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2013-01-192工商硕士 IT企业外包的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_第1页
10.15 2013-01-192工商硕士 IT企业外包的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_第2页
10.15 2013-01-192工商硕士 IT企业外包的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_第3页
10.15 2013-01-192工商硕士 IT企业外包的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_第4页
10.15 2013-01-192工商硕士 IT企业外包的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T企业外包的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摘要】:在IT企业中, IT成功外包和外包绩效影响因素关系密切。所谓IT企业外包,其实就是客户将部分或者全部IT工作交予专业公司完成的一种服务型模式。在IT外包过程中,客户能够对外部优秀的专业化IT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以此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适应外部环境能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的。随着近些年IT外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国内外很多学者开始探讨IT企业外包绩效,但是,专门研究IT企业外包绩效影响因素,特别是IT企业外包的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却非常少。本文就是以IT企业外包绩效影响因素为切入点,通过实证对其模型与绩效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IT企业外包绩效的提升与完善提供一些发展思路。【ABSTRACT】:IntheITcompanies,IToutsourcingandoutsourcingperformanceisclosetotheinfluencingfactorsofsuccess.Theso-calledenterpriseIToutsourcing,infact,thecustomerwillworkpartorallofITtoaprofessionalcompanytocompleteaservicemode.IntheprocessofIToutsourcing,thecustomercanexternaloutstandingprofessionalintegrationandutilizationofITresources,toimproveefficiency,reducecosts,enhancetheabilitytoadapttotheexternalenvironmentandtoimproveitscorecompetitiveness.WiththefurtherdevelopmentofIToutsourcingmarketandprogressinrecentyears,manyscholarsbegantoexploreITenterpriseoutsourcingperformanceathomeandabroad,however,studiestheenterpriseIToutsourcingperformanceinfluencefactors,especiallytheenterpriseIToutsourcingperformanceinfluencefactorsoftheempiricalresearchareveryfew.ThisarticleistoenterpriseIToutsourcingperformanceinfluencefactorsasthebreakthroughpoint,throughtheempiricalstudyofthemodelandtheperformanceinfluencefactors,inordertoprovideenterpriseIToutsourcingperformanceimprovementandperfectsomedevelopmentideas.关键字:IT企业外包,电子商务,影响因素,外包绩效【KEYWORDS】:EnterpriseIToutsourcing,e-business,theinfluencefactors,outsourcingperformance1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现实背景外包是企业在基于自身的竞争优势,整合利用内外部最优秀的专业资源,将企业不擅长的业务或者一些不是本企业核心的部门工作委托给专业机构办理。欧美发达国家许多跨国大企业基本都采用了外包的策略。早在上世纪80年代,柯达公司就将企业系统业务交由IBM和DEC公司负责,这便是外包业务的开端。外包作为一种新的战略模式,其优势逐渐显现。一方面,通过外包,企业可以减少规模,集中有限的资源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或者擅长的业务。第二,企业将自身不擅长的业务转给专业机构负责,能更加充分利用外机构的优势资源和技术,从而弥补了自身的不足,增强了企业应对激烈竞争环境的能力。第三,许多大集团通过将人力资源等一些非关键、非核心的管理部门分离出去,不仅可以降低劳动成本和风险,而且便于管理。在IT企业中, IT成功外包和外包绩效影响因素关系密切。所谓IT企业外包,其实就是客户将部分或者全部IT工作交予专业公司完成的一种服务型模式。在IT外包过程中,客户能够对外部优秀的专业化IT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以此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适应外部环境能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目的。IT行业与其他企业具有明显的区别,其更新速度快,产品淘汰快,竞争非常激烈而残酷。这样的行业中,企业必须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的资源有限。为了增强核心竞争力,企业有必要集中精力和资源发展竞争优势,所以许多IT企业选择将非核心业务、非核心部门的职能工作外包出去。随着IT技术的管理思想的不断成熟,IT外包已经在IT行业占据了重要地位。早在2000年,IT外包市场价值就超过1000亿元,至今,其还在不断扩大。全球第三大手机制造商,21世纪初在业务上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决定将非核心业务手机制造业务外包。通过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爱立信不仅节约了资源,更是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IT服务外包由于具有能耗低、环保和促进就业等一系列优势,在我国得到广泛重视。但我国外包服务供应商(接包方)普遍规模较小,实力较弱,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从海外客户方到国内供应商的知识转移是促进其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推进知识转移有助于抓住服务外包中的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供应商能力提升,提升在国际IT服务外包价值链中的地位。另一方面,IT服务是一个知识密集过程,有效知识转移也是IT服务外包成功的关键。因此,促进IT服务外包中的知识转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IT服务外包涉及跨国境和跨文化的知识转移,面临诸多困难。但IT服务外包情境中的知识转移研究还刚刚开始。在一般知识转移文献中,学者们从知识的特性、知识发送方的特征、知识接收方特征、知识转移发生的情境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但学者们对控制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关注并不多。为推动外包项目顺利开展,降低风险,客户方通常对供应商施加各种控制。控制作为一种目标导向的规制行为,其目的是确保受控方按照协商一致的战略达到预期目的,降低风险,并不以知识转移为导向。但在控制过程中,控制是否间接地促进知识从施控方(客户方)向受控方(供应商)转移?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模式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有什么区别?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对绩效的贡献有没有差异?既有文献并没有很好回答上述问题,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都极其有限。另一方面,通常认为知识接受方的吸收能力在促进知识转移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是知识转移的重要先决条件。为此,本研究试图在IT服务外包情境下检验吸收能力,正式与非控制模式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的不同影响,以及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对提升绩效的不同作用。研究有助于推进IT服务外包中的知识转移研究,揭示控制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良好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管理,由于企业资源运营并非众多企业用户所长,因此自我开发与自我维护的方式往往导致低水平开发、低层次技术应用,不仅浪费了资源,而且影响了效率,外包服务可以使中小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低成本地实现高水平的信息技术应用。外包已经成为很多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战略选择。