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020-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
【专项训练】
【课标要求】
◎知道明朝的建立。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了解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
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清朝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
◎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的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
A.由分裂到统一B.由封闭到开放
C.由落后到先进D.由隔绝到联系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五代十国时期和宋朝时期属于政权并立时期,元朝结束了了分裂的局面,实
现了国家的统一,此后的明清时期也是统一的封建王朝时期,由此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发展趋势是由分
裂到统一,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20•内蒙古乌兰浩特。初一期末)“由于朱元璋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反元起义军领袖。这支起
义军在他的领导下,先后消灭各地群雄,最终统一全国。”材料反映朱元璋统一全国的原因是
A.历史机遇B.个人能力C.贤臣辅佐D.群雄势弱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先后消灭各地群雄,最终统一全国”可以看出材料是描述朱元璋依
靠个人的能力实现了全国的统一,B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说明历史机遇、贤臣辅佐以及群雄势弱的信息,
A、C和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2020年湖南常德)下列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在相应的空格内依次填入秦
一汉一口—西晋一...口一唐一一元一口一清
A.三国、隋、明B.三国、五代、明
C.东汉、隋、北宋D.东汉、五代、明
【答案】A
【解析】依据朝代更替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
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因此题干空格分别是三国、隋、明。选项A符
合题意;BCD项错误。故选A。
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巩固统治,强化皇权)
1.(2020•湖北大冶6初一期末)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处死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
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
A.强化皇权B.控制军队C.钳制思想D.提高办事效率
【答案】A
【解析】朱元璋认为丞相专权乱政,为「加强皇权,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故A
符合题意;废除丞相的目的不是控制军队,排除B;明朝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是实行八股取士,排除C;提
高办事效率是废除丞相制度带来的客观影响,排除D。故选A。
2.(2020•江西宜春❷初一期末)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
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
手段是
A.加强集权,削弱地方B.废除丞相,实施专制
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设立通判,加强监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大部分时期,宰相、枢密使和三司使互不统属,各自独立对皇帝负责。
那时,中书省与枢密院称“二府”,对掌文武;而三司称“计省”,独掌财政。这说明宋代时期防止宰相专权的
手段是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宋太祖首先在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并控制对军队
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在中央,宋
太祖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3.(2020年山东聊城)“(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
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明史》中的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明朝
A.君臣关系融洽B.反对铺张浪费
C.君主专制加强D.饮酒之风盛行
【答案】C
【解析】考点: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解题思路:概括材料可知,明朝官员宋濂在家中宴客的详细信
息被明太祖充分掌握,并以此检测宋濂的诚实度。由此可见明朝对官员监察之严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明太祖设立锦衣卫作为皇帝的耳目、爪牙。C正确;材料只体现了皇帝时臣
子的严密监控,A错误:反对铺张浪费、饮酒之风等都与材料主题无关,BD错误。综上故选C。
4.(2020•贵州赫章❷初一期末)《明太祖实录》明确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臣下敢有奏
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并不许立''的应该是
A.三司B.丞相C.六部D.厂卫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时期,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权分六部,所以明太祖”并不许立”
的应该是丞相,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5.(2020•广东高州。初一期末)下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曳帝品西
也I
余辨辨日钟钟辨
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
【答案】D
【解析】依据己学知识可知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借胡
惟庸案废除宰相制度,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ABC不符合题意。选
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知识点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2020•辽宁建昌。初一期末)“(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
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A.设立军机处B.采用八股取士C.废除丞相制度D.设立锦衣卫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
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结合所学知识,明朝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科举考试
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B正确;设立军机处是在清
朝雍正时期,时间不符合题意,A排除;废除承相制度是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但这属于中央机构的
变革,不属于考试选官制度,C排除;设立锦衣卫是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但这是设立特务机构监视臣
民,不属于考试选官制度,D排除。故选B。
2.(2020•山东曲阜。初一期末)“(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
