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松北区中山路康养中心建筑方案设计_第1页
-哈尔滨市松北区中山路康养中心建筑方案设计_第2页
-哈尔滨市松北区中山路康养中心建筑方案设计_第3页
-哈尔滨市松北区中山路康养中心建筑方案设计_第4页
-哈尔滨市松北区中山路康养中心建筑方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论文目录TOC\o"1-2"\h\z\u22553摘要 I375Abstract II8649引言 110271绪论 326821.1课题背景 3193451.2课题目的 3140851.3课题意义 392012国内外养老建筑发展现状 4238142.1国外养老建筑发展现状 4187312.2国内养老建筑发展现状 459993项目概况 7176053.1项目设计条件及设计理念 7111323.2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原则 8111323.3医养结合下养老建筑的设计趋势 895654总体规划 13325394.1场地规划 13264814.2建筑布局 13109214.3道路规划 1455134.4室外活动场地规划 14316855单体设计 15182185.1功能设计 15211505.2平面布局 15285515.3流线设计 16285515.4景观设计 17626结论 1822123参考文献 195948致谢 21本科论文摘要当今传统养老建筑还停留在满足老年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响应政府对于推进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的号召,需要在护理医疗、康复空间、医疗设施方面进行设计,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要和落后的设计理念与养老空间之间的矛盾。在服务内容上,有别于仅提供日常照料护理的传统养老机构,它既包含传统的日常护理、文化娱乐与精神心理服务,又包括了老年人医疗康复服务。在服务对象上,医养结合模式中的养老机构更加为身体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提供全身心的照顾,为身体行动不方便或有疾病的老年人提供养老与医疗服务。本文针对养老建筑的建筑布局、道路规划、活动场地、建筑功能、流线和居住空间等方面阐述养老建筑的设计特殊之处。由于老年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特殊原因,养老项目的场地设计与一些常规的项目相比,有一些不同,对人性化、适老化的要求较高,对细节设计的要求更为严格。因此要综合考虑,合理规划,从老人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全面设计。关键词:老龄化;老年建筑;养老模式;医养结合