所谓企业IT外包,是指企业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服务商向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信息功能,常见的外包涉及信息技术设备的引进和维护!通信网络的管理!数据中心的运作!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备份和灾难恢复、信息技术培训等等。外包不仅赋予了中小企业应对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所必需的灵活性,同时它还使中小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将精力集中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外包服务商通常在规模经济、经验以及在对最新技术的掌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这些优势是单个企业的信息技术部门所难以达到的。利用外包!中小企业可以节省信息技术投资费用,减少企业信息技术员工招聘与培训费用,降低信息技术应用突发事件影响,节省日常运营费用"从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外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以主动的和战略性的视角看待外包。这一时期由于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技术越来越深入到组织的核心业务,影响到企业的战略制定和企业的发展,企业对外包环境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快速适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依靠中小企业自身来提供这些服务需要大量的投资、人员,而且其中还蕴藏着大量的风险。所以,外包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的战略选择。1.1.2实践意义据调查显示,至2012年我国IT外包服务的市场规模已经突破438亿元,并且许多专家学者预期我国IT企业外包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所以IT企业外包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许多企业不仅将基础架构、应用系统以及业务流程外包,而且将一些核心业务的部分环节外包。IT企业外包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IT企业发展自我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研究IT企业外包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随着IT企业外包受到热点关注,其绩效也必然成为关注焦点。虽然IT企业将部分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但是并不是说该业务不影响公司的经营发展,公司的任何环节对于公司都具有一定影响,因此任何企业在将业务外包时必然考虑外包是否能保证该业务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是否会影响公司其他业务的开展。外包绩效不同于一般企业内部业务的绩效,影响因素不仅来源于本企业的管理,外包机构的管理状况以及外包机构与本企业的关系也影响整个外包业务的绩效。因此,研究IT企业外包绩效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1.1.3研究IT外包企业绩效影响因素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延伸绩效研究理论。绩效研究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本绩效研究是基于过去绩效研究理论的基础上展开,同时具有自己的特色:一方面,一般的绩效研究只是针对于本公司范围内的考虑,而本文的绩效研究涉及两个主体,即IT企业及其外包公司,这种特殊注定其绩效的特殊性,因此本文的研究能很好的补充一般绩效研究的不足。另外一方面,本文从实证出发,研究绩效影响因素,建立绩效影响模型,能为绩效研究推进到一个实证研究平台,同时为绩效理论研究提供实证依据。第二,为IT企业外包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绩效研究是企业外包研究的重要部分。结合绩效理论与企业外包特点进行研究,有利于提升企业外包研究水平,从理论层面上支持企业外包研究的发展。1.2问题的提出关于绩效问题一直是企业着力提高的重点。外包业务可能不是企业的核心业务,作为企业存在的一部分,其业务水平间接或者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战略,其完成情况必定会影响企业整体。随着外包趋势的逐渐加强,外包业务的比重也在增加,许多企业可能不止在业务上与一家外包公司合作,这加大了企业对外包业务的控制力度。为了防止外包业务的不达标,企业管理者们必须考虑外包绩效问题,严格把控。但是,IT公司外包绩效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其影响因素不仅涉及本公司的管理问题,关键涉及外机构即外包公司的管理状况,以及本公司与外公司在业务外包上的关系状况。虽然了解绩效影响因素涉及的对象,但是影响的具体因子依然不清楚,本公司、外包公司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中哪些因子影响绩效,这些因子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绩效需要进行实证考究。此外,这些影响因子如何作用于企业的绩效,有待于在实证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1.3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1.3.1研究内容本文以“外包策略的IT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为研究主体,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地对IT行业外包关系、外包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了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在研究外包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时,本文结合以往的研究,通过信任、满意度四个维度进行测量。外包强度用外包广度乘以外包深度表示,并将其划分为核心业务外包强度和非核心业务外包强度。分别分析它们对企业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所产生的影响。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构建基础模型,通过基础模型从信度和效度两个方面实证分析IT外包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第一,研究外包强度对IT外包企业的绩效影响。外包强度包括是外包宽度和深度的乘积,反应的实公司整体的外包状况,即公司对外包的整体依赖度。本文以外包出去的资金额占该业务资金总额的百分比来形容企业的外包宽度。企业的业务活动按其重要地位可以划分为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非核心业务外包可能会提高企业绩效,但核心业务外包不一定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在研究外包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时,应该将两者分开单独进行讨论。第二,研究外包关系对IT外包企业的绩效影响。主要是研究不同外包关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外包关系主要是指双方关系的好坏,用企业对外包机构的满意度来表示。本文认为在这些因素一定的前提下,企业效益的好坏更多的受外包关系的影响。在外包的过程中,有些企业与外包业务供应商不能很好的信任、沟通,企业不能充分地向外包供应商透露其战略计划,双方的经营目标难以达成一致,经营伦理也可能大相径庭,因而大大降低了企业效益。而有的企业能够与外包供应商超越传统的组织界限,它们根据双方共同的目标和利益,对彼此的内部活动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在和谐的合作关系中,双方努力挖掘提高生产率的来源,为共同的目标及利益出谋划策,从而为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和长期的商业利润。1.3.2技术路线及文章结构安排图1-1技术路线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意义和方法。从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两方面出发,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并从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研究方法、文章的创新点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第二章是论文的理论部分,主要涉及国内IT外包企业绩效研究相关研究现状以及基础理论、相关概念的界定等等。第三章是后面进行统计分析和模型构建的基础,主要定义相关概念和变量,提出假设。第四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主要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分析结论,并对相关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模型。第五章是针对实证研究得出的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改善建议。1.4研究方法1.4.1理论研究方法本文是在基于国内外学者对绩效研究、IT外包研究以及IT外包绩效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研究的。