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1_第1页
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1_第2页
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1_第3页
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1_第4页
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校联盟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2024高二下·邢台月考)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据有关调查,目前青年群体中的躺平现象大致有以下这么几种情况:有些青年因起点低造成低学历、低技能、低收入,进入社会后面临就业和婚恋重重困难,屡遭挫败之后,选择放弃个人努力,我将其称为“无力感的躺平";有些青年高考成功,甚至上了好大学,但进入社会后发展不顺利,既不甘心维持现状,也无法摆脱困境,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选择自嘲来缓解焦虑;也有些青年,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成为满足于低薪、轻松工作的群体,买房、育儿都依靠父母,创业和奋斗意识不足……

有网友认为,躺平是出于对工业化社会的生产主义、消费主义的不满。在我看来,这与其说是对生产主义、消费主义的不满,不如说是因为工业化和生产力迅速提高,社会上“短缺现象”越来越少的产物,是“物质富足"基础上的一种心理反映。消费主义是把消费作为人生至上目标,从而过度占有和挥霍财富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应该鼓励消费,但人不能成为消费主义的奴隶。我们提倡健康消费、绿色消费,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停止劳动和奋斗。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

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几乎每个人唯有日复一日地劳作,才能获得生存和养家糊口的生活资料。这在农业社会是最明显的。劳作与满足生存之需具有直接性的关联。工业的发展拉长了生产的链条,但是人的劳作和产品的产出之间的关联性还是得以延续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自动化程度加深,生活资料的获得与劳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间接,人们在生活资料的生产中往往充当的是其中一个微小的环节,人们对劳动与生存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失去直接性的感受和认知,甚至产生一种错觉: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个人的力量越来越渺小,渺小到甚至连自身的存在感也变得若有若无了。具体表现有:

一是随着一些国家在产业链上逐渐朝上游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有保障,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劳作与生存之间的关联性。

二是产业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的逻辑一方面导致许多过去的职业出现结构性消失的趋势,另一方面对职业工作要求的门槛越来越高。个人在全球性产业链的链条和产业智能化面前显得越来越微不足道,似乎变成了整个产业链条的辅助性力量。

三是过去农业的水利设施、大工业生产等都需要人的协作,人在合作、协作中获得普遍的人的力量,而现在许多产业协作的事情已经交给了智能化自动化机制去处理,要求许多人紧密协作的事情越来越少,人有时候难以鲜明感受到联合起来的那种普遍力量了。

由此,有些人不禁觉得,一方面基本生活无虞可以躺平,另一方面无法很快或很轻易获得成就,进而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感,因此,很容易产生“无力感”。

(摘编自韩震《躺平绝非人生正途》)

材料二:

在人们心中,奋斗者历来受人尊敬和称颂。但时下颇为流行的“内卷"之说,却以釜底抽薪的方式解构着奋斗的意义。“卷不动”成为一些人躺平的理由,奋斗者则被嘲讽为“卷王"。如此看来,只要内卷之说不破,躺平也会成为“正义”。

对于内卷,人们更多关注过度竞争带来的压力,却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创新匮乏导致的无效竞争。创新匮乏,会让一个群体走向封闭和僵化,陷入原地打转的发展瓶颈,从而给置身其中的个体带来“奋斗无意义"的挫败感,使奋斗无效。

有人说,创新谈何容易,“人人创客”不过是个美好愿望。事实上,比起守旧,创新更符合人类本性。从第一根削尖的木棒,到第一缕钻木的微火,正是因为创新,才有了人猿揖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为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不仅是备受中国先哲推崇的“日新之盛德”,更蕴含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生存智慧。

其实,创新并非遥不可及。让卫星上天是创新,让马桶不漏水也是创新;人工智能是创新,直播带货是创新,科学种田也是创新。新农人朱赟德,勇敢脱下书生“长衫”,在新农村的田间地头,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他说服父亲,把现代科技嫁接到传统农业,引入插秧机、喷洒农药无人机等设备。如今,他承包的3000多亩田地,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水稻长势,田间管理用上了大数据分析。创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也给像朱赟德一样的新农人搭建了无比广阔的创业舞台。

如此看来,只要敢于脱去套在头脑里的“孔乙己长衫”,创新将无处不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突破,体制机制、制度藩篱的突破,技术方法、平台赛道的突破……许多颠覆性创新,就是挣脱低水平、无意义“缠斗”,另辟蹊径,在新赛道上打破内卷、赢得先机。

创新既是突破无效奋斗的关键点,更是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机遇和挑战并存。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竞争激烈,最重要的是急流勇进;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大国竞争,说到底,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生死博弈”和“巅峰对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奋斗、敢于创新的人们。时代新征程已经开启,青春画卷已经铺展,愿广大青年朋友以青春为墨,以奋斗为笔,用充满活力的青春书写新时代最美的诗篇!

(摘编自冯秀军《如何突破无效奋斗的瓶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不愿屈服现实,又无力走出困境,进退维谷,无力对生活做出改变,材料称之为“无力感的躺平"。

B.父母的过度呵护和宠溺成为一些青年奋斗意识不足的根本原因,他们坦然接受低薪、轻松的工作,买房、育儿都依靠父母。

C.在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劳作直接关联人的生存,每个人都要日复一日地劳作,否则就不能获得生存和生活的资料。

D.对于内卷,我们要理性看待,我们不但要关注过度竞争带来的压力,也要关注创新匮乏导致的无效竞争的一面。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有些人追求过度占有财富甚至挥霍财富,并且以此作为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他们最终成为消费主义的奴隶。

B.材料一作者在罗列了躺平存在的几种情况以后,得出了躺平是出于对工业化社会的生产主义、消费主义的不满的观点。

C.材料二认为,创新并非难事,“人人创客”也是可以追求的目标,实践证明,和守旧相比,人类本性更趋向于创新。

D.材料二中,根据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程,创新能帮我们更好地突破无效奋斗的瓶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世界中抢占制高点。

