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监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环境监测课程编号ENSE3108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monitoring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总学时54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学分3预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仪器分析、环境统计学等适用对象环境科学课程简介
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环境管理学,环境影响评价等其它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都需要在了解、评价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后续工作。环境监测也是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水和废水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土壤质量监测,生物监测,物理性污染监测和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等内容。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主要的环境污染物的监测采样技术、实验室分析原理和过程,了解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结果表述方法、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措施等。本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开设,总学时54学时。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环境监测是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专业的主干必修专业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并配合相应的实践环节,使学生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主要污染物指标的监测方法、监测结果的计算和统计方法;对布点、采样、监测技能等方面得到基本训练,为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治理评价奠定基础。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章节章节内容讲课实验实践合计第一章绪论2
2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18
18第三章空气和废气监测13
13第四章固体废物监测2
2第五章土壤污染监测2
2第六章环境污染生物监测4
4第七章物理性污染监测3
3第八章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6
6第九章环境污染自动监测2
2第十章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2
2合计54
54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结合我国环境监测特点,使学生了解环境监测在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环境监测的对象以及监测项目的选择原则。掌握水、气、固废、土壤、生物等常规的布点采样方法,样品的预处理、保存方法,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的原理、方法及步骤,并能在实际中应用。掌握噪声监测的方法原理及实验步骤,熟悉监测过程中的质量保证。结合网上最新资料,了解当前国内外环境监测的前沿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使学生具备制订监测方案的能力,并能对污染源的调查、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治理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1.
环境监测的目的2.
环境监测的分类习题要点:环境监测分类。第二节
环境监测的特点和监测技术概述1.
环境监测的发展和特点2.
监测技术概述3.
环境标准习题要点: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第三节
环境监测的原则和一般工作程序1.
环境监测的原则2.
环境监测的一般工作程序习题要点:环境监测的原则。本章重点:环境监测的分类,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环境监测的原则。本章难点:环境污染的特点,监测特点和优先监测原则的理解。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环境监测的目的、环境监测的特点、常用的环境标准。理解环境污染的特点和优先监测原则;掌握环境监测的分类、环境监测的工作程序。
第二章
水和废水的监测第一节
水质监测的对象和内容和方法选择1.
水质监测的对象2.
水质监测的内容3.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择习题要点: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体系与选择原则第二节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1.
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2.
水样的采集3.
水样的保存习题要点: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水样的采集;水样的保存方法。第三节
水的物理性质的测定1.
温度2.
颜色3.
嗅4.
残渣5.
浊度6.
电导率习题要点:各物理性质测定时的注意事项第四节
水的化学性质的测定1.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2.
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3.
有机化合物的测定习题要点:各化学性质指标测定原理及注意事项。本章重点: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方法、金属化合物、非金属无机物如DO和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如COD、BOD和高锰酸盐指数等)监测分析方法。本章难点:水体采样点的合理布设,水样不同指标测定方法原理及原子吸收仪等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水资源情况及水体主要污染物的分类情况,水质监测的对象和目的,监测项目。了解水样的一般预处理方法。理解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的方案制订。掌握水质监测的布点、水样采样与保存方法。掌握几个重要的物理指标、金属化合物、非金属无机物和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的测定方法。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第一节
空气污染物及空气污染监测项目1.
空气污染物的种类2.
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3.
空气污染源4.
空气污染监测的目的与项目习题要点:空气污染物的种类与时空分布特点第二节
空气监测试样的采集1.
采样点的布置2.
采样时间与频率3.
采样仪器与方法4.
采样效率5.
气体的体积换算与测定结果的表示习题要点:制订空气污染物监测方案的程序和主要内容;进行空气质量常规监测时,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对监测点位的优化和选择;空气采样器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影响采样器效率的因素。第三节
分子状污染物的测定1.
SO2的测定2.
NOx的测定3.
CO的测定4.
光化学氧化剂的测定习题要点:分光光度法和发射光谱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原理及仪器组成与比较。第四节
颗粒状污染物的测定1.
TSP的测定2.
飘尘的测定3.
自然降尘的测定习题要点:重量法测定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原理及注意要点。第五节
污染源监测1.
固定污染源2.
流动污染源习题要点:烟道气监测中的布点要求及基本状态参数与烟尘浓度的测定。本章重点:监测点的布设、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空气污染物采样仪器的使用以及几种重要的常规空气污染物的测定方法。本章难点:浓缩富集采样的原理和污染源监测。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空气污染的基本知识、各种大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及时空分布特点,降水测定和污染源监测方法;理解气体的体积换算公式及常见空气污染物测定原理;掌握空气污染监测方案的制定、几种常见空气污染物采样仪器的使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光化学氧化剂、臭氧和TSP等几种重要的空气污染物的测定方法。第四章
固体废物监测第一节
我国固废监测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现状1.
固废的定义与分类2.
固废监测发展史3.
我国固废监测存在问题习题要点:固废的定义与分类第二节
固废样品的采集与制备1.
采样前的调查,样品的采集与制备2.
水分的测定3.
样品的保存习题要点: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第三节
有害特性监测、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和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1.
有害特性监测2.
生活垃圾和卫生保健机构废弃物的监测3.