本文在开展课题过程中,认真学习、考察和总结了学者们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不仅为本文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在深入研究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发现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从而产生新的创新点,以补充和发展绩效研究理论。笔者通过图书馆藏书、校园网络资源(CNKI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EBSCO数据库、JSTOR数据库、SPR则GER数据库)以及百度、谷歌搜索引擎,得到了6大量相关的中英文文献。通过文献的阅读,笔者发现以往的学者主要从外包强度、企业治理能力、外包人员能力等角度来分析外包策略与绩效的关系,尤其强调外包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关外包关系影响IT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很少。因此,笔者以此为出发点,并结合大连IT行业内的企业特点,构建出外包关系、外包强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文献研究法为后续的实证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1.4.2实证研究方法本文在以往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外包关系、外包强度对企业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对各变量进行测量,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根据这些变量和假设,在借鉴以往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IT行业内企业外包关系和外包强度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调查问卷。通过实地问卷调查,以客观数据为依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从而构建绩效影响因子与绩效的基础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各个绩效影响因子对IT外包企业绩效的影响。1.5研究创新点第一,本文以实证的角度分析IT外包企业的绩效问题。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构建IT企业关于外包关系、外包强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用多个指标来表示模型中变量的各个维度,更具有可靠性。第二,本文从外包强度、外包关系三个方面研究IT外包企业的绩效问题。以往的学者主要从外包强度、企业治理能力、外包人员能力等角度来分析外包策略与绩效的关系,尤其强调外包强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关外包关系影响IT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很少。然而在笔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外包强度一定的条件下,企业效益的好坏更多的受外包关系的影响。因此,笔者在本篇文章里就更加强调外包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否定外包强度,而是假设当它在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外包关系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更为重要。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说明外包关系、外包强度都会对IT企业绩效产生影响,还证明出与外包强度相比,外包关系的作用更为显著。第三,在基于实证的基础上,根据与企业针对外包服务的访谈资料,提出了提高IT外包企业绩效的几点建议。2文献综述2.lIT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2.1.1IT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通过知网查询关键字“IT”“绩效”,获取文献资料33篇期刊文献资料,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企业的绩效评价、绩效考核改进方法、绩效优化以及其他因素与绩效的关系等等。汪惠等对IT企业信息技术绩效进行了定义,并提出了一条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企业绩效育组织机构维度关系。其利用相关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法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企业IT绩效与组织结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结构维护的改善有利提高IT绩效,促进组织绩效改善。汪惠,陈建斌,李玉霞.企业IT绩效与组织结构维度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1,05:47-53.邓飞飏结合服务流程管理和量化绩效考核,构建了模型,分析和描述了IT服务流程管理的逛街,并探讨了考核的各个环节和量化方法以及分析了量化考核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邓飞飏.服务流程管理和IT绩效量化考核研究与实践[J].现代商业,2008,20:87+86.杨汪惠,陈建斌,李玉霞.企业IT绩效与组织结构维度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1,05:47-53.邓飞飏.服务流程管理和IT绩效量化考核研究与实践[J].现代商业,2008,20:87+86.杨俊.帝国不是一踔而就——IT绩效测评与应用持续改进[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4,05:29-31.陈升等对中小企业的绩效问题,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IT应用是解决中小企业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其运动创新扩散理论对中小企业的IT应用以及绩效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IT应用对IT绩效存在显著性影响。陈升,李传昭,张旭梅,李书华.中小企业IT应用及其绩效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5,03:82-88.谢梅隆结合层级分析和模糊理论,对美国保险公司的三个IT子项目进行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谢梅隆,李从东,朱天舒.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IT项目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76-80.韩宾根据自身作为高校教学系统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在借鉴国内外醒目管理团队沟通和绩效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构建高效沟通项目团队提出了意见和建议。韩宾.IT项目管理中团队的沟通与绩效[J].项目管理技术,2006,04:46-49.张立涛等调查和了山东245家企业,实证分析了IYIT战略、IT文化整合与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IT战略整合、IT文化整合对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而IT战略整合是IT企业整合绩效之间的中介变量。陈升,李传昭,张旭梅,李书华.中小企业IT应用及其绩效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5,03:82-88.谢梅隆,李从东,朱天舒.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IT项目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76-80.韩宾.IT项目管理中团队的沟通与绩效[J].项目管理技术,2006,04:46-49.张立涛,于秀艳.企业/IT战略整合、企业/IT文化整合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04:110-113.佘镜怀.IT基础设施治理与IT投资绩效关系实证研究——来自财富1000公司的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2:102-110.黄崇利基于平衡计分卡管理理念探讨构建了IT行业绩效考核体系。黄崇利,彭正龙,洪卓丽.IT行业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探讨——基于平衡记分卡管理理念[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2:77-80.周华以附件制造企业信息化委样本,实证研究了IT投资、IT人力资本和企业绩效的关系,结果证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与企业IT投资存在正相关关系,而IT投资以及IT投资与人力资本的交互性,和企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以及固定资产收益率没有显著性关系。马继华构建了民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马继华.浅谈民营IT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J].人口与经济,2006,S1:120-123.黄崇利,彭正龙,洪卓丽.IT行业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探讨——基于平衡记分卡管理理念[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2:77-80.