3.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撑“国家重视创新能力"的观点的一项是()

A.发展乡村旅游行业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发展。

B.我国重视技术创新,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

C.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D.我国创新投人高,国家的研发投入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4.下列对材料一第二段马克思的话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运用了引用论证,有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使论证更加有力。

B.材料引用马克思的话,更好地阐明了劳动和民族存亡之间的紧密关系。

C.材料引用马克思的话,从反面论证了观点,与第二段开头一句构成正反对比论证。

D.材料引用马克思的话,强调了劳动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5.当下,我们应如何解决部分青年群体的躺平、无效奋斗等问题?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2024高二下·邢台月考)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

杨振宁生长在中国中部一个围有城墙的城市——合肥。当时,这个城市的街道是没有路面的,城门很窄,以致20世纪30年代第一辆汽车开来时无法通过。大部分居民是文盲。由于闭塞,杨振宁直到6岁才第一次看见香蕉。

杨振宁的父亲原是当地中学的数学教师。他通过了一次奖学金考试,得以出国去芝加哥大学读书,回国后在厦门大学教书,之后去了清华大学。

杨振宁本人追随他父亲走上了学术道路。他说:“我很幸运,上百万和我同龄的人不是饿死就是面对军阀混战。”他住在北平一个学术性的社区内,沉浸在一个重视研究、重视知识的社区中。他的父亲很快就发现儿子有数学天赋,可是并没有直接教他数学。杨振宁说:“父亲的哲学是‘不要着急’。"在谈天时父亲偶尔会向儿子提出数学难题。可是父亲也认识到教育需要均衡。在杨振宁念完中学初一时,父亲请了一位同事来教他中国古文。经过两个夏天的紧张学习,年轻的杨振宁能背诵孔子的门徒孟子的全部著作。

1937年日本入侵,杨振宁的父亲被迫离开北平,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杨振宁继续走好运。年轻的杨振宁不久进了这所大学,受教于一些当时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他们之中有些以后去了美国,其中包括陈省身。陈省身现在已经从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退休,许多人都认为他是现在活着的最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

在昆明时,杨振宁开始提高他的英文。他决定不用字典来念英文小说。他选的第一本小说是斯蒂文森的《金银岛》。这部小说里有和大海相关的俚语,因而很难念。他花了一个星期念完了这本书,接着念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在熟读这两本书以后,杨振宁说:“以后说英文就容易了。”

杨振宁还有去西方国家的另一原因:他对美国初期的科学家兼政治家富兰克林很崇敬,富兰克林的自传激励了杨振宁。去美国后他取名为富兰克·杨,并将第一个孩子的英文名字取为富兰克林。

1945年杨振宁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后去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接受了杨振宁,可是他要拜才华横溢的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为师,因此去了芝加哥大学,并在以后被称为“氢弹之父"的泰勒的指导下写了博士论文。论文写好后只有4页。泰勒说服杨振宁,无论如何,一篇博士论文只有4页总是太短了,要他加长。他照办了,加到了23页。在物理学有了卓越的成就以后,他又转向亚洲东部地区。杨振宁将他的文稿与信件捐赠给香港中文大学而不是给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他是香港中文大学的访问教授。杨振宁也没有排除他搬回中国的可能性,因为回去后他和与他结婚已50年的妻子杜致礼会得到更好的照顾。

杨振宁在长岛还是感到很自在,也不像是要搬到远离他的三位已经成年的孩子身边。他们三位都已得到科学方面的学位。杨振宁说:“他们是美国人。他们接触的中国文化很少。”长子光诺毕业于密西根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现在是纽约州西彻斯特县的一位财务顾问。次子光宇是一位化学博士,住在纽约城,为财务公司分析化学工业。女儿是蒙太拿州列文斯登县的一位医生。

杨振宁在1964年成为美国公民。他说:“我们在美国过得很不错。在这里我们有许多朋友。我们在两个社会中都很自在。"

在石溪为他的退休举行的学术讨论会结束时,杨振宁谈到他在60岁时的一个“伟大和意义深远的发现”:生命是有限的。他念了一位中国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0世纪初,另一位作家,也是杨振宁父亲的朋友朱自清,把这两行诗句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在历经一生对自然的神秘的思考以后,杨振宁认为这一改造更精确地描述了他晚年的想法。

(摘编自《杨振宁的生平和时代》)

文本二:

达尔文的科学描述惊人的逼真。他利用阳光、空气和阴影,以及精心计算的距离,在他的写作中制造最大可能的效果。结果是捕捉到某动物或昆虫在不知不觉中呈现的最典型姿态的引人入胜的画面:

这只叩头虫,当它仰天躺着准备跳起时,头和胸廓会向后移动,以使胸脊撑起,靠在鞘尖上。在继续向后移动的过程中,那条脊因肌肉的充分调动而弯得像一个弹簧;这时昆虫依靠的是它的头部和鞘翅的末梢。

现代读者很难充分欣赏这一描写所蕴含的前所未有的新鲜性,在今天看来,它简直像来自纪录片。为了充分领会达尔文革命性的文学科学风格,让我们拿这幅对一只甲虫的彻底实用性素描与帕拉斯的一段描写相比较。帕拉斯是林奈的信徒,也是《穿越俄罗斯帝国各省地理游记》的作者,以下是他对“亚洲蟒虫”的描写:

高如跳蛛科甲壳虫,但外表圆,胸呈球状。绿腹绿脚,暗胸,铜色头。翅光滑,黑中微紫。触须长度匀称,前脚稍长。该品种见于恩德尔斯科湖一带。

帕拉斯替这只昆虫做悉心的服饰打扮和化妆,仿佛就要在中国宫戏或宫舞中表演似的。它被呈现得像一件珍宝或纪念品盒子里的一幅肖像。

(摘编自曼德尔施塔姆《达尔文的文学风格》,黄灿然译)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杨振宁小时候生活的合肥是一个闭塞的城市,居民大多也是文盲,说明杨振宁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并没有特别之处。

