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与“记”-鞍山市台町区文化商业步行街更新改造方案设计_第1页
“循”与“记”-鞍山市台町区文化商业步行街更新改造方案设计_第2页
“循”与“记”-鞍山市台町区文化商业步行街更新改造方案设计_第3页
“循”与“记”-鞍山市台町区文化商业步行街更新改造方案设计_第4页
“循”与“记”-鞍山市台町区文化商业步行街更新改造方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选题依据 31.1课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31.2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42商业步行街区改造更新设计 52.1基地选址 62.2项目背景 62.3前期基地调研 63项目设计定位与概述 73.1设计理念 83.2设计原则 93.3设计依据 94总区域规划 94.1总平面布局 94.2交通流线布局 104.3商业街区规划 114.4公共绿地及景观设计 115商业建筑沿街面设计及细节设计 125.1街区沿街立面风格及局部细节设计 125.2生态设计 14结论 16参考文献 18致谢 20本科论文摘要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上升,对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的品质都越来越高,不再仅限于其中一者的享受而是更多的对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渴求,同时局部区域的发展状况也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和经济值,所以,对老城区的改造和保护处于刻不容缓的地位,在时间点上,也是现代文明对复古建筑的再欣赏和对艺术思想的提升,是个人的修养的一个质的变化,由大到小,有宏观到微观,对其进行活化需要深入思考。分析其存在价值与意义,在传承历史文脉重构建筑城市肌理上都进行客观的评判,影响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活化的因素为:非物质因素方面——城市历史文化街区在活化以后能否产生积极作用,具有良好的城市效应,为街区内部居民以及街区经济发展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基础条件,即活化后的街区人们精神需求与区域发展的适应性问题;物质因素——对其进行活化后所反映出来的空间结构能否与原有城市肌理、自身肌理相融合,即活化后的街区与原本文脉、现今城市结构适应性问题[16]。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文脉;城市肌理Abstrac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thecity,people’slivingstandardisalsorising.Thequalityofmaterialneedsandspiritualneedsisgettinghigherandhigher.Itisnolongerlimitedtoenjoymentofoneofthembutmoretothedualdesireofspiritandmaterial.Atthesametime,thedevelopmentoflocalareasalsodirectlyaffectsthedevelopmentandeconomicvalueofthecity.Therefore,therenovationandprotectionoftheoldcityareinanurgentposition.Atthetimepoint,itisalsothere-appreciationofancientbuildingsandthepromotionofartisticideasbymoderncivilization.Itisaqualitativechangeofpersonalcultivation,fromlargetosmall,macrotomicro,activatingit.Thispaperanalyzesthevalueandsignificanceofitsexistence,andmakesanobjectiveevaluationonthereconstructionofarchitecturalcitytexturebyinheritingthehistoricalcontext.Thefactorsinfluencingtheactivationofurbanhistoricalandculturalblocksareasfollows:non-materialfactors:whethertheurbanhistoricalandculturalblockscanplayapositiveroleafteractivation,haveagoodurbaneffect,andprovidecomfortablelifefortheresidentsinsidetheblocksandtheeconomicdevelopmentoftheblocksEnvironmentandbasicconditions,thatis,theadaptabilityofpeople’sspiritualneedsandregionaldevelopmentafteractivation;materialfactors:whetherthespatialstructurereflectedafteractivationcanbeintegratedwiththeoriginalurbantextureanditsowntexture,thatis,theadaptabilityoftheactivatedblockwiththeoriginalcontextandthecurrenturbanstructureKeywords:historicalandculturalblocks;Context;citytexture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商业建筑已经成为每个区域的生活主导,城市人流导向系统,近年来目力所及的沿街商铺几乎都换上了统一的门头,在这轮为创建文明城市而进行的格式化更新中,街区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被置于后位。