马继华.浅谈民营IT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J].人口与经济,2006,S1:120-123.曹文彬,付亭.基于DEA-Tobit模型的IT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2013,06:90-94.邵云飞,李巍.全员创新环境的战略要素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以成都市贸易型IT企业为例[J].软科学,2012,12:57-采用外包策略的IT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过知网查询关键字“IT”“外包”“绩效”获取期刊文献11篇,主要基于IT外包绩效影响因素、绩效指标的研究。计春阳以IT外包关系质量作为中介变量,对企业IT治理能力育IT外包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以上海154个企业作为样本数据,构建了IT治理能力与IT外包绩效影响的理论模型。计春阳.企业IT治理能力与IT外包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0,02:138-143.徐姝研究了IT外包绩效。研究发现,IT外包的运作较为复杂,许多IT外包以失败告终。徐姝.IT外包绩效及其管理研究评介[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03:19-21.其与胡明铭一同探讨了IT外包绩效评价维度的设计思想,以服务效益和战略效益为出发点设计了企业IT外包绩效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评价方法评价IT外包绩效。徐姝,胡明铭.企业IT外包绩效评价体系设计[J].统计与决策,2008,16:181-182.构建了假设模型,通过调查问卷实证分析了IT外包绩效影响因素,以及外包绩效与外包运作的关系。计春阳.企业IT治理能力与IT外包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0,02:138-143.徐姝.IT外包绩效及其管理研究评介[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03:19-21.徐姝,胡明铭.企业IT外包绩效评价体系设计[J].统计与决策,2008,16:181-182.徐姝,胡明铭.企因素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21:100-102.杜荣,冯俊嵩,厉敏.边界跨越对IT外包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12,04:177-184.孙鹏对企业IT外包绩效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当前IT外包合作的地满意度使企业认识到提高和保障IT外包绩效的重要性。孙鹏.企业IT外包绩效研究评述[J].商业研究,2009,03:69-71.张红等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IT企业外包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张红,史小辉,蓝海林,土建东.企业IT外包绩效影响因素国内研究述评[J].商业时代,2009,05:45-46.曹卓琳以先软件园调查问卷为样本数据,构建了软技能、关系质量和外包绩效的影响模型。研究显示,软技能、关系质量育IT外包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关系质量在软件能与外包绩效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曹卓琳,杜荣.IT外包中软技能对关系质量和外包绩效的影响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30-35.孙鹏.企业IT外包绩效研究评述[J].商业研究,2009,03:69-71.张红,史小辉,蓝海林,土建东.企业IT外包绩效影响因素国内研究述评[J].商业时代,2009,05:45-46.曹卓琳,杜荣.IT外包中软技能对关系质量和外包绩效的影响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30-35.宋喜凤,杜荣,艾时钟.IT外包中关系质量、知识共享与外包绩效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3,01:52-62.国外基于IT外包绩效的研究较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有大量关于IT外包绩效的研究。较早的研究成果认为It外包绩效提高只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集中核心业务而减少企业的外围业务;二是将外围业务外包可以提高核心业务的质量;三是外包可以提高企业成本内生性。Grover发现外包的成功同外包服务商的质量以及企业与外包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Grover,V.,Teng,JamesT.C.,TheDecisiontoOutsourceInformationSystemsFunctions,Jour2nalofSystemsManagement,1998(11):34-38.Willcocks和Feeny提出以合同关系来帮助企业选择,合同分为两类,一类是购买,由市场关系转型到伙伴关系,二是购买关系,外包商不仅提供资源,而且获取成果。Willocks,L.P.,Fitzgerald,G.,Feeny,D.,OutsourcingIT:Thestrategicimplications,LongRangePlanning,1995,28(5):59-70.DiromualdoA.,GurbaxaniV.研究了外包的战略内容,并提出了建立外包关系的意见:合同设计与战略目的的一致性,组织和外包商竞争力与急性的互补性,组织文化育外包商的融合性等等途径来提高It的外包绩效。Grover,V.,Teng,JamesT.C.,TheDecisiontoOutsourceInformationSystemsFunctions,Jour2nalofSystemsManagement,1998(11):34-38.Willocks,L.P.,Fitzgerald,G.,Feeny,D.,OutsourcingIT:Thestrategicimplications,LongRangePlanning,1995,28(5):59-70.毛美叶,王文涛.国外信息技术外包关系[J].现代商业,国际视野,200外包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研究从知网中搜索关键字“外包”“绩效”获得63篇参考文献,主要涉及外包绩效影响因素、评估体系的研究。姜玟求研究了外包战略、组织控制与外包绩效的关系。研究表明,企业在追求效率的外包战略时,加大结果和过程控制的实施力度是最为有效的措施,而在我国的大环境下,根据外包业务的结果度量性和可规划性还需要执行社会控制,能力信任和关联知识对外包战略和过程控制具有条件作用,而关联知识会增强外包战略与控制的关系。姜玟求.外包战略、组织控制与外包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宗涛研究了外包关系对外包绩效的影响,识别了影响外包绩效的6个关系要素:承诺、信任、沟通、机会主义、合作和组织学习。宗涛.外包关系对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绩效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09.黄宜构建了业务外包绩效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了企业外包绩效,并用案例说明了模型的使用方法。黄宜,董毅明,王艳伟.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企业业务流程外包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8,02:18-22.邓春平根据访谈和110个项目的调查数据检验了关系规范对离岸软件外包项目的绩效影响,基于实证模型证明了,交流的有限性对项目质量和成本控制绩效的影响。邓春平,毛基业.关系契约治理与外包合作绩效——对日离岸软件外包项目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04:25-33.周丽虹研究了业务外包与企业绩效,发现:一是外包网络的关系嵌入型直接促进企业的绩效,联接强度、信任和知识共享三个维度均与其正相关;二是外包强度对企业绩效有直接影响,动态能力(适应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调节作用;三是外包战略对企业绩效也有显著性影响,外包战略的影响主要源于外包网络所涵括的社会资本、知识资源以及社会关系等等。周丽虹.业务外包与企业绩效——基于外包伙伴关系视角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10,08:89-92.姜玟求.外包战略、组织控制与外包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宗涛.外包关系对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绩效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09.黄宜,董毅明,王艳伟.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企业业务流程外包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8,02:18-22.邓春平,毛基业.关系契约治理与外包合作绩效——对日离岸软件外包项目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04:25-33.周丽虹.业务外包与企业绩效——基于外包伙伴关系视角的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2010,08:89-92.王昌林,陈志昂.服务外包关系质量及其对服务外包企业绩效的影响[J].经济体制改革,2012,02:95-综合评述从知网的文献资料显示,从以上的研究显示,我国外包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并且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但是我国外包行业的研究还不足,特别是针对特定行业,比如IT行业。