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模拟试卷1(共5套)(共150题)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模拟试卷第1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2题,每题1.0分,共22分。)1、国家工作人员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某单位谋取利益。随后,该单位的经理送给甲一张价值2万元的购物卡,被甲拒绝了。事后该经理将此购物卡送给了甲的妻子,甲后来知道妻子收受了购物卡,未作表示。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B、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既遂)C、甲的行为构成受贿(未遂)D、甲的行为构成受贿(预备)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甲知道其配偶收受他人财物而不作相反表示,而且实际为他人谋取了利益,则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受贿的放任故意或概括故意,其行为应当构成受贿罪的既遂。2、根据刑法的规定,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法定对象有()。A、火车、汽车、电车、拖拉机B、汽车、电车、船只、摩托车C、电车、船只、航空器、火车轨道D、船只、航空器、火车、汽车、电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116条规定:“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所以,根据这一规定,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法定犯罪对象是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本题的答案是D。3、假设甲将“小姐”乙某从歌厅诱出后,劫持并逼迫乙某带领甲到乙某居住处,洗劫财物。另将乙某扣押至第二日银行开门营业时,挟持乙某到银行取出存款方才罢休。则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A、抢劫罪B、绑架罪C、抢劫罪和绑架罪数罪并罚D、抢劫罪和绑架罪择一重罪处罚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甲对乙某虽然使用了“劫持”的行为,但仍然是当场强取在被害人控制、支配下的财物,故仍属于抢劫罪。4、下列有关单位犯罪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信用卡诈骗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单位B、行政机关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C、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D、经企业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实施的盗窃电力的行为,可以成立单位犯罪,但不对单位判处罚金,只处罚作出该决定的单位领导和直接实施盗窃行为的责任人员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这种情况下不构成单位犯罪。5、某邮政局工作人员于某,一次偶然发现一封破损的信件中有100元人民币,于是他将人民币取出,而将信毁掉。此后,他为了窃取财物,毁掉他人信件、包裹等百余封(次),获取财物共约2万多元。对于某的行为应当认定为()。A、其行为已构成了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罪,鉴于其有取得财物的行为,所以,应以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罪从重处罚B、其行为已构成了侵犯通信自由罪,从中取得财物是从重处罚的条件C、应依照盗窃罪定罪从重处罚D、鉴于其有窃取财物的事实,应依照贪污罪从重处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于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应从重处罚6、甲参与赌博,输给乙数万元,输光后,要抢回这笔钱。乙为了防止钱被抢走,先动手将甲打成重伤,乙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自救行为D、故意犯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乙先动手将甲打成重伤,不是正当防卫,而是事前防卫。事前防卫是具有惩罚性的加害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7、甲是某搬运场司机,在搬运场驾车作业时违反操作规程,不慎将另一职工轧死。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A、按过失致人死亡罪处理B、按交通肇事罪处理C、按重大责任事故罪处理D、按意外事件处理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此为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责任事故罪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8、下列犯罪构成要件中,属于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要件即必要要件的是()。A、犯罪目的B、犯罪对象C、危害行为D、犯罪时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客体、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的必要要件。按照我国刑法学理论通说,犯罪客观方面的必要要件只有危害行为,而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都是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犯罪主观方面的必要要件只有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犯罪目的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是主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在犯罪客体中,并非是所有的犯罪都有犯罪对象,故犯罪对象也只是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所以,本题的答案只能是C。9、下列关于聚众斗殴罪的说法正确的是()。A、聚众斗殴罪只是处罚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其他参与者不负刑事责任B、在聚众斗殴的过程中,如果致人死亡,那么聚众斗殴双方所有人都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C、在聚众斗殴过程中,如果致人死亡,那么对首要分子一律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D、在聚众斗殴过程中,如果致人死亡,那么直接致使被害人死亡的犯罪分子应当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聚众斗殴罪的犯罪主体包括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故应排除A项。聚众斗殴过程中,致人死亡的,如何追究刑事责任,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上,不是所有的人都转化为故意杀人罪。只是直接致使被害人死亡的行为人转化为故意杀人罪。如果首要分子不存在杀人的故意,那么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属于实行过限,首要分子不应当承担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故应当排除B、C项,而选D项。10、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相关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B、对被判处的罚金,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等原因缴纳确实有困难的,可以延期缴纳、酌情减少或者免除C、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可以判处拘役或者管制D、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行政处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修正案(九)》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经监管部门责令采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致使用户信息泄露,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故本题答案选D。11、甲、乙为劫取财物将在河边散步的丙杀死,当场取得丙随身携带的现金2000余元。甲、乙随后从丙携带的名片上得知丙是某公司总经理。两人经谋划后,按名片上的电话给丙的妻子丁打电话,声称丙已被绑架,丁必须于次日中午12点将10万元现金放在某处,否则杀害丙。丁立即报警,甲、乙被抓获。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抢劫罪和绑架罪并罚B、以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和绑架罪并罚C、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D、以故意杀人罪、侵占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为抢劫财物而杀死被害人的,按照抢劫罪处理。以编造威胁亲属生命的方式勒索财物,实际并未实施绑架,只是利用了被害人丁对丈夫安危的担忧侵犯财产权的,构成敲诈勒索罪。甲乙二人在抢劫完成后又另起犯意实施敲诈勒索,构成两罪,应数罪并罚。