内部控制风险 15229527.3.4信赖过度风险 1521047第8章重大错报风险识别与应对 15210598.1重大错报风险识别 1585518.2重大错报风险应对 16247898.3重大错报风险监控 163051第9章审计报告 17160619.1审计报告概述 17310969.2审计意见类型 17167419.3审计报告编制 1727701第10章审计沟通与协调 182539510.1审计沟通 182313510.1.1沟通的目的 182280710.1.2沟通的方式 18157510.1.3沟通的内容 181676210.2审计协调 181981910.2.1协调的目的 18807810.2.2协调的内容 193076810.2.3协调的方式 191186710.3审计变更与补充 19104110.3.1审计变更 191254310.3.2审计补充 197161第11章审计质量控制 192097011.1审计质量控制概述 19996111.2审计质量控制措施 202897311.3审计质量评估 2028046第12章审计风险应对策略与总结 2153112.1审计风险应对策略 21562512.1.1风险识别与评估 212319112.1.2风险应对措施 212809412.1.3风险监控与沟通 211112612.2审计总结与改进 213231012.2.1审计成果梳理 211995112.2.2审计问题分析 2296412.2.3审计改进措施 221547712.3审计风险预案更新与维护 222669612.3.1定期评估风险预案 223015912.3.2更新风险预案 22874312.3.3维护风险预案 22以下是财务报表审计风险预案的目录结构:第1章引言1.1审计风险预案的目的1.2审计风险预案的范围第2章审计背景与目标2.1审计背景2.2审计目标2.3审计范围第3章审计风险评估3.1风险识别3.2风险分析3.3风险评估第4章审计策略与计划4.1审计策略4.2审计计划4.3审计程序第5章内部控制评价5.1内部控制概述5.2内部控制评价方法5.3内部控制缺陷识别第6章审计证据收集与评价6.1审计证据收集6.2审计证据评价6.3审计工作底稿第7章审计抽样技术7.1审计抽样概述7.2审计抽样方法7.3审计抽样风险第8章重大错报风险识别与应对8.1重大错报风险识别8.2重大错报风险应对8.3重大错报风险监控第9章审计报告9.1审计报告概述9.2审计意见类型9.3审计报告编制第10章审计沟通与协调10.1审计沟通10.2审计协调10.3审计变更与补充第11章审计质量控制11.1审计质量控制概述11.2审计质量控制措施11.3审计质量评估第12章审计风险应对策略与总结12.1审计风险应对策略12.2审计总结与改进12.3审计风险预案更新与维护第1章引言1.1审计风险预案的目的审计风险预案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时提供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指导。本章旨在阐述审计风险预案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制定审计风险预案,有助于审计人员提前识别潜在的风险,为审计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审计过程高效、顺畅。(2)提高审计质量:审计风险预案有助于审计人员全面、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从而提高审计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保证审计结论的可靠性。(3)保障审计人员安全:审计风险预案明确了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有助于降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风险。(4)符合审计规范要求:制定审计风险预案是审计规范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合规性,保证审计结论的公正、客观。1.2审计风险预案的范围审计风险预案的范围包括以下方面:(1)风险识别:审计风险预案应涵盖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全面分析,包括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如经济、法律、行业、技术等。(2)风险评估:审计风险预案应包括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潜在后果。(3)风险应对:审计风险预案应针对评估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接受等。(4)审计程序:审计风险预案应明确审计过程中所需采取的具体程序,以降低风险至可接受的低水平。(5)人员与资源:审计风险预案应考虑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经验和资源配备,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6)通信与协调:审计风险预案应涵盖审计过程中与被审计单位、审计委托方及其他相关方的沟通协调工作,保证审计信息的畅通。(7)风险监控与调整:审计风险预案应包括对审计过程中风险状况的监控,以及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调整和优化。本章对审计风险预案的目的和范围进行了阐述,为后续章节深入探讨审计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措施奠定了基础。第2章审计背景与目标2.1审计背景审计作为一种独立的、客观的、专业的评价活动,起源于古代的商业实践。商业活动的不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审计逐渐成为保障财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是依据《注册会计师法》和相关审计准则进行的。审计背景不仅包括商业环境、法律法规的要求,还涉及企业内部管理、投资者需求等多方面因素。2.2审计目标审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评价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的会计规定编制进行审查,保证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2)提高财务信息的可信度,增强投资者信心。通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可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度,降低投资者获取信息的不对称性,从而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2.3审计范围审计范围包括以下内容:(一)审计业务(1)企业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2)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3)办理企业合并、分立、清算事宜中的审计业务,出具有关报告;(4)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委托对以下特殊目的业务进行审计:(1)按照特殊编制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2)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包括财务报表特定项目、特定账户或特定账户的特定内容;(3)合同遵守的情况;(4)简要财务报表。(二)审阅业务(三)其他鉴证业务,如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认证和系统鉴证等。(四)相关服务,包括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提供税务咨询、内部控制评价等。第3章审计风险评估3.