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3-四川省资阳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2.第I卷和第II卷中的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3.考试结束时,请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鲁迅先生说过,他的小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说过的缘由,但绝不全用这事实,只是实行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所谓“改造”“生发”就是演义。一般小说的“缘由”在现实生活中;而历史演义小说所实行的“一端”会干脆来源于历史载籍,受到的制约不免要多一点。历史演义小说总要兼顾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两方面,不断找寻最佳平衡点。《三国演义》就是这种努力的典型。凡演义总是虚实相生,以虚带实。关于《三国演义》书中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权威分析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所谓的“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其实这一估计与原书实际严峻不合,乃是历史学家的一偏之见——史家对“实”部分的价值很敏感很重视,认为这些作品史学意义不够,而对“虚”的成分较为忽视。《三国演义》以情节丰富生动取胜,其中好看的故事几乎都是书中虚构的部分。例如从开头到第七回大抵按史料叙述了汉末黄巾起义之后的纷争,这些纷争头绪纷繁,故事碎乱,作为后续内容的背景铺垫,就小说而言并不怎么好看;当然这也没有方法,此后故事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生的,不得不先作番介绍。直到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才有了比较具体的情节和好玩的故事。《三国志·董卓传》和《后汉书·董卓列传》比较具体地写到这一事务,但都没说起王允支配美女间谍实施“连环计”,所谓貂蝉其人,史书中更没提到。《三国演义》的作者对于史料的取舍和生发,有着很强的主体性。以关羽而言,有史料说当他随刘备与曹操联攻吕布时,听说倒戈过来的秦宜禄之妻甚美,准备娶过来。他将这一非分之想向曹操报告,得到批准,但后来曹操却自己拿过去了。这个小插曲一般来说是写小说的上好材料,但《三国演义》完全未提。罗贯中要把关羽塑造成高大完备的英雄。一度不得已归降曹操又复归于刘备,是关羽一生中的华彩段落,于是作者就此生发开去,大写其事,大力虚构加工来表现关羽德艺双馨的品质。关羽后来成了一位宏大尊神,同这样的艺术创建关系很大。打仗当然要靠大将,而尤其须有正确的谋略来支配指挥。两军对阵之类的情节,很适合影视艺术表现,文字描述颇难以出彩,而写各种谋略就简洁引人入胜了。《三国演义》中的计谋层出不穷,例如“连环计”“反间计”……这些阴谋妙计大抵出于机敏的谋士和文武双全的将领。这些谋略,有些史书提到过,更多的则仅有相关事实经过,并未提及具体谋略。只有虚构才能写出喜闻乐见的好文章来。《三国演义》中凡是过细描写、喜闻乐见的部分都出于虛构;而所占比例较小的粗线条叙述部分,则多为写实,但也不是照搬史书。大笔粗叙的部分虽缺少文学性,但仍旧具有相当强的可读性,这主要是靠其中大大小小的,足以益人神智的政治才智和军事谋略。很多读者以为历史上的三国就如《三国演义》描写那样,这当然让历史学家跌足长叹,而同时也表明白小说的胜利和宏大。(摘自顾农《<三国演义>的虚虚实实》,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史演义小说因是对历史的真实反映,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受到的制约要比一般小说多一些。B.历史演义小说依据史料写成的粗笔内容往往是“实”,“改造”“生发”的内容则常为“虚”。C.《三国演义》第八回情节虽然具体生动,但其中王允、貂蝉这两人并非历史上的真实人物。D.《三国演义》中叙写大量谋略,是因为用文字描写战斗很难出彩,且缺少文学性和可读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引述鲁迅先生的言论,是为了论证历史演义小说创作中虚构的重要价值以及虚实之间的关系。B.作者从情节、史料等方面绽开,论证了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对《三国演义》的虚实分析与实际不相符合。C.作者以“罗贯中塑造关羽形象”之例,论证了“《三国演义》作者对史料加工有着很强的主体性”的观点。D.文章对《三国演义》的写实内容进行了分析,认为某些“背景史实”与“军政谋略史实”的可读性不同。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三国演义》中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关系的相识,史学家和文学家所持的立场是不同的。B.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有着独立的创作观,找寻到了真实与虚构间的最佳平衡点。