对于下台町步行商业街区更新项目的设想,则是通过打造日式风情街,还原“京都奈良”特有的城市风貌,升级沿街业态、城市界面及空间,导入周边高档社区的居民流量,重置单调街区的刻板印象,让书店、生鲜市集等精心挑选的小店成为改变街区气质的领路人。改造后的商业步行街把弄堂里原有的小摊贩聚在了一起,也把在附近上班的白领、扫街的网红、和生活在这里的大爷大妈聚集在了一起,让这里的每一条街道与原住民的关系更加紧密。过于单一的功能配置无法适应新一代的客群需求。因此,台町街区之间增加了“秀场”这个新的元素,使该组团唯一的日式洋楼成为视觉焦点,赋予建筑全新的体验,从而激活整个园区,将旅游、文化和商业氛围带动起来。本次设计的主要突破点就是瞻望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城市逐渐成为人类成熟和文明的标志,是现代人类生存极为重要的聚落形式。城市的发展史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历史街区又是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历史城市保护中的重要层次,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延续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则需要树立正确的保护原则和采取科学的保护机制、模式和措施。对此,很多学者均给予了应有的关注。本次改造项目处于城市大背景之下,享有的资源往往不平衡。例如,原有道路有的较窄只能作为单向车道通行,使道路交通状况不畅,场地格局混乱文体。场地内混乱无章的建筑格局,建筑与场地之间及周边建筑的关系。建筑与建筑间风貌的协调统一,场地街区植入建筑与历史建筑的要怎样处理,拆、改、留的建筑如何协调,活力空间的植入与布局把控,街区内流线的引导与场所记忆空间处理等问题,都要一一进行解决。以威尼斯宪章为根本宗旨,从城市角度分析商业与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以达到和谐统一,功能互补的目的,遵循“城市发展大方向”的原则,总观全局规划的前提下,分析各区域功能以及各功能间联系,力求做到休闲娱乐与历史文化相统一。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进行递进,从城市角度分析区域角色以及和城市的关系,以达到共生共存,功能互补的目的。1选题依据1.1课题背景、目的与意义1.1.1课题背景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任何城市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如何保持城市发展的连续性,如何保护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街巷空间,是人类城市发展所要面对的永恒问题,大量老城区历经沧桑早已褪去原有面貌,仍具有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因此街区商业生活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1.2课题目的基于对台町地区历史文化现状的分析,将鞍山市台町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研究对象,了解满铁附属地历史背景,台町历史文化街区的形成与演变,熟悉历史文化商业街区的整体风貌特色与建筑特色,巩固和加深城市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旧城改造的方法、相关规范及技术要点,提高设计构思、设计意图的表达能力、分析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专业综合素质能力。掌握旧城改造商业街区设计类型,新与旧设计相结合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商业步行街区。1.1.3课题意义对旧城改造进行问题的梳理,充分挖掘街区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通过对旧城更新,增加地方活力和提升城市地域历史文化,针对台町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进行保护更新,对其商业街区部分进行改造规划,运用新的设计手法将新建筑与旧建筑进行连接,形成连续商业空间氛围,提升本地块的活力,为推动鞍山市的城市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并且为类似旧城改造项目提供借鉴。1.2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1.2.1国内的现状根据近几年我国城市发展的动态,大量现代建筑兴起,城市历史建筑正在一点点被淡化,甚至在逐渐消失于人们的视野,因此对旧城更新和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城市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同时我国还推出了规范性文件来限制城市过度现代化的规划设计,目前来看高速发展的城市化格局进程正在给发展中的中国带来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人口问题、土地问题、环境问题等等,直击城市心脏,城市交通混乱,交通塞堵严重,由于人口膨胀还引发了一系列的拥挤状态,设施老旧,城市住房配套设施缺乏完善,导致城市日益落后和衰败,大量土地被占用,再加上部分地区土地流失沙漠化,可利用的土地越来越少,因此大量历史建筑渐渐在人们的视野里消失,急待保护等等。