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审计风险评估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以下是风险识别的主要任务:3.1.1调查被审计单位的外部环境分析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以识别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的潜在风险。3.1.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研究被审计单位的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筹资及投资内容,以识别可能影响财务报表的风险。3.1.3分析会计政策评估被审计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变更以及重大交易的处理方法,以识别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影响的风险。3.1.4识别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及相关风险分析被审计单位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3.1.5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以识别可能导致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3.2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进一步分析,以确定其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以下是风险分析的主要任务:3.2.1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分析已识别风险对财务报表的潜在影响,包括影响的性质、范围和程度。3.2.2估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基于历史数据、专家意见和实际情况,评估已识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3.2.3分析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风险之间的关联性,以识别可能产生协同效应或相互抵消的风险。3.3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价,以确定审计风险的水平。以下是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3.3.1确定审计风险水平根据已识别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发生可能性,确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3.3.2制定总体应对措施针对已识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审计策略和程序,以降低审计风险至可接受的水平。3.3.3评估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保证在审计过程中获取的审计证据足以支持审计意见,并对审计证据的适当性进行评估。3.3.4持续监控和调整风险评估在审计过程中,持续关注风险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风险评估结果,以保证审计结论的准确性。第4章审计策略与计划4.1审计策略审计策略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明确审计目标、确定审计范围、方法和程序,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以下是我们为本次审计制定的策略:(1)明确审计目标:保证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和有效性,揭示潜在的风险问题,提出改进建议。(2)确定审计范围:涵盖被审计单位的所有财务报表和相关信息,重点关注高风险领域和关键业务环节。(3)选择合适的审计方法: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特点,采用抽样检查、实地调查、分析性复核等方法,保证审计结果的可靠性。(4)制定审计程序:根据审计目标和范围,制定详细的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等。4.2审计计划审计计划是实施审计策略的具体安排,包括审计时间、人员、工作内容等。以下是我们为本次审计制定的计划:(1)审计时间:自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为期6个月。(2)审计人员:组成一个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审计团队,包括财务、审计、税务等方面的专家。(3)工作内容:风险评估:识别被审计单位的风险领域,为后续审计工作提供依据。内部控制测试: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揭示潜在缺陷。实质性程序:对关键财务报表项目进行详细检查,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分析性复核:通过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揭示财务报表中的异常情况。4.3审计程序以下是我们为本次审计制定的具体审计程序:(1)风险评估程序:询问程序: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财务部门等进行沟通,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内部控制制度等。观察和检查程序: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生产经营场所,检查相关文件和资料。分析程序:分析财务报表和相关信息,识别潜在风险。(2)内部控制测试程序:询问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评价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检查程序:查阅内部控制相关文件和记录,检查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测试程序:对关键内部控制环节进行测试,验证其有效性。(3)实质性程序:询问程序:针对关键财务报表项目,与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沟通,了解相关信息。检查程序:查阅相关财务凭证、合同、协议等,核实财务报表项目的真实性。分析程序: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异常情况。(4)分析性复核程序:对比分析:比较不同期间的财务数据,分析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趋势分析:分析关键财务指标的变化趋势,揭示潜在问题。比率分析:计算并分析相关财务比率,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风险。通过以上审计程序的实施,我们将全面、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情况,为提出审计结论和建议提供充分依据。第5章内部控制评价5.1内部控制概述内部控制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管理制度,旨在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可靠性和法律法规遵守。