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A.设立军机处B.采用八股取士C.废除丞相制度D,设立厂卫机构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明朝”、“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四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实行的八
股取士,明朝时,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使考中的官员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加强君主专制。B符合题
意,A项是清朝设立的,CD项是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但不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3.(2020•湖北大冶6初一期末)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在抨击明朝的一项统治政策时,认为它束缚思想、
扼杀创造力,称其危害”等于焚书他抨击的是
A.设立特务机构B.废除丞相C.八股取士D.设内阁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等信息和所学知识,明清时期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
解,因此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故C符合题意;设立特务机构、废除丞相、设内阁都属于明朝时
期政治方面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与“束缚思想、扼杀创造力”不符,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4.(2020•广东普宁6初一期末)如果你是下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明朝科卒考生■柳图
A.在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熟读四书五经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答案】A
【解析】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A符合题意;BCD项都与明朝科举制的史实
相关,排除。故选择Ao
5.(2020年广东)明太祖时期将《孟子》一书中“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尽行删去,纂成《孟子节文》,颁行
天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这反映了明初
A.君主专制加强B.科举制度完善
C.儒家地位提升D.图书出版发达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明太祖下令废除“非臣子所宜言''的内容,以树立皇权威严,反映了明朝初期君主专
制的不断加强。A符合题意;题干现象与科举制度完善无关,B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对儒家地位的提升,C
排除;材料未反映图书出版发达,C排除;故选A。
知识点四、经济的发展
1.(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从《明史》所载田赋征收的品目来看,除了小部分钱钞以外,绝大部分是
麻布、丝绢和米麦等;里甲正役中物料的征派,亦多是地方农民的土特产。对这一现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导致了税收政策的变化B.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
C.抑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延缓了社会经济的转型
【答案】D
【详解】据材料“除了小部分钱钞以外,绝大部分是麻布、丝绢和米麦等:里甲正役中物料的征派,亦多是
地方农民的土特产”等信息可知,田赋征收和里甲正役中绝大部分用实物,很少用钱钞,这不利于社会经济
的转型,故D项符合题意;A项税收政策的变化与当朝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有直接关系,这一时期田赋
征收和里甲正役中实物征派居多不能导致税收政策的变化,不符合题意;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田赋征收
和里甲正役中实物征派居多,钱钞占少数,与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材料中III赋征
收和里甲正役中实物征派居多,不能体现抑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yu,意为买)之,
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
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
A.开始出现工业经济B.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纺织业普遍使用机器
【答案】C
【详解】材料所述为明朝中后期在我国江南地区纺织业里出现广'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新型雇佣关系,说
明在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所以C符合题意;明朝中后期没有出现工业经济,所以A
排除:明朝中后期封建经济依然强势,资本主义工业繁荣不符合史实,所以B排除;材料中的织机和机器
有明显的区别而且从材料中也看不出普遍使用的表现,所以D排除;所以本题选C。
3.(2019•山东鱼台❷初一期末)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冰山一角。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
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这两个著名的商帮来自
A.山西、江苏B.安徽、山西
C.浙江、广东D.广东、福建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中的文字:胡雪岩、乔家大院。胡雪岩是清朝安徽的的红顶商人,乔家是山西著名
的商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明清时期,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他们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
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其中著名的有安徽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B项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择B。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知识点一、郑和下西洋
I.(2021•广东九年级一模)国家邮政局发行的《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三枚(如下图)。其意
在纪念郑和下西洋
80Q80”事8()
郑和像睦邻友好科学航海
A.历史悠久B.和平交往C.航海创举D.技术先进
【答案】C
【详解】郑和下西洋在对外交往、规模和技术上是航海史上的创举,C符合题意;三枚邮票分别体现了人物、
外交和技术,与历史悠久没有直接关系。A排除;和平交往只体现了外交,没有包括技术,B排除;技术先
进没有包括外交内容,D排除。故选择C。
2.(2021•广东河源市•九年级学业考试)1415年,郑和及其船队在归国途中帮助了苏门答腊国王平定了叛乱,
达到了“诸番镇服”的效果。随后,非洲东海岸和东南亚诸多国家纷纷来华朝贡贸易。由此可见,郑和下西
洋
A.提高了明朝的国际影响力B.促进了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
C.平定了东南沿海倭寇叛乱D.推动了明朝朝贡贸易的发展
【答案】A
【详解】
依据题干''非洲东海岸和东南亚诸多国家纷纷来华朝贡贸易'’的信息可知,和及其船队在归国途中帮助了苏门
答腊国王平定了叛乱,提高了明朝的国际影响力,A符合题意;BD与题干无关,C是戚继光的成就,都不
符合题意;故选A。
3.(2020年福建)“(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
平之福’的重任"。"他''的事迹是
A.出使西域B.西游天竺C.东渡日本D.七下西洋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他)把明朝的铁锚抛扎在诸洋沿岸的港湾,奉行‘以德睦邻’政策,肩负’与天下共享太
平之福'的!K任”。可知“他”的事迹是七下西洋。结合课本所学,明朝前期,国力强盛,为了宣扬国威,加强
