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T 32120-2022 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腐蚀控制技术(正式版)_第1页
GB∕ T 32120-2022 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腐蚀控制技术(正式版)_第2页
GB∕ T 32120-2022 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腐蚀控制技术(正式版)_第3页
GB∕ T 32120-2022 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腐蚀控制技术(正式版)_第4页
GB∕ T 32120-2022 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腐蚀控制技术(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B/T32120—2022代替GB/T32120—2015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腐蚀控制技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32120—2022 I 4防腐层结构 2 7检验与验收 4 5附录A(规范性)锈蚀度试验方法 6附录B(规范性)水膏置换性试验方法 附录C(规范性)绝缘电阻试验方法 附录D(规范性)剥离强度试验方法 IGB/T32120—2022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本文件代替GB/T32120—2015《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蚀技术》,与GB/T32120—2015相a)删除了术语“防蚀胶泥”(见2015年版的3.4);b)删除了防蚀胶泥(见2015年版的5.2);c)“拉伸强度”更改为“断裂强力”并更改了相应要求(见表2,2015年版的表3);d)增加了“燃烧性能”要求及检测方法(见表2);e)删除了“着火点”要求及检测方法(见2015年版的表4);f)增加了钢结构表面处理(见6.2.1.2);g)删除了填充防蚀胶泥(见2015年版的6.2.3);h)更改了防蚀膏和防蚀带总厚度(见6.2.3.5,2015年版的6.2.4.5);i)更改了防腐层总厚度(见7.3.3,2015年版的7.3.3);j)更改了电火花检漏方法(见7.4,2015年版的7.4)。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腐蚀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1)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蚀国际腐蚀控制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青岛迪恩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腐蚀控制技术协会、青岛理工大学、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潍坊东方钢管有限公司、浙江数智交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任公司、江苏金陵特种涂料有限公司、河南省四海防腐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蒲新防腐建设工程有限公京碧海云智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于2015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1GB/T32120—2022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腐蚀控制技术本文件规定了钢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腐蚀控制技术的防腐层结构、防腐层材料、施工、检验与验收、运行维护与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大气环境中钢结构的氧化聚合型包覆腐蚀控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69润滑脂和石油脂锥入度测定法GB/T1462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GB/T1725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1728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1865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滤过的氙弧辐射GB/T2794胶黏剂黏度的测定单圆筒旋转黏度计法GB/T3820纺织品和纺织制品厚度的测定GB/T3923.1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6750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GB8624—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T8923.1—2011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1部分:未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和全面清除原有涂层后的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和处理等级GB/T8923.2—2008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第2部分:已涂覆过的钢材表面局部清除原有涂层后的处理等级GB/T10125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HB5351.5熔模铸造涂料性能试验方法第5部分:pH计法测定酸度HB7736.2复合材料预浸料物理性能试验方法第2部分:面密度的测定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一种用于钢结构表面,包含多层材料外加聚合物氧化膜的包覆防腐蚀技术。防蚀膏anticorrosionpaste2GB/T32120—2022膏/糊状无溶剂型产品。防蚀带anticorrosiontape以无纺布为载体,在含有防锈剂、填料等化合物中浸渍制成的带状防蚀材料。