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四大特征_第1页
2009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四大特征_第2页
2009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四大特征_第3页
2009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四大特征_第4页
2009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四大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四大特征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在年底百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参加“中国国产管理软件现状与发展道路研讨会”。最近,大家可能从媒体上看到很多关于国际管理软件厂商在中国“水土不服”的现象,有过一些引起很大反响的报道。这个事情的背景应该是中国信息化应用到了一定的普及程度和一定的应用深入程度,中国用户的需求,特别是本土化的需求在不断的凸现的状况下,引发的深层次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计世资讯也做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我们撰写了一本《中国管理软件发展状况调查报告》,今天会议一方面想把这本报告跟各位领导、专家分享、汇报一下,另外也想引发对于中国管理软件发展现状的思考。今天我们请到了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几位业内的专家,我就不一一介绍了。今天这个会议是一个比较自由的研讨会的形式,下面首先请徐司长致辞。徐愈:很高兴参加此次研讨会,也非常赞赏计世资讯选了这么一个题目,国产管理软件的问题和工信部信息化司的工作高度相关,信息化司在工信部成立之后,去年一年主要的工作就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而且集中在企业应用层面上,我也到很多企业和行业去看过。现在计划今后的一年中以调研为主,多积累一些典型案例。下一步准备从政策层面推动,但究竟出台哪些政策,能鼓励企业更多地应用IT技术,虽然现在有比较好的条件,但我们还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包括怎么推广管理软件的问题。在座的倪院士是我的老师了,用友王总作为人大代表也给人大提过建议,搞企业信息化工程,这些问题都交织在一起,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我很愿意参加这个会议,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我想简要说三个想法。第一是对管理软件在中国作用的看法。在过去三十年当中,管理软件在中国快速普及,对中国信息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从80年代电算化开始,管理软件已经有接近三百亿元的市场规模了,应用行业也超过100多个,参与研发并提供产品的软件厂商也达到1000家,所以在中国信息化应用推广过程中,管理软件也正在成为企业CEO对IT管理手段认可的核心价值所在。因此现在很多人讲ERP就是信息化,这个观点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说明了管理软件对中国企业信息化应用起到一个推动的重要意义。实际上ERP真正用好了,确实可以体现综合集成的概念,但现在这个还有一些争论,有人认为ERP什么都不是,我也很不赞成这种观点。所以从管理软件的历史地位和在中国这些年发展过程中起的作用来看,我们是持这种观点。第二是如何看待国产管理软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问题。在管理软件应用的初期,中国的企业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还是比较有限的,所以国际软件公司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领先的管理软件产品,中国企业从中借鉴和使用了同行的优秀管理方法和信息化管理手段,当时国际管理软件性能比较优越,为企业创造了很大的价值。对中国用户了解国际的管理理念和IT技术起到积极作用,从客观上也起到了借鉴、示范、引导和促进的作用。看不到这一点,我们就有一点否定改革开放了,我们总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所以要充分肯定国际软件公司在这当中起到的作用。第三是下一步发展和今后的发展。随着中国用户信息化应用的逐步成熟,中国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和管理软件的应用要求都呈现出了突出的本土化的应用特点,用户更为关注适合中国企业的业务流程特点,功能应用重点以及价格性能比,商务运行模式、服务方式这些方面,而国内软件在近十年当中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不仅在软件管理思想、设计水平、产品性能等方面达到国际同类软件的高水平,还在服务水平、交付模式上获得中国用户更高的评价,而且市场份额、销售增长上更是全面超越了国外软件,这一趋势已经形成。在管理软件市场的未来发展中,国内软件还将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我访问的企业确实对国外软件服务费用很高有很大的不满,大家都支持价格性能更好的国内管理软件的发展。我们也是想看看,因为现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市场,但老是破不了这个题,想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确实国内企业现在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还要做,完全不是买过来一个软件就可以用,这我们原来也想过进一步鼓励,比如有些成熟的企业里的IT部门从当中剥离出来,然后提供面向行业的解决方案。但剥离出来的企业数量也不能很多,有些剥离出来的企业,比如钢铁等行业发展也还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有些服装企业也不愿意剥离出来,怎么促进生产型软件服务业发展,这个抓手我觉得是推动两化融合真正的抓手,但怎么推动这些企业跟工业企业一起结合提供更好的产品,需要什么政策,这方面我们希望一起探讨清楚。我想中国正处在两化融合的关键阶段,随着信息化的深入,还需要管理软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和价值,希望国际厂商跟上中国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进步的步伐,从性价比、技术先进性等方面不断提高,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希望中国国内软件产业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和服务能力,在中国市场上成为主流,赶超国际厂商,为国内用户带来更大的价值,并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我们说两化融合、信息化要真正发展支撑能力还是要靠国内的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还是要发展我们本土的企业,在这方面确实存在门槛过高的情况,我们希望国产的特别是在座的著名厂商共同努力,为提升整个工业的素质做出我们的努力。