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25杜甫诗三首文学常识:这三首诗均选自(《杜诗详注》)。其中《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春望》和《石壕吏》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本文是第一首。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别号(少陵),尝自称(少陵野老)。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杜工部)。原籍湖北襄阳,曾祖时迁河南巩县。(唐)朝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见长。他的诗作都收集在(《杜工部集》)里。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因而后人称他的诗为(诗史)。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重要地位。而他以“安史之乱”为背景所写的“三吏”和“三别”,则是他的现实主义诗篇的光辉顶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三吏”就是(《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就是(《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古体诗是和近体诗相对而言的,包括乐府民歌和文人的创作。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篇幅长短不拘,每句字数不等,但四言、五言、七言较常见,也有杂言的。古诗押韵较宽,可以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中间换韵。古体诗不讲对仗,而且不求工整,不避重字。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又分律诗和绝句等。律诗的格律严格,常见的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律诗有如下规定:⑴限字句。律诗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⑵定韵脚。双句必须押韵,通常押平声韵,只许一韵到底,不能中间换韵;也不能用相同的字押韵。⑶对平仄。诗句中每个字用平声或仄声,都有基本规定,一般按照对仗句平仄相对的原则处理,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⑷讲对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首尾两联则可对可不对。绝句每首四句,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绝句在平仄和押韵规则上完全和律诗一样,但在对仗上比律诗灵活,可以全首对仗,也可通篇不对仗。词起于唐而盛于宋。原为歌词,后衍变为一种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故词又叫长短句。词在声调、字数、句数等形式方面都有严格规定。每首词都有词牌,如“水调歌头”、“如梦令”等,词牌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牌和词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有的词在词牌下另立标题,表明作品的内容或主题。也有的词没有题目,人们往往用该词的第一句话来代替题目,以和同词牌的词相区别。按照字数多少,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词的段落叫阕或片。基础知识注音:齐鲁青末了(liǎo)岱宗(dài)决眦(zì)浑欲不胜簪(zān)逾(yú)墙走老妪(yù)泣幽咽(yè)邺(yè)城戍(shù)形似字注音并组词:⑴戍shù戍守戌xū,壬戌戎rónɡ,戎马一生⑵衰shuāi,衰老哀āi,悲哀衷zhōnɡ,无动于衷(3)妪yù老妪讴ōu讴歌呕ǒu呕吐(4)孤ɡū孤独狐hú狐狸弧hú弧形(5)炊chuī炊具吹chuī吹牛欢hū欢呼(6)暮mù暮色幕mù幕布慕mù仰慕通假字:【荡胸生曾云】(曾:通“层”,重叠。)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⑴齐鲁青未了⑵造化钟神秀⑶荡胸生曾云⑷决眦入归鸟:⑸会当凌绝顶⑹家书抵万金⑺浑欲不胜簪⑻老翁逾墙走⑼吏呼一何怒⑽有孙母未去⑾犹得备晨炊⑿阴阳割昏晓⒀烽火连三月⒁三男邺城戍⒂急应河阳役⒃死者长已矣**(⑴山色不尽⑵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神秀:神奇秀丽。⑶心胸摇荡⑷眼角⑸终要,终当⑹值⑺简直⑻越过⑼多么⑽离开⑾还能够⑿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⒀喻指战火⒁防守⒂应征⒃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古今异义:A岱宗夫如何B浑欲不胜簪C老翁逾墙走D出入无完裙E听妇前致辞F一男附书至ɡ天明登前途**(A夫:古义:语气词,无实在意义。今义:大夫、夫人。B浑,古:简直。今:浑浊;糊涂;全、满。C走,古:跑。今:行、走D裙,古:衣服。今:专指裙子。E致,古:对……说话。今: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的话。F书,古:书信。今:书本。ɡ前途,古:前面的路。今:以后的发展状况。)词类活用:A一览众山小B城春草木深C浑欲不胜簪D暮投石壕村E听妇前致辞**(A小:形容词,渺小的意思。这里形容词意动,“以……为小”。B春,名词用作动词,指到了春天。C簪,名词用做动词,插簪。D暮,在傍晚,名词作状语E前:上前,名词用作动词。)文本细读一《望岳》“岱宗”指(泰山),泰山山脉在(山东)省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题目中(“望”)字贯穿全篇,也为全篇线索。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早)到(晚),并由望岳而想到将来(登岳)。文题中的“望”意思是(远远的看),是这首诗的诗眼。“岳”,是指(山),本文指(泰山)。**(////)品味诗人“望”的角度。**(1、2句—远望,3、4句—近望,5、6句细望,7、8句—俯视)《望岳》首联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这是写(选择:远望、近望)所见。**(设问、夸张//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远望)首联中的问句写出了诗人(对五岳之首的泰山的揣摩和赞叹),答句以夸张的修辞方法极写(泰山的伟大和神奇)。颔联是写(选择:远望、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实)笔。为什么要这样写?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虚、实)写。**(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的心灵上的折光反映。)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神奇秀丽的景物。)泰山北为齐,南为(鲁)。试赏析“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的妙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那遮天蔽日的形象,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生命力。)诗的后两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虚、实)景,是写(粗、细)望所见。诗人抓住(层云)和(归鸟)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同时也描绘出了泰山的(幽深)和(神奇)。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试分析。**(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哪一句点明了诗歌的题意?试品味作者的情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作者胸怀壮志,意气豪迈的英雄气概。)