C.《三国演义》对一些史实、人物进行了艺术加工,在肯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对三国的认知。D.在历史学家眼中的一些史学价值并不高的文学作品,其文学价值、地位及影响并不肯定低下。(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我非常关切粮食生产和平安。”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平安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究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建更多阅历。保障国家粮食平安是一个永恒课题。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稳住“三农”基本盘,保障粮食平安,有着特殊的重要性。要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平安保障体系,强化“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考核,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和监管,加快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深化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冲突和问题,重点在优化农产品结构、增加抗风险实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上发力。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动,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长,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夫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摘编自《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平安》,《人民日报》2024年7月26日)材料二: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格局中,粮食平安举世关注。联合国世界粮食支配署预料,受多种因素影响,今年全球面临严峻粮食担心全的人口数量可能由1.35亿增至2.65亿。新中国成立后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用全球不到10%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生产的粮食,养活了近20%的人口,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当然,我们也要醒悟看到,基于这些资源保障粮食平安是一个永恒课题,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困难严峻形势和历史阅历教训警示我们,粮食关乎国运民生,粮食平安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平安的重要基础,要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平安重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做到“手中有粮”,才能确保“心中不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摘编自张务锋《坚决走好中国特色的粮食平安之路》,《学习时报》2024年7月27日)材料三: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对于一个像我们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更是有着深刻的意义。今年新冠疫情特殊时期,周边各国竞相发布暂缓粮食出口的消息,让我们意识到“粮食平安”并不像字面上的这样简洁。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平安是国家平安的重要基础。但是粮食平安照旧存在着问题,耕地数量持续削减、生态环境恶化和污染、粮农收入过低制约种粮主动性、外资并购、落后粮食加工方式影响我国粮食平安等等问题。夏季多省份洪水自然灾难等无可抗拒因素,也影响了粮食产量。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很多人不再为食不果腹犯愁,于是便将节约意识抛在了脑后。有的人在餐饮消费中片面追求“上档次”,用餐往往“只点贵的,不选对的”;一些婚丧嫁娶等聚餐活动中,“点得多、吃得少”照旧大量存在;在部分单位、学校的食堂,食物奢侈现象骇人动目……把糟蹋劳动者的汗水、奢侈国家的粮食当成“有面子”。这种吃相,实在难看!民以食为天,食以俭养德。