祝今天的研讨会成功,谢谢大家!主持人:感谢徐司长,希望这个会议成为国内管理软件发展的转折,让国产管理软件承担更多的责任,得到更大的发展。下面请会议的主办方领导刘九如先生致辞!刘九如:徐司长,倪院士,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午好,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参加计世资讯今天下午举办的专家研讨会。刚才徐司长给我们提出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研讨的话题,我觉得十分有意义。我想计世资讯基于他们的研究、跟踪提出这样一个题目,也请各位专家出谋划策,对国内管理软件的发展很有意义,感谢各位给我们的支持。另外我也作为研究人员,对国内管理软件厂商应该说有过将近20年的跟踪。现在我在工信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主要是做一些产业政策支撑工作,重点还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信息化方面配合徐司长这边做一些调研和支撑。今年以来我们结合了一些研究课题,配合工信部的领导就两化融合做了一些调研,我感觉跟今天的研讨会特别相关的一些问题,就是在调查了解大型工业企业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发现,两化融合或者信息化建设等改变,使他们今年应对金融危机产生很好的作用。我们看到一些企业,恰恰是信息化做的很好,他们应对金融危机能力就更强。

还有一点感受,众多企业都在关注管理的提升,我们了解的过程中,有人已经用上了管理软件,有的准备用,有的坚持了,有的放弃了。我了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很多困惑、苦恼,感受深刻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他们不了解相关的企业到底怎么用上ERP的,借鉴经验比较少,尤其是这么多工业企业,他们都讲到找不到更好的案例,对他们压力很大、风险很大。还有一方面,用国产软件总觉得案例不够或者有一些担忧,或者有风险,或者下不了决心。最近我调查的大型工业企业中,用国外软件的比较多,但问题是他们很困惑,因为不能自主。一开始谈判的时候就要跟着厂商的思路走,走不下去了厂商也不管了。投入上不能自主,困惑很多,提了很多问题。所以这里有两点,一个对国内管理软件厂商何时可以帮助我们用起来觉得不会有风险,对国产管理软件期望很大。另外对国外软件不对等的合作也感到困惑,这两个困惑我想今天以计世资讯为牵引,他们推出了一个报告,我觉得非常及时,不管报告完善与否,但对我们有很大的参考,这些信息应该是来自于具体的调查研究,给我们回答了一些问题,我想这些问题在今天提交给各位专家、领导研讨的基础上,我们能达成一些共识,对我们的用户提供一些可借鉴、指引性的意见,一定是有意义的。一方面对管理软件厂商发展,到底是一个什么路径,能不能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需求的确在提升,有很多企业都想上ERP,但有很多困惑。所以满足需求的基础上,我们的国产管理软件怎么提升。另外用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工业企业提升,使两化融合走的更健康。所以今天,计世资讯提出这个报告,在这个报告基础上我们恳求各位专家,基于我们自己的判断、基于我们对整个行业的了解,大家发表观点,达成共识,传达到我们的用户那里,对国产管理软件发展具有意义。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提供更清晰的建议和意见,对我们的管理软件厂商的提升很有价值,希望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也祝愿这次研讨会取得成功,谢谢!主持人:感谢刘所长,下面请倪光南院士发表一下对这个报告的看法。倪光南:我们是讨论,就这个报告发表的意见,我对这个报告很感兴趣,感谢计世资讯做了这个报告,这个报告很及时,两化融合确实需要了解管理软件的整个状况,并起了什么作用,我们需要改进哪些不足。另外讨论国产管理软件现状的发展也很必要,我觉得管理软件从两个角度看,值得我们关注的原因是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肯定是主要的一个载体,如果没有管理软件怎么谈企业信息化,那是空的,离不开软件信息服务的,我们要研究推进两化融合,可能就是抓住企业管理软件推广,可能是很重要的抓手,这是一个角度。另外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角度看,怎么发展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呢?大家都说中国很多事情都可以做,但我们觉得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比较容易突破,因为很重要的一个道理,就是那么大的市场,无论性价比还是我们企业的支持服务、了解等等应该有很多的优势,相比其他的软件、信息服务领域来讲优势大一些。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说,这是很关键的领域。这个报告我看了很好,它给了我们很好的信息,从以后的企业应用、提供企业管理软件角度来讲都做的不错。我对用友很了解,新的技术架构、模式我们国产软件企业更愿意采用,可以搞的更彻底一点。技术角度讲,我们确实有一些后发优势。另外看了这个报告之后很有信心,我觉得在企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中,国产管理软件已经占主要的份额。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在中国当前大型企业,央企、上市公司中国外管理软件占据主要份额。我们怎么进去?要不要进去?我认为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我们的企业久经考验,今天国内有一些很优秀的龙头企业出来了,我认为现在最大的障碍还是一些非技术因素,当然也有一些客观因素,我们提供案例可能不如跨国公司那么大量,对企业资讯方面少一些。再有上市公司审计和国际接轨方面,跨国公司有一些优势。我相信国产管理软件是有它的特点,技术来讲不比人家差,但怎么突破当前的高端市场问题呢,比如央企要做一些事情,如凭机制发展;比如目前中小企业我们已经发展的很好,如果不做点什么还是很难进入大型企业。主管部门应该进行推动,要相信我们的很多软件公司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应该有一些案例经验,可以通过主管部门推荐,我接触到的所有的企业都有一种潜意识,就是用了跨国公司的软件出了问题,没责任,但用国产企业多少有一些责任。前面徐司长也讲过,如果采用国产软件主管部门应该帮他解决,进口软件出了问题应该由申请的人负责。没有这样一种观念的改革很难改变这个现象,包括我们在一些制度、规章方面的支撑,将来中国就两张皮,中小企业全是用国产软件,央企、大型企业都是用国外软件。还有一个理由支持国产软件,就是信息安全问题。说到底,信息安全问题能用任何方法证明没有漏洞、风险吗?不可能的,最重要的一条我们有自主的技术改进,自主技术确实也可能有很多漏洞,但你可以更快的发现、修补,对信息安全保障更好。因为大型企业还没有理解,依托国产软件能够更加安全、更加可信。所以这方面希望主管部门承担这个责任,承担了我们的央企就敢用,这样用友等等厂商向大型企业推广就容易一些。