为了解决这一城市问题,抓住城市发展命脉,旧城更新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在中国开始兴起,虽然有所突破,但是,不管是在旧城更新理论研究上的分析还是在旧城更新方法及手段上的研究分析方面,中国都还是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例如欧美发达国家的在这一方面虽然晚于中国,但研究的各方面却远超于中国。1989年中国城市规划法提出,旧城更新算是正式出现在城市规划法制中。1982年国家颁布的《文物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文物保护的专门法律,其中提到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村镇所在地的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管制专门的历史文化旧城区和街区,并且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部分而存在。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和保护了历史建筑和文化建筑,并且对其进行保护和延续,严格遵从威尼斯宪章的纲领和原则,对老旧城区进行规划和修缮保护。本项目中位于鞍山城市,在鞍山百余年的发展历史长河中,至今存留的建筑并不多了,大多被高楼大厦淹没在城市的发展中,城市记忆也在一点点的消逝,渐渐淡忘于不断地更新换代中,老一辈像个说书人述说建筑发展城市发展,而新一辈在技术中创新城市创新着现代故事,历史就在这一革新中被遗忘。这既是目前中国的发展状况,老城区的文化传承需要接班人。1.2.2国外的现状从国外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主要体现在首先是建筑单体的保护,主要是以修缮的方式来保留其建筑的功能;其次是对环境与历史街区整体进行保护,设置天然屏障,将历史遗留的老城区保护于城市之中,做以展览和旅游产业,提升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水平,展现其价值;最后是振兴老城街区发展,在功能上、经济上进行合理化发展,选择一条专属的产业发展链。国外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研究大多是来至日本学者,日本队鞍山的研究也出了很多著作,并且还编制了很多相关资料,如《满洲开发四十年史》、《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十年史略》、《南满铁道株式会社二十年史略》都是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出版的,还有《满洲国矿业现势》是由东洋协会调查部编写而成的还有很多很多,这些资料为后者的写作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知识保障,针对于国外而言,涉及的旧城研究不仅仅出现在物质空间上还有很多理论在不断被挖掘,精神上也是在不断拓宽,同时还有经济、政策、技术等等都在不断被关注。例如,秘鲁的696号政策法令和11—95号国家最高法令,分别以技术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对旧城更新进行客观评价和分析,找出针对其发展的重要策略。多方面发展本土历史建筑发展和合理利用。1.2.3发展趋势历史文化街区不断在受到广泛关注,很多学者研究者都在归纳和总结旧城街区改造和保护方案,对历史遗产不断重视,学者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4]。首先: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进行详细研究。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对称谓的表述有很多,像“历史地段”“历史地区”、和“历史城区”都是后辈研究者对历史建筑的致敬。其次:是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的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发展情况城市的重视程度等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对历史建筑的改造与更新计划,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学会产生,为历史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渠道。2商业步行街区改造更新设计2.1基地选址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进一步扩大,城市现代化越来越快,很难多城市问题也逐渐增多,本次设计主要选出一处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块,辽宁鞍山台町地区中,是典型的历史文化街区,旧城更新迫在眉睫,人口老龄化,建筑格局混乱,道路系统以及建筑正在遭受着破坏,对该地区建筑的保护和产业更新显得非常必要。基地西侧由道路包围,周边有小区学校等生态空间比较缺少,缺少城市活力,为了与周围环境互补加入水系生态系统和大量植被,打造环境自然,景色优美,设计中应最大限度地保留,留下场地的特征和记忆,尽可能保留的前提下进行生态系统植入。该项目位于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境内(北纬N41°06’22.01’’,东经E122°59’53.18’’),紧邻中华南路,所选地块街区内部面积约为67411.4m2。所选地块位于下台町区域,主要是在日本侵略时期为制钢所,制铁所内工作人员的住宅,住宅格局普遍都是小体量建筑,建筑目前来看,格局混乱,建筑风貌破坏严重,已然丧失了原始风貌。