B.杨振宁父亲曾经留学芝加哥大学,因此,受父亲的影响,杨振宁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后去美国留学时选择了芝加哥大学。

C.在昆明时,杨振宁不用字典来念英文小说,既表现了其刻苦勤奋、意志坚定的个性,也为留学和攻克物理科学难关奠定了基石。

D.杨振宁非常崇敬美国的富兰克林,因此,在美国,他不仅自己取名为“富兰克·杨”,而且第一个孩子的英文名字也叫“富兰克林”。

7.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杨振宁的父亲作为科学家却很注重杨振宁的文学教育;文本二中,达尔文的科学文章显示了非凡的文学素养。

B.达尔文描写的昆虫富有生机,运用贴切的动词“躺"撑”“靠"等,同时运用比喻手法,把昆虫起跳前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

C.帕拉斯对昆虫的描写倾向写实,介绍其外表的形状和颜色等,重在准确、简洁,就像描写一件珍宝或纪念品盒子里的一幅肖像。

D.文本二中,把达尔文笔下的昆虫和帕拉斯笔下的昆虫进行对比,目的是突出现代读者很难充分欣赏达尔文的文笔的新鲜性。

8.阅读文本一全文,简要概括杨振宁取得成功的原因。

9.文本认为,朱自清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改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改后的诗句更精确地描述了杨振宁晚年的想法。请结合文本一,分析“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一句的内涵和用意。(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2024高二下·邢台月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钴姆潭西小丘记

柳宗元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钻母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刘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潜潜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有删改)

材料二:

柳宗元,字子厚。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地又荒,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子本均,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已钱助赎。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西山在湖南永州。②沣:水名,流经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镐:地名,在今西安市西南。

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其石之突A怒偃蹇B负土C而出D争E为奇状者G殆H不可数。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文中意为“在”,与《陈情表》中“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的“于"意思不同。

B.胜:本义为美,文中指美景,与《项脊轩志》中“亦遂增胜”的“胜"本义相同。

C.所以:用来···的,与《兰亭集序》中“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的“所以"意思相同。

D.既:文中指···后,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既自以心为形役”的“既"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找到西山后又找到了钴姆潭,在钴姆潭西边有一座小丘,小丘上石头很有特色,柳宗元用牛马和熊喻指这些奇特的石头。

B.柳宗元在永州只花了四百文就买到了唐家遗弃的小丘,非常高兴,因为自己以前在京城长安时,花几千文都买不到同样的小丘。

C.柳宗元买下小丘后,跟李深源等人着手清理草木,使小丘焕然一新,他们在小丘上欣赏周边山、云等景色,卧在地上享受,心旷神怡。

D.柳宗元受到王叔文的牵连,被贬到偏僻荒凉的永州,他纵情山水,把心思全都寄托在文章里面,仿照《离骚》作几十首诗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②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14.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柳宗元的形象特点。

(2024高二下·邢台月考)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②,陶令自相携。

[注]①明府:官取称请,汉魏时期为郡守尊称,唐朝以后多指县令。②白衣酒典出《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照应题目,点明诗人登高望远,俯瞰远望,只见树木低矮,苍苍茫茫,衬托出楼宇之高。

B.诗的颔联描绘近景湖光山色,县衙楼台西面,山色青翠,人流如织,烟雾缭绕,草木茂密,郁郁葱葱。

C.诗的尾联运用典故,写无须李明府带酒招待,诗人自己会亲自带酒去;赞誉李明府的高雅,抒写诗人的感激之情。

D.诗歌用浅显简洁的词语,勾勒出一幅重阳节登高远望、把酒言欢的优美图画,措辞精练,状物精妙。

16.这首诗的颈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17.(2024高二下·邢台月考)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陈情表》中,作者说自己外面没有近亲,家里没有服侍的儿童的两句是“___,___"。

(2)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两句运用了“伯牙绝弦"和阮籍的典故。

(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两句写到了中国文化中的书法与煎茶。

三、课内文言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

(2024高二下·邢台月考)课内文言知识

18.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___夙:早年

B.比去,以手阖门_________阖:关闭

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___次:按次序

D.园日涉以成趣_________涉:游玩、游览

19.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妻归宁___归宁:指女子嫁到我家

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干支纪年,指永和九年

C.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代指隐士住处

D.今以钟磬置水中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2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但以刘日薄西山___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感吾生之行休

C.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而山上栖,闻人声亦惊起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2024高二下·邢台月考)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有人把王朝闻称为艺术家型的美学家,也有人称其为学者型的艺术家,可以说,①____。他以敏锐的审美感受力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创作了诸多优秀美术作品,也撰写了诸多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文艺理论著述。艺术从远古走来,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无论是夏商周时代以精神性实用目的为主的艺术还是现当代艺术,几乎都与人们的生活A()。对王朝闻来说,他B()不生活在美的自由王国里。王朝闻非常注重捕捉C()的灵感,并及时付诸文字。红学家李希凡回忆,他第一次见到王朝闻是20世纪50年代在中直礼堂看马连良的《四进士》,王朝闻从始至终都是一边看戏,一边记笔记。

王朝闻的艺术理论迥别于一些偏重于从哲学出发的美学理论,他更注意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将丰富的日常生活、艺术体验与美学理论,提升了独具特色的文艺理论风格。__,②____。艺术创造的秘密是向生活学习,艺术研究的秘密也是如此。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其含义是非常广博而丰富的,这种认识不仅包括对生活的历史规律和生活本质的理解,而且还包括对具体生活素材的辨析;不仅包括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伦理学角度上的抽象思考,而且还包括对心理学、美学范围内各种情绪、情感、体验、感受的了解。这种认识从来不把生活的丰富性和感性内容抽空,相反以生活的丰富性和感性内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就是说,艺术家既要有广博的知识,③____。

2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22.请在文中横线空缺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