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五大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企业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经营风险,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发展。5.2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内部控制评价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估的过程。常见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问卷,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内部控制现状。(2)穿行测试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业务流程,跟踪检查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3)抽样检查法:从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抽取部分进行检查,以评估内部控制整体有效性。(4)实地观察法: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控制活动等进行实地观察,了解内部控制运行情况。(5)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对照内部控制标准,自行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5.3内部控制缺陷识别内部控制缺陷识别是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缺陷:指内部控制制度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缺陷,导致无法实现控制目标。(2)运行缺陷:指内部控制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偏差,导致实际控制效果与预期目标不符。(3)重大缺陷: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报告出现重大错报或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的内部控制缺陷。(4)重要缺陷:其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仍可能影响企业财务报告可靠性或经营目标的内部控制缺陷。(5)一般缺陷:除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内部控制缺陷。在识别内部控制缺陷时,应注意以下方面:(1)分析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企业实际需求。(2)检查内部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否存在运行偏差。(3)评估内部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判断其对财务报告可靠性、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4)关注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等要素,识别潜在的控制缺陷。(5)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内部控制制度,防范风险。第6章审计证据收集与评价6.1审计证据收集6.1.1审计证据的概念与重要性审计证据是指审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依据的信息。它是判断财务报表是否存在重大错报的基础,对于保证审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审计证据的收集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6.1.2审计证据的来源审计证据可以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被审计单位的内部资料,如会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等;(2)外部独立第三方提供的资料,如银行对账单、供应商发票、客户确认函等;(3)审计师自行获取的信息,如观察、询问、分析程序等;(4)专业的技术鉴定和专家意见。6.1.3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审计证据的收集方法主要包括:(1)检查有形资产,如存货、现金、固定资产等;(2)函证,向第三方确认相关信息,如银行存款、借款、应收账款等;(3)检查文件记录,如发票、收据、送货单等;(4)分析程序,比较及关系评估数字的合理性;(5)询问,以书面或口头向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提问;(6)重新计算,复核数字计算的准确性;(7)重新执行,检查内部控制是否按规定的程序执行;(8)观察,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一般环境状况及员工工作方式;(9)使用电脑审计辅助工具(CAATs),快速找出相关交易资料或信息系统轨迹资料上的异常或违规行为。6.2审计证据评价6.2.1审计证据评价的标准审计证据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1)充足性,审计证据的数量是否足以支持审计结论;(2)可靠性,审计证据的来源是否独立、客观、公正;(3)相关性,审计证据是否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4)及时性,审计证据是否反映了被审计单位最新的财务状况。6.2.2审计证据的评价方法审计证据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1)分析性复核,通过分析财务数据之间的关系,评估财务报表的合理性;(2)比较性复核,将本期财务数据与历史数据或行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财务报表的变动趋势;(3)核对性复核,核对不同来源的审计证据,确认其一致性;(4)实质性测试,对关键财务报表项目进行详细检查,以确认其真实性。6.3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收集和评价的记录,是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审计工作底稿应包括以下内容:(1)审计计划,包括审计目标、范围、方法等;(2)审计程序,包括执行的具体审计程序和步骤;(3)审计证据,包括收集的证据、证据来源、证据评价等;(4)审计结论,对财务报表项目的审计结果进行总结;(5)审计意见,根据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在编写审计工作底稿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保持审计工作底稿的清晰、完整、准确;(2)记录关键审计判断和依据;(3)及时更新审计工作底稿,反映审计过程中的变更;(4)保密审计工作底稿,防止信息泄露。第7章审计抽样技术7.1审计抽样概述审计抽样是审计工作中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是指审计员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检查时,从总体中选取部分项目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审计抽样有助于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同时保证审计质量。本章节将重点介绍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审计中的应用。