2.2项目背景本毕设课题来源于对鞍山市台町历史文化街区的更新与保护的研究大课题,鞍山市台町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鞍山市核心地带,是鞍钢发展的起步点,由最初日本占领鞍山建设的昭和制铁所、制钢所的工作人员配置高级住所,从最开始的田园城市格局,随着历史演变对场地周边逐渐扩大,在现代城市设计的格局下逐渐规格化,形成现在的台町历史文化街区,目前由于内部道路,交通,流线还有建筑面貌都受到了各种各样的破坏,因此对这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刻不容缓,在这个大背景下对这片历史街区进行商业街区部分的设计更新和改造。对地块内历史建筑进行保留,拆除以及改扩建设计。2.3前期基地调研根据一系列的调研分析,台町地区文化类建筑,各类景点分布在基地四周,与基地可以形成旅游文化一体的铁东旅游核心区。形成鞍山特有的旅游特色文化,台町区域的道路整体系统以东山宾馆为核心,呈放射状扇形,自东北地势较高地区向地势较低地区扩散。该地区以四条城市主干道为界,形成一个封闭式的矩形区域。台町内部道路以三条弧形道路为主,将该部分划分为三个区域,下台町地区建筑分布较密集,大多为一层建筑,主要功能是住宅、商业,功能比较单一,氛围较差,活力丧失严重,此外,多条支路穿插其中,均以沥青铺路,基本满足车辆通行需求。区域道路相对复杂,人车混行情况明显,现存主次道路网较为明显,但实际通行受单双行道路标志杂乱,路线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难以保证顺利到达目的地。我们将就现有问题展开分析。3项目设计定位与概述3.1设计理念本项目以《威尼斯宪章》为设计更新出发点和基本原则,在旧城更新改造上对原始建筑与新建筑间矛盾进行合理化处理,在原真性、永续性、完整性上进行设计手法处理,打造本土旅游休闲、商业购物高本质步行街区,结合“田园城市”肌理条件,“一条”中央轴线,中央轴线设计理念缘于“树木的分支形态,由主增生分支元素,包含了城市的复杂多变的“支路”,功能结构体现了混合性和多样性。主要有以下几个设计要点:3.1.1建筑风貌,新旧统一性矛盾本次设计主要是商业建筑,商业建筑主要的特点就是商业连续性,商业氛围的营造,必然要进行新建筑的植入和部分旧建筑拆除,拆除原则上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合理布置,新建筑与旧建筑之间矛盾必然成为本次设计的难点,在二者的矛盾处理上,采用突出旧建筑,隐藏新建筑与旧建筑之间,采用格栅,玻璃等现代材料弱化新旧建筑之间的不协调,非为保护而保护实为创造而修复。3.1.2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场地内有两处设置主要休闲广场,广场2主要广场与南侧商业综合体前广场结合进行大股人流集散与商业进行结合,作为商业前广场一部分;广场1作为街区内广场使用,作为场地内主要人流疏散地。以庭院式为基础的住宅商业建筑内部自行形成小型景观,提升场地街区品质。庭院式组团空间,设置有艺术展示售卖区,日式风情感受区,临时休息区,品牌服饰美食一条街,不断补充购物商业带,增加城市区域地块特色商业步行街开放的内部广场入口扩大了对外交流空间,形成人流集散地,增加了更多消费的可能性。3.1.3商业模式及业态定位商业经营主要以商旅步行街区为主要模式,主要品牌店铺、特色美食一条街、咖啡、书吧、茶馆、创意工作坊、工艺品作坊等,并配置小型工作室,主要是以地方特色打造特色商业旅游步行街区。主要以下面几点为突破口进行街区规划:一是城市更新始于创新,成于产业,只有植入和场地契合的功能,才是源源不断活力的来源。其二根据调查,将台町打造成为历史文化步行街区,必将和鞍山现有旅游资源融合,使台町受益,鞍山受益。其三,台町历史街区文化底蕴深厚,肌理独特,紧邻市中心,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2设计原则首先我们以《威尼斯宪章》为根本宗旨,为保持其原真性,将严格保护场地肌理和历史建筑风貌,为保持其完整性,将对场地中的随意扩建建筑进行拆除,为保持器永续性,置入商业。秉持“用文化致敬城市,用产业赋能未来”的价值主张,助力历史老旧街区的振兴,成为鞍山全新的城市名片。营造一种商业感与生活合二为一的体验感受。3.3设计愿景从城市角度分析区域角色以及和城市的关系,以达到共生共存,功能互补的目的。中观对台町地区及周边现状进行梳理,从微观层面对场地街道尺度、交通问题、建筑功能等问题进行具体处理,以此触发整个区域激活。以建筑师的视角切入,运用当代的设计与材料语言,去挖掘台町历史街区的文脉价值,并且立足于当下,着眼于未来让这片区域能够存续再生。4总区域规划4.1总平面布局该平面布局主要是以“庭院+庭院”、“组团+庭院”的两种主要布置理念,“庭院+庭院”式,主要是以庭院之间过度打造连续的内部商业空间,在寄情于本土特色建筑的同时,能够有连续的商业体验。“组团+庭院”式,主要力求对院落式空间感觉的体验,组团间植入庭院,在集散人流的同时,增加人流的停滞时间,增加消费可能性。台町历史商业步行街区规划设计总平面设计如图4.1所示。图4.1台町历史商业步行街区规划设计总平面设计4.2交通流线布局本地块规划道路系统整体采用人车分流模式,充分考虑街区内部交通组织与外部城市道路之间关系,街区内部与外部空间有相对独立的流线空间,充分保证街区商业品质与商业氛围。道路交通系统的设计,街区内,只可非机动车和步行,主要广场附近设有临时停车,南侧商业综合体有地下停车场,满足商业停车需求,内部组团道路划分,按照道路原始肌理,强化道路主轴线,人车流线明确,车辆与消费者互不干扰,既安全又便捷。4.3商业街区规划本设计街区改造部分用地面积67411.4m2。地块内部主要分布为低矮一层房屋,建筑面貌不一,建筑格局混乱,没有统一的形态,乱搭乱建现象明显,地块北侧有部分日式洋房还保存完好,基于此处所临街道人流比较大,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与商业优势。分析鞍山商业街区的发展现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运用人体“境基记忆”理论对场地内进行更新改造,激活区域活力[1];在“城市发展大方向”的原则,总观全局规划的前提下,针对历史文脉建筑的激活,重塑场所精神,修复与周边居民生活割裂的状态,与居民现实生活融合共生。