12、假定甲、乙、丙三人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而组织实施了盗窃电力的行为,情节严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是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而组织实施盗窃电力行为的,所以成立单位犯罪B、应当以盗窃罪追究甲、乙、丙三人的刑事责任C、仅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D、既要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又要追究甲、乙、丙三人的刑事责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3、依据《刑法》规定,构成行贿罪要求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谋取()的目的。A、个人利益B、非法利益C、经济利益D、不正当利益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行贿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是收买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而实施这种行为。14、刘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在刑罚执行3年后,又发现判决前其还有放火罪,应判处有期徒刑7年,刘某还需执行的最长刑期可能是()。A、12年B、10年C、9年D、7年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根据《刑法》第70条的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本条规定的就是所谓“先并后减”的数罪并罚原则。故在本案中刘某还需执行的最长刑期可能为:7年+5年一3年=9年,故选C。15、张某将一名五岁幼童王某骗离家庭并欲将其带至外地卖出,途中被抓获,王某得救。张某的行为构成()。A、拐骗儿童罪B、拐卖人口罪C、拐骗儿童罪和拐卖人口罪D、拐卖儿童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拐骗儿童罪与拐卖儿童罪的区别在于:(1)客体要件不同。拐骗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家庭关系和儿童的合法权益,而拐卖儿童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因而性质不同。(2)犯罪目的不同。拐骗儿童罪,主要是为了收养或者使唤、奴役,而拐卖妇女、儿童罪则是贪图钱财,贩卖牟利。如果拐骗儿童是为了贩卖牟利,则应以拐卖儿童罪论处。本案例中,张某拐骗幼童王某是为了出卖,故其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1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共同犯罪人是()。A、主犯B、从犯C、胁从犯D、教唆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刑法》第27条第1款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从犯,从其在共同犯罪中所处的地位看,从属于主犯;从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看,起次要的或者辅助作用。由此可知本题应选B。17、甲将自己亲生的婴儿以2万元价格卖给他人。甲认为自己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甲的这一认识错误属于()。A、法律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客体认识错误D、手段认识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18、甲为杀死乙,向乙家投炸弹,造成乙死亡,房屋炸毁,甲的行为属于()。A、想象竞合犯B、实质数罪C、牵连犯D、吸收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甲只实施了一个行为,触犯了两种罪行,构成想象竞合犯。19、行为人因不能抗拒的原因而引起损害结果的,不是犯罪,这是由于行为人()。A、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认识B、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没有预见C、对危害结果的发生不存在故意或者过失D、不具备犯罪的主体条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0、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A、属人原则B、保护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D、属地原则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我国《刑法》第6条第2款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根据这一规定,在我国船舶上犯罪就被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根据属地管辖的原则,应当适用我国刑法。本题中,在我国客轮上外国人针对我国公民犯罪,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因此,确立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的只能是属地原则,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21、罚金的适用方式是()。A、只能独立适用B、只能附加适用C、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D、只能并科适用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罚金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故本题答案选C。22、下列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是()。A、抢劫罪B、抢夺罪C、拐卖妇女、儿童罪D、盗窃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49条规定,审判的时候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A项说法错误。第78条规定,判处无期徒刑的,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十三年。B项说法错误。第17条之一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项说法正确。第18条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D项说法错误。故选ABD。24、甲未获烟草专卖许可,擅自购进明知是假冒的“中华”牌香烟100箱进行批发和零售,在被查获时已销售80箱,收款120万元。经检验该批香烟属于不合格产品。甲的行为()。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刑法》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甲未获烟草专卖许可,即销售香烟,触犯了非法经营罪;根据《刑法》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甲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120万元,触犯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根据《刑法》第140条的规定,销售者以假充真,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行为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甲明知是假烟而销售,销售金额120万元,触犯了销售伪劣产品罪。但是,甲只实施了一个行为,即没有专卖许可,擅自购进明知是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香烟,销售金额120万元。这实际上是数个罪过支配之下实施的一个行为,触犯了数个罪名的想象竞合犯,应当按照想象竞合犯“从一重处断”的原则从一重罪定罪处罚,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2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根据这一规定,本题中,选项A和D,分别是犯罪结果或者犯罪行为在我国领域内发生,因而被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应适用我国刑法;选项B是在我国领空内犯罪,也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应适用我国刑法;选项C是在我国航空器内犯罪,因而被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应适用我国刑法,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26、甲武装掩护走私毒品,法院判决其构成走私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甲的下列哪些财产可纳入适用没收财产刑予以没收的范围?()标准答案:C,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59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者全部。没收全部财产的,应当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需的生活费用。在判处没收财产的时候,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刑法》第64条规定,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应当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对被害人的合法财产,应当及时返还;违禁品和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应当予以没收。没收的财物和罚金,一律上缴国库,不得挪用和自行处理。根据这一规定。选项AB属于犯罪所得和犯罪工具,不属于没收财产刑的范围,而应当予以没收或者追缴。