目前研究还处于理论借鉴阶段,缺乏创新性。我国研究试图用国外已有的理论来解释当前现象,这有点类似于为了追求几个答案,来套用计算过程。同时,我国IT企业外包当前研究实证分析较少,主要依靠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三,目前外包绩效研究主要研究企业管理、灵活度以及外包强度的影响,对企业外包关系以及不同业务外包的影响非常少。2.2理论基础2.2.1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由科斯提出。交易成本是指所有为促成交易而形成成本,包括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监督成本和违约成本等等。成本产生的原因来自于人性因素育交易环境影响下所产生的市场失灵现象,主要有有限理性、投机主义、不确定性与复杂性、专用性投资、信息不对称以及交易双方的气氛。外包是一个企业将自身的业务委托给另一个企业完成,其中存在交易成本。交易成本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到委托方企业的绩效问题,委托方企业也必然会考虑交易成本的存在。2.2.2代理成本理论代理成本由詹森和梅克林提出,即委托人为防止代理人损害自己利益,需要通过严密的契约关系以及严格监督来限制代理人的行为,而这需要付出代价。代理成本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委托人的监督成本,代理的担保成本以及剩余损失。代理成本最先用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股东和经理层之间。代理成本的产生主要源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人的机会主义。在外包关系中,委托方企业与外包机构之间其实也是代理关系,不然产生代理成本。2.2.3社会交换理论20世纪60年代,社会交换理论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大部分人类行为是以对交换的考虑为知道,而不是所有人类行为都受到这样交换考虑的指导。他提出两个交换的必要条件:意思该行为只能通过别人才能实现,而是该行为必须才有有助于目标实现的手段。他认为社会交换是个体关系、群体关系的基础。交换的存在是因为彼此能从相互交换中得到各自需要的某些东西。社会报酬可以分为内在性报酬和外在性报酬,内在性报酬是情感报酬,而外在性报酬是物质报酬。社会交换则是二者之间彼此的交换,比如物质报酬之间、情感报酬之间以及物质报酬与情感报酬之间。外包关系始终是一种交换,交换的存在必须考虑彼此的交换目的。2.2.4统计分析理论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将问卷调查和所得的数据加以整理、归类、简化或者绘制成图表,以此来描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统计方法。描述统计主要涉及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相关程度,最常用的指标有平均数、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相关分析理论。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的关系。如果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上升而上升,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如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上升而下降,说明两变量存在互相关关系。相关关系的相关程度用相关系数R来表示。当两变量正相关时,R的取值在0-1之间。如果两变量负相关时,R的值在-1—0之间。R的绝对值越接近1,代表两变量相关程度就越强。按照相关程度可以将相关关系分为不相关、不完全相关和完全相关。不相关是指两变量之间完全互补影响,两变量独立。不完全相关是指两变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但是不是完全决定。完全相关是指一个变量完全由另一变量决定。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回归分析按照涉及的自变量的多少,可分为一元回归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按照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类型,可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在回归分析中,只包括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二者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这种回归分析称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如果回归分析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且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则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2.3基本概念及内涵2.3.1外包的概念外包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资源和优势,将企业内部的部分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利用企业外部资源(即承担外包服务的企业)为本企业服务。IT企业外包只是IT企业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将企业内部的部分外包外包给其他企业完成,比如中兴公司将手机的检测外包给其他企业完成。2.3.2外包的目的综合分析,企业外包主要出于以下目的:第一,降低成本。对于企业不擅长的业务外包给外部企业完成,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第二,节约资源。对于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完成,有利于节约企业资源。第三,简化管理。对于一个大型公司来说,企业管理问题往往比较突出,为了简化企业管理,将部分业务转给其他外部公司完成,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管理。第四,利用外部优势。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通过比对内外部优势和劣势,企业利用外部优势2.3.3外包的分类根据供应商的地理分布可以划分两类:境内外包和离岸外包。境内外包是指将业务外包给国内的供应商,外包工作在国内完成。离岸外包是指将企业的业务外包给国外的公司,外包业务跨国完成。比如日本、美国许多公司因为国内劳动力成本高,将其公司零部件的指导外包给我国公司完成。2.3.4外包的层次企业外包可以分为三个外包层次战略层次。外包战略主要考虑外包的边界,涉及外包业务的选择、规模以及与供应商的外包关系和长期的投资计划。战术层次。外包战术主要考虑企业市场需求对企业业务的影响,所以在市场需求低的时候将部分业务外包出去,而需求高的时候将原来业务收回来,基本根据淡旺季来考虑,也是根据市场需求来考虑。作业层次。企业基本生产过程中间的特定环节或者产品零部件外包出去,也就是自制或购买的问题。2.3.5外包的利弊外包的利。外包的利主要体现在企业将业务外包的目标上。首先是成本效益。外包供应商通过专业而规模化生产,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相对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第二,节约资源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第三,利用外部资源优势,可以获得专业而高品质的服务。第三,简化业务运营,简化管理,增强企业的灵活力。外包弊。首先外包的业务作为企业的商业资料,属于安全和保密,企业外包存在泄密风险。第二,外包公司可能考虑整体的需要,设计出的流程可能不适应本公司员工需要。第三,供应商和外包公司属于合同关系,二者存在交易成本,存在交易风险,企业要加大管理监督,所以外包可能简化管理,也可能使管理复杂化。3研究方案的设计3.1研究假设3.1.1变量指标的设计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研究IT外包企业的绩效影响因素:外包强度和外包关系。外包强度为外包深度和外包宽度的乘积。外包宽度(WK)是指外包在公司业务关系所占的比重,指标用公司外包业务数量占公司共业务数量的百分比。外包深度(WS)是指外包业务占公司业务总额(财务上的数据)的百分比。为了分析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外包对绩效的影响,本次外包设定另外一个指标,即核心业务外包数量占总业务数量的百分比(WSH)。外包关系为IT企业与外包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外包关系从两个个维度进行分析:信任度(XR)和满意度(MY)。企业绩效指标主要从企业财务绩效和企业创新力两个指标进行确认。其中企业财务绩效主要是从去年的财务绩效指标净资产增长率(JZ)表示。企业创新力维度主要从公司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总公司销售输入的百分比来表示(CX)。3.1.2研究假设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的理论基础,本文确定将外包强度和外包关系作为两个自变量,企业绩效作为因变量,研究企业绩效与外包强度、外包关系的关系,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这种关系的正确性及方向。基于研究目标,提出本研究的以下假设:假设1:企业外包强度越大,企业的创新竞争力就越强。一般来说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是为了通过节约成本、集中外部资源优势赢得企业快速发展的目的。因此,企业外包强度越大,企业获取外部更多的资源优势,同时相对降低更多的成本,集中优势发展自己的竞争优势,可能会提高企业的创新竞争力。