AbstractTheTodayistraditionalold-agecarebuildingsstillremaintomeetthemostbasicneedsoftheelderly.Theyshouldconformtothedevelopmenttrendofthetimesandrespondtothegovernmentscallforthedevelopmentofthecombinationofmedicalandnursingcare.Thegrowingneedforhigh-qualitymedicalservicesandthecontradictionbetweenbackwarddesignconceptsandretirementspaces.Intermsofservicecontent,itisdifferentfromtraditionalpensioninstitutionsthatonlyprovidedailycareandcare.Itincludestraditionaldailycare,culturalentertainmentandmentalandpsychologicalservices,aswellasmedicalrehabilitationservicesfortheelderly.Intermsofservicetargets,theold-agecareinstitutionsintheintegratedmedicalandnursingmodelprovidewhole-heartedcarefortheelderlywithphysicalinconvenience,andprovideold-ageandmedicalservicesfortheelderlywithchronicdiseases,disabilities,earlyrecoveryfrommajorillnesses,andlateterminalillness.Thisarticledescribesthespecialfeaturesofthedesignoftheold-agedbuildingsintermsoftheold-agedbuildingsarchitecturallayout,roadplanning,eventvenue,buildingfunctions,circulationandlivingspace.Duetothespecialphysicalandpsychologicalreasonsoftheelderly,thesitedesignofthepensionprojectisdifferentfromsomeconventionalprojects.Ithashigherrequirementsforhumanizationandaging,andstricterrequirementsfordetaileddesign.Therefore,itisnecessarytoconsidercomprehensively,planrationally,andconductacomprehensivedesignbasedontheactualneedsoftheelderly.Keywords:ageing;oldbuildings;pensionmodel;medicalandnursingintegration引言我国经济和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现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从年龄构成上看,60岁及以上人口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提高0.4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12288万人。占总人口的9.1%,但当前国内的养老方式还是以家庭,社区养老为主,但是这这种养老方式缺乏医疗资源的融合。进面使养老过程当中出现各种问题出现,再加上二胎政策的出现,给家庭养老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我国人口老龄化仍然处于快速增长和深化的过程当中。如何加强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是缓解养老压力的重要的一个措施。所以我认为可以通过医养结合先进性理念的采用,实现医养综合型养老建筑空间设计。从面有效的缓解家庭、社会的养老压力。以下对此展开深入的分析。所谓的医养综合型养老,指的就是将传统的老年人养老和医疗康复护理有机结合起来。确保老人在养老机构的养老生活当中,也可以感受享受到医疗护理服务。并通过这些医疗护理服务。确保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实现养老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医养结合先进性理念。也逐渐成为社会上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为了能够对本次项目进行更好的设计,需要明确项目的服务对象及范围,必须准确理解养老建筑、养老模式、“医养结合”等概念,以便于推进之后的设计:什么是养老建筑,简而言之就是在满足老年人的心里和生理层面上的供老年人居住或者休闲活动的场所空间,大到一项整体规划,小到一处居住空间中的功能分区。并不是所有有老年人居住的建筑就是养老建筑,而是特指那些不论从设施安全还是从心理层面上讲都能满足医养结合先进性理念在养老行业当中的应用。具有如下优势:其一,缓解医疗资源紧张。老年人作为医疗机构最常见的病患,需要得到越来越多医疗护理服务,大大增加了医疗资源紧张的压力,而通过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可以有效的环节医疗资源紧张的问题:其二,提高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当前的养老机构虽然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医疗护理服务。但是远远不够,其服务水平相对还处于十分基础的水平。而通过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医养综合体建筑空间布局的设计上,需要根据医疗和养老两个方面的特点,即实现医疗护理,又实现养老服务。设计出富有品质的养老环境和空间,进而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此外,医疗空间和养老空间是相互独立但是又相互联系的。能够增加老人就医的便捷性。提供医疗护理效率,但也需要注意设置独立的出入口,从而降低对老人的居住环境的干扰,确保老人正常生活不受影响。