故本题答案是CD。27、关于正当防卫,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C,D知识点解析: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为:(1)具有防卫意图,即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2)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不法侵害的发生和存在。(3)正当防卫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人。(4)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即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阶段。法律基于正当防卫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防止刑法所保护的利益受到损害,故对防卫时间加以严格限定。(5)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指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根据正当防卫的条件,选项ACD都是正确的,只有选项B是错误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28、下列行为构成盗窃罪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关于A项,《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以盗窃罪论处,不能定为诈骗罪,故A项中的行为应定为盗窃罪。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BC两项中的行为均为窃取,构成盗窃罪,只是手段不同,B项中是“趁售货员不注意”,C项中是调换。盗窃、抢劫毒品的,应当分别以盗窃罪或者抢劫罪定罪,D项盗窃毒品价值2万元,也构成盗窃罪。三、判断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9、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都适用刑法。()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刑法》第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故本题说法错误。30、在监视居住期间,视情况可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在监视居住期间,不可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故本题说法错误。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模拟试卷第2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2题,每题1.0分,共22分。)1、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是()。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B、对象认识错误C、手段认识错误D、客体认识错误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有不正确的理解。处理法律上的认识错误的总原则是: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依法判定,不因主观上的认识错误而发生变化。所以,选项A法律上的认识错误不可能排除犯罪故意。如果行为人只是对犯罪对象认识错误,但是对犯罪客体认识没有错误,则不能排除犯罪故意,对刑事责任也不能发生任何影响。所以,选项B对象认识错误也不能排除犯罪故意。手段的认识错误,不影响罪过成立,但是可能影响犯罪停止形态,即如果危害结果没有发生,行为人只负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所以,选项C手段认识错误也不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客体认识错误,即行为人意图侵犯一种客体,而实际上侵犯了另一种客体。对于客体认识错误的案件,一般认为应当按照行为人意图侵犯的客体定罪,即依行为人主观认识的客体种类定罪。在客体认识错误的情况下,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2、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体现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体现犯罪实质特征的犯罪要件是犯罪客体。3、盗窃罪属于()。A、故意和过失犯罪B、过失犯罪C、故意犯罪D、故意或过失犯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4、假定甲有外遇,为达到和第三者结婚的目的,准备杀妻,已将毒药放入妻子的碗中,妻子发觉饭有异味而将饭倒掉,幸免于难,则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因甲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所以属于犯罪未遂。5、某甲捏造某乙(某机关干部)受贿20000元,并写成小字报四处散发、张贴,致使某乙名誉受到很大损害。某甲的行为属于()。A、诬告陷害罪B、诽谤罪C、侮辱罪D、报复陷害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甲的行为构成诽谤罪。如果某甲向公检法等机关告发意欲使乙受刑事处罚,则构成诬告陷害罪,但本案中甲只是将诽谤的情况写成小字报散发,因此是诽谤罪。6、甲、乙二人携带炸药去水库僻静处炸鱼,甲在岸边准备往水中投掷炸药时,不慎引起爆炸,将乙炸死,自己也受重伤。则甲的行为如何定性?()A、过失爆炸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意外事件D、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7、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12周岁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8、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区别的关键在于()。A、犯罪行为是否已经着手实施B、犯罪行为是否已经实施完毕C、犯罪行为是否已经造成犯罪结果D、犯罪行为是否具备了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而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9、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抢劫罪加重法定刑事由的是()。A、在学校门口抢劫的B、多次抢劫的C、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D、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入户抢劫的;(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七)持枪抢劫的;(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10、甲乙二人是交往多年的好友,一日,甲请乙在某酒店喝酒,两人微醉。下楼时,因一小事意见不合,甲推了乙一把,乙从三楼摔至一楼,导致颅脑严重损伤,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身亡,对甲的行为,应如何定罪?()A、构成故意杀人罪B、构成故意伤害罪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属于意外事件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本案例中,甲对乙的死亡不存有故意心态,不能构成故意杀人罪。11、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不作为行为方式的是()。A、甲因高兴将3岁儿子抛接但因失手致其死亡B、乙分娩婴儿后为掩盖未婚先孕真相将婴儿扔出窗外致婴儿死亡C、丙分娩女婴后不愿抚养,遂以2万元价格将其卖给他人D、丁分娩婴儿后将婴儿弃置于火车站致其冻成重伤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不作为的危害行为,是指消极的行为,即行为人消极地不履行法律义务而危害社会的行为。从表现形式看,不作为是消极的行动;从违反法律规范的性质来看,不作为直接违反了某种命令性规范。选项A属于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选项B属于作为的故意杀人行为,选项C的出卖行为也是作为行为。选项D中丁的行为属于拒绝履行抚养义务,构成遗弃罪,属于不作为。12、间歇性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A、应当负刑事责任B、不负刑事责任C、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待治疗痊愈后再追究刑事责任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据此本题应选B。13、非法拘禁罪属于()。A、继续犯B、牵连犯C、结合犯D、连续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继续犯属于实质的一罪,其最本质的特征为犯罪行为以及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之中。非法拘禁罪就是最典型的继续犯,在非法拘禁罪中,非法拘禁的行为以及由非法拘禁行为所引发的被害人的人身自由被剥夺或者限制的不法状态自犯罪着手时起,就同时不间断地处于持续过程之中。而本题的选项中所给出的牵连犯、连续犯属于处断的一罪,结合犯属于法定的一罪。故本题选A。14、在下列犯罪中,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的是()。