24.(2024高二下·邢台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选手罗伯特·德凡尚诺,在一次比赛之后遇到了一位女子,听说女子的孩子生病了需要一笔医疗费,于是,德凡尚诺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比赛奖金捐给了这位女子。

后来,获悉此事的一位朋友,告诉德凡尚诺这位女子是个骗子,她的孩子根本没有生病。闻言之后,德凡尚诺眉头微蹙,随后又眉开眼舒,轻松地说道:“太好了,之前我还为那个孩子担心呢,这是我一个星期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3.A

4.C

5.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奋斗意识,以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为目标。②树立创新意识,不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要敢于创新,促进有效奋斗和有效竞争。③加强对科学文化的学习,掌握先进的现代科技,学以致用,另辟蹊径,赢得先机。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论证的分析;论据支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这类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动(或删或添或调或漏或拼),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

(2)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推断能力,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或观点,并非直接出自文本,而是命题人依据文本所做的“推断”性表述,大多以前提与结论的方式组合,构成一个简单复句,形成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顺承关系。需要透彻地理解了文本的内涵,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地作出正误判断。注意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和论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材料的观点;注意辨析四个选项,判断选项论据是不是都能够证明题干所说的论点,也可以辨别哪一个论据与众不同,即可排除确定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5)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虽然答题主要限定在材料中,但是适度的拓展发散有时还是必要的:①注意内引外联。利用命题人在题干中提供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以文为本,筛选辨析,联系现实社会,特别是现实中的热点,调动知识储备,探寻创作背景,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②注意扩大储备。有的试题要求联系生活或社会,考生可能无法单纯从材料中选择信息组合答案,这时就需要平时有较多的相关资料的积累。

1.本题需要排除三个错误选项:

A项张冠李戴,这是自嘲焦虑式的躺平,而不是“无力感的躺平"。

B项因果不当,一些青年自己满足于轻松的工作,创业和奋斗的意识不足,父母的呵护和宠溺不构成根本原因。

C项表述绝对化,原文说的是“几乎每个人”,而不是所有人,“否则就不能获得生存和生活的资料"表述也过于绝对。

故答案为:D

2.B项“材料一作者……得出了躺平是出于对工业化社会的生产主义、消费主义的不满的观点”说法错误,这是网友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

故答案为:B

3.A项谈的是发展乡村旅游行业的意义,没有涉及“国家重视创新能力"的观点。

故答案为:A

4.C项“与第二段开头一句构成正反对比论证”分析错误,二者并不构成正反对比论证。

故答案为:C

5.本题作答注意回归文本筛选相关句子整合作答:

①由材料一“我们提倡健康消费、绿色消费,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停止劳动和奋斗"可知,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奋斗意识,以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为目标。

②由材料二“创新匮乏,会让一个群体走向封闭和僵化,陷入原地打转的发展瓶颈,从而给置身其中的个体带来“奋斗无意义”的挫败感,使奋斗无效"可知,应树立创新意识,不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要敢于创新,促进有效奋斗和有效竞争。

③由材料二“许多颠覆性创新,就是挣脱低水平、无意义“缠斗”,另辟蹊径,在新赛道上打破内卷、赢得先机"可知,应加强对科学文化的学习,掌握先进的现代科技,学以致用,另辟蹊径,赢得先机。

故答案为: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奋斗意识,以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为目标。

②树立创新意识,不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要敢于创新,促进有效奋斗和有效竞争。

③加强对科学文化的学习,掌握先进的现代科技,学以致用,另辟蹊径,赢得先机。

【答案】6.B

7.D

8.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②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受教于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③个人的勤奋努力和理想;④受到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的教导和指导。

9.“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一种对人生的悲叹,哀叹人生进入了晚年。而“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一句却说只要得到美好的生活,即使到了晚年,也不要感叹人生的“黄昏”。这句话揭示了杨振宁晚年对生活的追求,同时,又赞美了杨振宁一生对物理科学的贡献。人的一生只有建立在创造生命的辉煌成就之上,才不会出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

【知识点】赏析文本的内涵;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语句表达效果的对比、鉴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2)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本题综合性强,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既有对线索主旨结构的探究,也有对语言特色的分析,还有选材及人物的分析理解,这需要多方面去鉴赏文本。

(3)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精读深析,确定检索区间,然后分类整合,即按照一定标准对信息进行提取、压缩、合并或者删减、替换,保证信息的全面、准确、简练。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

(4)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指出手法,分析句子;④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理解句子含义和作用。

6.B项“因此,受父亲的影响,杨振宁……去美国留学时选择了芝加哥大学”从原文看,杨振宁选择美国的原因是崇敬科学家兼政治家富兰克林,选择芝加哥大学是为了拜才华横溢的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为师。

故答案为:B

7.D项“目的是突出现代读者很难充分欣赏达尔文的文笔的新鲜性"赏析错误,目的是突出达尔文文笔的风格。

故答案为:D

8.本题作答注意结合文本一相关句子进行概括杨振宁取得成功的原因:

①由“杨振宁本人追随他父亲走上了学术道路”“他住在北平一个学术性的社区内,沉浸在一个重视研究、重视知识的社区中"可概括,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

②由“1937年日本入侵,杨振宁的父亲……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杨振宁继续走好运。年轻的杨振宁不久进了这所大学,受教于一些当时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可概括,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受教于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

③由“在昆明时,杨振宁开始提高他的英文。他决定不用字典来念英文小说"这部小说里有和大海相关的俚语,因而很难念。他花了一个星期念完了这本书”可概括,个人的勤奋努力和理想;

④由“杨振宁还有去西方国家的另一原因:他对美国初期的科学家兼政治家富兰克林很崇敬,富兰克林的自传激励了杨振宁"可是他要拜才华横溢的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为师,因此去了芝加哥大学,并在以后被称为“氢弹之父”的泰勒的指导下写了博士论文"可知,受到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的教导和指导。

故答案为: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②在西南联大上学时受教于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③个人的勤奋努力和理想;④受到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的教导和指导。