外防护剂externalprotectiveagent4防腐层结构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层结构是由防蚀膏、防蚀带和外防护层组成,如图1所示。表面不平整,有接缝、孔洞等处应采用防蚀胶泥进行填充。标引序号说明:1——钢铁基体;2——防蚀膏;图1氧化聚合型包覆防腐层结构示意图5防腐层材料防蚀膏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防蚀膏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要求检测方法外观灰色、糊状稠度/mm不挥发物含量(125℃,60min)/%密度/(g/mL)1.1±0.1水膏置换性附录A中的锈蚀度等级A级附录B耐中性盐雾性(168h,35℃)附录A中的锈蚀度等级A级3GB/T32120—2022防蚀带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防蚀带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要求检测方法厚度/mm1.1±0.3面密度/(kg/m²)断裂强力"/N断裂伸长率/%绝缘电阻/(MQ·m²)附录C剥离强度/(N/m)附录D耐中性盐雾性(1000h)附录A中的锈蚀度等级A级耐老化性(1000h)拉伸强度保持率50%以上燃烧性能GB8624—2012中的表5试样宽度为50mm。修约至0.5%。5.3外防护剂外防护剂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外防护剂性能指标及检测方法要求检测方法密度/(g/mL)1.1±0.1GB/T6750不挥发物含量(125℃,60min)/%表干时间/h500~4000GB/T27949.0±1.0HB5351.56施工6.1施工环境施工现场环境温度应在5℃以上,相对湿度小于95%,不应在雨、雪天施工。6.2施工步骤4GB/T32120—20226.2.1.2除锈等级应达到GB/T8923.1—2011中规定的St2级和GB/T8923.2—2008中规定的PSt26.2.2.1应在表面处理后6h内涂抹防蚀膏。6.2.3.1应在涂抹防蚀膏后30min内粘贴防蚀带。6.2.3.2起始处先粘贴两层,然后采用由下至上的方式依次搭接缠绕,搭接宽度应大于防蚀带宽度的50%,确保每处均有2层以上防蚀带覆盖。始末搭接时,搭接长度应大于或等于100mm。6.2.4.1应在粘贴防蚀带后30min内涂刷外防护剂。二道。总用量不应小于300g/m²。6.3.1应先进行损伤部位的修补。应使用与原防腐层结构相同的材料进行修补,防蚀带补贴宽度至少应超出损伤边缘50mm。6.3.2补口施工应按照6.2的规定进行。补口用防蚀带与原防腐层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7检验与验收预处理后的钢结构表面应进行质量检验。按照GB/T8923.1—2011和GB/T8923.2—2008进行目视评定。表面处理质量应达到6.2.1的规定。对每层防腐层都应进行100%目测检验。防蚀膏应涂抹均匀,无漏防蚀膏施工完毕后,应选取每块钢结构的3个不同部位进行厚度检测。每个部位测量4个点,采用5GB/T32120—2022防蚀带施工完毕后,应选取每块钢结构的3个平整部位进行厚度检测。采用厚度差法,先在测量点平放已知厚度不超过1mm的硬质非铁类膜,再采用超声波测厚仪测试防蚀膏和防蚀带的总厚度。判定方法同7.3.1。7.4电火花检漏对防腐层进行全线电火花检漏。检漏时,探头移动速度不大于0.3m/s,检漏电压为5kV。发现漏文件主要包括:a)防腐层材料的质量检测报告及出厂合格证;b)修补记录;c)竣工图纸;d)安装记录;e)施工过程质检记录;f)竣工验收报告。8运行维护与管理6GB/T32120—2022(规范性)锈蚀度试验方法A.1方法概要数表示。A.2仪器与材料所示。在评定板有效面积内刻出边长为5mm×5mm的正方形格子100个,刻线宽度为0.5mm。图A.1评定板A.3判定方法A.3.1将评定板重合于被测试验钢板上,用肉眼观察,并数出评定板有效面积内具有一个锈点以上的格子数。记录试验钢板评定面上的锈点在评定板有效面积内所占格子数,作为试验钢板的锈蚀度。A.3.2出现在有效面积内的刻线或交叉点上的锈点,若其超出刻线或交叉点时,超出部分所占的格子子作为有锈。A.4锈蚀度锈蚀度等级应符合表A.1的要求。7GB/T32120—2022表A.1锈蚀度等级等级锈蚀度/%A0BCDE8GB/T32120—2022(规范性)B.1试验钢板B.1.1尺寸尺寸为150mm×70mm×(1~2)mm,在短边中间打一个直径为6mm的孔,中间50mm×图B.1试验钢板尺寸示意图B.1.2材质Q235碳钢。B.2试验步骤B.2.1试验钢板处理B.2.1.1用240#砂纸将试验钢板的正、反两面沿着长边的方向进行打磨。试验钢板的边缘应打磨至无B.2.1.2取2个干净的烧杯,分别盛装分析纯丙酮、(35±3)℃无水乙醇。将打磨好的试验钢板依次放入上述溶剂中进行清洗,取出后用脱脂棉擦拭。如有磨屑或其他污染物则应继续清洗。B.2.2试验操作93块试验钢板均根据附录A判定等级。变色等其他异常情况应加以备注。GB/T32120—2022(规范性)绝缘电阻试验方法C.1测定装置测定装置如图C.1所示。单位为毫米2——铝箔保护环;3——防蚀带试样;4——试验钢板;5——电阻计;6——导线。图C.1绝缘电阻测定装置示意图C.2仪器和材料C.2.1绝缘电阻计能够施加500V直流额定电压。厚度为15pm、尺寸为50mm×50mm的正方形铝箔。GB/T32120—2022C.2.3保护环浓度为3%并添加羟甲基纤维素(CMC)的NaCl溶液。C.2.5试验钢板250mm×250mm×(1.5~2)mm的Q235钢板。C.3试验步骤C.3.1试验钢板处理按照B.2.1的规定进行。C.3.2试验操作C.3.2.1在试验钢板中间贴上大小为200mm×200mm的防蚀带试样两层,抚平使其表面均匀。C.3.2.2在电极及保护环上涂上导电性黏接剂,紧贴在试样表面。C.3.2.3分别用导线将绝缘电阻计的接地(一)端口连接钢板,阳极(十)端口连接电极,保护器端口连接保护环。C.3.2.4在钢板和电极间加入500V直流电压,1min后读取电阻值。绝缘电阻由式(C.1)计算得出。W=R×A…………(C.1)式中:W——绝缘电阻,单位为兆欧平方米(MQ·m²);R——绝缘电阻计显示的数值,单位为兆欧(MQ);GB/T32120—2022(规范性)剥离强度试验方法D.1试验钢板D.1.1尺寸125mm×50mm×(1.5~2)mm。D.1.2材质304不锈钢。D.2试验步骤D.2.1试板处理按照B.2.1的规定进行。D.2.2试样制备试验前将防蚀带在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试验环境条件下放置24h,裁取25mm×150mm的试样后立即进行试验。D.2.3试验操作D.2.3.1将25mm×150mm的试样贴在干净的试验钢板一端,接触面大约为25mm×50mm(见图D.2)在其上往返滚压1次,使试样紧密粘贴在钢板上。D.2.3.3放置30min后,将贴着聚酯膜的试样放在拉伸试验机的上部夹具上夹住,试验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