1选题依据1.1课题背景在在当今快节奏生活,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非常之大,年轻人可能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给与老年人生理与精神上的慰藉,尤其是孤寡、失独老人,他们的日常照料更是难以保证,无法给老人创造舒适的晚年生活环境。因而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不容乐观,生活状态每况愈下。预计在2050年老龄化水平日益加重通过老龄化是一个不断发酵的、演进的过程,当我国从老龄化社会发展到老龄社会时,养老模式会从集中养老模式向居家养老转变。纵观我国发展阶段,正处于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处于老龄化过程,因而更加科学、完备、系统的“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建筑建设将会是今后涉及的重点。1.2课题目的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新时代,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医养结合”模式下的高品质养老服务逐渐变成刚需。因而高品质的“医养模式”下的新型养老建筑设计应运而生。因此本次课题的目地就是为了在设计过程当中,需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生活习惯、行为特征、心理因素,综合各种因素,并针对老年人的自身需求,有目的、有方向、有准备的对养老建筑进行空间、养老设施与功能等方面的设计。充分提高老年人的居住体验以及满足老年人对于康复医疗的需求。1.3课题意义针对当前传统养老建筑设计还只停留在满足老年人最基本的养老需求上,本文希望通过对于“医养结合”新模式下探索新型养老建筑设计,为解决困难重重的养老问题,提供一点思路,包括新的发展方向与方式,探索综合性的养老建筑设计方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多层次、多元化的医疗护理服务,满足更多老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给与老年人的晚年更多的获得感。使社会资源的配置更加的合理,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又能符合当前的需求,一举多得。因而本文以实际情况为依据,以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准绳,探讨养老建筑空间设计的大致思路,都是有较为现实的意义的。2国内外养老建筑发展现状2.1国外养老建筑发展现状为了应对严峻的老龄化形式,国际社会已经开始强化了养老建筑内的医疗设施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老年医学专业知识培训的体制机制,提升从业医生的从业素养,为了老年人的能获得专业服务提供了制度保障。可以说,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把“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当做今后战略部署,为此,欧美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积极实施落地,确保政策不是一纸空文。以日本为例:日本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建筑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层次分明的机构中有着多种明确的服务种类。分为专业的医疗机构、侧重于康复的助养康复空间和老年综合服务机构,这三者互相耦合、相辅相成,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医疗系统机构在其中有着重要作用,他给与老年人专业化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护理的服务。保健系机构主要应对经过治疗后的患者身体康复需求的问题,这是医治疗机构和康复护理机构间的有力衔接,是保证这两个机构协同工作的重要桥梁,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康复护理建筑所照料的患者都是急发症的短期老人。他不能很好的给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的提供长时间的服务。因而“医养结合”模式下的老年综合服务机构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美化了生活环境。有着精心的照护服务,满足长期居住的需求”。2.2国内养老建筑发展现状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呈现地域式的分布不均状况,各地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因此造成了养老建筑地域性的差异化。目前我国的养老建筑大都是由既有建筑改造而来,大都只能满足老人最基本的养老需求。而专门照护老年人的设施与空间都是空白,帮助老人康复的助养空间也有所缺失。大型医院单独设立的老年病科也很有限。养老院普遍也不具备医疗资质,使得养老院的空床率很高。可以说我国在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之间是缺乏有效衔接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相对独立的体系已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及医疗需求。2.2.1机构老床位供需养不匹配我国养老设施的床位总数虽然逐年上升,但床位空置率也在上升。同时,一些大城市核心地段的养老机构,出现了“一床难求”的现象,这些都表明了我国养老床位供需不匹配。城市中心区的高龄化率相对较高,护理需求更显著。而许多新建的养老设施位于城市郊区,虽然床位数量充裕,但由于距离较远,且缺少完善的医疗配套资源,并不能吸引老人入住。这不仅难以扭转市区内“一床难求”的局面,反而出现了“床位空置”的现象[2]。2.2.2机构养老设施供给重、轻需求虽然社区养老设施的总量在飞速增长,但老人真正有效利用的社区养老设施或服务的比例却很低,由于目前国家政策更多是从鼓励供给的角度出发还没有做到从需求出发、按需定制。许多设施在建设时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造成建设后与实际需求不符,最终导致长期空转甚至关闭。另方面,社区养老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并没有随硬件设施的建设而配套跟进。