与海外诸国的联系,1405—1433年,明成祖(年号永乐)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
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远航美洲和印度早
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
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D正确;汉武帝时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汉朝与西
域的商道,A排除;唐朝高僧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两国的交往,B排除;鉴真东渡日本,为中II文化
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C排除;故选D。
4.(202()•湖南隆回炉U三二模)印尼学者认为,郑和下西洋传播的是“以和为贵”的中国传统礼仪,以及“四
海一家“、"天下为公”的中华文明。该学者肯定郑和下西洋
A.是世界航海史的空前壮举
B.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好往来
C.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D.促进了中国及亚非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繁荣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以和为贵……四海一家……天下为公……”可知,这体现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
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好往来,故B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和亚非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故ACD均不
符合题意。故选B。
5.(2020•内蒙古乌兰浩特❷初一期末)“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
海图、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郑和
这次远航”的特点不包括
A.利润丰厚B.规模较大C.技术先进D.和平交往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郑和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只
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
这次远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体现了规模较大的特点,B项不符合题意;“上有航海图、
罗盘针……只要不抢掠宝船的货物”体现的是技术先进的特点,C项不符合题意;“或先向郑和的舰队袭击,
郑和是不使用武力的“体现的是和平交往的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利润丰厚”题干材料不能体现,A项符
合题意;故选A。
知识点二、戚继光抗倭
1.(2020•北京东城区•七年级期末)明朝中期,有一首军歌的歌词中写道:“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百姓),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率领这支军队九战九捷,荡平浙东地区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B.岳飞C.郑成功D.寇准
【答案】A
【详解】据材料“匕报夭子兮下救黔首(百姓),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可知,此人物是戚继光。明朝中期以
后,海防松弛,倭患严重,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戚家军”,
1561年在台州地区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此后又率军开赴福建和广东,到1565年,东南沿
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故选A;岳飞是南宋抗金英雄,B错误;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C错误;寇准
是宋朝宰相,D错误。
2.(2020•四川阿坝初一期末)图片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小丽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
片,她为这组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依■之■寡■下H算gut光抗■
A.祖国统一B.中外交往
C.民族团结D.抵抗侵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其中丝绸之路是汉朝
政府跟西域各国往来的史实;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我国与日本友好往来的史实;郑和下西洋是明朝前期对
外友好往来的史实;戚继光抗倭是明朝中期抵抗外来倭寇的史实,故选B。
3.(2020•湖南岳阳❷初一期末)明朝中期,戚继光在其他抗倭将领的支持和配合下,基本肃清了东南沿海
的倭患。抗倭斗争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抗倭斗争的正义性B.戚家军战斗力强
C.戚继光的战术正确D.其他军队的配合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
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生命财产安全遭受损害,明政府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由此可知,倭
寇的行为是非正义的,戚继光抗倭是正义的,这是抗倭斗争取得最终胜利的根本原因。故选A。
4.(2020•广东潮州❷初一期末)诗歌是生动鲜活的历史,它向人们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沧桑。下列
诗句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邕犹藏万家室”出自唐朝杜甫的诗作《忆昔》,杜甫生活在
唐朝由盛转衰时期,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是李白的诗作,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③“人生自古谁
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末年文天祥的诗作,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明朝戚继光的诗作。
②①③④顺序正确,故答案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5.(2020•云南红塔❷初一期末)“水落尚存秦代石,潮平不见汉时槎。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这是1555年一代抗倭名将视察山东文登营时留下的著名诗篇。该名将和生活的时代分别为
A.文天祥南宋后期B.郑成功明末清初
C.戚继光明朝前期D.戚继光明朝中期
【答案】D
【解析】根据T555年”、“抗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随着政治腐败,
海防松弛倭寇气焰便II益嚣张。16世纪中期,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他组织了戚家
军,依靠人民的力量,在抗倭斗争中屡建战功,扫平了浙江的倭寇。接着,他又率部进入福建、广东,与
俞大猷联合抗倭,终于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6.(2020•河北竞秀6初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
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
—摘编《中国古代史资料选集》
材料二“天皇皇,地皇皇,英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哄儿谣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
归。”
——《台湾通志》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突出特点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这一事件有何历史影响?