划分为拆除区、改造区、留存区,并形成一定的比例;综合周边经济发展,打造一个业态丰富的商业步行街区;区域内历史文化、建筑、景观三者要有机融合。4.4公共绿地及景观设计街区组团内设置庭院空间,庭院与庭院间以下沉台阶形成层次感空间,将多个公共活动空间进行串联,人造中心绿地景观,挖掘场地内及周边生态资源的价值,公共活动空间,不少于30%,绿地率,大于30%,增加商业步行空间的品质性。城市空间、自然景观能更好的衔接、融合。内部庭院空间示意图如图4.4所示。图4.4内部庭院空间5商业建筑沿街面设计及细节设计5.1街区沿街立面风格及局部细节设计街区拾取原始日式建筑风貌上的元素,小尺度,几何形窗等,简约设计格局,首先在功能上,对其内部功能进行置换,在小尺度内部功能空间的设计上进行改造赋予其新的功能;其次,在建筑造型上保存原有风貌,在建筑与建筑之间加入连廊和连接空间,营造商业的连续性和商业氛围;最后,在材料上对建筑表皮进行老建筑的保留,连接处新建筑的质感化,增强新建筑表皮质感,松针图案来体现冬天,与老建筑在视觉上有所区别,在触觉和空间体验上打造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在建筑连接处置入生态庭院空间,在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天然的屏障,增强空间体验感,让人游走其中饱受畅快与别具一格的商业氛围,集艺术体验与商业游览为一体的商业街区新体验。在空间感受上,希望这个空间是属于生活之中的每一个场景,而不是被功能所定义的,在不同角度上希望这些设计未来的形式是通过每一天的生活形成的,不同的生活场景,在购物消费的同时享受到不一样的日式特色建筑所带来的感觉,以及部分小型开放式办公事务所的创客体验。即以城市为大背景,街区风格以清新色调存在,建筑色调都是大多以浅灰色,浅黄色为主,色调简洁朴素。将求建筑外观材料颜色和质感效果。在设计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上注重现代材料与旧建筑材料的和和谐统一表现上,贯穿与当地文脉相结合的设计思想,在选材方面,除了玻璃以外,还设置有大量石材、百叶、浅色涂料。融合场地原始建筑和谐统一、商业感的外墙细部装饰处理,从色彩与造型上体现简约、安静的建筑意向。建筑的造型设计注重原始洋房建筑形态的一致性,穿孔铝塑板现代材料能够很好地诠释现代建筑空间。沿街立面效果如图5.1所示。图5.1沿街立面效果5.2生态设计在当今社会,城市发展迅速,生态设计逐渐变成了一种渴求,对绿色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广泛,生态设计活动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涵义,一是从保护环境角度考虑,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二是从商业角度考虑,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以提高竞争能力。因此生态设计也是本次商业步行街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利用绿色边界形成生态环境围合,确定商业空间与城市之间界限,形成紧张和解压生活的协调,以中心组团庭院形成包围式构成商业空间。打造一个安谧闲适的空间氛围,场地内灵活布局可以同时满足人们游览购物和休憩闲坐的需求。庭院格局与商业之间形成了一个宁静的花园,可供人们尽情享受,欣赏风景,闻听花香鸟语,吸引着不同年龄段消费者。贯穿整个场地的步行街路径引导人们走向一条探索之旅,路径中的树木和灌木丛形成了的小型独立活动场地和一些安静的空间。屋顶空间设置露天平台以及绿植空间通高,看台空间穿插于新老建筑之间,增加了更多趣味性,远眺展望整个街区风貌,也是一种归于自然的美的感受。结论通过对台町历史商业步行街区改造更新设计规划所进行的一系列分析,研究了台町的蜕变,它与鞍山一起都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它见证了鞍山的新老工业时代的经济发展,也提升了这座城市活力与品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特色的发扬传播,更是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商业街区交通规划中实现道路分级,并且实行人车分流,街区内部主要是人行,保证了内部街区商业的有序性和安全性。大小景观节点分布于场地内,相互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绿地系统解决了原来商业街区绿植形式单一的局面,不再只有行道树,同时有效的利用了原有绿植和景观资源。在空间上增加了场地活力。建筑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个统一体,形成活跃的建筑空间,本次设计给我了很多感受,设计不光是建筑本身的华丽更多的是使用者在感受上的舒适与轻松体验。老城区改造项目并不是仅仅对建筑的一个更新,最大程度地是对商业建筑本身在城市地位上的一个规划,在人流走向上的一个引导性区域,商业越多也就意味着这片区域将会越热闹,场所的氛围也会变得突出,自然而然地对这片区域的印象和记忆也会越来越深。因此更新建筑的同时要总观大局,站在城市界面上考虑城区内的配套设施,人员流动,或者是发展方向,文化特色等。本设计中日式简约风特色明显,但是简约不等于简单,它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经过创新得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反复推敲后的延展,不单单是简单“堆砌”和平淡的“摆放”,更多的是对功能方向的磨合,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表现最精致的效果,对色彩、材料的质感要求比较高,正是这些质感的表达让建筑更具特色化和高级感。本次设计最大的亮点就是对原有日式建筑的更新改造核对新建筑的协调与适应,在对比设计的同时又能相辅相成,展现不一样的建筑格调。