例如一些日间照料设施由于缺少专业服务人员,难以开展相应的照护服务,只能变为面向健康老人的活动室、棋牌室,而真正需要日间照料的老人的需求并不能在社区养老层面得到满足。通过对国外社区养老发展的研究可知,社区养老设施应与所在地区老人的需求紧密结合,并且由于各地需求的差异,会形成多种类型及建设形式。目前国内在发展社区养老设施时往往出现政策标准“一刀切”的问题,希望能用统一的建设规模、功能配置来指导建设,而缺少与各地区社区养老需求的结合,造成设施建设形式与地区需求不符、设施闲置等问题[2]。2.2.3养老设计方面的问题⑴设计思路和理念存在误区由于对老年建筑不了解,许多设计人员或开发商认为老年公寓与旅馆、酒店式公寓类似,养老院和医院差不多,设计时就按照旅馆和医院的思路来做。但却忽略了老年建筑的长期居住特征和服务运营模式,造成设计方案并不符合最终的使用及运营需求。⑵设计缺乏灵活性、多元性老年建筑的空间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入住老人的类型、身体状况的变化和服务模式的调整,都会对建筑的平面布局、空间形式及面积提出新的要求。但许多老年建筑在设计之初并没有考虑到今后改造的可能。例如一些最初定位为健康自理老人的养老设施在运行后转型为护理型养老设施,需要重新划分组团形式、改变空间功能,但受到建筑结构或原有布局的限制,往往难以实现。⑶盲目追求豪华,不注重细节国内许多开发商是从房地产、酒店业等领域转型到养老产业,在开发养老项目时不了解老年客群的需求,认为将硬件设施做得高端、豪华就能够吸引老人,然而却忽略了软件服务和许多的细节设计要求。⑷对护理及后勤服务需求关注不足设计人员对养老设施的护理及服务模式缺乏关注,导致建筑空间给工作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带来不利影响。调研时发现,一些养老设施由于护理站布局不当,造成护理人员服务流线过长,不仅不利于对老人的看护,也不利于提高护理效率,提高运营效率等。有的养老设施后勤辅助空间设计不足,影响了晾晒、清洁工作的开展等。⑸对老人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认识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老年建筑设计对老人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关注尚显不足。例如在老人居室的设计中较少会考虑老人个性化布置的需求,往往采用统一的家具配置,留给老人自由调整的余地很少。养老设施的公共空间在设计形式和装修风格上较为单调,空间氛围的塑造不够丰富等。3项目概况3.1项目设计条件及设计理念3.1.1项目设计条件本项目选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中山路与香坊大街交汇处。项目选址如图3.1所示。图3.1项目选址该地块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其东侧紧邻香顺街,北侧临香木街,西侧中山路为主干路,南侧为香坊大街。场地交通便利,且有多条公交线路如:27路、73路、364路、366路等公交线路,可到达性比较强,生活氛围较为浓厚,比较适合老年人居住。根据实地调研,发现项目周边有大量住宅区,老年人数量多,且许多老年人曾在项目周边地域的企业共工作过,与项目的地缘关系紧密。场地内部缺少综合性养老设施,且现有的养老建筑功能比较单一,设施较为老旧,缺少娱乐设施和室外活动场地。3.1.2项目设计理念为满足该地块老年人群的养老照料需求,现规划设计一座多功能的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设施。第一,这种养老模式是国家政策所提倡的养老模式,第二是源于老年人对医疗资源的依赖较强,第三是为了充分利用场地内现有医疗资源。这种养老模式对于老人来说可以就近就医,使老人感到既安心又放心,对于养老机构来说可以提高收益,能够吸引老年人的入住:对于医疗机构来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就诊效率。如图3.2项目定位。图3.2项目定位综合场地现状并结合环境景观、服务效率等方面的需求,提出以下几点设计原则: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优化场地环境景观质量;科学的选择楼栋形式,充分提高护理效率;丰富居住户型及娱乐活动设施等,满足老年人的不同居住需求和活动需求。根据规划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等分为以下几部分:居住部分、公共活动区、医疗保健区、以及其他附属用房等。3.2养老建筑的空间设计原则3.2.1建筑居住空间设计居室空间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空间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同时是老年人使用频率最高的场所,因此居住空间的设计时整个养老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居住空间设计好坏的的关键是能否处理好隐私空间与开放空间的关系,老年人在生活过程中他们的隐私渴望得充分的尊重。居室空间比较有限,却承载了睡眠、洗漱、更衣、待客、如厕、等诸多功能,因而处理起来比较复杂,而老人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拥有独立的不受打扰的安全空间,可以感受到自己的隐私得到很好的保护。本次设计将居住空间大致分为入口区睡眠区以及卫生间等。具体如图3.3所示.图3.3居住卧室平面分布3.2.2康复诊疗空间组合模式医疗服务是“医养结合”模式下的新型养老建筑区别于传统养老建筑的重要方面。老年人提供医疗诊治和康复服务的区域,是医养结合模式下区别于传统机构养老设施的核心关键部分。在功能布局上与公共功能单元结合设置,形成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的养老服务场所,设计时以现有相关规范做指导,着重处理其空间组合模式、功能配置、流线组织,以及与护理照料空间、公共活动空间之间的衔接等[7]。“医养结合”模式下的新型养老建筑内的医疗康复空间配置是以其服务的人群为设计的依据,为了降低养老建筑的运营成本,医疗康复空间的服务人群不局限于养老建筑内的人群,而是扩大范围,也服务周边社区的老年人,这样的模式下就要求医疗康复空间需要独立的出入口,方便外部老年人进行看诊的同时,也要处理好人流关系,避免人流干扰到养老建筑内的老人。3.2.3康复空间的设计原则康复空间包括物理恢复空间与心理咨询空间,其设计时注意给这些空间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在室内设计上着力营造舒适、安心的环境氛围,如点缀一些绿色植物的盆栽,在室内配色上选用诸如米色、木色等暖色等。