(3)材料二中的“戚爷”指的是谁?他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4)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说一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答案】(1)郑和下西洋。特点:时间长(早);次数多;航程远;船队规模大(任意两点即可)
(2)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
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戚继光。组织戚家军抗击倭寇,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4)学习他们热爱祖国,敢于同外来侵略做斗争,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精神。(意思相
近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的“1405年”“奉使西洋”,可判断是郑和下西洋。根据材料中的“七次”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是次数多,根据"三十余国‘"‘卜万余里”可归纳出航程远,船队规模大。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
郑和下西洋。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
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
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根据材料二中的“倭寇”,可知"戚爷”是戚继光。明朝时期戚继光组织戚家军抗击倭寇,平息东南沿海
的倭患。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学习他们热爱祖国,敢于同外来侵略做斗争,志向远大,以国
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精神等。
知识点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2020•湖南岳阳市•七年级期末)爱国诗人闻一多曾在《七子之歌•澳门》中写道:“你可知,ma-cau,不是我
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
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歌词中的“他们”是指
A.荷兰B.英国C.西班牙D.葡萄牙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葡萄牙自16世纪中期一步步窃据了我国的澳门地区,因此歌词中的“他们”指
的是葡萄牙,故选D;荷兰占领的是我国的台湾,后被郑成功驱逐,排除A;英国割占的是香港地区,排
除B;西班牙没有割占国我国领土,排除C。故选D。
2.(2020•山东岚山6初一期末"‘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一首《七子之歌•澳
门》唱出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强烈心愿。历史上霸占我国澳门300多年的殖民国家是
A.沙皇俄国B.葡萄牙C.荷兰D.倭国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999年,中国从葡萄牙手中收回澳门并恢复行使主
权,故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符,故选B。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知识点一、科技名著
1.(2020•河南七年级期末)10天10夜的争分夺秒,火神山医院在日夜轰鸣的机械声中拔地而起,并交付
使用,这速度的背后,是中国建造技术的创新,是同舟共济、坚不可摧的中国力量,更是每一位建设者“敬
业奉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深刻体现。下列科技著作与这一“工匠精神”最为切合的是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本草纲目》D.《九章算术》
【答案】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
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工匠精
神”是指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因此题干选项中科技著作《天
工开物》最能体现“工匠精神”,B项符合题意;A项是农学著作,排除;C项是药物学著作,排除;D项是
数学专著,排除。故选B。
2.(2021•福建九年级其他模拟)《农政全书》中,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
救灾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菜可资充饥的植物414种。据此可知此书
A.侧重记载手工业的生产技术B.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C.吸纳了西方科技成果D.关注民生,重视救灾防灾
【答案】D
【详解】根据“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后
附草木野菜可资充饥的植物414种”可知,《农政全书》关注民生,重视救灾、防灾。D正确。《农政全书》
是农业著作,并没有侧重记载手工业的生产技术。A错误;材料突出的是救灾防灾理念,并没有涉及到加
强君主专制统治内容,B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吸纳西方科技成果。C错误。综上故选D。
3.(2021•山东日照市•九年级月考)唐朝政府编写颁布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
宋朝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朝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主要表
明,我国古代中医药学的发展,得益于
A.印刷技术的进步B.国家力量的支持
C.商品经济的繁荣D.科举制度的完善
【答案】B
【详解】题干材料主要叙述了古代中国重要的药学典籍的颁布发行情况。可见,历朝统治者对于药学的发
展都较为重视,支持药学典籍的出版。因而可见古代药学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B符
合题意;材料中说明药学发展与国家力量支持的关系,不是因为印刷术的进步,排除A;商品经繁荣和科
举制度的完善均与材料中国家支持药学发展的信息不符合,排除C和D。故选B。
4.(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2020年初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成为“中国方案”
的一大特点,中医药参与治疗的确诊病例超过九成,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效用让意大利等疫情严重国家对
中药的需求大大增加。在我国历史上,明朝也曾有人历时27年编成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它是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在行医的同时;到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搜集民间药方,广
泛采集标本,并亲自试验药物性能,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他历时27年写出•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
草纲目》,这部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插图.后来陆续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重要文献,
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奠定了人体生理、