这个报告很好,让我们很有信心,觉得这个市场很有前景,但高端市场进入很难,我就讲这些。主持人:下面请计世资讯副总经理曹开彬,把我们报告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供大家讨论的时候参考。曹开彬: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很高兴代表计世资讯分享一下我们报告的基本内容。因为我们各位座位上都有报告上的全文,我简单花十分钟时间介绍一下,这个报告基于这个起因,媒体上有很多文章,甚至爆发很多所谓的口水仗,国外国内软件到底谁好、怎样怎样。基于这样的状况,我们想做一个真正的、深入调查,到底国内管理软件发展处于什么状况,给一个比较有参考意义的回答。基于这个目的我们设计了一个框架,管理软件有几个层面需要研究,第一个层面就是用户的需求,当前用户的需求是什么样子,总结了四个层面,第一产品的发展状况,第二技术发展状况,第三服务发展状况,最后是竞争的状况。我们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围绕这五个方面。我们成立了一个独立的专门的研究小组,这个研究小组里请了一些独立的人员,专家、顾问和用户代表等等。最后我们设计了自己的研究框架,同时设计了一个方法论,因为你要研究一些细节,比如产品状况、服务状况,选了几个标杆企业进行研究。国内选择用友,它是国内最大的管理软件提供商,国外选择了SAP。这两个标杆为代表,反映整个管理软件发展的状况。这里研究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我们有很多桌面资料的研究,另外进行了很多访谈,整个报告包括用户访谈、厂商访谈,专业顾问、第三方实施顾问,以及独立专家的访谈。这是我们的基本结论,总体来看,其实我们认为现在的管理软件,像徐司长所说,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我们认为到了一个成长阶段。其实03年以前和02年以前,我们认为是属于管理软件的启动阶段,从那时候以后,我们的国内用户对自己管理的需求才真正的激发出来。这里总体来讲,像一些中小企业的需求爆发出来,甚至一些非核心城市,三四线城市的需求爆发出来,都表明了这个阶段。事实上我们预计未来几年,管理软件的需求比以前爆发量更大,因为我们做了很多调研看到,很多企业都有这种被动的企业信息化转为主动的企业信息化,这种转变特别明显。总体来看,当前整个用户需求我们感到五个特点特别明显。做了一个比较,跟05年相比,有五个特点,第一应用更为深化,比如功能来讲,以前更多的是简单的外围管理,但看到现在,ERP的需求或者CRM的需求甚至BI的需求逐渐提高。对ERP功能模块的要求也更加的重视,管理力度也在加大。这都可以体现出管理软件的应用更加深化,用户不希望厂商拿一个比较简单的东西糊弄我。第二个特点系统升级成为热点,这也特别明显,我们经过那么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可以看到大型企业当中更为明显。所谓系统升级,我们看到有两个,第一点是部门级应用转向企业级应用,这个特别明显。第二个是要升级基于同一平台的应用来部署。现在很多大型企业希望考虑统一的信息化框架、平台来部署各种应用系统,以前没有这样的系统。第三个特点我们看到专业服务的需求增长非常快,要求也特别高。专业化服务这里有几点,第一点像对IT的咨询、规划能力要求非常多。现在CIO或者用户们,希望把管理软件提供商当做你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你对很多东西都很了解,希望你给我提供比较深入的优化服务。所以对咨询能力、咨询服务要求非常高。第二个专业服务就是现在有很多系统优化的需求提出来,系统优化、流程优化,帮系统运行效率高一点,费用低一点,使公司管理流程好一些等等。专业服务还有一个点,现在也非常多,就是说集成化的需求,以前跟整个平台有关系,以前是部门级的应用或者孤岛式的应用,但现在互联互通,统一的平台,这对应用集成的需求非常大。这三个层面是组成了专业服务的需求。第四个特点是我们称之为本土化需求凸现,其实我们看到,很多的尤其是央企、大型企业,都有中国自己的一些管理模式、管理特点,这些管理模式事实上是成为我们本土需求的最核心的来源。比如集团管控能力,国内集团管理和国外跨国公司的管理,可能管理模式非常不一样。这种就是一个典型的本土化需求。最后一点我们看到选择供应商更为理性和成熟,就是说用户以前选择一个管理软件产品或者管理软件提供商的时候,会有一些误区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当时可能对管理软件不太熟悉、不太了解。第二对公司整个的所谓信息和认识也不是那么成熟。但现在,我们这里也有一个图,可以看到现在选择厂商的时候关注因素跟05年关注因素有很多的变化,其中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可以看到现在选择管理软件提供商的时候各方面要求都比较高,以前05年的分布长长短短特别明显,但现在基本上都比较长,相当于我们的提供商越来越难做,各方面都要好,产品好、品牌好、性价比也要好,还要服务好。一方面不行,那可能就被淘汰,这是很明显的变化。第二个是对公司稳定性要求非常高,我们看到公司的起起伏伏对用户影响非常大,甲骨文收购很多厂商,收购之后的厂商的用户就面临新的选择。所以我们看到,整个管理软件在当前阶段,用户需求就是这样的状态。这样的状态下,我们认为管理软件的产品、技术、服务和竞争格局也有一些新的状况。这是我们看到管理软件的产品状况,产品状况我们采用这个框架,相当于说,我们研究一个管理软件是跟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息息相关。所以我们第一点考察了当前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什么状态,我们看到从现在跟以前相比,事实上来讲,管理软件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有很强的特点,比如集团管理越来越明显。第二个比如全球一体化的管理,全球供应链一体化。扁平化的组织也很明显,第四个是外包管理。现在业务模式很丰富,也是管理软件发展的典型特点。第三个特点是管理制度更复杂,我们企业面临各种各样的遵守制度越来越多,你的法规遵从、信息公开的遵从等越来越多,所以管理软件必须要跟这些管理制度相结合起来。第四感觉决策更多元,现在管理软件不仅涉及到企业自身内部有关系,跟很多生态环境也很有联系。比如政府部门、税务部门、工商部门、医疗、保险部门有很多的联系。还有跟你的银行、供应商、客户。我们看到在当前,从管理软件的管理思想上是处于这个状态,而我们也看到,我们研究的国内外厂商,他们的特点。比如可能国外的软件可能对跨国公司管理比较适应,但对国内集团管理就不太适应。国内呢,反过来对集团管理的模式非常适应,但对跨国公司的可能稍微弱一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实我们发现,管理软件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框架,所谓套件化、集成化我们都耳熟能详,这是我们经过很多采访、研究给出的框架,希望大家讨论。我们认为新的管理软件应该包括这么九个部分。第一部分称之为业务基础平台,这上面构建了各种各样的应用系统,像MES、ERP、OA、CRM、SCM、PLM、BI、行业解决方案。一个全面的管理软件提供商,他的管理软件产品需要这么多的产品线。这里看到国内外厂商在这个整合框架中有一些不同的特点。比如像MES,当前基本上国内外厂商都还没有把这块整合进来,但PLM、BI国外整合的比较多,国内的话有很大的特点,比如OA,其实OA协同办公或者办公管理,这个对整个管理软件框架中是很重要的步骤。但现在来看,国内厂商做的比较好,国外基本没有什么动作。