7.2审计抽样方法审计抽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7.2.1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使每个样本具有相同的被选中的概率。这种方法适用于总体分布均匀、不存在分层的情况。7.2.2分层抽样分层抽样是将总体按照某一特征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内进行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可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降低抽样误差,适用于总体分布不均匀的情况。7.2.3系统抽样系统抽样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的间隔(如每隔k个单位)抽取样本。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可能受到总体排列顺序的影响,因此需要保证总体的排列是随机的。7.2.4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群组,然后随机选取部分群组,对选中的群组内的所有单位进行审计。这种方法适用于群组内各单位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的情况。7.3审计抽样风险审计抽样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7.3.1抽样误差风险抽样误差风险是指由于样本容量不足或抽样方法不当,导致审计结论与总体实际情况存在偏差的风险。7.3.2非抽样误差风险非抽样误差风险是指由于审计员的主观判断、样本选择不当等原因,导致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的风险。7.3.3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导致审计抽样结果无法反映总体真实情况的风险。7.3.4信赖过度风险信赖过度风险是指审计员过分信赖样本结果,将样本特征错误地推广到总体的风险。通过以上对审计抽样技术、方法和风险的介绍,审计员可以更好地运用审计抽样,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员应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合理控制抽样风险,保证审计结论的准确性。第8章重大错报风险识别与应对8.1重大错报风险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是指在财务报告过程中,由于错误或欺诈行为导致报告中存在重大虚假信息,可能对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方的决策产生严重影响。为了有效识别重大错报风险,以下步骤:(1)了解业务环境和内部控制:深入了解企业的经营特点、财务状况、内部控制制度,评估可能引发重大错报风险的环节。(2)分析财务报告项目:对财务报告中的各个项目进行分析,关注异常波动、不合理的数据关系等,以发觉潜在的错报风险。(3)识别关键风险领域: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识别可能导致重大错报的关键风险领域,如收入确认、存货管理、关联交易等。(4)利用数据分析工具: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对财务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发觉数据之间的异常关系,辅助识别重大错报风险。8.2重大错报风险应对在识别出重大错报风险后,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轻其影响:(1)加强内部控制:针对识别出的重大错报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2)优化业务流程:对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消除或减少风险因素。(3)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意识。(4)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设立专门的风险预警部门,定期对财务报告进行审查,提前发觉潜在的错报风险。(5)强化内部审计: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持续监督,保证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执行。8.3重大错报风险监控为防止重大错报风险再次发生,企业需建立健全的风险监控体系:(1)定期评估风险:定期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评估,关注风险的变化趋势,以便及时调整应对措施。(2)实施动态监控:通过实时数据监控,对财务报告的编制过程进行动态监控,保证及时发觉并纠正错报。(3)加强信息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保证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风险防范能力。(4)定期汇报:将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应对和监控情况定期向管理层汇报,为决策提供依据。(5)持续改进:根据监控结果,不断优化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提升企业财务报告质量。第9章审计报告9.1审计报告概述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它是审计工作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旨在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关于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的评估。本章将从审计报告的概述、审计意见类型以及审计报告编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9.2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意见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五种:(1)标准审计报告:当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不附加说明段、强调事项段或任何修饰性用语时,该报告称为标准审计报告。(2)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意见段后增加的对重大事项予以强调的段落。(3)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发觉财务报表存在一定的错报,但认为这些错报不足以影响财务报表整体反映公允的情况下,发表保留意见。(4)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发觉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且认为这些错报影响财务报表整体反映公允时,发表否定意见。(5)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受到限制,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意见时,发表无法表示意见。9.3审计报告编制审计报告的编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审计报告类型:根据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和错报情况,确定合适的审计意见类型。