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排除;B项张仲景是
东汉末年的名医,他虚心向名医求教,四处奔走,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
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排除;C项孙思邈
是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其主要著作是《千金方》,排除。故选D。
5.(2021•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某著作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各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类和棉麻
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铸、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该著作应该
是指
A.《农政全书》B.《天工开物》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天工开物》,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
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
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
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B符合题意;《农政全书》、《齐民要术》是关于农业方面的,AC排除;
《本草纲目》是药学巨著,D排除。故选择B。
知识点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1.(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长城时制作了下图所示的资料卡根据提示,
处的关键词可能是
长城,中华民族用自己的勤劳智慧铸成的历
史丰碑,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是中华文明
的瑰宝,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见
证了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更替。
明长城的.
A.背景B.内涵C.作用D.特点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长城.....是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明长城的内涵,B正确;明长城修筑的背景;明朝建立时,漠北草原的蒙古贵
族鞍朝、瓦剌诸部不断南下骚扰抢掠。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
排除A;明长城的作用: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统治者的骚扰,排除C;明长城的特点是:明长城以城墙为主体,
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排除D。故选B。
2.(2020•安徽九年级三模)故宫太和殿里的装饰大量采用了龙的形象,柱子上缠的是龙,屏风、宝座上雕
的是龙,屋顶上盘的是龙,皇帝锦袍上绣的是龙…太和殿里可以说是龙的世界。设计者这样设计的目的是
A.暗示统治者要勤政爱民B.突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C.强调皇权的威严和神秘D.体现中国民间建筑的特色
【答案】C
【详解】龙在我国封建社会是皇权的象征,故宫太和殿里的装饰大量采用了龙的形象强调了皇权的威严和
神秘,C符合题意;ABD项与材料反映的设计的目的无关,排除。故选择C。
3.(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图是某一朝代都城的平面图。这里有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
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座城是指
A.唐代长安城B.北宋东京城
C.明代应天府D.明代北京城
【答案】D
【详解】依据图片“京城”“外城”,题干“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明朝的
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北京城的建筑,以宫殿为重点,并建有坛庙、宫苑、王府等,以及其
他各种民生设施。其中,最为雄伟壮丽的紫禁城,建筑总面枳约15约万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9000件,
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D正确;ABC不是图片中都城,排除;故选D。
4.(2021•山东济宁市•九年级期末)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许多朝代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筑,达
到完善的地步。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西起玉门关,东到山海关D.西起临济,东到辽东
【答案】B
【详解】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时间修筑长城。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所以答案选B。
5.(2020年宜宾)明成祖时期重新规划并营建中轴对称、主次突出的北京城。作为北京城核心的是
A.外城B.宫城C.内城D.皇城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
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因此北京城核心的是宫城。故B正确;ACD不符
合题意,故排除ACD项。故选B。
知识点三、小说和艺术
1.(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
有着深远影响。下列哪一情节不可能出现在这四部名著中
A.孔明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B.卖油郎独占花魁,灌园叟晚逢仙女中
C.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
D.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不可能出现在这四部名著中”是提示信息。依据课本所学,明清时期,古
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和《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卖油
郎独占花魁,灌园叟晚逢仙女中是冯梦龙《醒世恒言》的情节,B项符合题意;孔明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A项不合题意;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是《水浒传》中的情节,
C项不合题意: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杨玉是《红楼梦》中的章节,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
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2.(2020年青岛)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四大高峰,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中华传统
文化的古典之美。‘'四大高峰”的代表人物依次是
A.李白关汉卿苏轼曹雪芹B.苏轼曹雪芹李白关汉卿