A、重大责任事故罪B、交通肇事罪C、放火罪D、破坏交通工具罪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刑法》规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所以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根据《刑法》第133条、第114条、第116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放火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的主体都是一般主体,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1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一罪判处拘役的期限应为()。A、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B、1个月以上1年以下C、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D、3个月以上1年以下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刑法》第42条规定,拘役的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16、假定甲和丁因为工作上的原因素来积怨很深,便产生了除掉丁的念头,虽然知道戊正跟丁一块跑车,仍将丁的车的刹车装置弄坏,导致丁在开车时因刹不住车而掉下山崖,车毁人亡,戊也因此丧命,则甲对丁死亡的心理态度是(),对戊死亡的心理态度是()。A、直接故意间接故意B、间接故意直接故意C、直接故意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过于自信的过失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甲积极追求丁的死亡,因此是直接故意;对戊的死亡采取的是一种放任的态度,既不积极追求,也不设法避免。所以属间接故意。17、甲与乙通奸,共谋毒杀乙之夫丙。为此,甲弄来一包砒霜交给乙,甲让乙伺机下毒,乙后悔,没有下毒且到公安机关自首。对本案的正确处理是()。A、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B、甲、乙共同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预备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预备,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止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乙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止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区分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关键在于确认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本案中,甲为了谋杀丙而准备了毒药,但其共犯乙并未着手下毒,故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预备。而乙在预备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中止。故本题答案选C。18、假定甲准备对富人丙家实施盗窃,多次到丙家门外进行观察,打探丙家人的行踪、活动规律,有一次甲正在观望时因形迹可疑被丙发现而被告发,则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因甲尚未着手实施犯罪,所以应属于犯罪预备。1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A、适用我国刑法B、可以适用我国刑法C、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D、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我国《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20、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中规定的强奸罪加重法定情节的是()。A、强奸妇女多人的B、利用妇女处于昏醉状态而强奸的C、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D、二人以上轮奸的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强奸罪的加重构成情形有:(1)强奸妇女情节恶劣的。(2)强奸妇女多人的。(3)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4)两人以上轮奸的。(5)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21、假设甲等5人以抓卖淫嫖娼为名强行从一私人小旅馆抓了4名旅客,然后将4人押到一废弃的小庙内。随后甲等5人对4人进行殴打,逼迫他们承认自己是嫖客。4人无奈只好承认自己是嫖客,接着甲某等人即要求4人与家属联系交纳赎金,才能将他们放走。旅客乙与家人联系,由家人帮忙凑好5000元赎金,马上送来。当甲某等人收取乙的家人送来的赎金,欲将乙放走时,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甲某等人()。A、构成绑架罪B、构成抢劫罪C、构成敲诈勒索罪D、构成绑架罪和寻衅滋事罪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控制被害人的人身,向第三人勒索财物,甲某等人的行为符合绑架罪的构成要件,构成绑架罪。22、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1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2和承担的3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4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在这段话的空格中()。A、2处填写“罪刑”,4处填写“罪行”B、1处填写“罪刑”,3处填写“罪行”C、4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D、1处填写“罪刑”,2处填写“罪行”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我国刑法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同时规定了罪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23、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中的选择要件包括()。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刑法学理论通说认为,在犯罪构成客观方面中,只有危害行为(犯罪行为)是其必要要件,其他客观方面的要件都是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如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犯罪客体是与犯罪客观方面相并列的犯罪构成要件,不是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中的必要要件,故本题答案是BC。24、有权对刑法作出司法解释的机关包括()。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司法解释是司法机关对刑法规范含义进行的阐明。在我国,有权作出司法解释的机关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25、下列关于数罪并罚的表述,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0条和第71条的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适用“先并后减”的方法进行数罪并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适用“先减后并”的方法进行数罪并罚。故本题答案选AC。26、关于罪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A,B,C知识点解析:行为人的罪过是一切犯罪构成都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是犯罪主观方面的必要要件。特定的行为构成犯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具备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过失。所以,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是罪过的表现形式,选项AB是正确的。我国刑法之所以规定犯罪的故意与过失是认定行为人构成犯罪并应对犯罪负刑事责任的主观依据,是因为刑事责任理论认为,对于是否实施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任何正常人都具有进行选择的相对自由。实施或者不实施某一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都是通过人的意识和意志的积极作用,通过相对自由意志的选择和支配来实现的。行为人在相对自由的意识和意志的支配下,选择实施危害统治阶级利益的犯罪行为,不仅从客观方面危害了社会,而且在主观上也具有犯罪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这就使他对国家产生了罪责。国家据此对行为人认定有罪并追究他的刑事责任,是合乎情理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所以,罪过的本质在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应当受到谴责,选项C是正确的。在选项D中,所谓“主观归罪”,是指仅仅根据行为人的主观上的犯罪意图就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不问其行为在客观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主观归罪是与客观归罪相对的,客观归罪是指仅仅根据行为人在客观上的行为以及行为对社会在客观上造成的危害就追究其刑事责任,而不问其主观上的罪过。显然,坚持罪过责任原则,反对的不是主观归罪,而是客观归罪。