9.本题首先注意唐人李商隐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达的是一种对人生的悲叹,哀叹人生进入了晚年。对比朱自清的改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意思则是强调只要得到美好的生活,即使到了晚年,也不要感叹人生的“黄昏”。

再联系文本一中的语境“在历经一生对自然的神秘的思考以后,杨振宁认为这一改造更精确地描述了他晚年的想法”,意在揭示了杨振宁晚年对生活的追求,同时,又赞美了杨振宁一生对物理科学的贡献。

故答案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一种对人生的悲叹,哀叹人生进入了晚年。而“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一句却说只要得到美好的生活,即使到了晚年,也不要感叹人生的“黄昏”。这句话揭示了杨振宁晚年对生活的追求,同时,又赞美了杨振宁一生对物理科学的贡献。人的一生只有建立在创造生命的辉煌成就之上,才不会出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

【答案】10.BDG

11.C

12.B

13.①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吧。

②连农民、渔夫走过也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

14.①有才华。他考取进士,因才能出众被王叔文等人赏识。②同情贫困百姓。百姓无力赎回的子女,他设法予以救助。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断句;概括分析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语境意义,可以先从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语境搭配,进而判断实词的词性作用,是带双宾语的动词还是使动词还是普通及物动词等等。

本题同时考查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运用能力。文言虚词意义用法的判断要求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分常见用法意义,其次重点分析该虚词所在具体语境、前后搭配,最后综合分析其意义和用法。

(3)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信息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题要求把选项涉及的内容与文本表述一一对应起来,然后逐一认真比对作出正误判断,还要注意这类题常见设题陷阱,如时序错乱、强加因果、偷梁换柱等。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注意把握“增、删、调、改、并、留”六字诀,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力求文句通顺。

(5)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语句;最后组织语言,概括答案。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小丘小得不到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已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好看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我们)站在小丘中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飘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我们在小丘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耳朵触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声,精神感受到的是悠远空旷的浩然之气,心灵感受到的是恬静幽深的境界。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吧。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等这些繁华的地方),那么喜欢游赏的、争相购买的人每天增加几千文钱(购买)反而更加买不到。如今(它)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唯独我和李深源、元克已因为得到它了而高兴,难道遇到这个小丘真的要靠运气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我和)这小丘的相遇。

材料二:

柳宗元,字子厚。柳宗元年轻时精细敏捷无与伦比,写的文章高超壮美细致周密,深受当时同辈人的推崇。柳宗元考中进士,授任校书郎,调任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任监察御史里行。柳宗元和王叔文、韦执谊关系友好,这二人都敬重他有才华。等到(王叔文)掌管朝政,把他引入宫禁之中,一起商议大事,提升他为礼部员外郎,准备进一步重用。不久王叔文失败,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他赴任的半路上,又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被贬斥放逐后,由于所处的地方荒凉偏僻险恶,因而便自我放任于山泽间,由于四处阻塞而感到忧闷,便把心思全部寄托在文章中,仿照《离骚》作了几十首诗歌,读过这些作品的人都深感悲伤。元和十年,柳宗元转任柳州刺史。柳州人以子女做抵押贷钱,超过期限不赎的,待子女的身价和所贷本钱相等了,债主则没收抵押的子女为奴婢。柳宗元想方设法,将做抵押的子女全都赎出送回。尤其贫困的,便写下受雇的文字,等和所贷之债的价值相当时,返回其人质。已被没收为奴婢的,柳宗元拿出自己的钱财帮助赎回。

10.本题断句可以结合句子语法结构特点进行:首先看“其石之突怒偃蹇"这里“突怒偃蹇”为形容词,作谓语,表现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之态,故于B处断开;再看“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两个动宾谓语句,突出石头破土而出,争奇斗怪,故应在DG处断开;最后“殆不可数"独立成句,强调奇形怪状的石头几乎数不清。

句意: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

故答案为:BDG

11.C项意思不相同,《兰亭集序》中“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中的“所以"意思是“……的原因”。

故答案为:C

12.B项“因为自己以前在京城长安时,花几千文都买不到同样的小丘"概述错误,材料一的意思是把永州的这个小丘放到京城,大家会争相购买,恐怕花几千文也买不到。

故答案为:B

13.本题注意关键字词和特殊句式的准确理解和翻译:①“旬”,十天;“虽”,即使;“至”,到过;

②“陋”,鄙视;“贾”,售价;“连岁”,一连几年。

故答案为:①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吧。

②连农民、渔夫走过也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

14.本题注意根据材料二相关句子进行整合概括:

①由“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他考取进士,因才能出众被王叔文等人赏识。据此可知,柳宗元有才华。

②由“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已钱助赎”可知,百姓无力赎回的子女,他设法予以救助,可见柳宗元非常同情贫困百姓。

故答案为:①有才华。他考取进士,因才能出众被王叔文等人赏识。(1分)②同情贫困百姓。百姓无力赎回的子女,他设法予以救助。

【答案】15.C

16.①情景交融。“霜降"秋深”写出深秋天气变凉,深秋景物凋零,引发诗人的羁旅之情。②动静结合(烘托)。以“鸿雁"的声声鸣叫,烘托出深秋的寂静,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知识点】表达技巧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综合鉴赏与评价能力。这类题往往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一般错在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表达方式的赏析能力。诗歌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其中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以下几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衬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寓情于事、寓情于理等。

15.C项“写无须李明府带酒招待,诗人自己会亲自带酒去”赏析错误,尾联“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写李明府亲自带酒招待,把酒言欢。

故答案为:C

16.本题要求分析颈联如何抒发情感,可以结合具体诗歌意象手法进行分析:

①首先看“霜降”“秋深"点明季节,深秋天气变凉,景物凋零,诗人此处借景抒情,重阳节本为团圆佳节,诗人客居他乡,“客思迷”抒写诗人的羁旅愁肠。——情景交融

②再看“鸿声切”,用“鸿雁”的声声鸣叫,烘托出深秋的寂静,联想鸿雁传书,表达诗人思乡之情。——动静结合(烘托)