从现在的整个功能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整个管理软件在功能上有深度化和解决方案的个性化两个状况。第一个功能的深度化,我们看到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大,还有整个能够控制的颗粒度越来越细。就是不仅能控制整个流程,还能控制流程的每个节点。第二个是业务适应性增强,现在中国很多企业都是业务模式非常灵活、丰富,集中采购的话有很多模式,我们要每种模式都可以适用,现在的管理软件在这方面能力大大加强了。另外解决方案的个性化,我们提两点,第一点是行业解决方案。第二点是针对不同规模的企业也开初步统一的解决方案,比如有针对集团管理方面的解决方案。这是从技术层面的状况,当前总共来讲,我们认为管理软件的技术粗略的分成四个阶段,80年代之前是主机架构阶段,之后到了客户机服务器阶段,2000年是Web应用时代,到现在云的时代。我们非常看好云的发展,我们认为管理软件向云的阶段是刚刚起步、刚刚转变的过程中。总体来看我们认为现在主流的软件产品框架基本一致了。第一个是架构的灵活性、UI和二次开发能力,我们加了一个打印方便性、应用性,管理软件涉及到很多应用报表,需要打印。确实如倪院士所说,比如SOA,国内厂商在这方面做的非常领先,用友跟SAP相比我们丝毫不逊色。这是技术方面的主要观点。服务层面我们也看到一些趋势,我们看到整个主流的管理软件提供商对服务都有了自己比较核心的框架,我们提出四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服务内容,第二服务能力,第三服务手段,第四服务模式。服务内容非常丰富,像咨询、培训、运维,很多公司在组合各种各样的服务产品。第二个服务能力,最关注的是咨询顾问、实施顾问的能力、水平、数量,我们认为这很关键。服务手段也很丰富,服务模式以厂商、合作伙伴的模式为主。这是当前主流的实施服务的模式,有一个专家总结的,我觉得很好,交钥匙和知识转移模式,交钥匙模式就是我只提供产品,实施服务由专业的厂商提供。知识转移模式就是基本上是软件提供商为主,我不但提供产品还实施服务。我们看到国外厂商基本上是采用合作伙伴提供实施服务,但国内厂商基本采用自己来提供实施服务,这是国内外两种非常明显的区别。从用户的需求来看,用户特别希望产品提供商自己提供实施服务。总体来看我们的判断,从我们的用户调研得出的结论,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方面我们认为国内厂商要优于国外厂商,从服务渠道的覆盖面,从服务渠道的响应及时性,还有管理软件用户满意度调查,这两年国外服务满意度在下降,国内是处于上升的水平。主要原因是现在用户对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但国外厂商受制于一些服务人员的覆盖面、机构数量等等这方面的限制,还有服务价格的限制会有一些不满的因素。最后是整个厂商的竞争状况,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整个管理软件,我们现在分成了三个市场,高端、中端、低端,国内厂商占了77.5%的份额,高中低端市场,是有不同的特点。高端市场一直是国内厂商的弱项,这五六年以来,国内厂商已经在迎头赶上。市场数据来看,国内市场接近了50%了。第二中端市场,国内厂商已经占据绝对优势,低端市场基本就是国内厂商的天下,属于垄断地位。展望来看,我觉得未来来看,整个中国管理软件还是属于高速的增长状态,只要你有人销售覆盖那,你有多少销售可能有多少收益,现在是这么一种状态。我们认为未来五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7.5%,产品一体化的趋势还会加强,另外厂商并购,咨询顾问这方面是需要加强的,如果这没有很好的解决,会成为发展的瓶颈。最后我们看到国内厂商在未来的优势还会进一步扩大。最后是SaaS和云计算对管理软件的未来趋势产生影响,那可能要在七、八年以后的状况了。以上是我报告的核心观点!主持人:谢谢曹开彬,曹开彬把我们报告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做了一个汇报,我们研究还不够完善,只是一个开始,关于国产管理软件发展的现状和发展道路,需要各位专家和用户一块探讨。我们下面就是讨论环节,先请中国铝业文总谈谈,对国外、国内产品的看法、认识。文欣荣:不好意思,谢谢计世资讯的这个平台,其实我是来学习的。我跟倪老师说,我经常看你的书但没有见过你。今天的话题是中国国产管理软件现状与发展道路,刚才我问倪院士为什么央企没有选择国产软件,最关键的是国外软件企业的案例比我们国产软件多。我们跟SAP、甲骨文交流,他可以把国际大公司成功案例,他们是怎么做的拿给我们看,他们的软件确实比较成熟。管理软件最大的核心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案例这块,能不能给用户讲好我可以帮你解决这些问题,刚才徐司长也说过,为什么很多央企被人家牵着鼻子走?包括我们的银行,大部分都是国外软件,最终还是管理思想的问题,你能不能提供一个完整的管理思想,帮他解决他存在的问题,你有没有成功的案例给他,国内自己做了多少案例,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用友我们在03年也交流过,他们的产品确实比以前进步了很多。技术上这块大家达成了共识,因为我们起步晚,我们的技术绝对比他好,他们三十年来写的程序都不会动了,所以我们技术一定比他们先进。但技术好的同时要保证系统稳定性。在企业从事信息化有两派人,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技术派,我跟金融机构沟通,他们就是基于云计算做的。像大部分央企,风险控制这块是选择比较成熟的产品来做的。所以我想其实我原来从事自动化的,毕业的时候想选几个国产自动化的产品都没有。企业信息化刚买设备的时候,国内基本都是思科他们的天下。通信领域里回顾四年前,有华为3、中兴的出现,基本就采用国产产品了,这样就给中国的运营商提供了很好的顾问和价格实惠。看服务器行业,现在还是IBM、HP垄断,挑来挑去也没有什么可挑的。在04年的时候我们挑了很久,就思科、甲骨文,但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希望国产软件像电信领域的华为和中兴一样,把他们赶出去,我认为这是做的大的。是我们国产软件唱主角的时候了,现在我们都是国外的思想,我想国内的管理思想站住脚的话,那我们的用友等国产软件就好卖了。主持人:谢谢文总,文总在企业一线工作的,所以谈了很多有切身感受的。下面有请计算机世界的孙定先生谈谈。孙定:中国软件现状与发展道路,现在讨论很有意义,我想这段时间我们跟很多企业交流,也跟很多用户在交流,也在不断的深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作为引子我想说这么一件事,就是开篇报告里已经点到了,我们国产软件在高端,我记得有50%的份额了,低端更多,这样就够吗?我们的眼界在哪。比如像美国,美国的市场那么大,GDP是一万四千多万亿美元,比三个中国还大。这种情况下,美国公司还拼命拓展海外市场,提这个问题是说我们现在就够了吗?我们的软件产业这个状况,我们甚至把中国市场拿下70%、80%就够了吗?这有一个眼界的问题。要叫我说,按照美国人的标准,不占全球市场的70%、80%你谈不上牛。在这样的一个大的眼界的看问题的情况之下,我今天就关于软件问题,我想从三个角度说说我个人的看法。一个是中国特色问题,最近讨论很多,最近有一本书叫中国大趋势,主要的中国特色的问题还不是从IT产业来看,但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再有外企的困境,我想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再有我们的路径问题,谈谈看法。