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27、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使丙死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标准答案:B,C知识点解析:《刑法》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本题中,乙在盗窃中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使丙死亡,根据《刑法》的规定,乙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甲教唆乙实施盗窃罪,乙的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所以,甲不能成为乙抢劫罪的共犯,但也不能说乙没有实施被教唆的罪,甲构成盗窃罪,而乙构成抢劫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28、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包括()。标准答案:A,B知识点解析:《刑法》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根据这一规定,侵占罪的犯罪对象包括两种: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和埋藏物。故本题答案是AB。三、判断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9、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0、在挪用公款罪、徇私舞弊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玩忽职守罪等罪名中,其中只有挪用公款罪属于贪污贿赂罪。()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贪污贿赂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侵害国家廉政制度情节严重的行为。其中,多数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也有的是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密切相关,如拒不说明巨额财产来源、隐瞒境外存款,还有的是与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具有对向性的行贿、介绍贿赂的行为。行为方式除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隐瞒境外存款罪表现为不作为之外,其他犯罪通常表现为作为。故本题说法错误。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模拟试卷第3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2题,每题1.0分,共22分。)1、某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女青年钱包。抢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该女青年是自己的邻居,于是将钱包当面送还给女青年,声称刚才的行为是开玩笑。某甲的行为是()。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自动放弃犯罪的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犯罪活动开始实施至该犯罪构成要件完成为止的动态过程之中。这是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客观特征,从行为人开始犯罪预备行为,一直到犯罪既遂发生之前的一段时期内是自动放弃犯罪的有效时区。如果犯罪行为已经达到既遂程度或者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进入终局的。尽管行为人出于悔过心理而自动恢复原状的,也不能再视为中止,只是行为人的悔罪表现。如盗窃、抢夺、贪污犯罪既遂之后主动返赃的,便不能再认定为犯罪中止。同样,行为人在尚未实施犯罪预备行为之前,即自动放弃犯罪意图的,也不能认定为犯罪中止。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2、下列各种行为中,除哪项外,均属于构成故意杀人罪的行为?()A、甲的父亲长期瘫痪在床,表现出了求死欲望,甲遂帮助父亲自杀B、乙与患精神病的邻居有隙,遂趁邻居病发时诱骗其自杀C、丙生下了一个女儿,因无力抚养,将该女婴溺毙D、丁未婚怀孕,担心对自己的未来产生影响,选择了堕胎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甲长期出差在外,为防盗在其住宅内安装了防卫装置,某晚甲外出时,乙撬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盗装置击中受伤,经鉴定为轻伤,甲的行为应定性为()。A、防卫过当B、正当防卫C、过失伤害罪D、故意伤害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本题中,甲在住宅内安装的防卫装置制止了乙的不法侵害,并且没有超过必要限度,成立正当防卫。故本题答案选B。4、下列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禁止不定期刑B、罪刑法定原则使公民行为具有预测可能性,保障公民的自由人权C、民主主义和人权主义是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条文中对某种犯罪不规定具体的刑种和刑度,只规定对该种罪处以刑罚,具体如何处罚完全由法官掌握。这样法官的裁量权过大,难以保障公正、合理地适用刑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所以我国刑法禁止绝对不定期刑。现代各国的刑法都规定了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相对确定的法定刑一方面限制了法官的裁量权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实现罪行相适应原则。A项说法不完整,故本题答案选A。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行为属于犯罪的是()。A、正当防卫行为B、紧急避险行为C、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D、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而被免于刑罚处罚的行为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37条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根据《刑法》第37条规定,免于刑事处罚,是人民法院认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因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判决免予刑罚的一种处罚,是有罪而免罚,仍然构成刑事犯罪。故本题答案选D。6、甲乙二人绑架丙,丙的家人交付30万元赎金。甲为灭口执意要杀掉丙,乙认为丙家已交赎金,杀之不义,坚决反对,遂在甲动手时,乙与丙联手将甲杀死。乙和丙杀死甲的行为性质为()。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故意杀人D、紧急避险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甲动手杀丙,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乙与丙将甲杀死属于正当防卫。故本题答案选A。7、2015年3月10日,杨某被抢劫,在逃跑过程中,适逢一中年妇女丁某骑摩托车(价值7000元)缓速行驶,杨某当即哀求丁某将自己带走,在遭拒绝的情况下,将丁某推下摩托车(丁某未受伤),夺车逃走。杨某的行为是()。A、避险过当B、紧急避险C、避险不适当D、构成毁坏财物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杨某为躲避抢劫,而将丁某摩托车骑走,丁某未受伤,杨某的该行为属于紧急避险。故本题答案选B。8、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共同犯罪人分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其中,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的处罚原则是()。A、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选C。9、下列关于侵犯财产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侵犯财产罪的主体,大多数是一般主体,只有职务侵占罪等少数罪名为特殊主体B、侵犯财产罪的主观方面可以是故意的,也可以是过失的C、侵犯财产罪的客体是财产关系D、侵犯财产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各种非法手段侵犯公私财产的行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侵犯财产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侵犯财产罪主要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或者是以故意毁坏公私财物为目的。故本题答案选B。10、甲因枪杀他人而归案,公安人员询问枪的来历时,甲交代了和乙共同抢劫枪支的事实,公安机关据此抓获了乙。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构成自首B、甲构成立功C、甲既构成自首,又构成立功D、甲既不构成自首,也不构成立功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本题中,甲在归案后又交代了和乙共同抢劫枪支的事实,构成自首。由于甲揭发的是同案犯的同案行为,因此不构成立功。故本题答案选A。11、下列选项中,可以适用中国刑法的是()。A、中国军人在国外犯刑法规定之罪B、中国公民在国外犯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的犯罪C、外国人在国外对中国公民犯刑法规定之罪,但根据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D、外国人在中国公司的国外办事处对外国人犯刑法规定之罪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我国《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A项说法正确,排除B项。