餐饮奢侈现象存在着巨大危害,全社会必需深刻相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当务之急,各地各部门、各餐饮机构、每个人都要行动起来,实行加强立法、强化监管、加强宣扬教化等举措,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进一步营造勤俭节约之风。(摘编自马若虎《勤俭节约的传统恒久不能丢》,“新华网”2024年9月9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要保障粮食的平安,就要稳固“三农”这个基础,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构建好粮食的平安保障体系。B.在农村,我们要将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同设计和推动,深化各项改革,以保障国家粮食平安。C.受各种因素的影响,2024年联合国粮食支配署也发出了世界粮食危机预警,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D.要形成勤俭节约的好风尚,政府应加强立法、监管和宣扬,餐饮企业也应主动行动,个人更应从我做起。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的耕地资源、淡水资源与人口数量严峻不匹配,粮食平安对我国来说照旧是一个永恒的民生课题。B.中国自古推崇“谷为民命”“民以食为天”,粮食事关“三农”改革,因此粮食平安对中国尤为重要。C.今日,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但生活中餐饮奢侈现象骇人动目,这主要与部分消费者“好面子”有关。D.要保障我国粮食平安,不仅须要国家政策的引导,还须要科研技术的支持,更须要提倡勤俭节约的风气。6.我国新闻媒体提倡“坚守‘粮’心,践行节约”理念,是基于哪些现实因素考虑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诗魂赵丽宏①到三角街心花园了。一片空旷,没有你的身影。听人说,你已经回来了,怎么看不见呢?……从幼年起,诗魂就在胸中燃烧。母亲携着我经过这条林荫路,走进三角街心花园。抬起头,就望见了你。你静默地站在绿荫深处,深邃的眼睛注视着远方,正在深思……“这是谁?这个鬈头发的外国人?”“普希金,一个诗人。”“外国人为什么站在这里呢?”“哦……”母亲笑了,她看着你深思的脸,轻轻地对我说,“等你长大了,等你读了他的诗,你就会相识他的。”我不久就相识了你。你的身边恒久是那么安静。坐在光滑的石头台阶上,翻开你的诗集,耳畔就仿佛响起了你的声音。你在吟你的诗篇,声音像山谷里流淌的清泉,清亮而又幽远,又像飘忽在夜空中的小提琴,优雅的旋律里时常闪出金属的音响……你还记得那一位白发老人么?他经常拄着拐杖,缓缓地踱过林荫路,走到你的跟前,一站就是半个小时。那天正读着你的《三股泉水》。你的“卡斯达里的泉水”使我困惑,这是什么样的泉水呢?正好那老人走到了我身边。“老爷爷,你能告知我,什么是‘卡斯达里的泉水’吗?”老人在我身边坐下来了。那根深褐色的山藤拐杖,轻轻在地面上点着。他的话,竟像诗一样,和着拐杖敲出的节奏,在我耳边响起来:“卡斯达里的泉水不在书本里,而在生活里。假如你酷爱生活,假如你真有一颗诗人的心,将来,它或许会涌到你心里的。”梦里也仿佛听到一声巨响,是什么东西倒坍了?有人告知我,你已经离开三角街心花园再也不会回来了……我奔跑着穿过黄叶飘舞的林荫路,冲进了街心花园。我恒久也忘不了那骇人动目的一幕:你真的消逝了!花园里空空如也,只有一座裂开的岩石的底座,在枯叶和碎石的包围中,孤岛似地兀立着我呆呆地站在秋意萧瑟的街心花园里,像一尊僵硬的塑像。蓦地,我的心颤抖了——远处,依稀响起了那熟识的拐棍叩地声,只是节奏变得更缓慢,更沉重,那一头白发,像一片孤零零的雪花,在秋风中缓缓飘近,飘近……是他,是那个老人。我们面对面,静默地站定了,盯着那个空荡荡的裂开的底座,谁也不说话。他似乎苍老了很多,额头和眼角的皱纹更深更密了。说什么呢,除了震惊,除了悲伤,只有火辣辣的羞愧。说什么呢……咚!咚!那根山藤老拐杖,重重地在地上叩击了两下,像两声闷雷,震撼着我的心。满地枯叶被秋风卷起来,沙沙一片,仿佛这雷声的袅袅余响……没有留下一句话,他转身走了。那瘦削的身影佝偻着,在落叶秋风中踽踽而去……只有我,只有那个裂开的底座,只有满园秋风,遍地黄叶……我再也不走那条林荫路,再也不去那个街心花园,我怕再到那里去。你知道么,我曾经懊丧,曾经心灰意懒,以为一切都已黯淡,一切都已失去,一切儿时的向往都是错误的梦幻。没有什么“卡斯达里的泉水”,即使有,也不属于我们这块土地上的这辈人,不属于我……可是,有一天,我最终忍不住又翻开了你的诗集。哦,你却照旧故我,没有任何改变,还是流泉一般清亮而又幽远,还是那么真诚。你那带着金属声的诗篇,美丽而又铿锵地在我耳畔响起来。当绿色的原野画卷一般在眼前绽开,当坎坷的田埂蛛网一般在我脚下蜿蜒,当飘忽的油灯用可怜的微光照射着我的茅屋,当寂寥的晨星如期闪耀在我的小窗……你,便似乎在我的身边出现了。然而已经不是在街心花园里站着缄默的那个你,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你。一个又潇洒又热忱的你,一个又奔放又深厚的你。田野的风清爽地吹着,你肩上那件斗篷在风中飘扬,像一叶远帆……你为我铺绽开一个绚丽的世界,使我在艰苦的跋涉中始终感受生活的暖风。当我消沉悲观的时候,你总是美丽地用你那金属之声,一遍又一遍向我呼吁着:心儿恒久向往着将来!信任吗,快乐的日子就会来临……我真的写起诗来了。我在诗中倾吐我的快乐,我的苦恼。我追求着……诗,使我的精神和情感变得丰富而又充溢。