因此,企业外包强度越大,企业的创新竞争力就越强。假设2:企业外包强度越大,企业的财务绩效就越好,企业净资产增长率越高。企业外包的目的终归是为了企业的盈利,因此企业在考虑外包时必然会考虑企业的成本,降低成本成为企业进行外包必然考虑的方面,因此,企业外包强度越大,可能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好,企业净资产增长率就越高。假设3:企业外包关系越好,企业的创新竞争力就越强企业外包关系好,企业对外包供应商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较高,那么交易成本较低,间接降低了企业的成本,同时企业利用了外面的优势资源,更加有利于发展自己。IT行业是一个以创新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目的,企业外包关系好,对企业的发展是一个优势,有利于提高促进企业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假设4:企业的外包关系越好,企业的财务绩效就越好,企业净资产增长率越高。企业外包关系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发展又以企业净资产为代表,因此企业外包好,可能企业净资产增长率会越高。假设5:企业核心业务的外包强度越大,企业净资产增长率越低,核心业务外包对企业创新力具有副作用。核心业务外包作为企业的中心业务,需要加大投入,对企业的资产非常关键。如果企业核心业务外包,由于存在与外包供应商的交易成本,可能导致企业核心业务发展不良,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影响企业净资产的增长。假设6:企业核心业务的外包强度越大,企业创新力越低,核心业务外包对企业净资产具有副作用。外包供应商对外包业务可能会没有本企业那么尽心尽力,这就是交易成本。核心业务影响企业发展,创新力作为IT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外包供应商完成的情况很可能影响企业的创新力。因此,核心业务的外包强度越大,企业的创新力越低。3.2问卷的设计3.2.1调查问卷的设计本次问卷的设计主要考虑实证分析的需要,题目内容涉及公司的规模、性质,开始外包的时间以及各个指标的调查数据。问卷设计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科学性。调查的数据要全面系统反应所需调查的指标数据。第二,不重复性。调查数据不重复,各个指标数据不能具有明显的共性关系。第三,可实现性。调查的数据必须在公司容易获取并得知。3.2.2调查样本的选择企业的选择。为了防止大区域数据的干扰,即各个区域经济状况的不同,导致样本数据差异很大,本次调查采用小区域企业为样本,只调查广州、中山、深圳和东莞四个区域的IT企业。调查对象的选择。由于本次调查涉及公司比较宏观的数据,并且涉及企业财务的关键数据,企业一般的人员无法得知,所以为了考虑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调查人员必须是企业的高层管理干部,而且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在5年以上,调查对象对企业的整理情况全面了解。3.2.3问卷的调查途径本次调查采取邮件快递的形式,邮寄给企业财务部总监。为了提高调查问卷回收率,在每份调查问卷开具了学校的相关证明文件、承诺书以及感谢信。3.2.4问卷的回收与处理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43份,回收率为12.2%。为了保证问卷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回收问卷后对所填写的数据通过互联网进行了核对,对于一些可疑数据打电话与公司沟通。最后审核出有效问卷37份,有效问卷占总回收问卷的86.33%。3.3要素变量的定义和测量3.3在签订外包合同之后,外包工作重心就是控制与管理外包关系。一旦建立了企业外包关系,就表示外包企业联盟的建立。而且也表示需要明确外包利益方的义务、权利以及责任,需要加强利益方得协同和沟通,在对外包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基础上,使外包企业共同利益目标得以实现,由此可以看出,利益方得目标与企业治理目标与理念存在一致性。.企业IT治理目标①业务和IT有效融合保证IT能够和组织业务紧密融合是治理企业IT的优先目标之一。IT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只有和企业业务目标具有协调一致性的企业IT项目才会有资格得到资金与批准,而且享有优先权。②权责到位就本质而言,治理其实就是在实施责任。企业治理结构的优良性需要对各决策的责任与权力进行认真划分,具体对那些决策进行制定,需要承担的责任等各种问题,都需要通过设计治理结构来具体解决。③衡量和改进IT绩效对IT绩效不了解,就不能有效决策IT投资,也不能有效管理IT运营。治理IT需要企业组织对IT绩效跟踪与度量进行关注,以此形成企业良性闭环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绩效。.2.1.企业承包商与外包商的关系因素现阶段,企业IT外包开始逐渐向现代化信息合作伙伴关系转变,外包商和承包商合作基础上,通过各方互补性资源达成共同利益。企业承包商和外包商关系密切与否,对双方信任程度有着直接性影响,而且也对实现企业IT外包绩效有着直接性影响。经过Teng、Cheon和Grower等人研究发现,满意、交流、信任、长期互动与合作的伙伴关系对企业外包成功极为关键。企业承包商和外包商伙伴关系管理的加强,可以有效改善双方信任程度,避免承包商利用机会主义对外包商利益造成损害[1]。最终达到双方共担风险、共同赢利、共同发展以及目标资源优势互补的目的,使企业外包绩效得以提高。此外,外包商属于独立性外部运作企业实体,外包商与承包商间的合作并不属于隶属关系,通常不易控制双方合作行为,而且目前我国还存在不健全的法律法规,对IT技术外包尤其是IT技术外包关系的保护依旧处于非常紧张状态,这也是企业在外包前需要考虑与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外包合同外包合同灵活性、完整性、制定以及执行情况外包合同完整性不完整的外包商与企业外包合同条款是导致后来纠纷与矛盾产生的重要因素。若合同中一些注意事项为明确说明,或者出现遗漏情况,则外包商就会有机会主义的行为。因为外包商和企业无法共享利益,而且外包商会向承包商收取某些服务项目的额外费用,导致企业增加项目成本。此外,外包合同的不完整性还会导致外包服务质量的降低,有时还会有引起诉讼与纠纷的可能性,造成外包失败。外包合同的灵活性在企业外包过程中,外包合同的灵活性对其风险的控制、策略的调整以及错误的改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外包合同灵活性的缺乏是导致企业IT外包和企业经营灵活性缺乏的关键性因素,同时也是IT外包过程中所产生的重要风险问题。应急条款的缺乏、僵死的外包条款、谈判机制的缺乏以及外包合同的长期性等都有造成外包合同灵活性缺乏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下的外包合同通常会在供应商、环境以及企业外包出现变化时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外包合同制定与执行情况对于企业外包合同执行及制定问题,在对企业IT外包合同条款予以制定与外包合同进行执行时,由于企业借鉴经验的缺乏,导致企业IT外包合同执行效果欠佳、质量不高、存在风险高,而且对不可预知外包问题认知不足[2]。而且在我国,对于企业外包合同进行保护的市场规范与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市场成熟度如果一个IT服务业市场成熟度比较低,而且外包商数量相对来说也比较少,外包市场有效公平竞争机制的缺乏,这就会造成企业外包成本的不断增加。主要包括:a.企业外包商合同签订与成本搜寻成本的增加,但是,外包成本所占比重占总成本比重的3%。依照Porter五力量模型,若外包企业存在非常少得外包商数量,那么外包商就有可能增加其议价能力,外包商和企业谈判就会有成本高消费的可能性;b.企业IT外包服务价格的上升[3]。因为外包商间竞争机制的缺乏,和外包商具体要求进行配合来做大量额外工作,主要包括签约金、协调成本以及监督外包商所用之处,这就必然会导致外包服务费用的上升;c.不断攀升的企业监管外包商成本,其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能力和市场比较外包服务绩效;d.外包商外包成本转换的增加。因为在市场上,外包商企业的数量比较少,所以一旦企业对某个外包商进行选定,一般就不容转换,由此就会造成企业对外包商的依赖性,并被外包商所控制[4]。IT治理是有关IT决策权的制度安排,用于描述组织是否采用科学有效的决策制定机制与实施机制,使得IT的应用能够完成组织赋予它的使命,同时平衡信息化过程中的风险,以确保组织实现战略目标。IT治理理论及应用作为解决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深层次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已经在发达国家的政府及公共部门、军方、企业的实践领域成功应用。IT治理绩效是IT治理研究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IT治理有效性的考察,也是任何治理问题关注的焦点。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IT治理绩效的评价问题,二是IT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问题。关于IT治理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比较单薄,大多停留在概念探讨的层面,例如一些学者对IT治理绩效的概念界定、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的探讨;一些学者结合IT治理标准和平衡记分卡探讨了IT治理绩效的评价方式问题;还有一些学者探讨了IT治理绩效和公司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相对而言,IT治理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多数研究偏重于对单因素分析,分别研究了高层管理者与IT管理者共同承担IT决策权、IT管理氛围[4]、IT组织的设计[5]、基于IT能力的组织关系平台设计、沟通关系等单个因素对IT治理绩效的重要影响;也有一些学者展开了较为复杂的多因素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视角解释了IT治理绩效存在较大差别的主要原因。