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开题报告:老残游记中的游冥叙事分析3000字(论文)】_第1页
【汉语言文学开题报告:老残游记中的游冥叙事分析3000字(论文)】_第2页
【汉语言文学开题报告:老残游记中的游冥叙事分析3000字(论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献综述课题名称《老残游记》中的游冥叙事分析指导教师下属学院人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开题日期要求:一、说明材料来源情况;二、对课题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等进行准确的分析与归纳并做出简要评述;三、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主张,阐述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和趋势;四、字数要求2000字以上,可另附纸。文献综述正文:浅论《老残游记》中的游冥叙事文献综述摘要:刘鹗的《老残游记》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它在晚清诸多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本书不仅畅销了几十年,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针对《老残游记》中的游冥叙事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关键词:《老残游记》;地狱意象;综述对于《老残游记》的研究在上述方面有许多挖掘。由于晚清文学本身的特点,老残游记作为晚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从传统和现代两个角度来讨论。本文对《老残游记》中的游冥叙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当前研究《老残游记》的专著国内外对《老残游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史料的补充与考证,思想文化内涵的探讨,艺术精神与形式的分析,作者刘鹗本人的研究,原著与英译本的比较研究,以及从语言学意义上分析语法和单词。由于作者刘鹗自己的研究混杂在前三个方面,而后两个方面与本文讨论的内容几乎没有联系,因此将不单独总结这些观点。关于史料的收集,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专著有魏绍昌主编的《老残游记资料》、刘德隆等主编的《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蒋逸雪编著的《刘鹗年谱》和刘蕙孙等人编著的《铁云先生年谱长编》,这本书收录于魏绍昌1960年代出版的《老人游记》第一版中。第二版和第三版收录的刘氏后裔刘大军已经证明,他们的讨论存在许多错误和错误。剩下的有价值的内容被重新编入了《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因此参考价值一直很小。作为刘氏家族的后裔,刘德隆和其他两人编撰了《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参考文献,不仅包括刘娥的诗歌、序、跋、日记和信件,还包括一些对刘娥思想有深刻影响的重要研究论文和太谷派材料。二、思想和文化内蕴方面的论述进入新世纪,这种停滞的状态有了新的发展。卢敦基在《<老残游记>与传奇心态》中认为刘鹗对传统文学中清官形象的颠覆实际是来源自其反传奇的创作心态。余杰在《棋局己残,吾人将老——传统与创新之间的<老残游记>》中把刘鹗批判清官的思想传统追溯到司马迁《史记》中《酷吏列传》。田同旭在《<老残游记>清官批判源于李赞说》一文中对刘鹗批判清官道德思想进行了传统溯源,认为其承接于李赞的观点。王学均在《以理杀人与有罪推定——<老残游记>对理学化清官的批判》中则对这种清官形象的“理学化”和“有罪推定”的特征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海外学者王德威在《被压抑的现代性》一书中则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角度对《老残游记》反清官的现象进行了反思,认为其“触及法律与暴力、罪与罚,以及犬儒愤世与‘同流合污’间的暖昧反应”等问题,直到“五四”之后,依旧困扰着中国作家。其次是对《老残游记》中所蕴含的“太谷学派”思想,以及对深受太谷学派影响的刘鹗本人思想的阐发。严薇青在《老残游记·前言》中认为刘鹗和太谷学派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不是什么三教合一”。而王学均在《<老残游记>的太谷学派观》中则认为太谷学派是一个以道家为根本的而主张三教一家的学派。金刚师红(刘蒸)在《刘鹗<老残游记·二集>与佛教思想的关系》中则对太谷学派中的佛教因素多加阐释。事实上,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在《老残游记》中都有所表现,正如《红楼梦》的思想释义一般,很难达成绝对的的定论。最后,关于《老残游记》“感时忧国”、“和而不同”和“阴阳互补”的思想,也多有论述,或以为其表达政治观点。三、关于《老残游记》艺术精神和形式上的分析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以“谴责小说”对《老残游记》作出了归类,认为这类小说“辞气浮露,笔无藏锋”,但又认为《老残游记》“叙景状物,时有可观”。其时,胡适在《老残游记·序》中也谈及其文学的技术,认为其“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语滥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描写”,并夸赞第二回中对王小玉唱书和第十二回打冰之后的描写。进入当代之后,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即《老残游记》中抒情性、叙事形式和现代性的论述。首先是关于《老残游记》中抒情性的论述。夏志清在《<老残游记>新论》中论及《老残游记》的抒情性,认为作者刘鹗“忧时感世”,借用传统诗歌和小品文的构思和笔法,使小说“大类于现代的抒情小说”,“变旧小说而为抒写人物深蕴五中的情与思的编制”。普实克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中梳理了现代文学中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因素及表现,认为《老残游记》中的老残即是刘鹗个性化的化身,表现了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如果参照普实克关于“抒情”和“史诗”的论述,可以说这种个人主义就是抒情化的另一种表达。王德威在《抒情传统与现代性》一书中则谈及了《老残游记》中“情”与“史”的交融,并对中国古典诗学中抒情传统的现代形态作了深入的探讨。林顺夫在《中国最后一部古典小说一一论<老残游记>的境界和结构》中指出了“抒情境界”是《老残游记》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影响了小说的结构。季桂起在《论<老残游记>的叙事方法及其变革意义》中认为,《老残游记》对游记第三人称限知视角的挪用和偏离,未能完全遵守这种现代叙事模式的规则,从而只起到了过渡作用。徐鹏绪在《论<老残游记>的艺术形式革新》同样认为,“刘鹗以散文和诗的笔法写小说,有意破坏以故事情节为中心的传统小说结构模式和叙事模式,与西方现代小说散文化、诗化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革新意义”下。参考文献[1]景晓璇.小说叙事艺术的继承与革新——以《老残游记》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4):4.[2]杨眉.《老残游记》的语言表述个性及叙事艺术分析[J].作家,2015(1X):2.[3]丛治辰.老街的拆毁与叙事的艺术拼接——论王方晨《老实街》[J].文艺争鸣,2018(4):7.[4]朱兆斌.旅行者的求实与忧患——《老残游记》的精神内涵与叙事策略[J].金田,2015,000(012):14.[5]孙艳艳,王百涛.中国长篇小说叙事角度的转变及《老残游记》叙事方法的革新[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3):4.[6]杨彬.叙事:在模式与效果之间--论《老残游记》的叙事艺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8.[7]季桂起.论《老残游记》的叙事方法及其变革意义[J].山东社会科学,1993(2):4.[8]陈永丽.《老残游记》的叙事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3(18):1.[9]孙正祥.论《老残游记》叙事的功能模式[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26(005):39-41.[10]景晓璇.略论《老残游记》的叙事层次与叙事结构[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2):3.[11]向刚.《老残游记》叙事策略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9,34(2):7.[12]胡瑶.论《老残游记》的小说叙事艺术[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6(1):4.[13]杨明.《老残游记》的语言表述个性及叙事艺术分析[J].参花:上,2014(11):1.[14]刘轶男.论《老残游记》的小品风格[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1):3.[15]李红.浅议《老残游记》的艺术创新[J].潍坊学院学报,2006,6(3):4.[16]罗兰.不对称的权力关系:林语堂译作《老残游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4):6.[17]温梁华.学问文章寄小说:《老残游记》艺术魅力浅论[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7.[18]李艳葳.晚清域外侦探小说对中国现代文学时间叙事模式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19]马丽京.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谈《老残游记》[J].北方文学,2019.[20]陈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