环境疗法.物理康复空间由专门的康复理疗师借助专用的器械指导帮助老年人进行康复训练,专用的器械需要在不同的诸如通风、采光、防辐射等空间环境中使用,物理康复又可以分为身心疗法、外部辅助疗法,身心疗法是老年人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平缓呼吸、伸展筋骨,平衡训练中稳定并愉悦自己的情绪,促进体内多巴胺的分泌,这对人体是最为有益的一种活动,可以有效增强老年人的抵抗力。相比而言,电疗法、光疗法等外部辅助疗法就是一种比较激进的,他的原理是通过电光热刺激人体,达到治疗效果。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疾病,那么老年人渴望倾诉,因而在设计时需要着重考虑空间的私密性,做好隔音与隔绝视线,空间开阔。辅以一些浅色的装饰,以保证老年人能放松下来,配合心理医生的治疗。3.2.4诊疗空间设计诊疗空间的构成相对简单,它包括挂号收费区、问诊检查区、辅助诊断的化验区、主要服务外来人群的输液大厅,结合外来老年人就诊流线布置空间功能,挂号交费区宜设置在诊疗康复空间的独立入口处,辅助诊断的心电图室、化验室,应该结合问诊室布置,尽可能的缩短流线。护士站设置在输液大厅附近为宜,方便护理人员为老年人服务。在健康检查室、卫生间以及其他需要老年裸体或局部裸体的空间内,空调系统应该达到温度控制要求。大多数老人因为气血衰退都比较怕冷,提高机械通风系统中的控制能力,尽可能降低送风速度,避免过大或明显的室内气流,并可以进行灵活控制。诊疗空间室的床位数大致为总床位数的1%-2%,且不应少于两张床位。根据老年人需求,设计了大致的诊断与治疗空间。如图3.4所示。图3.4诊疗空间布置示意图3.2.4公共功能空间设计在建筑的一层设置公共餐厅包括自助餐厅等、超市、茶室等,满足自助型老年人的需求。活动空间在设计时,需要赋予它良好的视线渗透效果。能够让老年人方便的看到各种活动,利于他们选择,把室外景色引入室内更能愉悦老年人的身心。例如用于康复训练的室内运动室就可以采用大片玻璃墙,这不仅获得了充分的采光,也因为良好的视野,能让外部的老人看到内部正在锻炼的老人,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老年人的运动热情。除了开放的公共空间,还需要一些半私密的用于交谈的交往空间,在设计时可以加一下轻质隔断,加以分割空间,以保证私密性。3.2.5养老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外部空间设计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环境优美,光照充足的户外空间总是能够吸引足够多得自理、半自理老年人走向充满阳光的户外。室外活动的空间应该丰富多样,结合室外空间与景观布置多样化的活动场所,如喂养小动物的空间、种植花草的空间,野炊的草坪等。不仅给喜静的老年人提供的坐下来,慢慢交谈的休憩停驻空间,树下遮阳空间,还有喜欢阳光照射的老年人,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也可以设计儿童游乐场所,让老年人与儿童互动留下美好的回忆。3.2.6养老建筑的人文设计人文环境的设计是在满足老年人生活基本需求以后,结合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对现有环境的提升设计,是构筑人文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养结合”新模式下改造的新建筑特有的人文关怀。由于老年人的视力和听力以及身体各种器官随着年龄增长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弱与退化。耳朵失聪,身体不平衡等。除此之外,没有食欲,记忆力下降、与社会接触少、孤独感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认真对待。所以就要明确建筑物内的室内、室外空间的边缘界线,方便老年人对相关空间的感知和判断。例如在楼梯和高差有变化的空间内,采用橘黄色荧光材料来提高空间边缘界线的可视度。扩大和增加老年人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渠道。针对高品质的医养服务,对于就餐的食物,除了强化嗅觉的诱惑力还有丰富的食物的视觉效果,让老年人们可以多方位地对食物进行认知,刺激和增强就餐欲望。强化身边日常用品的环境刺激。或对扶手、墙壁、家具等事物,可以通过肌理、温度等触觉信息手法、辅助老年人对周边环境的感知认识。在为老年人们提供各种社区活动,还要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的选择机会,避免单一的生活模式,例如让老年人参与包粽子。包饺子等简单地活动,重新唤醒老年人的年轻记忆。进行个性化的空间处理,形成一种温馨、一种真正的家的感受。3.3医养结合下养老建筑的设计趋势老年人使用的养老建筑应该与其他公共资源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利用率,老年建筑尽量设置在老年人们的住宅附近,是老年人们日常可以到达的地方,方便就近使用,避免长距离交通移动。老年人虽然在身体机能衰退、智力有所衰减,但是作为独立的社会人,他们更加希望在老年时期正常的生活,希望与正常人一样被看待与尊重。因此在老年建筑设计时,需要在各个细节上确保老年人的这种需求,特别是在心理要求上,应从原来注重集体型活动原则向尊重个人独立性的方式转变。丰富老年人的各种层次、多元化交流,避免或减少老年人孤独寂寞的感受。大致有外部和内部两种模式来解决,在外部,尝试利用扩大户外公共空间的方式,促进外部儿童与老年人之间有共同的活动内容,增强他们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内部,在充分保障老年人个人隐私的同时,通过设置交谈室、内廊长椅、转角广场等公共活动空间,组织老年人们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提供多层次、不同角度的交流方式。“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空间不仅仅是是针对失能、半失能的老人而设计的空间,而是面向所有老年人需求。不仅是从生理上的看护、护理、康复需求,也同时关注老年人们的心理问题。让老年人们渡过一个舒适的晚年因此扩大了“医养结合”模式下康复空间定义的范畴,尽可能多的满足各类老人的多种需求。4总体规划4.1场地规划场地设计中优先考虑了建筑的位置,为确保老年人居住空间和主要活动场所有良好的日照条件,将场地分为三个部分,且对称分布,建筑形式设计成半开放状态,呈U字型,保证每栋建筑有充分的活动场地。场地的主出入口位于北侧道路上,次入口位于南侧,交通便利。增强场地的可到达性。场地的东侧和西侧较为开敞,有较为宽敞的活动空间,增强了老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老年人与社会的交流。