关于中国特色,在信息产业里,怎么来概括,怎么看,我看有这么六条,第一条是叫中国规模,第二条是叫中国规则,第三条中国市场,第四条中国准入,第五中国厂商,我们说我们产业的力量,或者我们有没有将来进入世界市场,在未来世界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取决于规模。现在我们的规模是什么呢?我们的经济体的规模,我们超日逼美的态势。现在日本走到四千多万亿GDP的时候,已经到天花板了,只有更换市场没有新增市场,我们差的远着呢,我们很多人家电脑还没有呢,电视就一台呢,还没通公路呢。超日逼美的态势是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态势。比如五年以后我们走到七千多万亿美元的GDP,人均GDP从世界排名106到80左右,这是可以预期的,这样的前景判断,我觉得中国规模可以摆在这。这是我们产业前景的基本支撑。变成世界的两级,这样对文化、各个方面的影响都会非常大。再有一个是中国规则,这个问题我们平时不大注意,但我们可以看到很有趣的案例,这个规则包括标准、法规、法律、各种各样的制度,大家给予了很多批评。但我觉得这是中国规则的组成部分,看看国外的IT产业的发展,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它是规则的制定者,也是规则的执行者,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比如很多技术标准这些厂商都是标准的制定者,也是标准的执行者,这样导致他有很大的优势。他进入中国市场,潜台词是在推行这些规则,让这些规则给各个企业洗脑,包括企业管理规则、IT治理规则,你接受了这个规则当然产品就跟着进来了。我们不是这些规则制定者,而是遵循者,吃了很大的亏。现在中国规模摆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些通过规则产生收益的力争。比如TD我们制定的,你诺基亚牛,你到最后也得出TD的手机。不是规定的制定者就不能享受规则红利,这对我们来讲是很大的启示。我们现在软件业的基本命题是,我们跟用户一起创新,然后推动中国工业和信息化的融合,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但规则的问题,我们现在显得比较单薄。比如企业内控基本规范,现在有了,有很多中国的东西,但企业界参与的程度不够。一旦形成中国规则,规则就决定了市场,等于中国是政府主导的市场,规则是政府定的,一定下来就把市场圈出来了,就把市场赋予给谁了,而不是你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的。TD就是典型案例,根本不是用户我要有TD、需要什么新的通信技术。通过中国规则划定中国市场,这是中国特色很重要的特征。通过规则划定市场然后制订准入的门槛,各种各样的认证、测试、进入政府采购名单等进入准入门槛,这也是中国特色很重要的方面,然后才是中国的厂商。所以中国规模导致了中国规则的有效性和分量,中国规模摆在这里你不能忽视。这应该成就我们整个的产业,包括软件产业,中国特色。根据用户需求开发什么什么,这是一条线,这条线其实我的体会是我们是被老外忽悠了,未必,我从来不做用户调查,有能力的厂商一定是主导用户的未来,设计用户的未来,而不是跟随用户的需求。所以我觉得规则是设计明天,如果我们产业界、用户界和政府联起手制定成体系的规则,我们必然是会有不同景象的。假设中国规模不断的发展,到了超日逼美,我们一定有输出规模,从而有输出产业的机会。比如我碰到完美的老总,他说中国的游戏产业到国外所向无敌。你有多少用户?我中国有多少用户,我的经验足够知道你市场的每个情况。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候,中国规模足够大的时候,中国的规则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到那时候,国外的客户或者全球的客户,都以中国规则为重要的参考,洗他们的脑,这是生产力。第二点我想谈谈外企困境,外企困境主要有三点,第一国内国外脱节,决策在国外,销售在国内,国内的体系对国外的决策体系影响非常缓慢,甚至是影响非常的小。如果国内的老总,资力不够、能力不够,根本无法影响国外的决策。如果不能影响决策的话,因为中国不是英国、不是法国,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在文化方面、管理理念很不同于西方的经济体。这时候在中国做就有很多问题,必然对中国用户的契合度低,必然沟通成本很高,沟通效率很低,我跟很多外企CEO,包括SAP的CEO交流,几乎每位CEO对这个问题都很痛苦。第二跟用户脱节,因为中国已经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遇到的问题都是国外厂商不能拿国外的成功案例忽悠用户的,他也没有成功案例。比如奥运,他哪有成功案例,把雅典奥运会最牛的一个公司的解决方案,拿过来一小时就死机。像我们的社保问题、医保问题、金融服务问题等等他都没有成功案例,因为国外国内沟通不畅,没有办法跟用户一起创新。只好把现有的什么解决方案改换头面跟用户销售。用户和厂商脱节,导致产品和技术对用户之间以前的崇洋媚外越来越淡,光芒在消失。再有我觉得跨国企业的困境是短线和长线脱节,都是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首先考虑的是职业安全,那就是完成业绩。因为中国是长远的业务,有些事情必须短期服从长期,每得把全部精力放在眼前你发现你的单越来越难打。他不能跟用户仔细谋划未来,不能照顾用户的当前困难,不能照顾用户的制度上的障碍是需要时间解决的,不能照顾这些问题,所以就要杀鸡取蛋,越往后走越难。所以我觉得跨国企业这三种脱节,看不到改善的迹象。所以说跨越式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我们把市场份额做大,首先是一个眼界的问题。我们机会在哪,怎么看待的问题。再有我倒是认为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到了一个靠规则取胜,靠规则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的一个关口。我们不再应该跟随这些跨国企业制定的规则忽悠我们的路线,我们应该携手起来,搞出一些规则,然后搭出门槛,做出TD这样的路线,不要走被外企厂商忽悠我们,不要听信这一套。总结上我表达的这些意思,就是机会时间窗就是那个时间窗,机会是空前的,规则是关键,规则和眼界是关键,我们特别希望产业界和应用界联起手,在规则上好好的下下功夫,谢谢。主持人:孙定先生谈的层次比较高了,我原来没有思考到这个高度。下面我们回到现实,请光大银行林总,你谈谈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林直友:感谢计世资讯组织这个会议,我来自光大银行,我本身是从事IT风险管理的工作,跟IT开发这方面有一些脱节,但整个行业是一样的,我主要是带着学习的心态来参加这个会议。刚才文总提到,我们的金融产业,我们光大银行也算是央企,规模不算大也算是央企。在软件产品这块,我也回顾了一下基本是用国外软件居多,主要是SAP我们也是用国外的管理软件。大家谈到了国内国外厂商区别,我就想从我们用户的角度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为什么选国外的软件。一个是说像SAP这样大的厂商,他们有非常好的成功案例的经验,这个我们实际上在选厂商的时候,因为自己心里并不是有多大的底。成功案例是说服我们非常好的一个手段,然后从他们的软件稳定性、整体的服务水平,因为他们是非常大的厂商,倒闭的风险我们评估也比较小一点,这是优点来说。我们看他们的价格和跟他们交流的时候,有很多外国专家,语言方面也面临着一些不方便的地方。这些弱点在前面的优点覆盖下不明显。综合来看还是请国外厂商更有把握一些。刚才大家也都谈到,国内的管理软件势头也很猛,孙总也展示了未来十年的美好未来。国内厂商也有一些非常突出的优点,他们可以非常好的满足国内客户的需求,这点国外厂商是一个致命的弱点,我们跟厂商交流的时候,他们对有些问题的答复过程非常长,我们用户是无法承受的。