在缤纷的梦境里,我经常踏上久别的林荫路,你仿佛从来不曾走开过,照旧静静地在那里伫立,深思着遥望远方,似在等待,似在盼望……现在,我回来了,怀揣着我的第一本诗集,我忐忑担心地看你来了。然而你没有回来,三角街心花园里,照旧人迹杳然。在你曾经站过的地方,我久久地站着,纷纷扬扬的落叶,温顺地摩挲着我的肩膀……一位年轻的母亲,携着她的七八岁的女儿,从林荫路走进了街心花园,仿佛来找寻什么。前不久,有消息说你将重返这里,人们或许都知道了吧。母女俩说话了,声音很轻,却异样好听:“妈妈,就是这里吗?就是爷爷以前常来的地方吗?”“是的。这里以前有一座铜像。“什么铜像?”“普希金。”“普希金是谁呢?“一个诗人。以后你会相识他的。”……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于上海(选自《现代散文鉴赏辞典》,有删节)[注]①赵丽宏:作家、散文家、诗人。诞生于上海,小学起先阅读文学经典著作,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起先诗歌创作,80年头初著有诗集。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回忆了作者年幼时初见普希金铜像的情景,铜像触发了作者的诗心,增进了对美丽诗篇的领悟。B.在插队务农的寂寥生活中,作者沉醉在普希金的诗篇中,剧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潇洒奔放、热忱深厚。C.文章在“现在-过去-现在”的结构中,呈现出作者对“诗人”的情感,表达了对毁坏铜像行为的反思。D.文章将写作的人物称为“你”,显得亲切自然,拉近了作者、读者与人物的距离,易于作者与之倾述沟通。8.文章写老人和七八岁的女孩,有什么作用?(6分)9.赵丽宏认为:“散文应有自传色调。自传色调是指人生的片段阅历,或者是一段思想感情的真实经验。”文章是怎样表现“自传色调”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刘秉忠字仲晦。年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以养其亲。居常郁郁不乐,一日投笔叹曰:“吾家累世衣冠,乃汨没为刀笔吏乎!丈夫不遇于世,当隐居以求志耳。”即弃去,隐武安山中。世祖在潜邸,海云禅师被召,闻其博学多材艺,邀与俱行。既入见,应对称旨,屡承顾问。秉忠于书无所不读,至于天文、地理、律历之属,无不精通。论天下事如指诸掌,世祖大爱之。秉忠遂留藩邸。癸丑,从世祖征大理。明年,征云南。每赞以天地之好生,王者之神武不杀,故克城之日,不妄戮一人。已未,从伐宋,复以云南所言力赞于上,所至全活不行胜计。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朝廷旧臣、山林遗逸之士,咸见录用,文物粲然一新。秉忠虽居左右,而犹不改旧服。至元元年,翰林学士王鹗奏言:“秉忠久侍藩邸,积有岁年,参帷幄之密谋,定社稷之大计,忠勤劳绩,宜被褒崇。”帝览奏,即日诏以翰林侍读学士窦默之女妻之。秉忠以天下为已任,事无巨细,凡有关于国家大体者,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帝宠任愈隆。燕闲顾问,辄举荐人物可备器使者,凡所甄拔,后悉为名臣。十一年秋八月,秉忠无疾端坐而卒,年五十九。帝闻惊悼,谓群臣曰:“秉忠事朕三十余年,当心慎密,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惟朕知之,他人莫得闻也。”出内府钱具棺敛,遣礼部侍郎赵秉温护其丧还葬大都。秉忠自幼好学,至老不衰,虽位极人臣,而斋居蔬食,终日澹然,不异平昔。每以吟咏自适,其诗萧散闲淡,类其为人。(摘编自《元史·刘秉忠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B.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C.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D.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问以治天下之大/经养民之良法/秉忠采祖宗旧典/参以古制之宜/于今者/条列以闻/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祖,封建皇帝常用谥号,加此谥号者-般是开创某朝,或某朝中有所作为的君主。B.翰林学士,古代官职,任此官者经常是皇帝亲信与顾问,唐朝时很多丞相都出自此职。C.社稷,代指“国家”;“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君王常祭祀二神祈求国泰民安。D.大都,元代首都,故址在今北京城区北部及城北近郊,城市规模宏大,为当时少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秉忠博识多才,深受世祖宠爱。他读书涉猎广泛,精通天文、地理、律法,同时熟晓时事,深得世祖观赏,被留在藩王府中。B.刘秉忠心怀仁爱,反对滥杀无辜。征讨大理、南宋时,他劝世祖要倡扬帝王英明,不要滥用武力,让大理、南宋百姓免遭屠戮。C.刘秉忠善识人才,推举选荐贤良。他曾经向皇帝举荐可供重用的人才,凡是经过他推举选拔的,后来都成了朝廷里闻名的大臣。D.刘秉忠身居简淡,常以诗词自娱。身处高位的他生活上却简洁恬淡,斋戒而居,粗茶淡饭,经常诵咏恬淡闲散的诗词自娱自乐。