4.2建筑布局建筑形态提取了场地内合院的元素,根据用地条件,对其进行整合处理,形成半开放状态,并以连廊连接,使每两栋建筑之间既相互连接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主要布局如图4.1所示。图4.1总体建筑布局为使老人延续过去的生活方式,营造出场地内原有的合院式生活。两栋建筑有独立的建筑主要出入口,减少不同功能出入口的相互干扰。因温度的骤变、风吹日晒都会给老年人带来身体的不适,因此建筑单体设置有连廊等的过渡空间,过度空间靠近活动场地,当风雨来临时,老人可以及时找到遮蔽的场所。4.3道路规划该项目的交通组织方式应充分考虑老年人行动慢、反应迟缓的特征,场地内部采用人车分流的通行方式,车辆进入场地后主要集中在场地的外环,将停车位主要分布在主入口两侧,并同时配有无障碍停车位。而场地的中心位置主要为老年人活动区域,这样才能避免行驶车辆对老人造成伤害。并且还能够充分保证老年人的安全,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步行条件。车行道路系统简单清晰,如图4.2所示。场地内设有消防环路和消防扑场地,能够有效地防止意外的发生。人行道路场地平整,采用平坦之地均匀、无反光的材料,对于借助拐杖、助行器等器具行走的老人来说既方便安全。图4.2建筑道路规划4.4室外活动场地规划本次设计的室外活动场地主要在每一栋建筑的南侧,保证冬季阳光充足夏季通风,不受东北方向的寒风侵袭。场地内部设置有活动区,棋牌交流区健身场地,儿童活动区等,加强老年人活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室外活动场地的位置设置在易于被室内清晰观望到的位置,有利于吸引老年人的注意力,提高老年人参加室外活动的兴趣。且毗邻场地的主要出入口,便于吸引他人,包括周边地区的居民,有利于营造多样的较大型的活动。为老人营造友善、舒适的室外环境。5建筑单体设计5.1平面功能设计该项目的公共空间集中设置于每栋建筑的底层部分,居住空间位于建筑上层,这样可以保证居住空间的私密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将部分公共空间对外开放,有助于养老建筑与外部社会的交流。公共空间部分的一层功能空间为动态空间,如公共餐厅、厨房、医疗用房等;二层则是较为安静的功能空间,居住卧室以及护理单元等。在公共空间中设置独立的消防设施,并且注重公共空间的紧急疏散问题。根据规划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等组织关系分为以下几部分:居住部分、公共活动区、医疗保健区、厨房、公共餐厅以及其他附属用房等。主要布局如图5.1所示。图5.1平面功能布局5.2平面组团布局在平面布局中,合理组织好流线与功能,有利于减短老人的行走流线,有效的提高服务效率。一层设置有公共餐厅、厨房、康复诊疗、超市等功能。二层设有较为安静的等功能空间。标准层平面采用U字形的单廊布局形式,以使更多的老人居室或得良好的朝向。每栋建筑的每一层均有两个居住组团,均配有相应的组团功能空间:组团独立的浴室、洗衣晾晒间、卫生间等。如图5.2所示。公共起居厅布置于转角处,有良好的朝向和日照要求,且有利于节约建筑面积。楼电梯的位置满足防火疏散距离要求,其布置临近于护理站、公共起居厅,便于使用和管理。在空间组织层面,本设计兼顾长者与护理人员不同的使用需求,在后勤空间的设置、不同类型的服务流线规划、公共厅的可变组织、房间内部布局的合理性与灵活性等层面均做了优化,从实际使用的角度提升长者体验、提高服务效率,在保证高品质服务的前提下节约运营阶段的人员成本。图5.2组团布局5.3流线设计在交通设计的内容,从设计的行为对象而言,无外乎人、车、物三个方面。其中,人的交通设计包括外来者、内部管理人员、医疗护理人员、辅助服务人员、作为场地的主要使用者的老年人等。结合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群进行交通流线设计,车的交通设计包括外来探视车、设施工作用车、设施工作人员用车、作为住户的老年人用车等。物的流线包括生活必需品、管理用品、医疗护理设备邮件包裹与外部社会以及内部移动相关的物品的流线设计。本次项目设计公共流线简单便捷,将公共区域部分设置在一层居住部分在二层,这样有利于老人出入公共区域的部分和位于二层及以上的居住空间,能够使服务护理流线简单方便快捷,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后勤服务流线要放在较为隐蔽的位置,使每一栋建筑有单独的后勤出入口,医疗服务用房的每一层的医疗空间设置有单独的医疗库房入口,防止和后勤流线以及老人流线交叉。如图5.3所示。也可以通过种植树木、设置景观小品化等多种处理手法,对设施内垃圾收集站、变电所、公厕等室外构筑物等进行遮挡或美化设计。对应老人的身体状况和行为特征在相应的场所及空间接点处,设置明确的指示标识或导游图,建立包括指示牌等引导人流的标志,便于老年人识别。图5.3流线设计图示5.4景观设计自然景观设计主要包括自然地形的处理、绿化、整体规划、小品的布置、停车场的设计、人的流线与车的流线的关系、休憩停驻空间的设置等诸如此类的室外空间环境设计在景观设计这一阶段,功能划分以及设计要点包括很多方面。本次项目设计在养老建筑入口空间处设置雨棚,规划风雨连廊将每栋建筑串联起来,方便老人及时躲雨。同时尽量缩短从停车场到养老建筑内的步行距离。通过树木的遮挡和高低差的地形景观设计,减少停车场对景观的负面影响保持设施内的景观的连续,使室外空间与景观有机地结合,布置种类繁多的活动场所包括棋牌交流所、健身场地、小篮球场、儿童活动区、休闲座椅、交流空间等,丰富户外的活动内容,促使老人们可以更喜欢到室外活动、交流,同时细致划分室外空间的种类和等级,明确庭院、组团中庭、养老建筑内部的相互关系,把整个空间环境串联起来,让老人有一个舒适自在的业余生活。结论在随着时间迈入21世纪,我国老龄化程度越发严重与失能率居高不下的当下,失能、半失能老人怎样在不占用医院有限的床位与医疗资源的情况下,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是进行“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建筑改造的初衷,通过整合医疗与疗养康复资源,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本文旨在处理好既有建筑改造成“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建筑中所遇到的诸如空间的布局的方式、康复空间的设计要点、外部环境的设计要素等诸多问题。本次设计为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建筑,分析适合养老建筑以及在设计过程中遵循的原则与策略包括整体布局、诊疗康复空间、公共空间、康复护理空间的一些可供参考的方面。老龄化形式严峻、失能率居高不下、家庭人口呈现倒三角加大了养老