(2)撰写审计报告:在确定审计报告类型后,注册会计师应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意见、审计范围、审计依据、审计结论等内容。(3)审计报告的审核:审计报告草稿完成后,应由审计项目负责人进行审核,保证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规性。(4)提交审计报告:审核无误后,将审计报告提交给被审计单位及其治理层。(5)签字盖章: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上签字并加盖会计师事务所公章,以示对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需要注意的是,审计报告末尾不要带总结性话语,以保持审计报告的客观性和中立性。第10章审计沟通与协调10.1审计沟通审计沟通是保证审计过程中信息准确、及时传递的关键环节。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高审计工作效率。10.1.1沟通的目的(1)保证审计人员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2)传达审计计划、方法和要求,以便被审计单位配合审计工作;(3)及时发觉和解决问题,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4)提高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10.1.2沟通的方式(1)口头沟通:现场调查、访谈、会议等形式;(2)书面沟通: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工作底稿等;(3)电子沟通:邮件、即时通讯、电话等。10.1.3沟通的内容(1)审计目标、范围和计划;(2)审计发觉的问题及建议;(3)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风险和解决方案;(4)审计结论和意见。10.2审计协调审计协调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协调,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审计工作效率。10.2.1协调的目的(1)保证审计工作按照计划进行;(2)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审计效率;(3)促进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4)加强审计团队协作,提高审计质量。10.2.2协调的内容(1)审计计划与进度:明确审计任务、时间表和责任人;(2)审计资源:合理分配审计人员、设备和技术支持;(3)审计信息:共享审计数据、文件和报告;(4)审计问题:协调解决审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10.2.3协调的方式(1)制定协调机制:明确协调责任人、程序和期限;(2)召开协调会议: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沟通交流情况;(3)建立沟通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审计信息的实时共享。10.3审计变更与补充审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审计计划与实际不符、审计范围调整等情况,需要进行审计变更与补充。10.3.1审计变更(1)审计目标的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对审计目标进行修改;(2)审计范围的调整:增加或减少审计范围;(3)审计方法的调整:根据审计进展,优化审计方法。10.3.2审计补充(1)补充审计程序:针对审计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增加相应的审计程序;(2)补充审计证据:收集更多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3)补充审计报告:对审计报告中未涉及的内容进行补充。通过有效的审计沟通与协调,以及审计变更与补充,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目标的实现。第11章审计质量控制11.1审计质量控制概述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涉及审计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审计质量控制旨在保证审计人员遵循专业标准,公正、客观、独立地开展审计工作,从而提高审计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审计质量控制主要包括组织控制、人员控制、过程控制和成果控制等方面。11.2审计质量控制措施为保证审计质量,审计机构应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审计质量控制政策:明确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原则、责任和程序,为审计工作提供指导。(2)设立审计质量控制部门:负责对审计工作进行全程监控,保证审计质量。(3)审计人员选拔与培训:选拔具备专业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审计人员,加强审计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维修知识培训课件
- 羽绒生产知识培训课件
- 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习题
- 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可及性调查基础数据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会展中心场地租赁与展会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快手电商内容创作者扶持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技术转让合同标的和技术内容5篇
- 二零二五年度合伙购置住宅合伙合同6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企业劳动合同劳动报酬保障合同3篇
- Unit2 第一课时 SectionA (1a-1d)说课稿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江西省稳派教育2025届数学高二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八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大单元教学设计)
-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二(上)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1-2022学年统编本五四制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期末检测题及答案(共6套)
- (BRB)屈曲约束支撑施工专项方案
- 期末达标测试卷(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高职机电专业《液压与气动技术》说课稿
-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简便计算400道及答案
- 员工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细则
- GB/T 19752-2024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
- 大湾区2023一2024学年第一学期末普通高中一年级联合考试地理附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