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排除C项。D项不论是根据属地管辖、属人管辖还是保护管辖,都不适用中国刑法,不选。12、甲预谋抢劫乙,到乙租住的地方,发现有客人在,遂放弃了。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预备阶段的中止D、实行阶段的中止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犯罪预备具有四个特征:主观上为了实行犯罪;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事实上未能着手实施犯罪;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本题中,甲遇到意志以外的障碍(有客人在),未能着手实行犯罪,因此属于犯罪预备。故本题答案选A。13、卡车司机刘某倒车时不慎将路边高压电线杆撞倒后,因害怕承担责任驾车逃逸,后来,放学回家的12岁小学生宋某路过此处,触电死亡。对宋某的死亡,刘某主观方面属于()。A、直接故意B、疏忽大意的过失C、过于自信的过失D、间接故意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行为人对其行为可以发生危害社会结果一般都具有比较清楚、现实的认识,而过于自信过失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发生的现实性则往往认识不足。过于自信过失的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排斥、反对态度,而在间接故意的情况下,行为人对后果的发生是放任的,持无所谓的态度,是不反对的、容忍的。本题中,刘某明知高压电线杆被撞倒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结果,但却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属于间接故意。故本题答案选D。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甲因情感纠葛与同事乙发生争执,将乙打伤。事后,甲所在的事业单位对其作出开除公职的处分,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认定,甲的行为构成犯罪,判处甲有期徒刑一年,缓期两年执行,并赔偿乙的医药费。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并希望他人从中汲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14、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A、罪刑法定原则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罪刑相当原则D、刑法个别化原则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第4条规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第五条规定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法个别化原则不是刑法的基本原则。故本题答案选D。15、本案情涉及的法律责任有()。A、刑事责任B、违宪责任C、经济责任D、司法责任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根据法律责任所依据的部门法不同,法律责任分为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违宪责任。刑事责任,是指因违反刑事法律而导致的不利后果,材料中甲被判处有期徒刑即是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违反民事法律导致的不良后果,有时违反刑事法律也会导致民事责任,如刑事诉讼中的民事赔偿责任。材料中甲赔偿医药费的责任即是民事责任。故本题答案选A。16、对于自首和立功的人进行处罚,错误的做法是()。A、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B、对于自首且犯罪较轻的犯罪分子,应当减轻处罚C、对于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对于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7条规定,对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该法第68条规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故本题答案选B。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王某是某市人民医院财务科科长,经举报查证有以下违法犯罪事实:(1)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8000元;(2)利用公款10万元用于个人炒股,且超过5个月未还;(3)任财务科科长期间,向市卫生局领导送礼达2万元;(4)王某本人用于购买黄金首饰的1万元是其虚报医疗费用所得。17、王某不构成()。A、贪污罪B、挪用公款罪C、行贿罪D、受贿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某市人民医院财务科科长王某,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8000元;同时,虚报医疗费用10000元用于购买黄金首饰的行为构成贪污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王某在职期间。利用公款10万元用于个人炒股,且超过5个月未还。王某构成挪用公款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9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王某在任职人民医院财务科科长期间,向市卫生局领导送礼达2万元,构成行贿罪。故本题答案选D。18、根据我国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贪污数额为(),即可认定为贪污罪所述的“数额较大”。A、三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B、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C、二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D、一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19、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金额较大,超过()未还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A、1个月B、3个月C、半年D、1年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故本题答案选B。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5年11月下旬,某省在组织国家公务员考试时发现多起作弊行为:王某是某名校研究生,他代替李某参加考试,李某付给王某2万元报酬;赵某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伙同张某、杨某、周某采取分工协作方式,由张某报名参加考试,进入考场后通过手机拍照将试题传出考场,杨某组织人员迅速做出答案,周某负责通过QQ、微信等方式50余名考生销售答案,四人共同获利10余万元;陈某在考试时被监考老师发现携带与考试内容有关的纸条。20、在上述作弊行为中,未构成刑事犯罪的是()。A、王某B、张某C、杨某D、陈某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故本题答案选D。21、对上述人员的处理,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A、王某已构成犯罪,可以处拘役并处罚金B、李某不构成犯罪,但应禁止五年内报考公务员C、赵某、张某、杨某和周某四人构成共同犯罪D、陈某不构成犯罪,但应取消考试成绩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李某已经构成犯罪,B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22、公安部门在调查中发现,赵某等人使用的作弊器材是由经营“某通信器材公司”的邓某提供的,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邓某不构成犯罪,工商部门可以责令其关闭“某通信器材公司”B、邓某已构成犯罪,应当追究相应刑事责任C、邓某不构成犯罪,但违法所得应当被没收D、邓某虽不构成犯罪,但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23、甲用枪射杀乙,乙中弹倒地。甲以为乙已死亡,遂弃“尸”于荒野。实际上,乙只是中弹受伤,并没有死亡。甲的行为属于()。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24、根据刑法规定,应当与刑罚的轻重相适应的有()。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5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25、甲教唆乙(17周岁)抢夺行人的手机。一日乙抢得手机逃跑时,将紧追不舍的被害人打成轻伤。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甲教唆乙抢夺行人手机,二人构成抢夺罪的共同犯罪。《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刑法》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本题答案选ABD。26、下列选项中,可以构成单位犯罪主体的有()。标准答案:A,C,[)知识点解析:《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CD属于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包括符合我国法人资格条件的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可以构成单位犯罪的主体。