的压力与负担,老年人康复护理的需求强烈,同时城市用地紧张却既有建筑存.量巨大。在传统养老建筑明显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将传统的养老建筑融合进新的模式,从以上现状得出进行医养结合模式下既有养老建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做好医养结合模式下的既有建筑改造工作。为我国对存量巨大的既有建筑改造做好前期探索。通过分析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得出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实际需要,结合查阅专业老年建筑设计的书籍,将老年人的需求结合规范进行耦合,将能实施尽量落实。

参考文献[1]李光,李红霞.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继续教育发展探析[D].太原:山西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8:4-4[2]周燕珉.养老设施建筑设计详解[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4:12-20[3]温文,王旭冉,于洋洋等.“老有所依”养老空间无障碍设计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1):910[4]吴晓燕.现代都市养老建筑设计及其改造对策[J].低碳世界,2018,(1):217-218[5]王珊,李逸舟,王冰冰等.基于行为需求的老年公寓交流空间设计[J].华中建筑,2018,36(6):54-57[6]李洁,王崇杰,薛一冰.养老建筑绿色化设计研究[J].建筑节能,2018,46(2):66-69[7]黄丽蒂,王丽贺,王昊等.医养结合型养老社区的规划设计策略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1):975[8]江乃川,杨婷婷.基于景观需求调查的适老性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要素调查研究[J].住区,2019,(2):102-107[9]吴瑕,李鹏涛.老年公寓公共空间适老化设计策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5):141-142[10]叶芊汝,薛婧嘉,宋阔等.哈尔滨老年公寓无障碍居住空间优化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5):106-107[11]罗美丽,任滨海.老年人心理健康在不同养老模式下的差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227-229[12]周燕珉,陈瑜.养老设施空间设计的实践经验总结[J].建筑学报,2019,(2):38-43[13]陈鑫圆,孔国保,马凯等.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168-170[14]鲍亚玲,王立新.医养结合背景下智慧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J].山西青年,2020,(1):47[15]蔡俊.从标准化到多元化的养老设计实践[J].城市住宅,2019,26(11):31-37[16]潘心蕙.医养结合模式下城镇空巢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7):156-159[17]宋昕.养老智慧化成为未来养老的新模式[J].居舍,2020(08):16-17[18]林天喜.国内外康养环境中建筑空间设计的比较研究[J].中国房地产(中旬刊),2020,(4):44-49[19]LiZhang.PrimaryCaregiversandChineseEldersDemandonCommunityServices[J].JournalofSocialserviceResearch,2020,46(2):2-4[20]ShanSong,DeWang,WeiZhu,CanWang.Studyonthespatialconfigurationofnursinghomesfortheelderlypeopleinshangha:Basedonthierchoicepreference[J].TechnologicalForecasting&SocialChange,2020,152:4-5致谢回首大学生活,仿佛做梦一般,匆匆即逝,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心中充满感激和感谢,五年的大学生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支持下,我收获颇丰。首先我要感恩我的父母,父母之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这大学的五年里,深刻体会到只有父母会不畏付出,不求回报。我的父母始终以他们的方式爱着我,鼓励着我。感谢父母一直以来的默默支持与关心和辛勤付出。感谢父母对我生命的赐予,感谢父母对我的无私付出和养育之恩。我还要感谢我的专业课老师们,尤其是我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曾辉老师和周辉老师,他们始终以其高度的敬业精神、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对我的学习生活、对我这五年,甚至是自己的未来,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老师们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帮助我能不断学习专业课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充实、不断前进。然后我还要感谢五年中陪伴在我身边的同学、室友,感谢他们给予我在生活上的陪伴,在学习中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在我学业的路上给予我的帮助,在生活中对我的关怀和照顾,感谢他们的真诚对待。我为这个班级感到骄傲,能与他们同窗是我的荣幸。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度过了五年的大学生活,感谢他们!最后还要感谢我的母校沈阳城市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在这五年来对我的用心栽培。师德师恩,同学之情,亲人之爱,无以回报,谨以此记,聊表寸心。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获得大量数据,进而对调查中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一)典型例子