指出诗人想像登上泰山之颠抒发豪情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现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展示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意愿,表现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决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理想和壮志?**(昂扬向上,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决绝顶,俯视一切。)找出诗中成为千古传诵的惊人之语的句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请写出诗中的对仗句。**(中间两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望岳》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充分展示了诗人胸中才情,让人领略到了他那卓然独立的形象,使人浮想联翩,仿佛跟诗人一道神游于泰山之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仅仅是指泰山雄伟高大而高于其他山吗?**(这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找出本诗的韵脚,指出它们押何韵?**(了、晓、鸟、小//iao)结构分析:《望岳》:第一层:前四句为一层,着力写出了泰山的整体形象。第二层:后四句,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中心思想:《望岳》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望岳》写作特色:1、全诗无一“望”字,但句句扣住“望”;2、意境深远。二《春望》这首五言(律)诗写于(安史之乱)(填写历史事件)中,叛军攻下唐都长安。诗人被俘,困在长安。长安被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诗里上四句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下四句写春望之情,遭乱思家。前两联描绘,后两联抒发,由表及里,显出纵深变化。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这首诗自问世起,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脸炙人口,历久不衰。它反映的是诗人(热爱国家)的高尚情操和(眷念家人)的情怀。前四句写景,“城春草木深”写的不是生机盎然,而是(因战乱造成的人走城空的荒芜之状)。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题“春望”的意思是什么?其中的“望”字统领哪几句?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春天登高远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中的哪几句照应了题目中的“春”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现诗人苍老之态,壮年苍老,完全是忧国忧民所致。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原文)是写望中所见,写的是(虚、实)景,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这是一首战乱中忧国思家的抒情诗,首联描写了什么情景?**(春草萋萋,残垣断壁,战乱后萧条景象。)诗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你认为哪两个字包含了作者的忧国情感?这两个字用得如何?**(破、深//“破”让人触目惊心,“深”令人满目凄凉。“城春”应是明媚之景,却是“国破”的荒芜之状,形成对比。)诗歌的第一联为借景抒情,你能具体说说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吗?**(国都长安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那个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令人触目惊心。诗人借写景痛切地传达了忧国伤时的感情。)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起(过渡或承上启下)作用,以(感时花溅泪)一语承上,以(恨别鸟惊心)一语启下,章法分明。颈联中,(烽火连三月)写出了战火连续不断,用(家书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跟家人通音信之艰难,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中诗人移情于物,表达感时伤世之情的句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指出诗中情景交融的拟人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指出运用拟人手法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想念之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移情于花鸟,表达了感时伤世的复杂情怀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残破凄凉的景象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指出照应“感时”“恨别”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指出表明诗人忧思沉重的句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哪句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心中深深的“愁”?**(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深切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战争)。尾联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应怎样理解这两句?**(诗人因为忧愁而经常“搔”头,使满头白发越来越少,稀疏得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诗人这一年仅45岁,其苍老之态如此,可见他忧国、伤时、思家之切。)最后两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白发”:因为感伤时事而愁白了头发,“搔更短”:表现了心烦意乱的情状。“浑欲不胜簪”:写头发越来越少,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这里把作者怀家思国的感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和突出。)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50字左右,并揭示诗句的含义。**(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听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指出诗中的修辞方法,并举例。**(拟人、夸张、对偶——前三联都是//《绝句》中两联全是)比较《望岳》与《春望》的不同艺术风格。**(《望岳》:形象高大,境界开阔,显示出气势磅礴,雄放健拔的风格。《春望》:感情凝重,景象凄清,风格沉郁,具有悲怆美。)《春望》结构分析:第一层:前四句,写出了国家在战火中的破败,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第二层:后四句,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中心思想:《春望》写于安史之乱被困长安之时,它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春望》写作特色:1、情景兼具,深沉含蓄;2、格律严谨。三《石壕吏》这是一首(叙事)诗,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辞”)。诗的前四句写(“致辞”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诗中也带有抒情色彩,结尾(独与老翁别)一句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这首叙事诗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用第(一)人称,按(时间)顺序,完整生动地记叙了差吏黑夜捉人的全过程。