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家累世衣冠,乃汩没为刀笔吏乎!(5分)(2)其阴阳术数之精,占事知来,若合符契。(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题碧落堂①文天祥大厦新成燕雀欢,与君②聊此共悠闲。地居一郡楼台上,人在半空烟雨间。修复尽还今宇宙,感伤犹记旧江山。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鬓欲斑。[注]①碧落堂:楼阁名,在瑞州(今江西高安)碧落山上。1260年,该楼毁于元兵焚郡。三年后,年仅29岁的文天祥受命镇守瑞州,修缮此楼。②君:这里指文天祥的挚友、同僚。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叙写诗人与挚友、同僚登临修复后的碧落堂,共享悠闲时间的情状。B.颔联上句干脆描摹碧落堂所处地势之险,下句侧面写出碧落堂建修之奇。C.颈联中“尽还”二字暗写出了诗人修复碧落堂时的艰辛付出与坚决信念。D.尾联中“秋风紧”几字,语意双关,既扣合时令特点,又关联时局世势。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诗经·氓》中描写女子登上颓墙,远眺远方,渴望“氓”出现的两句是“,。”(2)《庄子·逍遥游》中,以《齐谐》之言描绘大鹏展翅有力,翱翔滑行,富有气概的两句是“,。”(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两句以创设问答、描摹景物的形式,抒发了诗人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第II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中国古籍总目》工作统计显示,我国现存古籍品种20万种左右。相对于中国漫长的历史、浩瀚的著作而言,这可能还是。当下一项非常迫切的任务就是如何科学合理地爱护、利用这些古籍,特殊是其中的善本。()。一种现象是,越来越少与越来越多并存。另一种现象是,越来越不被人知与越来越被人所知。那么,如何让宝贵的古籍善本走进百姓生活?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创作通俗类作品来介绍相关故事。一部著作的产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在创作、印制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可言可说之事。特殊是,很多古籍善本在漫长的时间中辗转流传,发生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其中,也透露出特定时期社会变迁、文化发展的轨迹,以及国事人事的细微环节。通过对古籍善本流传、爱护、创作、生产相关故事的介绍,能够让读者在领悟古籍善本命运的同时,了解时代演化的某些规律。古籍善本除去其承载的思想内容不说,单是带给人们的视觉体验就。因此探讨和宣扬古籍善本,能够更加深化全面地了解、中华文明,走近民族文化内心世界。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编撰沧海一粟精美绝伦秉承B.编撰寥寥无几精美绝伦传承C.编纂沧海一粟美不胜收传承D.编纂寥寥无几美不胜收秉承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总体来看,目前的古籍表现出二律背反的状态B.总体来看,二律背反是目前古籍表现出的状态C.总体来看,二律背反是目前的古籍善本的状态D.总体来看,目前的古籍善本表现出二律背反的状态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通过对古籍善本流传、爱护、创作、生产相关故事的介绍,能够让读者在了解古籍善本命运的同时,领悟时代演化的某些规律。B.介绍古籍善本创作、生产、流传、爱护的相关故事,能够让读者在了解古籍善本命运的同时,领悟时代演化的某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工程安装居间合同2篇
- 项目经理合作协议书 2篇
- 售房补充协议 3篇
- 化妆品销售合同简单范本
- 高二期中家长会课件
- 饮品购销合同书范本
- 2024年度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搅拌站租赁合同2篇
- 基于AR技术的虚拟展览服务合同(2024版)
- 股权转让协议书范本合同范本标准版
- 《技术员岗位职责》课件
- 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 物业维修协议
- 工业漆水性丙烯酸防护msds
-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件
- 关于变更的评估报告
- 培养箱产品3q验证方案模板
- 初三数学试卷讲评课教学设计
- 急诊科临床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 GB 21148-2020 足部防护 安全鞋
- 滦平地区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 2022年《ps通道抠图》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