然而现有的实证研究大多是基于国外企业IT治理实践,研究模型从变量的选择、界定、到变量之间假设关系的提出,对电子政务实施中的IT治理实践缺乏普适性,尤其是基于中国电子政务IT治理实践的实证研究较为少见。因此,本文将以IT治理绩效的研究文献为基础,结合中国电子政务IT治理实践的特点,构建IT治理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展开实证研究,深入探究电子政务实践领域IT治理绩效的重要驱动作用。企业IT外包市场在我国发展还不成熟,所以企业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就比较多,比如,IT外包商在控制外包服务质量方法上的缺乏,对不可预知的潜在风险存在不足的认识,很多合同标准达不到等情况,此外,不完善的市场交易环境、交易双方外包服务交易不成熟,企业IT外包服务采购经验的缺乏,没有同意对IT外包商能力与资质进行判定的标准,企业缺乏自我约束机制与行业行规,以及为构建企业与个人信用机制,在此状况下,仅仅是靠合同是不能确保企业外包成功的[5]。不足的外包商数量,使得企业成本增加的同时,同样会造成IT外包质量的下降。在我国,承包商和外包商关系管理是对企业IT外包绩效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企业承包商在预见可以获得潜在合同可能性时,一般会有很好的表现,所以他们往往会存在双方长期合作的意愿,而长期合作比较容易取得双方信任[6]。由此可见,企业承包商和外包商关系管理逐渐成为我国企业IT外包绩效影响因素的关键。在长期合作与信任的前提下,可以促进承包商与外包商的沟通与交流,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这对实现企业双方利益与共同目标非常有利。但是,和外包商不善的关系经营也会造成IT外包的失败,从而造成企业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在长期外包合同情况下,外包风险表现的就更加突出[7]。然而,企业间的关系管理属于一个细致而长期的服务过程,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给企业带来外包风险。.诚信因素全社会的信用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关系现阶段还难以建立,特别是对于基于信任控制的,外包伙伴关系在国内的实践还非常缺乏。外包伙伴双方之间的信任是外包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外包伙伴双方之间的相互信任就无从谈起。另外,现阶段我国的法律还不健全,对于企业IT外包特别是外包伙伴关系的法律保护还十分缺乏,当发生纠纷时,无法全面保证外包一方的权益。3.4本研究的理论假设企业关系观明确指出,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不只是取决于企业内部资源,更重要的是企业在网络关系网中那种无法被模仿与超越的能力[8]。也就是说,企业的竞争潜力并不是由企业本身所拥有的丰富资源所决定,它还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企业成功与生存的关键就是和谐稳定的外部关系,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共通性其实就是企业竞争优势与租金的重要来源。在企业网络关系网中一步步嵌入,最终形成一定的社会资本,这样就能够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学习机会,而且还能为其找到资源与技术获取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经营合法性[9]。所以,企业关系网对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非常有利,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因此,外包网络成员和外包IT企业间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IT企业外包绩效。所以,根据以上情况,提出以下四种假设:A1、IT企业短期绩效和企业外包网络关系嵌入性成正相关性;A2、IT企业长期绩效与企业外包网络关系嵌入型成正相关性;A3、企业短期绩效和企业非核心业务网络关系嵌入性呈正相关性;A4、IT企业长期绩效和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关系嵌入性呈正相关。大量研究充分表明,在影响企业外包绩效的因素中,外包战略和企业承包商与外包商之间有着密切关系。相关研究结果发现,企业间伙伴关系和外包商服务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外包的成功。徐琦义在对企业绩效与企业信息系统外包程度的关系进行研究时发现,承包商和企业越是具有良好的伙伴关系,那么企业外包绩效就会越好。此外,Reyes和Enrique等也明确提出,企业外包成功的影响因素中,承包商与企业外包商关系比重占38.1%。由此可以看出,本文假设:a.在企业短期绩效与核心业务外包关系间,企业核心业务外包关系具有重要调节作用;b.在企业短期绩效与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强度间,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关系嵌入性具有重要调节作用[10];c.在企业长期绩效与企业核心外包业务间,企业核心业务外包关系嵌入性具有重要调节作用;d.在企业长期绩效和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强度间,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关系嵌入性具有重要调节作用。3.4在2000年Rasheed和Gilley第一次对企业外包强度定义进行了诠释。以此对企业整体外包战略依赖程度进行了详细描述,其中主要包括外包深度与外包宽度。相似于Harrigan计算企业所提出的一体化纵向程度方式。所谓外包宽度,其实就是在一个企业整体业务活动数量中,企业外包业务量所占的比例;所谓外包深度,其实就是对于企业所有被外包的业务,其平均业务量在企业总业务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多企业外包绩效实证研究充分表明,在企业外包绩效中,非核心业务外包强度对其产生很大正面影响[11]。提高企业外包绩效的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a.将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在企业核心业务能力的提高上进行集中;b.采用企业外围业务外包的方式,向IT企业业务领先者提供能够提高企业绩效的资源;c.节约企业成本。很多企业外包实证研究充分表明企业核心业务外包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其主要原因是,核心业务业务有可能降低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削弱企业承包商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所以,本文假设:A5、企业核心业务外包强度和一个企业的短期绩效呈现负相关性;A6、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和一个企业的短期绩效呈现负相关性;A7、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和一个企业的短期绩效呈现正相关性;A8、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和一个企业的长期绩效呈现正相关性。3.4对方差齐次性验证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sig.=956>0.05,即外包具有非常强的方差齐次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运用LSD法对各水平值对比进行计算,见表二。通过分析表二可知,因为显著性检验系数要比0.05小,所以在四大因素中,对IT企业外包绩效造成影响的四大因素具有显著差异性。表二:IT企业战略绩效对比结果Tamhane均值差异标准差显著性检验外包关系类型市场型外包关系中间型外包关系.5289464.3808952.996伙伴型外包关系.6254612.3402869.857中间型外包关系市场型外包关系-.5289464.3808952.996伙伴型外包关系.6258732.3708494.998伙伴型外包关系市场型外包关系-.6254612.3402869.857中间型外包关系-.6258732.3708494.9984.2样本数据的分析4.2.1问卷调查情况通过对5分度量法进行运用,分别对商业企业、制造型企业、物流服务业以及金融企业四大IT组织企业情况作相关问卷调查,企业中层或中层以上IT外包管理人员为主要调查对象,由于这些管理人员对企业外包总体情况比较了解。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IT外包所需背景资料、个人背景资料、外包合约、外包监管、外包双方匹配性、外包成功运作以及外包文化协同性等。4.2.2.统计分析通过SPSS1.0软件来分析所回收调查问卷,其主要分析方法为因子分析、方差分析以及相关分析。采用巴特利特球体检验与KMO测度证明统计数据对调查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17个企业IT外包绩效影响因素指标和13个成功运作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类,验证与改进图一模型,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问卷信度(见表一、表二)。由表一可知,企业IT外包绩效影响因素因子分析结果与因子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影响因素四因子对企业信息涵盖率达到81.186%,各变量负荷具有相当高的绝对值系数,由此充分表明,各因子原始变量存在非常明显的相关性,其一致性信度a值都超过了0.9,因子内部具有良好的一致性[12]。依照各因子变量含义,将其四因子具体命名为:关系强度、合作匹配性、学习机制与关系治理。对比图一所示假设模型与分析结果可知,各因子间的差异对企业IT外包绩效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分为三种,但是实际结果将其进行四个因子的划分,也就是学习能力、共同学习方式与路径、从关系治理中将吸收能力分离出来变为一种新因子,即学习机制。