孙总也谈到脱节的问题。因为在国内的情况他们国外没有见到过,所以他们研究起来来回来去折腾效率非常低,回来的我们也不太满意。另外国内软件这块,我们国家把软件支持等级保护提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安全保障方面国内厂商做的比较好,国内厂商如果把服务水平提升上去,那选择国内厂商的机会就大一些。另外国内厂商还有本地化的能力比国外厂商高,因为一个软件上线,从开发到上线是一到两年的时间,后期维护时间很长的,后期服务过程是要有本地化的服务团队。我们实际工作中也经常碰到一些,我们选软件的时候选了外面的产品,后面的维护他们撤出了,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问题,不仅仅是费用很高,也找不到合适的人做维护,这块如果是国内厂商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国内厂商主要的缺点就是什么地方呢?我提两点,一个是曲总也说了,我们用户选择一款软件产品的时候,脑子里对软件需求并不是非常明确,需要有一个咨询能力非常强的公司来把握用户需求的整合、分析。所以国内厂商咨询能力确实比国外厂商差很多,哪怕是跟国外比较著名的咨询公司合作进来,咨询方面的能力提升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所以这种情况下,需要厂商要建立自己的执行团队,或者和比较知名的咨询公司合作有成功案例的话,对我们就更有说服力。第二点我感觉国内厂商的人员服务水平,包括服务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没有建立一套标准和流程。你会觉得他们有非常好的企业形象展现给我们,我们厂商在这方面需要有一定的提升。总的来说我认为国内软件产业确实是孙总给我们展示的,是非常刺激的未来的十年。前两天我看到汽车行业,我们国家也提出了一个五年规划,2015年乘用车50%的国产化,轿车方面有40%是国产汽车,软件行业呢,是不是不仅看国内市场,也需要看国外的市场,如果在国外市场占50%的市场份额的话,那么我们的软件产业应该就走向国际化了,这方面也希望我们的政府,要有一些非常好的优惠政策支持国产软件,让他们迅速成长起来,谢谢。主持人:谢谢林总,请新华人寿周总。周建军:感谢计世资讯给我们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也听到了领导、专家的一些权威的报告讲话,我觉得非常受启发。从用户的角度,我谈一点自己的体会,我们在管理软件的应用和选择方面,国外用过,国内的也用过。比如我们的财务系统和人力资源系统用SAP,在选择的时候和其他同类型软件做了比较,包括甲骨文国内也有一些软件做了比较。定SAP其实主要是想学习他的里面的管理思想,ERP管理思想。是基于这个目的,选了它。从国外的SAP软件选择看,这两年公司运行的还是不错的,人力资源、财务整个系统运行还是比较稳定,功能模块扩展的也比较方便。一开始可能我们上的模块比较少,过了几年随着业务发展,新的模块能够比较容易的升级上去。当然国外软件SAP其实在实施的时候,也不是说自己就有很强的国内实施能力,我们请了IBM做的实施,IBM专门有一个团队对SAP的理解把握比较多,经验也比较多。做国外软件的时候,我觉得从用户的角度,可能还是从产品和实施两个方面来做,也许如果我们选其他的实施团队,现在回想起来可能不一定有这么好的效果。另外寿险公司还有一个业务管理软件,包括客户管理、保单管理、产品管理、渠道管理、风险管理等等,这些我们现在实际上是可以说还是用的国产化的软件,我们的平台是在甲骨文,系统是用IBM大型主机运行,但业务管理软件上还是和国内的一些开发公司合作,加上我们自己的一些开发力量自己开发的。这几年我们的业务管理软件满足全国的系统集中的需求上也还是基本上能够满足需要,而且从我了解,在国内的保险公司里,应该说基本上都是在运用的环节上是国产软件,基本没有用到国外软件。国外软件我也看到过了解一些,包括美国的、英国的、加拿大、印度的,他们过来交流但最后没有得到认可。美国CSC号称美国第二大软件公司,占很大的份额。同时美国大型保险公司里,也有很多家用户,从03、04年到中国市场上来,一直到今天我看还没有看到过他有一个成功案例,现在回想起来为什么?就是说美国的看起来很标准规范的软件,到中国来,面临很大一个问题,就是水土不服,在美国保险公司各个洲的保险法规定的比较严格,定植业务规则和流程的时候,就会注意合规合法,不是那么灵活。等到拿到中国,希望中国的保险公司可以跟上他的管理思路,但实际上中国的保险业务发展模式和美国有很大的不一样,我们现在是营销员的方式,美国在银行、代理这方面是比较多的层面。所以他拿到我们国内的保险公司来用,有好几家曾经试用过一段时间,最后没有用下去。我觉得一个他跟不上国内的快速变化的业务模式,国内保险你要占领市场、开拓新的产品,那是很快的发展阶段,和西方不一样,他比较成熟了,产品可以很长时间不做太大的变化。另外在渠道管理上,他跟我们差别也很大,他管理银行很好管理,银行很规范。但国内管理这些营销员,组织管理、薪资管理、流动性管理、考核机制,每年都有很多变化,为了促进销售,保险公司会有很多业务政策,这些业务政策在他的软件里就不是强项了。所以大家用了一段时间,而且开发的工具比较封闭,不是像我们用的开放平台,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我想,我们现在在国内的寿险公司,或者财险公司也一样,用了国产的管理软件以及开发模式,用的比较多,正是因为符合中国国情,可以适应业务的快速变化。国外比较规范,但如果拿到业务快速变化、产品快速变化这样的中国的环境中,国外的软件就是不适应。但我相信,可能随着中国企业不断的发展,自己的管理、业务越来越规范、越来越稳定,也许他们逐渐也可以找到他们的定位。但那时候,国内的软件也非常成熟了,所以我想可能在今后,如果说我们这些信息产业部、计世资讯媒体等共同的关心之下,推动国产软件的比如规范、流程更多的交流沟通,我觉得很重要。因为保险公司基本上是各开发自己一套,大家有一些交流也不深,如果我们把一些好的经验、做法很好的进行分享,更好的开发出满足我们未来几年发展的软件,我觉得应该是很有意义的工作。主持人:下面是兵器工业部的蒋总,您肯定会很坚持中国国产软件了。蒋成彬:我来自兵器信息中心的,参与了集团公司信息化规划,另外我们中心也做管理软件的产品工作。比如我们有一个通达科技,这里分析是低端的,现在有8千多个用户。首先感谢计世资讯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交流平台,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集团要上一个管理软件,这个系统是国资委要求央企有一套系统反映人财物、产供销情况。集团本身业务发展也需要上这个系统,以前上的系统更多是业务层、事务层的,没有一些决策层的信息。所以就有机会跟国内外的管理软件厂商进行交流,发现这里从软件技术本身、包括功能模块,没有实质上的差距,可能更多的非要说国内外的差异来讲,也就是用户的差异。发展阶段、规模不同,所以感觉国内的软件产品适应力更强一些。实际上经过深入交流,我觉得我们更多的关心不是产品技术本身,还是对深度应用的满足,对系统实施过程中,一些方法,尤其是一些管理模型,国内有一个小问题,就是强调在哪用过,没有谈到用没用好。在今后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或者实施步骤怎么一步步走,这块考虑细致是对用户比较靠谱的。再有深度应用来讲,我觉得目前国内软件的一个通病,咱们自身用的管理软件是不是特别好使,是不是一个工作平台,这是管理软件的发展关键。包括我们企业内部,贴近工作业务还是有差距,很多都是为了上级需要录入,而不是工作中形成数据。还有我花了这么多精力,上管理信息化,好象更多的是解决了重复的工作,没有怎么提升价值。比如决策支持、包括我利润下滑原因在哪、是在哪个产品,是成本增加了还是销售份额降低了,这些来讲可能比较少。