这是我在本次设计中收获最大的感受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呼应与协调不单单看相似度极高的外表,还有设计师对建筑之间故事的叙述是怎样的一个手法,建筑之间明显对比在细节把控上有属于自己格调就是具有特色的建筑,就是成功的建筑。本次商业步行街建筑更是很明显的对建筑风格与体验上做了很高的要求,既要有商业氛围,又要与原始建筑面貌统一,既要展现新建筑的别具一格,又要照顾到旧建筑的文脉传承。参考文献[1]周榕.“境基记忆”散论[J].城市建筑,2015(34):22-25[2]解旭东,王悦.有机更新背景下的历史街区更新活化设计——以西安三学街历史街区为例[J].建筑技艺,2018(07):112-114[3]蔡籽焓,陆明.原住民社会融合视角的历史街区活化复兴规划研究——以哈尔滨老道外街区为例[J].中国名城,2018(03):83-90[4]刘珩.城市厚度——关于历史空间改造的思考和实践[J].建筑学报,2016(12):9-15[5]陆敏,汤虞秋,陶卓民.基于认知地图法的历史街区居民集体记忆研究——以常州青果巷历史街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6(03):127-132[6]潘炜.城镇化进程中建筑学挑战的面对之法[J].建材与装饰,2018(52):108-109[7]石磊,林婉惜.地方建筑学——理念构架及想象当中的具体事务的操作结构[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0(01):57-65[8]马子轩.鞍山市台町历史文化街区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17:1-54[9]张羽佳:基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外部空间整合性设计探索[D].重庆:重庆大学,2016:195[10]李鹏鋆,严国泰.城市历史遗产保护中的景观语言符号探究——以临海古城墙整治为例[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6(01):106-109[11]何依.走向“后名城时代”——历史城区的建构性探索[J].建筑遗产,2017(03):24-33[12]李欣鹏,司洁,李锦生,薛靖裕.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历史街区商业化定量评价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20(01):91-96[13]戴湘毅,朱思嘉,宋予佳,张鑫.居住性历史街区的商业结构及其形成机制——以北锣鼓巷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7(07):94-102[14]耿海清.浅析旧城改造中的历史空间存续问题[J].科技资讯,2019,17(15):190-191.[15]余雷.基于城市肌理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保护设计研究[D].吉林:吉林建筑大学,2019:96[16]宁雪.基于地域性城镇肌理保护的旧城更新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118[17]DavidYee.TheMakingofMexicoCity’sHistoricCenter:NationalPatrimonyintheAgeofUrbanRenewal[J].JournalofPlanningHistory,2020,19(2):90-111致谢长达半个学期的毕业设计终于顺利地完成了,经过本次毕设给我很多设计上的进步,第一次做更新改造街区性项目,商业性质的街区更加具有一定挑战性,这让我在充满斗志的同时又学到很多的建筑技巧,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母校对我五年的培养,让我学到了许多的专业知识,感谢各位老师们在这五年里对我的关怀与照顾,在此致以我深深的谢意,祝各位老师们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其次要感谢我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本次毕业设计从选题到最后完成,指导老师们一直给予了悉心指导,每一次指导都让我受益匪浅,整个过程让我对设计方法和理念,以及各种设计规范和图集等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指导老师们严谨求实的作风和孜孜不倦的敬业精神令我深受启迪和教益,谨向我的指导老师们致以深深的谢意,很感谢曾老师在每次方案形成时给我的设计意见,对我整个设计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很多的指导性意见也是给了我很多想法,在制图上的问题我会继续努力,毕业让我明白了很多也感触很多。此外我还要向所有曾经帮助过我的同学和朋友们致敬。你们的鼓励和帮助是我永远前进的动力,我始终相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印更长的旅程。虽然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但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将继续前行,去掌登知识的高峰,踏遍学问的大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五年大学生活接近尾声,愿我们前程似锦!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一般是通过书面或口头回答问题的方式获得大量数据,进而对调查中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归纳,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一)典型例子