表三对企业IT外包运作因子统计分析结果和因子一致性检验结果进行显示。三因子对信息的涵盖率达到80.263%,具有非常高的变量负荷绝对值系数,由此充分表明因子原始变量相关性比较明显。此外,三大因子所属一致性信度值都超过0.9,所以因子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依照各因子原始含义,将其命名为:变革绩效、战略绩效以及战术绩效。次结果与假设存在一致性。表三:绩效影响信度检验与因子分析结果因子命名绩效影响因素因素荷重系数F1F2F3F4F1合作匹配性路径接近程度.809.9239联合潜在优势.915目标透明度.874合作者稀缺度.900学习意图.752F2关系强度特定关系投资.906.9465因果关系模糊度.895路径依赖度.869时间压缩不经济性.836资产的积累.735资产关联性.853F3关系治理合作协议完善度.786.9077非正式治理机制.832双方相互信任度.804F4学习机制共同学习方式与路径.869.9023学习能力.903吸收能力.897因子数5633累计解释变异81.186%表四:企业IT外包运作信度检验与因子分析结果因子命名绩效影响因素因素荷重系数F1F2F3F1战术绩效成本降低.857.9226技术获取.906规模扩大.876风险降低.900F2战略绩效改善业务关注点.899.9362提升核心能力.903提升快速响应能力.845提升顾客满意度.836提升员工满意度.728F3变革绩效促进组织重组.812.9077伙伴关系形成.884超越竞争者.848增加组织柔性.802因子数454累计解释变异80.263%4.3企业外包业务分析4.3.1.企业外包业务的制定①企业外包业务依照马歇尔理论研究,在特定区域中企业业务持续增长时,就会产生先进专业化附属产业与熟练化劳动市场,企业与企业间所提供的原材料、工具、运输以及半成品服务业主要是采用服务化与生产方式或者专业机械化方式,可以保证产品单位成本的大幅度减少,以此形成一个不但能够达成交易,而且还能保证交易费用低廉的目的[13]。就产业集群与生产专业化视角而言,企业外包业务属于一种能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关键性生产方式,企业外包业务结果可以提高企业社会分工效率、扎堆效益以及规模效益。现阶段,随着市场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尤其是交通便利化、市场全球化以及信息全球化突发猛进,使得现代企业始终处于交易费用低廉市场以及产业集聚区域中,所以,企业外包业务在对一个企业的外部生产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在企业整合核心生产能力得以实现的情况下,完成企业内部没有能力完成的功能,存在非常强的经济性与可操作性。企业可以采用外包业务将企业资源具体集中在企业最具优势的服务或者产品上,以此通过相关于企业生产的纵横向外部企业有质量技术保证、低成本、高效生产资源进行运用,确保外部企业能够根据企业核心能力来整合与聚集企业生产品价值链。从而对企业运营规模与空间进行扩大,实现企业规模经济性。采用外包业务,能够实现企业产业分工的严格细致,保证企业能够生产出更加多样化适销对路的产品,使企业生产成品总量与销售范围的扩大[14]。此外,企业外包业务能够有效降低由于企业生产环节的转化而采用的生产技术与成本费用,有效节约企业生产资金。就销售利润总量而言,企业外包业务可以提升企业价值分配,确保企业运营利润的扩大,保证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效益。②企业外包业务的大批量定制StanDavid在1990年首次对大规模定制含义进行诠释。所谓大规模制定,就是在维持大规模生产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像定制单件一样快速的生产与设计产品,以此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根据市场具体需求,企业为其提供服务、产品、生产技术与设备,所以,可以更好的满足与服务于顾客,最终实现消费者凉性需求与企业生产能力的有机结合,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15]。影响企业外包业务的因素主要有三个:a.承包企业所实施外包业务的产品质量。其中主要包括:产品价格、质量、交货方式、交货时间以及交货日程等;b.企业外包业务生产成本的改变。主要包括交货时间、合同数量、产品标准以及生产技术等的改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生产成本;c.企业合同的沟通、订立与管理,以及解决合同争端所需成本。这些要素对企业外包业务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16]。若一个企业外包业务存在低产品质量,那么结果就会造成企业生产的不经济性与不稳定性,所以,次外包业务不成功。大规模制定企业外包业务,以消费者为中心,以开发、生产销售消费者想要的产品为目标。具体操作过程中,外包业务的大规模制定可以保证企业外包业务质量的提升,降低由于外包业务带给企业的不经济性与不稳定性影响。首先,大批量定制主要是根据企业生产要求进行,企业外包业务的完成是严格根据企业生产合同所表明的技术工艺、材料、生产时间、生产流程以及标准等进行,而且外包企业一般可以帮助其合同业务企业进行产品的设计与生产。所以,在外包业务中能够保证企业产品质量[17];其次,外包企业所选取的定制企业通常都是存在专业生产优势的企业,在制造外包业务参数方面也通常会采用通用性与柔性技术,所以,在定制与生产产品方面,企业外包业务参数的改变通常存在很大发展空间,生产产品可以保证企业外包产品参数标准得以实现;再次,因为批量定制外包企业主要是以客户为服务中心,主张发展和顾客互惠互利、平等合作的关系,属于外向型生产皮业,存在非常高的违约成本。由此可见,在定制、管理与沟通企业外包业务合同方面,具有非常低的发生成本和合同纠纷概率。即使存在合同纠纷,有具有比较大的胜诉概率,企业赔偿损失也比较小[18]。对于IT外包企业来说,大规模定制能够使企业外包业务得以实现,保证企业能够生产处品质高、生产周期短、售后服务好、品种多以及成本低的产品,保证企业能够在产品质量、性能、入市时间、价格以及顾客满意度上保持绝对优势,对于客户来说,因为这种产品是通过大批量方式所生产的成熟产品,可以满足客户价格合理、交货期限短、营销方式灵活、满意度高以及售后服务好等各种需求,所以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4.3.2.IT企业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对于IT企业外包绩效影响因素,相关研究结果明确指出,资产专用型越高的IT外包项目,那么企业外包绩效就会越高,不确定性越高的IT外包项目,那么外包合同也就会呈现不完善现象;越完善的企业外包合同,企业外包绩效也就越高;越完善的IT外包项目合同,外包商就具有越好的商誉,外包商和企业伙伴关系越高,企业外包绩效就会越高。在对IT企业外包绩效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时,胡欣怡提出主要影响IT外包绩效的因素是企业评量与交易成本问题、以及外包商的合同、商誉以及伙伴质量等[19]。此外,研究过程中,胡欣怡还将外包程度的定义引入研究中。此外,沈美玲、林奇营以及戴奇峰等也先后研究了IT企业外包绩效影响因素。在各学者对IT企业外包绩效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国内IT企业外包绩效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在:承包商与外包商关系现阶段,IT企业外包关系进一步向信息合作关系转变。相关研究表明,由于交流、信任、长期互动以及满意与合作关系对IT企业外包具有十分关键性作用。承包商与外包商伙伴关系管理的加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两者的信任程度,避免承包商通过机会主义行为对外包商自身利益造成侵害,最终实现外包商与承包商共担分险、共同赢利、共同发展以及目标资源优势互补,使IT企业外包绩效得以提高[20]。在我国,企业管理属于关系型管理。企业决策者通常很少通过控制与灵活性取得企业成功的外包。他们通常比较喜欢打造关系,在长期企业交往中建立稳定的合作与信任,以此对承包商与外包商关系进行整合,最终使企业取得外包成功。所以,我国外包关系的性质是极为典型的伙伴合作关系。因此,国内IT企业外包关系中,承包商与外包商属于长期信任合作关系,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共同投资、联合财务,共同分享风险与利益,这些特点也和我国企业IT外包市场特征相似。外包合同IT企业外包合同完整性。在一些企业中,外包合同事项存在遗漏或者未清楚的说明,则外包商就会有可能出现机会主义,这是导致后来出现合作纠纷的关键性因素。IT企业外包合同灵活性[21]。在企业外包活动中,合同灵活性有助于合同方及时控制风险、调整策略以及及时改正错误。企业合同执行与指定情况。在对IT企业外包合同条款予以制定与执行过程中,由于合同方借鉴经验的缺乏,外包合同运行不足,服务质量低、对潜在事件存在不足的认知,危险系数比较高,此外,在国内市场规范、法律法规的执行方面具有弱势。市场成熟度IT企业服务市场方面,若外包商数量少、市场成熟度比较低,那么企业就会缺乏有效公平的市场竞争,最终造成企业成本增加,具体包括,企业外包商合同签订与成本搜寻的增加。企业所增加的这些成本所占比例为总成本的3%.此外,还会导致企业服务价格上升。因为企业外包商市场竞争的缺乏,需要与外包商具体需求进行配合做大量额外工作,主要包括签约金、协调成本以及监督外包商等方面的支出,这样必定就会增加外包服务费用;增加监督管理企业自身成本,由于企业不能与市场比较外包商服务绩效;增加外包商转换成本[22]。因为在市场中,企业外包商比较少,所以,一旦企业对某个外包商进行选定,一般很难再改变。在我国,承包商和外包商伙伴关系管理是对IT企业外包绩效造成影响的关键性因素。相关研究显示,如果承包商能够预见有获得潜在合作合同的可能时,一般都会有很好的表现。所以,这些承包商往往会存在构建长期合作关系的意愿。由此可见,承包商和外包商关系管理是影响IT企业外包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不善的外包商关系经营同样有造成企业外包失败的可能性,对企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特别是在企业长期合作过程中,此风险就变得更加明显[23]。而企业关系管理属于一个细致长期管理过程,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导致企业外包风险的可能性。4.3.3.企业外包业务在企业中的要求分析.流程再造一般情况下,企业IT外包都会对集中与重点控制企业核心能力比较重视,因为这是企业在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