另外有很多软件如果使我们知道需求在哪可能也是很关键的。除了市场份额,这些管理软件厂商最好可以从用户本身发展考虑,我们说到另外一个决策,我们也做管理软件,做OA等,产品卖的不贵,几万、十几万,用户决策周期很短,有的一两周、一个月。我们作为软件开发很小的一员,一个想法是什么?是想伴随用户的成长而发展。用户壮大了,可能用户从小变成中等企业了,可能我们也是占中等份额了,如果变成大型企业或者走高端了,我们可能也走向高端了。所以希望我们的管理软件伴随用户的成长而壮大,这是我的个人体会,谢谢大家。主持人:谢谢蒋总,下面都是几位专家。先请清华范老师吧。范玉顺:首先我听了各位专家讲了很多宝贵意见,我非常同意,我来之前看到这个报告了,我非常认真的看了看,最近我们正好做一个事,工程院有一个战略研究课题,讲两化融合的,其中有一部分是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我负责写这块,我在找这些资料。看了以后我觉得收获非常大,来了之后我看了这个题目,“中国国产管理软件现状与发展道路”,我准备了一些技术趋势,后来觉得我讲的技术问题太低了,所以不讲了,我就谈一点关于管理软件这块。我觉得管理软件其实最大的重点在管理上,它是要提高管理水平的,所以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非常重要。我们过去在跟国外软件比拼的时候,经常丢份的就是人家说我们有软件,没有思想。当然现在我们软件做的很好了,已经比以前进步非常大了。所以我觉得作为管理软件的发展趋势,我觉得第一个重点就是模式和管理模型,刚才周总讲的管理模型,蒋总也讲了,我觉得这非常重要。第二个就是推动管理软件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一个是我们今天曹总报告的第一个需求,就是别人要什么,这是第一重要的,所谓需求是推动我们管理软件进步的原动力。第二个是技术进步,刚才曹总画了一张图,四个阶段,由于计算机最早出现的时候不具有网络功能,所以做了集中管理,后来有网络就做企业内部管理,有了互联网就做供应链,现在出了云计算、SOA,就做大的协同,所以我觉得需求和技术进步是我们推动管理软件进步的最重要的动力。当然作用管理软件来说,我们国家管理软件这么二十年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用友金蝶这些,迅速成为我国市场主流。郑总也在找,我说的可能不一定对,我到了很多企业,我了解一下,我觉得管理软件现在在软件的水平上,我认为是最好,不是说跟国外比,就是自己跟自己比,我们的软件的水平上升的速度最快,跟国外的差距可能现在最小。然后我们管理软件的实施由于人员参差不齐,所以相对来说客户对实施的不满意,大于对软件产品本身的不满意。第三个我们比实施还弱的咨询,管理软件是管理提升方案,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又比实施还要弱一点。第四个,上一次跟用友的余总交流,我说你要发展软件生态链,我说到德国我看德国计算机博览会,SAP本身只占很小一块,围着他二、三百家都是为他服务、咨询做增值的,用友自己出去展览,周围是不是也有一圈咨询公司、第三方软件提供商,如果这个生态链建设好,那我们软件就更好了。所以我们国产管理软件,在软件当中最有可能率先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因为别的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有很多很多原因不说了,但管理软件因为有中国特色,因为有中国大的产业基础所以最有可能。所以我觉得我们国产管理软件要发展,不能光注重技术,要注重管理资源、注重管理软件的整个生态链的建设,可能会让我们往世界先进水平走的时候更顺一点,或者按照短板理论,咱们把最短的板加长一些就好一些。主持人:下面请北大的李教授,他们也做了很多CIO调研,有很多的观点和看法。李冬:今天参加这个会非常高兴,听了很多领导、专家的很重要的发言。特别是听了曹总做的报告的介绍,我的一个感觉就是确实是非常受到鼓舞,看到中国的管理软件的发展,因为我们过去教ERP时间非常长,每次都讲SAP、甲骨文,替他们宣传吧。一方面是说确实SAP、甲骨文名声很大,中国的话一些高端的市场占据着。所以我们感觉对国产软件宣传的是不够的,今天参加这个会议,我感觉非常有信心,特别是听了孙总讲的非常高的高瞻远瞩的演讲之后我更有信心了,以后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多的向学生介绍一下国产的软件情况。今天我主要想了几个问题,但刚才几位专家讲的过程中已经把这些问题全讲到了,所以我不过是把这些问题再一次重复一下,我觉得中国的管理软件的发展感觉就像范老师说的一样,管理软件首先是管理其次是软件,范老师这句话讲的非常好。实际上管理软件要想发展起来,要想达到它的效果,就是中国的企业实际上是想使用软件的过程中把管理理念用软件的方式体现出来,所以管理软件是体现中国管理水平提高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想把中国软件水平提高,我觉得还是要去理解中国的用户和中国的市场,所以我们现在做了一个CIO的研究,我们觉得CIO是最了解中国的市场、中国用户的。经过一年以来,和很多CIO座谈,从8月份以后,我们还做了一个调研,我们调研发现一个结果,和曹总做的报告非常吻合。就是中国的市场还是在一个加速发展的环境之下。过去我们讲管理软件,都觉得管理软件,SAP、甲骨文非常强大,占据了很多中国大型企业的市场,感觉这个市场差不多了。但我们调研以后发现尽管今年是金融危机,国外的很多的管理软件市场都在萎缩,企业都在压缩开支,但中国的IT投资还是在增长,我们调查之后发现09年IT投资等于超过去年08年大概占到70%左右,我们还问他们预期明年怎样,我们调研明年比今年还要好,企业IT投资超过今年的达到50%。还有预期今年基本差不多的,两者加在一起是80%左右。反映中国IT市场还是在继续增长的过程中。我觉得这样环境下我们要作什么事情呢?我感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中国式的管理究竟是什么东西,这个可能是决定我们中国式管理软件未来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基础。实际上中国很多管理的因素,我们现在是很多大量的企业都在做,后面有很多中国式管理的因素,包括文化的因素、过去几十年党组织的这种影响,毛泽东思想的影响,可能都是潜移默化的对中国管理现在的管理方式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比如淘宝,淘宝最后会在中国市场这样成功,而eBay进来就不行。类似的案例很多的。但我们现在实际上对管理的案例研究的不够,国外有很多宣传,我觉得它的案例还不够,同时我们觉得现在应该研究中国的成功要素是什么。我觉得这块是值得探讨的一个东西,如果我们能在这方面取得成果,那我们就会用这些成果指导我们的IT管理软件的开发,这个就使得我们管理软件将来的开发道路,不会是那么曲折,否则做起来再不行再来修改。特别是软件是需要自上而下的规划,这一点特别重要。还有一个我们也发现中国的CIO他们现在关注的事情和四、五年前有非常大的变化,四、五年前我们做过调研,CIO对IT技术、IT管理的结合的东西,他们很多关注在系统的引进,怎么得到一把手的支持,怎么避免系统的失败,怎么有更好的、更全面的项目管理的方法啊,基本是这样的东西是摆在前面的。但是现在的话,CIO越来越多的把IT规划,从战略上考虑规划,从业务范围上去进一步的扩张,其很重要的是IT的领导力的增长,像这样一些因素越来越摆在前面来了。所以我的感觉就是说大家现在越来越关注这种IT和管理的两者的结合,怎么样IT和高管需求的结合,这个方向应该是管理软件的一个发展的方向。实际上我们要把管理软件做好,将来要使得中国的管理软件进一步的发展,我感觉当然一方面我们要强调中国的民族的因素,另一方面就是说IT技术飞速发展,我们同时也要把技术的环节也要抓住。