调查法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问卷调查法。它是通过书面提问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即调查人员编制调查项目表,分发或邮寄给相关人员,询问答案,然后收集、整理、统计和研究。

(二)研究步骤

1.确定调查课题

确定题目时要注意选题是否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要注意选题切忌太大,也要避免无意义的重复劳动。

2.制定调查计划

要明确调查课题、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范围、调查手段、调查步骤、时间安排。

3.收集材料

收集材料时要尽可能保持材料的客观性,尽可能采取多种手段或途径。

4.整理材料

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以便后续总结归纳、形成结论。

5.总结研究

对整理完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三)特点

调查法相对其他研究方法来说较为耗时耗力,但也有其优势,即获得的一手资料信息真实具体,能够对研究对象有更加准确、清晰的认识。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一)典型例子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就是通过观察法提炼总结出来的;儿童心理学创始人——普莱尔,也是在一次次地使用观察法后,提出了儿童心理学领域中的诸多理论。

(二)研究步骤

1.明确观察对象

在选择和确定研究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观察者与观察对象。

2.制定观察计划

在观察计划中要规定明确的观察目的、重点、范围以及要搜集的材料。

3.做好观察准备

观察准备是否充分,往往影响观察的成败。

4.做好记录

在观察过程中要时时记录,不放掉任何一个关键信息。

(三)特点

观察法具有拓展人们的感性知识、启发思想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强调研究要在自然环境下进行,且不允许掺杂个人的偏见,确为实际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3)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经过精心设计,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从而发现变量间因果关系以验证预定假设的研究方法。核心在于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在条件方面加以适当的控制,排除自然状态下无关因素的干扰。

(一)典型例子

采取实验法的一个典例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提出,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发现人们对他人行为的期望通常可以导致他人向期望方向改变。

(二)研究步骤

1.发现并提出问题

2.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3.作出假设

4.设计实验方案

5.实施实验并记录

6.分析实验现象

7.得出结论

(三)特点

1、主动变革性

观察法与调查法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2、控制性

根据科学实验要求、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3、因果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