从诗题来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事件是(差役捉人,老妇应役)。《石壕吏》按体裁分,为五言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叙事)诗。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是全诗的提纲,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夜”字说明征兵手段的狠毒。)哪句写出了这事是诗人亲眼所见?**(暮投石壕村)体现官吏抓壮丁的狡诈狠毒的诗句。**(有吏夜捉人)表明服役的强迫性质的诗句。**(有吏夜捉人夜:写出乘人不备)说明壮丁抓尽,老人也无法幸免的诗句。**(老翁逾墙走)指出表现官吏的残暴与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运用了对偶揭示了官吏与人民的情感变化的诗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表现差吏凶横残暴的诗句。**(吏呼一何怒)指出最能概括全诗内容的句子。**(听妇前致辞)说明兵役之苛酷的语句。**(三男邺城戍)指出叙述老妇人三个儿子悲惨命运的诗句。**(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表明战争之惨烈的句子。**(二男新战死)指出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说明战争破坏严重的语句。**(出入无完裙)暗示老妇人已被差吏抓走的诗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文中体现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创伤的语句。**(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本段文字正面描写老妇人“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安史之乱)”(填写历史事件),揭示主题。“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应怎样解释?**(既反映了战事的急迫,也反映了老妇的心理;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走,饿死孙子,故而主动催促官吏赶快把自己带走。)“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暗示老妇人已被差吏抓走,突出兵源的枯竭和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联系全诗,说说“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中泣者是谁。**(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为丧夫而哭//老翁为丧子而哭)老妇“请从吏夜归”的“请”是否意味着老妇是自愿的?**(从差吏开始的“怒呼”的明写,从老妇“苦诉”中对差吏凶横残暴的暗写,从老妇家中的实况,从唐军溃败急需补充兵源的历史背景看,这决非老妇自愿,如果我们一定要这样说,那也只能说成是“制愿”──被制而愿,或“治愿”──被治而愿。)“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天明”照应开头的那个词语?**(暮投石壕村)根据诗的描述,你觉得老妇是怎样的一个人?**(善良、凄苦,长于应付,机智有胆略,强忍悲痛,保护家人。)《石壕吏》一诗所叙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有名的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之中,诗中写“吏”与“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什么?诗人“暮投石壕村”时“翁”与“妇”均在家中,“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翁别”。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老翁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诗人此时想的是什么?**(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恨”战乱带来的灾难,“疼”死去的儿子,“忧”被捉走的老妇,“怜”未成年的孙子。//痛恨石壕吏的凶暴无情,忧虑国家的命运,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石壕吏》结构分析:第一部分:(1~4句)写故事的发生。第二部分:(5~20句)写老妇家的不幸遭遇。第三部分:(21~24句)写饱受战祸的家庭又遭不幸。老妇的“致辞”可分三层:第一层是前六句,写服役惨景(三男全被征),说明这一家人已经为国家做出了重大牺牲;第二层是中间四句,写家中困难;第三层是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役。她的举动有难言之苦,是出于无奈,被差役逼出来的,照应了开头(有吏夜捉人)一句。中心思想:《石壕吏》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由洛阳经潼关到华州的途中。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勇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进行的这场平叛的战争,希望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他又写了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这又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深感悲痛。《石壕吏》写作特色:1、采用白描手法;2、用第一人称;3、按时间顺序叙事。《杜甫诗三首》语法修辞:从内容上说,前两首属抒情诗,后一首属叙事诗。从体裁上说,《望岳》和《石壕吏》属古体诗,《春望》属律诗。古体诗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换韵。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又分绝句和律诗等。它受格律的严格限制,如讲究平仄,押平声韵,中间两联对仗,或五言或七言,绝句四句,律诗八句等。《春望》属五言律诗。《望岳》看起来像律诗,但由于押的是仄声韵,不合格律,当属古体诗。研讨与练习说明课后一、研讨下列问题,并背诵这三首诗1、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逼问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同意。//原来的情形很可能是这样: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有男丁否”,老妇答以“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更无人……”;最后是差吏仍逼着要人不已,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可作两种解释:⑴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⑵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都有道理。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望”的角度不同。第一联写远望所见,第二联是近望所见,第三联实景是细望所见,第四联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课后二、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或一幕短剧。(提示: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像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课后三、古诗中多用对偶句。对偶,又叫“对仗”,俗称“对对子”,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对偶句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便于记诵。