我感觉现在是一个很大的方向,就是说从卖软件变为卖服务,包括一些云计算、SaaS这些,虽然是一些技术,但这些技术绝对会对中国软件将来的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中国的管理软件很可能将来越来越便宜,但我们将来要去收费、支持企业成长的,我觉得更多的还是要放到服务上面。因为软件发展到一定程度,再修改产品确实很难。一定程度就是卖一个基本的产品,在产品上不断推广服务,我觉得这是对中国管理软件厂商的一个挑战吧。我还想表达一个意思,我们是教管理的,那么我感觉高校今后可以做一件事情,和咨询公司、和IT厂商结合起来我们有一个老师写了一本书,叫做EP理论,P就是价格,价格要低。他总结的意思是什么?当然他不是说最终的价格就是关键了,实际上我理解他的意思是要创造共赢的环境,如果你能在产业链或者生态环境上使得各个利益相关者,他们的利益都能够绑进去,那最终的价格就可以降低,产品就有竞争力,是这个观点。主持人:李教授提了非常好的角度,就是其实在互联网领域这个特点特别普遍。比如淘宝打败了eBay,百度超越了Google,互联网这样完全市场化的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符合中国模式的产品和服务最终都可以超过从国外原样照搬来的产品和服务。中国用户的规模足够大,我们的市场能够支撑起适合中国本土的服务,从分量、体量上支撑他超越国外厂商。实际上从02年开始在中低端国产管理软件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国外厂商,但我觉得在座的很多人不知道,倪教授也说,中国软件公司占这么大份额吗?其实这个数据从02年就已经超过了,不是我们一家数据,行业里众多研究机构的共同数据。还有一点其实现在很关键,倪院士他们走的时候拉了我说了好久,说以前我们想帮助国产软件都没有可能,而现在国产软件做的越来越好了。我们的数据大家还没有时间看,在中低端国产管理软件已经是垄断性的状况了,在高端我们的数据是国产软件占据了49.2%的份额,这是即将或者总体而言已经全面超越国外厂商的。但是从刚才这么多专家发言当中,大家的心目中还没有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觉得国产管理软件厂商的宣传自己的道路还任重而道远。下面请用友郑总谈谈。用友郑雨林:今天下午这个会我觉得大家的发言非常实在,也很有价值,作为今天到会的厂商代表,我觉得收获挺大,对我们进一步提升产品、改进服务是非常有帮助的。我也借这个机会谈几点代表我个人的一些看法。第一点关于国产软件的发展,国产软件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从早期做低端到现在形成的格局,基本上是本土厂商垄断了低端市场,中端国产也占据显著优势,高端市场份额上看是平分秋色了,还有超越之势,因为我们市场份额增长的很快。这跟世界其他地区还不太一样,对欧美发达国家地区是这样的,欧美低端市场也是本土垄断,但中端市场不太集中。高端基本上SAP、甲骨文占据比较明显的优势。另外欠发达地区,也跟国内不一样,低端本土厂商还没起来,中端和高端还是国际厂商为主。为什么中国的市场会形成今天这样的格局呢?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我们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客户的需求决定的。就是中国企业进步跟美国发达地区不一样,在信息化进程上也不一样。另外一方面,跟中国的软件产业的发展进程也有关。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本土厂商比较好的抓住了一些机会,比如会计的电算化机会,迅速形成规模,形成了比较好的客户基础。我觉得对于本土厂商来说,未来的二十年机遇可能比过去二十年更大。同时产业技术、商业模式也在变化,这对本土厂商是很好的机会。第二个是我们国产软件跟国际品牌相比有哪些优势,从我个人来讲,我补充几点。我再强调一下技术,本土厂商可能有技术上的后发优势,我补充一点,技术上还有一个优势,国产软件在中国国情下,有一个特殊国情,大用户数使用的环境,这是中国信息化的国情。比如我们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客户,很大的用户量在使用我们的系统,对我们系统的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其实我们在服务券商的时候,包括银行系统,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我们中国的券商系统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因为他交易的大用户量并发数的要求非常高,这都是中国国情。所以说我们本土的这些系统,无论是管理软件还是金融的一些交易系统,能经受住这种恶劣的信息化环境的考验,所以这种系统我觉得在技术上还是很先进的。国产软件大家比较强调的是管理思想,范老师讲的我很同意,管理软件就是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加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等等。中国的国产管理软件能不能装载先进的管理思想,这是大家关心的,甚至是怀疑的。我可以自豪的说,要在十年前不敢这么说,在今天,我觉得中国已经有很多代表先进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的客户。比如说我们的房地产建筑行业,中国的房地产建筑行业,我们的发展模式,管理思想、管理模式跟欧美其他地区是不太一样的,很多房地产的一些公司都是结合中国的本土国情,甚至结合中国的文化的。我们跟房地产行业里前十名里有九家合作,前一百家大概近八十家跟我们合作,引进他们的商业模式、管理思想、管理模式,我们可以提供综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所以房地产行业里,国际厂商跟我们比基本上我们把他们赶出去了,他没有市场。这是我举的一个行业例子,其他的制造业、零售都有很多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的先进企业。中国各个行业里有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创新的企业已经有了,我们已经有先进企业了,所以中国本土厂商的管理软件就会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只要结合本土的企业合作创新,中国的管理软件一定在管理思想、管理模式上是先进的,不仅仅在技术。第三就是服务上,可能本土厂商响应更快,范老师提的我也同意,比如说本土厂商需要加强咨询、产业链的建设,这是本土厂商下一步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和着力推动的,特别是咨询。我们现在接触的企业,不用说在座的大企业,我接触的一两百万单子的企业都要IT规划,甚至流程咨询。最后是性价比,性价比其实如果单就产品解决方案来说,现在国产软件跟国际软件有一点差别,但差别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总体应用成本,特别是后期不断的支持服务升级,这个本土厂商就更有竞争优势。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的客户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很多原来SAP、甲骨文的客户,有的转向使用本土的,有的是新的机构再选型的时候就不用SAP、甲骨文了,就用本土软件。主要考虑两点,第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