故答案为:①情景交融。“霜降"秋深”写出深秋天气变凉,深秋景物凋零,引发诗人的羁旅之情。②动静结合(烘托)。以“鸿雁"的声声鸣叫,烘托出深秋的寂静,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17.【答案】(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3)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注意准确分析题干的情境提示语,然后结合所背诵的文本确定应填语句,同时注意关键字词的准确书写,如期、僮、弦、聊、矮。

故答案为:(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3)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属于情境理解型默写,难度比直接填上下句的题型要大,所以要求做到三点:一是熟练背诵,二是能理解文句,三是能准确书写。只有同时做到这三点才能真正不丢分。

【答案】18.C

19.A

20.B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社会习俗;称谓;表示时间用语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语境意义,可以先从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语境搭配,进而判断实词的词性作用,是带双宾语的动词还是使动词还是普通及物动词等等。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这类题一般需要认真积累、分类整理相关古代文化常识,并注意一些易混点、易错点,同时培养解题时的语境意识,结合相关词语的具体语境来判断文化常识说法正确与否。

(3)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运用能力。文言虚词意义用法的判断要求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分常见用法意义,其次重点分析该虚词所在具体语境、前后搭配,最后综合分析其意义和用法。

18.C项解释错误,次:旁边。

故答案为:C

19.A项解释错误,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故答案为:A

20.A项意义用法不同,第一个“以”是因为;第二个是用。

B项意义用法相同,都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意义用法不同,第一个“而"是表修饰;第二个是表顺承。

D项意义用法不同,第一个“乃”是竟然;第二个是于是。

故答案为:B

【答案】21.A息息相关;B无时无刻;C稍纵即逝

22.①王朝闻两者兼而有之;②生活是艺术创造和艺术研究的基础③也要有对生活真切的感受

23.将丰富的日常生活、艺术体验与美学理论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艺理论风格。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分析成语的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切忌望文生义;第二,体会成语的感彩;第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与之相关联的信息。总之,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与搭配情况。

(2)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这类题目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来源于文本。具体说,所补写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词语从文本中来"引领、总结、衔接”这两层意思要综合起来,这样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3)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见语病辨析及修改能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1.A处,注意语境“无论是夏商周时代……的艺术还是现当代艺术,几乎都与人们的生活……”,强调艺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可填“息息相关”。息息相关:意思是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B处,这里强调王朝闻时时刻刻都生活在美的世界之中,注意后面有否定词“不”,所以这里应填“无时无刻”。无时无刻:用在“不"前,合起来表示“时时刻刻都……”之意。

C处,这里用来形容“灵感”,而且后面有“并及时付诸文字”,言下之意灵感容易消失,必须及时捕捉,因而可填“稍纵即逝"。稍纵即逝:意思是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故答案为:A息息相关B无时无刻C稍纵即逝

22.①处,注意前文语境“有人把王朝闻称为艺术家型的美学家,也有人称其为学者型的艺术家”,与之对应,后文语境说“他以……创作了诸多优秀美术作品,也撰写了诸多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文艺理论著述”,据此分析可知,王朝闻艺术与思想理性两者兼而有之,据此补写即可。

②处,此处补写位于段首,因而需要根据全段内容及后文语境得来,后文说“艺术创造的秘密是向生活学习,艺术研究的秘密也是如此”“艺术家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其含义是非常广博而丰富的”,都在强调生活对艺术创造和艺术研究的重要性,据此可补写“生活是艺术创造和艺术研究的基础”。

③处,为段末句子,照应总括上文,上文语境说“这种认识从来不把生活的丰富性和感性内容抽空,相反以生活的丰富性和感性内容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艺术家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也要有对生活真切的感受”。

故答案示例:①王朝闻两者兼而有之②生活是艺术创造和艺术研究的基础③也要有对生活真切的感受

23.本题作答注意划线句子有两处语病:①成分残缺,“将丰富的日常生活、艺术体验与美学理论"缺少配套的动词谓语,应加上“……相结合”;②搭配不当,“提升了……理论风格"动宾搭配不当,“提升”应改为“形成"。

故答案示例:将丰富的日常生活、艺术体验与美学理论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艺理论风格。

24.【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本题为故事类材料作文,首先注意材料的故事往往会引发我们感慨社会的阴暗、狡诈,善良的廉价,好人似乎没有好报了。但是德凡尚诺的反应是“太好了,之前我还为那个孩子担心呢,这是我一个星期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善良,每个人都会有。但是,遭遇欺骗、背叛之后仍保有这份赤诚的善良,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德凡尚诺知道是骗局后居然替别人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是因为他原本是同情、担忧“生病"的小孩,得知并没有小孩生病后,他发出由衷的感叹。

本次作文命题紧扣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研习任务“说真话,抒真情”。

参考立意:

①宽容是一种境界;

②宽容指的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

③宽容是一种美德;

④坚守善良的初心;

⑤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豁然开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首先要读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点,理清关系。然后立意要准确,力求新颖,立志好坏影响到作文的创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当巧妙,我们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题干材料,可以照应话题,否则容易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1/1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2024高二下·邢台月考)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据有关调查,目前青年群体中的躺平现象大致有以下这么几种情况:有些青年因起点低造成低学历、低技能、低收入,进入社会后面临就业和婚恋重重困难,屡遭挫败之后,选择放弃个人努力,我将其称为“无力感的躺平";有些青年高考成功,甚至上了好大学,但进入社会后发展不顺利,既不甘心维持现状,也无法摆脱困境,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选择自嘲来缓解焦虑;也有些青年,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成为满足于低薪、轻松工作的群体,买房、育儿都依靠父母,创业和奋斗意识不足……