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习题要点:毒理学试验对评价固体废物毒性的意义及毒理学研究方法本章重点:固体废物的采集、制备和生活垃圾的分类以及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本章难点:固废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有害特性的监测方法,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和有害物质的毒理学研究方法;掌握固体废物的分类和定义,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第五章
土壤污染监测第一节
土壤污染监测特点及项目1.
土壤环境污染2.
土壤污染监测特点3.
土壤污染监测项目习题要点:土壤污染监测特点第二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1.
土壤样品的采集2.
土壤样品的制备和保存习题要点: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第三节
土壤污染样品的测定1.
土壤污染样品的预处理2.
土壤污染样品的测定习题要点:土壤污染样品的预处理本章重点:土壤的污染类型,采样点的布设,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预处理和主要土壤污染物的测定方法。本章难点: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土壤的组成,土壤样品的采集和主要土壤污染物的测定方法。掌握土壤的基本性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土壤样品的预处理。第六章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第一节
生物污染监测1.
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在体内的分布2.
生物样品的采集及制备3.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4.
生物污染物的测定习题要点:生物样品的采集及制备,生物样品的预处理。第二节
生态监测1.
生态监测概念与目的2.
生态监测类型与内容3.
生态监测方案与方法习题要点:生态监测类型与内容,我国优先监测的生态项目。本章重点: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在体内的分布,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方法;生态监测类型及内容。本章难点: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及在体内的分布,生态环境监测类型及内容。掌握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方法。第七章
物理性污染监测第一节
噪声污染监测1.
声音和噪声2.
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3.
噪声测量仪器4.
噪声标准5.
噪声监测习题要点:噪声的叠加和相减、声级计工作原理及噪声测定结果统计方法第二节
振动及测量方法1.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2.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3.
习题要点: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第三节
放射性和辐射监测1.
基础知识2.
照射量和吸收剂量3.
环境中的放射性及防护标准4.
放射性检测器及放射性监测习题要点:放射性检测器工作原理。第四节
光污染监测1.
光污染2.
测量仪器习题要点:光污染测量仪器工作原理。本章重点:声音的物理量度,噪声物理量的计量方法以及声级计的工作原理;放射性检测器工作原理。本章难点:噪声物理量与主观听觉的关系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声音的物理特性;理解噪声物理量度,噪声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掌握噪声测量仪器的组成和使用,城市环境噪声和工业企业噪声的测量方法,放射性检测器工作原理。第八章
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第一节
质量保证的意义与内容1.
质量保证的意义2.
质量保证的内容习题要点:质量保证的内容第二节
监测实验室基础1.
监测实验室用水2.
监测实验室管理习题要点:实验室用水要求第三节
分析质量控制1.
实验室内部分析质量控制2.
实验室之间分析质量控制习题要点:实验室内部和之间分析质量控制方法。第四节
数据质量保证1.
原始记录2.
分析数据的处理习题要点:分析数据的处理。本章重点: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示及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本章难点: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我国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与考核要求,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及环境监测管理;理解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方法原理;掌握质量保证的内容,监测实验基础,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措施,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示。第九章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第一节
空气和地表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1.
环境监测网的组成及功能2.
自动监测子站的布设及监测项目3.
子站内的仪器装备4.
环境要素的监测习题要点:连续自动监测原理
第二节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1.
水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2.
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EMS)习题要点:水污染源和烟气自动监测原理
第三节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1.
环境噪声自动监测系统2.
气象观测习题要点:环境噪声自动监测原理。本章重点: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和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各部分组成、功能及监测原理。本章难点:自动监测工作原理。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环境自动监测网的组成。理解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和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工作原理;掌握空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和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各部分组成、功能及对环境主要污染物的监测原理;了解污染源和噪声自动监测工作原理。
第十章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第一节
突发事件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1.
突发事件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定义和产生原因2.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和特征习题要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和特征第二节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与处置方法1.
应急监测的任务和内容2.
应急监测的原则3.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组织和网络习题要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备第三节
简易监测及其在应急监测中的应用1.
简易比色法2.
检气管法3.
环炉检测技术习题要点:检气管的工作原理本章重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和特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备。本章难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特征及其应急监测方案。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突发事件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定义和产生原因及相应的处理处置措施;掌握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和特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备。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闭卷考试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
材:《环境监测》,奚旦立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标准书号:ISBN978-7-04-029804-8参考书:1.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4版,国家环保局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BIM工程师-全国《BIM应用技能资格》名师预测试卷3
-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 花园裙楼幕墙工程施工方案
-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的技术路径
- 老式钟表走时不准校正修复
- 海藻叶片形态特征与光合作用
- 新视野大学英语3第三版 大学英语视听说3答案
- 高一化学教案:专题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二)
- 2024高中物理第一章电场章末质量评估一含解析粤教版选修3-1
- 2024高中语文第1单元论语蚜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
- 无人机地形匹配导航
- 2023-餐饮公司章程范本
- 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肌少症)-课件
- 九防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脱水筛 说明书
- 建筑公司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6篇)
- 2023年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硫酸装置试生产方案
- DB11T 1944-2021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暗挖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要目概览
- 好听简单的钢琴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