以单位的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的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亦归分支机构或者内设机构、部门所有的,应认定为单位犯罪。A项正确。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按照个人犯罪处罚。排除B。故本题答案选ACD。27、甲因涉嫌收受章某15万现金贿赂(经查,受贿事实不存在)被司法机关询问时,主动交代了下列犯罪事实,其中可以认定为自首的有()。标准答案:A,B,C,D知识点解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本案中甲虽涉嫌受贿,但是受贿的事实并不存在,后甲主动交代的罪行都属于公安机关尚未掌握的犯罪事实,都构成自首。故本题答案选ABCD。28、下列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相关理解中,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有()。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刑法》规定,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以并处罚金。境外的黑社会组织的人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犯前三款罪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一)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二)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三)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四)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据此,AD正确。保护伞不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必要特征。B项错误。《刑法》第26条规定,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因此,C项也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D。三、判断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29、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离开住处或指定的居所,但行动不受限制。()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得离开住处或指定的居所,行动受限制。故本题说法错误。30、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A、正确B、错误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山东省事业单位招录公共基础知识(刑法)模拟试卷第4套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2题,每题1.0分,共22分。)1、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故本题答案选C。2、下列不属于附加刑的是()。A、罚款B、没收财产C、驱逐出境D、剥夺政治权利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刑法》第34条规定,附加刑的种类如下:(一)罚金;(二)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第35条的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故本题答案选A。3、甲因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在审讯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实施过抢劫,甲的行为属于()。A、立功B、坦白C、自首D、悔过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故本题答案选C。4、甲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在审查期间,甲又主动交代曾实施抢劫犯罪。甲交代出抢劫案件的行为属于()。A、自首B、坦白C、立功D、悔改表现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5、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且数额较大的,应以()定罪处罚。A、受贿罪B、贪污罪C、职务侵占罪D、徇私枉法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6、一般来说,以下犯罪行为不属于腐败犯罪表现的是()。A、遗弃罪B、权钱交易犯罪C、滥用职权罪D、以权谋私犯罪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遗弃罪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中的一个罪名,应选。7、犯罪未完成形态存在于()。A、某些直接故意犯罪中B、所有直接故意犯罪中C、某些直接故意犯罪和某些间接故意犯罪中D、所有直接故意犯罪和某些间接故意犯罪中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首先,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之中,过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其次,间接故意需要危害结果的发生才能认定间接故意,而危害结果一旦发生就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状态,所以间接故意中也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状态。最后,并不是所有的直接故意中都有未完成状态。举动犯只要行为人一实施犯罪行为,就达到既遂,所以也不可能有犯罪的未完成状态。故选A项。8、下列犯罪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是()。A、诬告陷害罪B、强迫职工劳动罪C、非法搜查罪D、侮辱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侮辱罪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9、赵某乘一女工深夜行走至无人处时,大喝一声“放下包”,该女工听到喊声,扔包便跑,赵某的行为构成()。A、抢劫罪B、抢夺罪C、诈骗罪D、不构成犯罪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赵某构成抢劫罪,因为在深夜无人处对一单身女工大喝已经对其人身安全形成了实质的威胁,所以应定抢劫罪。10、下列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A、武大饮酒过量神志不清,暴打妻子致其重伤B、刘二见胡同里有一人强暴妇女,于是拿砖头将其打昏,事后鉴定为重伤C、张三15岁,盗窃珠宝店财物价值20余万元D、李四精神病发作砍死其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项当选。B项属于正当防卫。C项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故张三不应负刑事责任。D项精神病人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11、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所谓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区分标准,其实就是犯罪既遂的标准。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判断犯罪既遂的标准是构成要件说,即犯罪实行行为是否符合特定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凡符合特定犯罪构成全部要件的,即为既遂,否则为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等犯罪未完成形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12、李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满后,司法机关查获李某在缓刑考验期内,曾经伙同他人盗窃财物价值达3万元,对李某应当如何处理?()A、不撤销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B、撤销缓刑,以惯犯从重处罚C、不撤销缓刑,以盗窃罪从重处罚D、撤销缓刑,前后罪数罪并罚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77条第1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13、下列不适用减刑的是()。A、死刑B、无期徒刑C、有期徒刑D、管制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故A为正确答案。14、王某因其弟被人打伤而纠集几名同事将打伤他弟弟的人打成重伤,王某的行为构成()。A、无罪B、正当防卫C、故意伤害罪D、一般违法行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并达成一定的严重程度、应受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王某纠集他人重伤他人,触犯故意伤害罪。故本题答案选C。15、甲乙共同盗窃,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3000元。丙发现后立即追甲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轻伤。甲和乙构成什么罪?()A、甲与乙只构成盗窃B、甲乙均构成抢劫C、甲构成盗窃,乙构成抢劫D、甲构成盗窃,乙构成故意伤害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在本案中甲乙共谋盗窃,甲实施了盗窃行为。而乙为了抗拒抓捕,随后对被害人丙实施暴力,转化为抢劫行为。甲、乙二人就转化前的盗窃罪成立共犯,但乙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已经转化为抢劫罪。