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1页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2页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3页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4页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辛弃疾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

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理解诗词大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

反复诵读,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基调。

审美鉴赏与创造:

领会词人的豪放风格,理解本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收复中原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在朗读中体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基调。

【教学难点】

领会词人的豪放风格,理解本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继承苏武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二、知人论世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并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但未被朝廷采纳。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曾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被辛弃疾推辞。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名家点评:

辛词现存六百多首,是两宋存词最多的作家。其词多以国家、民族的现实问题为题材,抒发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

解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词牌名。

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

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

三、创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tuō)胄(zhòu)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

四、整体感知

播放范读音频,朗读正音

五、文本研读

1、词作中共用了那几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东吴大帝,吴郡富春县(今浙江富阳)人,曾经建都京口。

风流:英俊有才华,这里指英雄业绩

舞榭(xiè)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2、思考:孙权做了什么事值得作者怀念他?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作者仰慕英雄,表达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寻常巷陌:极窄狭的街道。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形容窄狭。引伸为普通、平常。巷、陌,这里都指街道。

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都是当时精良的军事装备。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

3、刘裕有何表现?作者对刘裕的感情如何?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南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他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削平了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他曾两度挥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

为恢复中原北伐,气吞万里

向往英雄业绩,表达抗金决心,讽刺主和派。

4、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

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

5、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上阙小结:

上阕借孙权、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暗讽南宋朝廷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

草草:轻率。南朝宋(不是南宋)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主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集团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

封狼居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词中用“元嘉北伐"失利事,以影射南宋“隆兴北伐”。

赢得:剩得,落得。

补充:宋文帝刘义隆(刘裕之子)。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他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反而招致北魏拓跋焘大举南侵。吓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

6、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回顾背景:宋宁宗继位(1200年)后,韩侂胄受到重用,他很想有一番作为政治上打击投降势力,启用主战派,当时,朝野上下笼罩在一片北伐的气氛中。但军事上的准备显然不足,特别是缺乏将领,此时已经65岁的辛弃疾看得十分清楚,虽然自己表面上得到韩侂胄的重用,调防京口,但韩侂胄并未充分相信自己。

借鉴历史(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能草率行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四十三年: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从北方抗金南归,至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写这首词时,前后共四十三年。

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地区,到处都是抗击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路,宋朝时的行政区划,扬州属淮南东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可堪:表面意为可以忍受得了,实则犹“岂堪"、“那堪”,即怎能忍受得了。堪,忍受。

佛(bì)狸祠:拓跋焘小名佛狸。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15.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

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供奉神祇的地方,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异族皇帝的行宫。

补充:“佛狸"是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后佛狸祠成为异族侵略者武功的象征。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

7、词人为什么要将回忆中扬州一带的战火和眼前的佛狸祠两个场景放在一起描写,此处又用了什么手法?

两个场景:

“烽火扬州路”:扬州一带抵抗金兵,战火纷飞。

“一片神鸦社鼓":现在沦陷区人民安于异族统治,忘了国耻,忘了收复中原

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作者批评百姓忘记了国恨家仇,表示了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

手法:对比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二句: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米饭一斗,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用。

补充:事迹: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兵攻打赵国,赵王有意起用,遣使问讯。廉颇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能战。使者受廉颇政敌郭开贿赂,回来谎报赵王说:“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罢。

情感: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可当政者不接受他的建议,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发了词人老而弥坚、抗敌之志不衰的报国之情和老大无成、壮志难酬的愤慨。而这正是全诗的主旨。

下阕小结:

下阕用刘义隆、拓跋焘、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六、本课总结

表现手法:

用典。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作者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更加意深而味隐,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用典的作用:

①使诗歌语言精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