调查法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问卷调查法。它是通过书面提问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即调查人员编制调查项目表,分发或邮寄给相关人员,询问答案,然后收集、整理、统计和研究。

(二)研究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

确定题目时要注意选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要注意选题切忌太大,也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2.制定调查计划

要明确调查课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手段、调查步骤、时间安排。

3.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时要尽可能保持材料的客观性,尽可能采取多种手段或途径。

4.整理材料

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以便后续总结归纳、形成结论。

5.总结研究

对整理完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三)特点

调查法相对其他研究方法来说较为耗时耗力,但也有其优势,即获得的一手资料信息真实具体,能够对研究对象有更加准确、清晰的认识。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一)典型例子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就是通过观察法提炼总结出来的;儿童心理学创始人——普莱尔,也是在一次次地使用观察法后,提出了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诸多理论。

(二)研究步骤

1.明确观察对象

在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观察者与观察对象。

2.制定观察计划

在观察计划中要规定明确的观察目的、重点、范围以及要搜集的材料。

3.做好观察准备

观察准备是否充分,往往影响观察的成败。

4.做好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要时时记录,不放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三)特点

观察法具有拓展人们的感性知识、启发思想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强调研究要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且不允许掺杂个人的偏见,确为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从而发现变量间因果关系以验证预定假设的研究方法。核心在于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在条件方面加以适当的控制,排除自然状态下无关因素的干扰。

(一)典型例子

采取实验法的一个典例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提出,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发现人们对他人行为的期望通常可以导致他人向期望方向改变。

(二)研究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