C.苏轼李白曹雪芹关汉卿D.李白苏轼关汉卿曹雪芹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李白、杜甫是盛唐时期的杰出的诗人,代表了唐诗发展的端峰;宋代著名词人有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关汉卿、马致远是元曲的代表;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古典小说的高
峰,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知识点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1.(2020•河南汝南e初一期末)小明收集了下面三幅绘画作品探究明朝历史,可知他探究的是
A.明朝灭亡的原因B.明朝统治者的生活C.明朝时期的英雄D,明朝老百姓的生活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体现的是明朝朝政的腐败;明《流民图》体现的是明末
农民起义的原因;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推翻了明朝的统治。由此可见,探究的是明朝灭亡的原
因,故A符合题意;明朝统治者的生活与题干的《流民图》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明朝时期的英雄与题
干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明朝老百姓与“《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不符,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2.(2020•四川射洪e初一期末)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的功能之一。从隋末农民大起义、黄巢起义、李自成
起义爆发的共同原因中说明了统治者
A.当以民为本,关注民生B.需严厉控制,坚决镇压
C.应以君为本,加强专制D.当吸取教训,强化军队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以史为鉴”,结合课本所学可知,隋朝的残暴统治,营建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
民不聊生,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
势越来越严重,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爆发了大规模的起
义。起义军在黄巢的领导下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明朝未年,政治腐败,民不
聊生,再加上当时土地兼并严重,陕西连年大旱,最终导致李自成起义的爆发。故黄巢起义和李自成起义
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的残暴统治,不考虑人民的利益。因此统治者应以此为鉴,吸取教训,当
以民为本,关注民生。A正确;BCD的措施,会加剧农民起义的爆发,不是从起义爆发的原因得到的借鉴,
排除;故选A。
3.(2020•山东宁阳。期末)客观来说,明朝的灭亡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下列说法不符合明朝灭亡史实的是
A.明朝最终是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的
B.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降清,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C.女真族在发展过程中,与明朝不断斗争,消耗了明朝国力
D.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导致民不聊生,失去了民心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朝灭亡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时,驻守山海关的明朝将领吴三桂降
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加速了农民起义军的失败,因此不符合明朝灭亡史实
的是B,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符合明朝灭亡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4.(2020•广东顺德。初一期末)从明武宗开始,明朝屡出昏君。由于君主不理政事,奸臣和宦官把持朝政,
打击正直朝臣和士人,掠夺百姓,贪污受贿,无恶不作。这反映出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日益腐败B.土地兼并严重C.农民起义频发D.遭遇连年灾荒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明朝屡出昏君。由于君主不理政事,奸臣和宦官把持朝政,打击正直朝臣和士人,掠夺
百姓,贪污受贿,无恶不作”这些反映了明朝统治者腐败昏庸,无恶不作,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明朝
灭亡,A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发”“遭遇连年灾荒”等内容,BCD排除;故
选Ao
知识点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2020•广东恩平。初一期末)明朝末年,陕北连年旱荒,农民纷起暴动。闯王李自成在崇祯二年(1629
年)率领农民起义并且提出“均田免赋”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该口号的提出主要针对
A.土地兼并,赋税沉重B.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C.连年旱荒,农民暴动D.政治腐败,贪污成风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
主等疯狂兼并土地,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
稼颗粒无收,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其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成为起义的主
力,提出了“均田免赋”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因此该口号的提出主要针对土地兼并,赋税沉重,A项
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2020•河南柘城。初一期末)《陕西通志》记载1628年陕西北部“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蓬
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为改变这种情况,农民掀起了
A.黄巾起义B.隋末大起义C.黄巢起义D.李自成起义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1628年,陕西闹了一场大饥荒,陕西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其中
著名的是李自成起义,选项D符合题意: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排除A;隋末大起义与题意
时间不符,排除B: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排除C。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时间能判断出这是明朝时期的浓密起义,还要注意区分各个朝代爆发的农民起义,
不要混淆知识点。
3.(2020•湖南望城。初一期末)明末民谣有:“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
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下列原因中不属于广大民众欢迎和
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的是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B.不侵占民房,严禁抢掠