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故本题答案选C。16、王某为了躲避持刀抢劫犯张某的追赶,在一胡同拐弯处踹开一住户大门进入躲避,不幸将房中老太太撞倒在地上,致其受重伤。王某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B、紧急避险C、意外事件D、疏忽大意时的过失犯罪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正当防卫就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他人或本人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一定损害的自卫行为。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正当防卫的对象是不法侵害人,紧急避险的对象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故本题答案选B。17、下列情形中,哪一项不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从而不可能构成挪用公款罪?()A、国有公司经理甲将公款供亲友使用B、国有企业财会人员乙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国有单位使用C、国家机关负责人丙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但谋取个人利益D、国有企业的单位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将公款给私有企业使用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其中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是指:①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②以个人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③个人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谋取个人利益的。其中“个人决定”相对于单位决定而言,凡不属于单位决定的就是“个人决定”。对照法条可知,A、B、C三个选项构成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D选项不构成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情形。故本题答案选D。18、党和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在对内对外活动中接受礼品应当上交而不上交的,以()论。A、私分国有资产罪B、侵占罪C、贪污罪D、受贿罪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刑法》第39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依照本法第382条、第38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故本题答案选C。19、()是徇私枉法犯罪的客体。A、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以及国家司法机关的威信B、司法工作人员C、人民群众D、公安机关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该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徇私、徇情枉法的行为。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该罪。故本题答案选A。20、甲自称得道高僧,路遇一村民,告其家中必有灾难,让其拿5000元消灾,这位村民一向迷信,就听信了甲。甲的行为构成()。A、抢劫罪B、敲诈勒索罪C、盗窃罪D、诈骗罪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强调以虚假事实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而处分自己的财产。因此,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抢劫罪需要当场使用暴力,敲诈勒索侧重于使被害人陷入恐惧而处分自己的财产,盗窃罪强调被害人不知晓的状态。故本题答案选D。21、某晚,田某加班回家路上遇到刘某抢劫,被逼到墙角后用砖头拍在刘某头上,刘某死亡。田某的行为构成()。A、紧急避险B、正当防卫C、防卫过当D、故意杀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给另一较小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正当防卫,是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故本题答案选B。22、下列行为中构成故意犯罪的是()。A、甲对好友在自己家中吸食大麻的行为视而不见B、乙将小偷追到河边后看到小偷往对岸游,没想到小偷不会游泳溺亡C、丙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D、丁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丁跳楼而亡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A选项中的行为属于容留他人吸毒的行为,所谓容留他人既可以是有偿提供,也可以是无偿提供。甲明知好友在自己家中吸食大麻并且放任其行为,系间接故意。B选项中乙追小偷仅想追回其财物,主观上没有犯罪故意,不构成犯罪。C选项丙对于行人的死亡主观上是出于过失的心态,并非持有故意,不构成故意犯罪。D选项围观者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故本题答案选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题,每题1.0分,共6分。)23、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但次日甲因腹泻未能前往犯罪地点,乙独自一人杀死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标准答案:A,D知识点解析:所谓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要成立共同犯罪,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行为人、共同的故意和共同的行为。共同故意犯罪不仅是共同实施故意犯罪行为,共同实施犯罪预备行为也构成共同犯罪。本题中,“甲与乙共谋次日共同杀丙”,这就表明甲与乙在犯罪预备阶段有共同的故意和共同的行为,因此甲和乙是故意杀人的共犯。可以排除B选项。在共同犯罪中,共同的行为意味着各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共同犯罪行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能将单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和共同犯罪行为割裂开。如果共同犯罪中的一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达到了既遂状态,也就意味着所有共同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也达到了既遂状态。本题中,甲和乙共同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在犯罪实施阶段,甲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参与,乙继续在甲和乙的共同故意的支配下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并达到了既遂状态,甲作为共同犯罪人,其行为也自然达到了既遂状态。因此可以排除C选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D。24、成立不作为犯罪所要求的特定义务来源为()。标准答案:A,B,D知识点解析: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是构成不作为犯罪的前提。特定义务不能只是普通的道德上的义务。如果不存在这种特定义务,则根本不可能构成刑法的不作为犯罪。特定义务一般有三个来源:(1)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并非法律规定的任何一种义务,都可以作为刑法中的不作为犯罪的根据。只有其他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且为刑法所承认,才是不作为的法律义务的根据。(2)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这一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规范化设备采购协议范例
- 2024年设备维护保养服务协议
- 2024年基站场地租赁协议模板
- 店铺出租协议文本 2024 年
- 2024泵车租赁协议定制集锦
- 2024年商业街店铺租赁协议
- 2024年专业委托信用担保服务协议
- 2024年规范化小型物流服务协议
- 2024年定制反担保保障协议
- 2024年度房产指标交易协议模板
-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 期中模拟检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复习课件
-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课件
- 【核心素养目标】13.3.1.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案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北京版小学英语1至6年级词汇
- 泵闸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技术标)
- 5.3 善用法律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 琉璃瓦安装施工合同
- 济南版中考生物二轮复习:重难点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 心脏心内膜肉瘤的药物治疗进展与展望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