例如“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杜甫的《春望》中有哪些对偶句?把它们找出来,仔细体会它们在结构上的特点,并模仿着写一两组对偶句**(《春望》前三联都是对偶句。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中两联全是对偶。仿写: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拓展运用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A、造化钟神秀(聚集)B、家书抵万金(值,相当)C、浑欲不胜簪(混乱)D、二男新战死(最近)划分诗句朗读节奏:(1)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6)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7)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9)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10)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1)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1)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6)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7)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8)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9)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10)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1)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B)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C、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D、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下列句子中不是对偶的一项是(D)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D、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下列句子和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C)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巍巍五岳,举世闻名。早在古代,歌咏五岳的名言佳句就不胜枚举。请任意写出其中完整的一句,并注明作者。**(课内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者:杜甫课外名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作者:李白)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C)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来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B.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着一“深”字,叫人满怀凄然。颔联以一特写镜头,将无情的花鸟化为有情,更突出了诗人悲痛之深切。C.一个“望”字统领了前四句的内容。诗人的视域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像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浑浊到清晰。D.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尾联以诗人的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其愁苦之心。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D、《石壕吏》的主要人物是老妇,诗人用“吏呼一何怒”引出老妇的话,并把她的话写成一篇抒情独白。下列对诗句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A、“国破”就其字面来讲,一般指首都的沦陷,此处将“国破”与山河在”联系在一起,其含义便有了较广阔的内容。B、“城春草木深”描绘了春色满城,令人引起对往日京都风月繁华的怀念,也暗示眼前的国破只是暂时的;春到深处一切又将生机勃勃。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让我们看见,诗人因国事而忧家,更因家事而忧国,家与国的命运在他心中已融为一体。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明写忧思愁绪的深重而言白发难簪,使诗意更浓,而且把一个未老先衰,忧国忧民的悲怆形象立于纸面。书读得越多,写起文章就越顺手,写出与之相应的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请写出完整的一首。**((1)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2)月夜——今夜螂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3)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在下列诗句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花、鸟名称。⑴接天()无穷碧⑵映日()别样红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⑷驿路()处处开⑸几处()争暖树⑹谁家()啄春泥⑺西塞山前()飞⑻()依旧笑春风**(⑴莲叶⑵荷花⑶菊花⑷梨花⑸早莺⑹新燕⑺白鹭⑻桃花)以“鸡声茅店月”为上句,选出能与之组成对偶的下句(C)A、燕语似讥人B、野旷天低树C、人迹板桥霜D、郝郎明月夜在献给母亲的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林晓梅同学深情地赞美了自己的母亲。请你参照画线的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仿写一个句子,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母亲得知我生病,急匆匆赶到我的病床前。我微微睁开双眼,发现母亲正慈祥地看着我,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啊!那是晨曦对娇花的沐浴,那是春风对碧水的轻抚,那是(冬天阳光对白雪的亲吻,那是明月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息技术教师劳动合同范本
- 房地产开发商合同 示范文本
- 室内设计装修协议格式
- 个人商业店面出租合同协议
- 2024年化粪池清掏服务合同书
- 标准拆迁安置房买卖合同
- 公司借款合同的编写要点与示范
- 旅游项目投资合作协议模板
- 个人车辆租赁合同
- 上海市液化气购销合同
- 公务员2021年国考《申论》真题(地市级)及参考答案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DPtech-FW1000系列防火墙系统操作手册
-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五章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 慢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版.ppt
- 细纱机设备维护维修说明书
- 地方课程六年级上册
- 浅论构建高效课堂研究的意义
- 村级一村一品实施方案
- 高压线安全防护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 时栅位移传感技术讲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