有网友认为,躺平是出于对工业化社会的生产主义、消费主义的不满。在我看来,这与其说是对生产主义、消费主义的不满,不如说是因为工业化和生产力迅速提高,社会上“短缺现象”越来越少的产物,是“物质富足"基础上的一种心理反映。消费主义是把消费作为人生至上目标,从而过度占有和挥霍财富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应该鼓励消费,但人不能成为消费主义的奴隶。我们提倡健康消费、绿色消费,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停止劳动和奋斗。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

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几乎每个人唯有日复一日地劳作,才能获得生存和养家糊口的生活资料。这在农业社会是最明显的。劳作与满足生存之需具有直接性的关联。工业的发展拉长了生产的链条,但是人的劳作和产品的产出之间的关联性还是得以延续的。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自动化程度加深,生活资料的获得与劳作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间接,人们在生活资料的生产中往往充当的是其中一个微小的环节,人们对劳动与生存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失去直接性的感受和认知,甚至产生一种错觉: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个人的力量越来越渺小,渺小到甚至连自身的存在感也变得若有若无了。具体表现有:

一是随着一些国家在产业链上逐渐朝上游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有保障,人越来越感受不到劳作与生存之间的关联性。

二是产业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的逻辑一方面导致许多过去的职业出现结构性消失的趋势,另一方面对职业工作要求的门槛越来越高。个人在全球性产业链的链条和产业智能化面前显得越来越微不足道,似乎变成了整个产业链条的辅助性力量。

三是过去农业的水利设施、大工业生产等都需要人的协作,人在合作、协作中获得普遍的人的力量,而现在许多产业协作的事情已经交给了智能化自动化机制去处理,要求许多人紧密协作的事情越来越少,人有时候难以鲜明感受到联合起来的那种普遍力量了。

由此,有些人不禁觉得,一方面基本生活无虞可以躺平,另一方面无法很快或很轻易获得成就,进而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感,因此,很容易产生“无力感”。

(摘编自韩震《躺平绝非人生正途》)

材料二:

在人们心中,奋斗者历来受人尊敬和称颂。但时下颇为流行的“内卷"之说,却以釜底抽薪的方式解构着奋斗的意义。“卷不动”成为一些人躺平的理由,奋斗者则被嘲讽为“卷王"。如此看来,只要内卷之说不破,躺平也会成为“正义”。

对于内卷,人们更多关注过度竞争带来的压力,却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创新匮乏导致的无效竞争。创新匮乏,会让一个群体走向封闭和僵化,陷入原地打转的发展瓶颈,从而给置身其中的个体带来“奋斗无意义"的挫败感,使奋斗无效。

有人说,创新谈何容易,“人人创客”不过是个美好愿望。事实上,比起守旧,创新更符合人类本性。从第一根削尖的木棒,到第一缕钻木的微火,正是因为创新,才有了人猿揖别。“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为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创新不仅是备受中国先哲推崇的“日新之盛德”,更蕴含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生存智慧。

其实,创新并非遥不可及。让卫星上天是创新,让马桶不漏水也是创新;人工智能是创新,直播带货是创新,科学种田也是创新。新农人朱赟德,勇敢脱下书生“长衫”,在新农村的田间地头,从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他说服父亲,把现代科技嫁接到传统农业,引入插秧机、喷洒农药无人机等设备。如今,他承包的3000多亩田地,打开手机就能看到水稻长势,田间管理用上了大数据分析。创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也给像朱赟德一样的新农人搭建了无比广阔的创业舞台。

如此看来,只要敢于脱去套在头脑里的“孔乙己长衫”,创新将无处不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的突破,体制机制、制度藩篱的突破,技术方法、平台赛道的突破……许多颠覆性创新,就是挣脱低水平、无意义“缠斗”,另辟蹊径,在新赛道上打破内卷、赢得先机。

创新既是突破无效奋斗的关键点,更是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机遇和挑战并存。风云变幻,最需要的是战略定力;竞争激烈,最重要的是急流勇进;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大国竞争,说到底,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生死博弈”和“巅峰对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勇于奋斗、敢于创新的人们。时代新征程已经开启,青春画卷已经铺展,愿广大青年朋友以青春为墨,以奋斗为笔,用充满活力的青春书写新时代最美的诗篇!

(摘编自冯秀军《如何突破无效奋斗的瓶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不愿屈服现实,又无力走出困境,进退维谷,无力对生活做出改变,材料称之为“无力感的躺平"。

B.父母的过度呵护和宠溺成为一些青年奋斗意识不足的根本原因,他们坦然接受低薪、轻松的工作,买房、育儿都依靠父母。

C.在农业社会,生产力低下,劳作直接关联人的生存,每个人都要日复一日地劳作,否则就不能获得生存和生活的资料。

D.对于内卷,我们要理性看待,我们不但要关注过度竞争带来的压力,也要关注创新匮乏导致的无效竞争的一面。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有些人追求过度占有财富甚至挥霍财富,并且以此作为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他们最终成为消费主义的奴隶。

B.材料一作者在罗列了躺平存在的几种情况以后,得出了躺平是出于对工业化社会的生产主义、消费主义的不满的观点。

C.材料二认为,创新并非难事,“人人创客”也是可以追求的目标,实践证明,和守旧相比,人类本性更趋向于创新。

D.材料二中,根据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程,创新能帮我们更好地突破无效奋斗的瓶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世界中抢占制高点。

3.下列说法中,不能支撑“国家重视创新能力"的观点的一项是()

A.发展乡村旅游行业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发展。

B.我国重视技术创新,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

C.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D.我国创新投人高,国家的研发投入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4.下列对材料一第二段马克思的话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运用了引用论证,有利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使论证更加有力。

B.材料引用马克思的话,更好地阐明了劳动和民族存亡之间的紧密关系。

C.材料引用马克思的话,从反面论证了观点,与第二段开头一句构成正反对比论证。

D.材料引用马克思的话,强调了劳动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性,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5.当下,我们应如何解决部分青年群体的躺平、无效奋斗等问题?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D