C.起义军纵横10余省D.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的“杀牛羊,备酒浆,开「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谣中的
“闯王”指的是李自成。他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
拥护。李自成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1643
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
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ABD属于广大民众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的原因,不
符合题意;起义军纵横10余省不属于广大民众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的原因,故C符合题意。故选C。
4.(2020•江苏淮安市•七年级期末)“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
日,农民军进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上述材料反映的事件
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D.李自成起义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同年二月,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十八日,农民军进
占外城,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开进北京城”可知,此内容反映的事件是李自成起
义。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起义。1643年,李自成率领起义
军攻占西安,建立大顺农民政权;1644年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
翻了。故D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黄巾起义、黄巢起义与题干无关,故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5.(2020•四川内江6初一期末)下图反映的明末农民起义,其最主要的领袖是
JHr
A.朱温B.吴三桂C.李自成D.朱元璋
【答案】C
【解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末农民起义最主要的领袖是李自成。明朝末年,政治日趋腐败,
土地高度集中,再加上赋税沉重和自然灾害等因素,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农民被迫铤而走险,发动起义。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他的队伍发展成为起义的主力。1644年,李自成大军攻占北京,明
朝灭亡,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朱温是唐末节度使,后梁的建立者,排除;B项吴三桂是明末大将,后
来归降了清朝,排除;D项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排除。故选C。
知识点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1.(2020•云南怒江像傀族自治州•七年级期末)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
了明王朝的统治。殊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历史上,哪一关键因素最终断送了李自成的“皇帝梦”?
A.崇祯皇帝自缢B.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
C.吴三桂引清军入关D.人民的反战情绪日益强烈
【答案】C
【详解】明朝末年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这场起义的领导人是李自成,起义军英勇需作战,并攻入西安,
建立政权,1644年攻占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
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率军抵抗,失利后李自成回京称帝,
随即被迫撤出北京,大顺军由盛转衰。所以最终断送了李自成的“皇帝梦”的是吴三桂,故选C:ABD不符
合题意,排除。
2.(2020•山东青岛市•七年级期末)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
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这个王朝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由女真族建立的B.前身是阿骨打建立的金
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D.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答案】B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建国,史称后金,努
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1636年改国号为清,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与阿骨打建立的金无关,B项表述错
误,故此题选B。
3.(2020•湖南耒阳❷初一期末)鸿篇巨制《太祖秘史》展现了一代君王努尔哈赤波澜壮阔的一生,在这部
剧中,大家可以看到努尔哈赤建立的宏图伟业是
A.攻占北京,推翻明朝B.修建北京城并迁都
C.建立清朝,统一中国D.统一女真,建立后金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努尔哈赤建立的宏图伟业是统一女真族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是中国历
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9年统一女真各部,D符合题意。
推翻明朝的是李自成,A不符合题意。修建北京城并迁都的是顺治,B不符合题意。建立清朝的是皇太极,
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知识点一、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I.(2020•广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5-05-02-05 水生物病害防治员 人社厅发202021号
- L-Lysin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Lilial-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Lergotrile-mesylate-生命科学试剂-MCE
- 四年级数学上册 奥数知识点讲解第4课《等差数列及其应用》试题附答案(人教版)
- 专用:2024年国际商标许可操作合同
- 湖北理工学院《化工仪表及自动化》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8单元 第2课时 角的度量 (含答案)(苏教版)
- 2024年专业护坡工程劳务分包合同范本
- 2024年涂料施工队劳务承揽协议样本版
-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一2007
- 音乐表演职业生涯规划书
- 重庆市泰盛纸业有限公司12万吨特种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
- 风筝的设计 (说课稿)-五年级下册劳动浙教版
- 肢体残疾康复
-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一年级新生常规训练课件
- 精益生产评价细则
- 05151《劳动与社会保障》2023年4月真题试卷及答案
-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案(通用1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