2.B

3.A

4.C

5.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奋斗意识,以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为目标。②树立创新意识,不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要敢于创新,促进有效奋斗和有效竞争。③加强对科学文化的学习,掌握先进的现代科技,学以致用,另辟蹊径,赢得先机。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论证的分析;论据支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这类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动(或删或添或调或漏或拼),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

(2)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推断能力,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或观点,并非直接出自文本,而是命题人依据文本所做的“推断”性表述,大多以前提与结论的方式组合,构成一个简单复句,形成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顺承关系。需要透彻地理解了文本的内涵,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地作出正误判断。注意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和论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把握材料的观点;注意辨析四个选项,判断选项论据是不是都能够证明题干所说的论点,也可以辨别哪一个论据与众不同,即可排除确定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5)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虽然答题主要限定在材料中,但是适度的拓展发散有时还是必要的:①注意内引外联。利用命题人在题干中提供的作者与相关背景资料等信息,以文为本,筛选辨析,联系现实社会,特别是现实中的热点,调动知识储备,探寻创作背景,解读作者的创作意图。②注意扩大储备。有的试题要求联系生活或社会,考生可能无法单纯从材料中选择信息组合答案,这时就需要平时有较多的相关资料的积累。

1.本题需要排除三个错误选项:

A项张冠李戴,这是自嘲焦虑式的躺平,而不是“无力感的躺平"。

B项因果不当,一些青年自己满足于轻松的工作,创业和奋斗的意识不足,父母的呵护和宠溺不构成根本原因。

C项表述绝对化,原文说的是“几乎每个人”,而不是所有人,“否则就不能获得生存和生活的资料"表述也过于绝对。

故答案为:D

2.B项“材料一作者……得出了躺平是出于对工业化社会的生产主义、消费主义的不满的观点”说法错误,这是网友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

故答案为:B

3.A项谈的是发展乡村旅游行业的意义,没有涉及“国家重视创新能力"的观点。

故答案为:A

4.C项“与第二段开头一句构成正反对比论证”分析错误,二者并不构成正反对比论证。

故答案为:C

5.本题作答注意回归文本筛选相关句子整合作答:

①由材料一“我们提倡健康消费、绿色消费,但无论如何都不能停止劳动和奋斗"可知,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奋斗意识,以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为目标。

②由材料二“创新匮乏,会让一个群体走向封闭和僵化,陷入原地打转的发展瓶颈,从而给置身其中的个体带来“奋斗无意义”的挫败感,使奋斗无效"可知,应树立创新意识,不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要敢于创新,促进有效奋斗和有效竞争。

③由材料二“许多颠覆性创新,就是挣脱低水平、无意义“缠斗”,另辟蹊径,在新赛道上打破内卷、赢得先机"可知,应加强对科学文化的学习,掌握先进的现代科技,学以致用,另辟蹊径,赢得先机。

故答案为:

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奋斗意识,以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为目标。

②树立创新意识,不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要敢于创新,促进有效奋斗和有效竞争。

③加强对科学文化的学习,掌握先进的现代科技,学以致用,另辟蹊径,赢得先机。

(2024高二下·邢台月考)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文本一:

杨振宁生长在中国中部一个围有城墙的城市——合肥。当时,这个城市的街道是没有路面的,城门很窄,以致20世纪30年代第一辆汽车开来时无法通过。大部分居民是文盲。由于闭塞,杨振宁直到6岁才第一次看见香蕉。

杨振宁的父亲原是当地中学的数学教师。他通过了一次奖学金考试,得以出国去芝加哥大学读书,回国后在厦门大学教书,之后去了清华大学。

杨振宁本人追随他父亲走上了学术道路。他说:“我很幸运,上百万和我同龄的人不是饿死就是面对军阀混战。”他住在北平一个学术性的社区内,沉浸在一个重视研究、重视知识的社区中。他的父亲很快就发现儿子有数学天赋,可是并没有直接教他数学。杨振宁说:“父亲的哲学是‘不要着急’。"在谈天时父亲偶尔会向儿子提出数学难题。可是父亲也认识到教育需要均衡。在杨振宁念完中学初一时,父亲请了一位同事来教他中国古文。经过两个夏天的紧张学习,年轻的杨振宁能背诵孔子的门徒孟子的全部著作。

1937年日本入侵,杨振宁的父亲被迫离开北平,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杨振宁继续走好运。年轻的杨振宁不久进了这所大学,受教于一些当时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他们之中有些以后去了美国,其中包括陈省身。陈省身现在已经从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退休,许多人都认为他是现在活着的最重要的微分几何学家。

在昆明时,杨振宁开始提高他的英文。他决定不用字典来念英文小说。他选的第一本小说是斯蒂文森的《金银岛》。这部小说里有和大海相关的俚语,因而很难念。他花了一个星期念完了这本书,接着念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在熟读这两本书以后,杨振宁说:“以后说英文就容易了。”

杨振宁还有去西方国家的另一原因:他对美国初期的科学家兼政治家富兰克林很崇敬,富兰克林的自传激励了杨振宁。去美国后他取名为富兰克·杨,并将第一个孩子的英文名字取为富兰克林。

1945年杨振宁得到庚子赔款奖学金后去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接受了杨振宁,可是他要拜才华横溢的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为师,因此去了芝加哥大学,并在以后被称为“氢弹之父"的泰勒的指导下写了博士论文。论文写好后只有4页。泰勒说服杨振宁,无论如何,一篇博士论文只有4页总是太短了,要他加长。他照办了,加到了23页。在物理学有了卓越的成就以后,他又转向亚洲东部地区。杨振宁将他的文稿与信件捐赠给香港中文大学而不是给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他是香港中文大学的访问教授。杨振宁也没有排除他搬回中国的可能性,因为回去后他和与他结婚已50年的妻子杜致礼会得到更好的照顾。

杨振宁在长岛还是感到很自在,也不像是要搬到远离他的三位已经成年的孩子身边。他们三位都已得到科学方面的学位。杨振宁说:“他们是美国人。他们接触的中国文化很少。”长子光诺毕业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